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895-2024 瀝青路面LSAM-50柔性基層應用技術規(guī)范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E/3E/wKhkGWenEXyAKHEFAAC9Lgm1AVc277.jpg)
![DB61-T 1895-2024 瀝青路面LSAM-50柔性基層應用技術規(guī)范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E/3E/wKhkGWenEXyAKHEFAAC9Lgm1AVc2772.jpg)
![DB61-T 1895-2024 瀝青路面LSAM-50柔性基層應用技術規(guī)范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E/3E/wKhkGWenEXyAKHEFAAC9Lgm1AVc2773.jpg)
![DB61-T 1895-2024 瀝青路面LSAM-50柔性基層應用技術規(guī)范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E/3E/wKhkGWenEXyAKHEFAAC9Lgm1AVc2774.jpg)
![DB61-T 1895-2024 瀝青路面LSAM-50柔性基層應用技術規(guī)范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E/3E/wKhkGWenEXyAKHEFAAC9Lgm1AVc27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80CCSP66DB61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applicationofLSAM-50flexiblebaseofasphaltpavement陜西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IDB61/T1895—2024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材料 15配合比設計 46施工 57質量檢查與驗收 7附錄A(規(guī)范性)LSAM-50抗壓強度測試方法 附錄B(規(guī)范性)LSAM-50劈裂強度測試方法 附錄C(規(guī)范性)LSAM-50車轍試驗方法 附錄D(規(guī)范性)垂直振動成型試驗方法 附錄E(規(guī)范性)LSAM-50目標配合比設計方法 附錄F(規(guī)范性)模板支撐桿 26附錄G(規(guī)范性)導向控制線固定方式 DB61/T1895—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本文件由陜西省交通運輸廳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長安大學、陜西省公路局、陜西省交通運輸工程質量監(jiān)測鑒定站、陜西省交通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陜西路橋集團路面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城投建設有限公司、陜西華萃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蔣應軍、伍石生、王天林、張英治、黃會奇、張毅、雷甲、欒自勝、蔣學猛、凌俊強、米峻、蔡斌、張俊光、楊謙、于丞茂。本文件由長安大學負責解釋。本文件為首次發(fā)布。聯系信息如下:單位:長安大學電話址:西安市南二環(huán)中段郵編:7100641DB61/T1895—2024瀝青路面LSAM-50柔性基層應用技術規(guī)范本文件規(guī)定了瀝青路面LSAM-50柔性基層的材料、配合比設計、施工、質量檢查與驗收。本文件適用于二級及二級以上公路,其他等級公路和城市道路可參照執(zhí)行。