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東校區(qū))2017-2018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一中(東校區(qū))2017-2018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一中(東校區(qū))2017-2018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一中(東校區(qū))2017-2018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一中(東校區(qū))2017-2018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集寧一中20172018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二年級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第一卷(選擇題共48分)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意的,共24題,共48分)1.王國維《殷周制度論》載:“自殷以前,天子、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稱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爭亦未定也……逮克殷踐奄、滅國數十,而新建之國,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魯、衛(wèi)、晉、齊四國,又以王室至親為東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復諸侯之長而為諸侯之君?!辈牧戏从沉宋髦軙r期()A.分封制進一步明確君臣等級B.宗法關系是維系皇權的紐帶C.血緣分封是中央集權的基礎D.分封制的主體是王族和功臣2西周宗法制規(guī)定,在同祖父的大家庭里,富者有賑濟貧者的義務,貧者有得到賑濟的權利,即所謂“有余則歸之宗,不足則資之宗”。其主要目的是()A.實現宗族內部平等B.防止宗族潰散解體C.建立產品公有制度D.消除貧富懸殊現象3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廟、禮儀和教化,郎中令掌宮廷警衛(wèi),少府管皇家財政及官府手工業(yè),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務等。這反映了古代中國政體的本質是()A.職分細化,各負其責B.化國為家,君權至上C.選賢舉能,唯才是用D.官員眾多,政務繁雜4馬端臨在《文獻通考·自序》說:“秦始以宇內自私,一人獨運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驟更數易,視其地如傳舍(“傳舍”是指古時供行人休息住宿的處所)。”材料突出反映了當時政治制度的特點是()A.從“公天下”到“家天下”B.血緣紐帶、家國同構C.君主專制、官僚政治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5元人程鉅夫《論行省》中說:“(行省)名稱太過,威權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負,驕倨縱橫,無敢誰何?!绷頁对念悺酚涊d,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說:“方伯(地方長官的統(tǒng)稱)不敢專決大政,咨中書而后行?!边@兩段材料()A.反映了元朝君主專制得到強化B.證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據C.揭示了行省權力結構的雙重性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歷史事實6朱元璋下令廢掉宰相職位,但不久后就不得不承認“人主以一身統(tǒng)御天下,不可無輔臣”,就在身邊設置了內閣大學士來協助他處理政務。內閣大學士起初只是皇帝的機要秘書性質的職務,后來又演變?yōu)閷嶋H的宰相,稱為“閣臣”“輔臣”“首輔”。這體現了()A.君主專制制度的內在矛盾B.君臣之間的和諧C.宰相對皇帝專權的制約作用D.皇帝制度中君權的至高無上7東漢章帝建初元年詔令:“流人欲歸本者,郡縣其實稟,令足還到,聽過止官亭。長吏親躬,無使貧弱遺脫,小吏豪右得容奸妄。”這說明當時()A.流民問題嚴重B.最高統(tǒng)治者希望從根本上解決豪強地主對土地的兼并問題C.王朝采取措施保證封建國家的賦稅收入和徭役征發(fā)D.地方政府的勤政維護了社會的穩(wěn)定8錢泳(1759—1844)在《履園叢話》提到“大凡種田者,必需親自力作,方能有濟,若雇工種田,不如不種,即主人明察,指使得宜,亦不可也。蓋農之一事,算盡錙銖。每田一畝,豐收年歲不過收米一二石不等,試思傭人工食用度,而加之以錢漕差徭諸費,計每畝所值已去其半,余者無幾。”這段材料反映了當時()A.雇工種田成為普遍現象B.自然經濟開始解體C.農民雇工種田,自身轉投商業(yè)D.農業(yè)經營仍以農民自耕為主9唐朝時廣東地區(qū)的農田種植以水稻為主,到明清時,則出現了“鄉(xiāng)民以種稻收薄”,“將土地多種龍眼、甘蔗、煙葉之屬,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現象,這一變化()A.緩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B.是農作物商品化的結果C.是小農經濟解體的表現D.是重農抑商松動的結果10考查中國人口發(fā)展的歷史,我們發(fā)現明代中后期中國人口數量出現了快速的增長。人口的快速增長,這得益于精耕細作生產方式的推廣和高產作物的引進。明清時期人口的快速增長,最深遠的歷史影響是()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進程B.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發(fā)展C.