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文言文閱讀之文化文學常識、實詞虛詞綜合題(原卷版)_第1頁
2024年湖南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文言文閱讀之文化文學常識、實詞虛詞綜合題(原卷版)_第2頁
2024年湖南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文言文閱讀之文化文學常識、實詞虛詞綜合題(原卷版)_第3頁
2024年湖南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文言文閱讀之文化文學常識、實詞虛詞綜合題(原卷版)_第4頁
2024年湖南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文言文閱讀之文化文學常識、實詞虛詞綜合題(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文化文學常識、實詞虛詞綜合題

【題型變革】

往年在積累與運用板塊第5題考查文化文學常識選擇題,分值為2分。2024年長沙中考卷改革后,文

化文學常識知識點將在文言文閱讀的第一題和文言實詞虛詞一起考查,加起來分值為2分,更偏向于考文

學常識,文化常識如節(jié)日節(jié)氣考查比重小一些了。

【考點概述】

中考文學、文化常識試題,主要考查下面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1.文學樣式。從內(nèi)容上說,它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理解常見文學樣式的基本特點和常識。

(2)理解課文中典型的文學樣式篇目,并識記相關(guān)常識。

2.文學常識。從內(nèi)容上說,它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⑴作家生活的時代、朝代(外國作家的國別)。

⑵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處。

⑶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與性格。

⑷與課本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包括詩文內(nèi)容、寫作目的。

3.文化常識。文化常識主要考查我國古代的主要文化現(xiàn)象,例如“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四書五經(jīng)”;

重要的文化典籍,例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解答"三步驟”

第一步:聯(lián)系積累初判斷

聯(lián)系平時的文化常識、文言實詞積累,對選項表述作出初步判斷,確定正確表述,判定錯誤表述。

第二步:結(jié)合語境解疑點

對初步判斷存在疑問的表述,要回歸原文,結(jié)合語境進一步分析判斷,排除疑點。

第三步:依據(jù)要求定答案

在前兩步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題干要求,確定選項。

【備考方略】

文學、文化常識的內(nèi)容涉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年代,面廣量大,紛繁復(fù)雜。因此在復(fù)習備考時

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網(wǎng)絡(luò)法

即對一個作家來說,將其名字一篇名一名句,形成一個知識網(wǎng),對作品多的作家(課文中出現(xiàn)的)可將

其作品羅列,涉及文學常識方面的知識點加以歸納。

2.表格法

即對一大類作家、作品列表對照,如中國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簡記其姓名(字號)、朝

代、集名、篇名、佳句……這三種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

3.四字口訣法

(1)先秦諸子,孔孟荀卿。《論語》《孟子》,四書列名;老莊無為,《道德》《逍遙》;屈子楚辭,

《九》《九》《離》《天》。

(2)漢代文賦,首推賈誼。劉向司馬,《戰(zhàn)》《楚》《史記》。班固《漢書》,斷代開啟。

(3)魏晉建安,三曹領(lǐng)先。父有樂府,《神龜》《蒿》《觀》。曹丕燕歌,典論批評;子建七步,五言

奠基。

(4)初唐四杰,盧駱王楊。山水田園,王維浩然。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之渙昌齡,高適岑參。李白浪

漫,蜀道進酒;杜甫寫實,三吏三別。唐宋八家,韓柳三蘇,歐王曾鞏,古文復(fù)興。

(5)元曲四家,鄭關(guān)白馬;悲劇四部,趙漢竇梧。明清小說,三水西紅。

(6)《魯迅全集》,著作頗豐。小說有三,《彷徨》《吶喊》,舊事新說,《故事新編》。中學課本,

除了《祝?!罚匀搿秴群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帶詩體。雜文十六,《熱風》

與《墳》,《華蓋》二集,《而已》《三閑》,再多《二心》,《南腔北調(diào)》,《偽自由書》,《準風月

談》,三《且》二《集》,文學花邊。

4.歌謠誦讀法

(1)先秦文學

先秦文學有兩源,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对娊?jīng)》分為風雅頌,反映現(xiàn)實三百篇;手法牢記賦比興,名篇

