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空氣物質的構成與組成2.2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第3課時原子的結構相對原子質量習題課件科學版_第1頁
2024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空氣物質的構成與組成2.2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第3課時原子的結構相對原子質量習題課件科學版_第2頁
2024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空氣物質的構成與組成2.2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第3課時原子的結構相對原子質量習題課件科學版_第3頁
2024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空氣物質的構成與組成2.2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第3課時原子的結構相對原子質量習題課件科學版_第4頁
2024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空氣物質的構成與組成2.2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第3課時原子的結構相對原子質量習題課件科學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版九年級上第二單元空氣、物質的構成與組成2.2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第3課時原子的結構相對原子質量01基礎題02綜合應用題03創(chuàng)新拓展題CONTENTS目

錄名師點金1.

原子的結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和

核外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質子和中子

構成的;每個質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每個電子帶一個單

位負電荷,中子不帶電;由于原子核內的質子所帶電荷與

核外電子所帶電荷數(shù)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

顯電性。2.

構成原子的各微觀粒子之間的關系:(1)數(shù)量關系:核電

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2)質量關系:構成原子核

的質子和中子的質量相差不大,都比電子的質量大得多;

(3)體積關系: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體積很小。

知識點1原子的結構1.

[情境題][2023·太原期中]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與阿秒光

脈沖有關,阿秒光脈沖可用于測量原子和分子內部的電子

運動。在這些微觀粒子中,帶負電荷的是(

C

)A.

分子B.

原子C.

電子D.

原子核C1234567891011返回2.

[2024·蘇州一模]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下列關于原

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B

)A.

同種原子不能構成不同種分子B.

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

溫度計內汞柱液面上升,說明汞原子體積變大D.

原子不顯電性是因為原子中質子數(shù)與中子數(shù)相等1234567891011【點撥】同種原子能構成不同種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構成

氧分子(O2)和臭氧分子(O3),A錯誤;電子的質量很小,

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

正確;溫度計內汞柱液面上升的原因是汞原子之間的間隔

變大,C錯誤;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是原子核所帶電量與

核外電子所帶電量相等,電性相反,D錯誤。【答案】B1234567891011返回知識點2原子中各微觀粒子間的數(shù)量關系3.

[2024·泰州模擬]高鐵上裝有煙霧傳感器,主體是放有镅

(Am)的電離室,這種镅原子的原子核內有95個質子和146

個中子,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

A

)A.95B.146C.241D.51【點撥】根據(jù)原子中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可推測該原子

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95。A1234567891011返回知識點3相對原子質量4.

[2023·重慶]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卓越貢獻的中國科

學家是(

A

)A.

張青蓮B.

袁隆平C.

侯德榜D.

道爾頓A1234567891011返回5.

(1)某原子的核外有26個電子,相對原子質量為56,則其

核內質子數(shù)為

,中子數(shù)為

?。(2)已知碳12原子的質量為1.993×10-26

kg,一種氧原子

的質量為2.657×10-26

kg,則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結果保留整數(shù))。26

30

16

1234567891011返回糾易錯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錯誤6.

下表列出了幾種原子中的微觀粒子數(shù)目:原子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氫101碳666氧888鉀1920191234567891011分析表中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等于中子數(shù)B.

原子核都由質子和中子構成C.

原子只由質子和電子構成D.

原子中質子數(shù)等于核外電子數(shù)1234567891011【點撥】根據(jù)表中信息可知,并非所有原子核都含有中

子,如氫原子核不含中子,所以有的原子由質子、中子、

電子構成,有的原子只由質子和電子構成,B、C錯誤;

原子中質子數(shù)等于核外電子數(shù),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數(shù),A

錯誤,D正確?!军c易錯】

認識原子結構常見的兩個誤區(qū):(1)原子中質

子數(shù)不一定等于中子數(shù)。(2)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

有一種氫原子中沒有中子。【答案】D1234567891011返回7.

