2021屆高考備考歷史二輪專題訓練: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_第1頁
2021屆高考備考歷史二輪專題訓練: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_第2頁
2021屆高考備考歷史二輪專題訓練: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_第3頁
2021屆高考備考歷史二輪專題訓練: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_第4頁
2021屆高考備考歷史二輪專題訓練: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解析)

1.(2021?廣西柳州一模?33)有史學家認為“即使盧梭的忠實讀者,也都是

新出現的中產階級成員,他們家境富裕、有教養(yǎng)并且有文化……啟蒙運動

關注改革而改革就免不了是自上而下的過程「該史學家主要強調啟蒙運動

()

A.支持者文化素養(yǎng)高B.違背了自由平等精神

C.具有階級局限性D.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fā)

2.(2021?山西太原高三上學期期中?22)關于啟蒙運動的訴求,一位推動者

這樣說:“我希望看到最后一個國王被最后一個神父的腸子給絞死?!边@可

以佐證啟蒙運動()

A.宣揚天賦人權思想B.反對一切外在權威

C.以理性主義為指導D.旨在推翻專制統(tǒng)治

3.(2021?山西太原高三上學期期中?21)17世紀,哲人們、科學家們想用科

學來驗證上帝,要用“科學的方法”驅散世俗對宗教的懷疑,盡管沒有找

到答案,但是在反復“論證”的過程中卻為思想解放、理性解放開了路。

由此可推知,這一“論證”過程()

A.徹底摧毀了封建神學思想B.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的到來

1

C.助推人們獨立思維的形成D.確立了理性的絕對權威

4.(2021?江蘇無錫高三上學期期中?12)全體就可以規(guī)定什么是應該做的事,

同時又沒有權利要求別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這是使政治體得以活動與生

存的必不可少的權利;主權者在創(chuàng)立政府時賦予君主的,也正是這種權利?!?/p>

這段話集中體現了下列哪一思想()

A.天賦人權B.社會契約C.民主共和D.君權神授

5.(2021?河北邯鄲高三上學期摸底考試?12)19世紀,德國著名教育學家洪

堡提出“完全的人”的教育理念,主張對人進行完全的人的教育,充分發(fā)

展人的個性,提倡教育、教學的自由。這一主張()

A.踐行了啟蒙運動的核心內容B.說明德國成為科教中心

C.體現了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D.培養(yǎng)了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6.(2021?四川資陽一模?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公元前269至前262年之間,荀子游歷了秦國。他對秦國的政治、社會狀況

2

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厚望,稱近于理想中的治世,但又說“盡管秦國具有如此多的

優(yōu)勢集于一身,卻遠沒能達到‘王者’的境界,是因為缺‘儒又說"節(jié)威反

文(節(jié)抑威強,復用文理),用端誠信全之君子治天下,因與之參國政、正是非、

治曲直J“兼并易能也,唯堅凝(堅固和凝聚)之難焉。能并之而不能凝,則必

奪。不能并之又不能凝其有,則必亡。得之則凝,兼并無強?!?/p>

材料二

師從普羅塔哥拉和蘇格拉底的伊索克拉底,在公元前380年公開講:“希臘

人被限制在狹小的地帶,由于土地不足,他們彼此謀害,互相襲擊,有的死于口

糧的缺乏,有的死于戰(zhàn)爭?!薄霸谖覀儚耐辉慈@得利益、和同一敵人進行戰(zhàn)斗

之前,希臘人不可能和睦相處。等我們擺脫了生活上的貧困……那時候我們才能

和睦相處,才能有真正的善意。為此,我們必須竭力使戰(zhàn)爭盡快從這里轉入小亞

細亞」公元前346年他公開呼吁由馬其頓國王腓力來統(tǒng)一希臘。他說,已經不

再對雅典和斯巴達抱有希望,唯有腓力王是能出征波斯而使大希臘團結的政治強

人。

——摘編自潘岳《戰(zhàn)國與希臘一一中西方文明根性之比較》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荀子主張所反映的時代特征。(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伊索克拉底思想產生的背景。(6分)

(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荀子和伊索克拉底政治主張的異同。

(13分)

3

7.(2021?江西金太陽百所名校高三階段性診斷考試?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14分)

材料一

春秋時期,管仲提出“以法治國:《管子?明法》寫道:“威不兩錯,政不

二門。以法治國則舉錯而已。”其認為只要借助法律就可以治理好國家,同時,

指出法治的關鍵在于君主本人守法,但管仲無法在制度上實現君主守法而治(;)

明朝奉行“重典治國力確立了“明刑弼教”的立法司法指導原則?;实畚沼兴?/p>

刑和重案的最后裁決權,制了最高行政權和司法權。清朝從順治到乾隆期間的立

法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加深對“詳譯明律,參以國制”思想的理解的過程。中國

傳統(tǒng)的“明刑弼教”“德主刑輔”的立法精神被繼承并發(fā)展。

材料二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是明確提出“法治”概念并對其進行系統(tǒng)論述的第一人。

他堅信法治優(yōu)于一人之治,實行法治根源于制約權力的需要。近代以來,歐美資

本主義國家的法治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英國1688年“光榮革命”后通過的《權

利法案》嚴格限定了國王的權力,確定了國會擁有最高權力的原則,并對公民應

有的權利做了明確規(guī)定。美國1776年《獨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

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不可轉讓。法國1789年大革命后制訂的《人權宣

言》更是宣稱,人生而平等自由,治結合的目的在于保障人的自由、財產、安全

和反抗壓迫的權利,主權在民,個人“法無禁止即自由”,政府“法無授權即禁

止”。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何斌《論中西方法治的歷史婿變與新時代價值》

4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中國與西方法治思想的異同,

并說明管仲法治思想產生的原因。(10分)

(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清時期法治發(fā)展的影響。(4分)

