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課時跟蹤練17古代文化知識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課時跟蹤練17古代文化知識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課時跟蹤練17古代文化知識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課時跟蹤練17古代文化知識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課時跟蹤練17古代文化知識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9-課時跟蹤練17題組一專項練1.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級行政單位,所管轄范圍大致相當于陜西西安及其旁邊所屬地區(qū)。B.奉詔:接受皇帝的吩咐。奉,這里意為敬重地獻上。詔,帝王所發(fā)的文書吩咐,亦即詔書。C.御史中丞:官名,漢朝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復(fù)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職。D.儀同三司:非三司而儀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稱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解析:B項,“奉,這里意為敬重地獻上”錯誤;奉,敬重地用手捧著。答案:B2.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高祖,是皇帝的謚號。我國封建時代,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供奉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等。B.仆射,官名,秦始置,漢以后因之,宋以后廢。太平天國曾設(shè)仆射一職,位僅次尚書令,職權(quán)漸重。C.丁父憂,是指遭逢父親喪事。舊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喪,謂之“丁憂”。D.禳厭,禳除邪惡災(zāi)禍。禳原為古代祭祀名,在我國古代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不僅形式多樣,且影響深遠。解析:A項,“高祖”是皇帝的廟號。答案:A3.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即位”指起先做帝王或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繼承位子。B.“刺史”是古代官職名,其職權(quán)在不同的時期不完全相同,有時是個虛銜。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個年號,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比如雍熙。D.“金陵”是南京的別稱,南京是我國聞名的六朝古都,其別稱還有建康、江寧、天京、汴梁、石頭城等。解析:D項,“汴梁”不是南京的別稱,而是開封的別稱。答案:D4.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御史是中國古代的官職名稱,自秦朝起先,御史特地作為監(jiān)察性質(zhì)的官職,負責監(jiān)察朝廷、諸侯官吏,御史的設(shè)置始終持續(xù)到清朝。B.封狼居胥指西漢大將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壇祭天以告勝利之事,后用以指建立顯赫功績,成為中華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C.甲子是天干地支紀時循環(huán)中的第一個。古人創(chuàng)設(shè)十二天干、十地支,彼此兩相組合用于紀時,六十為一輪回,并用以記年、月、日、時。D.墓志銘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多用散文,記敘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跡等;銘多用韻文,表示對死者的悼念和贊頌。解析:C項,題干中“十二天干、十地支”錯誤,應(yīng)當是“十二地支、十天干”。答案:C5.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歷數(shù)”指觀測天象以推算年季節(jié)候的方法,主要運用的是歷史和算術(shù)學問。B.“孤”古時稱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的人,年老無子女的人稱為“獨”。C.“有司”通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D.“五經(jīng)博士”是學官名。五經(jīng)即《詩》《書》《禮》《易》《春秋》。解析:A項,“主要運用的是歷史和算術(shù)學問”錯。答案:A6.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稱。《出師表》“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亦為此義。B.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表年份,一般由皇帝發(fā)起?!坝何醭酢敝械摹坝何酢笔撬翁谠谖粫r的年號。C.刑部,是中國古代官署的名稱,六部之一,掌管國家的法律、刑獄的事務(wù)。宋代刑部主官為尚書,刑部次官是侍郎。D.禁中,也作“禁內(nèi)”,指帝王接見大臣,商討、處置國家重要事務(wù)的辦公場所。未經(jīng)帝王允許,不許人在其中隨意進出。解析:D項,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宮苑。答案:D7.