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全國甲卷
(適用地區(qū):云南、廣西、貴州、四川、西藏)
齊助楚攻秦,?。üフ?、攻?。┣?。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主謂
間助詞,取獨(dú))交善(交好、友好),惠王患(擔(dān)心)之,謂張儀曰:"吾
欲伐齊,齊、楚方(正當(dāng)、正在)歡(交好、友好),子為(替、給)寡人
慮之,奈何(怎么辦)?"張儀曰:"王其(還是,表委婉商量語氣)為臣
約車(準(zhǔn)備車馬)并(和)幣(金錢),臣請試之。”張儀南(n作狀,到
南方)見楚王,日:"今齊王之罪其(恐怕、大概,表示推測、估計)于敝
邑(古代對本國的謙稱,猶言偏僻的地方)之王甚厚[現(xiàn)在對秦王來說齊王的
罪惡是最嚴(yán)重的],敝邑欲伐之,而大國(尊稱,指楚國)與之歡。大王茍(如
果)能閉關(guān)絕(斷絕邦交)齊,臣請使(讓)秦王獻(xiàn)商于之地,方(方圓)
六百里。若此(如果這樣),則是北(n作狀,在北面)弱(使動,使…削弱)
齊,西德(n作v,施加恩惠)于秦[狀語后置句,在西面對秦國施加恩惠],而
(并且,表遞進(jìn))私(動詞,私人占有)商于之地以為(作為)利也,則此一
計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說(通"悅"),宣言(指特意宣揚(yáng)某種言論,使
人周知)之于(介詞,在)朝廷曰:"不轂(也作"不谷",古代諸侯自稱
之謙辭)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比撼悸勔娬弋叄ㄈ⒍迹┵R,陳軫后(最
后、后來)見,獨(dú)(唯獨(dú))不賀。楚王曰:"不轂不須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
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dú)不賀何也"[我不派遣一個士
兵,不傷亡一名將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認(rèn)為這是非常明智的,
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賀,只有你一個人不道賀,這是為什么?]陳軫對曰:"臣
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表轉(zhuǎn)折,反而)患(禍患)必至也。"王曰:"何
也(為什么)?"對曰:"夫秦所以(…的原因)重(重視)王者,以(因
為)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卻,表轉(zhuǎn)折)齊先絕,是楚孤(賓語前置,
使楚國孤立)也,秦又何(怎么會)重(重視)孤國?且(況且,何況)先
絕齊,后責(zé)(索?。┑?,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
必至矣。"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停止)口無言,以待吾事。"
[我的計劃已經(jīng)妥當(dāng)了,你就閉口不要多說,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楚
王使(派遣)人絕齊。張儀反(返回),秦使人使(出使)齊,齊、秦之交
陽合(暗中合盟)。楚因(于是)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
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縱橫)六里。"使者反報楚王,楚王大怒,
欲興師(發(fā)動軍隊)伐秦。陳軫曰:"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趁機(jī))
賂之一名都(大點(diǎn)的城池),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損失在秦
國手里的再從齊國補(bǔ)償回來"楚王不聽,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楚兵大
敗于杜陵。故(因此)楚之土壤土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于陳軫,過
(過分,過于)聽于張儀。(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
【參考譯文】
齊國幫助楚國進(jìn)攻秦國,攻下了(秦地)曲沃。后來秦想要進(jìn)攻齊國,
由于齊、楚友好,秦惠王為此憂慮,對張儀說:"我想要發(fā)兵攻齊,無奈齊、
楚兩國關(guān)系正密切,請你為我考慮一下,怎么辦呢?"張儀說:"請大王為
我準(zhǔn)備車馬和金錢,讓我試試看?!庇谑菑垉x去南方楚國見到楚懷王,說:
”現(xiàn)在對秦王來說齊王的罪惡是最嚴(yán)重的,秦國準(zhǔn)備征討齊國,然而楚國跟
齊國交好。如果大王能關(guān)起國門跟齊斷絕交邦,讓我勸說秦王獻(xiàn)上商于的土
地,方圓六百里。如果這樣,楚國就在北面削弱了齊國的勢力,又在西面對
秦國施有恩惠,且獲得了商于六百里土地,這就是一舉三得的上策。"楚懷
王非常高興,在朝堂上宣布說:“我已經(jīng)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聽見這話
的群臣都向懷王道賀,陳軫最后晉見,唯獨(dú)不向懷王道賀。懷王說:"我不
派遣一個士兵,不傷亡一名將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認(rèn)為這是非
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賀,只有你一個人不道賀,這是為什么?"陳
軫回答說:"我認(rèn)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會招來禍患。"
