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課標古詩詞(練習)-2025年江蘇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1頁
七年級上冊課標古詩詞(練習)-2025年江蘇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2頁
七年級上冊課標古詩詞(練習)-2025年江蘇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3頁
七年級上冊課標古詩詞(練習)-2025年江蘇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4頁
七年級上冊課標古詩詞(練習)-2025年江蘇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二古代詩文閱讀

專題01七上課標古詩詞

01模擬基礎(chǔ)練

【題型】選擇題

【題型】問答題

02真題實戰(zhàn)練

03重難創(chuàng)新練

模擬基礎(chǔ)練

題型選擇題

1.(2024?江蘇徐州?階段練習)古詩詞鑒賞。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兩句,交代了觀海的地點,起得平穩(wěn)而質(zhì)樸?!芭R”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

以下幾句皆由此展開,具體寫登山之所見所思。

B.“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從俯視的角度總寫看到的景象,接下來四句則由遠及近動靜

結(jié)合地描繪了山島的蓬勃生機和大海的蒼茫遼闊。

C.詩中的兩個“若”字,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以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

概,表達了詩人闊大的胸懷。

D.全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臨碣石山,詩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歷史

興衰之感、憂國憂民之情巧妙地融會在一起。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詩歌寫作技法、內(nèi)容、意境、思想感情等。A.有誤,應是“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

B.有誤,不是“由遠及近”應是“由近及遠”;C.正確;D.有誤,全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臨碣石山,詩人心潮澎湃,抒發(fā)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業(yè)的豪邁情懷而不是抒發(fā)歷史興

衰之感、憂國憂民之情;故選C。

2.(2024?江蘇徐州?階段練習)古詩詞鑒賞。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下列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句寫暮春時節(jié)柳絮漂泊無定紛紛墜落,杜鵑聲聲悲鳴“不如歸去”;既含有飄零之感,又

含有離別之恨,融情入景,令人凄傷哀婉。

B.“聞道”,表示驚惜,“龍標過五溪”,作者聽說王昌齡被貶,已經(jīng)走過龍標、五溪,可見遷

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C.“愁心”,這里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xiàn)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

也有熱誠的關(guān)懷。

D.李白將明月擬人化,讓明月富有同情心,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

郎以西邊遠荒涼的地方。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詞句子的賞析能力。在閱讀古詩詞中要通過聯(lián)系寫作背景、作家

風格,抓住關(guān)鍵字詞來理解、揣摩、推敲語句的意思。仔細閱讀四個選項,逐一分析,可以看

出B項表述有誤,“龍標過五溪”的意思是友人被貶的地方是比五溪還是遙遠。

3.(2024?江蘇鹽城?階段練習)閱讀下面兩首古詩詞,完成各題。

秋詞天凈沙?秋思

劉禹錫馬致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2/40

A.《秋詞》描繪了一幅鶴飛沖天的畫面,在生機勃勃的景象中傾訴詩人的情懷。

B.《天凈沙?秋思》精選了多種有代表性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畫。

C.兩首詩詞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寫法,形象地表達出各自對秋天的獨特感悟。

D.在表達手法上,前者是議論、描寫兼抒情,后者則是動靜結(jié)合,借景抒情。

【答案】C

【解析】這道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C.第一首《秋詞》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了作者

對秋天的獨特感悟;第二首《天凈沙?秋思》是借景抒情,借秋景抒發(fā)羈旅之思。故選C。

4.(2024?江蘇鹽城?階段練習)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下列句子中,能概括全篇主題思想的是()

A.枯藤老樹昏鴉B.小橋流水人家C.古道西風瘦馬D.斷腸人在天涯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這首小令的主題思想。

通讀小令,理解小令的中心思想后,結(jié)合選項,從選項入手,選項ABC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

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都是描寫景物的,并沒有表現(xiàn)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本詩的主要思

想就是表現(xiàn)漂泊天涯的游子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濃濃思念之情。ABC三項用寥寥數(shù)語便勾勒出深秋

蕭瑟寂寥之景,為后文的抒情蓄勢。因此,“斷腸人在天涯”一句最能概括全篇主題思想;故

選D。

5.(2024?鹽城?階段練習)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小題。

【甲】次北固山下【乙】寒夜江口泊舟

唐?王灣唐?儲光羲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寒潮信未起,出浦纜孤舟。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O一夜苦風浪,自然增旅愁。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吳山遲海月,楚火照江流。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欲有知音者,異鄉(xiāng)誰可求。

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次北固山下》頸聯(lián)妙在作者通過擬人手法,在描寫景物和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

