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模擬試題匯編(新高考Ⅱ卷)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模擬試題匯編(新高考Ⅱ卷)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模擬試題匯編(新高考Ⅱ卷)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模擬試題匯編(新高考Ⅱ卷)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模擬試題匯編(新高考Ⅱ卷)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新高考II卷)2025年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模擬試題匯編

(新高考II卷)2024高考語文臨門沖刺押題卷(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曾子寢疾,演。樂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執(zhí)燭。童子日:“華

而皖①,大夫之簧與?"子春日:“止!”曾子聞之,瞿然日:“呼!”日:“華而皖,大

夫之黃②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蓊?!痹眨骸胺?/p>

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于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丕如彼匿之愛

人也以德知人之愛人也必姑息妾何求裁?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

沒。

(選自《禮記》)

①華而皖:華美,光滑。②簧(z6):席子。

材料二:

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日:“善哉!信如君不

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靖!”他日又復(fù)問政于孔子,孔子日:

“政在節(jié)財?!本肮f,將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嬰進曰:“夫儒者滑稽①而不可軌法;倨

傲自順,不為下;崇喪遂哀,破產(chǎn)厚葬,不可以為俗;游說乞貸,不可以為國。自大

賢之息,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間。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jié),累世不能彈其學(xué),

當(dāng)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后景公敬見孔子,不問其禮。異

日,景公止孔子日:“奉子以季氏,吾不能?!币约久现g待之。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聞

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笨鬃铀煨?,反乎魯。

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葬魯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喪

畢,相訣而去,則哭,各復(fù)盡哀;或復(fù)留。唯子貢廬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魯人

往從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目孔里。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孔子冢,而諸儒亦講禮鄉(xiāng)飲大

射于孔子冢??鬃于4笠豁?。故所居堂弟子內(nèi),后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至于漢二百余

年不絕。高皇帝過魯,以太牢祠焉。諸侯卿相至,常先謁落后從政。

(選自《史記?孔子世家》,有刪節(jié))

①滑稽:此處指能言善辯,言語流利。

第1頁共19頁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

黑。

爾之愛A我也不如B彼C君子之愛D人也以德E細人之愛F人也以姑G息H吾何求哉?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病,指病重,與“故病且怠”(《種樹郭橐駝傳》)中“病”意思不同。

B.諸,兼詞,之乎,與“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蘭亭集序》)中“諸”意思相同。

C.可以,可以用來,與“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中“可以”意思相同。

D.然后,這樣以后,與“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論語》)中“然后”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有關(guān)材料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春制止童子說“華而皖,大夫之簧與”,是擔(dān)心曾子知道這件事情,又要換席子,這

對病危的曾子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B.齊景公贊賞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點,是因為他需要這樣的秩序來維護自己的

地位,使自己可以安心享受奢侈浮華的生活。

C.晏嬰反對重用孔子,理由之一是自從圣君賢相相繼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禮樂殘缺

有一段時間了,孔子主張不合時宜。

D.曾子為了維護禮制,臨死也要換掉超出自己身份的席子;齊景公也極力推崇禮制,所以

用“季孟之間”的地位來對待孔子。

13.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2)累世不能彈其學(xué),當(dāng)年不能究其禮。

14.用自己的話,概括晏嬰對儒者的負面評價。

(新高考II卷)2024高考語文臨門沖刺押題卷(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宋子日:兵非圣人之得已也。虞舜享國五十載,而有苗猶弗率。明王圣帝,誰能去兵哉?

“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來尚①矣。老子有曰:''佳兵者,不詳之器?!鄙w言慎也。火藥機

械之穿其先鑿R西番與南裔而后乃及于中國變幻百出而目盛月新。中國至今日,則即戎者以

為第一義,豈其然哉?雖然,生人縱有巧思,烏能至此極也?

(摘編自宋應(yīng)星《天工開物》)

材料二:

古者,以仁為本,以義治之之謂正②。正不獲意則權(quán)。權(quán)出于戰(zhàn),不出于中々。是故殺

第2頁共19頁

人安人,殺之可也;以戰(zhàn)止戰(zhàn),雖戰(zhàn)可也。戰(zhàn)道:不違時,不歷民病,所以愛吾民也;不加

喪,不因中,所以愛夫其民也;冬夏不興師,所以兼愛其民也。故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天下

雖安,忘戰(zhàn)必危。天下既平,天下大愷,春蒐秋彌?,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戰(zhàn)也。

曩者,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是以明其禮也。不窮不能而哀憐傷病,是以明其仁也。

成列而擘,是以明其信也。先王之治,順天之道,設(shè)地之宜,官司之德,而立國辨職,以爵

分祿,諸侯說懷,海外來服,獄弭而兵寢,圣德之治也。其次,賢王制禮樂法度,乃作五刑,

興甲兵以討不義。巡狩省方,其有失命、亂常、背德、逆天之時,而危有功之君,褊告于諸

侯,彰明有罪。冢宰與百官布令于軍日:“入罪人之地,無暴圣祗,無行軍獵,無毀土功,

無燔墻屋,見其老幼,奉歸勿傷?!奔日D有罪,王及諸侯修正其國,舉賢立明,正復(fù)厥職。

(摘編自《司馬穰苴兵法?仁本》)

