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將之養(yǎng)之,育之長之,
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日:”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國之寶也?!眳?/p>
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義不修,而禹滅之。夏桀之居,
左河、濟而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湯放之。由此觀之,在
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盡敵國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
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日:"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鳥;憎其人者,
惡其余胥。咸刈厥敵,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日:
"為之奈何?"邵公對日:"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訶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
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
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
吏養(yǎng)之。"晏子曰:"臣間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
治國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日:"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
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熬肮眨?諾?!庇谑抢先跤叙B(yǎng),鰥
更有室。
晉平公春筑臺,叔向日:”不可.古者圣王費德而務施,緩刑辟而趨民時.今春筑臺,
是奪民時也。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日:"善。"乃罷臺役。
(節(jié)選自《說苑?貴德》)
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饑者則食之"與"食野之蘋"(《短歌行》)兩句中的"食"字含義相同。
B."而湯放之"與"是以見放"(《屈原列傳》)兩句中的"放"字含義相同。
C."靡使有余"與"望其旗靡”(《曹劌論戰(zhàn)》)兩句中的"靡"字含義不同。
D."公悲之"與"心中??啾?(《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悲"字含義不同。
【答案】A
【解析】
A."饑者則食之"意思是"饑餓的人就給他糧食吃","食"是名詞作動詞,拿食
物給人吃;"食野之蘋"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兩
者含義不同。
故選A。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顧謂吳起曰"與"忍顧鵲橋歸路"(《鵲橋仙》)兩句中的"顧”字含義相同。
B."美哉乎河山之固也"與"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阿房宮賦》)兩句中的"固"
字含義不同。
c."德義不修"與"修之于朝廷"(《答司馬諫議書》)兩句中的"修"字含義不
同。
D."夏桀之居"與"居則日,不吾知也!”(《侍坐》)兩句中的"居"字含義相同。
【答案】D
【解析】
A項,兩個"顧"都是"回頭看"的意思;B項,前者是"險固”的意思,后者是"頑
固”的意思;C項,前者是"學習、鍛煉和培養(yǎng)等"的意思,后者是"修訂”的意思;
D項,前者是"居住的地方",后者是"平素家居”的意思。
故選>
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君不修德"與"若入前為壽”(《鴻門宴》)兩句中的"若"字含義不同。
B."武王克殷"與"能克終者蓋寡"(《諫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克"字含義
不同。
C."臣聞爰其人者"與"不爰珍器重寶肥饒之地”(《過秦論》)兩句中的"愛"
字含義相同。
D."咸刈厥敵"與"咸來問訊"(《桃花源記》)兩句中的"咸"字含義相同。
【答案】C
【解析】
A項,前者是"如果”的意思,后者是"你"的意思;B項,前者是"攻克”的意思,
后者是"能夠"的意思;C項,前者是“喜愛”的意思,后者是"吝惜”的意思;D
項,兩個都是"全"的意思。
故選C。
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景公游于壽宮"與"秦時與臣游”(《項脊軒志》)兩句中的"游"字含義相
同。
B."無罪者活之"與"某知罪矣"(《答司馬諫議書》)兩句中的"罪"字含義相
同。
C."惟仁是親"與"是心足以王矣"(《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是"字含義
不同。
D."百姓有過"與"聞大王有意督過之"(《鴻門宴》)兩句中的"過"字含義不
同。
【答案】A
【解析】
A項,前者是“游覽"的意思,后者是"交好”的意思;B項,都是"罪過”的意思;
C項,前者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后者是"這"的意思;D項,前者是“過錯”的意思,
后者是"責怪"的意思。
故選Ao
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予一人"與“舉以予人"(《六國論》)兩句中的"異日"字含義不同。
B."凡所以貴士君子者”與“所以游目騁懷”(《蘭亭集序》)兩句中的“所以"
字含義相同。
C."咸刈厥敵"與"思厥先祖父"(《六國論》)兩句中的"厥"字含義相同。
D."臣聞之"與"謹拜表以聞”(《陳情表》)兩句中的"聞"字含義不同。
【答案】B
【解析】
A項,前者通"余",后者是"給"的意思;B項,前者表愿意,后者表目的或方式;
C項,都是代詞"其";D項,前者是"聽到"的意思,言者是"使……聽到"的意
思。
故選B.
