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教版高一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上教版高一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上教版高一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上教版高一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上教版高一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nèi)…………○…………裝…………○…………內(nèi)…………○…………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nèi)※※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上教版高一生物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下列各項中,能與斐林試劑反應產(chǎn)生磚紅色沉淀的是()A.淀粉B.蔗糖C.麥芽糖D.纖維素2、下列關于細胞的分子組成和基本結構的闡述,不正確的是()A.H、O、N、P是RN染色體共有的化學元素B.線粒體、核糖體等結構或物質中肯定不含有核糖C.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體是腸道病毒,它的遺傳物質只含有4種堿基和4種核苷酸D.脂質中的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物質,所有細胞都含有磷脂3、下列各項中,對細胞膜化學成分的表述最全面的是A.蛋白質、糖類、脂肪B.糖蛋白、類脂C.蛋白質、糖類、脂質D.脂質、蛋白質4、γ﹣氨基丁酸是一種神經(jīng)遞質,能增強突觸后膜對Cl﹣的通透性,造成Cl﹣內(nèi)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突觸間隙中的Cl﹣的作用只與內(nèi)環(huán)境滲透壓穩(wěn)定有關B.突觸前膜釋放γ﹣氨基丁酸不需要消耗ATPC.γ一氨基丁酸能導致突觸后膜電位變化D.γ一氨基丁酸能引起下一個神經(jīng)元興奮5、煙草花葉病毒、乳酸菌、草履蟲都具有的物質或結構是()A.細胞壁B.核酸C.核糖體D.細胞膜6、觀察波片標本時,若發(fā)現(xiàn)視野上方較暗下方較亮,應調節(jié)()A.目鏡B.物鏡C.光圈D.反光鏡7、某同學在研究化合物P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時;得到如圖所示的實驗結果。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在一定范圍內(nèi),底物濃度影響著酶促反應速率B.曲線①作為對照實驗C.化合物P對該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若反應溫度不斷升高,則A點持續(xù)上移8、(2015年高考安徽卷)下圖為大豆葉片光合作用暗反應階段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CO2的固定實質上是將ATP中的化學能轉化為C3中的化學能B.CO2可直接被[H]還原,再經(jīng)過一系列的變化形成糖類C.被還原的C3在有關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D.光照強度由強變?nèi)鯐r,短時間內(nèi)C5含量會升高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9、屬于植物細胞中最常見的二糖和多糖是()A.乳糖B.麥芽糖C.蔗糖D.纖維素10、下列各組均為具單層膜細胞器的是()A.線粒體和細胞核B.中心體和葉綠體C.溶酶體和高爾基體D.內(nèi)質網(wǎng)和液泡11、假說、演繹法是現(xiàn)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演繹推理、檢驗推理、得出結論”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利用該方法,孟德爾發(fā)現(xiàn)了兩個遺傳規(guī)律.下列關于孟德爾的研究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提出問題是建立在豌豆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遺傳實驗基礎上的B.孟德爾所作假設的核心內(nèi)容是“性狀是由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C.為了驗證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并完成了測交實驗D.孟德爾發(fā)現(xiàn)的遺傳規(guī)律可以解釋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12、調查木本植物種群密度時,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樣本應該是()A.隨機取樣B.樣方面積為1m2C.樣本數(shù)量足夠多D.調查期無大量砍伐13、下列有關ATP敘述中正確的是()A.每個ATP的分子中有兩個高能磷酸鍵B.ATP中的A是指腺嘌呤C.ATP中的P是指磷酸D.生物體內(nèi)所有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ATP14、將狀況相同的某種綠葉分成四等組;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暗處理1h,再光照1h(光照相同),測其重量變化.得到如下表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組別一二三四溫度/℃27282930暗處理后重量變化/mg-1-2-3-1光照后與暗處理前重量變化/mg+3+3+3+1A.該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約是27℃B.該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約是29℃C.27℃~29℃下的凈光合速率相等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為3mg/h15、下列關于人口數(shù)量動態(tài)變化的描述中,正確的是()A.決定人口數(shù)量變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B.年齡組成是預測未來人口動態(tài)的主要依據(jù)C.人口數(shù)量問題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礎,又有其社會制約因素D.不同種群出生率的差異主要是種群中處于生殖年齡的個體數(shù)16、硝化細菌、破傷風芽孢桿菌、酵母菌的細胞結構及功能有很大區(qū)別,但是它們()A.都有細胞壁且細胞壁的成分相同B.都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C.都能從老細胞中產(chǎn)生新細胞D.都沒有核膜和染色體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5題,共10分)17、完成下面有關組成細胞主要化合物的概念圖:

(1)寫出圖1中化合物的名稱: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圖1的②中被稱為生命的燃料的是____,脂質中構成細胞膜重要成分的是____,舉一例說明③在生命活動所承擔的功能:____

(3)圖2為圖1中④的一條長鏈,1、2、4的名稱分別是____、____、____.該結構中特有的堿基名稱是____18、有機物的檢測。有機物檢測試劑現(xiàn)象注意事項淀粉碘﹣碘化鉀試劑①____色/可溶性還原糖②____試劑紅黃色沉淀需③____油脂蘇丹Ⅲ染液橙黃色需使用④____蛋白質雙縮脲試劑⑤____色先加A液,再加B液19、百合花不但是客廳里面的裝飾花卉;而且球莖含豐富淀粉,可作為蔬菜食用.如圖編號①~⑤是顯微鏡下拍到的二倍體百合(2n=24)的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圖象.請分析回答:

(1)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染色體的顏色較深,這是因為在制作臨時裝片過程中利用____染色的結果.