《碩鼠》與《伐檀》。浪漫主義是《楚辭》,《離騷》作者為屈原。

先秦散文有兩派,諸子、史書要記全。儒墨道法屬諸子,各有著作傳世間;儒家《論語》及《孟子》,墨

家《墨子》見一斑;道家《老子》及《莊子》,法家韓非著名篇。歷史散文有兩體,分為“國別”和“編

年”;前者《國語》《戰(zhàn)國策》,后者《春秋》與《左傳》。

(2)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成就比較高:“樂府雙璧”人稱贊,建安文學推“三曹”;田園鼻祖是陶潛,

“采菊”遺風見節(jié)操。

《史記》首開紀傳體,號稱“無韻之離騷”;班固承續(xù)司馬意,《漢書》斷代創(chuàng)新招;賈誼雄文《過

秦論》,氣勢酣暢沖云霄;“出師”二表真名世,《桃花源記》樂逍遙。辭賦盛行多空洞,張衡《二京》

似驚濤。

文學批評也興起,《文心雕龍》真高超。駢文追求形式美,小說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學

唐代鼎盛氣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楊盧駱創(chuàng)格律,律詩、絕句要記全。浪漫詩人推李白,一

路高歌《蜀道難》?,F(xiàn)實主義有杜甫,“三吏”“三別”不一般。樂天倡導(dǎo)新樂府,“琵琶”“長恨”留

名篇。田園詩派有王孟,高、岑詩歌唱塞邊。中唐李賀多奇麗,賈島“推敲”傳世間。晚唐崛起''小李杜";

此后衰敗如塵煙。韓柳古文創(chuàng)新體,《阿房宮賦》唱千年。唐代傳奇己成熟,代表作推《柳毅傳》。

(4)宋代文學

宋代文學詞泱泱,分成婉約與豪放。柳永秦觀李清照,風花雪月多感傷。蘇軾首開豪放派,“大江東

去”氣昂昂;愛國詩人辛棄疾,“金戈鐵馬”勢高揚。三蘇王曾歐陽修,繼承韓柳寫文章;范公作品雖不

多,《岳陽樓記》放光芒。南宋詩人陸放翁,《示兒》猶念復(fù)家邦;人生自古誰無死?后世感懷文天祥。

編年通史第一部,《資治通鑒》司馬光?!秹粝P談》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揚。

(5)元明清文學

元代散曲分兩種,小令、套數(shù)各不同。雜劇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關(guān)漢卿:竇娥悲劇傳千古,人物形

象最鮮明;其余三家鄭馬白,還有《西廂》留美名。明清戲劇稱傳奇,長生桃花牡丹亭。長篇都是章回體,

“三水西紅”是高峰?!度辶滞馐贰凡荒芡?,《聊齋志異》多流行。尚有短篇擬話本,編訂“三言”馮夢

龍。方苞開創(chuàng)姚鼐繼,散文流派叫桐城。清末大家龔自珍,《己亥雜詩》勸天公。

5.歸納記憶法

可以把眾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現(xiàn)代、外國三方面進行歸納整理。也可在分類的基礎(chǔ)上把某些有

相同點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

①按標題歸納,如有“記”字的文章按時間先后可歸納為:《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游褒禪山記》《石鐘山記》《登泰山記》《病梅館記》。

②按題材歸納,如《范進中舉》《孔乙己》都取材于受封建科舉制度迫害愚弄的舊知識分子。

③按文體歸納,把同一體裁的作品,不管古今中外,全部集中在一起復(fù)習,既有利于文體知識考試,

又有利于進一步了解各類文體的寫作特點。

6.重點記憶法

有的文學常識關(guān)鍵在某一要點,抓住要點,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說,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除《祝?!烦鲎浴夺葆濉吠?,其余都

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

【公校真題】

木假山記

宋?蘇洵

木之生,或篥?而蕩②,或拱③而天;幸而至于任為群采,則伐;不幸而為風之所拔,水之所漂;幸而得

不破折不腐,則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中。其最幸者,漂沉汩沒于湍沙之間,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

嚙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則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然后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而不為好事者所見,而為

樵夫野人所期者,何可勝數(shù)?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shù)④存乎其間。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

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峰,魁岸⑤踞肆⑥,意氣端重,若有以服⑦其旁之二峰。二峰者,莊栗?刻削,凜

乎不可稅,雖其勢服于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選文有刪改)

【注】①篥(nie):樹木的嫩芽。②殘:未成年而死。③拱:指樹有兩手合圍那般粗細。④數(shù):指非

人力所能及的偶然因素,即命運,氣數(shù)。⑤魁岸:強壯高大的樣子。⑥踞肆:傲慢放肆,這里形容“中峰”

