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7.040CCSA75DB50重慶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IDB50/T1263—2022前言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縮略語 25基本規(guī)定 36總體框架 36.1一般規(guī)定 36.2總體架構 36.3地下空間綜合信息 36.4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模型 46.5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服務應用 47信息建庫 47.1一般規(guī)定 47.2分類編碼 57.3元數據 67.4地下建(構)筑物數據 67.5地下管線數據 87.6地質數據 7.7基礎地理信息 7.8地下空間三維模型 157.9數據庫建立 7.10數據庫質量要求 8系統(tǒng)建設 8.1一般規(guī)定 8.2需求分析 8.3系統(tǒng)設計 8.4編碼實現 8.5系統(tǒng)集成與測試 8.6試運行與驗收 8.7正式運行與運維 9共享與交換 9.1一般規(guī)定 9.2共享與交換方式 DB50/T1263—202210安全與維護 10.1一般規(guī)定 10.2物理安全 10.3數據庫安全與保密 1910.4系統(tǒng)運行安全與維護 20附錄A(資料性)元數據屬性結構 21附錄B(資料性)地下建(構)筑物數據分類編碼 附錄C(資料性)地下建(構)筑物屬性數據結構 附錄D(資料性)地下管線屬性數據結構 附錄E(資料性)地質信息屬性數據結構 附錄F(資料性)數據質量檢查項表 44DB50/T1263—202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重慶市勘測院提出。本文件由重慶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歸口并組織實施。本文件起草單位:重慶市勘測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向澤君、陳華剛、李劼、薛梅、李鋒、何興富、王游、陳靜、謝征海、王國牛、張俊前、陳良超、張藝、劉一臻、鄭磊、王昌翰、郭彩立、陳雨涵、楊振乾、劉恒毅、譚涵。1DB50/T1263—2022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本文件規(guī)定了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系統(tǒng)建設的基本規(guī)定、數據服務體系、數據建庫、綜合信息系統(tǒng)建設、數據共享與服務、系統(tǒng)安全與維護。本文件適用于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系統(tǒng)的建設、管理與應用工作。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GB/TGB/TGB/T13923-200618316-200820157-200628590-2012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信息技術軟件維護城市地下空間設施分類與代碼CH/T9015-2012三維地理信息模型數據產品規(guī)范CJJ/T100-2017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標準CJJ/T157-2010城市三維建模技術規(guī)范DB50/T771-2017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guī)范DB50/T885-2018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制作及交付規(guī)范DBJ50/T249-2016重慶市城市地下空間信息數據庫標準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地下空間undergroundspace在地表以下,自然形成或人工開發(fā)的空間。3.2地下空間綜合信息integratedinformationofundergroundspace描述各行業(yè)占用或開發(fā)利用地下空間的共性數據,包括地下建(構)筑物、地下管線、地質及相關基礎地理的空間和屬性信息。3.3基礎地理信息fundamentalgeographicinformation2DB50/T1263—2022反映地球表面水系、居民地及建筑設施、交通、境界與政區(qū)、地貌、植被與土質等自然和人文要素的位置、形態(tài)和屬性的基本信息,以及地名和地理空間參照信息。主要通過數字矢量地圖數據(數字線劃地圖數據)、數字正射影像數據、數字高程模型數據、數字柵格地圖數據等形式表現。3.4地下建(構)筑物信息undergroundbuildinginformation除地下管線、地基基礎外的地下空間建筑物、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3.5地下管線undergroundpipeline敷設于地表下的給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信息與通信、工業(yè)、綜合管溝等管道線路及附屬設施的統(tǒng)稱。