[科技應用][2024·濟南期末改編]在醫(yī)學工作中,14C主要用

于“14C呼氣試驗”,可以用來檢測是否感染幽門螺桿

菌。14C表示含有6個質子和8個中子的碳原子,下列有關

說法正確的是(

D

)A.

該碳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是14B.

該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

gC.

該碳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是8D.

該碳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1234567891011【點撥】14C表示含有6個質子和8個中子的碳原子,質子

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故該碳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6,A錯

誤;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6+8=14,單位為

“1”,省略不寫,B錯誤;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故該碳原

子的核電荷數(shù)是6,C錯誤;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

核上,D正確?!敬鸢浮緿1234567891011返回8.

[關鍵能力邏輯推理]推理是研究和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

法。正電子、負質子都是反粒子,它們跟通常所說的電

子、質子相比較,質量相等,但電性相反??茖W家已發(fā)現(xiàn)

反氫原子,你推測反氫原子的結構可能是(

A

)AA.

由一個帶負電荷的質子和一個帶正電荷的電子構成B.

由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構成C.

由一個帶負電荷的質子和一個電子構成D.

由一個質子和一個帶正電荷的電子構成1234567891011返回9.

[2023·常州二模]已知一個硫原子的質量為

m

kg,其相對

原子質量為32,則一個相對原子質量為152的銪(Eu)原子

的質量為(

C

)1234567891011

【答案】C1234567891011返回10.

[2023·鄂爾多斯模擬]江西省自主設計的“人造太陽”成

功放電。(1)“人造太陽”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變,氘、氚是核聚

變的熱核材料。原子種類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氘111氚12

x

1234567891011①根據(jù)表中信息可知,氘和氚的

數(shù)不同;上表中

x

?。中子1

可燃性【點撥】根據(jù)表中信息可知,氘和氚的質子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同;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所以表中

x

為1?!军c撥】貯存氘氣的鋼瓶禁止靠近明火,據(jù)此推測氘氣具有的化學性質是可燃性。②貯存氘氣的鋼瓶禁止靠近明火,據(jù)此推測氘氣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1234567891011(2)下列示意圖能正確表示氚原子結構的是

(填字

母)。A

【點撥】氚原子結構中質子數(shù)為1,中子數(shù)為2,核外電子數(shù)為1,只有一個電子層,故A能表示氚原子結構。1234567891011返回11.

[跨學科實踐][2023·福州期中]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認

為原子是不可分的。一百多年來,科學家通過實驗與推

理不斷糾正錯誤認知,逐步揭開原子的構成。(1)1897年,湯姆孫發(fā)現(xiàn)原子內有帶負電荷的微觀粒子,

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此微觀粒子是

?。電子【點撥】原子內帶負電荷的微觀粒子為電子。1234567891011(2)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為探索原子的內部結構,進

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實驗(圖1),實驗現(xiàn)象如圖2所示。

(資料:α粒子帶正電荷,其質量約是電子質量的7

300倍)1234567891011①由實驗現(xiàn)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結論有

(填字母)。A.

原子核帶正電荷B.

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C.

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D.

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AB

【點撥】α粒子帶正電荷,少數(shù)α粒子發(fā)生偏轉,大多數(shù)α粒子未發(fā)生偏轉,說明原子核帶正電荷,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不能說明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也不能說明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1234567891011②若α粒子撞擊到電子,

(填“明顯影

響”或“幾乎不影響”)α粒子的運動軌跡,原因

?。幾乎不影響α粒子的質量遠大于電子的質量【點撥】由于α粒子的質量約是電子質量的7

300倍,遠大于電子的質量,故若α粒子撞擊到電子幾乎不影響α粒子運動軌跡。1234567891011(3)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

(填

字母)。A.

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B.

盧瑟福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C.

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1234567891011【點撥】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盧瑟福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并沒有達到完美境界,但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故選A、C?!敬鸢浮緼C

1234567891011(4)從化學反應的微觀層面,基于你對原子的認識,想把

純凈的銅、鐵等金屬煉制成黃金,你認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