神態(tài)高傲舒展。⑦服:佩服,這里為使動用法,使……佩服。⑧莊栗:莊重謹敬。⑨岌(ji)然:高聳的

樣子。

1.下面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理解或推斷,有明顯錯誤的一項是()(2分)

A.棟,本義指屋的正梁,指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梁,即橫梁,架于木頭圓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頭。

“棟梁”一詞常用來指身負重擔之人、能擔責任的人才。

B.“而有斧斤之患”與成語“患難與共”中的“患”意思相同。

C.“薪”的本義是“柴火”,文中“而為樵夫野人所薪者”中的“薪”即為此義。

D.“犯”有“違犯”“侵犯”“危害”等義項,文中“凜乎不可犯”中的“犯”為“侵犯”的意思。

蘇軾列傳①(節(jié)選)

郡有宿賊尹遇等,數(shù)劫殺人,又殺捕盜吏兵。朝廷以名捕不獲,被殺家復(fù)懼其害,匿不敢言。軾

召汝陰尉李直方②日:“君能禽此,當力.言于朝乞行優(yōu)賞丕獲亦必丕上奏先商矣a”直方有用且老,與

母訣而后行。乃緝知盜所,分捕其黨與,手戟③刺遇,獲之。朝廷以小不應(yīng)格,推賞不冬。軾請以己各

年勞,當改朝散郎階,為直方賞,不從。其后吏部為軾當遷,以符會其考,軾謂已許直方,又不報。

七年,徙揚州。舊發(fā)運司主東南漕法,聽操舟者私載物貨,征商④不得留難。故操舟者輒富厚,以

官舟為家,補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載率皆速達無廛。近歲一切禁而不許,故舟弊人困,多盜

所載以濟饑寒,公私皆病。軾請復(fù)舊?,從之。

(選自《宋史?蘇軾列傳》,有改動)

【注】①本文背景:因政見不合,蘇軾自請離職,被外放潁州。②李直方:唐宗室后裔。③手戟:親

手用戟。④征商:征收商稅。⑤復(fù)舊:請求恢復(fù)舊制。

5.下列是閱讀文本時對文學常識和文言字義的推斷,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詞人代表。

B.“推賞不及”和“及魯肅過尋陽”(孫權(quán)勸學》)”的“及”意義和用法不同。

C.本文中“軾請以己之年勞”與“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的“之”意思不同。

D.“爾虞我詐”的“虞”是“欺騙”的意思,“故所載率皆速達無虞”中的“虞”也是此意。

【甲文】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師已數(shù)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為火所燔,為生之

具殆盡,所不燔者人而已……足下之親愛某良厚,其亦欲知某所以處此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時當邂

逅,以少釋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數(shù)十日,亦當?shù)靡还伲恢翁幎?。諸不一一,千萬自愛!

(選自《臨川先生文集》,有刪改)

【乙文】孫少述與王荊公交最厚。及荊公為相,數(shù)年不復(fù)相聞。人謂二人之交遂睽②,然少述

不以為意也。及荊公再罷相歸,過高沙,少述適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見,惟相勞苦③,兩公皆自

忘其窮達。境置劑公置酒去級暢談箜學抵驀及散。荊公曰:“退即解舟④,無由再見!”少述目:“如

此,更不去奉謝⑤矣!”語訖,然惘惘各有惜別之色。

(選自《老學庵筆記》,有別改)

【注釋】①某:我,謀稱。這里是王安石自稱。第二篇中的王荊公即王安石。②睽:背離,不合。

③相勞苦:互相愁問。④解舟:退居江湖。⑤奉謝:奉,敬辭;謝,送別。

9.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理解或推斷有誤的一項是()。(2分)

A.文中“少述足下”的“足下”是上稱下或同輩相稱的敬詞,這里是在書信中對朋友的尊稱。

B.文中“足下之親愛某良厚”的“之”與《活板》中“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的第一

個“之”的意義用法不同。前者的用法為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后者的用法為指示代詞,

可譯為“這”。

C.文中“某自度不能數(shù)十日”的“度”與成語“審時度勢”的“度”都是“揣測、估計”的意思。

D.“適”有以下義項:①到……去;②適合、適宜;③恰好。文中“少述適在焉”中的“適”是

“恰好”的意思。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為沐陽主簿??h依沐水,故跡?漫②為污澤。括重修其三提疏本為百渠九強信上用