3.6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系統(tǒng)integratedinformationsystemofundergroundspace將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按照地理空間分布及屬性,應用計算機進行存儲、檢索、更新、顯示、制圖、綜合分析和應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3.7數據結構datastructure計算機存儲、組織數據的方式,是指相互之間存在一種或多種特定關系的數據元素的集合。3.8矢量數據vectordata以坐標或坐標串表示的空間點、線、面等圖形數據。3.9屬性數據attriutedata描述地理實體質量和數量特征的數據。4縮略語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XML——可擴展標記語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ML)B/S——瀏覽器/服務器模式(Browser/Server)C/S——客戶端/服務器模式(Client/Server)OGC——開放地理空間信息聯盟(OpenGeoSpatialConsortium)WMS——網絡地圖服務(WebMapService)WFS——網絡要素服務(WebFeatureService)TXT——后綴為txt的文本文件Unicode——國際組織制定的可以容納世界上所有文字和符號的字符編碼方案UTF-8——是針對Unicode的一種可變長度字符編碼BUG——計算機的故障、程序錯誤、缺陷3DB50/T1263—20225基本規(guī)定5.1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系統(tǒng)建設應達到如下總體目標:a)實現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的規(guī)范管理;b)實現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的數字化和可視化管理;c)提高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d)滿足規(guī)劃、建設、運維和應急管理等需要。5.2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系統(tǒng)建設應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的數據資源,避免重復投入。5.3地下空間數據的平面坐標系統(tǒng)應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高程基準應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當所在城市地上空間基礎測繪數據未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或1985國家高程基準時,應與地上空間的平面坐標系統(tǒng)和高程基準建立轉換關系。5.4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系統(tǒng)管理的地下空間綜合信息宜參照GB/T28590-2012規(guī)范要求,宜包括如下a)地下建(構)筑物信息、地下管線信息、地質信息、基礎地理信息和元數據;b)地下空間的平面坐標、高程、凈高和深度等空間信息數據;c)地下空間的類別、權屬單位、建筑面積、地址等屬性信息數據;d)現場圖片資料、審批文件資料、工程建設相關文件等其他附件信息。5.5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系統(tǒng)管理的地下空間數據應滿足如下要求:a)數據真實:地下空間數據可通過地下建(構)筑物普查、地下管線普查、地質環(huán)境調查或建設工程竣工測量等手段獲?。籦)數據準確:地下空間數據的數據質量應符合國家相關規(guī)范、標準要求,保證地下空間數據的空間、屬性、邏輯關系正確;c)數據完整:地下空間數據應覆蓋工作區(qū)范圍,數據項不應有遺漏;d)數據規(guī)范:地下空間數據應按規(guī)定的數據格式組織;e)數據現勢:地下空間現狀變化時,應及時更新數據并整合入庫,保持地下空間數據的現勢性。5.6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系統(tǒng)建設完成后應包括如下成果資料:a)數據: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數據庫;b)系統(tǒng):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系統(tǒng);c)文檔: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技術設計書、工作報告、軟件測試報告、用戶手冊等。