【注釋】①尚:久。②正:政治。③春蒐秋林:蒐、獨,打獵。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

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火藥[A]機械之竅[B]其先鑿[C]自西番[D]與南裔[E]而后乃及[F]于中國[G]變幻百出而

[H]日盛月新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人,指“中和仁愛”,與《過秦論》“才能不及中人”中的“中人”詞義不同。

B.兇,災(zāi)荒,收成壞,與《齊桓晉文之事》“兇年免于死亡”中的“兇”詞義相同。

C.鼓,擊鼓進攻,與《詩經(jīng)?關(guān)雎》“窈窕淑女,鐘鼓樂之”中的“鼓”詞義不同。

D.田,土地,與《桃花源記》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中的“田”詞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舜帝作為有道明君,在位五十年,有苗部落還是不愿意接受他的統(tǒng)治,仍舊需要使用

武力來征服。

B.宋應(yīng)星認為把發(fā)展兵器當(dāng)作第一要義是不正確的,但他認為兵器研制還是要進行,不

能停止發(fā)展。

C.古代明君賢王,既制定禮樂法度教化百姓,也設(shè)置刑法懲罰罪人,還舉兵討伐道德敗

壞的諸侯。

D.兩則材料都對戰(zhàn)爭有所論述,認為戰(zhàn)爭是有必要的,但老子認為,兵器乃不祥之物,

不能發(fā)動戰(zhàn)爭。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曩者,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是以明其禮也。(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諸侯說懷,海外來服,獄弭而兵寢,圣德之治也。(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頁共19頁

14.出于愛民的考慮,哪些情況下不能發(fā)動戰(zhàn)爭?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3分)

(新高考H卷)2024高考語文臨門沖刺押題卷(三)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子貢問孔子曰:“今之人臣孰為賢?”孔子曰:“吾未識也,往者,齊有鮑叔,鄭有子皮,

賢者也?!弊迂暷?“然則齊無管仲,鄭無子產(chǎn)乎?”子曰:“賜,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

汝聞進賢為賢耶?用力為賢耶?”子貢日:“進賢賢哉?!弊釉唬骸叭?。吾聞鮑叔達管仲,子皮

達子產(chǎn),未聞二子之達賢己之才者也。”

(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卷三》)

材料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

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

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節(jié)選自《孟子?告子上》)

材料三:

故內(nèi)置圣王之為政列德面曲賢曼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熊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

任之以事,斷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則民弗敬,蓄祿不厚則民不信,政令不斷則民不畏。

舉三者授之賢者,非為賢賜也,欲其事之成。故當(dāng)是時,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

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此

若言之謂也。故古者堯舉舜于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禹舉益于陰方之中,授之政,

九州成;湯舉伊尹于庖廚之中,授之政,其謀得;文王舉閔天、泰顛于置罔之中,授之政,

西土服。故當(dāng)是時,雖在于厚祿尊位之臣,莫不敬懼而施;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莫不競勸

而尚意,故土者所以為輔相承嗣也。故得士則謀不困,體不勞,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惡不

生,則由得士也。子墨子言日:得意,賢士不可不舉;不得意,賢士不可不舉。倘欲祖述

堯舜禹湯之道,將不可以不尚賢。夫尚賢者,政之本也。

(節(jié)選自《墨子?尚賢上》)

10.材料三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斷句,請在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寫出需斷處的字母。(3分)

故古者A圣王之為B政C列德D而尚賢E雖在農(nóng)與工F肆之人G有能H則舉之。

第4頁共19頁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徒,指“只”“僅僅”,與《師說》中“鄭子之徒”的“徒”意義和用法不相同。

B.惡,意為“討厭、憎恨”,與成語“深惡痛絕”“惡衣惡食”中“惡”詞義相同。

C.就列,指“擔(dān)任職務(wù)”,與《論語?季氏》中“陳力就列”的“就列”意義相同。

D.章,同“彰。彰顯,與《四子侍坐》中“端章甫”的“章”意義和用法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子家語?卷三》中孔子沒有直接回答子貢的問題卻巧妙地讓子貢得到了答案。

B.《孟子?告子上》中孟子用對“魚”和“熊掌”的選擇為喻,引出對人生選擇的論述。

C.墨子認為把爵位、俸祿等授予賢人,是因為賢人的才德,更希望賢人做事成功。

D.墨子列舉“堯舉舜”“禹舉益”等古人的事例告訴我們,要讓賢人有機會建功立業(yè)。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未識也。往者,齊有鮑叔,鄭有子皮,賢者也。(4分)

(2)倘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將不可以不尚賢。(4分)

14.三則材料都圍繞“賢者”進行闡述,但側(cè)重點不同,請簡要概括。(3分)

(新高考H卷)2024高考語文臨門沖刺押題卷(四)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是曰】管子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古語曰:“與死人同病者,不

可生也;與亡國同行者,不可存也?!?/p>

【非曰】《呂氏春秋》日:“夫人以食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矣;有以乘舟死者,欲

禁天下之船,悖矣;有以用兵喪其國者,欲偃天下之兵,悖矣?!?/p>

材料二:

【是日】韓宣王謂摻留日:“吾欲兩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對口:“不可。簡公兩

用田成、闕止而簡公弒,魏兩用犀首、張儀而西河之外亡。今王兩用之,其多力者,內(nèi)樹其

黨;其力寡者,又精于外權(quán)。群臣或內(nèi)樹其黨,以擅主命;或外為勢交,以裂其地,則王之

國危矣?!庇帜浚骸肮珜O衍為魏將,與魏相田需不善。季文子為衍說魏王曰:'獨不見夫服

牛駿驥乎?不可百步。今王以衍為可使將固用之也而聽相之計是服牛吐驥之道。牛馬俱死而

不成其功,則王之國傷矣。愿王察之。'”

【非曰】傅子曰:“天地至神,不能同道而生萬物;圣人至明,不能一檢而治百姓。弛

以異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既得其道,雖有相害之物,不傷乎治

第5頁共19頁

體關(guān)。水火之性,相滅也,善用之者,陳鼎釜乎其間,爨之煮之,而能兩盡其用,不根害也。

天下之物,為水火者多矣。何憂乎相害?何患乎不盡其用也?”

材料三:

班固云:“昔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諸家之術(shù),蜂起并作,

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譬猶水火相滅,亦能相生也。”《易》

日:“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些各歲也。

(以上材料均節(jié)選自《正反經(jīng)?是非》)

[注]服牛修驥:指牛和馬共同拉一輛車,其中牛居中駕轅,馬在車轅兩旁拉車。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

黑。

今A王以衍為B可C使將D固用之也E而聽相之F計G是H服牛駿驥之道。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藉,指借助,與《諫逐客書》中“藉寇兵而赍盜糧”的“藉”意思相同。

B.相,指互相,與《孔雀東南飛》中“會不相從許”的“相”意思不相同。

C.馳,是傳播、傳揚的意思,與成語“馳名中外”中的“馳”意思相同。

D.此之謂,與《魚我所欲也》“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之謂”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管子認為,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它既有助于幫助人們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疑惑,

也利于人們走出對未來的迷茫。

B.摻留認為,同時重用兩人,不僅不能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反而會導(dǎo)致兩人相互掣

時、相互斗爭,危害國家安全。

C.傅子認為,天地不能用一個規(guī)則去孕育萬物,圣人不能用一種方法去治理百姓,各種規(guī)

則、方法同時使用不會傷害大局。

D.班固認為,君主的好惡不同是各種學(xué)說同時出現(xiàn)的重要原因,這些學(xué)說有時候看似水火

不容,其實是能夠相輔相成的。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有以用兵喪其國者,欲偃天下之兵,悖矣。

(2)故以異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

14.摻留是如何一步步證明自己的觀點的?請簡要概括。

(新高考U卷)2024高考語文臨門沖刺押題卷(五)

第6頁共19頁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鄢之役,晉伐鄭,荊救之。欒武子將上軍,范文子將下軍。欒武子欲戰(zhàn),范文子不欲,

日:“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眾,必自傷也。稱晉之德,諸侯皆叛,國可

以少安。唯有諸侯,故擾擾焉,凡諸侯,難之本也。且唯圣人能無外患又無內(nèi)憂,詛非圣人,

不有外患,必有內(nèi)憂,盍姑釋荊與鄭以為外患乎!諸臣之內(nèi)相與,必將輯睦。今我戰(zhàn)又勝荊

與鄭,吾君將佟智而多力,息教而重斂,大其私晦①而益婦人田,不奪諸大夫田,則焉取以

益此?諸臣之委室而徒退者,將與幾人?戰(zhàn)若不勝,則晉國之福也;戰(zhàn)若勝,亂地之秩者也,

其產(chǎn)將害大,盍姑無戰(zhàn)乎!”欒武子不聽,遂與荊人戰(zhàn)于鄢陵,大勝之。于是乎君伐智而多

力,怠教而重致,大其私晦,殺三郤而尸諸朝,納其室以分婦人,于是乎國人不蠲,遂弒諸

翼,葬于翼東門之外,以車一乘。厲公之所以死者,唯無德而功烈多,服者眾也。

(選自《國語》,有刪改)

材料二:

料敵勢強弱,而知師之勝負,此將帥之能也。不求一時之功,愛君以德,而全其宗嗣,

此社稷之臣也。鄢陵之役,楚晨壓晉師而陳。諸將請從之,范文子獨不欲戰(zhàn)。晉卒敗楚。楚

子②傷目,子反③殞命。范文子疑若懦而無謀者矣。然不及一年,三郤誅,厲公舉,胥童死,

欒書、中行偃幾不免于禍,晉國大亂。鄢陵之功,實使之然也。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