乜王須,遷提舉司天監(jiān)③,始置渾儀、景表④等,后皆施用。

遼蕭禧來理⑤河東黃嵬地,留館不肯辭,目:“必得請而后反?!钡矍怖ㄍ涪?。括至樞密院閱故牘,得昔

年所議疆地書,指古長城為境,今所爭蓋三十里遠,表論之。帝喜日:“大臣殊不究本末,幾誤國事?!泵?/p>

以畫圖示禧,禧議始屈。賜括白金千兩,日:“卿使契丹。”括至契丹廷,凡六會,契丹知不可奪,遂舍黃

嵬。括乃還,在道圖其山川險易迂直,風俗之純龐,人心之向背,為《使契丹圖抄》上之。

括博學善文,于天文、律歷、音樂、醫(yī)藥,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又紀平日與賓客言者為《筆談》,

多載朝廷故實,傳于世。

(選自《宋史?沈括傳》,有刪改)

【注釋】①故跡:早先的河道。②漫:泛濫。③司天監(jiān):古代掌管觀察天文,并推算歷法的官員。④渾

儀、景表:渾儀是一種天文觀測儀器;景表是測日影的儀器。⑤理:處理。⑥聘:探訪,探問,訪問。

13.下面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理解或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括始置渾儀”中的“置”與“置之不理”中的“置”意思不相同。

B.古文中的“而”字用法多樣,“必得請而后反”中的“而”表順承,“自錢孔入,而錢不濕”(《賣油翁》)

中的“而”表轉(zhuǎn)折。

C.“書”有“書信”“書寫”“文書”“書籍”等意思,文中“得昔年所議疆地書”中的“書”是“書籍”的

意思。

D.卿,古時多用于君對臣、上對下的愛稱,文中“卿使契丹”中的“卿”和“卿今當涂掌事”(《孫權(quán)勸學》)

的“卿”都是這種用法。

送天臺陳庭學序

宋濂

天臺陳君庭學,能乃詩,由中書左司掾?屢從大將北征有勞,擢②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英雄俊杰戰(zhàn)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庭學無不歷覽。既覽必發(fā)為詩,以紀其景物

時世之變,于是其詩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歸,會予于京師;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

于山水之助者侈④矣。

余甚自愧,方余少時,嘗有志于出游天下,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壯方可盅,.而.四方兵起,無所投

星。建⑤今圣主興而宇內(nèi)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余齒⑥益加奉矣,欲如庭學之游,尚可得乎?然吾聞

古之賢士若顏回、原憲⑦,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無

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學其試歸而求焉?茍有所得則以告余余將不一愧而已也。

(節(jié)選自《宋濂文集》卷三十一,有刪改)

【注】①中書左司掾(yuan):中書省左司(管吏部、戶部、禮部,有監(jiān)督稽核之責)的屬官。②擢(zhu

d):升任。③都指揮司照磨:明代在每個行省設(shè)都指揮使司,掌管一省軍政,照磨為其屬官。④侈:多。

⑤逮(dai):等到。⑥齒:年齡。⑦原憲:宇子思,孔子的學生。

17.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理解或推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能為詩”中的“為”與“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中的“為”意思相同。

B.“以例自免歸”中的“例"本義是“比照”,引申為“例如”“事例”“慣例”等,在此處取“例如”之意。

C.“顧”有“回頭看”“拜訪”“顧念”“只是、不過”等義項,“顧以學未成而不暇”中的“顧”是“只是、

不過”之意。

D.“耄”,高齡,文中是形容年老力衰,古稱指七十至八十歲。

公之于文,天材有余,豐約中度?,雍容俯仰,不大聲色,而義理自勝,短章大論,施無不可。有欲考

之,不詭則俗,不淫則陋,終不可及。是以獨步當世,求之古人,亦不可多得。

公篤②于朋友,不?貴賤生死易意。尹師魯、石守道、孫明復(fù)、梅告愈?既沒,皆經(jīng)理其家,或言之朝

廷,官其子弟。尢美軍文士二有所主必根口卷道惟恐入丕次上也。

公前后歷七郡守,其政察而不苛,寬而不弛,吏民安之,滁、揚?之人,至為立生祠。

公性疾惡,論事無所回避,小人視之如仇雄⑤,而公愈奮厲不顧。上獨深知其思,改右正言、勺制誥。

(選自蘇轍《歐陽文忠公神道碑》,有刪改)