5.7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系統(tǒng)應符合信息安全與保密的相關規(guī)定。5.8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系統(tǒng)建設宜采用新技術和新方法,保證信息系統(tǒng)的先進性、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6總體框架6.1一般規(guī)定地下空間綜合信息宜包含基礎地理信息、地下建(構)筑物、地下管線、地質信息等類型,可通過二維數據和三維模型表達,通過多種形式的數據對象和關系表達,實現信息系統(tǒng)應用和服務。6.2總體架構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數據服務體系架構,如圖1所示。6.3地下空間綜合信息4DB50/T12地下建(構)6.4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模型6.5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服務應用7.1一般規(guī)定7.1.2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數據建庫應按照統(tǒng)一的編7.1.3地下空間綜合數據分類、編碼和結構設計應符合相關規(guī)范要求,滿足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系統(tǒng)各7.1.4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數據庫設計與建設應遵循數據一致性、安全性、可擴展性、獨立性和最小冗7.1.5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數據庫宜包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地下建(構)筑物數據庫、地下管線數5DB50/T1263—20227.2分類編碼7.2.1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應依據空間結構、功能相似性分類,包括基礎地理信息、地下建(構)筑物、地下管線、地質信息和元數據。表1地下空間大類編碼表7.2.2地下建(構)筑物分類宜參照DBJ50/T249-2016規(guī)范要求,宜包含地下交通設施、地下市政公用設施、地下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地下商業(yè)服務業(yè)設施、地下物流倉儲設施、地下防災設施、地下居住設施、其他地下設施和地基基礎共九類地下建(構)筑物數據。表2地下建(構)筑物分類編碼表7.2.3地下管線數據應包括電力、通信、給水、排水、燃氣、熱力、工業(yè)、綜合管廊(溝)等八大類。表3地下管線分類編碼表7.2.4地質信息應包括工程地質、構造地質、水文地質、環(huán)境地質、地質資源、地質災害等。6DB50/T1263—2022表4地質數據分類編碼表7.2.5基礎地理信息應包括定位基礎、水系、居民地及設施、交通、境界與政區(qū)、地貌、植被與土質、地名等。表5基礎地理信息分類編碼表7.2.6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應按不同的數據類型和幾何特征進行分類分層存儲。7.2.7地下空間綜合信息大類數據應采用統(tǒng)一的屬性數據結構,相同小類數據的屬性結構應保持一致,地下空間屬性結構可根據其要素特點擴充相應的特有屬性信息。7.2.8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數據應建立唯一標識碼。7.3元數據7.3.1元數據應包含數據獲取時間、入庫時間、更新時間、工程信息、空間參考等。7.3.2元數據內容中所列出的各元數據項應逐項記錄,不應有空值。有值時,必須如實記錄;無值時,記為“無”;值未知時,記為“未知”。7.3.3元數據中需用文字說明的數據項,語言表達應簡潔、清晰。7.3.4元數據宜按附錄A的規(guī)定執(zhí)行,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擴充。7.4地下建(構)筑物數據7.4.1地下建(構)筑物數據宜按功能類型進行分類編碼。分類編碼表參考附錄B。7.4.2地下建(構)筑物具有多層特性時,應存儲其主體和分層兩類信息,在編碼時應進行區(qū)分。7.4.3地下建(構)筑物編碼規(guī)則為:大類編碼(2位)+行政區(qū)編碼(6位)+分類編碼(6位,1類2位+2類2位+3類2位)+項目工程編碼(16位)+主體分層編碼(1位,主體為0/分層為1)+層數編碼(2位,主體為00/分層為對應地下層數)。7XXXXXXXXXXXXXXXXXX(X層數編碼主體分層編碼項目工程編碼分類編碼行政區(qū)編碼層數編碼主體分層編碼項目工程編碼分類編碼行政區(qū)編碼大類編碼圖2地下建(構)筑物編碼規(guī)則表6地下建(構)筑物圖層組織圖層名稱圖層類型圖層代碼地下交通設施點點線面地下市政公用設施點點線面地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點點線面地下商業(yè)服務業(yè)設施點點線面地下居住設施點點線面地下物流倉儲設施點點線8DB50/T1263—2022表6(續(xù))面點線面點線面點線面7.5地下管線數據7.5.1地下管線數據分類宜參照DB50/T771-2017規(guī)范要求,宜包含電力、通信、給水、排水、燃氣、熱力、工業(yè)、綜合管廊(溝)等管線數據。