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研究教學大綱(康震)_第1頁
唐宋散文研究教學大綱(康震)_第2頁
唐宋散文研究教學大綱(康震)_第3頁
唐宋散文研究教學大綱(康震)_第4頁
唐宋散文研究教學大綱(康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宋散文研究教學大綱(康震)

唐宋散文討論教學大綱(康震)一、教學目標通過對唐宋這一散文進展高峰期中各階段各類型散文的介紹和分析,以及散文史進展的系統(tǒng)講授,并精要評價重要文學現(xiàn)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使同學全面了解唐宋散文的進展概況,熟識這一時期的散文流變,理解唐宋散文的流派和文體特征。從而培育和提高同學閱讀古代散文的力量和運用正確的觀點、適當?shù)姆椒ǚ治鍪煜ぬ扑紊⑽牡牧α俊Mㄟ^學習,同學應達到:1)把握唐宋散文進展的基本輪廓和大綱規(guī)定的基本內(nèi)容;2)協(xié)作"作品選'的講解,能夠憑借工具書或注解閱讀文學作品,并體會領悟蘊涵在作品中的人文情懷;3)能運用正確的觀點、適當?shù)姆椒ǚ治鲈u述文學現(xiàn)象、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情感、審美、藝術等特征;4)能夠熟讀并背誦肯定數(shù)量的作品。二、教學內(nèi)容和學時安排(一)總論學時1主要內(nèi)容:"散文'的定義"古文'的定義及其特點介紹唐宋散文討論現(xiàn)狀現(xiàn)代學者對古代散文"文學性'問題的爭辯如何學習唐宋散文教學要求:1、了解:(1)古人對唐宋散文的討論,如元末明初朱右編選的《八先生文集》、明代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2)近現(xiàn)代學者對唐宋散文的討論,如錢冬父的《唐宋古文運動》、郭預衡《中國散文史》等2、了解:古文的特點3、把握:依據(jù)清代古文家、朱自清、林慧文、郭紹虞、姚鼐、方東樹、張裕釗、劉大櫆等人的觀點分析"散文'與"古文'的異同。4、把握:學習古代散文的方法。重點、難點:古人和今人對唐宋散文的討論;當今學術界對"散文'與"古文'的比較分析;學習閱讀古代散文的方法。這三點是這部分的重點與難點。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照實驗、習題課、爭論課、其它實踐活動):可通過各種途徑激發(fā)同學對學習唐宋散文的愛好。留意學習本章對以后學習的指導作用,并且可適當介紹唐宋散文的學術討論前沿狀況。(二)第一章初盛唐散文的進展學時3主要內(nèi)容:唐以前散文革新思想的萌芽唐初魏征、王績的改革陳子昂:(1)陳子昂"興寄'與"風骨'的文學革新主見(2)由《諫用刑書》分析陳子昂散文的三個特色:A、政治性、現(xiàn)實性B、條理清楚、文辭雄辯C、文風疏樸、不加藻飾張說、張九齡、王維、李白與盛唐散文:(1)由《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分析王維的散文特色(2)由《與韓荊州書》分析李白的散文特色元結:閱讀《新唐書藝文志》中元結的散文創(chuàng)作,分析其文學主見與散文成就教學要求:了解:唐以前散文革新思想萌芽的事實了解:初唐文風和盛唐散文的駢散分工把握:分析王維、李白的散文創(chuàng)作以及陳子昂和元結的文學主見與散文成就重點、難點:唐初至唐中葉韓柳發(fā)起古文運動前的散文進展概況;閱讀分析王維的《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與李白的《與韓荊州書》;陳子昂和元結的文學主見。這三點是本章內(nèi)容的重點與難點。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照實驗、習題課、爭論課、其它實踐活動):可指導同學比較初盛唐的駢文與散文。