功。非常之功,圣人所甚像也。夜光之珠,明月之璧,無因而至前,匹夫猶或替?,而況非

常之功乎!故圣人必自反目:此天之厚于我乎?抑天之禍余也?故雖有大功,而不忘戒懼。

中常之主,銳于立事,忽于天戒,日尋干戈而殘民以逞,天欲全之,則必折其萌芽,挫其鋒

芒,使其知所悔。夫欲亡之,則以美利誘之以得志,使之有功以驕士,玩于寇仇,而侮其人

民,至于亡國殺身而不悟者,天絕之也。故兵之勝負,不足以為國之強弱,而足以為治亂之

兆。蓋有戰(zhàn)勝而亡,有敗而興者矣。會稽之棲,而勾踐以霸。黃池之會,而夫差以亡。有以

使之也夫。昔虢公敗戎于是里置偃知甚或亡旦建送交之鑒而逼其疾也。“晉果滅虢。此范文

子所以不得不諫。

(節(jié)選自蘇軾《土燮④論》)

【注】①私晦(ni):指所親近、寵愛的人。②楚子:指春秋時楚王。因楚君始封為子

爵,故稱。這里專指楚共王。③子反:春秋時期楚國司馬,是楚共王的叔父。④士燮:即范

文子。祁姓、士氏、封地名為范,名燮,即范燮。因謚號為“文”,故又稱為范文子。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

第7頁共19頁

00

o

昔虢公A敗B戎C于桑田D晉偃知E其必亡FSG是天奪之鑒H而益其疾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伐,文中是自我夸耀的意思,與《老子?四章》“自伐者無功”的“伐”的意思完全不

同。

B.弒,本意是指子殺父、臣殺君,在古人看來這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在文中指厲公被臣子

誅殺。

C.懼,文中是警惕的意思,與《諫太宗十思疏》“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的“懼”意思

不同。

D.按劍,指用手撫劍,是準備擊劍之勢,與《鴻門宴》“按劍而跟”的“按劍”意思一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是否出兵攻打楚國的問題上,范文子堅決反對出兵,認為勝楚必然導(dǎo)致內(nèi)亂,但是可

惜無人相信,無人支持。

B.晉國在鄢陵之戰(zhàn)中大獲全勝,但沒多久就大亂,晉人因厲公不減免賦稅,殺害了他的羽

翼,并葬之于東門外。

C.范文子不貪求一時的功勞反對出戰(zhàn),表明他有長遠的政治眼光,蘇軾對他的評價很高,

認為他有卓越的軍事才能。

D.蘇軾認為,一場戰(zhàn)爭的勝敗不足以證明一個國家的強弱,但是可以預(yù)示一個國家是否安

定,鄢陵之戰(zhàn)就是如此。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訪非圣人,不有外患,必有內(nèi)憂,盍姑釋荊與鄭以為外患乎!

(2)故圣人必自反曰:此天之厚于我乎?抑天之禍余也?

14.晉國勝楚而亡,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xùn)值得后世警誡。如果你是晉君,你會如何避免這個

悲劇的發(fā)生。

第8頁共19頁

答案

(新高考II卷)2024高考語文臨門沖刺押題卷(一)

【答案】10.CEH11.B12.D

13.(1)(大家)一起扶起曾子,換掉席子,將曾子安放回席子,曾子還沒躺安穩(wěn)就去世了。

(2)連續(xù)幾代不能窮盡其中的學(xué)問,從幼到老不能學(xué)完他的禮樂。

14.(1)能言善辯,不守法度。(2)高傲自大,不能用來教育百姓。(3)崇尚厚葬,不能

作為風(fēng)俗。(4)四處游說乞求官祿,不能用來治國。

【解析】

【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你愛我不如他(童仆),君子按照道德標(biāo)準去愛護別人,小人以無原則的遷就去愛別

人。我還有什么苛求???

"爾之愛我也"為主語,"不如"為謂語動詞,"彼”是賓語,應(yīng)該在C處斷開;

"君子之愛人也以德"與"細人之愛人也姑息”句式結(jié)構(gòu)一致,應(yīng)該在EH處斷開。故選CEH。

【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

A.正確。病重;困苦。句意:曾子病危。/所以窮困并且懈怠。

B.錯誤,都是兼詞,但意思不同。之乎;之于。句意:我怎么能吃得下去?/有的人從自己

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東西,在室內(nèi)(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

C.正確。都是“可以用來”的意思。句意:不能任用他們來教育百姓。/這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

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

D.正確。都是"這樣以后"的意思。句意:這樣以后才去處理政務(wù)。/文采和質(zhì)樸完美地結(jié)合

在一起,這才能成為君子。故選B。

【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D.”齊景公也極力推崇禮制,所以用‘季孟之間’的地位來對待孔子"錯誤,原文"后景公敬見孔

子,不問其禮。異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约久现g待之”,齊景公對

待孔子的規(guī)格與禮制無關(guān),"極力”也有拔高之嫌。故選D。

【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舉",全;"反",返回;"沒",通"歿",死。

(2)"累世",幾代;"歹單",盡;"當(dāng)年",有生之年,從幼到老。

[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第9頁共19頁

(1)根據(jù)"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可知,晏嬰認為這些儒者能言善辯,不能用法度來規(guī)范;

(2)根據(jù)"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可知,晏嬰認為這些儒者高傲自大自以為是,不能任用

他們來教育百姓;