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守國之本也"與"人窮則反本"(《屈原列傳》)兩句中的"根本”字含義相
同。
B.”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與"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陳情表》)兩句中的“逮”
字含義不同。
C."將之養(yǎng)之"與"最難將息”(《聲聲慢》)兩句中的"將"字含義不同。
D."是奪民時也。"與"舅奪母志”(《陳情表》)兩句中的"奪"字含義相同。
【答案】D
【解析】
A項,都是"根本"的意思;B項,前者是"達到"的意思,后者是"等到"的意思;
C項,前者是“撫養(yǎng)"的意思,后者是"調養(yǎng)"的意思;D項,前者是"失去”的意
思,后者是"強行改變”的意思。
故選〉
參考譯文:
圣人對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饑餓就給他食物吃,寒冷就給他衣服穿,
撫養(yǎng)他們,培育他們,唯恐他們不能發(fā)展壯大。
魏武侯乘船順黃河而下,在中游的時候回頭對吳起說:"多么美麗而險要的山河啊,
這是魏國的無價之寶呀!”吳起回答:"(一國之寶)在于國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
的險要。當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講仁義道德,被
夏禹消滅了。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邊是黃河、濟水,右邊是泰華山,伊闕山在南邊,
羊腸阪在北邊;由于他治國不施仁政,被商湯放逐了。由此可見,(國寶)在于德政
而不在于地勢險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這些人乜要成為您的敵人啊?!蔽?/p>
武侯說:“你說得對。"武王打敗了商,召見姜太公,問他:"該拿那些商朝的士人
和百姓怎么辦?"太公回答:"我聽說喜歡那個人,同時會喜愛他房上的烏鴉;憎恨
那個人,會連他所住地方的墻壁都厭惡。把他們全部殺掉,不留活的,怎么樣?”武
王說:"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進見,武王問:“你看怎么辦?"邵公回答說:
"把有罪的殺掉,無罪的讓他活著,怎么樣?"武王說:v不行。"邵公出去后,周
公進見。武王問;"你看該怎么辦?"周公說:"讓他們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
種自己的田地,不要因為舊朝新臣而有所改變,(只)親近仁愛的人。百姓有了過錯,
責任在我一個人身上。"武王說:"平定天下的胸懷多么寬廣??!凡是尊重士人君子
的人,是因為他們仁爰而有德行??!"齊景公在壽宮游玩,看見一個老年人背著柴,
面有饑色。齊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說:"讓當地的官員養(yǎng)活他?!瓣套诱f:"我
聽人說,喜好賢良的人,憐憫不幸的人,這是守住國家的根本啊?,F在君主憐惜老者,
那么您的恩澤沒有達不到的了,這是治理國家的根本?!饼R景公笑了,臉上也有了喜
悅的神色。晏子說:"圣賢的君王遇到賢良就喜好賢良,遇到不幸就憐憫不幸?,F在
我請求找來老弱而沒有人養(yǎng)活、喪妻喪夫卻沒有房屋的人,評定之后安置他們。"齊
景公說:"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養(yǎng)活,喪妻喪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
晉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觀之臺,叔向進言說:“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
樂善好施,寬緩刑律,抓緊衣時;在春天建造游觀之臺,這是耽誤百姓的農時啊。怎
么能靠這些來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稱為國君呢!"晉平公說:"好!”于是放棄了
建造游觀之臺的工程。
(2022?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齊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日:"吾欲
伐齊,齊、楚方歡,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曰:"王其為臣約車并幣,臣清試
之?!睆垉x南見楚王,日:"今齊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
之歡。大王茍能閉關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則是北弱齊,
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說,宣言之于朝
廷曰:"不毅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聞見者畢賀,陳軫后見,獨不賀。楚王