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黜陟”指人才的進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對官員的晉升或進用,“陟”指對官吏的降職或罷免。B.“陛下”原來指的是帝王宮殿的臺階之下,后來引申為與帝王面對面應(yīng)對時對帝王的敬稱。C.“逆龍鱗”比方犯人主或強權(quán)之怒。傳聞龍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觸之者,則必殺人。后人用“龍鱗”指皇帝或其威歷。D.“徒流”是古代刑法?!巴健笔莿儕Z罪犯肯定期限的自由并強制其服勞役,“流”是將罪犯放逐到邊遠地區(qū)進行懲處。解析:A項,“黜”“陟”的意思說反了。答案:A8.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元雜劇的角色有旦、末、凈、雜四類。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末是女角,旦是男角。B.“禮部”為中國古代官署。其長官為禮部尚書,主要管理全國學校事務(wù)、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等事宜。C.“疏”指古代一種重要文體,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條陳述看法。疏還可指對古書的舊注做進一步說明。D.“軒轅”即黃帝,生于軒轅之丘,號軒轅氏,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解析:A項,應(yīng)當是“旦是女角,末是男角”。答案:A9.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會試”是我國封建社會科舉考試的一種。鄉(xiāng)試的其次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實行,因為在春天實行,又稱春試或春闈。B.“致仕”就是舊時官員交還官職,即今所謂退休。依照古制,官員在一般狀況下七十歲致仕,有疾患的則可以懇求提前。C.“服闋”是指舊時官員三年守喪期滿除服。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離職回籍守喪,滿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職務(wù)。D.“尚書”是中國古代官名。始置于戰(zhàn)國時代,或稱“掌書”,到了隋唐時確定為尚書省下設(shè)的六個部的最高行政長官。解析:A項,說會試“由皇帝主持”錯誤,會試由禮部派官員主持。答案:A10.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歲實行冠禮,結(jié)發(fā)戴冠,以示成年,稱“弱冠”,未成年稱“未冠”。B.蔭:古代的一種制度,子孫因先輩有勛勞或官職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賞或免罪。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他們以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后用作國家的代稱。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祿,引申指官吏的職位和品級,三秩,即三級或三等。解析:C項,“社,谷神;稷,土神”有誤,應(yīng)為“社,土神;稷,谷神”。答案:C11.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稱“三元”,其中“上元”指農(nóng)歷的正月十五,舊俗在上元夜張燈游樂,所以又叫“燈節(jié)”。B.“鼎”,形制多為圓腹三足兩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燒火。后來常用“鐘鳴鼎食”形容貴族生活奢侈豪華。C.在“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中,“親戚”指的是外親,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人。D.《陽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國的歌曲名,當時被認為是高雅的樂曲。后多用“陽春白雪”比方高深高雅、不通俗的文學藝術(shù)作品。解析:“親戚”是一個古今異義詞,在此處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內(nèi)的內(nèi)外親屬,而不是“外親”。答案:C12.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進士”是對在殿試中進入前三甲考生的稱呼,其第一名為“狀元”。科舉制度中各級考試對第一名的稱呼是不同的,如會試第一名稱為“解元”。B.“縉紳”是舊時官宦的裝束,原意是插笏(古代朝會時官宦所執(zhí)的手板,有事就寫在上面,以防遺忘)于帶,后轉(zhuǎn)用為官宦的代稱。C.在中國封建時代,赦是體現(xiàn)皇權(quán)的重要標記。全部赦令概出于帝王,其他任何人都不行頒布赦令。目的是籠絡(luò)人心、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所以赦也是帝王們的一種政治手段。D.中國古代,皇帝的稱呼往往和年號、謚號、廟號聯(lián)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廟號,隋煬帝就是謚號,“元符三年”中的“元符”就是年號。解析:會試第一名稱為會元。答案:A13.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人紀年,主要有干支紀年和帝王紀年兩種,“大德六年”就用了帝王紀年的方法,“大德”是帝王的謚號。B.“北面”即面對北。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見君主則面朝北,表示對君主的敬重。C.“城郭”指城墻,也泛指城邑,“城”指內(nèi)城的墻,“郭”指外城的墻。D.“謝事”指辭職、免除俗事,和“請老”一樣都指古代官吏懇求退休。解析:“大德”是年號,而非謚號。答案:A14.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武學博士”是中國宋朝時期設(shè)立的一種官職,主要負責教授學生兵書、弓馬等軍事方面的學問。