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JTG3430JTG3432JTG3450JTGE20公路土工試驗規(guī)程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guī)程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guī)程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G/TF20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F40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JG(交通)121室內振動壓實機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超大粒徑瀝青混合料(LSAM)LargeStoneAsphaltMixture公稱最大粒徑≥37.5mm的密級配瀝青混合料。3.2LSAM-50柔性基層LSAM-50FlexibleBase公稱最大粒徑為53mm的超大粒徑瀝青混合料基層。4材料4.1瀝青4.1.1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2DB61/T1895—2024表1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軟化點R&B/℃RTFOT4.1.2LSAM-50為兩層時,基層宜采用50號瀝青,底基層宜采用70號瀝青;單層時,宜采用70號瀝青。4.2粗集料4.2.1粗集料應潔凈、干燥、表面粗糙,技術要求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表2粗集料技術要求—— 4.2.2粗集料規(guī)格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3DB61/T1895—2024表3粗集料規(guī)格—————————————————— 4.2.3粗集料與瀝青粘附性小于4級時,宜摻加消石灰或水泥代替部分礦粉,其用量宜為瀝青混合料質量的1.0%~2.0%;或摻加耐熱、耐水、長期性能好的抗剝落劑,其用量宜為瀝青質量的0.3%~0.5%。4.3細集料4.3.1細集料宜選用堿性石料生產的機制砂、石屑。4.3.2細集料應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的規(guī)定。表4細集料技術要求— —4.3.3細集料規(guī)格應符合表5的規(guī)定。表5細集料規(guī)格4.4填料4.4.1填料應選用石灰?guī)r等憎水性石料磨細而成的礦粉。4.4.2礦粉應干燥、潔凈,技術要求應符合表6的規(guī)定。4DB61/T1895—2024表6礦粉技術要求3) 5配合比設計5.1礦料級配5.1.1礦料級配應符合表7的規(guī)定。表7礦料級配5.2設計要求5.2.1體積參數要求應符合表8的規(guī)定。表8體積參數要求s%%%5.2.2路用性能要求應符合表9的規(guī)定。表9路用性能要求5.3設計方法5DB61/T1895—20245.3.1配合比應采用垂直振動設計方法,設計用Φ200mm×h160mm圓柱體試件應按本文件附錄D成5.3.2配合比設計包括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驗證三階段。5.3.3目標配合比設計見附錄E。5.3.4生產配合比設計步驟如下:a)對熱料倉各規(guī)格集料進行篩分,分別測定其毛體積相對密度和表觀相對密度;b)根據各規(guī)格集料篩分結果和目標配合比的合成級配,確定各熱料倉的用量比例;c)采用目標配合比確定的最佳油石比、最佳油石比+0.3%、最佳油石比-0.3%制備試件;d)測試圓柱體試件物理力學性質,繪制物理指標與油石比關系圖,計算最佳油石比OAC1、最佳油石比OAC2,確定最佳油石比OAC。e)最佳油石比宜控制在目標配合比最佳油石比用量±0.2%。5.3.5生產配合比驗證步驟如下:a)生產配合比驗證應按試拌和試鋪兩個階段進行;b)試拌階段應在拌和廠取樣,按表8和表9要求驗證體積參數和路用性能;c)通過試鋪確定生產用的標準配合比、最佳瀝青用量和標準施工工藝。