懷王問:"為什么?"陳軫回答說:"秦王之所以重視大王的原因,是因?yàn)?/p>
有齊國這樣一個強(qiáng)大盟邦。如今還沒有得到秦國的割地卻先和齊國斷絕邦交,
是讓楚國陷于孤立狀態(tài)啊,秦國又怎會重視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呢?何況楚
國如果先跟齊國斷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讓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張儀欺騙。
結(jié)果是西面惹出秦國的禍患,北面切斷了齊國的后援,這樣秦齊兩國的兵都
一定會進(jìn)攻楚國。"楚王不聽從,說:〃我的計劃已經(jīng)妥當(dāng)了,你就閉口不
要多說,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懷王派使者跟齊國斷絕邦交。張儀
回到秦國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齊國,秦齊的盟約暗中締結(jié)成功。楚國派
遣一名將軍去秦國接收土地。張儀在證實(shí)楚齊確實(shí)斷交以后,才出來接見楚
國的索土使臣說:“是這里到那里,縱橫總共是六里土地。"楚國使節(jié)回國
報告楚懷王,懷王大怒,準(zhǔn)備發(fā)兵去攻打秦國。陳軫說:"攻打泰國,不是
一個好辦法。大王不如趁此機(jī)會將一個大都市送給秦國,跟秦連兵伐齊,這
樣可以把損失在秦國手里的再從齊國補(bǔ)償回來。楚懷王沒有采納,于是發(fā)兵
北去攻打秦國。秦、齊兩國合兵,楚軍在杜陵慘敗。可見,楚國的土地并非
不大,人民和諸侯也并非軟弱,之所以會陷入幾乎亡國的慘境,是懷王沒有
采納陳軫的忠告,而過于聽信張儀的緣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齊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
儀曰:"吾欲伐齊,齊、楚方歡,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曰:"王其
為臣約車并幣,臣請試之。"張儀南見楚王,曰:"今齊王之罪其于敝邑之
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歡。大王茍能閉關(guān)絕齊,臣請使秦王獻(xiàn)商
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
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說,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轂得商于之田,
方六百里。"群臣聞見者畢賀,陳軫后見,獨(dú)不賀。楚王日:”不轂不須一
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dú)不賀何也"
陳軫對曰:"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對日:
“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
重孤國?且先絕齊,后責(zé)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
國兵必至矣。"楚王不聽,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絕齊。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將軍受地
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使者反
報楚王,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陳軫曰:"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
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楚王不聽,遂舉兵伐秦。
秦與齊合,楚兵大敗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于
陳軫,過聽于張儀。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
10.下對文中劃線都分的斷句,正角的項是()
A.不轂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
士大夫皆賀子/獨(dú)不賀/何也/
B.不轂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諾士
大夫皆賀/子獨(dú)不賀/何也/
C.不轂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
士大夫皆賀子/獨(dú)不賀/何也/
D.不轂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
士大夫皆賀/子獨(dú)不賀/何也/
【參考答案】B
【解析】"不煩一兵"和"不傷一人"字?jǐn)?shù)相同,結(jié)構(gòu)相似,都是后文
“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而"是連詞,所以"而"之前應(yīng)斷開,排
除A、D。"子"是第二人稱,指”你",是"不賀"的主語,因此"子"前
應(yīng)斷開,由此排除C。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不派遣一個士兵,不傷亡一名將士,就得到商于六
百里土地,我自認(rèn)為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賀,只有你一個人
不道賀,這是為什么?
