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重要的病毒性傳染病病理教研室馬池鑾講解_第1頁
其他重要的病毒性傳染病病理教研室馬池鑾講解_第2頁
其他重要的病毒性傳染病病理教研室馬池鑾講解_第3頁
其他重要的病毒性傳染病病理教研室馬池鑾講解_第4頁
其他重要的病毒性傳染病病理教研室馬池鑾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其他重要的病毒性傳染病病理教研室:馬池鑾目錄

Contents1、狂犬病2.人禽流感3.手足口病4.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狂犬病狂犬病(Rabies)概念:又名恐水癥(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為主的急性人獸共患傳染病。一、傳播途徑1、傳染源:帶狂犬病毒的動物,本病主要是狂犬。2、傳播途徑:⑴人主要通過咬傷傳播;

⑵也可由帶病毒唾液經各種傷口和抓傷、舔傷的粘

膜和皮膚而入侵;

⑶其他途徑:剝狗皮、呼吸道傳播等??袢?Rabies)二、發(fā)病條件1、病毒載量2、傷口部位3、傷口深淺4、局部傷口處理5、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病(Rabies)三、發(fā)病機制通過神經進入分泌腺體:在唾液中排出病毒進入大腦細胞引起全腦炎在神經系統(tǒng)中向心性移動通過肌肉周圍神經末梢進入神經系統(tǒng)病毒在傷口周圍肌肉細胞中復制被動物咬傷感染病毒狂犬病(Rabies)四、病理變化1、主要為急性彌漫性腦脊髓炎,以與咬傷部位相當的背根節(jié)及脊髓斷、海馬回和腦干部位及小腦損害最為明顯。2、神經細胞有不同程度的變性、壞死,可見噬神經細胞現象及膠質細胞結節(jié)形成。2、Negri小體,為狂犬病毒的集落,最常見于海馬的大錐體細胞和小腦的Purkinje(浦肯野)細胞中。該小體位于細胞漿內,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10μm,染色后呈櫻桃紅色,具有診斷意義??袢?Rabies)五、臨床病理聯系1、潛伏期長短不一,一般為1-3個月,短至7天,極少可超過一年。2、可分為前驅期、興奮期、麻痹期⑴前驅期:有低熱、頭痛、惡心、全身不適等癥狀,最有意義早期癥狀是在愈合傷口及其神經支配區(qū)有癢、痛、麻及蟻走等異樣感覺。⑵興奮期:表現為高度興奮,突出為極度恐怖表情、恐水、怕風,體溫常升高(38~40℃)。⑶麻痹期:患者肌肉痙攣停止,進人全身弛緩性癱瘓,患者由安靜進入昏迷狀態(tài),最后因呼吸、循環(huán)衰竭死亡??袢?Rabies)六、結局及預防1、所有傳染病中最兇險的病毒性疾病,病死率幾乎達100%。2、積極預防⑴管理好傳染源⑵正確處理動物咬傷

⑶積極進行狂犬疫苗接種人禽流感人禽流感概念: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亞型病毒株引起的人類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1、病原體:禽流感病毒,目前發(fā)現15個H亞型和9個N亞型2、傳染源: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雞、鴨、鵝等3、傳播途徑:主要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受病毒污的物品、水等4、發(fā)病機制:病毒進入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在細胞內復制,新的病毒顆粒被不斷釋放并傳播,繼續(xù)感染其他細胞,被感染的細胞發(fā)生變性、壞死,引起炎癥反應。