引導同學關注初盛唐散文討論的學術進展動態(tài)。(三)其次章韓愈、柳宗元和唐代古文運動學時8主要內(nèi)容:唐代古文運動(1)古文運動在唐發(fā)端的社會及文化背景(2)唐代古文運動理論:A、主見文道合一B、強調(diào)作家的修養(yǎng)C、反對因襲、主見獨創(chuàng)。(3)唐代古文運動的性質(zhì)(4)唐代古文運動取得成就的緣由韓愈:(1)生平思想:結合《韓愈評傳》了解韓愈其人其文其思想(2)通過《進學解》、《師說》、《答李翊書》、《答尉遲生書》解讀韓愈的散文理論:A、閎中肆外B、務去陳言、辭必己出C、強調(diào)"惟其是'D、師其意,不師其辭E、向民間新興文學吸取養(yǎng)分(3)通過《祭十二郎文》、《毛穎傳》、《原道》、《柳子厚墓志銘》、《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序》、《張中丞傳后敘》、《論佛骨表》等名作分析韓愈的藝術成就:A、人物共性的刻畫B、托物、托事的抒情、談論C、談論文的形象化D、穩(wěn)妥、富于詩意的語言柳宗元:(1)生平思想:結合《柳宗元評傳》了解柳宗元其人其文其思想(2)通過《報崔黯秀才書》、《報袁君陳秀才書》等文解讀柳宗元的散文理論:A、提倡文學革新B、文以明道C、道要憑文辭而傳D、文以行為本,在先誠乎其中E、語言暢達、語法完整(3)通過《段太尉逸事狀》、《童區(qū)寄傳》、《種樹郭橐駝傳》、《三戒》、《封建論》、《始得西山宴游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等名作分析柳宗元的藝術成就:A、談論文寫作"校練名理'、"鋒穎精密'B、擅長社會下層人物描寫C、托物言志的寓言D、筆力獨到的山水游記教學要求:了解:古文運動的進展過程把握:古文運動的理論主見應用:韓愈的散文理論及其在文體革新方面的貢獻應用:柳宗元游記和寓言在中國散文史上的作用和影響重點、難點:分析韓愈散文的思想藝術性:從內(nèi)容可分論說、記敘、抒情、應用四類,每一類的代表作品;藝術上追求推陳出新,徹底擺脫駢文的束縛,并且制造了很多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匯。分析柳宗元的散文成就:其作品可分論說、寓言、傳記、山水游記四類。他將寓言從一種文學手段進展成獨立、完整的文學樣式,成為諷刺文學的重要體裁。山水游記是柳宗元散文的精華,富有詩情畫意,既刻畫出山水的自然共性,同時又寄寓自己的共性,成就極高。把握韓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論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指導思想。這三點是本章的重點與難點。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照實驗、習題課、爭論課、其它實踐活動):可以針對某些問題組織課堂爭論,例如:古文對抗駢文的進展過程。唐代古文運動的圓滿:(1)、思想上給古文套上了無形的枷鎖。(2)、消極因素在于貶低以追求美為宗旨的文學的價值。3、唐代古文運動對后代散文的影響。4、20世紀70年月在臺灣引起很大爭辯的"謗韓案'可組織同學對韓愈、柳宗元的部分聞名散文(如《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銘》、《張中丞傳后敘》、《論佛骨表》、《段太尉逸事狀》、《永州八記》等)進行課堂主題發(fā)言。可布置韓愈或柳宗元散文的小論文。留意對學術前沿討論概況的介紹。(四)第三章中晚唐散文的衰落學時3主要內(nèi)容:中唐散文:(1)中唐前期散文(2)韓派作家:歐陽詹、李觀、李翱等(3)劉禹錫、白居易及其《與元微之書》、元稹2、晚唐散文:(1)杜牧及其《阿房宮賦》、孫樵與晚唐散文(2)唐末小品文3、晚唐散文走向衰落的緣由教學要求:了解:中唐前期散文數(shù)量眾多,但成就不及韓柳的緣由了解:晚唐散文走向衰落的緣由把握:風格各異的韓派作家在古文運動中的理論實踐與創(chuàng)作實踐把握:杜牧和孫樵在晚唐散文走向低潮時的創(chuàng)作與成就把握:皮日休、陸龜蒙及唐末小品文作為唐代散文進展支流的生存狀況重點、難點:中唐前期幾個主要散文家的創(chuàng)作;中唐散文成就不大的緣由;以及晚唐散文走向低潮的緣由。