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3024-2020 醫(yī)學檢驗危急值獲取與應用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DB11-T 3024-2020 醫(yī)學檢驗危急值獲取與應用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DB11-T 3024-2020 醫(yī)學檢驗危急值獲取與應用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DB11-T 3024-2020 醫(yī)學檢驗危急值獲取與應用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DB11-T 3024-2020 醫(yī)學檢驗危急值獲取與應用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11/T3024—2020

醫(yī)學檢驗危急值獲取與應用技術規(guī)范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醫(yī)學檢驗危急值基本要求、獲取、應用、監(jiān)控與跟蹤、信息化方面的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本行政區(qū)域內醫(yī)療機構醫(yī)學檢驗危急值報告。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22576.1—2018醫(y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3術語及定義

下列術語與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醫(yī)學檢驗危急值criticalvalueinlaboratorymedicine

指臨床若不及時進行干預,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的實驗室檢測值,以下簡稱危急值。

3.2

危急值報告criticalvaluereporting

指實驗室獲取醫(yī)學檢驗數(shù)據、確定危急值,并用于臨床確認、處理危急值的全過程。

3.3

首次危急值first-timecriticalvalue

指同一患者同一檢測項目在一段時間內出現(xiàn)多次危急值中第一次出現(xiàn)的危急值。

3.4

質量指標qualityindicator

一組內在特征滿足要求的程度的度量。

[GB/T22576.1—2018,定義3.19]

4基本要求

4.1危急值管理小組

1

DB11/T3024—2020

醫(yī)療機構應設立危急值管理小組,小組成員至少要包括醫(yī)務部門、實驗室、護理部門、臨床科室、

信息部門。管理小組需要對危急值的獲取、應用、監(jiān)控與跟蹤、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明確分工,設置相應

的崗位職責。

4.2危急值管理內容

4.2.1制定危急值管理制度

危急值管理制度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a)組織實驗室和臨床科室評審,明確是否設置首次危急值;

b)對于不同類型的患者(如門診、急診、住院患者)結果出現(xiàn)危急值后,應規(guī)定危急值的報告流

程,如第一接收人、第二接收人等信息;

c)應規(guī)定實驗室危急值通報時限;

d)應規(guī)定臨床科室危急值確認時限;

e)應對危急值報告進行記錄并存檔;

f)危急值的基本項目;

g)危急值項目的分層界限值;

4.2.2危急值制度管理與監(jiān)督

管理與監(jiān)督工作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a)應規(guī)定定期召開危急值溝通會,并形成記錄;

b)應參加所在地區(qū)的危急值室間質量評價計劃;

c)醫(yī)療機構內可實施危急值報告的監(jiān)控與跟蹤,定期審核數(shù)據,評估達標率;

d)信息部門應保障配套的危急值信息化建設,實現(xiàn)危急值獲取、應用、監(jiān)控、跟蹤、記錄等功能。

4.3危急值的項目設置

4.3.1成人危急值的基本項目應包括但不限于:白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shù)、血鉀、血鈉、

血鈣、血糖、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血氣(酸堿度、

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培養(yǎng)、腦脊液培養(yǎng)。

4.3.2成人危急值的建議項目宜包括:肌酐、尿素、心肌肌鈣蛋白T(或心肌肌鈣蛋白I)、淀粉酶、纖

維蛋白原。

4.3.3兒童危急值的基本項目應包括但不限于:白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shù)、血鉀、血鈉、