二、病理變化1.人禽流感一般呈病毒性間質性肺炎改變。2、早期鏡下可見肺間質及肺泡腔內有少量漿液滲出,很快病變呈現彌漫性肺泡損傷改變,大部分氣管、支氣管上皮及肺泡上皮變性、壞死及脫落,肺泡間隔內毛細血管擴張充血伴淋巴、單核細胞浸潤;嚴重者肺泡腔可見大量漿液、纖維素、紅細胞和炎細胞,并有透明膜形成。人禽流感二、病理變化3、后期主要以增生性和纖維化性改變?yōu)橹?,表現為支氣管、細支氣管上皮和肺泡上皮增生及鱗化,肺泡間隔可有不同程度増寬伴間質纖維化;重癥病例由于肺間質水腳,增加小氣道陷閉傾向,導致肺不張,加之肺充血,使肺容量減小和肺順應性下降,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嚴重并發(fā)癥。人禽流感三、臨床病理聯系人禽流感1、人禽流感的潛伏期一般在7天以內。2、早期癥狀與人流感相似,主要表現為發(fā)熱、咳嗽,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可出現流涕、鼻塞、咽痛等。3.部分患者肺部病變較重時出現胸悶和呼吸困難等癥狀。4、重癥患者病情發(fā)展迅速,多在5~7天出現重癥肺炎,體溫大多持續(xù)在39℃以上,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感染性休克等。5、有相當比例的重癥患者同時合并其他多個系統(tǒng)或器官的損傷或衰竭。確定診斷依靠權威部門(省級以上CDC)進行病原學實驗室檢測。四、預后和預防人禽流感1、人禽流感的預防主要是加強對禽類的監(jiān)測,及時銷毀病死禽類并進行徹底的環(huán)境消毒。2、一旦確診,嚴格隔離。3、一般預后良好,但感染H5N1和H7N9者預后較差,病死率高。手足口病概念:以手、足和口腔出現皰疹為特征的一種腸道病毒性傳染病。1、潛伏期:一般3-7天;2、易感人群:主要為5歲以下兒童,易感性隨年齡增長而降低;3、好發(fā)季節(jié):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3~4月開始增多,夏秋季達高峰并易流行。手足口病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1、病原體: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最常見。2、本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很復雜,可在短時間內造成較大規(guī)模流行,常在幼托機構發(fā)生聚集發(fā)病現象。3、傳染源為患者、健康帶毒者和隱性感染者。4、傳播途徑可通過-口途徑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思病期間,口鼻分泌物、糞便及皰疹液具有傳染性。手足口病二、病理變化1、主要在手、足、口及臀四個部位出現散在皰疹。2、早期,口腔黏膜出現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手、足、部出現斑丘疹,后轉為皰疹。皮疹數量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手足部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常在一周左右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跡。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手足口病三、臨床病理聯系

急性起病,有發(fā)熱、口痛、厭食等癥狀和口腔黏膜、手、足皮膚出現皰疹,皰疹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征。①并發(fā)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變的表現:精神差、肌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征,巴氏征陽性。合并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②并發(fā)肺水腫的表現:呼吸呼吸困難或節(jié)律改變,口唇發(fā)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液,肺部可聞及濕啰音。手足口病三、臨床病理聯系③并發(fā)心肌炎的表現:面色蒼灰四肢發(fā)涼,指(趾)發(fā),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心律不齊,脈搏淺速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手足口病四、結局及并發(fā)癥1、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后良好,一周左右自愈,不留后遺癥。2、極少數患兒可并發(fā)腦膜炎、腦干腦炎腦干脊髓炎及心肌炎、肺水腳等嚴重并發(fā)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fā)展快,可導致死亡。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癥概念:由SARS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1、急性期SARS患者是主要傳染源。2、主要經呼吸道傳播3、機制尚不清楚,發(fā)病早期患者有病毒血癥,電鏡觀察發(fā)現病毒可直接侵犯肺組織細胞和淋巴細胞,免疫損傷可能在本病的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癥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癥二、病理變化1、雙肺明顯膨脹,鏡下以彌漫性肺泡損傷病變?yōu)橹?,早期有肺水腫及透明膜形成2、病程3周后有肺泡內機化及肺間質纖維化,肺泡纖維閉塞、小血管內微血栓和肺出血、散在的小葉性肺炎、肺泡上皮脫落、增生等病變3、肺門淋巴結多充血、出血及淋巴組織減少4、肝、腎、心、胃腸道和腎上腺實質細胞可見退行性變和壞死彌漫性肺泡內水腫,透明膜形成,肺泡隔少量淋巴細胞浸潤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癥三、臨床病理聯系1、早期有發(fā)熱、頭痛、乏力等表現,之后出現咳嗽、胸悶和全身感染中毒癥狀2、嚴重者可并發(f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四、結局及并發(fā)癥大多數治療后痊愈,約5%并發(fā)ARDS而死亡本章小結1、狂犬病又名恐水癥,主要為急性彌漫性腦脊髓炎,神經細胞有不同程度的變性、壞死,可見噬神經細胞現象及膠質細胞結節(jié)形成。Ne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