這三個都是本章內(nèi)容的重點與難點。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照實驗、習題課、爭論課、其它實踐活動):可以針對某些問題組織課堂爭論,例如:1、簡述被魯迅譽為"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榮和鋒芒'的唐末小品文的成就。2、簡述"唐宋十大家'中的李翱和孫樵的散文理論與成就。(五)第四章北宋初期散文的復興學時3主要內(nèi)容:北宋初年的形勢主義文風西昆派的消失與王禹偁、穆修柳開、石介與文學復古教學要求:了解:北宋初期古文運動重新崛起的緣由了解:當時文人對西昆體的態(tài)度把握:王禹偁、穆修的創(chuàng)作實踐及對五代體的變更把握:柳開、石介在文學復古中的貢獻及圓滿重點、難點:王禹偁、穆修對五代體的變更以及柳開、石介在文學復古中的貢獻及圓滿是本章內(nèi)容的重點與難點。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照實驗、習題課、爭論課、其它實踐活動):注意教學的系統(tǒng)性,緊扣唐宋文學承上啟下的特點。并且盡量援用前沿學術成果,充實課堂教學。(六)第五章歐陽修學時3主要內(nèi)容:歐陽修的生平與文學活動:結合歐陽修傳記及中國文學史等資料了解其生平與文學活動結合《昌黎先生文集》分析歐陽修散文的思想內(nèi)容及文學主見:文學不行脫離現(xiàn)實寫人要求"事信言文'對"駢文、西昆'持論公正主見"取其自然'結合《醉翁亭記》、《秋聲賦》、《與高司諫書》、《五代史伶官傳序》等文章分析歐陽修散文的藝術成就:平易流暢、意能曲達紆徐柔婉、吞吐抑揚散文詩化、風味曲包用語純熟、豐富多彩教學要求:了解:歐陽修生平、政治生涯與文學活動把握:歐陽修最主要的四點文學主見應用:歐陽修散文的藝術成就及其在中國散文史上的地位與影響重點、難點:結合歐陽修的散文創(chuàng)作了解歐陽修文學主見與藝術成就,進而明確其在中國散文史上的地位與影響,這是本章內(nèi)容的重點與難點。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照實驗、習題課、爭論課、其它實踐活動):可以針對某些問題組織課堂爭論,例如:1、"太學體'的產(chǎn)生與消亡。2、歐陽修對"西昆體'和"太學體'的矯正??梢栽O計讓同學就歐陽修的單篇聞名散文如《醉翁亭記》、《秋聲賦》等進行課堂教學。引導同學關注歐陽修散文討論的學術進展動態(tài)。(七)第六章曾鞏、王安石與北宋中期散文學時3主要內(nèi)容:結合《曾鞏集》等著作,了解曾鞏生平及散文成就王安石的生平、思想結合《臨川先生文集》等書籍,把握王安石的文學主見與藝術成就范仲淹、司馬光的散文創(chuàng)作教學要求:了解:曾鞏的散文創(chuàng)作與散文成就了解:北宋中期范仲淹、司馬光等人的散文創(chuàng)作把握:王安石生平與文學主見應用:結合詳細作品分析王安石散文的藝術成就重點、難點:北宋中期散文進展的概括;王安石的文學主見與散文成就;對王安石聞名散文的解讀與。這三點是本章內(nèi)容的重點與難點。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照實驗、習題課、爭論課、其它實踐活動):可組織同學對曾鞏、王安石的部分散文(如《留侯論》、《答司馬諫議書》等)進行課堂主題發(fā)言。可結合作品引導同學思索:1)中國傳統(tǒng)政治思維對王安石散文的滲透。2)從后世評論看曾鞏散文的歷史地位。