11.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
A.約車意思是約定派車,"約"與《鴻門宴》"與諸將約"的"約"字
含義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揚(yáng)某種言論,使人周知,與后來用作文告的"宣言"含
義不同。
C.孤國指孤立的國家,“孤"與《赤壁賦》”泣孤舟之整婦"的"孤"
字含義相同。
D.陰合意思是暗中聯(lián)合,"陰"與《岳陽樓記》"朝暉夕陰"的"陰"
字含義不同。
【參考答案】A
【解析】A."約車"的"約"是"拴套、準(zhǔn)備"之意,"與諸將約”的
"約"是"約定"之意,二者含義不同。
B."宣言"是指特意宣揚(yáng)某種言論,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
國家、政黨、團(tuán)體或領(lǐng)導(dǎo)人對重大問題公開表態(tài)以進(jìn)行的宣傳號召,二者含
義不同。
C."孤國"中的"孤"是孤單、孤立的意思;《赤壁賦》”泣孤舟之蔑
婦"的"孤"字是孤單之意,二者含義相同。
D."陰合"的"陰"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陽樓記》"朝暉夕陰"
的"陰"字指陰晦的氣象,二者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國想要攻打齊國,但又擔(dān)心楚國作梗,因?yàn)辇R國曾經(jīng)幫過楚國,齊
楚關(guān)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張儀考慮如何應(yīng)對,張儀答應(yīng)嘗試出使楚國。
B.張儀見到楚王,提出楚國如果能與齊國斷交,秦王就會下令獻(xiàn)上商于
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齊國,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這是一舉三得的事情。
C.楚國群臣祝賀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陳軫不以為然,認(rèn)為秦看重楚是
因?yàn)槌旋R為后援,若先絕齊后索地,一定受騙,齊秦兩國都將攻打楚國。
D.張儀返回,秦王隨即派人與齊聯(lián)合,拒不給楚國六百里地,楚王大怒,
起兵伐秦,秦齊合力大敗楚兵。楚國失敗是因?yàn)闆]有聽從陳軫而誤信張儀。
【參考答案】B
【解析】"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說法錯誤。原文中"西德于秦”的意
思是"對秦國施有恩惠",而不是"得到秦國的恩惠"。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楚王不聽,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
【參考翻譯】楚王不聽從,說:"我的計劃已經(jīng)妥當(dāng)了,你就閉口不要
多說,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善",形容詞,妥當(dāng),好;"其",
副詞,表命令語氣,還是;"弭口",住口)
(2)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日:"從某至某,廣從六里。”
【參考翻譯】張儀在證實(shí)楚齊確實(shí)斷交以后,才出來接見楚國的索土使
臣說:“是這里到那里,縱橫總共是六里土地。"(〃絕",動詞,斷絕;
"乃",副詞,才;"廣從",縱橫)
2022年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真題挖空訓(xùn)練
全國乙卷
(適用地區(qū):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肅、青海、內(nèi)蒙古、黑龍江、吉林、寧
夏、新疆、陜西)
圣人之(主謂間助詞,取獨(dú))于(對,對于)天下百姓也,其(大概,
表估計)猶赤子(剛生的嬰兒)乎!饑者則食(n作v,拿食物給人吃)之,
寒者則衣(n作v,拿衣服給人穿)之,將之養(yǎng)之(將養(yǎng):侍奉贍養(yǎng)),育之
長之(培育…成長),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ㄆ鳎┪骱佣拢辛鳎ǚ褐负恿鞯闹杏危?,顧謂(回頭)
吳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險固)也,此魏國之寶也。"吳起對日:"在
德(指施行德政)不在險。昔三苗氏(部族名稱,苗人之始)左洞庭而(表
并列)右彭蠡(彭蠡湖,鄱陽湖古稱),德義不修(賓語前置,"不修德義",
不講仁義道德),而禹滅(使…滅亡)之。夏桀之居,左河、濟(jì)(黃河、濟(jì)
水)而右太華,伊闕(山名)在其南,羊腸(羊腸阪,地名)在其北,修政
不仁,而湯放(放逐)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
盡(都)敵國也。"武侯日:"善"。武王克(攻克,打敗)殷,召太公而
(表順承)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奈…何:拿…怎么辦;士眾:士人和百姓)?"