擴大和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疆域D.引發(fā)了農耕文明深層的社會危機11“物勒工名(將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產的器物上)”本是官營手工作坊為保證產品質量而采取的一種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將自己的名字或商號標注在生產的商品上。這反映了()A.民營手工產品大多假冒官營產品B.民營手工業(yè)與官營爭奪市場激烈C.民營手工業(yè)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D.官營手工業(yè)已落后于民營手工業(yè)12清代官員尹會一在奏疏中說:“江南蘇松兩郡最為繁庶,而貧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資者,不在絲而在布。女子七八歲以上即能紡絮,十二三歲即能織布,一日之經營,盡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边@表明當時江南地區(qū)()A.棉紡織業(yè)開始興起B(yǎng).手工業(yè)領域出現了新的生產關系C.自然經濟加速解體D.紡織業(yè)與商品經濟發(fā)展相互促進13陶朱公范蠡在經商過程中信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的觀點,提出“務完物,無息幣”。材料主要是指()A.主張商業(yè)投資多元化B.加速商品、貨幣流通領域的周轉C.強調商品的賤買貴賣D.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來調整經營14錢穆在《國史大綱》中評價中國古代某土地制度時說:“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畝之絕對均給,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貧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毕铝懈黜棇Α按颂镏啤钡睦斫庹_的是()A.開始于隋唐時期B.它有利于對無主荒地的開墾和農業(yè)的發(fā)展C.它規(guī)定全部土地歸國家所有,由政府分配D.它消除了土地兼并現象15荀子曰:“禮之所以正國也,譬之猶衡之于輕重也,猶繩墨之于曲直也,猶規(guī)矩之于方圓也?!焙m講道:“禮”字廣義頗含法律的性質。儒家的‘禮’和后來法家的‘法’同是社會國家的一種裁制力。”這表明()A.“禮”和“法”功能異步同趨B.禮制是諸侯治國的依據C.先秦統(tǒng)治強調“隆禮重法”D.儒家和法家有淵源關系16漢元興元年(前134年),武帝下詔征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提出了“天人感應”與“罷黜百家”等主張。有學者認為,董仲舒“罷黜百家”的思想,從根本上違背了孔孟儒學的核心理念。這一理念是()A.人性本善B.禮法并施C.對鬼神敬而遠之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7朱熹說:“若是饑而欲食,渴而欲飲,則此欲亦豈能無?”他又說:“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視聽言動,人所同也。非禮勿視聽言動,便是天理;非禮而視聽言動,便是人欲。”下列對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A.“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當要求以及違反了社會規(guī)范的欲望B.“私欲”與人的正當欲望是同一概念C.心即理也D.一概反對人的欲望18梁啟超說“黃宗羲……在過去二百年間,大家熟視無睹”,但近代以后,卻被譽為“中國的盧梭”,是“過去民主思想的偉大代表”。導致黃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A.他的思想主張脫離時代要求B.近代興起向西方學習的潮流C.反君主政體成為國人的共識D.救亡圖存成為近代思想主題19宋代是雕版印刷術的黃金時代,還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書籍生產和消費成為民生的一項重要內容,全國出現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這種狀況表明()A.經濟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B.技術進步與社會發(fā)展相輔相成C.選官制度取得突破性進展D.手工行業(yè)分工呈現精細化趨勢20永樂九年頒布關于雜劇禁令:“凡樂人搬作雜劇戲文,不許妝扮歷代帝王、后妃、忠臣、節(jié)烈、先圣、先賢、神像,違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義夫、節(jié)婦、孝子、賢孫、勸人為善者不在禁限?!边@一禁令說明()A.文化專制開始影響市民生活B.市民文化動搖了儒學正統(tǒng)地位C.明清時代君主專制走向反動D.文化政策體現統(tǒng)治者治國理念21克A.只有實行司法獨立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B.直接民主保證了政策執(zhí)行的連續(xù)性C.政治活動中多數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義D.參與政治活動要有較高的政治素質22恩格斯指出,羅馬對所有被征服國家的占領破壞了“過去的政治秩序”和“舊有的社會生活條件”,其辦法之一是“到處都由羅馬法官根據羅馬法進行判決,從而使地方上的社會秩序都被宣布無效,因為它們和羅馬法制不相符”。這表明()A.羅馬帝國的對外征服活動極其野蠻B.羅馬法曾是對外擴張的重要工具C.萬民法適用于羅馬境內一切自由民D.羅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則23蘇格拉底曾說:“安提豐(注:智者的代表人物),你好像認為,幸福就在于奢華宴樂;而我則認為,能夠一無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樣,所需求的愈少也就會愈接近于神仙……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痹谔K格拉底看來,幸福的真諦是()A.立足現實,追求完美B.物質富足,精神自由C.人欲有度,服從神性D.清心寡欲,講究道德24在信仰問題上,普羅塔哥拉公然宣稱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懲罰;而蘇格拉底則相信自己的“靈機”而不是傳統(tǒng)的邦神,這也成為了他被控告的一個有力的理由。這實質表明兩人()A.都公開反對宗教神學B.都強調道德的重要性C.都因犯罪遭到了懲罰D.都注重于對人的思考第二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材料解析(25題24分,26題28分,共52分)25材料一