(2)圖____所示圖象屬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該細胞中有____個染色體組.

(3)圖③中同源染色體的行為特點是____,并且____間發(fā)生交叉互換.

(4)圖____所示的細胞中具有核仁結構,圖____所示的細胞中高爾基體活動最為活躍.20、甲、乙、丙三種植物的花色遺傳均受兩對等位基因的控制,且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每對等位基因中,顯性基因對隱性基因表現(xiàn)為完全顯性).白色前體物質在相關酶的催化下形成不同色素,花瓣中含有哪種顏色的色素就變現(xiàn)為相應的顏色,不含色素的花瓣表現(xiàn)為白色.色素的代謝途徑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色素代謝途徑甲。

種。

植。

物乙。

種。

植。

物丙。

種。

植。

物(1)從基因控制生物性狀的途徑來看,基因通過____;進而控制上述三種植物花色性狀遺傳的.

(2)乙種植物中,基因型為cc的個體不能合成催化前體物質轉化為藍色素的酶,則基因型為ccDD的植株中,D基因____(能、不能)正常表達.丙種植株中,E酶的形成離不開f酶的催化,則基因型為EEFF的個體中,E基因____(能;不能)正常表達.

(3)基因型為AaBb的甲植株開____色花,自交產(chǎn)生的子一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

(4)基因型為CcDd的乙植株開____色花,自交產(chǎn)生的子一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

(5)基因型為EeFf的丙植株開____色花,測交產(chǎn)生的子一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21、玉米為一年生植物.某農(nóng)場種植的H品種玉米自交后代中;發(fā)現(xiàn)了葉片顏色為黃綠色的變異植株.此變異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開花前死亡.請分析回答:

(1)有研究者提出:玉米葉片為黃綠色的原因是葉綠素含量減少.取等質量的黃綠葉片和正常的綠色葉片,分別加入____作為提取液,研磨、過濾得到濾液;再用紙層析法分離濾液中的色素.若黃綠色葉片色素分離的實驗結果如下圖中的____(甲;乙)所示,則說明上述假設成立.

(2)研究者對上述變異有兩種假設:

假設1:與葉綠素合成相關的酶的基因(M基因)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假設2:葉片黃綠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體片段丟失所致.

研究者讓H品種玉米進行單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結種子再種植,子一代中葉片黃綠色有125株,葉片綠色有335株.

①上述性狀分離結果可用假設____解釋.假設2所述的變異屬于________變異.

②若假設1成立,則葉片黃綠色變異為____(顯性、隱性)突變.檢測該變異是否由單基因突變引起____(能,不能)用測交實驗,理由是____

(3)若綠色玉米種植在缺乏鎂元素的土壤中,也會出現(xiàn)黃綠色玉米植株,此現(xiàn)象____(屬于,不屬于)變異.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1題,共5分)22、人類的大多數(shù)疾病與基因有關,也與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有關.評卷人得分五、探究題(共4題,共24分)2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以下實驗方案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請回答:

。

步驟組別甲乙乙丙A試管B試管C試管D試管E試管F試管F試管1.加入底物5ml-5ml-5ml-2.加入酶液-5滴-5滴-5滴3.在一定溫度的溫水中水浴5分鐘9℃9℃??65℃65℃4.將每一組兩試管的溶液混合;

繼續(xù)在相應溫度下水浴5分鐘5分鐘5分鐘5.檢測???注:“-”表示該步不處理.

(1)步驟1應選擇______(H2O2溶液/淀粉溶液)作為反應底物;理由是______.

(2)步驟2加入的酶液可以是______酶溶液;步驟3乙組C、D兩試管的水浴溫度應控制在______0C.

(3)步驟5應選用______(斐林試劑/碘液/帶火星的木條)進行檢測.24、甲圖是某一動物體內(nèi)5個不同時期細胞的示意圖;乙圖表示某高等哺乳動物減數(shù)分裂過程簡圖;其中ABCDEFG表示細胞,①②③④表示過程;丙圖表示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內(nèi)每條染色體上DNA的含量變化曲線.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若是人的皮膚生發(fā)層細胞;則該細胞可能會發(fā)生類似于圖甲中______(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現(xiàn)象,在圖甲中DNA數(shù)和染色體數(shù)之比為2:1的是______(填字母).

(2)圖甲中d細胞的名稱是______.

(3)等位基因的分離發(fā)生在乙圖______(填字母)細胞中;相同基因的分離發(fā)生在乙圖______(填字母)細胞中.

(4)乙圖中導致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的過程是______;其導致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的原因是______.

(5)若卵原細胞的基因組成為AaXBXb,若該卵原細胞分裂過程中僅一次分裂異常,產(chǎn)生D細胞的基因組成為AAXb;則E細胞的基因組成為______.