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連同)屋上之鳥;憎其人者,惡(厭惡)
其余胥(墻壁)。咸(全、都)X!)(割,這指殺死)厥(其,他的、他們的)
敵,靡(沒有)使(讓)有余,何如(怎么樣)?"王曰:"不可。"太公
出,邵公入,王日:"為之奈何(怎么處理這事)?”邵公對曰:"有罪者
殺之,無罪者活(使…活下)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
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n作v,耕種)其田無變舊
新惟仁是親(只親近那些有道德的人)百姓有過在予(我)一人武王曰廣大
乎平天下矣(主謂倒置,平定天下的胸懷多么寬廣)凡所以(…的原因)貴
(認(rèn)為…貴,,尊重)士君子者以(因?yàn)椋┢淙识械乱簿肮斡趬蹖m,睹
長年(adj作n,老人)負(fù)薪(背著柴火)而有饑色,公悲(悲憫)之,喟然
(嘆氣的樣子)嘆日:“令吏養(yǎng)(贍養(yǎng))之。"晏子日:"臣聞之,樂賢而
哀不肖(不幸),守國之本也。今君愛(憐惜)老而恩無不逮(達(dá)到),治
國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見賢以(而,表順承)樂賢,
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評定、判定)而
供秩(供養(yǎng)、安置)焉。"景公曰:"諾。"于是老弱有養(yǎng),鰥寡有室。
晉平公春筑臺,叔向日:"不可。古者圣王貴德而務(wù)施(猶言樂善好施),
緩刑辟(刑法,刑律)而趨民時(猶農(nóng)時)。今春筑臺,是奪民時也。豈所
以(用來…的)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日:"善。"乃罷
臺役。
(節(jié)選自《說苑?貴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將之養(yǎng)
之,育之長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日:”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國
之寶也。"吳起對日:"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義不修,
而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jì)而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
不仁,而湯放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盡敵國也。"
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
"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鳥;憎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刈厥敵,靡使有余,
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
日:"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
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推仁是親百姓
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
游于壽宮,睹長年負(fù)薪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yǎng)之。"晏子
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治國之
本也?!肮Γ邢采?。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
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景公曰:"諾。"于是老
弱有養(yǎng),鰥寡有室。
晉平公春筑臺,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貴德而務(wù)施,緩刑辟而趨民
時。今春筑臺,是奪民時也。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平
公曰:"善。"乃罷臺役。
(節(jié)選自《說苑?貴德》)
【注】《說苑》又名《新苑》,是漢代劉向所編纂的小說集。作品原有
二十卷,后僅存五卷,大部分已經(jīng)散佚,后經(jīng)宋朝曾鞏搜輯,復(fù)為二十卷,
每卷各有標(biāo)目。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參考答案】B
【解析】句意:周公說:"讓他們各自住著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
地,不要因?yàn)榕f朝新臣而有所改變,只親近仁義的人。百姓有過錯,責(zé)任在
我一人身上。"武王說:"看得遠(yuǎn)大啊,(這樣做足以)平定天下??!凡是
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yàn)樗麄內(nèi)蕫鄱械滦邪??!?/p>
11.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
A."饑者則食之"與"食野之蘋"(《短歌行》)兩句中的"食"字含
義相同。
B."而湯放之"與"是以見放"(《屈原列傳》)兩句中的"放"字含
義相同。
C."靡使有余"與"望其旗靡”(《曹劌論戰(zhàn)》)兩句中的"靡"字含
義不同。
D."公悲之"與"心中常苦悲"(《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悲"字
含義不同。
【參考答案】A
【解析】"饑者則食之"意思是"饑餓的人就給他糧食吃","食“是
名詞作動詞,拿食物給人吃;"食野之蘋"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
食艾蒿","食",吃。兩者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武侯乘船順河而下,對吳起說,險固的河山是魏國之玉。吳起以三
苗氏、夏桀雖有河山之固卻因不修德而亡為例,指出德政才是國之寶。
B.太公建議把殷商的士眾全部殺掉,一個也不要剩。邵公則建議有罪的
誅殺,無罪的人讓他們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議。
C.景公在壽宮游玩,看到老人背著柴并面有饑色,就下令讓官吏供養(yǎng)老
人。晏子則指出,喜愛有才德的人,同情沒能力的人,是守國的根本。
D.叔向反對晉平公在春天筑臺,認(rèn)為那樣做會耽誤農(nóng)時,如果只顧自己
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臺的勞役。
【參考答案】D
【解析】"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錯誤,曲
解文意,文中”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么能靠
這些來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稱為國君呢",這是說不能靠建造游觀之臺這