日:"不毅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募人自以為智矣,諾士大夫
皆賀,子獨不賀,何也?"陳軫對日:"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
"何也?"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
秦又何重孤國?且先絕齊,后責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
兵必至矣."楚王不聽,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絕
齊。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
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使者反報楚王,楚王大怒,欲興師伐
秦。陳畛曰:"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
償于齊也。"楚王不聽,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楚兵大敗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
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于陳軫,過聽于張儀。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
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用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約車意思是約定派車,"約"與《鴻門宴》"與諸將約"的"約"字含義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與后來用作文告的“宣言"含義不同。
C.孤國指孤立的國家,"孤"與《赤壁賦》"泣孤舟之荽婦"的"孤"字含義相同。
D.陰合意思是暗中聯合,"陰"與《岳陽樓記》"朝暉夕陽"的"陰"字含義不同。
【答案】A
【解析】
A”約車,,的“約,,是,,拴套、準備“之意,”與諸將約"的"約"是”約定”之意,
二者含義不同。說法錯誤。
R"宣言"是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國家、政黨、
團體或領導人對重大問題公開表態(tài)以進行的宣傳號召,二者含義不同。說法正確。
C."孤國"中的"孤"是孤單、孤立的意思;《赤壁賦》"泣孤舟之贅婦"的"孤"
字是孤單之意,二者含義相同。說法正確。
D."陰合"的"陰"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陽樓記》"朝暉夕陰"的"陰"字
指陰晦的氣象,二者含義不同。說法正確。
故選Ao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后秦欲伐齊"與"平伐其功”(《屈原列傳》)兩句中的"伐"字含義不同。
B."惠王患之"與"無敵國外患"(《孟子?告子下》)兩句中的"患"字含義相同。
C."大王茍能閉關絕齊"與"茍以天下之大”(《六國論》)兩句中的"效"字含
義相同。
D.”群臣聞見者畢賀"與"六王畢,四海一"(《阿房宮賦》)兩句中的"畢"字
含義不同。
【答案】B
【解析】
A項,前者是“攻打”的意思,后者是"夸耀"的意思;B項,前者是"憂慮"的一
是,后者是"禍患"的意思;C項,都是“如果"的意思;D項,前者是"都"的意
思,后者是"完結”的意思。
故選B。
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敝邑欲伐之"與"因人之力而敝之"(《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敝"字
含義相同。
B."寡人自以為智矣”與"鑄以為金人十二"(《過秦論》)兩句中的"以為"字
含義相同。
C."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中的"土壤"是"國土"的意思,和現在漢語的“土
壤"含義不同。
D."廣從六里"與"約從離衡"(《過秦論》)兩句中的"從"字含義相同。
【答案】A
【解析】
A項,前者是"破敗”的意思,后者是"使......破敗”的意思;B項,前者是"認為"
的意思,后者是"用……做"的意思;口項,都同"縱"。
故選A。
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楚王大說"與"泰伯說"(《燭之武退泰師》)兩句中的"說"字含義相同。
B."不傷一人"與"何傷乎?"(《侍坐》)兩句中的"傷"字含義相同。
C."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與"而絕江河"(《項脊軒志》)兩句中的"絕"字含
義不同。
D."則兩國兵必至矣"與"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六國論》)兩句中的"兵"字
含義不同。
【答案】B
【解析】
A項,都通"悅”;B項,前者是"傷害”的意思,后者是"妨礙"的意思;C項,
前者是"斷絕"的意思,后者是“橫渡"的意思;D項,前者是“軍隊”的意思,后
者是"兵器”的意思。
故選B.