(6)在圖丙中;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發(fā)生在圖丙中的______段.

(7)在圖丙中,D′E′段所能代表的分裂時期是______,對應甲圖中應為______細胞.25、如圖所示某化合物的結構式;讀圖回答:

(1)該化合物中有______個氨基和______個羧基.

(2)該化合物形成的結構-CO-NH-叫做______;此化合物共有______這樣的結構.該化合物叫肽.

(3)該化合物是有______中氨基酸構成;造成氨基酸種類不同的原因是______不同.

(4)請寫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______.

(5)據(jù)報載;有位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一種可以分解雞毛的角蛋白酶,有可能被用來“消化”導致瘋牛病和人類克雅氏癥的毒蛋白,他與荷蘭一家瘋牛病專業(yè)檢測機構聯(lián)合進行的實驗表明,角蛋白酶確實能夠破壞毒蛋白,使其喪失傳染能力.由此可知,該毒蛋白與雞毛中的角蛋白相似之處是______

A.氨基酸的數(shù)量B.空間結構C.氨基酸的種類D.氨基酸的排列順序。

(6)某二十二肽被水解成1個四肽;2個三肽,2個六肽,則這些短肽游離的氨基總數(shù)的最小值及肽鍵總數(shù)依次是______

A.6,18B.5,18C.5,17D.6,17.26、下列示意圖分別表示某二倍體雌性動物(2n=4)體內(nèi)細胞正常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細胞內(nèi)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含量的關系;以及細胞分裂圖象.請分析并回答:

(1)圖1中a-c柱表示染色體的是______;表示DNA的是______.

(2)圖1中Ⅲ的數(shù)量關系對應于圖2中的______;圖2中表示體細胞分裂時期的是______.

(3)圖1中的數(shù)量關系由I變化為II的過程;細胞核內(nèi)發(fā)生的分子水平的變化是______;由II變化為III,相當于圖2中的______→______過程.

(4)符合圖1中IV所示數(shù)量關系的某細胞名稱是______.圖1中______對應的細胞內(nèi)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體.

(5)該動物的正常體細胞含有______條染色體,圖2甲中含有染色單體______個.評卷人得分六、實驗題(共4題,共16分)27、為了探究酶的特性,現(xiàn)用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兩者都是非還原糖)以及淀粉酶溶液、斐林試劑、碘液等材料進行實驗。

(1)實驗步驟:①取兩支潔凈的試管,編上號,然后按照下表中的要求進行操作。B、C操作分別注入________②輕輕振蕩這兩支試管,使試管內(nèi)的液體混合均勻,然后將試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熱水中,保持5min。③取出試管,各加入1mL____并振蕩搖勻。④將兩支試管的下半部放進50~60℃的熱水中,保持2min。⑤觀察并記錄兩支試管內(nèi)溶液發(fā)生的變化。(2)實驗結果:1號試管____,2號試管____。(3)實驗結論:____。28、下圖為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部分步驟和結果,請據(jù)圖回答:

(1)T2噬菌體的組成成分是____,用放射性32P標記的是T2噬菌體的____。(2)要獲得32P標記的噬菌體,必須用含32P的大腸桿菌培養(yǎng),而不能用含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原因是____。(3)實驗過程中攪拌的目的是____,離心后放射性較高的是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4)接種噬菌體后培養(yǎng)時間過長,發(fā)現(xiàn)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強,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29、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完成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著名實驗;證明DNA是真正的遺傳物質。下圖是他們實驗的部分過程,請回答相關問題:

(1)圖中被標記的噬菌體是用放射性同位素____標記____的噬菌體。(2)攪拌的目的是____。離心管的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較輕的T2噬菌體,其放射性很低的原因是____。(3)沉淀物中被侵染的大腸桿菌裂解后,釋放出的子代噬菌體是否全部能檢測到放射性?____。(4)噬菌體侵染細菌時,DNA進入到大腸桿菌的細胞中,利用細菌體內(nèi)的物質進行大量增殖,說明DNA分子能夠____和指導蛋白質的合成。30、在研究“大豆種子萌發(fā)和生長過程中糖類和蛋白質的相互關系”時;某研究小組在25℃;黑暗、無菌、濕潤的條件下萌發(fā)種子,然后測定萌發(fā)時間不同的種子和幼苗中相關物質的含量,結果如圖所示:

(1)如圖表明:萌發(fā)時間不同的種子和幼苗中蛋白質的含量變化是______;推測蛋白質含量變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2)為驗證上述蛋白質的含量變化;進行了以下實驗,請補充相關內(nèi)容。

①實驗原理:蛋白質能與雙縮脲試劑作用產(chǎn)生______色反應;其顏色深淺與蛋白質含量成正比.

②實驗步驟:

第一步:取三份等量大豆種子;分別萌發(fā)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適量蒸餾水,研碎、提取、定容后離心得到蛋白質制備液.

第二步:取3只試管;編號1;2、3,然后______.

第三步:用雙縮脲試劑分別對三個試管進行檢測;觀察顏色變化.

③實驗結果:______.

④結論: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C【分析】【解答】解:能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的是還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而蔗糖屬于二糖,纖維素、淀粉屬于多糖,均不具有還原性,所以不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

故選:C.