些方式來安身存命。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
【參考翻譯】武王打敗了商朝,召見姜太公,問他:“該拿那些商朝的
士人和百姓怎么辦?"("克",打敗;"召",召見;"奈……何",把……
怎么辦)
(2)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
【參考翻譯】現(xiàn)在我請求找來老弱而沒有人養(yǎng)活、喪妻喪夫卻沒有房屋
的人,評定之后安置他們。("請求",請求找來;"鰥寡",喪妻喪夫;
“論",評定;"供秩",供給生活物品,可意譯為"安置";"焉",代
詞,他們)
2022高考文言文閱讀真題挖空訓(xùn)練
新高考全國I卷
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n作狀,在夜里,連夜)見孟嘗君,告之曰:
"秦且(將要)攻魏,子為(替、給)寡人謀,奈何(怎么辦)?"孟嘗君
曰:"有諸侯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救,則國可存也。"王日:"寡人愿(希
望)子之行也「重(重視、鄭重)為之約車百乘(指兵車一百輛)。孟嘗
君之(去、到)趙,謂趙王日:“文愿借兵以(表目的,來)救魏!"趙王
曰:"寡人不能?!泵蠂L君日:"夫敢(冒昧,斗膽)借兵者,以(表因果,
是為了)忠(效忠)王也。"王曰:"可得聞乎?”孟嘗君日:"夫趙之兵
(軍隊、兵力)非能強(qiáng)于(比)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
不歲(每年,一年一年)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為
什么)也?以(因?yàn)椋┢湮鳛橼w蔽(作為趙國的屏障)也,今趙不救魏魏秋
盟(獻(xiàn)血為盟)于秦是(這、這樣)趙與強(qiáng)秦為界也地亦且(將、將要)歲
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趙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
(孟嘗君)又北(n作狀,向北)見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吾歲不熟(收成不好)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表目的,來)
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shù)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
國門(國都的城門,也指邊境)而望見軍,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
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曰:"臣效便計(獻(xiàn)上好的計策)于(向)王(狀語后
置句),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主謂間助詞,取獨(dú))將有
大變也。"王曰:"大變可得聞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屈節(jié))
割地,以(把)國之半與秦,秦必去(撤兵)矣。秦已去魏,魏王悉(作V,
傾其全部)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憑借、依靠)趙之眾,以(用)
四國攻燕,王且何利(n作v,得到好處)?利(n,好處)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
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道路與鄉(xiāng)里)近而輸(這里指糧草的
供給)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乃為之起兵八
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魏王大說(悅)曰:"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而
且)亟(快)矣,"秦王大恐,割地請講(講和、求和)于魏。因(于是)
歸(歸還)燕、趙之兵,而(并且)封田文。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三》)
附:真題與網(wǎng)絡(luò)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
奈何?"孟嘗君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
也!"重為之約車百乘。孟嘗君之趙,謂趙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趙
王曰:"寡人不能。"孟嘗君日:”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
得聞乎?"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qiáng)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
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
趙蔽也,今趙不救魏魏獻(xiàn)盟于秦是趙與強(qiáng)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
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趙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日:
“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
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shù)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
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
文曰:"臣效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將有大變也。”
王曰:"大變可得聞乎?"日:"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
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
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
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蹦藶橹鸨?/p>
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魏王大說曰:"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亟矣,"
秦王大恐,割地請講于魏。因歸燕、趙之兵,而封田文。(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
策三》)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趙不救魏/魏獻(xiàn)盟/于秦是趙與強(qiáng)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