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楚王不聽"與"聽臣微志”(《陳情表》)兩句中的"聽"字含義相同。
B."吾事善矣"與"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兩句中的"善"字含義相同。
C."子其弭口無言”與"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兩句中的"其"字
含義不同。
D."與之伐齊"與"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兩句中的"與"字含義不
同。
【答案】A
【解析】
A項,前者是"聽從”的意思,后者是"允許”的意思;B項,前者是“好,完美"
的意思,后者是"向來"的意思;C項,都是語氣副詞,表祈使,譯為"不要";D
項,前者是"和"的意思,后者是"親附"的意思。
故選A
參考譯文:
齊國幫助楚國進攻秦國,攻下了(秦地)曲沃。后來秦想要進攻齊國,由于齊、楚友
好,秦惠王為此憂慮,對張儀說:"我想要發(fā)兵攻齊,無奈齊、楚兩國關系正密切,
請你為我考慮一下,怎么辦呢?"張儀說:"請大王為我準備車馬和金錢,讓我試試
看。"于是張儀去南方楚國見到楚懷王,說:”現在對秦王來說齊王的罪惡是最嚴重
的,秦國準備征討齊國,然而楚國跟齊國交好。如果大王能關起國門跟齊斷絕交邦,
讓我勸說秦王獻上商于的土地,方圓六百里。如果這樣,楚國就在北面削弱了齊國的
勢力,又在西面對秦國施有恩惠,且獲得了商于六百里土地,這就是一舉三得的上策
楚懷王非常高興,在朝堂上宣布說:"我已經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聽見這話的群
臣都向懷王道賀,陳軫最后晉見,唯獨不向懷王道賀。懷王說:"我不派遣一個士兵,
不傷亡一名將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認為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
我道賀,只有你一個人不道賀,這是為什么?"陳軫回答說:"我認為大王不但得不
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會招來禍患。"懷王問:"為什么?"陳軫回答說:"泰
王之所以重視大王的原因,是因為有齊國這樣一個強大盟邦。如今還沒有得到秦國的
割地卻先和齊國斷絕邦交,是讓楚國陷于孤立狀態(tài)啊,秦國又怎會重視一個孤立無援
的國家呢?何況楚國如果先跟齊國斷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讓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張
儀欺騙。結果是西面惹出秦國的禍患,北面切斷了齊國的后援,這樣秦齊兩國的兵都
一定會進攻楚國。"楚王不聽從,說:"我的計劃已經妥當了,你就閉口不要多說,
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懷王派使者跟齊國斷絕邦交。張儀回到泰國之后,奏
王就派使者前往齊國,秦齊的盟約暗中締結成功。楚國派遣一名將軍去秦國接收土地。
張儀在證熨楚齊確實斷交以后,才出來接見楚國的索土使臣說:“從這里到那里,縱
橫總共是六里土地。"楚國使節(jié)回國報告楚懷王,懷王大怒,準備發(fā)兵去攻打泰國。
陳軫說:"攻打秦國,不是一個好辦法。大王不如趁此機會將一個大都市送給秦國,
跟秦連兵伐齊,這樣可以把損失在泰國手里的再從齊國補償回來。楚懷王沒有采納,
于是發(fā)兵北去攻打秦國。秦、齊兩國合兵,楚軍在杜陵慘敗??梢?,楚國的土地并非
不大,人民也并非軟弱,之所以會幾乎亡國,是懷王沒有采納陳軫的忠告,向過于聽
信張儀的緣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秦且滅六國,兵以臨易水,恐其禍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將軍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諫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積怨于燕,足為
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在乎!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將軍
入匈奴以滅口.”太子丹曰:"夫樊將軍困窮于天下,歸身于丹,丹終不迫于強秦而
棄所哀憐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時也。愿太傅更愿之。"鞫武曰:"燕有田
光先生者,可與之謀也。"
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
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疤锕馊眨?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善荊軻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荊軻,可
乎?"田光日:"敬諾。"太子送之至門/日/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
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
見荊軻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過太子于宮。"荊