8.(2021?河南洛陽一模?25)(2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曾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的中國古代科技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背景下萌芽并發(fā)

展起來的,因而必然會受到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從根本上

說,古代科學家研究科學的三種動機,即出于國計民生的需要,出于“仁”、“孝”

之德,出于經學的目的,都是圍繞著儒家的價值觀而展開的。由于古代科學家從

事科學研究的基礎知識甚至一些專業(yè)基礎知識來源于儒家經典,因此,在科學研

究以及科學著作中,大部包含某些現成的、普遍適用的儒學理論及諸如“氣”、

“理”之類的儒學概念。古代的科學研究由于與儒家的經學研究有許多相似之處,

都是圍繞著前人的著作而展開的,所以一直有尊崇經典的傳統(tǒng)。尤其是,明清之

際,西方科學傳到中國,當時中國的科學家大都持“西學中源”的觀點。并且采

取引中國古代經典解釋西方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這一科學研究方式依然是承襲

了儒學的經學方法。

——摘編自樂愛國《論儒家文化對中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影響》

材料二

在西方學者看來,人文主義對西方近代科學的誕生產生了決定性影響。人文

5

主義的核心就是提倡人性,鄙視神性;崇尚理性,鼓吹個性解放和人的自由。在

這種思想的激勵下,人們的研究重點逐漸從宗教神學的思辯問題轉向人生和社會

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由于受人文主義的影響,歐洲各國不僅創(chuàng)辦了許多學校,而

且學校里所講授的內容同樣受人文主義的影響。人文主義的教育觀和教育內容不

僅培養(yǎng)出了大量的藝術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歷史學家,同時也培養(yǎng)出

了一大批一流科學家。同時,開放的民主政治制度和寬松自由的學術氛圍也是促

進科學繁榮的重要條件。而這些正是人文主義傳統(tǒng)所結出的果實。近代科學探索

自然界奧秘的方法也同樣是在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下誕生的;先是以觀察和實驗

為基礎的經驗方法,后來是經驗方法和邏輯方法(數學方法)的結合。

——摘編自錢兆華、申玉香《人文主義對西方近代科學誕生的影響》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儒家文化對中國古代科技發(fā)展與人

文主義對西方科學發(fā)展所發(fā)揮的相似作用,并說明其對科學及社會發(fā)展產

生的不同影響。(14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阻礙古代中國科技發(fā)展成為近代科

學的歷史因素。(8分)

9.(2021?遼寧高三11月新高考聯合調研考試?17)(17分)閱讀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將誠信視為安身立命的根本,個人如此,國家也同樣如此。對于國家而

6

言,“民無信不立”。對于個人而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二《論語》中說,

就與人交往來說,是“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就判斷他人來說,則是“聽其言而

觀其行”。據《論語?衛(wèi)靈公》記載:“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

蠻箱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中庸》指出:“誠

者,自成也。"真誠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發(fā)端和歸宿?!逗幽铣淌线z書》

卷云:“學者不可以不誠,不誠無以為善,不誠無以為君子。修學不以誡,則學

雜;為事不以誠,則事?。蛔灾\不以誠,則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與人不以誠,

則是喪其德而增人之怨」

——摘編自黎紅雷《儒家誠信思想的三個維度》

材料二

在西方誠信觀念的發(fā)展演變中,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領域的思想家都對這一

概念產生過深刻影響。這個概念所具有的豐富內涵是在漫長歷史過程中逐步添加

進去的,融合了不同時期的思想成分。古希臘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羅馬的契約精

神、中世紀的救贖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稱義”及資本主義的信用精神,都成

為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

——摘編自李嘉莉等《西方誠信觀念:歷史嬉變中的綜合》

材料三

儒家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長,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

包含豐富的處世哲學,至今散發(fā)著智慧的光芒。儒家歷來注重誠信,認為誠信是

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社會秩序穩(wěn)定的保障。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貿易活動日益頻

7

繁,利益追求最大化導致人們價值觀發(fā)生變化,一些人集體主義思想淡薄,享樂

主義、個人主義不斷滋生,誠信缺失成為不可忽視的負面道德現象。

一一王艷波《儒家誠信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誠信觀的主要思想,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

意義。(7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西方誠信觀念的“文化因子”,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

方誠信觀的特點。(6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儒家誠信思想對當代社會建設的啟示。

(4分)

10.(2021?江蘇蘇州高三上學期期中?23)(14分)在世界文化發(fā)展歷程中,

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均有一些內在的共通之處。閱讀以

下材料:

材料一

倘若作一個歷史的平行比較的話,那么中國式的文藝復興比歐洲早了五百年。

北宋年間的人文氣象,與五百年后的意大利城邦十分相似,具有一種人的自我覺

醒的品質,以及相應的人文關懷的自覺?!瓪W洲的文藝復興非常迅速地產生出

輝煌的文明成果,而工業(yè)文明又反過來推動和擴展了文藝復興的文化成就,彼此

相輔相成,互相激勵又互相補充。相反,始于北宋年間的中國文藝復興,非但沒

能得到文明化成果的支撐,反而受到非常慘烈的夾擊,……如同石縫里的小草一

8

般,氣若游絲,時不時地艱難茍活于一息尚存的窘迫。

——李勘《中國文藝復興的歷史回眸和可能性空間》

材料二

人類社會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發(fā)展過程,不同時代

的劃分具有不同標準。從新生產方式和新階級力量出現的角度來看,五四新文化

運動與文藝復興都是新時代與舊時代的分水嶺?!瓘臍v史意義上講,五四新文

化運動和文藝復興都是思想文化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起點。

一一王欣《五四新文化運動與歐洲文藝復興之異同》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宋年間人文氣象的具體表現,并聯系

宋朝時局和思想文化,說明“中國文藝復興”的結局產生的原因。(4分)