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趙不救魏/魏欹盟于秦/是趙與強(qiáng)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
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趙不救魏/魏獻(xiàn)盟于秦/是趙與強(qiáng)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
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趙不救魏/魏獻(xiàn)盟/于秦是趙與強(qiáng)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
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參考答案及解析】C"魏獻(xiàn)盟于秦"意思是魏國將與秦國結(jié)盟,應(yīng)斷
在"秦"之后;"所以",用來…的辦法,固定詞組,表因果,不能斷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
稱自己。
B.百乘即一百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百乘""千乘"常用作兵
力的代稱。
C.為趙蔽的"蔽"指屏障,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
相同。
D.國門,文中是實(shí)指,指魏國國都的城門;現(xiàn)在則月來指一個國家的
邊境。
【參考答案及解析】C《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是"受
蒙騙"。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王受到強(qiáng)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了諸
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續(xù)下來,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取救兵。
B.孟嘗君見趙王不愿出兵,勸說趙王,指出魏國每年地危民死,而趙國
土地與民眾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趙國將面臨危險,趙王這才同意出兵。
C.孟嘗君請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猶豫不決,孟嘗君指出魏國倘若聯(lián)合他
國合力攻打燕國,將會對燕國十分不利。燕王聽從了建議,出兵救助魏國。
D.孟嘗君計謀得以實(shí)現(xiàn),魏王非常高興,夸獎他短時間內(nèi)搬來很多援
軍。秦王非??只牛畹亟o魏國,魏王于是讓燕、趙援軍返國,封賞孟嘗君。
【參考答案及解析】A”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與原文意思不符,
應(yīng)該是“魏王希望孟嘗君出使"。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參考翻譯】我國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現(xiàn)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助
魏國,這將會怎么樣呢?(得分點(diǎn):"歲不熟"、"且"的意思)
(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
【參考翻譯】燕國不去援救魏國,魏王屈節(jié)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
國,秦國一定會撤兵。(得分點(diǎn):"折節(jié)"、"以"、"去"的意思)
14.孟嘗君前往趙國、燕國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說策略有什么不同?
請簡要概括。(3分)
【參考答案】對趙國:曉之以厲害,為趙王講清存魏對趙國的好處,也
說明了魏國如果投降秦國將給趙國帶來的危害;對燕國:請求發(fā)兵不得,便
曉之以厲害,為燕王講明如果魏國屈節(jié)割地求和于秦,轉(zhuǎn)頭向燕,對燕國極
為不利。
【參考譯文】
秦國將要討伐魏國。魏王聽說,夜里去見孟嘗君,告訴他說:"秦國將
要進(jìn)攻魏國了,您替寡人謀劃一下,怎么辦?”孟嘗君說:"有諸侯援救的
國家就可以保存下來。"魏王說:"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說。”鄭重地為孟
嘗君準(zhǔn)備了百輛馬車。孟嘗君來到趙國,對趙王說:"我希望從趙國借些軍
隊去救魏國。"趙王說:"寡人不能借。"盂嘗君說:"我冒昧地借兵的原
因,是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趙王說:"可以說給我聽聽嗎?"盂嘗君說:
"趙國的軍隊并非比魏國的軍隊?wèi)?zhàn)斗力強(qiáng),魏國的軍隊也并非比趙國的軍隊
戰(zhàn)斗力弱。然而趙國的土地沒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脅,百姓也沒有年年遭到
死亡的厄運(yùn);魏國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脅,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運(yùn),為
什么?因?yàn)槲簢谖髅鏋橼w國作了遮蔽?,F(xiàn)在趙國不援救魏國,魏國同秦國
獻(xiàn)血結(jié)盟:這樣就如同趙國與強(qiáng)大的泰國相鄰了,趙國土地也將年年受到威
脅,百姓也將一年一年地死去。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現(xiàn)?!摆w王答應(yīng)了,
為魏國發(fā)兵十萬,戰(zhàn)車三百輛。盂嘗君又北上拜見了燕王,說,"從前家父
經(jīng)常為燕、魏兩王的交往約會,現(xiàn)在秦國將要進(jìn)攻魏國了,希望大主救救魏
國。"燕王說:"我國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現(xiàn)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助
魏國,這將會怎么樣呢?"盂嘗君說:“跋涉幾千里去拯救別人,這將給國
家?guī)砗锰帯,F(xiàn)在魏王出城門盼望燕軍,其它諸侯即使想跋涉幾千里來幫助,
可以做到嗎?"燕王還是沒有答應(yīng)。盂嘗君說:"題下獻(xiàn)上好的計策給大王,
大王卻不采用臣下忠誠的計策,我請求離開了,恐’陷天下將有大的變化了。"
燕王說:"您說的大的變化,可以讓我聽聽嗎?"孟嘗君說:"燕國不去援
救魏國,魏王屈節(jié)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秦兵撤
離魏國后,魏王傾韓國、魏國的全部軍隊,叉西借秦國軍隊,再依靠趙國軍
隊,用四個國家的力量攻打燕禹,大王將會得到什么好處呢?好處自己會跋
涉幾千里寒幫助人嗎?好處會出燕國的南門而盼望援軍嗎?那么對于四國軍
隊來說道路與鄉(xiāng)里很近,補(bǔ)給給養(yǎng)又很容易。大王還能得到什么好處呢?"