(3)根據(jù)"崇喪遂哀,破產(chǎn)厚葬,不可以為俗”可知,晏嬰認為這些儒者崇尚喪禮盡情致哀,

破費財力,厚葬死人,不可將這作為習(xí)俗。

(4)根據(jù)“游說乞貸,不可以為國"可知,晏嬰認為這些儒者四處游說乞求官祿,不可以用

這個來治理國家。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曾子因病躺在床上,病危。曾子的弟子樂正子春坐在床旁邊,曾元、曾申坐在床腳下,童仆

坐在角落拿著蠟燭照明。童仆說:"竹席華美而光潔,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啊!"子春說:"住

嘴!"曾子聽見這話,驚懼地說:"啊!"(童仆又)說:"華美而光潔,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

曾子說:“是的。那是季孫送給我的,我沒有能夠及時換掉啊。(曾)元,扶我起來換竹席。"

曾元說:"您的病非常嚴重啊,不能移動您的身體啊。(如果)幸運地到了早晨,一定遵從您

的意思換了它。"曾子說:"你愛我不如他(童仆),君子按照道德標(biāo)準去愛護別人,小人以無

原則的遷就去愛別人。我還有什么苛求???我能得到(禮制的)正道而死去,也就足夠了。"

(大家)一起扶起曾子,換掉席子,把曾子安放回席子,曾子還沒躺安穩(wěn)就去世了。

材料二:

齊景公問孔子如何為政,孔子說,"國君要像國君,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

兒子。"景公說:"講得好啊!如果真的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

不像兒子,縱然有糧食,我怎么能吃得下去?”他日齊景公又向孔子詢問為政,孔子說:“為

政在于節(jié)約財物。"景公很高興,將要把尼溪田地封賞給孔子。晏嬰進言說:"這些儒者能言

善辯不能用法度來規(guī)范;高傲自大自以為是,不能任用他們來教育百姓;崇尚喪禮盡情致哀,

破費財力,厚葬死人,不可將這作為習(xí)俗;四處游說乞求官祿,不可以用這個來治理國家。

自從圣君賢相相繼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之后,禮樂殘缺有一段時間了。如今孔子盛裝打扮,

繁瑣的規(guī)定尊卑上下的禮儀,舉手投足的節(jié)度,連續(xù)幾代不能窮盡其中的學(xué)問,從幼到老不

能學(xué)完他的禮樂。國君打算用這一套來改造齊國的習(xí)俗,恐怕不符合以小民為先的取向。”

此后齊景公雖然恭敬地接見孔子,但不再問有關(guān)禮的事。有一天,齊景公挽留孔子說:"按

照季氏上卿的規(guī)格來待你,我不能做到。"于是就用介于魯國季氏和孟氏之間的規(guī)格來對待

孔子。齊國大夫企圖謀害孔子,孔子聽說此事。齊景公說:“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于

第10頁共19頁

是就走了,返回魯國。

孔子享年七十三歲,在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這天去世。(孔子死后)埋葬在魯城北的泗水

邊上,弟子們都服喪三年。三年過去了,弟子們?yōu)槔蠋熓匦膯始寒?,互相訣別而離去,就哭

了起來,各又盡哀;有的弟子又留下來。惟有子貢在墳?zāi)古越ㄆ鹨婚g房子,共守了六年,然

后離去。前往移居孔子墓旁居住的孔子的弟子和魯國人有一百多家,因此命名這里為"孔里"。

魯國每年按時節(jié)祭祀孔子墳?zāi)?,世世代代相傳。儒生們也在孔子墓前演?xí)禮儀,舉行鄉(xiāng)飲酒

禮,還舉行大規(guī)模的比射儀式??鬃訅?zāi)沟恼嫉孛娣e有一頃那么大??鬃拥墓示犹梦菁暗茏?/p>

們的內(nèi)室,后世就改成了廟堂,收藏孔子的衣服、帽子、琴、車、書,直到漢代二百多年沒

有斷絕。高皇帝經(jīng)過魯?shù)?,用牛羊豬三牲祭祀孔子。諸侯、卿大夫、宰相一到任,常常先去

拜謁孔子廟,這樣以后才去處理政務(wù)。

(新高考n卷)2024高考語文臨門沖刺押題卷(二)

10.BEG

11.D(田,在這里是“打獵”的意思)

12.D(文中只涉及老子對兵器的態(tài)度,“不能發(fā)動戰(zhàn)爭”于文無據(jù))

13.(1)從前的時候,追擊潰逃的敵人不超過一百步,追蹤主動撤退的敵人不超過九十里,

這是用來表示禮讓。

(采分點:曩者,過去,以前;奔,動詞作名詞,逃跑的敵人;是,代詞,這;各1

分。句意1分)

(2)諸侯都心悅誠服,外國也來臣服,訴訟和戰(zhàn)爭都沒有了,這就是圣明君主的治理。

(采分點:說,通“悅”;獄,訴訟,案件;圣德之治也,判斷句;各1分。句意1

分)

14.①農(nóng)耕時節(jié)與疾病流行時節(jié)②別國遭遇國喪和災(zāi)荒時③嚴寒酷暑時

(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材料一:

【譯文】宋先生說:用兵是圣人不得已才做的事情。舜帝在位長達五十余年,而有苗部

族仍然沒有歸附。(即使)賢明的帝王,誰能夠放棄戰(zhàn)爭呢?“武器的功用,就在于威懾天

下”,這句話由來已久了。老子說:“好的兵器,是不吉祥的東西?!贝蟾爬献拥脑捠钦f對

待兵器要慎重啊。用火藥制造槍炮的技巧,最早由西番和南裔開創(chuàng),而后傳到中國,變化百

出而且日新月異。時至今日,從事戰(zhàn)爭的人把發(fā)展兵器放到了第一位,難道這種想法正確嗎?