趣。

B.”吳山遲海月”中“遲”字用得精妙,遲遲望不見月亮,揭示出詩人因山川相阻而不能望月

思鄉(xiāng)的悲涼愁緒。

C.兩詩首聯(lián)敘事,“客路”“出浦”,點出詩人離家出游的處境,漂泊羈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

D.兩詩尾聯(lián)都由寫景轉(zhuǎn)為抒情,前者抒發(fā)了詩人即將回到家鄉(xiāng)的喜悅、激動的心情,后者透露

出詩人雖身處異鄉(xiāng)卻尋到知音的喜悅和感慨。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獎賞能力。

D.“前者抒發(fā)了詩人即將回到家鄉(xiāng)的喜悅、激動的心情,后者透露出詩人雖身處異鄉(xiāng)卻尋到知

音的喜悅和感慨?!北硎鲇姓`?!炯住吭娭械摹班l(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句意為:出去的家

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依據(jù)句意可知,本句由寫景轉(zhuǎn)為抒情,抒

發(fā)了詩人身在異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沒有寫即將回到家鄉(xiāng)的喜悅、激動;依據(jù)【乙】詩中

的“欲有知音者,異鄉(xiāng)誰可求”句意為:想要找到知音者,又豈能在異鄉(xiāng)輕易地尋求到呢。依

據(jù)句意可知,本句由寫景轉(zhuǎn)為抒情,透露出詩人獨自漂泊異鄉(xiāng)的凄楚悲慘之情,流露出對家鄉(xiāng)

和故人的思念。

故選Do

6.(2024?蘇州?階段練習)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問題。

【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乙】江南逢李龜年

李白杜甫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下列理解不檢m的一項是()

A.甲詩題目中的“左遷”指升職,李白聽說好友王昌齡被升為龍標縣尉,于是寫了這首詩。

B.甲詩首句寫景,次句敘事,后兩句抒情。想象奇特,體現(xiàn)了李白詩的浪漫主義風格。

C.乙詩“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這些地點勾起了詩人杜甫對過往安寧歲月的美好回憶。

D.乙詩“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這一句很有名,既有個人身世之悲,也有對一個繁華時代落幕的慨

嘆。

【答案】A

4/40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

A.“左遷”意為降職,非升職,所以選項中“‘左遷’指升職,李白聽說好友王昌齡被升為龍

標縣尉”表述錯誤;

故選Ao

7.(2024?泰州?階段練習)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問題。

【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乙】少年游?潤州作代人寄遠①

蘇軾

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②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注釋】①此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七年三月底、四月初,蘇軾時任杭州通判,因賑濟災民而去潤

州,為寄托自己對妻子王閏之的思念之情,他寫下了這首詞。②姮娥:即嫦娥,月中女神。亦

代指月。

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以“代人寄遠”的形式,借思婦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的口吻來表達他的思歸之情。李白

“遙有此寄”直接抒發(fā)了對好友王昌齡的思念之情、盼歸之意。

B.李詩中“過五溪”寫出王昌齡貶謫之地的荒遠。

C.《少年游》下闋抒發(fā)了本想對酒邀月以慰寂寥,不意反惹惆悵的情緒。

D.《少年游》最后一句,用“雙燕”襯托空閨獨守人,反襯其孤單寂寞。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詩句。

A.《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并不是直接抒情,而是通過借景抒情的方式表達情感?!拔?/p>

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兩句,則通過寄托情感于明月,表達了詩人希望明月能將自

己的愁心傳遞給遠方的友人,陪伴他度過艱難時光的美好愿望。因此,選項中“直接抒發(fā)”表

述有誤,李白并沒有直接抒發(fā)對王昌齡被貶謫的憤慨或悲傷,而是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寄托情

感于明月等意象,間接地表達了對友人的關(guān)切和思念。

故選Ao

8.(2024?江蘇徐州?階段練習)古詩詞鑒賞。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下列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點明了“觀滄?!钡奈恢茫m沒有直接寫到人,但讓讀者似乎看到

了詩人登臨碣石觀海時的英姿。

B.“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描寫了島上樹木茂盛、野草繁密的畫面,這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讓

詩人生發(fā)出豪邁之氣。

C.“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蕭瑟秋風吹拂,洶涌的波濤濺起陣陣浪花的景象。詩人不禁