【分析】生物組織中化合物的鑒定:斐林試劑可用于鑒定還原糖,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溶液的顏色變化為磚紅色(沉淀).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如淀粉).2、B【分析】【分析】本題考查了組成生物體化合物的有關知識,要求考生能夠識記相關化合物的元素組成;識記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識記脂質的分類、功能,屬于考綱中識記層次的考查?!窘獯稹緼.染色體中含有DNA;而DNA;RNA的元素組成均為C、H、O、N、P,A正確;

B.線粒體中含有少量RNA;核糖體是由蛋白質和RNA組成的,而RNA中含有核糖,B錯誤;

C.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因此病毒的遺傳物質只含有4種堿基和4種核苷酸,C正確;

D.脂質中的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物質;所有細胞都含有磷脂,D正確。

故選B。【解析】B3、C【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細胞膜的成分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要點,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生物膜的化學組成是解題的關鍵。【解答】細胞膜的主要組成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質,其次還有少量糖類。綜上所述:ABD錯誤,C正確。故選C?!窘馕觥緾4、C【分析】【分析】本題要求考生理解興奮的產(chǎn)生和傳導過程、興奮在突觸間傳遞的過程和機理,把握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結合題干信息進行推理、判斷?!窘獯稹緼.由題意知,突觸觸間隙中的Cl-的作用還與信息傳遞有關,A錯誤;

B.突觸前膜釋放γ-氨基丁酸屬于胞吐,需要消耗ATP,B錯誤;

C.由分析可知,γ-氨基丁酸會使突觸后膜的膜內(nèi)負電位增加,C正確;

D.由分析可知,γ-氨基丁酸能引起下一個神經(jīng)元抑制,不會引起下一個神經(jīng)元興奮,D錯誤。

故選C?!窘馕觥緾5、B【分析】【解析】試題分析:煙草花葉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和RNA;乳酸菌屬于原核生物,選項的四個它都有;而草履蟲屬于單細胞動物,沒有細胞壁,故本題選B??键c: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解析】【答案】B6、D【分析】視野上方較暗下方較亮,可能反光鏡的角度不對,光線并沒有被反射到裝片的標本上,或標本只有部分部位被照亮。需調整角度,使之照亮整個視野,而與目鏡、物鏡和光圈無關,故選D??键c:本題考查顯微鏡的使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能力?!窘馕觥俊敬鸢浮緿7、D【分析】【分析】根據(jù)曲線可知,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底物濃度增加酶促反應速率增強,故A正確;根據(jù)曲線①、②說明,①是對照組,②為實驗組,故B正確;由于曲線②在曲線①的下方,說明化合物P對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故C正確;若不斷提高反應溫度,會導致酶失活,反應速率降低,故D錯誤。8、C【分析】【分析】CO2的固定是CO2與C5在酶的催化下合成C3的過程,沒有ATP的消耗,A錯誤。CO2必須先固定合成C3才能被[H]還原,B錯。被還原的C3在有關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C正確。光照強度由強變?nèi)鯐r,產(chǎn)生的ATP和[H]減少,還原C3減少,所以短時間內(nèi)C3含量會升高,C5含量會下降,D錯誤。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9、B|C|D【分析】解:植物細胞中最常見的二糖是麥芽糖和蔗糖;多糖是淀粉和纖維素,BCD正確.

故選:BCD.

糖類包括:單糖;二糖、多糖.

單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RNA的組成部分,脫氧核糖是DNA的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為“生命的燃料”,而核糖;脫氧核糖和葡萄糖是動物細胞共有的糖;

二糖包括麥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麥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細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動物體內(nèi)特有的;

多糖包括淀粉;纖維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纖維素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糖原是動物細胞特有的.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了糖類的分類、分布、功能及還原糖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考生要識記糖類的種類,并能區(qū)別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中特有的糖類,以及動植物細胞中共有的糖,要求考生能夠構建一定的知識網(wǎng)絡,便于記憶.【解析】【答案】BCD10、C|D【分析】解:A;細胞核不屬于細胞器;A錯誤;

B;中心體沒有膜結構;B錯誤;

C;溶酶體和高爾基體為單層膜的細胞器;C正確;

D;內(nèi)質網(wǎng)和液泡為單層膜的細胞器;D正確.

故選:CD.

真核細胞中的細胞器可以分為三類:

雙層膜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

單層膜細胞器:內(nèi)質網(wǎng);高爾基體、液泡、溶酶體;

無膜的細胞器:核糖體;中心體.

本題考查了真核細胞中的細胞器的結構,要求考生能夠識記核糖體和中心體是兩種沒有膜結構的細胞器,而線粒體和葉綠體具有雙層膜結構;考生要能夠將細胞器的膜結構進行歸納記憶,形成一定的知識網(wǎng)絡,難度不大.【解析】【答案】CD11、B|D【分析】解:A、孟德爾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遺傳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問題;A正確;

B;孟德爾所作假設的核心內(nèi)容是“性狀是遺傳因子控制的”;孟德爾所在的年代還沒有“基因”一詞,B錯誤;

C;孟德爾通過測交實驗來驗證自己對性狀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是否正確;C正確;

D;孟德爾發(fā)現(xiàn)的遺傳規(guī)律可以解釋有性生殖生物的核遺傳現(xiàn)象;但不能接受細胞質基因遺傳現(xiàn)象,D錯誤.