雖然這樣,即便人類有著巧妙的構(gòu)思,武器的發(fā)展怎能到此為止呢?

材料二:

第11頁共19頁

【譯文】古人以仁愛為根本,以正義的方法處理國家大事,這就叫做政治。政治達不到

目的時,就要使用權(quán)勢。權(quán)勢總是出于戰(zhàn)爭,而不是出于中和與仁愛。因而,殺掉壞人而使

大眾得到安寧,殺人是可以的;用戰(zhàn)爭制止戰(zhàn)爭,即使進行戰(zhàn)爭,也是可以的。作戰(zhàn)的原則

是:不違背農(nóng)時,不在疾病流行時興兵作戰(zhàn),為的是愛護自己的民眾;不乘敵人國喪時去進

攻它,也不趁敵國災(zāi)荒時去進攻它,為的是愛護敵國的民眾;不在冬夏兩季興師,為的是愛

護雙方的民眾。所以國家雖然強大,好戰(zhàn)必定滅亡;天下雖然太平,忘掉戰(zhàn)爭準備,必定危

險。即使天下已經(jīng)平定,全國歡騰,每年春秋兩季還是要用打獵來進行軍事演習(xí),各國諸侯

也要在春天整頓軍隊,秋天訓(xùn)練軍隊,這都是為了不忘戰(zhàn)爭準備。

從前的時候,追擊潰逃的敵人不超過一百步,追蹤主動撤退的敵人不超過九十里,這是

用來表示禮讓。不殺盡喪失戰(zhàn)斗力的敵人,并哀憐它的傷病人員,這是用來表示仁愛。等敵

人布陣完畢再發(fā)起進攻,這是用來表示誠信。從前的君王治理天下,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因地制

宜,任用賢德的人,設(shè)官分職,并且分封諸侯,區(qū)分等級,按照爵位高低給以不同的俸祿。

這樣,諸侯都心悅誠服,外國也來臣服,訴訟和戰(zhàn)爭都沒有了,這就是圣明君主的治理。

其次,賢王制定禮樂法度,設(shè)置五刑來治理國家,發(fā)動戰(zhàn)爭討伐不義。親自巡視各諸侯

的領(lǐng)地,訪察地方,對那些玩忽命令、觸犯法紀、敗壞道德、逆天行事和迫害功臣的國君,

便通令各國諸侯,公布他的罪行。冢宰和百官向軍隊宣布命令說:“進入該國的地區(qū),不準

褻瀆神位,不準打獵,不準破壞水利工程,不準燒毀房屋建筑,見到老人和兒童,要護送他

們回家,不準傷害?!睉娃k了首惡后,天子和諸侯們還要幫助整頓好那個國家,選用賢能,

另立明君,調(diào)整、恢復(fù)其各級官職。

(新高考II卷)2024高考語文臨門沖刺押題卷(三)

10.(3分)CEG(“所以古代圣王處理政事,按德行排列位次而且崇尚賢能的人,即使是農(nóng)

田和工坊中的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J)

11.(3分)B(“惡衣惡食”中的“惡”意思是“粗劣的”。)

12.(3分)C(文中“非為賢賜也”,是說“并不是因為賢人的才德而賜予J)

13.(8分)(1)(4分)我不知道,過去,齊國有鮑叔,鄭國有子皮,他倆都是賢人。

評分建議:“識(知道)”“往(過去)”“判斷句”及語意通順各1分。

(2)(4分)倘若想要效法遵循堯、舜、禹、湯的方法,將不可不尊崇賢能的人。

評分建議:“祖述(效法遵循)”“道(方法)”“尚(尊崇)”及語意通順各1分。

14.(3分)①孔子認為“賢者”能推薦比自己賢能的人;②孟子認為“賢者”能舍生取義;

③墨子認為“賢者”應(yīng)該得到尊崇。

評分建議:每點1分,意對即可。

【參考譯文】

第12頁共19頁

材料一:

子貢問孔子說:“如今的臣子中誰是賢人?”孔子說:“我不知道,從前,齊國有鮑叔,

鄭國有子皮,他倆是賢人?!弊迂曊f:“那么齊國管仲就不算賢人,鄭國子產(chǎn)就不算賢人嗎?”

孔子說:“賜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聽說是引薦賢人的為賢呢,還是出力的為賢呢?”