【注】①中度:引申為恰到好處。②篤:忠實:專一。③尹師魯、石守道、孫明復(fù)、梅圣俞:皆歐陽修擎

友。④滁、揚:即指滁州、揚州,歐陽修才在滁州和揚州擔任太守。⑤蹄:同“仇”。仇敵。

21.下列關(guān)于加點詞語的解說和文學常識,不亞確的一項是()(2分)

A.“有欲效之”中的“效”字可聯(lián)系成語來理解,與“東施效顰”中的“效”字意思相同。

B.“不以貴賤生死易意”的“以”字可聯(lián)系課內(nèi)所學來理解,與《出師表》中“以塞忠諫之路也”的“以”

意思相同,都是“以致”之意。

C.詞典中“知”中有“曉得,明了”“學識,學問”“主管”等義項。文中“知制誥”的“知”應(yīng)為“主管”

之意。

D.“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表示禮貌和尊敬。比如文中的梅圣俞,是指梅堯臣,他

子圣俞。

顧炎武傳

顧炎武,字寧人。讀書目十行下。見明季①多故,講求經(jīng)世之學。明南都亡,奉嗣母王氏避兵常熟。

昆山令楊永言起義師,炎武及歸莊②從之。魯王授為兵部司務(wù),事不比,幸而得脫,母遂不食,卒,誡炎

武弗事二姓。唐王以兵部瞿方郎召叁喪木赴遂去家丕返?!?/p>

生平精力絕人,自少至老,無一刻離書。所至之地,以二騾二馬載書,過邊塞亭障,呼老兵卒詢曲折,

有與平日所用不合,即發(fā)書對勘?;蚱皆笠?,則于鞍上默誦諸經(jīng)注疏。學與友人論學云:“厚所謂圣人

之道者如之何?日'博學于文,行己有恥'。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國家,皆學之事也?!?/p>

炎武之學,大抵主于致華就實。凡烏星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nóng)之屬,莫不窮③原究④

委,考正得失。常欲以古制率天下。又廣交賢豪長者,虛懷商榷,不自滿假。

(選自《清史稿?顧炎武傳》有刪改)

【注】①明季:明朝末年。季為古時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做次序,季是最小的。②歸莊:顧炎武朋友,

明末清初書畫家、文學家。③窮:極力。④究:探究。

25.下面對文中加點字的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事不克”的“克”的意思是“完成”,與“既克,公問其故”(《曹劌論戰(zhàn)》)的“克”意思不相同。

B.“愚所謂圣人之道者如之何”中的“愚”是謙辭,謙稱自己,與“愚以為宮中之事”(《出師表》)的“愚”

用法不同。

C.“嘗”有“用口舌辨別滋味”“食用”“試探”“曾經(jīng)”等意思,本文中“嘗與友人論學云”的“嘗”

取“曾經(jīng)”之意。

D.本文中“有與平日所聞不合”中的“聞”與成語“默默無聞”的''聞"意思不同。

席鼎,字國器,寧海人也。其家素賤,父鬻?餅市中,而令縣之大家。鼎生六年,不與市中兒嬉,獨喜

游學館,聽人讀書,抄錄而歸,輒能言諸生所誦。吳氏愛之,謂其父令兒讀書。鼎欣然,其父獨不肯,罵

日:“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業(yè),吾業(yè)不廢足矣,奈何從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課習夜坐餅灶下誦不休。其

父見其志不可奪,遣之讀書。逾年,盡通其師所能。時吳氏家延師儒,鼎就學,吳氏亦子育之。.....國

珍弟平章事②,有人犯法,屬鼎治,鼎論如法,平章之妻受癖,請于鼎。持不可,目:“今方氏欲舉大謀,

當用天下賢士,一心守法,曷使婦人得預(yù)事乎?"不許。婁怒,諧之,系鼎獄,半載乃釋。時河南行省缺

郎中,吏部請命鼎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贝霘q,除留守都衛(wèi)經(jīng)歷,改刑部郎中、

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請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勝百輩。”其見稱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寬仁行

法,威聲不起,而人皆樂其不苛刻。

(節(jié)選自《明史?詹鼎傳》,有刪改)

【注釋】①鬻:賣②平章事:官職名,實際擔任宰相者的稱號。

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或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古代史書的編排體例多樣,《明史》是一部紀傳體史書,而《戰(zhàn)國策》是西漢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時期史料

整理編輯的一部國別體史書。

B.“舍縣之大家”中的“舍”與《魚我所欲也》中的“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中的“舍”意思相同。

C.“輒”在古代漢語中有“獨斷專行”“立即”“總是”等意思,這里結(jié)合語境應(yīng)當翻譯為“立即”。

D.“以鼎才不可使外也”中的“以”與《送東陽馬生序》中“以中有足樂者”的“以"意思不同。

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或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高祖,沛縣人,姓劉氏,字季。高祖嘗繇?咸陽,然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日:“嗟乎,大丈夫當如

此也!”