(2)從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出發(fā),材料二中“新時代與舊時代的分水嶺”應如

何理解?(6分)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文藝復興都是思想文化現代化的

起點”這一結論的合理性。(4分)

1L(2021?河南洛陽一模?15)17世紀法國的皇家科學院是當時世界最好的科

學機構,但科學院的經費遠不如文學院和藝術學院,科學院院士的社會地位也比

文學藝術大師低得多。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9

A.自然科學尚未成為獨立學科B.文藝復興的發(fā)展

C.科學研究的社會效益比較低D.啟蒙運動的影響

12.(2021?清華大學11月高三學生標準學術能力診斷性測試?32)古希臘的

神話包括神和英雄兩大部分,英雄大多都是神和人生下來的半神半人,都

具有強壯的體格,過人的才能和非凡的信念。哲學家歐赫邁魯斯曾說:“神

是以前活著的王/這反映了古希臘()

A.民主政治促進了文化繁榮B.宗教意識淡薄

C.哲學源于宗教神話的創(chuàng)造D.文化的人文性

13.(2021?河南焦作一模?33)英國歷史學家奧黛指出:“16、17世紀的西歐

社會,見證了現代民族國家的形成,從封建制度到資本主義制度的過渡,

信徒在宗教生活中自主地位的提高J其意在強調()

A.西歐國家逐漸進入資產階級革命時代B.宗教改革推動社會層面變化

C.西歐具備了向近代化轉型的必要條件D.啟蒙思想在西歐的廣泛傳播

14.(2021?浙江衢麗湖三地市高三11月聯考?16)馬克思說他是“古代最偉

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說他是“古代最博學的人物”,黑格爾說他是“人類

的導師”,羅素說他是“第一個像教授一樣地著書立說的人二這里的“他

10

出生于下圖中的()

A.①B.②C.③D.④

15.(2021?山東臨沂高三上學期期中?10)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城

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這些家族控制了政治、商業(yè)和手工業(yè)。他們是文藝

復興時期藝術家和作家的贊助人。他們的需求、興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藝復

興時期文化的復興,即使這些贊助人中包括諸如米蘭的史佛拉這樣的公爵

家族,以及教皇尼古拉斯五世、庇護二世、朱利斯二世和利奧十世等。這

說明()

A.文藝復興理念得到各階層認可B.先進文化的興起取決于城市發(fā)

C.意大利的世俗權力高于教會權力D.商品經濟發(fā)展推動文化的進步

16.(2021?江蘇啟東高三上學期期中?10)但丁在《神曲》中把市民階級的

代表貝亞特里絲描繪成引領天堂之門的向導,這種藝術構思增強了祛除教

皇神圣魅力的符號作用,象征著世俗之人同樣具有自主升入天堂的能力。

11

對材料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A.體現了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

B.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政治訴求和民主愿望

C,嚴重動搖了羅馬教會的統(tǒng)治

D.包含了信徒人人平等的現代市民宗教觀

17.(2021-山西太原高三上學期期中?19)但丁在《神曲》中說:“你再不用

期望我的言語或手勢;你的意志已經自由、正直和健全,不照它的指示行

動是一種錯誤;我現在給你加上冠冕來自作主宰J這反映了文藝復興()

A.導致極端個人主義泛濫B.實質是古典文學的新生

C.沖擊了封建教會的權威D.閃曜著科學理性的光芒

18.(2021?浙江溫州高三11月選考適應性考試?18)幾百年過去了,今天全

世界的旅游者川流不息地來到教皇“簽署廳”的巨幅壁畫前,在群賢盛會

的場面中體悟古代人文黃金時代的高貴理想的同時,無不嘆服這位具有一

副少女面容的青年意大利畫家的偉大才華和真誠追求。這位畫家是()

A.米開朗琪羅B.拉斐爾C.達?芬奇D.喬托

12

19.(2021?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質量考評?18)彼特拉克等人強調“人

性”,主張追求現世的幸福;而到了15世紀,布魯尼等人則將強調關注社

會政治事務,主張在佛羅倫薩實行共和政制。這一變化反映出()

A.資產階級開始掌握政權B.人文主義精神內涵有所擴充

C.政治斗爭成為文藝復興核心D.理性主義成為主流思想

20.(2021?廣東湛江高中畢業(yè)班調研測試?12)16世紀時,意大利流行這樣的

說法:“一個壞的靈魂裹在一個美麗的軀體內是罕見的,因此外在的美是內

在美的真正體現」同時期法國出版的《人的體貌》一書中也主張男子應該

體格魁梧,粗壯結實。這些觀念()

A.反映出男性地位的崇高B.推動了啟蒙思想的出現

C.否定了因信稱義的主張D.體現了人文主義的影響

21.(2021?湖南永州一模?11)文藝復興早期,畫家琴尼尼最先提出了科學與

技藝的關系問題,指出繪畫技藝需要以科學為依據的理論原則;畫家阿爾

貝蒂主張自然是藝術的源泉,數字是認識自然的鑰匙,因而透視學、幾何

學就是繪畫的數學基礎。上述觀點()

A.旨在宣傳科學知識以擺脫宗教束縛B.體現了科學精神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

影響

13

C.為理想社會的建立描繪了政治藍圖D.強調科技水平決定繪畫的發(fā)展

方向

22.(2021?寧夏銀川一中高三上學期第四次月考?33)16世紀,英國自上而下

地進行了宗教改革,國王成為英國國教教會的唯一首腦。17世紀六七十年

代,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宣布實行宗教自由,強調英國國教教會的至尊地位。

此舉()

A.促進了信仰自由

B.為啟蒙運動在英國的展開提供了精神動力

C.動搖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

D.加速了光榮革命的到來

23.(2021?河南洛陽一模?16)中世紀基督教認為對貸款收利息無異于盜竊。

但1520年,教皇卻宣布貸款利息只要不違反高利貸法,即屬合法。1545

年英格蘭議會也通過法案允許利息存在,但最高不超過10%o出現這一變化

是由于()