表7地下管線數據細化分類編碼表9表7(續(xù))1類及編碼燃氣(05)管點(01)管線(02)附屬設施(03)熱力(06)管點(01)管線(02)附屬設施(03)工業(yè)(07)管點(01)管線(02)附屬設施(03)綜合管廊(08)管點(01)管線(02)附屬設施(03)7.5.2地下管線數據編碼規(guī)則為:大類編碼(2位)+行政區(qū)編碼(6位)+分類編碼(6位,1類2位+2類2位+00)+項目工程編碼(16位)+要素唯一碼(8位,隨機碼)。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要素唯要素唯一碼項目工程編碼分類編碼行政區(qū)編碼大類編碼1類圖層名稱圖層類型圖層代碼電力管點點管點三維模型線管線三維模型DXGX_DL_LNMD附屬設施面附屬設施三維模型管點點管點三維模型線管線三維模型DB50/T1263—2022表1(續(xù))面點線面點線面點線面點線面點線面DB50/T1263—2022表2(續(xù))點線面7.5.4管線數據應采用統(tǒng)一的屬性數據結構,同類管線的屬性結構應保持一致,不同類型的管線屬性結構可根據管線要素特點擴充相應的特有屬性信息。屬性結構見附錄D。7.5.5管線點屬性表應記錄管線點的名稱(編號)、空間位置、特征、閥門類型、井深、埋設年代等信息。管線段屬性表應記錄管線的材質、尺寸、權屬、建設年代、埋設方式及管線連接關系等信息。管線附屬設施屬性表應記錄管線附屬設施的類型、編號和空間位置等信息。7.5.6管線點、管線段和管線附屬設施應建立唯一標識碼,管線點宜采用點號作為管線點的唯一標識碼,管線段宜采用管線編號作為唯一標識碼,管線附屬設施宜采用設施編號作為唯一標識碼。7.5.7地下管線數據可包含隱患排查數據和工程數據。隱患排查數據用于表達地下管線隱患排查的主要信息,工程數據用于表達地下管線建設工程的主要信息。7.6地質數據7.6.1地質數據宜包括工程地質、構造地質、水文地質、環(huán)境地質、地質資源、地質災害等數據。表9地質數據細化分類編碼表地下含水層(帶01)7.6.2地質數據編碼規(guī)則為:大類編碼(2位)+行政區(qū)編碼(6位)+分類編碼(6位,1類2位+2類2位+00)+項目工程編碼(16位)++唯一編碼(8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行政區(qū)編碼大類編碼行政區(qū)編碼大類編碼要素唯一碼項目工程編碼分類編碼要素唯一碼項目工程編碼分類編碼7.6.3地質數據相關信息宜參照DB50/T885-2018規(guī)范要求,宜包括項目、鉆孔地層數據、斷層、地下含水層(帶)、巖溶塌陷、地下采空區(qū)、垃圾填埋場、礦產分布、地質災害分布、其他等信息,詳見附錄E。表10地質數據圖層組織圖層類型圖層名稱圖層代碼工程地質項目點項目范圍線項目范圍三維模型鉆孔點地層點構造地質斷層點斷層線斷層面斷層三維模型斷層注記水文地質地下含水層(帶)點環(huán)境地質巖溶塌陷點DB50/T1263—2022表3(續(xù))DB50/T1263—20227.7基礎地理信息7.7.1基礎地理信息分類可參照GB/T13923-2006規(guī)范,并對各類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進行分類編碼。7.7.2基礎地理信息宜包括定位基礎、水系、居民地及設施、交通、境界與政區(qū)、地貌、植被與土質、地名等要素的空間位置和屬性信息。表11基礎地理信息分類表12河流、溝渠、湖泊、水庫、海洋要素、其他水系要素3居民地、工礦及其設施、農業(yè)及其設施、公共服務及其設施、名勝古跡、宗教4鐵路、城際公路、城市道路、鄉(xiāng)村道路、道路構筑物及附屬設施、水運設施、56787.7.3基礎地理信息的圖層以點、線、面、三維模型和注記的形式進行存儲,包括以下圖層:表12基礎地理信息圖層組織線面線面線面DB50/T1263—2022表4(續(xù))線面線面線面7.8地下空間三維模型7.8.1地下空間三維模型包括地表、地下建(構)筑物、地下管線、地質等三維模型。地表三維模型包括地面場地、道路、建筑、小品、植被等三維模型。7.8.2三維模型可采用計算機軟件自動建?;蛉斯そ7椒ā?.8.3三維模型平面精度、高程精度應與地下空間數據精度保持一致。7.8.4三維模型宜參照CH/T9015-2012規(guī)范要求進行分級、分類組織。應按不同的精細度制作不同級別的細節(jié)層次模型,同一細節(jié)層次模型還應按照地下空間的類別和服務區(qū)域分類組織。7.8.5地下建(構)筑物三維模型應包括建筑的基本輪廓、外部結構等;地下管線三維模型應包括管線的基本輪廓、外部結構、管線附屬設施構件等;地質三維模型應包括地層三維模型、鉆孔模擬模型等;地表三維模型應包括地面場地、道路、建筑、小品、植被等基本輪廓和結構。7.8.6地下空間三維模型成果宜與地表三維模型進行集成,形成統(tǒng)一三維場景。7.8.7三維模型數據檢查宜參照CJJ/T157-2010規(guī)范要求,應包括完整性、準確性和合理性檢查,模型紋理和貼圖的準確性、完整性、協(xié)調性檢查,模型整體效果檢查等。7.8.8地下空間三維模型應與屬性信息建立對應關系。