6施工6.1施工溫度施工溫度應符合表10的規(guī)定。表10施工溫度>185>1906.2拌和6.2.1拌和設備應符合下列要求:a)宜采用除塵設備完好,達到環(huán)保要求的4000型及以上瀝青拌和樓;b)礦粉倉應備振動裝置以防礦粉起拱;c)摻消石灰、水泥等粉料外摻劑時宜增加粉料倉;d)振動篩應加固,其規(guī)格宜為4mm、8mm、13mm、25mm、40mm、56mm。6.2.2拌和應符合下列要求:6DB61/T1895—2024a)混合料拌和之前,應調試和標定設備。原材料發(fā)生變化時,應重新調試和標定設備;b)干拌不應少于3s,濕拌時間每盤35s~40s;c)裝車不得隨拌隨裝,儲料倉應貯存一定混合料;d)儲料倉應有自動保溫設備,拌制好的混合料溫度損失不應超過10℃。6.3運輸6.3.1運輸車輛應采用15t及以上的自卸汽車,車輛數量應滿足施工要求。6.3.2運輸車輛應有滿足施工溫度要求的保溫措施。6.3.3自卸式裝料車裝料時應前后移動,分三次呈“品字型”裝料。6.3.4每輛運輸車應填寫運料單,運料單應填寫混合料出廠溫度。6.4攤鋪6.4.1碾壓成型厚度宜為16cm~28cm,松鋪系數宜為1.15~1.20。6.4.2攤鋪機應符合下列要求:a)具有良好的抗離析能力,功率不小于120kW;b)螺旋分料器安裝在低位或中位;c)增設橡膠或鋼板等擋板,擋板底部離地高度小于50mm;d)多機聯鋪時,攤鋪機型號及磨損程度相同。6.4.3攤鋪現場準備工作符合下列要求:a)(底)基層邊緣宜采用型鋼立模支撐,建議采用附錄F的支撐桿;b)基層施工前,底基層表面應清理干凈,并灑粘層油;下承層為級配碎石時,應灑透層油;c)底基層施工時,宜采用掛鋼絲繩方式控制高程,建議采用附錄G導向控制線固定方式;d)基層施工時,宜采用非接觸式平衡梁控制高程;e)攤鋪前應檢測混合料外觀質量、溫度。6.4.4攤鋪作業(yè)宜符合下列要求:a)多機聯鋪時,相鄰攤鋪機前后間距小于10m、搭接寬度為100mm~200mm;b)攤鋪前熨平板預熱至100℃以上;c)攤鋪勻速、連續(xù),形成不間斷流水作業(yè),速度為1.0m/min~1.5m/min;d)螺旋分料器勻速、不間歇地旋轉送料,且全部埋入混合料中;e)螺旋分料器轉速與攤鋪速度相適應,保證兩邊緣混合料充足;f)攤鋪過程中,開啟夯錘振動功能,振動功率大于額定功率的75%,初始密度不小于85%。6.5碾壓6.5.1設備配置應符合表11的要求。表11設備配置要求1123237DB61/T1895—20246.5.2直線段碾壓時,壓路機應從外側向路中心碾壓;平曲線超高路段,應由低側向高側、自內向外碾壓。6.5.3壓實工藝符合下列要求:a)初壓:采用輪胎壓路機緊隨攤鋪機進行初壓,碾壓不少于2遍,碾壓速度宜為2km/h~3km/h;b)復壓:采用單鋼輪振動壓路機進行復壓,宜先強振不少于4遍、再弱振不少于2遍,碾壓速度宜為3km/h~5km/h,輪跡重疊1/2,重疊部位按2遍計算;c)終壓:采用輪胎壓路機碾壓消除微裂紋,雙鋼輪壓路機碾壓消除輪跡,并以消除微裂紋或輪跡為停壓標準,碾壓速度宜為2km/h~3km/h。6.5.4碾壓應達到規(guī)定壓實度,且基層表面無明顯輪跡和微裂紋。6.6層間、接縫處理粘層油、透層油與接縫的施工應符合JTGF40的相關規(guī)定。6.7交通管制6.7.1攤鋪層表面溫度低于50℃后,方可開放交通。6.7.2粘層油或透層油施工后、上層施工前,應禁止車輛通行。7質量檢查與驗收7.1施工前檢查7.1.1應檢查各種材料的來源和質量,且應滿足本文件“4材料”的技術要求。7.1.2應對材料的存放場地、防雨和排水措施進行確認。7.1.3應對進場的各種材料的來源、品種、質量進行確認。7.1.4應對瀝青拌和樓、攤鋪機、壓路機等設備進行調試、檢查和標定。7.1.5應編制開工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各種原材料的試驗結果、目標配合比設計和生產配合比設計結7.1.6其他事宜應符合JTGF40的相關規(guī)定。7.2施工過程檢查7.2.1施工過程檢查包括內在質量檢查及外形尺寸檢查兩部分。7.2.2施工過程內在質量檢查分為原材料檢查、拌和質量檢查、攤鋪及碾壓質量檢查等四部分,按后場與前場劃分。7.2.2.1后場質量檢查項目、質量要求和頻度應符合表12的規(guī)定。