A.宗教改革取得了初步勝利B.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精神枷鎖已解

C.資本主義生產發(fā)展的要求D.追求理性已成為社會的普遍訴

14

24.(2021?清華大學11月高三學生標準學術能力診斷性測試?33)16世紀時

期的狄更斯:“英國的新教主義最終不容避免地與其民眾的民族自我表現混

為一體」而同時代的《英烈傳》也認為奉行新教主義的英格蘭,是上帝選

定的民族。這說明此時英國()

A.制度先進彰顯民族優(yōu)越感B.宗教改革增強了民族意識

C.意圖爭奪歐洲新教領導權D.文藝復興強化了自我認知

25.(2021?四川瀘州一模?32)路德的新教學說一改中世紀憤怒的上帝形象,

上帝成了可親可敬的人類保護神,使人類與上帝和解,同時也使人與自然

和解。加爾文派認為自然界是“我們眼前的一本佳作,其中一切受造之物,

無論大小,都引導我們觀摩上帝不可見的事二材料表明()

A.教會的權威受到了嚴重沖擊B.宗教推動自然科學發(fā)展

C.民族國家形成推動科學發(fā)展D.宗教改革思想蘊含理性

26.(2021?浙江“七彩陽光”新高考研究聯盟高三期中?18)孟德斯鳩認為國

家應由君主單獨一人根據根本法,依靠一些中間的、從屬的權力進行統(tǒng)治。

伏爾泰認為英國式政府的可取之處在于:下院議員、爵士、君主間的合作

15

是前所未有的。這表明兩人均()

A.贊成直接民主制B.贊成“虛君”統(tǒng)治

C.倡導天賦人權說D.主張限制君主權力

27.(2021?江蘇常州高三上學期期中?11)某思想家認為:“我們每個人都以

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導之下,而且我們在共同體

中接納每一個成員作為全體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一瞬間,這一結合

行為就產生了一個道德的與集體的共同體?!币韵聦儆谠撍枷爰抑鲝埖氖?/p>

()

A.道德意志至上B.社會契約建國C.三權分立制衡D.推崇君主

立憲

28.(2021?河南洛陽一模?17)伏爾泰認為啟蒙的目的是戰(zhàn)勝反人性的權威,

解除迂腐思想和迷信的束縛,獲得人性的自由??档抡J為啟蒙就是樹立批

判的意識,擺脫不成熟的狀態(tài)。由此可知,啟蒙思想家()

A.要求沖破權威統(tǒng)治的束縛B.揭示了人類社會不平等的根源

C.主張實現人類自身的解放D.對“理性王國”的認知分歧嚴

16

29.(2021?江蘇蘇州高三上學期期中?15)“人類因社會契約喪失的乃是自然

的自由,以及對于自己所企圖的和自己所能得到的一切東西的那種無限權

利;而他所獲得的乃是社會的自由以及對于自己所享有的一切東西的所有

權。我們必須很好地區(qū)別只以個人的力量為界限的自然自由,與被公意所

約束著的社會自由」盧梭的這段話說明了()

A.自然自由的內涵及其重要性

B.自然自由的獲取以社會自由喪失為代價

C.實現社會自由須推翻君主制

D.社會契約強調有約束的而非完全的自由

30.(2021?江蘇徐州高三上學期期中?11)盧梭曾說“當人民被迫服從而服從

時,他們做得對;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時,

他們就做得更對?!边@說明盧梭主張()

A.社會契約B.開明君主制C.主權在民D.民主共和

3L(2021?廣西南寧普通高中畢業(yè)班摸底測試?42)(12分)閱讀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材料

17

《趙氏孤兒》是中國元初劇作家紀君祥的一部元雜劇作品,18世紀傳入法

國后,由伏爾泰改編為劇本《中國孤兒》。

作者紀君祥(中國元代雜劇家)伏爾泰(法國啟蒙思想家)

劇作名

《趙氏孤兒》《中國孤兒》

時代設

春秋時晉國宋末元初

晉國權臣屠岸賈權傾朝宋末元初,成古思汗攻克

野,與丞相趙盾不和,并了北京,宋皇臨死前向大

設計陷害趙盾,致使趙家臣張?zhí)柰泄?,蒙古軍隊領

上下三百多人被殺。莊姬導者聽聞之后開姑派兵搜

公主剛生下的趙盾的孫兒尋南宋遺孤。張?zhí)铻榱瞬?/p>

是趙家唯一的血脈,莊姬負皇恩,想拿自己兒子的

故事情公主為了保住他,就把他命去保住大宋遺孤,但遭

節(jié)托付給一位草根醫(yī)生程嬰到妻子伊達梅的強烈反

后自殺。韓厥是屠岸賈的對,伊達梅最終向成吉思

屬將,但他良心未泯,把汗講明事實真相。成吉思

程嬰和趙氏孤兒放走后也汗在年輕時愛慕伊達梅,

自殺了。屠岸賈為搜出趙但遭到拒絕,再見昔日情

氏孤兒,不惜用全城半歲人時熱情依舊,他用張?zhí)琛?/p>

以下的嬰兒的性命作要伊達梅的兒子和大宋遺孤

18

挾,程嬰被迫交出了自己三人的性命威脅伊達梅答

剛出世的兒子,換取了趙應自己的求婚,但伊達梅

氏孤兒的性命。晉國老臣深愛自己的丈夫,決心與

公孫杵臼同情趙家,幫助文夫一起自刎反抗。最

程嬰保住了趙家的血脈。后,成吉思汗被他們感動

程嬰帶著趙家遺孤投到屠了,既赦免了張?zhí)璺驄D,

岸賈門下。二十年以后,又把大宋遺孤和張?zhí)柚?/p>

趙氏孤兒替父報仇,殺死收為義子,并請張?zhí)鑾退?/p>

了屠岸賈。治理國家。

從上述材料中任選角度擬定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

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

32.(2021?廣西玉林高三11月教學質量監(jiān)測?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近代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改革致力于讓宗教生活日常化,人們作為個體去面