7.9數據庫建立7.9.1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數據庫建立宜包含數據庫設計、數據組織、數據庫構建、數據入庫等步驟。7.9.2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數據庫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數據的存儲結構,對數據的空間位置特征和屬性特征進行字段定義。7.9.3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數據庫應按點、線、面、三維模型和附件文件等進行分類、分層組織,保證物理上和邏輯上無縫銜接。7.9.4數據庫構建時,按數據庫的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充分估算數據的大小,并結合數據庫的擴充需求,對每類數據分配物理空間,創(chuàng)建數據表以及必要的數據庫索引、空間索引。7.9.5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數據入庫包括數據準備、入庫前檢查、數據入庫、入庫后檢查等步驟。DB50/T1263—20227.9.6數據準備階段應根據數據庫設計要求,收集整理相關數據和資料。7.9.7入庫前檢查包括數學基礎、數據格式、屬性結構、空間位置、命名規(guī)范,以及信息分層、連接關系、屬性分類及編碼、屬性完整性、元數據等。7.9.8數據入庫應保留相應的入庫日志。7.9.9入庫后檢查包括數據接邊、地下空間豎向關系等。7.10數據庫質量要求7.10.1數據庫數據質量應參照GB/T18316-2008要求進行檢查和驗收,數據質量檢查項表見附表F。7.10.2數據應涵蓋建庫所需的所有內容和要素,不應有遺漏,避免數據冗余。7.10.3要素分類編碼、數據結構、屬性和要素間應符合統(tǒng)一的體系規(guī)則,屬性數據項的取值應在值域的界定范圍內,數據存儲應與數據結構保持一致,要素之間的拓撲關系應正確。7.10.4數據庫中地下空間的位置精度應與相關調查、測繪成果精度一致。7.10.5要素的屬性項順序、名稱、類型、長度和屬性值應完整、正確。8系統(tǒng)建設8.1一般規(guī)定8.1.1系統(tǒng)宜參照CJJ/T100-2017規(guī)范要求進行建設。8.1.2系統(tǒng)建設應遵循規(guī)范、實用、安全、高效和開放的原則。8.1.3系統(tǒng)宜采用二、三維一體化的基礎平臺。8.1.4系統(tǒng)應包括數據管理、數據應用和系統(tǒng)管理等功能,并應預留數據接口滿足業(yè)務擴展需求。8.1.5系統(tǒng)根據需求選用B/S、C/S或兩者將相結合的架構。8.1.6系統(tǒng)建設包括需求分析、系統(tǒng)設計、編碼實現、集成與測試、系統(tǒng)試運行與驗收、系統(tǒng)正式運行與運維等環(huán)節(jié)。8.2需求分析應經過調研了解使用單位的實際需求和建設目標,形成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其內容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設計約束、系統(tǒng)的屬性、外部接口。8.3系統(tǒng)設計8.3.1系統(tǒng)設計可根據項目需要,分為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兩個階段。8.3.2系統(tǒng)總體設計應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包括下列內容:a)系統(tǒng)的目標和總體結構設計;b)子系統(tǒng)的劃分;c)子系統(tǒng)模塊功能設計;d)系統(tǒng)數據庫及文件設計;e)系統(tǒng)的軟件、硬件配置和網絡設計;f)代碼設計;g)系統(tǒng)可靠性與內部控制設計。8.3.3系統(tǒng)詳細設計應建立在總體設計的基礎上,包括下列內容:a)用戶界面設計;b)模塊詳細算法設計;DB50/T1263—2022c)模塊內部數據結構設計;d)數據庫結構物理設計;e)其他設計。8.3.4系統(tǒng)功能設計應滿足地下空間的規(guī)劃、建設、運維等要求,包含以下基本功能:a)基礎數據管理;b)基礎地圖瀏覽;c)地下空間查詢定位;d)地下空間統(tǒng)計分析;e)地下空間規(guī)劃管理;f)地下空間建設管理;g)地下空間運維管理;h)專題圖輸出;i)共享服務與網絡發(fā)布;j)數據保密與安全管理;k)三維可視化與分析。8.3.5基礎數據管理功能包括數據入庫、數據編輯修改、數據檢查、數據成果導出等。8.3.6基礎地圖瀏覽功能包括矢量、影像等海量圖庫加載、瀏覽、查詢等。8.3.7地下空間查詢定位功能包括屬性查詢、坐標定位、要素定位等。8.3.8地下空間統(tǒng)計分析功能包括現狀自適應統(tǒng)計、專題統(tǒng)計、橫斷面分析、縱斷面分析、開挖分析、水平凈距分析、垂直凈距分析等。8.3.9地下空間規(guī)劃管理功能包括地下空間規(guī)劃方案疊加、比選、調整等。8.3.10地下空間運維管理功能包括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的關聯、添加、刪除和修改等。8.3.11專題圖輸出功能包括基礎地形圖和地下空間信息的專題圖輸出。