B.“少牢”指我國古代祭祀時用羊和豬當祭品,“太牢”則指祭祀帝王時用牛、羊和豬當祭品。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自請辭官的一種說法:使骸骨得以歸葬家鄉(xiāng)。D.“太師”是官名,為輔弼國君之臣,與太傅、太保合稱“三公”,擁有實際的職權(quán)。解析:“太師”多為大官的加銜,無實際的職權(quán)。答案:D15.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國子學”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教化管理機關(guān),也是中國古代教化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又稱“國子監(jiān)”或“國子寺”。B.“至順”是年號,“元年”是一個皇帝登上帝位的第一年。用年號紀年的方法始于西漢漢武帝時。C.古時稱遭受父母之喪為“丁艱”“丁憂”,“丁內(nèi)艱”指遭受母親去世,又稱“丁內(nèi)憂”。D.元代在全國各地設(shè)立了多個行中書省,行中書省總攬各地政務(wù),簡稱“行省”,直屬中心政府管轄。解析:“‘元年’是一個皇帝登上帝位的第一年”說法有誤,“元年”應(yīng)是一個年號的第一年,一個皇帝可能有多個年號。答案:B16.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四書”即《高?!贰吨杏埂贰墩撜Z》《孟子》的合稱,是公認的儒學經(jīng)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典。B.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幾代都相互通婚,后稱兩姓聯(lián)姻為“秦晉之好”。C.《昌黎先生文集》是韓愈的作品集,這是以號命名其文集。D.“江表”指長江以南的地區(qū)。如《赤壁之戰(zhàn)》中“江表英豪,咸歸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解析:“以號名”錯,昌黎韓氏于唐是一時望族,韓愈自稱“郡望昌黎”,故世稱“昌黎先生”。答案:C17.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左拾遺,官名。我國古代有尚左的傳統(tǒng),一切以左為尊。唐宋時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時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為上。B.度支,官署名,魏晉時置,掌管全國的財政收支。長官為度支尚書,隋朝改為民部尚書,唐因避李世民諱,改民部為戶部。C.翰林學士,官名。唐玄宗時號“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內(nèi)相”之稱,唐代后期至清末,其職掌不盡相同。D.中書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魏晉時于中書省內(nèi)置中書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稱中書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稱略有改變。解析:A項,“一切以左為尊”錯,周、秦、漢時,以右為尊,元代也以右為尊。答案:A18.下列對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解褐”指脫去粗布衣服,換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時期所謂“布”,是指麻織品或葛織品,用麻葛織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B.“闕”是宮門兩側(cè)的高臺,左右各一,中間為通道。又可借指宮廷?!霸勱I”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卒”是古代稱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稱為“死”。D.“從事”,官名。漢制,州刺史的輔佐官吏如別駕、主簿、功曹等均稱從事史。漢以后三公及州郡長官都自辟僚屬,多稱“從事”。解析: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其他全部人的死亡。故選C。答案:C19.下列對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太學,中國古代的國立高校,漢代于京城設(shè)立太學,為中心官學、最高學府。B.辟,漢代選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官府征召稱“征”,皇帝征召稱“辟”。C.公車,漢代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書言事及征召等事,經(jīng)由此處受理。D.缞绖,分別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喪服和喪帶,即整套喪服,后引申為“服喪”。解析:B項后一句表述錯誤,皇帝征召稱“征”,官府征召稱“辟”。答案:B20.下列對古代文化學問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表,中國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別文體,是封建社會臣下對皇帝有所陳述、懇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B.擢,在原官職上提拔;出,離開京城外調(diào)(與“入”相對,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為榮)。C.刺史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監(jiān)察制度。始于秦,完擅長漢,東漢以后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D.行輩,即排行和輩分。