對上帝,不必再經過教會,對上帝的信任和對《圣經》的遵守成為宗教徒的個人

世俗事務,確立了禁欲主義意義上的個人主義原則。在工業(yè)革命時期,西方把個

人抬高到無可非議的地位,認為每個人在體力和智力上都是絕對平等的,所有的

人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倡導擁有不受任何權威限制的絕對自由,至此,西方個

人主義傳統(tǒng)逐漸完善。19世紀以來,個人主義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特別是在美國,

19

通過立法等形式不斷強化個人主義。

材料二

中國傳統(tǒng)國家主義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以皇權至上為價值基礎的一種普遍

存在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領域內的觀念體系。在封建社會,重視國家公共權力,重集

權,重義務。至20世紀前期,傳統(tǒng)社會的變動以及西方啟蒙思潮的傳入,倡導

愛國主義、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主權完整、國人改造中國的新國家主義產生。改革開

放30年來,經濟發(fā)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國民心態(tài)也有了大幅度的躍升,“中

國世紀”的國民意識和愛國主義不斷凸顯。當代中國,國家主義內涵不斷豐富并

被納入法制化軌道,這與當前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具有很大契合度。

——摘編自曹長香《中國傳統(tǒng)國家主義的發(fā)端及其對近代和現代社會的影響》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以來西方個人主義演變的特征,并

簡要分析其原因。(13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國家主義對近現代社會的影響。(8

分)

(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個人主義和國家主義的認識。(4

分)

33.(2021?浙江暨陽聯誼學校高三11月聯考?29)人文精神是一種人類的自我

關懷,西方人文精神經歷了三次大的演進和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

20

材料一

正義和一切其他德行都是智慧。因為正義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為都是美而好

的;凡認識這些事的人決不會愿意選擇別的事情;凡不認識這些事的人也決不可

能把它們付諸實踐;即使他們試著去做,也是要失敗的。所以,智慧的人總是做

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則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們試著去做,也是要失

敗的。既然正義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為,很顯然,正義的事和其

他一切道德的行為,就都是智慧。

——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

材料二

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設過程中,新的、進步的人文主義思想同天主教會的反

動進行了尖銳的斗爭。人文主義者和教會都要求按照自己的世界觀來塑造這座大

教堂,這場爭奪的過程生動地反映了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曲折,反映了全歐洲重大

的歷史事件,反映了文藝復興運動的許多特點。

——陳志華《外國建筑史(19世紀末葉以前)》

材料三

啟蒙運動是歐洲文化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瓘拈L遠觀點看,自然神論和

無神論思想最終導致了教會與國家的分離;理性主義思想對粉碎專制暴政、削弱

教會特權起了促進作用;人道主義、天賦人權和強調人的尊嚴的思想為現代資本

主義社會確立了基本價值規(guī)范;崇尚科學和對人類理智的樂觀主義態(tài)度則促進了

現代科學的重大發(fā)現。

21

——《中國中學教學百科全書?歷史卷》

(1)閱讀材料一,概括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結合所學,說明蘇格拉底的研究

領域及其在哲學上的貢獻。(5分)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簡述人文主義者如何按照自己的世界觀來塑造這

座大教堂的,從教會角度出發(fā),用一句話說明該教堂的地位。(5分)

(3)根據材料三,概述啟蒙運動的影響。結合所學,用典型事實說明“理性主

義思想對粉碎專制暴政、削弱教會特權起了促進作用”。(5分)

34.(2021?浙江“七彩陽光”新高考研究聯盟高三期中?29)文藝復興以來,

英國社會面貌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逐漸崛起為世界強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5分)

材料一

莎士比亞通過《哈姆雷特》,借丹麥王宮爭斗的不擇手段,影射了當時英國

社會的動蕩與混亂。劇本中所描寫的人物,無不具有英國當時現實中人物的性格

和精神,讓人們通過藝術的熏陶,去反思現實。劇本有主線和副線雙重線索設置,

這主副線之間糾錯復雜的矛盾,十分扣人心弦。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多次感嘆,每

一次都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歌。而劇作中各種富麗多變的修辭手法的運用,更是被譽

為莎士比亞式的修辭,將英文的語言藝術發(fā)展推動了一個新的高潮。

——摘編自丁牧《戲劇的歷史》

22

材料二

在17世紀中期的英國,產業(yè)資本尚未確立,在經濟生活中占主導地位的是

商業(yè)資本和高利貸資本,推動商品貿易的發(fā)展就成為經濟生活的主流或中心。當

時英國的資產階級需要打敗海外競爭者,擴大商品貿易的范圍,克倫威爾所推行

的對外政策正是這種要求的集中反映。但長期的對外戰(zhàn)爭所帶來的財政困難,激

起國內普遍不滿和政治上動蕩不安。

——康德民《關于克倫威爾的評價》

材料三

谷物法是英國歷史上管理谷物尤其是小麥進出口的法律的總稱。英國托利黨

政府對谷物的高進口關稅保護政策,保護了土地貴族和大土地所有者的利益。谷

物產量和谷物價格因谷物法的保護而保持在較高水平。工人家庭不得不以高價購

買生活必需品,由此又引發(fā)了國內食品加工業(yè)的日漸蕭條。工商資產階級也認為

谷物法保護下的高糧價使英國勞動力成本提高,導致英國工業(yè)衰退。英國工人階

級和工商資產階級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經過30年聲勢浩大的運動,1846年英

國廢除了谷物法。

——梁發(fā)芾《英國谷物法的歷史演變》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哈姆雷特》的特色,說明莎士比亞對文藝復興運