軻曰:"謹奉教。"田光日:"愿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到而
死。
軻見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頃而后言曰:"丹所清田先
生無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謀。今田先生以死不泄言,豈丹之心哉!”荊軻坐定,太子
避席頓首日:"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棄其孤也。
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贄,必得所愿矣。誠得劫秦王,
使悉反諸侯之侵地,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大將擅兵于外,而內有大亂,
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諸侯得合縱,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
唯荊卿留意焉。"久之,荊河日:"此國之大事,臣鷲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頓
首,固請無讓,然后許諾。于是尊荊軻為上卿。
(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三》,有刪改)
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兵以臨易水"與"臨崩寄臣以大事"(《出師表》)兩句中的"臨"字含義相
同。
B."樊將軍亡秦之燕"與"秦無亡矢遺譙之費"(《過秦論》)兩句中的"亡"字
含義不同。
C."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與"委命下吏"(《過秦論》)兩句中的"委"字含義
不同。
D."夫樊將軍困窮于天下”與“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滕王閣序》)兩句
中的"窮"字含義相同。
【答案】C
【解析】
A項,都是"靠近、逼近"的意思;B項,前者是"逃亡”的意思,后者是“丟失"
的意思;(:項,都是"把......交給"的意思;口項,都是“不得志”的意思。
故選c。
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置之匈奴"與"沛公則置車騎"(《鴻門宴》)兩句中的"置"字含義不同。
B."是丹命固卒之時也"與"率疲弊之率疲弊之卒"(《過秦論》)兩句中的"卒"
字含義相同。
C."愿太傅更慮之"與"仍更被驅遣”(《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更"字含義
不同。
D."所善荊軻可使也"與"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兩句中的"善"字含義
相同。
【答案】B
【解析】
A項,前者是“安置”的意思,后置是"丟棄"的意思;B項,前者是"終了”的意
思,后者是"士兵"的意思;C項,前者是"改變”的意思,后者是“竟然、卻"的
意思;D項,都是"交好”的意思。
故選瓦
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卻行為道"與"行為遲"(《庖丁解?!罚﹥删渲械?行為"字含義不同。
B.“左右無人"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兩句中的"左右"
字含義相同。
C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與"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諫太
宗十思疏》)兩句中的"誠"字含義相同。
D."太子跪而逢迎"與“千里逢迎"(《滕王閣序》)兩句中的“逢迎"字含義不
同。
【答案】D
【解析】
A項,"行為"都是兩個詞,前者是"走""替",后者是"動作""因為";B項,
都是“身邊的人"的意思;C項,都是“如果”的意思;D項,都是“迎接”的意思。
故選D。
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愿因先生得交于荊軻"與"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兩句中的"因"
字含義不同。
B丹所報先生"與"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答司馬諫議書》)兩句中的
"報"字含義相同。
C."愿足下過太子于宮"與"大母過余日"(《項脊軒志》)兩句中的"過"字含
義相同。
D."愿先生留意也"與"衡陽雁去無留意"(《漁家傲?范仲淹》)兩句中的“留意"
字含義不同。
【答案】B
【解析】
A項,前者是“通過"的意思,后者是"沿襲"的意思;B項,前者是"報告"的意
思,后者是"回復"的意思;C項,都是"拜訪、看望”的意思;D項,前者是“關
注、注意”的意思,后者是兩個詞"留下的打算”的意思。
故選B。
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窺以重利"與"自胡馬窺江去后"(《揚州慢?姜夔》)兩句中的"窺"字含義
不同。
B."誠得劫秦王"與"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兩句中的"劫"字含義
相同。
c."以其間諸侯"與"道芷陽間行”(《項背軒志》)兩句中的"間"字含義不同。
D."固請無讓"與"其言不讓,是故哂之"(《侍坐》)兩句中的“儼然"字含義