秦二世元年秋,陳勝等起薪,諸郡縣皆多殺其長吏以應(yīng)陳涉。沛令恐,欲多沛應(yīng)涉。蕭何、曹參乃日:

“苣為秦吏仝欲苴之里述子弟蓬丕聽。愿君召諸豐在外者,可得數(shù)百人,因劫眾②,眾不敢不聽。”乃令樊

噲召劉季。

于是樊噲從劉季來。沛令后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劉季乃書帛射城上,謂沛父老日:“天下苦秦

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yīng)諸侯,則家室完?。

不然,父子俱屠,無為④也?!备咐夏寺首拥芄矚⑴媪?,開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劉季日:“天下方擾,

諸侯并起,今置將⑤不善,一敗涂地。吾非敢自愛?,恐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擇可者?!眲⒓?/p>

數(shù)讓,眾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有刪改)

【注釋】①繇:通“徭”,服徭役。②因劫眾:憑借勢力劫持民眾。③完:完整,保全。④無為:毫無意義。

⑤置將:選擇首領(lǐng)。⑥自愛:吝惜生命。

9.下面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理解或推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縱觀”中的“縱”本義是“松緩”,引申為“放,發(fā)”“放過”“任意,放縱”等,在此處取“任意”

之意。

B.“欲以沛應(yīng)涉”中的“以”與“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中的“以"意思相同。

C.“亡”有“滅亡”“逃跑”“丟失”等義項,“愿君召諸亡在外者”中的“亡”應(yīng)為“丟失”之意。

D.古代兄弟行輩按一定的長幼次序排列,漢高祖劉邦原“字季”,可以推測他是兄弟中的老大。

曹瑋知鎮(zhèn)戎①軍日,嘗出戰(zhàn)小捷,虜兵引去?,|偵虜去已遠,乃驅(qū)所掠牛羊輜重②,緩驅(qū)而還,頗失部

伍?。其下憂之,言于瑋日:“牛羊無用,徒糜④軍。不若棄之,整眾而歸。”瑋不答,使人候⑤。

虜兵去數(shù)十里,聞瑋利牛羊而師不整,遽還襲之?,|愈緩,行得地利處,乃止以待之。虜軍將至近,使

人謂之曰:“蕃軍遠來,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請休憩士馬,少選決戰(zhàn)。”虜方苦疲甚,皆欣然,嚴軍

而歇。良久,瑋又使人諭之日:“歇定,可相馳矣?!庇谑歉鞴能姸M,一戰(zhàn),大破虜師,遂棄牛羊而還。

徐謂其下目:“吾知虜已疲,故為貪利以誘之。比其復(fù)來,幾行百里矣。若乘銳便戰(zhàn),猶有勝負;匹

行之人若少憩則足痹不能立人氣亦闌吾以此取之?!?/p>

(節(jié)選自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宋紀》)

【注釋】①鎮(zhèn)戎:地名。②輜重:裝載于車運輸?shù)能娪梦镔Y。③頗失隊伍:軍容很不整齊。④縻:使......受

累,拖累。⑤候:偵察。

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或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資治通鑒》是一部紀傳體史書,《續(xù)資治通鑒》仿《資治通鑒》體例,與《資治通鑒》相銜接。由此

推測,《續(xù)資治通鑒》也是一部紀傳體史書。

B.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虜”,是指古代對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類似的還有夷、狄、胡、戎、蠻、蕃等。

C.“比其復(fù)來,幾行百里矣。”中的“比”與《陳涉世家》中“比至陳,車六七百乘”的“比”都是”等

至『'的意思。

D.“乃驅(qū)所掠牛羊輜重,緩驅(qū)而還”中的“而”與《曹劌論戰(zhàn)》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而”

意思用法相同。

先生王斗①造門而欲見齊宣王,宣王使謁者延入。王斗日:“斗趨②見王,為好勢;王趨見斗,為好士。

于王何如?”使者復(fù)還報。王日:“先生徐之,寡人請從?!毙跻蜈叾陂T,勺入,目:“寡人奉先君

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王斗對日:“王聞之過。斗生于亂世,李亂君,焉敢直言正諫?”