動所做的貢獻。(5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克倫威爾反映“這種要求”的對外政策,并

分析上述對外政策的影響。(5分)

23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說明英國廢除谷物法的歷史背景。指出英國政府

在工業(yè)革命過程中扮演的角色。(5分)

35.(2021?浙江衢麗湖三地市高三11月聯考?29)科技革命促進了經濟發(fā)展,

改變了世界的面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

材料一

在人類漫長的文明史上,一直存在兩個傳統(tǒng),他們共同構成了科學的歷史淵

源,一個是好奇心以及獲得一個整體世界觀的內在要求,另一個是依靠直觀感受

得出結論?!饺虢?,牛頓運用數學和實驗相結合,建立起一套科學體系。

近代科學就是在這種方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摘自金文玲、毛建儒《對近代科學在西方興起原因的分析》

材料二

隨著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完成,科學的理性傳統(tǒng)就基本確立下來。牛頓力學

使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存在著不僅控制物質世界,而且控制人類社會的自然法則。

洛克是啟蒙運動時期杰出哲學家,他批判神權統(tǒng)治,批判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認

為必須以“理性”為武器探索社會普遍適用性的法則。

——摘自姚慶海、楊學功《論科學理性與人文精神的統(tǒng)一》

材料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戰(zhàn)爭雙方總是千方百計研制新型武器以制服對方,客

24

觀上必然要求大力發(fā)展軍事科學技術,要求科學技術上有所突破。因此,戰(zhàn)爭促

進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大戰(zhàn)中發(fā)展的先進軍事科學技術又為戰(zhàn)后第三次科學技

術革命的到來準備了條件。另外,戰(zhàn)爭中大力發(fā)展的、技術先進的軍事工業(yè)部門,

到戰(zhàn)后有相當一部分轉向民用,從而又促進了戰(zhàn)后生產力的飛速發(fā)展。

——摘編自《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1)根據材料一,指出古代科學和近代科學在研究方法上的區(qū)別。寫出“牛頓

運用數學和實驗相結合”的典型著作的名稱,并闡述其發(fā)表的重大意義。

(5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列舉啟蒙思想家提出的“控制人類社會的自然法

則”,概括洛克思想主張的意義。(6分)

(3)列舉二戰(zhàn)中出現的用于軍事領域的科技成就。根據材料三,簡述第二次世

界大戰(zhàn)的影響。(4分)

36.(2021?江蘇揚州高三上學期期中?19)(11分)啟蒙思想的傳播,構建起

人類精神文明的豐碑。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啟蒙運動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是一個歷史事件,而是一個歷史發(fā)展歷程。啟

蒙思想是看世界的一個新角度,要求摒棄上帝啟示和傳統(tǒng)教條,強調理性和自然

規(guī)律,并且相信人類有無限發(fā)展的可能。

25

啟蒙運動不是一個單獨的歷史事件,從18世紀到19世紀,它對歐洲和美洲

的知識界有著一系列的影響。啟蒙思想也不是由一批相關的知識分子闡釋的自成

一一體的概念體系,而是受形形色色的思想家的影響,包括伏爾泰、孟德斯鳩、

盧梭、康德和休謨等。他們一致認為,在他們的世界中,最重要的知識問題,包

括人類進步在文明發(fā)展中的地位,個人在世界規(guī)劃中的決策權,自然的定義和自

然與上帝的關系,這些都與理性在知識體系里的地位有關。

一一摘編自【美】弗蘭克.薩克雷、約翰.芬德林主編《世界大歷史:1689

—1799》

材料二

人類的進步是如何保持住的呢?通過人類的理性力量。他們在經濟領域中的

主要口號是自由放任,國家對自然經濟力量的自由發(fā)揮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

面,伏爾泰說:“如果在英國僅允許有一種宗教,政府很可能會變得專橫:如果

只有兩種宗教,人民就會互相割斷對方的喉嚨;但是,當有大量的宗教時,大家

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處?!痹谡畏矫妫R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會契約

論》一書中說,所有公民在建立一個政府的過程中,把他們的個人意志融合成一

個共同意志,同意接受這共同意志的裁決作為最終的裁決,“行政權的受托人不

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辦事員: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們掌權和把他

們拉下臺;對受托人來說,不存在契約的問題,只有服從”。

一一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26

(1)據材料一,指出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2分),概括啟蒙思想涉及到的重要

課題。(3分)

(2)據材料二,概括啟蒙運動的具體內涵(4分)。綜合上述材料,歸納啟蒙運

動具有哪些基本特點。(2分)

2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解析)

1.(2021?廣西柳州一模?33)有史學家認為“即使盧梭的忠實讀者,也都是

新出現的中產階級成員,他們家境富裕、有教養(yǎng)并且有文化……啟蒙運動

關注改革而改革就免不了是自上而下的過程?!霸撌穼W家主要強調啟蒙運動

()

A.支持者文化素養(yǎng)高B.違背了自由平等精神

C.具有階級局限性D.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fā)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產階級成員”、“自上而下的過程”都說明強調啟蒙運動具

有階級局限性,故選C項;文化素養(yǎng)高只是用來說明階級局限不是作者刻意

強調的部分,排除A項;材料主要強調啟蒙運動的參與者不是啟蒙運動的內

容,排除B項;材料“啟蒙運動關注改革”可知強調社會變革的局限性不是

革命,排除D項。

2.(2021?山西太原高三上學期期中?22)關于啟蒙運動的訴求,一位推動者

這樣說:“我希望看到最后一個國王被最后一個神父的腸子給絞死J這可

以佐證啟蒙運動()