表12后場質量檢查項目、質量要求和頻度項次18DB61/T1895—2024表12(續(xù))項次2度3觀察集料粗細、均勻性、離析、油混合料級配7.2.2.2前場質量檢查項目、質量要求和頻度應符合表13的規(guī)定。表13前場質量檢查項目、質量要求和頻度項次13529DB61/T1895—2024表13(續(xù))項次347.2.3外形尺寸檢查項目、頻度和質量要求應符合表14的規(guī)定。表14外形尺寸檢查項目、質量要求和頻度項次12345——7.3交工驗收7.3.1檢測內容分為外觀質量和實測項目。7.3.2外觀質量符合下列要求:a)表面裂縫、松散、推擠、碾壓輪跡、油汀、泛油、離析的累計長度不得超過50m;b)搭接處燙縫應無枯焦;c)表面應無積水、無坑洼。7.3.3實測項目應符合表15規(guī)定。DB61/T1895—2024表15基層和底基層實測項目項次1283——3456值7897.3.4檢查結果應記錄備案,相關表格應符合JTGF40和JTG/TF20的要求。DB61/T1895—2024(規(guī)范性)LSAM-50抗壓強度測試方法A.1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直徑200mm±3.0mm、高160mm±3.0mm的LSAM-50圓柱體試件的抗壓強度。A.2儀具與材料技術要求A.2.1萬能材料試驗機。其他可施加荷載并測試變形的路面材料試驗設備也可使用,但均必須滿足下列條件:A.2.1.1最大荷載應不超過其量程的80%,且不小于量程的20%,宜采用300kN,分度值100N。具有球形支座,壓頭可以活動與試件緊密接觸。A.2.1.2具有環(huán)境保溫箱,控溫準確至0.5℃。當缺乏環(huán)境保溫箱時,試驗室應設置空調,控溫準確A.2.1.3能符合加載速率保持2mm/min的要求。試驗機宜有伺服系統(tǒng),在加載過程中速度基本不變。A.2.2變形量測裝置:抗壓試驗加載用上下壓板。壓板直徑為220mm,在直徑200mm處有一淺的放置試件的圓周刻印。當試驗機具有自動測定試件垂直變形或自動測記試件的壓力與變形曲線功能時,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另外配備變形量測裝置。A.2.3千分表:1/1000mm,2只。A.2.4恒溫水槽或恒溫箱:用于試件保溫,溫度能滿足試驗溫度要求,控溫準確至0.5℃。當試驗溫度低于0℃時,恒溫水槽可采用1:1的甲醇水溶液或防凍液作冷媒介質。恒溫水槽的液體應能不斷循環(huán)回流,深度應大于試件高度50mm。A.2.5臺秤或天平:感量不大于0.5g。A.2.6溫度計:分度值0.5℃A.2.7秒表、卡尺。A.3試驗準備A.3.1按本文件附錄D成型瀝青混合料試件,也可從輪碾機成型的板塊試件上用鉆芯機鉆取試件。試件尺寸應符合直徑200mm±3.0mm、高160mm±3.0mm的要求。A.3.2試件成型后不等完全冷卻即可脫模,用卡尺量取試件高度,最高部位與最低部位的高度差超過2mm時試件應作廢。試件數不得少于3個。A.3.3將試件放置在室溫條件下24h,用卡尺在各個試件上下兩個斷面的垂直方向上正確量取試件直徑,取4個數的平均值作為試件的計算直徑(φ),準確至0.1mm。A.3.4用卡尺在各個試件的4個對稱位置上正確量取試件高度,取4個數的平均值作為試件的計算高度(h),準確至0.1mm。DB61/T1895—2024A.3.5參照JTGE20中T0705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試件的密度、空隙率等各項物理指標。測定LSAM-50試件密度時,浸水天平或電子天平最大量程不小于15kg,感量不大于0.5g;網籃直徑不小于400mm,高度不小于300mm。A.3.6將試件置于規(guī)定試驗溫度的恒溫水槽或恒溫箱中保溫,按表A.1確定保溫時間。保溫時試件之間的距離應不小于10mm。此時壓板、底座也應同時保溫。在有空調的試驗室內測試時,將室溫調至要求的溫度,試件放置12h以上。表A.1試件保溫時間A.3.7使試驗機環(huán)境保溫箱或空調試驗室達到要求的試驗溫度。A.4試驗步驟A.4.1將下壓板、底座置于試驗機升降臺座上對中,迅速取出試件放在下壓板中央刻線位置,加上上壓板。A.4.2將試件從恒溫水槽或恒溫箱中取出,立即置于壓力機臺座上,以2mm/min的加載速率均勻加載直至破壞,讀取荷載峰值(P),準確至100N。