相同。
【答案】D
【解析】
A項,前者是"引誘”的意思,后者是"侵略"的意思;B項,都是"挾持”的意思;
C項,前者是"離間"的意恚,后者是"從小道"的意思;D項,前者是"推辭"的
意思,后者是"謙虛"的意思。
故選>
參考譯文:
秦國將滅掉六國,秦兵又已逼近易水,恐怕禍臨燕國。太子丹為此非常憂慮。
樊將軍逃離秦國到燕國,太子丹接納了他。太傅鞠武勸他說:"不行??!秦王很殘暴,
對燕國積累了很深的仇恨,真讓人(或"為這件事情")膽戰(zhàn)心驚,更何況秦國聽說
樊將軍逃到了燕國呢!這就像將肉放置在餓虎往來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災禍一定
無法挽救了!我希望您趕快陽樊將軍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國進攻燕的借口。"太
子丹說:"樊將軍在這個世界上已經走投無路了,才投奔到我這里來,我總不能因為
被強泰壓迫,便拋棄了我所可憐的朋友,將他送到匈奴去。(反正)這是我性命本當
絕的時候了。希望太傅再想一個別的計策。"鞠武說:"燕國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
他研究謀劃。"
太子丹跪著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著走為田光引路,跪著為他抹拭坐席。田先生坐好
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沒人,便離開坐席請教說:"燕、奏勢不兩立,希望先生關心
一下這件事?!疤锕庹f:"現在太子您聽到的是我精力旺盛時的情況,可不知道現在
我的精力已經消耗完了。雖然如此,我不敢因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廢了國家大
事。(慶幸的是)我有一位好朋友荊軻可以為您所用。"太子說:"希望通過您(讓
我)與荊軻結交??梢詥??"田光說:"可以?!碧铀退介T口,說:"我向您匯
報的情況,和您自己說的話,都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
子笑了笑,說:"好"。
田光去見荊軻,說:“我和您關系很好,這在燕國是無人不知的。我向太子推薦了您,
希望您到宮中去拜見太子。"荊軻說:"愿接受您的教導。"田光說:"希望您趕快
去拜見太子,說我已經死了,表明我不會把我們的談話內容泄漏出去了。"于是田光
自刎而死。
荊軻見到太子丹,說田光已經自刎而死。太子聽了,跪下拜了兩次,又跪著往前行,
淚流滿面。過了一會才說:"我所以請?zhí)锕庀壬灰f出去,是想通過他來實現一個
偉大事業(yè)的計劃?,F在田先生死了,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荊軻坐好以后,太子離
開坐席,叩頭至地說:"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才,讓您來到這里,我希望(向您)說出
我的想法,這是上天哀憐燕國,不拋棄他的后人啊。我想如果能夠找到一位勇冠天下
之士出使秦國,用重利引誘秦王,秦王貪圖那些厚重的禮物,(我們)一定能實現愿
望。如果真能劫持秦王,讓他全部返還侵占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趁
勢就殺了他。那些秦國大將這時都在國外指揮軍隊,而國內出現了大亂,這樣,君臣
會互相猜疑。(我們)憑借這樣的機會,諸侯能夠再次合縱,打敗泰國就是必定無疑
的了。這是我的最大愿望,但不知這個使命用來交給誰好(我)希望您多多關心這
件事。"過了好一會,荊軻說:"這是國家大事,我才學很低下,恐怕不能勝任這個
使命。"太子上前叩頭至地,堅決請他接受這個使命,不要推辭。這樣,荊軻才答應
了。于是太子尊荊軻為上卿。
(選自《戰(zhàn)國策》,有刪改)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
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p>
左師觸龍言愿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
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鄭乜,故愿望見太后。"太后
曰:"老婦恃輦而行。"日:"日食飲得無衰乎?"日:"恃粥耳。"曰:"老臣今
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日:"老婦不能?!?/p>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師公口:"老臣賤息好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
以衛(wèi)王宮。沒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
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疤笕眨?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
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爰燕后賢于長安君。"曰:"君
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
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
勿使反?!M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日:"然.”