茶的原產地在中國長江上游地區(qū)。早在公元前1世紀王褒《僮約》中便有“武陽買茶”的記載。三國時期《廣雅》記載了荊巴間采茶制茶的過程,并早就認識到茶醒酒、提神的功能。唐代時茶的栽培大大擴展,其中以蜀中的蒙頂茶最為有名,茶業(yè)也從中國流傳到日本、朝鮮半島和東南亞。宋代時,福建茶的地位上升,蜀茶的地位相對下降。宋在江準地位設置六個榷場、十三個山場管理茶務。元代產茶區(qū)較大,但總體上以江浙行省茶品最好。明清以來南方地區(qū)的茶業(yè)更加發(fā)達,今天安微黃山毛峰、浙江獅峰龍井、江蘇碧螺春等茶在當時都已享有盛名。——摘編自藍勇《中國歷史地理學》材料二

近代以來,為打破中國壟斷國際茶葉市場的局面,英國積極支持其殖民地印度試種茶葉,使印度茶葉種植事業(yè)得以迅速發(fā)展。同時英國還通過對中國茶葉多征稅等方式,造成了華茶在英國市場的不平等競爭。19世紀70年代中期,印度茶葉生產實現機械化,而中國依然是手工制造,產量小,品質難以統(tǒng)一。印度茶葉通過鐵路、輪船廉價運至目的地,中國茶葉主要靠人力挑運,然后再通過河流輾轉運至通商口岸。印度茶業(yè)經營方式完全采取現代公司制,茶葉的生產和銷售緊跟市場需求,而中國茶葉的生產和出口銷售是脫節(jié)的,出口任由外國洋行長期把持。中國茶葉對英出口則隨著印度等國茶葉出口的不斷增加而持續(xù)下降,以至到1893年,華茶在英國市場上已經被稱為“充數之物”?!幾粤铸R模《近代中國茶葉國際貿易的衰減——以對英國出口為中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茶業(yè)發(fā)展的特點(10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印兩國茶葉發(fā)展的歷史背景,并分析中國茶葉在英國市場走向衰落的原因。(14分)13.材料一他(秦始皇)廢除了所有的封建國家和王國,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行政區(qū),每一行政區(qū)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官員。他還解除了除他自己軍隊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裝;下令遷徙各國的舊貴族到首都,以監(jiān)視他們?!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漢制每年八月,舉行飲酎(醇酒)大典,諸侯王和列侯獻“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兩成色不足為名,削奪106個列侯的爵位。還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種原因而陸續(xù)失爵?!烁A帧吨袊糯贰凡牧先我粯?,把地方分成路、府、州、縣,而實際上元代的地方政權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書省管理。行省長官是中央官而親自降臨到地方?!灾袝≌x,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動的中央政府。——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1)據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國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這一制度與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點和進步意義?(10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漢代“侯”“王”的由來及漢武帝采取的措施(6分)。(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創(chuàng)新之處,并分析其歷史作用。(12分)

高二年級歷史答案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意的,共24題,共48分)1A2B3B4C5C6A7C8D9B10D11C12D13B14B15A16D17A18D19B20D21C22B23D24D二材料解析(25題24分,26題28分,共52分)251.種茶歷史悠久;種植區(qū)域不斷擴大;江南逐漸超過長江上游地區(qū);不斷外傳、遠銷國外;受政府管理。影響:推動經濟重心南移;促進商品經濟發(fā)展;推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為后來茶葉發(fā)展打下基礎。(10分)

2.背景: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中印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農產品日益商品化;生產經營方式現代化;交通方式的現代化。原因:印度等國茶葉的競爭(中國茶葉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影響);英國的打壓;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