血鈣、血糖、總膽紅素、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血氣

(酸堿度、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培養(yǎng)、腦脊液培養(yǎng)。

5危急值的獲取

5.1危急值管理小組應定期更新危急值獲取的相關信息,如危急值項目、界限值、首次危急值、通報

時間等內容。

5.2危急值小組如設置首次危急值,宜考慮危急值出現(xiàn)的間隔時間、數(shù)值波動范圍、是否??频确矫?/p>

因素。

5.3實驗室應在規(guī)定時間內通報危急值。

5.4實驗室應報告并記錄危急值,記錄宜包括但不限于:科室、患者姓名、患者病歷號、危急值標本

唯一識別信息、危急值項目、檢測結果,通報時間、通報人、接收人、是否回讀(僅限于電話通報)。

2

DB11/T3024—2020

5.5對同一患者同一檢測項目在一段時間內多次出現(xiàn)危急值,實驗室應保留所有檢測結果,并可追溯

到該樣本相關信息(如:檢測儀器等)。

6危急值的應用

6.1臨床科室應在規(guī)定時間內確認危急值。

6.2臨床科室接收危急值時應回讀(僅限電話通報),回讀內容至少應包括:患者姓名、患者病歷號、

危急值標本唯一識別信息、危急值項目、檢測結果。

6.3臨床科室應保留危急值確認記錄,記錄宜包括但不限于:科室、患者姓名、患者病歷號、危急值

標本唯一識別信息、危急值項目、檢測結果,通報時間、通報人、接收人、是否回讀(僅限電話通報)。

6.4臨床科室應定期監(jiān)控評估危急值相關質量指標,如:危急值臨床干預率、危急值假陽性率等。

7危急值的監(jiān)控與跟蹤

7.1Ⅰ類質量指標用于危急值報告全過程的室間、室內監(jiān)控。Ⅱ類質量指標用于危急值報告全過程的

室內跟蹤。

7.2應按規(guī)定參加所在地區(qū)的危急值室間質量評價計劃,對危急值I類質量指標實施監(jiān)控。

7.3當危急值I類質量指標不達標時,應按規(guī)定啟動危急值Ⅱ類質量指標的跟蹤。

7.4危急值Ⅰ類質量指標,見表1。

表1危急值Ⅰ類質量指標

序號類別名稱公式用途說明評估標準

以1個季度為基礎,監(jiān)控各專業(yè)、

危急值通報率=(已通報的

班次、患者類別(如住院、門診、

危急值危急值檢驗項目數(shù)/同期合格標準:

1Ⅰ類監(jiān)控急診等)已通報的危急值檢驗項目

通報率需要通報的危急值檢驗項100%

數(shù)和同期需要通報的危急值檢驗項

目總數(shù))×100%

目總數(shù)。

危急值通報及時率=(危急以1個季度為基礎,監(jiān)控各專業(yè)、

危急值值通報時間班次、患者類別(如住院、門診、

合格標準:

2Ⅰ類通報及符合規(guī)定時間檢驗項目數(shù)監(jiān)控急診等)從報警出現(xiàn)危急值開始到

≥90%

時率/同期需要通報的危急值報告給臨床相關人員的時間≤60

檢驗項目總數(shù))×100%min的危急值數(shù)和總危急值發(fā)生數(shù)

3

DB11/T3024—2020

表1(續(xù))

序號類別名稱公式用途說明評估標準

以1個季度為基礎,監(jiān)控各專業(yè)、

危急值臨床確認及時率

危急值班次、患者類別(如住院、門診、

=(臨床及時確認的危急值

臨床確急診等)從危急值報告給臨床相關合格標準:

3Ⅰ類檢驗項目數(shù)/同期需要通監(jiān)控

認及時人員并確認已接收的時間≤30min≥90%

報的危急值檢驗項目總

率的危急值發(fā)生數(shù)和通報的危急值發(fā)

數(shù))×100%

生總數(shù)。

危急值成功報告率=(在規(guī)以1個季度為基礎,監(jiān)控各專業(yè)、

定時間內危急值已通報且班次、患者類別(如住院、門診、

危急值

在規(guī)定時間內臨床確認接急診等)對于同一危急值,危急值合格標準:

4Ⅰ類成功報監(jiān)控

收的危急值檢驗項目數(shù)/通報及時率和危急值臨床確認及時≥90%

告率

同期需要通報的危急值檢率均合格的危急值發(fā)生數(shù)和通報的

驗項目總數(shù))×100%危急值發(fā)生總數(shù)。

5Ⅰ類危急值危急值臨床干預率=(按抽監(jiān)控以1個季度為基礎,監(jiān)控臨床干預合格標準:

臨床干樣規(guī)則抽取的且臨床醫(yī)師的危急值件數(shù)和實驗室報告的危急≥90%

預率認可的危急值臨床干預項值總數(shù)

目數(shù)/同期抽取的危急值

檢驗項目數(shù))×100%

6Ⅰ類危急值危急值復測率=(復測的危監(jiān)控以1個季度為基礎,監(jiān)控各專業(yè)實NA

復測率急值檢驗項目數(shù)/同期需際復測的危急值件數(shù)和實驗室報告

要通報的危急值檢驗項目的危急值總數(shù)

總數(shù))×100%

危急值假陽性率=(危急值

危急值以1個季度為基礎,監(jiān)控各專業(yè)假

假陽性的檢驗項目數(shù)/同

7Ⅰ類假陽性監(jiān)控陽性的危急值件數(shù)和實驗室報告的NA

期需要通報的危急值檢驗

率危急值總數(shù)

項目總數(shù))×100%

7.5危急值Ⅱ類質量指標,見表2

4

DB11/T3024—2020

表2危急值Ⅱ類質量指標

類別名稱公式用途說明頻次評估標準

住院生化組危急值通報以1個月為基礎,監(jiān)控住

率=(住院生化組已通報院生化組屬于科室危急值

危急值通

的危急值檢驗項目數(shù)/住列表規(guī)定范圍的危急值結1次/合格標準:

1Ⅱ類報率(住跟蹤

院生化組同期需要通報果報告數(shù)量和當月已發(fā)住月100%

院生化)

的危急值檢驗項目總數(shù))院生化組危急值報告總

×100%數(shù)。

住院血液組危急值通報以1個月為基礎,監(jiān)控住

率=(住院血液組已通報院血液組屬于科室危急值

危急值通

的危急值檢驗項目數(shù)/住列表規(guī)定范圍的危急值結1次/合格標準:

2Ⅱ類報率(住跟蹤

院血液組同期需要通報果報告數(shù)量和當月已發(fā)住月100%

院血液)

的危急值檢驗項目總數(shù))院血液組危急值報告總

×100%數(shù)。

門診生化組危急值通報以1個月為基礎,監(jiān)控門

率=(門診生化組已通報診生化組屬于科室危急值

危急值通

的危急值檢驗項目數(shù)/門列表規(guī)定范圍的危急值結1次/合格標準:

3Ⅱ類報率(門跟蹤

診生化組同期需要通報果報告數(shù)量和當月已發(fā)門月100%

診生化)

的危急值檢驗項目總數(shù))診生化組危急值報告總

×100%數(shù)。

門診血液組危急值通報以1個月為基礎,監(jiān)控門

率=(門診血液組已通報診血液組屬于科室危急值

危急值通

的危急值檢驗項目數(shù)/門列表規(guī)定范圍的危急值結1次/合格標準:

4Ⅱ類報率(門跟蹤

診血液組同期需要通報果報告數(shù)量和當月已發(fā)門月100%

診血液)

的危急值檢驗項目總數(shù))診血液組危急值報告總

×100%數(shù)。

急診白班危急值通報率以1個月為基礎,監(jiān)控急

危急值通=(急診白班已通報的危診白班屬于科室危急值列

1次/合格標準:

5Ⅱ類報率(急急值檢驗項目數(shù)/急診白跟蹤表規(guī)定范圍的危急值結果

月100%

診白班)班同期需要通報的危急報告數(shù)量和當月已發(fā)急診

值檢驗項目總數(shù))×100%白班危急值報告總數(shù)。

急診夜班危急值通報率以1個月為基礎,監(jiān)控急

危急值通=(急診夜班已通報的危診夜班屬于科室危急值列

1次/合格標準:

6Ⅱ類報率(急急值檢驗項目數(shù)/急診夜跟蹤表規(guī)定范圍的危急值結果

月100%

診夜班)班同期需要通報的危急報告數(shù)量和當月已發(fā)急診

值檢驗項目總數(shù))×100%夜班危急值報告總數(shù)。

8危急值信息化要求

8.1基本功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