故選:BD.

1;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測交實驗)→得出結論.

2;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的解釋:(1)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2)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3)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4)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

3;孟德爾遺傳定律只適用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遺傳.

本題考查孟德爾遺傳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孟德爾遺傳實驗過程及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的解釋,明確孟德爾所在的年代還沒有提出“基因”一詞;掌握遺傳規(guī)律的使用范圍,明確遺傳定律只適用于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遺傳.【解析】【答案】BD12、A|C|D【分析】解:A;樣方法取樣的關鍵是隨機取樣;排除人為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A正確;

B、樣方大小適中:喬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B錯誤;

C;樣本數(shù)量足夠多;排除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C正確;

D;調查調查期無大量砍伐;否則使得實驗結果偏小,D正確.

故選:ACD.

樣方法:①隨機取樣;②樣方大小適中:喬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③樣方數(shù)量不宜太少;④一般選易辨別的雙子葉植物(葉脈一般網(wǎng)狀);⑤常用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

本題考查樣方法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不大.【解析】【答案】ACD13、AC【分析】解:A;ATP分子的中文名稱叫三磷酸腺苷;其結構簡式為A-P~P~P,每個ATP的分子中有兩個高能磷酸鍵,A正確;

B;ATP中的A是指腺苷;B錯誤;

C;ATP中的P是指磷酸;C正確;

D;并非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消耗ATP;如自由擴散,D錯誤.

故選:AC.

1;ATP分子的中文名稱叫三磷酸腺苷;其結構簡式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代表高能磷酸鍵.ATP分子不穩(wěn)定,水解時遠離A的磷酸鍵容易斷裂,并釋放大量的能量,供給各項生命活動.

2;生物體內(nèi)ATP的含量很少;但其與ADP相互轉化的速度很快,這樣可以保證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供應.

本題知識點簡單,考查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ATP和ADP相互轉化的過程,要求考生識記ATP的化學組成及合成途徑,掌握ATP和ADP相互轉化的過程及意義,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解析】AC14、BD【分析】解:解:A;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要求總光合作用量最大;因此可以計算出29℃時,總光合作用量=3+3×2=9,該值最大,因此29℃是光合作用最適溫度,A錯誤;

B;表格中暗處理后的重量變化指的是1h呼吸消耗的有機物;表中數(shù)據(jù)顯示29℃消耗有機物最多,B正確;

C;合成有機物的速率即為總光合作用速率;表格中可計算:27℃時合成有機物的速率=3+1×2=5,而29℃時為9,C錯誤;

D;第四組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總量=光照后和暗處理前的重量變化+暗處理后的重量變化×2=3;D正確.

故選:BD.

據(jù)表分析:表格中暗處理后的重量變化指的是1h呼吸消耗的有機物;光照后和暗處理前的重量變化是指呼吸作用兩小時和光合作用一小時后的有機物積累.由圖中數(shù)值可計算出總光合作用,總光合作用=光照后和暗處理前的重量變化+暗處理后的重量變化×2.

本題難度適中,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分析表格的能力,并能根據(jù)圖中顯示信息和數(shù)據(jù)進行解答,考查了影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等知識,在計算時,要把握凈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三者之間的關系.【解析】BD15、ABC【分析】解:A;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密度的大??;因此決定人口數(shù)量變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A正確;

B;年齡組成能預測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因此年齡組成是預測未來人口動態(tài)的主要依據(jù),B正確;

C;人口數(shù)量問題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礎;又有其社會制約因素,C正確;

D;決定不同種群出生率的差異的因素不僅僅包括處于生殖年齡的個體數(shù);而且還包括一次產(chǎn)子數(shù)在內(nèi)的許多內(nèi)在因素,D錯誤.

故選:ABC.

種群的數(shù)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數(shù)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性別比例直接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年齡組成預測種群密度變化.據(jù)此答題.

本題以人為例,考查種群的特征,要求考生識記種群的數(shù)量特征及各數(shù)量特征之間的關系,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運用所學的知識合理解釋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解析】ABC16、BC【分析】解:A;硝化細菌、破傷風芽孢桿菌都屬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它們都有細胞壁,但細胞壁的成分不相同,原核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酵母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A錯誤;

B;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B正確;

C;都能從老細胞中產(chǎn)生新細胞;C正確;

D;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含有核膜和染色體,D錯誤。

故選:BC。

硝化細菌;破傷風芽孢桿菌都屬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異同:

。比較項目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大小較小較大主要。

區(qū)別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

胞核,有擬核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細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類。

和蛋白質植物細胞有;主要成分是。

纖維素和果膠;動物細胞。

無;真菌細胞有;主要成。

分為多糖生物膜系統(tǒng)無生物膜系統(tǒng)有生物膜系統(tǒng)細胞質有核糖體;無其他細。

胞器有核糖體和其他細胞器DNA存。

在形式擬核中:大型環(huán)狀;裸露。

質粒中:小型環(huán)狀;裸露。

細胞核中:和蛋白質形成。

染色體。

細胞質中:在線粒體;葉。

綠體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

無絲分裂;有絲分裂;

減數(shù)分裂可遺傳變。

異方式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基因重組;

染色體變異

本題考查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異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確硝化細菌、破傷風芽孢桿菌都屬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識記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異同,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解析】BC三、填空題(共5題,共10分)17、無機鹽糖類蛋白質核酸葡萄糖磷脂血紅蛋白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等脫氧核糖胞嘧啶胞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分析】【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圖1中①是無機鹽,②是糖類,③是蛋白質,④是核酸.