子貢說:“能舉薦賢人的人賢能。”孔子說:“對。我聽說鮑叔牙使管仲顯達,子皮使子產(chǎn)顯

達,卻沒有聽說管仲和子產(chǎn)讓比他們更賢能的人顯達。”

材料二: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寧愿舍

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得到,

那么我寧愿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所以

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

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

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zāi)

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

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

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

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只不過是賢人能夠不丟掉罷了。

材料三:

所以古代圣王處理政事,按德行排列位次而且崇尚賢能的人,即使是農(nóng)田和工坊中的

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給予他很高的爵位,給予他很多的俸祿,任用他來做事情,給他

決斷的權(quán)力。就是說:如果爵位不高,那么百姓就不敬重他;如果俸祿不多,那么百姓就不

會信任他;如果在施行政令時沒有決斷權(quán),那么百姓就不會畏懼他。把這三種東西授予賢能

的人,并不是因為他有才德而賞賜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那個時候,按德行來

排列位次,按官級擔(dān)任職務(wù),按照功勞來決定賞賜,衡量功績而分發(fā)俸祿。因此,官員并不

會永遠富貴,百姓也不會一直貧賤。有能力就提拔他,沒有能力就罷免他。出以公心,拋開

私怨,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古時候堯在服澤的北邊提拔了舜,把政事交給他,天下太平;

大禹在陰方之中提拔了伯益,把政事交給他,九州統(tǒng)一;商湯在廚房里提拔了伊尹,把政事

交給他,他的治國謀略得以施行;周文王在漁獵者中提拔了閡天和泰顛,把政事交給他們,

西方的人臣服。所以在那個時候,即使是有優(yōu)厚俸祿和尊貴地位的大臣,也沒有不謹慎警惕

施政的;即使是農(nóng)田與工坊中的人,也沒有不競相勸勉而崇尚德行的。所以,賢士是用來擔(dān)

第13頁共19頁

任宰相的屬官的。因此得到了士的輔佐,謀劃國事就不會陷入困境,身體就不會勞累。功成

名就,美善彰顯而丑惡杜絕,這是得到了賢士的緣故啊。所以墨子說:得志,賢士不可不選

用;不得志,賢士不可不選用。倘若想要效法遵循堯、舜、禹、湯的方法,將不可不尊崇賢

能的人。尊崇賢者,是政治的根本。

(新高考n卷)2024高考語文臨門沖刺押題卷(四)

【答案】10.DEG11.A12.C

13.(1)有人因使用武力而使國家滅亡,就想取消全天下的軍隊,荒謬啊。

(2)所以,從不同達到相同,是大自然的普遍規(guī)律;依據(jù)事物的實際情況制定適當(dāng)?shù)拇胧?/p>

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共同原則。

14.①首先,列舉史實(運用舉例論證);②然后,運用假設(shè)論證;③最后,運用比喻論證。

【解析】

【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現(xiàn)在大王您任用公孫衍為大將,本應(yīng)放手使用他,可您偏要聽從宰相田需的計策,這

和用牛駕轅用馬拉車是一個道理。

“今王以衍為可使將”是主謂賓結(jié)構(gòu),“今”是狀語,“王”是主語,“以衍為可使將”是

動賓結(jié)構(gòu)作謂語,中間不宜斷開,應(yīng)在“將”后斷開,所以選D;

“固用之也”是動賓結(jié)構(gòu),“固”是狀語,“用”是謂語,“之”是賓語,“也”是句末助

詞,應(yīng)在“也”后斷開,所以選E;

“聽相之計”是動賓結(jié)構(gòu),“聽”是謂語,“相之計”是賓語,中間不宜斷開,應(yīng)在“計”

后斷開,所以選G。

故選DEG。

[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意思相同”錯。藉,借助/借給。句意:勢力小的必定要借助于外權(quán)。/把武器借給了賊

兵,把糧食送給了盜匪。

B.正確。相,互相/動作偏指一方,你。句意:互不傷害。/會不答應(yīng)你。

C.正確。句意:并以此到處奔走游說。/名聲傳播到國內(nèi)和國外。

D.正確。此之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就叫做。句意: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就叫做

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故選A。

【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各種規(guī)則、方法同時使用不會傷害大局”錯。原文“故以異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

第14頁共19頁

制宜者,圣人之治也。既得其道,雖有相害之物,不傷乎治體關(guān)”,意思是從不同達到相同,

是大自然的普遍規(guī)律;依據(jù)事物的實際情況制定適當(dāng)?shù)拇胧?,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共同原則。

已經(jīng)把握了其中的道理,即使有彼此相害的事物,也不會妨礙統(tǒng)籌治理的大局。據(jù)此看出原

文并未提到“各種規(guī)則、方法同時使用"。故選C。

【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喪”,使……滅亡;"偃”,取消;“悖”,荒謬。

(2)“致”,達到;“因”,依據(jù);“宜”,適當(dāng)。

【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首先,列舉史實(運用舉例論證)。原文“簡公兩用田成、闕止而簡公弒,魏兩用犀首、張

儀而西河之外亡”,據(jù)此看出摻留先舉例子,說齊簡公同時重用田成和闕止,結(jié)果自己被殺;