宣王忿然作色,不說。

有間,王斗日:“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今王有四焉?!毙跽f,目:“夏人愚膻

守齊國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日:“否。先君好馬,王亦好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

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日:“當今之世無士,寡人何好?"王斗日:

“世無騏驥,驟耳,王駟已備矣;世無盧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無毛始、西施,王宮已充矣。王亦不

好士也,何患無士?"王曰:“寡人憂國愛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日:“王冬憂國愛民,不若王愛尺毅

③也?!蓖踉唬骸昂沃^也?"王斗日:“王使人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為能之也。今王治齊,非左

右無使也,臣故日不如愛尺毅也?!?/p>

宣王謝日:“寡人有罪國家?!庇谑桥e士五人任官,齊國大治。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王斗說齊王》,有刪改)

【注】①王斗,齊國人,稷下先生。②趨:特指禮貌性地小步快走。③尺轂:一尺紿紗。

9.下列對文中文化常識及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戰(zhàn)國策》為西漢劉向編訂的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策士們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述事說理生動,

人物形象鮮明,設(shè)喻取譬,富于文采。

B.“宣王因趨而迎之于門,與入”中的“與”是“和”的意思,與《魚我所欲也》中“蹴爾而與之”

的“與”含義不同。

C.“斗生于亂世,事亂君”中的“事”是“名詞,事情”,與現(xiàn)代漢語常用義大體一致,如“事敗垂成”

“事過境遷”等。

D.“王之憂國愛民”中的“之”是助詞,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

“之”用法大體一致。

辛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乾道六年,遷司農(nóng)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①兵燼,井邑凋殘,棄疾寬

征薄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留守葉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薦棄疾慷慨有大略。

尋知潭州兼湖南安撫。草竊②間作,豈惟風俗頑悍,抑③武備空虛所致。乃復(fù)奏疏目:“軍政之敝,

統(tǒng)率不一,差出占破④,略無已時。乞依福建左翼例,別創(chuàng)一軍,那南飛虎為名,專聽帥臣節(jié)制調(diào)度,庶

⑤使夷糠知有軍威,望風懾服?!霸t委以規(guī)畫。時樞府有不樂之者,數(shù)沮撓之,棄疾行愈力,卒不能奪。

經(jīng)度費鋌萬計,棄疾善斡旋,事皆立辦。議者以聚致聞,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罷⑥。棄疾受而藏之出

責監(jiān)辦者期一月飛虎營柵成違坐軍制。如期落成。軍成,雄鎮(zhèn)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尊

棄疾豪爽尚氣節(jié),識拔英俊,所交多海內(nèi)知名士。棄疾母朱熹游武夷山,賦《九曲棹歌》,熹書“克己

復(fù)禮”“夙贊寐”,題其二齋室。熹歿,偽學禁方嚴⑦,門生故舊至無送葬者。棄疾為文往哭之曰:“所

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節(jié)選自《宋史?辛棄疾傳》

【注釋】①罹:遭遇、遭受。②草竊:糠人的騷擾。③抑:也是。④差出占破:差遣兵士攻城掠地。

⑤庶:或許。⑥俾日下住罷:責令他立即停建。⑦偽學禁方嚴:宋慶元時,韓傀胄與趙汝愚爭權(quán),因朱熹

等人傾向趙汝愚,韓得勢后,禁用贊同朱熹道學觀點的士人。

9.下列關(guān)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辛棄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lǐng),有“詞中之龍”之稱。

B.《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與《史記》一樣,同為紀傳體。

C.文中“遷司農(nóng)寺主簿”的“遷”在古代是指官職的調(diào)動,左遷是貶職,右遷是升職。

D.文中的“乾道六年”使用的是干支紀年法。

凡讀書,二十歲以前所讀之書與二十歲以后所讀之書迥異。少年知識未開,天真純圉,所讀者雖久不

溫習,偶爾提起,尚可數(shù)行成誦。若壯年所讀,經(jīng)月則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經(jīng),秦漢之文,詞語古奧,必須幼年讀。長壯后,串倍獲①其功,終屬影響②。自始齒匕至弱冠,中

間歲月無多,安可荒棄或讀不急之書?此時,時文鳥不可不讀,亦須擇典雅醇正,理純辭裕,可可二三十

年無弊者讀之。若朝華夕落,淺陋無識,詭僻③失體,取悅一時者,安可以珠玉難換之歲月而讀此無益之文:

何如誦得《左》《國》④一兩篇及東西漢典貴華腴之文數(shù)篇,為終身受用之寶乎?