(2)糖類中的葡萄糖是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被稱為生命的燃料;脂質中的磷脂是構成膜結構的主要組成成分之一;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具有運輸功能;調節(jié)功能、免疫功能等多種功能.

(3)分析題圖可知;圖2是一條脫氧核苷酸鏈,其中1是脫氧核糖,2是胞嘧啶堿基,3是磷酸,4是胞嘧啶脫氧核苷酸;該結構中特有的堿基是胸腺嘧啶.

【分析】1;分析題圖可知;該題是對組成細胞的化合物的綜合性考查,組成細胞的化合物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兩種,無機鹽包括水和無機鹽,有機物包括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脂質具有多種功能,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

2、DNA分子是由2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糖核苷酸鏈組成的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位于內(nèi)側通過氫鍵連接形成堿基對;與RNA相比,DNA中特有的成分是脫氧核糖和胸腺嘧啶堿基.18、藍本尼迪特水浴加熱顯微鏡紫【分析】【解答】解:淀粉用碘液鑒定產(chǎn)生藍色反應;

可溶性還原糖利用本尼迪特試劑鑒定產(chǎn)生紅黃色沉淀;并且需要水浴加熱;

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鑒定;呈橘黃色,其橘黃色顆粒需要借助于顯微鏡觀察;

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chǎn)生紫色反應;并且雙縮脲試劑在使用過程需要先加A液,再加B液.

故答案為:

(1)藍。

(2)本尼迪特。

(3)水浴加熱。

(4)顯微鏡。

(5)紫。

【分析】生物組織中化合物的鑒定:

(1)斐林試劑可用于鑒定還原糖;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溶液的顏色變化為磚紅色(沉淀).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chǎn)生紫色反應.

(3)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或蘇丹Ⅳ染液)鑒定;呈橘黃色(或紅色).

(4)甲基綠能使DNA呈綠色;吡羅紅能使RNA呈紅色.

(5)DNA加入二苯胺試劑后水浴加熱;可觀察到溶液變藍色.

據(jù)此分析解答.19、堿性染料②二聯(lián)會非姐妹染色單體①④⑤【分析】【解答】(1)染色體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觀察細胞減數(shù)分裂實驗中,需用堿性染料(如龍膽紫或醋酸洋紅)對染色體進行染色,通過觀察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確定細胞所處的時期.

(2)圖②中同源染色體分離;屬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該細胞中有2個染色體組.

(3)圖③③染色體散亂的排列在細胞中;有姐妹染色單體和同源染色體,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該時期最大的特點是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并且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會發(fā)生交叉互換.

(4)具有核仁結構的是分裂間期①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末期④;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⑤所示的細胞中高爾基體活動最為活躍,準備形成子細胞的細胞壁.

【分析】分析各個細胞圖的特點可知:

①有核膜;染色體呈染色質狀態(tài),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

②同源染色體分離;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

③染色體散亂的排列在細胞中;有姐妹染色單體和同源染色體,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

④形成四個子細胞;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末期;

⑤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20、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能不能紅紅:白≈15:1紫紫:藍:白≈9:3:4白白:黃≈3:1【分析】【解答】(1)由色素的代謝途徑示意圖可以看出;色素是在酶的催化下合成的,花色性狀是相應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上述三種植物花色性狀遺傳.

(2)基因型為ccDD的植株中;因缺乏C基因,因而不能合成C酶,進而不能產(chǎn)生藍色素;但是植株中存在D基因能指導合成D酶,換句話說,D基因能否指導合成D酶與有無藍色素無關;在丙植株中,由于E基因的表達離不開f酶的催化,而只有f基因指導合成f酶的合成,所以基因型為EEFF的個體中,由于缺乏f基因指導合成的f酶的催化,因此E基因不能正常表達.

(3)基因型為AaBb的甲植株自交,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_B_:A_bb:aaB_:aabb=9:3:3:1,但是,由于含有顯性基因的植株就能合成紅色素,因此前三種表現(xiàn)為紅花共計15份,只有aabb為白花;故紅:白≈15:1.

(4)基因型為CcDd的乙植株自交;產(chǎn)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C_D_:C_dd:ccD_:ccdd=9:3:3:1,其中,C_D_開紫花,C_dd開藍花,ccD_及ccdd開白花,因此紫:藍:白≈9:3:4.

(5)基因型為EeFf的丙植株測交;產(chǎn)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EeFf:Eeff:eeFf:eeff=1:1:1:1,不含E基因的植株不能合成黃色素,含F(xiàn)基因的植株抑制E基因的表達,只有基因型為Eeff的表現(xiàn)為黃花,故白:黃≈3:1.