8.3.12信息共享服務和網絡發(fā)布功能包括數據服務、目錄服務和數據分發(fā)等。8.3.13數據保密與安全管理功能包括系統(tǒng)訪問權限配置、系統(tǒng)管理配置、數據備份配置等。8.3.14三維可視化與分析功能包括場景顯示瀏覽、查詢、標注、統(tǒng)計、量算、剖面分析、路徑規(guī)劃、應急模擬和圖表輸出等。8.4編碼實現8.4.1編碼實現包括搭建軟件開發(fā)環(huán)境、模塊編碼、測試與調試和單元測試等環(huán)節(jié)。8.4.2編碼過程應建立編程規(guī)范,包括編碼格式、命名、注釋、語句、聲明、目錄設置和代碼說明等。8.4.3編碼過程中應做好軟件配置管理工作,包括軟件配置標識、控制、狀態(tài)統(tǒng)計、評價和軟件發(fā)布與交付工作,應選擇適宜的軟件配置管理工具。8.4.4系統(tǒng)開發(fā)文檔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開發(fā)前期應形成項目(軟件)開發(fā)計劃、軟件配置管理計劃、軟件質量保證計劃、測試計劃等文檔;b)開發(fā)過程中應形成開發(fā)進度月(周)報、變更及評審說明等文檔;c)開發(fā)結束時應形成測試報告、項目開發(fā)總結報告、軟件產品規(guī)格說明、軟件版本說明、用戶手冊和操作手冊等文檔。8.4.5單元測試內容包括接口測試、局部數據結構檢查、邊界條件測試、獨立路徑檢測和出錯檢查。8.4.6單元測試結果應形成單元測試報告,測試報告內容包括測試計劃、測試用例和測試問題等。8.5系統(tǒng)集成與測試DB50/T1263—20228.5.1系統(tǒng)集成宜包括表示集成、數據集成、控制集成、業(yè)務流程集成。8.5.2系統(tǒng)集成宜實現不同硬件、不同如那幾件、不同網絡、不同開發(fā)平臺、不同數據源的集成。8.5.3系統(tǒng)集成應涵蓋系統(tǒng)設計、軟件開發(fā)、系統(tǒng)運行和維護階段。8.5.4系統(tǒng)宜與數據加密技術、數字水印技術集成,應保證地下空間數據分發(fā)與服務時的數據安全。8.5.5系統(tǒng)測試應依據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或合同編寫系統(tǒng)測試計劃。8.5.6系統(tǒng)測試應按照測試計劃組織實施系統(tǒng)測試,包括準備測試環(huán)境和工具、設計測試用例和記錄測試結果。8.5.7測試過程宜包括測試策劃、測試設計、測試執(zhí)行和測試總結。測試街而過應形成測試報告,報告內容宜包括測試計劃、測試說明、測試記錄和測試結論。8.5.8測試類型宜分為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tǒng)測試、驗收測試。8.5.9測試方法宜包括靜態(tài)測試和動態(tài)測試。靜態(tài)測試宜包括代碼審查、走查和靜態(tài)分析,動態(tài)測試宜包括白盒測試、黑盒測試和灰盒測試。8.5.10測試中發(fā)現的問題應及時修改并進行相應測試類型的回歸測試。8.6試運行與驗收8.6.1系統(tǒng)通過驗收測試后,宜組織系統(tǒng)試運行。8.6.2試運行之前,應進行系統(tǒng)安裝和培訓,培訓人員應包括系統(tǒng)操作人員和系統(tǒng)管理人員,培訓時間應根據系統(tǒng)規(guī)模和復雜程度確定。8.6.3系統(tǒng)試運行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試運行時間不宜低于30天;b)試運行范圍宜采用分布擴散方式進行;c)試運行人員應包括開發(fā)人員、系統(tǒng)操作人員和系統(tǒng)管理人員;d)開發(fā)人員應對試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修改、完善;e)試運行結束,應編寫試運行報告。8.6.4系統(tǒng)在試運行合格后,以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和系統(tǒng)設計為依據,對軟件進行驗收。驗收資料包括軟件成果和數據成果、用戶手冊、項目報告等。8.7正式運行與運維8.7.1系統(tǒng)建設通過驗收后,宜組織系統(tǒng)正式運行。8.7.2系統(tǒng)運行期內,宜安排運維人員提供運維指導。8.7.3系統(tǒng)運行期內,宜根據應用需要,定期檢查日志,對系統(tǒng)BUG進行修復。9共享與交換9.1一般規(guī)定9.1.1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的共享與交換應滿足國家相關安全保密的要求。9.1.2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系統(tǒng)宜與數據加密、數字水印等技術集成,以確保地下空間綜合信息共享與交換的安全。9.1.3信息共享與交換需按規(guī)范組織字段結構,對數據進行分層組織,保證各層信息物理和邏輯上無縫銜接。9.1.4信息共享與交換宜按行政范圍或要素組織。9.1.5信息共享與交換時應同時交換相應的元數據。DB50/T1263—20229.2共享與交換方式9.2.1地下空間綜合信息共享與交換可按以下方式實現:a)離線方式的數據共享與交換;b)基于共享數據庫的在線數據共享與交換;c)基于資源服務目錄的數據共享與交換。9.2.2數據共享應為不同用戶提供基于文件的共享、基于數據庫的共享以及基于服務的共享。