我愿汝曹?將平昔已讀經(jīng)書視之如拱壁⑥一月之內(nèi)必加溫習。古人之書,安可盡讀?但讀得一篇,必求

可以背誦,然后思通其義蘊,而運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則才氣自然發(fā)越咒若曾讀此書,而全不能舉其

詞,謂之“畫餅充饑”:能舉其詞而不能運用,謂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楞腹⑧無異。汝輩于此,極宜猛

省。

(選文有刪節(jié))

注:①倍獲(xT):數(shù)倍。②影響:影子和回聲。指不切實際、不持久。③詭僻:荒謬邪僻。④《左》

《國》:《左傳》《國語》。⑤曹:輩。⑥拱璧:大璧,泛指珍寶。⑦發(fā)越:散播。⑧楞(xido)腹:腹中空

虛。

10.下面是小語根據(jù)文學文化常識積累做的閱讀批注,其中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始就”一般指孩童兩三歲,泛指童年時期:“弱冠”指男子二十歲,表示成年:

B.“六經(jīng)”和“四書”合稱“四書六經(jīng)”,其中“四書”是《論語》《孟子》《大學》和《禮記》的合稱。

C.《左傳》相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著,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

D.《國語》記載了從春秋末年到戰(zhàn)國初期的史事,與西漢劉向編訂的《戰(zhàn)國策》同為編年體史書.

西湖七月半?(節(jié)選)

張岱

杭人游湖,巳出酉歸,避月如仇。年夕好名,逐隊爭出,轎夫擎燎②,列俟③岸上。一入舟,速舟子便

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吃,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

一無所見,4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個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④喝道去。轎夫叫船上

人,除以關(guān)門,燈籠火把如列星,——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

吾輩好靜。人散盡,始⑤艦⑥舟近岸。斷橋石磴⑦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fù)整

妝,湖復(fù)面。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童輩縱身西甘睡于土里荷花之中查氣拍△清夢甚愜。

(有刪改)

【注】①七月半: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俗稱中元節(jié)。杭州舊習,人們于這天晚上傾城出游西湖。②擎燎:

舉火把。③俟:等待。④皂隸:街門的差役。⑤始:才。⑥奴:同“移”,移動船使船??堪哆?。⑦磴:

石砌臺階。(hu?):洗。

(3)下面是小勇根據(jù)下列知識卡片做出的分析和推斷,其中有明顯錯誤的一項是(3分)

教材分冊篇目朝代、作者

八年級上冊《三峽》(北魏)酈道元

《與朱元思書》(南朝梁)吳均

《答謝中書書》(南朝齊梁)陶弘景

九年級上冊《岳陽樓記》(北宋)范仲淹

《醉翁亭記》(北宋)歐陽修

《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張岱

A.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麗,均顯造化之妙。古代詩文中有很多歌詠山水的佳作。

B.與本學期所學的山水散文相比,八上的山水小品表達出了更為深刻的人生哲思、文人情懷。

C.南北朝的山水小品以山光水色為主要描寫對象,短小精悍,簡練雋永,隨性抒寫所見所聞。

D.一些古代山水散文在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負。

螟蝴?傳

螟蜥①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②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

不散,干跋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藥能行,又持取如"。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躡也,勒棄之,遷徙之,

亦以?、芤印F埬芷?,又不艾⑤。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⑥甚,以近于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

其影魁然大意也甚名人也面置則小.史也亦再其去!.

(選自柳宗元《蟆蜥傳》)

【注】①蟆蜥(fuban):《爾雅》中記載的一種黑色小蟲,背隆起部分可負物。②卬(ang):同“昂”,仰,

抬頭。③跋仆(zhipu):跌倒,這里是被東西壓倒的意思。④以?。阂?,通“已”。?。浩v。⑤艾(yi):

改過。⑥滋:更加。

7.下面對文中加點字的理解或推斷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