左師公日:”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日:
"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日:"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
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
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青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
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J
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齊兵乃出。
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
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選自《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太后新用事"中的‘用事”是執(zhí)掌朝政的意思,和“意氣用事"中的"用事"
不同。
B."必以長安君為質"與"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兩句中的"質"字
含義不同。
C."入而徐趨"與"他日趨庭,叨陪鯉對"(《滕王閣序》)兩句中的"趨"字含
義相同。
D."至而自謝"與"多謝后世人"(《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謝"字含義相同。
【答案】D
【解析】
B項,"意氣用事"中的"用事"是"做事”的意思;B項,前者是“人質"的意思,
后者是“質樸"的意思;C項,都是"小步快跑”的意思,D項,前者是"道歉”的
意思,后者是“告誡”的意思。
故選D。
1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曾不能疾走"與"聲非加疾也"(《勸學》)兩句中的"疾”字含義相同。
B."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邦也"與"令將軍與臣有鄭"(《鴻門宴》)兩句中的哪"
字含義相同。
c."日食飲得無衰乎"與"自以為得其實"(《石鐘山記》)兩句中的"得"字含
義不同。
D.“少益耆食"與"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赤壁賦》)兩句中的"少"字含
義不同。
【答案】B
【解析】
A項,都是"快”得意思;B項,前者是“不舒適”得意思,后者是"隔閡"得意思;
C項,前者是“應該"的怠思,后者是"得到“得意思;D項,前者是"稍稍"得意
思,后者是"一會"得意思。
故選B。
1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竊愛憐之"與"可憐九月初三夜"(《暮江吟》)兩句中的"憐"字含義相同。
B.文中的"填溝壑”和“山陵崩"意思基本相同,都是"死"的委婉說法。
C.”老臣竊以為媼之爰燕后賢于長安君"與"師不必賢與弟子"(《師說》)兩句
中的"賢"字含義不同。
D."奉厚而無勞"與"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兩句中的"奉"
字含義不同。
【答案】C
【解析】
A項,都是"愛"的意思;C項,都是"超過、勝過"的意思;D項,前者通"俸",
后者是"奉養(yǎng)、享受”的意思。
故選C。
1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婦人異甚"與"飲酒樂甚"(《赤壁賦》)兩句中的"異日"字含義相同。
B."微獨趙"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賢"字含
義相同。
C."恣君之所使之"與"恣觀終南、嵩、華之高"(《上樞密韓太尉書》)兩句中
的"恣"字含義不同。
D."猶不能恃無功之尊"與"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兩句中的"猶"字含
義不同。
【答案】D
【解析】
A項,都表示程度更近一層;B項,都是"非、不是、沒有”的意思;C項,前者是
"聽憑、任憑”的意思,后者是“盡情”的意思;口項,都是"尚且"的意思。
故選立
參考譯文:
趙太后剛剛執(zhí)政,秦國就加緊進攻趙國。趙太后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要用長安
君來做人質,援兵才能派出,趙太后不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諫。太后明白地告訴身邊
的近臣說:"如果有再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的人,我一定朝他臉上吐唾沫!”
左師觸龍希望去見太后。太后氣勢洶洶地等著他。觸龍緩慢地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
前向太后道歉說:"我的腳有毛病,連快跑都不能,很久沒來看您了。私下里自己原
諒自己。又總擔心太后的貴體有什么不舒適,所以想來看望您。"太后說:"我全靠
坐車走動。"觸龍問:"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后說:"吃點稀粥罷了。"
觸龍說:"我現在特別不想吃東西,自己卻勉強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
微增加點食欲,身上也比較舒適了。"太后說:"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
些。"
左師說:"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愛他,希望能讓
他替補上黑衣衛(wèi)士的空額,來保衛(wèi)王宮。我冒著死罪稟告太后。"太后說:"可以。
年齡多大了?觸龍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小,希望趁我還沒入土就托付給您。"太后
說:"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觸龍說:"比婦女還厲害。"太后笑著說:“婦
女更厲害。"觸龍回答說:"我私下認為,您疼愛燕后就超過了疼愛長安君?!碧?/p>
說:"你錯了!不像疼愛長安君那樣厲害。"左師公說:"父母疼愛子女,就得為他
們考慮長遠的利益。您送燕后出嫁的時候,拉著她的腳后跟為她哭泣,這是惦念并傷
心她嫁到遠方,也夠可憐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時,一
定為她祝告說:‘千萬不要被趕回來啊。’難道這不是為她作長遠打算,希望她生育