燕王說,"您走吧,寡人聽從您的了。"于是為盂嘗君發(fā)兵八萬,戰(zhàn)車二百
輛,跟從孟嘗君。魏王大喜,說:"您借燕國、趙國的軍隊多而且快。"秦
王很害怕,割讓土地同魏國講和。魏國于是歸還了燕國、趙國的軍隊并且封
賞了孟嘗君。
2021年新高考全國I卷真題文言文
原文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qiáng)
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
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對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兩漢以
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
"然。朕為天子,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yǎng)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
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p>
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
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dāng)去奢省費(fèi),輕徭薄賦,選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則
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
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日:“隋主
好自專庶務(wù),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稟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
之智決天下之務(wù),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
能謹(jǐn)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上
善其言,擢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原,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一
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裴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dāng)死。但陛下使人遺
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鄙蠍?,召文
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當(dāng)官力爭,不為面從,儻每事皆然,何憂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
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
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節(jié)選自《通鑒紀(jì)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文言挖空(學(xué)生版)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
德殿,初,上皇()欲強(qiáng)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
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
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
()乎?"封德彝對()E1:"上皇敦睦(
)九族(),大封宗室,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
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
也。"上曰:"然。朕為天子,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
()養(yǎng)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
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盜?;颍ǎ┱堉胤ㄒ越线樱ǎ?/p>
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
(貪求,貪污求賄),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
朕當(dāng)去奢省費(fèi),輕徭?。ǎ┵x,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
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
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
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曰:"隋主好自專(專,專斷,專擅)庶務(wù)()
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票()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
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wù)(),借()使()得失相半,
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jǐn)()擇()
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
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
為侍御史。上患()更多受原(),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
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裝矩諫()日:"為()吏受賂,
罪()誠()當(dāng)()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
人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吧蠍偅傥?/p>
武五品已上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共事業(yè)管理備考重點(diǎn)試題及答案
- 食品檢驗(yàn)技術(shù)和設(shè)備的選擇與試題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中頻感應(yīng)熱水爐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中型車翻轉(zhuǎn)機(jī)構(gòu)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不銹鋼過橋餐桌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4年小自考行政管理考生成功經(jīng)驗(yàn)試題及答案
- 婦科主管護(hù)師試題及答案
- 文化政策與文學(xué)創(chuàng)作考試題及答案
- 6 植物的根 教學(xué)設(shè)計-2023-2024學(xué)年科學(xué)三年級上冊青島版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3.6.2集體生活成就我教學(xué)設(shè)計
- 20222023銀行招聘考試題庫1000題第4372期含答案解析
- 傳染病報告卡
- 無縫氣瓶檢驗(yàn)作業(yè)指導(dǎo)書2024
- 國畫基礎(chǔ)知識題庫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DB34T 577-2021 葡萄炭疽病測報調(diào)查規(guī)范
- 區(qū)域地理之中國地理西北地區(qū)
- 部編小學(xué)語文單元整體作業(yè)設(shè)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
- 鋼鐵項目環(huán)評報告 - 6地下水環(huán)境影響評價
- 港口液體?;费b卸管理人員理論考試題庫-上(單選題)
- 元?dú)鈮鬯竟P(guān)傳播亮點(diǎn)及年度規(guī)劃策劃方案
- 2023.05.06-廣東省建筑施工安全生產(chǎn)隱患識別圖集(高處作業(yè)吊籃工程部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