A.5計算抗壓強度Rc按式(A.1)計算。4Pπφ...............................................................................(A.1)式中:Rc——試件的抗壓強度,MPa;P——試件破壞時的最大荷載,N;φ——試件直徑,mm。A.6試驗報告A.6.1當一組試件的測定值中某個測定值與平均值之差大于標準差的k倍時,該測定值應予舍棄。有效試件數為n時的k值列于表A.2。表A.2有效試件數n與k值的關系3456789臨界值kA.6.2試驗結果均應注明試件尺寸、成型方法、試驗溫度、加載速率,以及試驗結果的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必要時注明試件的密度、空隙率等。DB61/T1895—2024LSAM-50劈裂強度測試方法B.1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直徑200mm±3.0mm、高160mm±3.0mm的LSAM-50圓柱體試件在規(guī)定溫度和加載速率時劈裂破壞或處于彈性階段時的力學性質,亦可供瀝青路面結構設計選擇瀝青混合料力學設計參數及評價瀝青混合料低溫抗裂性能時使用。B.2儀具與材料技術要求B.2.1試驗機:能保持規(guī)定的加載速率及試驗溫度的材料試驗機。荷載由傳感器測定,最大測定荷載應不超過其量程的80%且不小于其量程的20%,宜采用40kN或60kN傳感器,分辨率為10N。B.2.2位移傳感器:可采用LVDT或電測百分表。水平變形宜用非接觸式位移傳感器測定,其量程應大于預計最大變形的1.2倍,通常不小于5mm。測定垂直變形精密度不低于0.01mm,測定水平變形的精密度不低于0.005mm。B.2.3數據采集系統(tǒng)或X-Y記錄:能自動采集傳感器及位移計的電測信號,在數據采集系統(tǒng)中儲存或在X-Y記錄儀上繪制荷載與跨中撓度曲線。B.2.4恒溫水槽或恒溫箱:用于試件保溫,溫度范圍能滿足試驗要求,控溫精度0.5℃。當試驗溫度低于0℃時,恒溫水槽可采用1:1的甲醇水溶液或防凍液作冷媒介質。恒溫水槽中的液體應能循環(huán)回流。B.2.5壓條:如圖B.1所示,上下各1根。壓條寬度為25.4mm,內側曲率半徑100mm。壓條兩端均應磨圓。圖B.1壓條形狀(尺寸單位:mm)B.2.6劈裂試驗夾具:如圖B.2所示。下壓條固定在夾具上,上壓條可上下自由活動。DB61/T1895—2024圖B.2劈裂試驗夾具B.2.7其他:卡尺、天平、記錄紙、膠皮手套等。B.3試驗準備B.3.1按本文件附錄D成型圓柱體試件,也可從輪碾機成型板塊試件上或從道路現場用鉆芯機鉆取試件。試件尺寸應符合直徑200mm±3.0mm、高160mm±3.0mm的要求。B.3.2測定試件的直徑及高度,準確至0.1mm。B.3.3參照JTGE20中T0705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試件的密度、空隙率等各項物理指標。測定LSAM-50圓柱體試件密度時,浸水天平或電子天平最大量程不小于15kg,感量不大于0.5g;網籃直徑不小于400mm,高度不小于300mm。B.3.4使恒溫水槽或恒溫箱達到要求的試驗溫度±0.5℃。試件保溫時間按本文件A.3.6確定。保溫時試件之間的距離不少于10mm。B.3.5使試驗機環(huán)境保溫箱達到要求的試驗溫度。當加載速率大于或等于50mm/min時,也可不用環(huán)境保溫箱。B.4試驗步驟B.4.1從恒溫水槽中取出試件,迅速置于試驗臺的夾具中安放穩(wěn)定,其上下均安放有圓弧形壓條,與側面的十字畫線對準,上下壓條應居中、平行。B.4.2迅速安裝試件變形測定裝置。水平變形測定裝置應對準水平軸線并位于中央位置;垂直變形的支座與下支座固定,上端支于上支座上。B.4.3將記錄儀與荷載及位移傳感器連接,選擇好適宜的量程開關及記錄速度。當以壓力機壓頭的位移作為垂直變形時,宜采用50mm/min速率加載。記錄儀走紙速度根據試驗溫度確定。B.4.4開動試驗機使壓頭與上下壓條接觸,荷載不超過30N,迅速調整好數據采集系統(tǒng)或X-Y記錄儀到零點位置。B.4.5開動數據采集系統(tǒng)或記錄儀,同時啟動試驗機,以規(guī)定的加載速率向試件加載劈裂至破壞,記錄儀記錄荷載及水平變形(或垂直位移)。