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_第1頁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_第2頁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_第3頁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_第4頁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2025/1/201教學目的:(1)使學生明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歷史的必然;(2)使學生從整體上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3)使學生明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將隨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2025/1/202本章教學內容:2025/1/2032025/1/204馬克思生平2025/1/205

恩格斯指出:“每一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在不同的時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內容?!?/p>

2025/1/206恩格斯簡介2025/1/207列寧說:“只有不可救藥的書呆子,才會單靠引證馬克思關于另一歷史時代的某一論述,來解決當前發(fā)生的獨特而復雜的問題?!?/p>

2025/1/208列寧簡介2025/1/2092025/1/2010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李大釗在1919年8月發(fā)表的《再論問題與主義》一文中就已經認識到:一個社會主義者,為使他的主義在世界上發(fā)生一些影響,必須要研究怎樣可以把他的理想盡量應用于環(huán)繞著他的實境。我們只要把這個那個的主義,拿來做工具,用以為實際的運動,他會因時、因所、因事的性質情形生一種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李大釗2025/1/20112025/1/20122025/1/20132025/1/20142025/1/20152025/1/2016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際問題;把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經驗提升為理論;把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之中。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2025/1/2017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關鍵在于:深刻認識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深刻認識和掌握中國實際。要“有的放矢”,具體問題具體對待。2025/1/20182025/1/2019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2025/1/20202.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特征

(1)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具有中國的民族形式。(2)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為著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最主要的就是要立足于中國實際,即必須站在中國人民、中國社會、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2025/1/2021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重要意義2025/1/20222025/1/20232025/1/202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2025/1/20252025/1/20262025/1/20272025/1/20282025/1/20292025/1/20302025/1/20312025/1/20322025/1/20332025/1/20342025/1/20351957年毛澤東發(fā)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1956年5月2日,毛澤東在第七次最高國務會議上闡述十大關系。2025/1/20361976年1月19日《時代》雜志封面2025/1/20372025/1/20382025/1/20392025/1/20402025/1/20412025/1/20422025/1/2043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在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是中國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滯是沒有出路的。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政治體制以及其它方面的改革。同經濟、政治的改革和發(fā)展相適應,必須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2025/1/20442025/1/20452025/1/20462025/1/20472025/1/20482025/1/20492025/1/2050第三講:第四節(ji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節(jié)科學發(fā)展觀2025/1/2051第四節(ji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2025/1/20522025/1/20532025/1/20542025/1/20552025/1/20562025/1/20572025/1/2058第五節(jié)科學發(fā)展觀

一、科學發(fā)展觀的形成立足中國國情,總結我國發(fā)展實踐和國外發(fā)展經驗所提出是基于我國長期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深化認識得出的科學結論新世紀新階段的階段性特征是科學發(fā)展觀的現(xiàn)實基礎 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為科學發(fā)展觀的誕生提出了必然要求當代世界的發(fā)展實踐和發(fā)展理念是提出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借鑒科學發(fā)展觀經歷了在實踐中逐步豐富和發(fā)展的過程2025/1/2059科學發(fā)展觀的發(fā)展豐富過程2025/1/2060二、科學發(fā)展觀的主要內容2025/1/2061做到五個統(tǒng)籌和堅持以人為本2025/1/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