魏王同時重用犀首和張儀,西河外的領(lǐng)土全都喪失,來回答國君不能任用兩個大臣。

②然后,運用假設(shè)論證。原文“今王兩用之,其多力者,內(nèi)樹其黨;其力寡者,又藉于外權(quán)。

群臣或內(nèi)樹其黨,以擅主命;或外為勢交,以裂其地,則王之國危矣”,是假設(shè)任用兩人,

那么勢力大的必然會培植私黨;勢力小的必定要借助于外權(quán)。群臣當(dāng)中,有的會在國內(nèi)樹立

黨羽,以便獨攬君主的號令;有的則會與別的國家私下結(jié)交,以便分裂國土,這樣國家就危

險了。

③最后,運用比喻論證。原文“今王以衍為可使將,固用之也,而聽相之計,是服牛駿驥之

道。牛馬俱死而不成其功,則王之國傷矣”,意思是把同時任用公孫衍和田需比作同時用牛

駕轅用馬拉車,認為是一個道理。會累死牛和馬,事情也辦不成,還會使國家遭到損失。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正方)管子說:“如果對現(xiàn)實生活感到疑惑,就應(yīng)該看看古人;如果想預(yù)知未來,就

應(yīng)該看看以往?!惫旁捴v:“與死去的人患同樣病的人,不可能活命;與滅亡多國家走同樣

的路的國家,不可能長存?!?/p>

(反方)《呂氏春秋》中說:“見有人因吃東西噎死了,就想禁止全天下的人吃東西,

荒謬??;見有人因乘船淹死了,就想禁止全天下的人乘船,荒謬?。灰娪腥艘蚴褂梦淞Χ?/p>

國家滅亡,就想取消全天下的軍隊,荒謬啊。”

材料二:

(正方)韓宣王對摻留說:“我想同時重用公仲和公叔,你說可以嗎?”摻留回答說:

“不可以。齊簡公同時重用田成和闕止,結(jié)果自己被殺;魏王同時重用犀首和張儀,西河外

第15頁共19頁

的領(lǐng)土全都喪失?,F(xiàn)在您如果同時重用了這兩個人,那么兩人之中,勢力大的必然會在國內(nèi)

培植私黨;勢力小的必定要借助于外權(quán)。群臣當(dāng)中,有的會在國內(nèi)樹立黨羽,以便獨攬君主

的號令;有的則會與別的國家私下結(jié)交,以便分裂國土,這樣一來您的國家就危險了?!睋?/p>

留又說:“公孫衍擔(dān)任魏國大將時,和宰相田需關(guān)系不好。季文子替公孫衍向魏王說情:‘大

王您難道見過把馬和牛套在一起拉車的情形嗎?牛和馬同駕一車就連百步也走不了?,F(xiàn)在大

王您任用公孫衍為大將,本應(yīng)放手使用他,可您偏要聽從宰相田需的計策,這和用牛駕轅用

馬拉車是一個道理。牛和馬都累死了,事情也辦不成,而您的國家還會遭到損失。希望大王

明察。'”

(反方)傅子說:“天和地最為神妙,但是不能用一個規(guī)則去孕育萬物;圣人最為英明,

但也不能用一種方法去治理百姓。所以,從不同達到相同,是大自然的普遍規(guī)律;依據(jù)事物

的實際情況制定適當(dāng)?shù)拇胧鞘ト酥卫硖煜碌墓餐瓌t。已經(jīng)把握了其中的道理,即使有

彼此相害的事物,也不會妨礙統(tǒng)籌治理的大局。水與火的本性,是相反相滅的,可是善于運

用水和火的人,把炊具放在它們中間,用來煮水做飯,使水與火各盡其用,互不傷害。天下

之物,就像水和火一樣,為什么要擔(dān)心它們會互相危害呢?為什么要擔(dān)憂它們不能各盡其用

呢?”

材料三:

班固說:“從前王道衰微,諸侯憑借武力互相征伐,當(dāng)世的君主,好惡不同,因而使諸

子百家的學(xué)說蜂擁而起,他們各執(zhí)已見,大力宣揚自己所推崇的理論觀點,并以此到處奔走

游說,爭取讓諸侯采納。他們的學(xué)說雖然各不相同,但就好比水和火的關(guān)系一樣,既能相滅,

又能相生。”《易經(jīng)》說:“天下同歸而殊途,一個目標(biāo)卻有多種考慮。”說的就是這個意

思。

(新高考n卷)2024高考語文臨門沖刺押題卷(五)

【答案】10.DFG11.A12.B

13.(1)如果不是圣人,沒有外患,就一定會有內(nèi)憂,我們何不暫且放下楚國和鄭國,把

它們作為外患呢!

(2)所以圣人面對非常之功必定反省自問:這是老天爺特別優(yōu)待我呢?還是禍害我呢?

14.①做一個有遠見卓識的有厚德的晉君;②注重教化,不斂賦稅,不矜功自伐;③君臣

和睦,不亂封亂賞,防止內(nèi)亂;④面對非常之功,懂得自省,不忘戒懼。

【解析】

【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第16頁共19頁

句意:以前虢公在桑田擊敗少數(shù)民族戎,晉國的偃預(yù)測其必亡,說:"這是老天爺有意奪他

的鏡子(使他看不到自己的危險之處)而加劇他的隱患。

"昔虢公敗戎于桑田”是狀語后置句,狀語后D處斷開;

"其必亡"是"知"的賓語,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