當試驗機無環(huán)境保溫箱時自恒溫水槽中取出試件至試驗結束的時間應不超過45s。記錄的荷載—變形曲線如圖B.3所示。DB61/T1895—2024圖B.3劈裂試驗的荷載—變形曲線B.5計算B.5.1將圖B.3中的荷載—變形曲線的直線段按圖示方法延長與橫坐標相交作為曲線的原點,由圖中量取峰值時的最大荷載PT。B.5.2劈裂抗拉強度RT按式(B.1)計算。RT=0.00313PT/h.......................................................................(B.1)式中:RT——劈裂抗拉強度,MPa;PT——試驗荷載的最大值,N;h——試件高度,mm。B.6報告B.6.1當一組測定值中某個數據與平均值之差大于標準差的k倍時,該測定值應予舍棄,并以其余測定值的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當試驗數目n為3、4、5、6時,k值分別為1.15、1.46、1.67、1.82。B.6.2試驗結果均應注明試件尺寸、成型方法、試驗溫度、加載速率。DB61/T1895—2024LSAM-50車轍試驗方法C.1目的與適用范圍C.1.1本方法適用于測定LSAM-50高溫抗車轍能力,供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時的高溫穩(wěn)定性檢驗使用,也可用于現場瀝青混合料高溫穩(wěn)定性檢驗。C.1.2車轍試驗的溫度與輪壓(試驗輪與試件的接觸壓強)可根據有關規(guī)定和需要選用,非經注明,試驗溫度為60℃,輪壓為0.7MPa。根據需要試驗溫度可采用45℃,對重載交通輪壓可增加至1.4MPa,但應在報告中注明。計算動穩(wěn)定度的時間原則上為試驗開始后45min~60min之間。C.1.3本方法適用于輪碾成型機碾壓成型的長300mm、寬300mm、厚160mm的板塊狀試件。C.2儀具與材料技術要求C.2.1車轍試驗機:主要由下列部分組成:C.2.1.1試件臺:可牢固地安裝規(guī)定尺寸試件的試模。C.2.1.2試驗輪:橡膠制的實心輪胎,外徑200mm,輪寬50mm,橡膠層厚15mm。橡膠硬度(國際標準硬度)20℃時為84±4,60℃時為78±2。試驗輪行走距離為230mm±10mm,往返碾壓速度為42次/min±1次/min(21次往返/min)。采用曲柄連桿驅動加載輪往返運行方式。C.2.1.3加載裝置:通常情況下試驗輪與試件的接觸壓強在60℃時為0.7MPa±0.05MPa,施加的總荷載為780N左右,根據需要可以調整接觸壓強大小。C.2.1.4試模:鋼板制成,由底板及側板組成,試模內側尺寸宜采用長為300mm,寬為300mm,厚為160mm,也可根據需要對厚度進行調整。C.2.1.5試件變形測量裝置:自動采集車轍變形并記錄曲線的裝置,通常用位移傳感器LVDT或非接觸位移計。位移測量范圍0mm~130mm,精度±0.01mm。C.2.1.6溫度檢測裝置:自動檢測并記錄試件表面及恒溫室內溫度的溫度傳感器,精度±0.5℃。溫度應能自動連續(xù)記錄。C.2.2恒溫室:恒溫室應具有足夠的空間。車轍試驗機必須整機安放在恒溫室內,裝有加熱器、氣流循環(huán)裝置及裝有自動溫度控制設備,同時恒溫室還應有至少能保溫3塊試件并進行試驗的條件。保持恒溫室溫度60℃±1℃(試件內部溫度60℃±0.5℃),根據需要也可采用其他試驗溫度。C.2.3臺秤:稱量15kg,感量不大于5g。C.3試驗準備C.3.1試驗輪接地壓強測定:測定在60℃時進行,在試驗臺上放置一塊50mm厚的鋼板,其上鋪一張毫米方格紙,上鋪一張新的復寫紙,以規(guī)定的700N荷載后試驗輪靜壓復寫紙,即可在方格紙上得出輪壓面積,并由此求得接地壓強。當壓強不符合0.7MPa±0.05MPa時,荷載應予適當調整。DB61/T1895—2024C.3.2參照JTGE20中T0703用輪碾法制作車轍試驗試件,試件尺寸為長300mm、寬300mm、厚160mm,碾壓至垂直振動成型試件密度100%±1%。試件正式壓實前,應經試壓,測定密度后確定試件的碾壓次數。一般21個往返(42次)可達要求。也可從路面切割得到需要尺寸的試件。C.3.3當直接在拌和廠取拌和好的瀝青混合料樣品制作車轍試驗試件檢驗生產配合比設計或混合料生產質量時,必須將混合料裝入保溫桶中,在溫度下降至成型溫度之前迅速送達試驗室制作試件。