【分析】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上述三種植物花色性狀遺傳;A酶與B酶都可以催化紅色素的合成,D基因能否指導合成D酶與有無藍色素無關;E基因的表達離不開f酶的催化,只有f基因指導合成f酶后E基因才能正常表達;分析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時要嚴格按照表格所給信息進行.21、乙醇(丙酮)乙1和2染色體結構隱性不能黃綠色植株開花前死亡(無隱性純合的成熟個體)屬于【分析】【解答】(1)色素可溶解在有機溶劑中;故可用無水乙醇或者丙酮進行提?。衩兹~片為黃綠色的原因是葉綠素含量減少,甲圖各色素含量正常,乙圖葉綠素含量減少,故乙圖所示符合題意.

(2)①由題意知;假若:與葉綠素合成相關的酶的基因(M基因)發(fā)生了基因突變,設用Aa×Aa表示,進行單株自交,產(chǎn)生子代的基因型為AA:Aa:aa=1:2:1,即子一代中葉片綠色:黃綠色=3:1,推測假說一符合題意.染色體片段丟失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若為染色體片段丟失,設用AO×AO表示,進行單株自交,產(chǎn)生子代的基因型為AA:AO:OO=1:2:1,則也會出現(xiàn)子一代中葉片綠色:黃綠色=3:1的比例.

②若發(fā)生基因突變;根據(jù)題意,子一代中葉片綠色:黃綠色=3:1,黃綠色的突變植株應為隱性突變,由題意知,此變異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開花前死亡.故不能得到隱性純合的成熟個體,所以不能進行測交實驗。

(3)鎂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土壤中缺乏鎂元素,造成葉綠素含量減少,也會出現(xiàn)黃綠色玉米植株,屬于因環(huán)境引起的變異,是不可遺傳的變異.

【分析】根據(jù)圖甲分析,分離色素原理:各色素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速度不同,從而分離色素.溶解度大,擴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擴散速度慢.濾紙條從右到左依次是:胡蘿卜素(最窄)、葉黃素、葉綠素a(最寬)、葉綠素b(第2寬),色素帶的寬窄與色素含量相關.圖乙中葉綠素含量較少,葉片呈現(xiàn)黃色.四、判斷題(共1題,共5分)22、A【分析】【解答】研究表明人類的大多數(shù)疾病與基因有關;也與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有關,基因是內(nèi)因,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是外因,大多數(shù)疾病是內(nèi)因與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故答案為:√

【分析】本題是人類遺傳病類型及危害的考查,回憶相關知識點,然后進行判斷.五、探究題(共4題,共24分)23、略

【分析】解:(1)由于高溫促進H2O2(溶液)分解,所以H2O2溶液不能作為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實驗的底物;步驟1應選擇淀粉溶液作為反應底物.

(2)該試驗可以是探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影響的實驗;所以步驟2加入的酶液可以是唾液淀粉酶溶液;步驟3乙組C;D兩試管的水浴溫度應為唾液淀粉酶的最適溫度,要控制在37℃.

(3)步驟5應選用碘液進行檢測淀粉水解的快慢;由于用斐林試劑檢測產(chǎn)物麥芽糖需要水浴加熱,會改變溫度條件,所以不能選用.

故答案為:

(1)淀粉溶液高溫促進H2O2(溶液)分解。

(2)唾液淀粉酶37℃

(3)碘液。

該試驗可以是探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溫度是自變量,適宜的溫度淀粉酶的活性高,淀粉水解多,可以用碘液的顏色變化判斷淀粉水解程度進而判斷淀粉酶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活性高低.

本題的知識點是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的設計,對于相關知識點的綜合應用是解題的關鍵.【解析】淀粉溶液;高溫促進H2O2(溶液)分解;唾液淀粉酶;37℃;碘液24、略

【分析】解:(1)由于人的皮膚生發(fā)層細胞只能進行有絲分裂,所以只有a、c所示的細胞與其類似;細胞a和細胞d中著絲點已分裂,每條染色體中含一個DNA分子,而細胞b、細胞c和細胞e中的染色體都含染色單體,每條染色體中含2個DNA分子,所以DNA數(shù)和染色體數(shù)之比為2:1的細胞為b;c、e細胞.

(2)圖甲中d細胞內(nèi)沒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再加上細胞質均等分裂,所以d細胞是次級精母細胞或第一極體.

(3)等位基因的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乙圖A細胞中;相同基因的分離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即乙圖的B;C細胞中.

(4)在②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導致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

(5)若卵原細胞的基因組成為AaXBXb,若該卵原細胞分裂過程中僅一次分裂異常,產(chǎn)生D細胞的基因組成為AAXb,說明異常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含A的染色體移向了細胞的同一極,所以E細胞的基因組成為Xb.

(6)丙圖代表的含義是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C′D′代表每條染色體上有2個DNA分子,因此可表示有絲分裂的前期;中期,還可以表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全過程及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因此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均發(fā)生在C′D′段.

(7)圖丙中;D′E′段表示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該段對應著有絲分裂的后期或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即甲圖中的細胞a;d.