儒家文化強調(diào)論資排輩,漢族重宗族的觀念始終持續(xù)至今。解析:C項,刺史,又稱刺使,官職。西漢初年,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漢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檢核問事”之意。刺史巡行郡縣,分全國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稱“刺史”??梢姶淌分贫仁加谖鳚h武帝時期。答案:C題組二綜合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趙率教,陜西人。萬歷中歷官延綏參將屢著戰(zhàn)功已劾罷遼事急詔廢將蓄家丁者赴軍前立功率教受知于經(jīng)略袁應(yīng)泰,擢副總兵,典中軍事。天啟元年,遼陽破,率教潛逃,罪當死,幸免。率教請于經(jīng)略王在晉,愿收復(fù)前屯衛(wèi)城,率家丁三十八人以往。蒙古據(jù)其地,不敢進,抵中前所而止。其年,游擊魯之甲以樞輔孫承宗令,救難民六千口,至前屯,盡驅(qū)蒙古于郊外。率教乃得入,編次難民為兵,繕雉堞,謹斥堠,軍府由是粗立。既而承宗令裨將陳練以川、湖土兵來助,前屯守始固。而率教所招流亡至五六萬。擇其壯者從軍,悉加訓練。余給牛種,大興屯田,身自督課,至手足胼胝。承宗出關(guān)閱視,大喜,以己所乘輿贈之。六年二月,蒙古以寧遠被圍,乘間入犯平川、三山堡。率教御之,斬首百余級,奪馬二百匹,追至高臺堡乃還。捷聞,帝大喜,立擢都督同知,實授總兵官,代楊麒鎮(zhèn)山海關(guān)。尋論功,再進右都督,世蔭本衛(wèi)副千戶。時滿桂守寧遠,亦有盛名,與率教深相得。及寧遠被圍,率教遣一都司、四守備東援。桂惡其稽緩,拒不納,以袁崇煥言,乃令入。既解圍,率教欲分功,桂不許,且責其不親援,兩人遂有隙。七年五月,大清兵圍錦州,率教與中官紀用、副將左輔、朱梅等嬰城固守,發(fā)大炮,頗多擊傷。相持二十四日,圍始解。明年,大清兵由大安口南下。率教馳援,三晝夜抵三屯營。總兵朱國彥不令入,遂策馬而西。十一月四日戰(zhàn)于遵化,中流矢陣亡,一軍盡歿。帝聞痛悼,賜恤典,立祠奉祀。率教為將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勞而不懈,與滿桂并稱良將。二人既歿,益無能辦東事者。(節(jié)選自《明史·趙率教傳》,有刪改)2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萬歷中/歷官延綏參將/屢著戰(zhàn)功/已劾罷/遼事急/詔廢將蓄家丁者赴軍前立功/B.萬歷中/歷官延綏參將/屢著戰(zhàn)功/已/劾罷/遼事急/詔廢將蓄家丁者赴軍前立功/C.萬歷中/歷官延綏參將/屢著戰(zhàn)功/已劾罷/遼事急/詔廢將蓄家丁者/赴軍前立功/D.萬歷中/歷官延綏/參將屢著戰(zhàn)功/已/劾罷/遼事急/詔廢將蓄家丁者/赴軍前立功/解析:依據(jù)前后文的語境以及一些虛詞,同時采納解除法即可得出答案。答案:B2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劾”是指君主時代擔當監(jiān)察職務(wù)的官員檢舉官吏的罪狀。B.“經(jīng)略”,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wù)時特設(shè)經(jīng)略,掌管一路或數(shù)路軍、政事務(wù),職位高于總督。C.“屯田”是指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組織勞動者在官地上進行開墾耕作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組織形式。有官屯與民屯之分,以官屯為主。D.“世蔭”是指在封建時代,子子孫孫因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勛而世襲官職。解析:“屯田”有軍屯與民屯之分,以軍屯為主。答案:C2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趙率教屢建戰(zhàn)功,擅長應(yīng)變。遼東戰(zhàn)事緊急,他雖被罷職,但率家丁到前線立功。得到經(jīng)略袁應(yīng)泰的賞識,被提升為副總兵,掌管中軍的事務(wù)。B.趙率教審時度勢,身先士卒。在蒙古兵盤踞前屯衛(wèi)城時,他沒有進擊;當他人把蒙古人驅(qū)除到郊外時,他才敢進入。訓練、屯田時他親力親為。C.趙率教不計名利,與人為善。當寧遠被圍時,他派多人前去救濟;寧遠之圍解除后,他想與滿桂共享戰(zhàn)功。當三屯營被清兵圍困時,他親自馳援。D.趙率教廉潔威猛,待人厚道。盡管他和滿桂產(chǎn)生了一點沖突,還是一起被人們看作良將,他們死后,明朝廷就更加沒有能辦理遼東戰(zhàn)事的人了。解析:“他想與滿桂共享戰(zhàn)功”錯,他事實上想分滿桂的戰(zhàn)功,因為他本人沒有參加。所以說“不計名利”也是錯誤的。答案:C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率教乃得入,編次難民為兵,繕雉堞,謹斥堠,軍府由是粗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解圍,率教欲分功,桂不許,且責其不親援,兩人遂有隙。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趙率教才得以進入(前屯衛(wèi)城),把難民編排成部隊,修繕城墻,留意偵察敵情,軍府因此大致建立起來。(考查點:“編次”“繕雉堞”“粗立”,大意)(2)寧遠之圍解除后,趙率教想共享戰(zhàn)功,滿桂不答應(yīng),并且指責他不親自來助戰(zhàn),兩個人從今產(chǎn)生了沖突。(考查點:“既解圍”“親援”“有隙”,大意)參考譯文:趙率教,陜西人。萬歷年間,他做過延綏參將,屢建戰(zhàn)功。后來受人彈劾,被罷了官。遼東戰(zhàn)事緊急,朝廷發(fā)布詔書讓被罷官而養(yǎng)有家丁的將領(lǐng)帶兵到前線立功。趙率教被經(jīng)略袁應(yīng)泰賞識,提升為副總兵,掌管中軍的事務(wù)。天啟元年,遼陽被攻下,趙率教偷跑了,罪當處死,卻僥幸獲免。趙率教向經(jīng)略王在晉申請,表示他情愿去收復(fù)前屯衛(wèi)城,就帶領(lǐng)三十八個家丁去了。蒙古兵當時占據(jù)著這片地盤,趙率教不敢貿(mào)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