(八)第七章蘇軾學時3主要內(nèi)容:通過閱讀《蘇軾評傳》了解其家世及生平結合中國文學史、散文史等材料了解蘇軾的思想、政治傾向及文學活動結合《答謝民師書》、《傳神記》以及學術界的討論成果理清蘇軾的文學主見:以意為主、文尚有用意能稱物、言能盡意妙在言外、巧于傳神文貴自然、反對艱深結合《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赤壁賦》、《記承天寺夜游》、《石鐘山記》等文章分析蘇軾的散文成就及其影響:文有有用、語必明達遠思宏遠、論事明晰說理抒情、文有詩味寫人寫景、白描傳神語言明快、妙極自然教學要求:了解:蘇軾生平及政治傾向把握:蘇軾豐富的創(chuàng)作實踐和獨特的文學理論應用:分析蘇軾散文的語言特色、風格特色等藝術成就及其影響重點、難點:通過分析詳細作品把握蘇軾各類散文的藝術特色與藝術成就及其在中國散文史上的地位與影響,是本章內(nèi)容的重點與難點。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照實驗、習題課、爭論課、其它實踐活動):可以針對某些問題組織課堂爭論,例如:從道學內(nèi)涵的差異比較韓愈、歐陽修、蘇軾散文風格的不同。結合《石鐘山記》等聞名散文分析蘇軾"記'體散文的藝術成就。后世散文對蘇軾散文的繼承??勺屚瑢W仿照蘇軾或柳宗元的游記散文寫一篇小作品。引導同學關注蘇軾散文討論的學術進展動態(tài)。(九)第八章蘇洵、蘇轍學時2主要內(nèi)容:蘇洵、蘇轍的生平蘇洵的散文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績蘇轍的散文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績教學要求:了解:蘇洵與蘇轍的生平、思想把握:通過分析詳細作品把握蘇洵的散文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把握:通過分析詳細作品把握蘇轍的散文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重點、難點:結合詳細作品分析、把握蘇洵與蘇轍的散文理論與創(chuàng)作實踐,是本章內(nèi)容的重點與難點。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照實驗、習題課、爭論課、其它實踐活動):可引導同學對蘇洵和蘇轍的《六國論》進行比較。(十)第九章北宋后期及南宋散文的進展學時3主要內(nèi)容:北宋后期的散文作家及其創(chuàng)作(1)黃庭堅、秦觀、李師道(2)李格非、晁補之2、南宋前期的散文作家及其創(chuàng)作(1)宗澤、岳飛、胡銓政治家之文(2)李清照、陸游、范成大文學家之文(3)朱熹、陳亮學者之文3、南宋后期的散文作家及其創(chuàng)作(1)文天祥(2)謝枋得、林景熙4、結束語:總結并梳理唐宋散文教學要求:了解:結合詳細作品了解北宋后期、南宋散文作家的創(chuàng)作狀況把握:結合文學史了解北宋后期至南宋末的散文進展概況把握:再次理清唐宋散文的進展脈絡應用:比較唐宋散文的異同唐文:峭、曲、瘦;宋文:平、直、肥應用:明確唐宋散文在中國散文史上的地位及其對元明清散文創(chuàng)作的影響重點、難點:北宋后期至南宋末期的散文進展概況、唐宋散文的進展脈絡以及唐宋散文對后世散文的影響,這三點是本章內(nèi)容的重點與難點。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照實驗、習題課、爭論課、其它實踐活動):可以針對某些問題組織課堂爭論,例如:簡述南宋理學家的散文成就。簡述朱熹的文論。梳理唐宋散文的進展脈絡。三、教材與學習資源: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游國恩.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年郭預衡.中國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漆緒邦.中國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