9.2.3地下空間綜合信息離線共享宜采用一次性寫入光盤等載體,信息使用后應及時銷毀。9.2.4采用離線方式進行數據共享交換時,元數據應采用可擴展標記語言XML表示,地下空間數據宜采用TXT數據交換格式表示。采用XML格式表示元數據格式時,應使用UTF-8編碼,每個節(jié)點代表一項元數據內容;使用TXT格式表示管線數據時,應使用Unicode編碼,每一行代表一條數據,各數據項之間使用分隔符“$^”進行分隔。9.2.5采用在線方式進行數據交換時,應采用OGC相關標準,以WMS形式對外發(fā)布網絡地圖服務,以WFS形式對外發(fā)布網絡要素服務。地下空間信息宜按地下建(構)筑物、地下管線和地質信息等相關類別分層發(fā)布數據交換內容,并按物理無縫和邏輯無縫的方式進行數據組織。9.2.6資源目錄應描述共享的數據內容、元數據及數據的獲取方式等信息,應動態(tài)更新資源目錄,保證共享信息的準確性。10安全與維護10.1一般規(guī)定10.1.1系統(tǒng)安全包括物理安全、運行安全和安全策略等內容。10.1.2制定管理制度,明確系統(tǒng)管理人員工作內容和職責,保證系統(tǒng)正常穩(wěn)定運行。10.1.3系統(tǒng)管理人員應執(zhí)行相關國家和行業(yè)的公共安全標準。10.1.4系統(tǒng)管理人員應進行有關應急響應知識和技術的培訓。10.2物理安全10.2.1機房及重要涉密部位、設備應采用有效的安全措施。10.2.2系統(tǒng)運行的環(huán)境安全應包括供配電安全、防雷防靜電安全、防火防水安全、防電磁輻射、門禁監(jiān)控安全等,應按國家相應規(guī)范執(zhí)行。10.2.3系統(tǒng)管理人員應采用技術手段,控制可移動設備的非授權接入,加強對輸出設備的安全管理,防止輸出結果被非授權查看和獲取。10.2.4數據存儲介質應按所存儲數據的內容設置密級標識,并按保密要求進行管理。10.3數據庫安全與保密10.3.1應當通過多方面、多級別的“認證”措施來實現數據庫的保密性要求。10.3.2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數據庫建設中應采用可行的技術手段,保障數據的備份和恢復。10.3.3數據的備份和恢復應采用自動備份和手動備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自動備份應綜合考慮備份的內容和頻率,保證備份的有效,但不能過多浪費存儲資源。10.3.4數據備份應與數據存儲在不同的介質。10.3.5系統(tǒng)應為用戶保留備份數據范圍、頻率和存儲位置的設置權利。10.3.6地下空間綜合信息數據庫應對系統(tǒng)和數據進行全面、可靠、安全和多層次的備份。防災措施可采用異地備份、本地備份相結合的模式。DB50/T1263—202210.4系統(tǒng)運行安全與維護10.4.1系統(tǒng)運行安全與維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眼鏡店裝修資助合同
- 制磚機械:砌塊機項目效益評估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室派遣合同樣本(活動策劃)
- 美容院裝飾設計合同
- 2025年醫(yī)療保健宣傳推廣合同
- 2025年工控電源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2025年中國整套噴涂生產線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前景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麥茶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連鑄板坯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電視場強分析儀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江蘇南京市金陵飯店股份限公司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公共政策分析 課件匯 陳振明 第0-9章 導論、緒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 政策監(jiān)控
- C語言程序設計 教案
- 2025年牛津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下冊全冊單元重點知識點與語法匯編
- 《小學作文指導》課件
- 小學六年級數學方程應用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5新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表
- 海洋工程設備保溫保冷方案
- 文藝演出排練指導服務合同
- 人教版(2024新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數學游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 魏寧海超買超賣指標公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