A.宣揚天賦人權思想B.反對一切外在權威

C.以理性主義為指導D.旨在推翻專制統(tǒng)治

28

【答案】D

【解析】由題干“希望看到最后一個國王被最后一個神父的腸子給絞死”,意

思是希望看到天主教和國王消失,也就是想推翻君主專制統(tǒng)治,故選D項;

題干中“希望看到最后一個國王”“絞死”,不是天賦人權,而是剝奪國王的

人權,所以啟蒙運動的訴求是要推翻君主專制統(tǒng)治,排除A項;題干中“希

望看到最后一個國王”“絞死”是對當世國王這一權威的否定,但并沒有體

現反對一切外在權威,排除B項;題干中的“我希望看到最后一個國王被最

后一個神父的腸子給絞死”,是對君主專制制度的一種厭惡情緒,沒法體現

理性主義的指導,排除C項。

3.(2021?山西太原高三上學期期中?21)17世紀,哲人們、科學家們想用科

學來驗證上帝,要用“科學的方法”驅散世俗對宗教的懷疑,盡管沒有找

到答案,但是在反復“論證”的過程中卻為思想解放、理性解放開了路。

由此可推知,這一“論證”過程()

A.徹底摧毀了封建神學思想B.推動了工業(yè)革命的到來

C.助推人們獨立思維的形成D,確立了理性的絕對權威

【答案】C

【解析】由題干中的“在反復'論證’的過程中卻為思想解放、理性解放開

了路”,可知這一行動推動了人們形成獨立思維,故選C項;題干說到用科

學來驗證上帝結果沒有找到答案,所以不能說徹底摧毀了封建神學思想,排

除A項;題干說到的是17世紀的事情,工業(yè)革命發(fā)生在18世紀中后期,所

29

以B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題干說其反復“論證”的過程只是為理

性解放開了路,不能說確立了理性的絕對權威,排除D項。

4.(2021?江蘇無錫高三上學期期中?12)全體就可以規(guī)定什么是應該做的事,

同時又沒有權利要求別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這是使政治體得以活動與生

存的必不可少的權利;主權者在創(chuàng)立政府時賦予君主的,也正是這種權利」

這段話集中體現了下列哪一思想()

A.天賦人權B.社會契約C.民主共和D.君權神授

【答案】B

【解析】“全體就可以規(guī)定什么是應該做的事,同時又沒有權利要求別人去做

自己不做的事。這是使政治體得以活動與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權利;主權者在

創(chuàng)立政府時賦予君主的,也正是這種權利”,體現的是盧梭社會契約的思想,

故選B項;天賦人權是指人天生具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的權利,材料的

內容體現的是社會契約思想,排除A項;民主共和是國家政體,是指廢除君

主專制,實行民選總統(tǒng),材料的內容體現的是社會契約思想,排除C項;君

權神授是指君主的權力是由上天授予的,材料的內容體現的是社會契約思想,

排除D項。

5.(2021?河北邯鄲高三上學期摸底考試?12)19世紀,德國著名教育學家洪

堡提出“完全的人”的教育理念,主張對人進行完全的人的教育,充分發(fā)

展人的個性,提倡教育、教學的自由。這一主張()

A.踐行了啟蒙運動的核心內容B.說明德國成為科教中心

30

C.體現了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D.培養(yǎng)了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答案】C

【解析】材料“完全的人”的教育理念體現了人文精神,故選c項;材料只

提及主張,沒有涉及踐行,排除A項;材料中無法得出德國成為科教中心,

排除B項;材料“主張對人進行完全的人的教育”,但無法得出這種主張的

實施情況,無法得出培養(yǎng)了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排除D項。

6.(2021?四川資陽一模?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公元前269至前262年之間,荀子游歷了秦國。他對秦國的政治、社會狀況

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厚望,稱近于理想中的治世,但又說“盡管秦國具有如此多的

優(yōu)勢集于一身,卻遠沒能達到‘王者’的境界,是因為缺‘儒'"。又說“節(jié)威反

文(節(jié)抑威強,復用文理),用端誠信全之君子治天下,因與之參國政、正是非、

治曲直」“兼并易能也,唯堅凝(堅固和凝聚)之難焉。能并之而不能凝,則必

奪。不能并之又不能凝其有,則必亡。得之則凝,兼并無強。”

材料二

師從普羅塔哥拉和蘇格拉底的伊索克拉底,在公元前380年公開講:“希臘

人被限制在狹小的地帶,由于土地不足,他們彼此謀害,互相襲擊,有的死于口

糧的缺乏,有的死于戰(zhàn)爭。”“在我們從同一源泉獲得利益、和同一敵人進行戰(zhàn)斗

之前,希臘人不可能和睦相處。等我們擺脫了生活上的貧困……那時候我們才能

31

和睦相處,才能有真正的善意。為此,我們必須竭力使戰(zhàn)爭盡快從這里轉入小亞

細亞」公元前346年他公開呼吁由馬其頓國王腓力來統(tǒng)一希臘。他說,已經不

再對雅典和斯巴達抱有希望,唯有腓力王是能出征波斯而使大希臘團結的政治強

人。

——摘編自潘岳《戰(zhàn)國與希臘一一中西方文明根性之比較》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荀子主張所反映的時代特征。(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伊索克拉底思想產生的背景。(6分)

(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荀子和伊索克拉底政治主張的異同。

(13分)

【答案】

(1)①中國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趨勢。②秦國已具備統(tǒng)一全國的優(yōu)勢。③百家爭

鳴,思想家們向各國君主宣傳自己的強國主張。(6分)

(2)①希臘城邦政治盛極而衰,導致希臘混亂和內耗加劇,制約了希臘的發(fā)展。

②馬其頓的崛起。③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使古希臘有對外殖民的傳統(tǒng)。(6分)