故答案為:

(1)a、cb;c、e

(2)次級精母細胞或第一極體。

(3)AB;C

(4)②同源染色體分開分別移向兩極。

(5)Xb

(6)C′D′

(7)有絲分裂后期和減二后期a;d

分析甲圖:A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處于有絲分裂后期;B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成對地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C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處于有絲分裂中期;D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E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聯(lián)會,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

分析乙圖:A為初級卵母細胞;B為次級卵母細胞,C為第一極體,D為卵細胞,E;F、G為第二極體.

分析丙圖:B′C′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復制;C′D′表示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E′F′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曲線圖等,考查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含量變化規(guī)律,能正確分析題圖,同時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解析】a、c;b、c、e;次級精母細胞或第一極體;A;B、C;②;同源染色體分開分別移向兩極;Xb;C′D′;有絲分裂后期和減二后期;a、d25、略

【分析】解:(1)分析題圖可知,該化合物中含有1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

(2)該化合物形成的結構-CO-NH-叫做肽鍵;此化合物共有4個肽鍵,該化合物叫五肽.

(3)該化合物的5個氨基酸;R基有4種,因此由4種氨基酸構成.

(4)氨基酸的結構通式為:.

(5)由題意知;酶具有專一性,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質水解,但是不能催化肽鏈水解成氨基酸,角蛋白酶可以分解雞毛的角蛋白和類克雅氏癥的毒蛋白,由此可以推出毒蛋白有著與雞毛中的角蛋白相似的空間結構.

(6)由題意知;該22肽水解形成了5條短肽鏈,因此這些短肽鏈中至少含有5個氨基,肽鍵的總是=氨基酸的個數(shù)-肽鏈數(shù)=22-5=17.

故答案為:

(1)11

(2)肽鍵4五。

(3)4R基。

(4)

(5)B

(6)C

本題是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特點;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和酶作用的專一性的考查;梳理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特點、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和酶作用的專一性的相關知識點,然后分析題圖解答問題.

本題考查蛋白質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蛋白質的組成元素、基本單位及功能,掌握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解析】1;1;肽鍵;4;4;R基;B;C26、略

【分析】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圖1中a表示染色體;c表示DNA.

(2)圖1Ⅲ中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和DNA分子數(shù)之比為1:2:2;但數(shù)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對應于圖2中的乙細胞.體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對應于圖2甲細胞.

(3)圖1中的數(shù)量關系由Ⅰ變化為Ⅱ的過程;細胞核內(nèi)發(fā)生的分子水平的變化是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由Ⅱ變化為Ⅲ表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到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相當于圖B中的丙→乙.

(4)圖1Ⅳ中沒有染色單體;染色體數(shù):DNA分子=1:1,且染色體數(shù)目是體細胞的一半,可能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末期,此時細胞名稱為卵細胞或極體.同源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分離,因此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中不含同源染色體,即圖1中的Ⅲ和Ⅳ中沒有同源染色體.

(5)圖2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此時細胞中所含染色體數(shù)目與體細胞相同,因此該生物體細胞含有4條染色體;圖2甲細胞含有8條染色單體.

故答案為:

(1)ac

(2)乙甲。

(3)DNA復制丙→乙。

(4)卵細胞或第二極體III和IV

(5)48

分析圖1:a是染色體、b是染色單體;c是DNA.Ⅰ中沒有染色單體;染色體:DNA分子=1:1,且染色體數(shù)目與體細胞相同,可能處于有絲分裂末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和DNA分子數(shù)之比為1:2:2,且染色體數(shù)目是體細胞的一半,可能處于有絲分裂前期、中期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Ⅲ中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和DNA分子數(shù)之比為1:2:2,但數(shù)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沒有染色單體,染色體數(shù):DNA分子=1:1,且染色體數(shù)目是體細胞的一半,可能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末期.

分析圖2:甲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乙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

本題結合柱形圖和細胞分裂圖,考查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DNA含量、染色體數(shù)目和染色單體數(shù)目變化規(guī)律,能準確判斷圖1中各柱形代表的時期和圖2中各細胞的分裂方式及所處時期.【解析】a;c;乙;甲;DNA復制;丙;乙;卵細胞或第二極體;III和IV;4;8六、實驗題(共4題,共16分)27、(1)①B蔗糖溶液C淀粉酶溶液。

③斐林試劑(2)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不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3)(淀粉)酶具有專一性【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探究酶的專一性實驗的設計,重在考查根據(jù)實驗目的分析出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和實驗原理,分析、評價和完善實驗,預期實驗結果并獲取結論的能力?!窘獯稹浚?)分析題意可知,本實驗的自變量是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是無關變量,因此表格中B操作應該是注入蔗糖溶液,C操作是注入淀粉酶溶液,試管內(nèi)的液體混合均勻保溫反應一段時間后,然后在1、2號試管中各加入1mL斐林試劑并振蕩搖勻,待水浴加熱后用來檢測是否有發(fā)生反應。(2)實驗結果:1號試管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2號試管不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實驗分析:淀粉酶能將可溶性淀粉分解成麥芽糖,麥芽糖是還原糖,能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淀粉酶不能將蔗糖分解成葡萄糖,蔗糖不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3)實驗結論:酶具有專一性。

【解析】(1)①B蔗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