子孫,一代一代地做國君嗎?"太后說:"是這樣。"
左師公說:“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國君主的子孫
被封侯的,他們的子孫還有能繼承爵位的嗎?"趙太后說:"沒有。"觸龍說:"不
光是趙國,其他諸侯國君的被封侯的子孫的后繼人有還在的嗎?"趙太后說:"我沒
聽說過?!弊髱煿f:"他們當中禍患來得早的就會降臨到自己頭上,禍患來得晚的
就降臨到子孫頭上。難道國君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這是因為他們地位尊貴而沒有功
勛,俸祿豐厚而沒有功勞,占有的象征國家權力的珍寶太多了??!現在您把長安君的
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給他肥沃的土地,給他很多珍寶,而不趁現在這個時機讓他為國
立功,一旦您去世之后,長安君憑什么在趙國站住腳呢?我覺得您為長安君打算得太
短了,因此我認為您疼愛他比不上疼愛燕后。"太后說:"好吧,任憑您指派他吧。"
因此就替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子,送他到齊國去做人質,齊國的救兵才出動。
子義聽到這事說:"國君的孩子,可算是國君的親骨肉了,尚且還不能憑靠無功的尊
位、沒有勞績的俸祿來守住金玉寶器,事何況是人臣呢!"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主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
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秦王曰:"寡人聞之:
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
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也,去秦而歸。負書擔橐,
形容枯槁,面目窿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紅,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喟然
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皆秦之罪也。"乃夜發(fā)
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
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
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于是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學而談。王大說,封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干
純,白壁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后,約從散橫,以抑強秦。當秦之隆,黃金萬鎰為
用,轉轂連騎,炫煌于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
桑戶幡樞之土耳,然橫歷天下,廷說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將說楚
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側耳而
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日:"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日:”以季
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
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
1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愿以異日"與"異日圖將美景"(《望海潮》)兩句中的"異日"字含義相同。
B."以大王之賢"與"尊賢而重士"(《過秦論》)兩句中的"賢"字含義相同。
C."乃夜發(fā)書"與"而大聲發(fā)于水上"(《石鐘山記》)兩句中的"發(fā)"字含義不
同。
D."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與"屋舍儼然"(《桃花源記》)兩句中的"儼
然"字含義不同。
【答案】B
【解析】
A項,都是"日后、將來"的意思;B項,前者是"賢能"的意思,后者是“賢士"
的意思;C項,前者是“打開”的意思,后者是"發(fā)出"的意思;D項,前者是"嚴
肅的樣子",后者是"整齊的樣子"。
故選B。
1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泰始將連橫說秦惠王"與"始速禍焉"(《六國論》)兩句中的"始"字含
義不同。
B."引錐自刺其股"與"兩股間膿血流離"(《促織》)兩句中的"股"字含義相
同。
C."形容枯槁"與"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民宿租賃合同示范文本2篇
- 礦井急救培訓方案
- 二零二五版房屋收購與附帶家具家電合同6篇
- 路橋路面改造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版離婚程序指導及雙方自愿協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外協合同申請與驗收辦法3篇
- 二零二五版學生校外住宿安全協議與住宿合同違約賠償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奢侈品退換貨標準協議模板3篇
- 銀行高層裝修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機構校園裝修工程協議書2篇
- 向流程設計要效率
- 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要點
- 2024年中國航空發(fā)動機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當代中外公司治理典型案例剖析(中科院研究生課件)
- GMP-基礎知識培訓
- 動力管道設計手冊-第2版
- 2022年重慶市中考物理試卷A卷(附答案)
- Python繪圖庫Turtle詳解(含豐富示例)
- 煤礦機電設備檢修技術規(guī)范完整版
- 榆林200MWp并網光伏發(fā)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第五章硅酸鹽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