如果溫度稍有不足,可放在烘箱中稍事加熱(時間不超過30min)后成型,但不得將混合料放冷卻后二次加熱重塑制作試件。重塑制件的試驗結果僅供參考,不得用于評定配合比設計檢驗是否合格的標準。C.3.4試件成型后,連同試模一起在常溫條件下放置的時間不得少于12h。C.4試驗步驟C.4.1將試件連同試模一起,置于已達到試驗溫度的恒溫室中,保溫不少于7h,也不得超過12h。采用溫度傳感器控制試件溫度穩(wěn)定在試驗溫度。C.4.2將試件連同試模移置于車轍試驗機的試驗臺上,試驗輪在試件的中央部位,其行走方向須與試件碾壓或行車方向一致。開動車轍變形自動記錄儀,然后啟動試驗機,使試驗輪往返行走,時間約1h,或最大變形達到25mm時為止。試驗時,記錄儀自動記錄變形曲線(圖C.1)及試件溫度。注:對試驗變形較小的試件,也可對一塊試件在兩側1/3位置上進行兩次圖C.1車轍試驗自動記錄的變形曲線C.5計算C.5.1從圖C.1上讀取45min(t1)及60min(t2)時的車轍變形d1及d2,準確至0.01mm。當變形過大,在未到60min變形已達25mm時,則以達到25mm(d2)的時間為t2,將其前15min為t1,此時的變形量為d1。C.5.2動穩(wěn)定度按式(C.1)計算。DS=(t2-t1)×N×C1×C2d2-d1..................................................................(C.1)式中:DS——瀝青混合料的動穩(wěn)定度,次/mm;d1——對應于時間t1的變形量,mm;DB61/T1895—2024d2——對應于時間t2的變形量,mm;C1——試驗機類型系數,曲柄連桿驅動加載輪往返運行方式為1.0;C2——試件系數,試驗室制備寬300mm的試件為1.0;N——試驗輪往返碾壓速度,通常為42次/min。C.6報告C.6.1同一瀝青混合料或同一路段路面,至少平行試驗3個試件。當3個試件動穩(wěn)定度變異系數不大于20%時,取其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變異系數大于20%時應分析原因,并追加試驗。C.6.2試驗報告應注明試驗溫度、試驗輪接地壓強、試件密度、空隙率及試件制作方法等。C.7允許誤差重復性試驗動穩(wěn)定度變異系數不大于20%。DB61/T1895—2024垂直振動成型試驗方法D.1適用范圍D.1.1本方法規(guī)定了瀝青混合料垂直振動成型試驗的方法與步驟。D.1.2本方法適用于成型直徑200mm×高160mm試件。D.2儀具與材料D.2.1垂直振動成型儀除應符合JJG(交通)121的有關規(guī)定外,如圖D.1,還應符合下列要求:a)垂直振動成型儀結構b)偏心塊靜偏心力矩圖D.1垂直振動成型儀DB61/T1895—2024D.2.1.1工作頻率40Hz±1Hz、靜偏心力矩0.215kN·m±0.1kN·m、上車質量122kg±1kg、下車質量180kg±1kg。D.2.1.2振動錘壓頭直徑為Φ198mm±0.5mm。D.2.2試模由高碳鋼或工具鋼制成,試模內徑200mm±0.2mm、高230mm±0.3mm,墊塊厚30mm±0.3mm、直徑199mm±0.3mm,如圖D.2所示。圖D.2試模和墊塊設計尺寸(尺寸單位:mm)D.2.3脫模器應能無破損地推出圓柱體試件,脫模器頂板孔徑202mm±1mm。D.2.4烘箱、電子秤、溫度計、電爐、瀝青熔化鍋、游標卡尺等儀具,應符合JTGE20中T0702的有關規(guī)定。D.2.5濾紙、棉紗等材料,應符合JTGE20中T0702的有關規(guī)定。D.3試驗準備D.3.1儀器準備應按下列步驟進行:a)應檢查并確保振動儀底座與臺座、電器連接線接頭、各連接處螺絲等連接牢固;b)左右兩根導向杠應涂抹黃油,振動錘表面應采用煤油擦拭干凈;c)試模數量不少于12個;d)試模及墊塊應采用沾有煤油的棉紗擦凈,并置于105℃±5℃烘箱中加熱1h備用;e)將瀝青混合料拌和鍋預熱至拌和溫度+10℃左右;f)濾紙裁剪成圓形,其尺寸宜接近于墊塊直徑。D.3.2材料準備應按下列步驟進行:a)采用試驗室配制的混合料制作試件時,瀝青混合料拌制應符合JTGE20中T0702的有關規(guī)定;b)從拌和廠或施工現場取樣制作試件時,瀝青混合料應置于烘箱中加熱或保溫至成型溫度,成型溫度應按照JTGE20中T0702確定。