(3)同:①都對分裂和混亂不滿,希望實現統(tǒng)一。②都寄希望于軍事強邦領導

統(tǒng)一。③都認識到了凝聚人心對實現統(tǒng)一的重要性,但都沒有被當時

的統(tǒng)治者采納。(6分)

異:①荀子主張王霸兼用(禮法并用)實現統(tǒng)一;伊索克拉底主張通過對外

殖民促進統(tǒng)一。②荀子偏重于文化整合以鞏固統(tǒng)一;伊索克拉底主張王

32

權專制,通過領土擴張促和諧相處,具有殖民主義色彩。(7分)

【解析】

(1)據材料“公元前269至前262年之間,荀子游歷了秦國。他對秦國的政治、

社會狀況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厚望“,可知,戰(zhàn)國末期,秦國行法治,實力已

然強大,這為統(tǒng)一趨勢的加強奠定了基礎;據材料“盡管秦國具有如此多

的優(yōu)勢集于一身,卻遠沒能達到‘王者’的境界,是因為缺‘儒反映

百家爭鳴下,思想家們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宣傳自己的強國主張。

(2)首先定位伊索克拉底為希臘著名的思想家,生活于城邦時代末期。據材料,

伊索克拉底通過對希臘地理特征和歷史傳統(tǒng)的分析,提出了建立殖民帝國

的戰(zhàn)略,說明希臘的殖民主義具有現實基礎和歷史傳統(tǒng)。另外,從材料中

得知公元前346年,伊索克拉底將這種期望從希臘和斯巴達轉移到馬其頓人

身上,反映了希臘本土內部矛盾未能解決并惡化,無力擔此大任,邊緣地

區(qū)馬其頓的崛起為此提供了契機。

(3)對荀子與伊索克拉底的政治主張異同概括,需要結合材料及二者生活的歷

史背景,進行分析。異同分析時一般從共性入手,再找個性特征。首先,

從時代背景來看,二者均生活在社會變革期,從統(tǒng)一途徑來看,荀子認為

“得之則凝,兼并無強”與伊索克拉底的“公開呼吁由馬其頓國王腓力來

統(tǒng)一希臘”相同,可知二者均希望實現統(tǒng)一,并且支持通過強國的武力征

服來進行;從據材料一“兼并易能也,唯堅凝(堅固和凝聚)之難焉”、材

料二“唯有腓力王是能出征波斯而使大希臘團結的政治強人”,說明荀子和

伊索克拉底均認為團結對于實現統(tǒng)一尤為重要。兩者政治觀點的不同則體

33

現在,統(tǒng)一方式和實質的不同,材料一“盡管秦國具有如此多的優(yōu)勢集于

一身,卻遠沒能達到‘王者’的境界,是因為缺'儒'”“節(jié)威反文(節(jié)抑

威強,復用文理),用端誠信全之君子治天下,因與之參國政、正是非、治

曲直“,反映荀子主張禮法并用,尤其強調文化的作用;而材料二中伊索克

拉底顯然希望通過殖民擴張發(fā)展自我,并且注重軍事首領個人的作用,具

有殖民和專制色彩。

7.(2021?江西金太陽百所名校高三階段性診斷考試?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14分)

材料一

春秋時期,管仲提出“以法治國、《管子?明法》寫道:“威不兩錯,政不

二門。以法治國則舉錯而已J其認為只要借助法律就可以治理好國家,同時,

指出法治的關鍵在于君主本人守法,但管仲無法在制度上實現君主守法而治(;)

明朝奉行“重典治國”,確立了“明刑弼教”的立法司法指導原則?;实畚沼兴?/p>

刑和重案的最后裁決權,制了最高行政權和司法權。清朝從順治到乾隆期間的立

法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加深對“詳譯明律,參以國制”思想的理解的過程。中國

傳統(tǒng)的“明刑弼教”“德主刑輔”的立法精神被繼承并發(fā)展。

材料二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是明確提出“法治”概念并對其進行系統(tǒng)論述的第一人。

他堅信法治優(yōu)于一人之治,實行法治根源于制約權力的需要。近代以來,歐美資

本主義國家的法治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英國1688年“光榮革命”后通過的《權

利法案》嚴格限定了國王的權力,確定了國會擁有最高權力的原則,并對公民應

34

有的權利做了明確規(guī)定。美國1776年《獨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

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不可轉讓。法國1789年大革命后制訂的《人權宣

言》更是宣稱,人生而平等自由,治結合的目的在于保障人的自由、財產、安全

和反抗壓迫的權利,主權在民,個人“法無禁止即自由”,政府“法無授權即禁

止”。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何斌《論中西方法治的歷史婿變與新時代價值》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中國與西方法治思想的異同,

并說明管仲法治思想產生的原因。(10分)

(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清時期法治發(fā)展的影響。(4分)

【答案】

(1)同:法治思想產生較早;強調要約束統(tǒng)治者;具有繼承性。(3分)

異:西方重視對權力的制約,古代中國統(tǒng)治者的權力不受限制。西方強調用

法律保障人權,古代中國重視德治與法治相結合以及教化民眾。(4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原因:社會秩序發(fā)生變動;加強集權統(tǒng)治的需

要;先秦民本思想的影響;法家思想的影響。(3分,答出三點即可)

(2)影響維護了君主專制統(tǒng)治;增強了國家治理能力;促進了社會道德教化的

發(fā)展。(4分,答出兩點即可)

【解析】

(1)第一小問異同之同,根據材料一“春秋時期”、材料二“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35

可知,法治思想產生較早;根據材料一“指出法治的關鍵在于君主本人守

法”、材料二“《權利法案》嚴格限定了國王的權力”可知,強調要約束統(tǒng)

治者;根據材料一“中國傳統(tǒng)的……立法精神被繼承并發(fā)展”、材料二“近

代以來,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法治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可知,具有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