D.3.3單個試件標準質量的確定應按下列步驟進行:a)瀝青混合料密度ρ未知時,試驗之前制備一個試件,測試試件高度h0,按公式(D.1)計算單個試件所需的瀝青混合料基準質量mb。mbm,hho................................................................................(D.1)DB61/T1895—2024式中:mb——單個試件瀝青混合料基準質量,g;m0——預估單個試件瀝青混合料的質量,試件m0≈12800g;h——試件規(guī)定高度,h=160mm;h0——試件實測高度,mm。b)瀝青混合料密度ρ已知時,單個試件的瀝青混合料基準質量mb按公式(D.2)計算?!?.03.........................................................................式中:mb——單個試件瀝青混合料基準質量,g;ρ——瀝青混合料密度,g/cm3;φ——試件規(guī)定直徑,φ=200mm;h——試件規(guī)定高度,h=160mm。D.4試驗步驟D.4.1試模裝料應按下列步驟進行:a)從烘箱中取出預熱的試模和墊塊,采用沾有黃油的棉紗擦拭,將墊塊置于試模內并使底部平整,然后在墊塊上放置圓形濾紙。b)瀝青混合料拌和均勻后稱取單個試件所需的質量mb,拌和廠或施工現場取樣的混合料拌和均勻后按四分法取用。c)試件制作時,用二分法將加熱至規(guī)定溫度的混合料分兩次均勻裝入試模,每次用插刀或大螺絲刀沿周邊插搗15次、中間10次。d)插搗后將瀝青混合料表面整平成凸圓弧面,防止粒徑較大的石料裸露在上表面,并在表面加蓋圓形濾紙。D.4.2振動成型應按下列步驟進行:a)啟動電源,調節(jié)升降系統(tǒng),使振動錘升至試??煞湃氲母叨取)將試模連同墊塊固定于垂直振動成型儀底座上。c)降下振動錘,使其與試模內混合料接觸。d)設置振動時間為90s,開啟振動。e)振動結束后,升起振動錘,松開試模夾具,取出試模,并移除表面濾紙。D.4.3試件高度檢查應按下列步驟進行:a)用游標卡尺在十字對稱的4個方向量測試件離試模上口的高度,準確至0.1mm,并以平均值作為試件的高度;b)高度不符合要求時,試件應作廢,并按式(D.1)調整試件的瀝青混合料質量,重新制作試件。試件高度應為160mm±3.0mm。D.4.4脫模、測高、稱重應按下列步驟進行:a)將裝有試件的試模冷卻至室溫后,置于脫模機上以70mm/min的速率脫出試件。b)用游標卡尺十字對稱4個方向量測試件高度,準確至0.1mm,以平均值作為試件的高度hs。然后稱試件質量ms,準確至0.1g。c)試件稱量后進行編號,并置于干燥潔凈的臺面上,供試驗用。D.4.5試件的高度誤差應為-3.0mm~+3.0mm。DB61/T1895—2024D.5試驗報告D.5.1試驗報告應包含工程名稱、混合料類型、原材料產地、振動頻率、振動時間等。D.5.2報告模板參見表D.1。表D.1圓柱體試件成型記錄表 1234DB6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ppp停車 合同范例
- 辦公家具采購合同范例
- 與公司相關合同范本文檔
- 2025年度農業(yè)種植灌溉設備租賃與維護服務合同
- 北京蓋民房合同范本
- 從黔東南苗侗民族文化的傳承現狀看民族文化的發(fā)展觀
- 中標合同范本
- 專屬藝人合同范本
- 勞務分包補充合同范本
- 亮化出租維修合同范本
- YC/T 295-2009卷煙制造過程能力測評導則
- GB/T 28193-2011表面活性劑中氯乙酸(鹽)殘留量的測定
- 仁愛英語八年級閱讀理解測試題和答案
- 山東省中考物理總復習 八上 第4講 光現象
- DB11∕T 1875-2021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
- 心肺康復完整版本課件
- 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英文介紹課件
- 質量獎現場評審問題集錦精編版
- 裝配式結構技術課程教學大綱
- 水資源論證報告
- 中藥提取車間生產設備風險評估報告講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