產(chǎn)生些許落寞之情。

D.這首詩選取了滄海、日月、洪波、星漢等宏大的景物,在蒼涼中又有慷慨之氣,表現(xiàn)了詩人

的雄心壯志。

【答案】C

9.(2024?江蘇蘇州?階段練習)閱讀兩首古詩,完成下列問題

【甲】觀滄海

東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乙】冬十月

東漢?曹操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鵑kiin雞晨鳴,鴻雁南飛,鴦zhl鳥潛藏,熊黑pf窟棲。

6/40

錢錦b立停置,農(nóng)收積場。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下面對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亞睥的一項是()

A.甲詩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及觀察對象,“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

B.乙詩前八句用北風徘徊、繁霜霏霏、雞晨鳴、鴻雁南飛、鳥獸潛藏等物象寫初冬的氣候和景

物。九至十二句寫農(nóng)家告別繁忙的農(nóng)活,開張客店的情景。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借助奇特想象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

D.兩首詩均表達了詩人希望國家統(tǒng)一、政治安定和經(jīng)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偉大理想。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觀滄?!愤@首四言絕句是詩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

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

的壯闊,表現(xiàn)了曹操奮發(fā)進取,立志統(tǒng)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

《冬十月》這首詩描繪了初冬時節(jié)北方的自然和生活圖景。前八句用北風徘徊、繁霜霏霏、雞

晨鳴、鴻雁南飛、鳥獸潛藏等物象寫北方自然風光。九至十二句寫農(nóng)家告別繁忙的農(nóng)活,開張

客店的情景。詩篇反映了戰(zhàn)后在局部地區(qū)人民過上的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抒發(fā)了詩人希望國家統(tǒng)

一、政治安定和經(jīng)濟繁榮的理想。

故選D。

10.(2024?江蘇蘇州?階段練習)古詩詞鑒賞。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兩句,交代了觀海的地點,起得平穩(wěn)而質(zhì)樸。“臨”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

以下幾句皆由此展開,具體寫登山之所見所思。

B.“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從俯視的角度總寫看到的景象,接下來四句則由遠及近、動

靜結(jié)合地描繪了山島的蓬勃生機和大海的蒼茫遼闊。

C.詩中的兩個“若”字,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以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

概,表達了詩人闊大的胸懷。

D.全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臨碣石山,詩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歷史

興衰之感、憂國憂民之情巧妙地融會在一起。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鑒賞。

A.本詩“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

B.本詩描寫景的順序是“由近及遠”;

D.本詩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業(yè)的豪邁情懷;

故選Co

題型問答題

1.(2024?江蘇淮安?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說說詩人眼中的秋景有什么特點?

(2)詩中兩個“若”字用得好,請說說好在哪里。

【答案】(1)①滄海洶涌澎湃,山島高高聳立,寫出秋景的遼闊壯觀。②草木繁茂,風急浪涌,

寫出秋景的生機勃發(fā)(生意盎然)。

(2)“若”,好像。虛寫詩人想象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漢的壯闊景象,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

襟和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全國的宏大抱負。

【詳解】(1)考查對詩歌景物特點的理解。詩中寫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看到的景象

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水何澹澹,山島竦

8/40

峙”一句,描寫了在這水波“澹?!钡暮I?,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的,高高聳立的山島,

它們點綴在寬闊浩蕩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秋景的遼闊壯觀?!皹?/p>

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一句,描寫了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

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寫出秋景給人的詩意盎然之感。

(2)考查對詩歌詞語的鑒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兩句用了互文

的手法,描繪的畫面是: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

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兩個“若”字,有“好

像”之意,運用想象,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

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lián)想中表現(xiàn)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

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2.(2024?江蘇常州?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2)這首詩表現(xiàn)了曹操怎樣的理想和抱負?

【答案】(1)運用想象和夸張,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保羅星漢的雄偉氣勢,體現(xiàn)了詩人的開

闊的胸懷和宏大的抱負。

(2)表達了他廣闊的胸襟以及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中原的偉大抱負。

【解析】(1)試題分析:賞析詩句?!叭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太陽和月

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fā)出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

來的。運用了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將大海的氣勢和

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lián)想中表現(xiàn)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

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2)試題分析:考查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首先要讀懂詩句,還要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來

分析?!队^滄海》寄托了詩人很深的感慨,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詩人的胸懷?!队^滄?!氛潜?/p>

征烏桓得勝回師經(jīng)過碣石山時寫的。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

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入到

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

3.(2024?江蘇徐州?階段練習)古詩詞鑒賞。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詩人在詩歌的開頭選用兩個意象,既點明了時令,又為全詩渲染了一種—

____________的氣氛。

(2)從修辭的角度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答案】(1)楊花和子規(guī)愁苦、凄涼的氣氛。

(2)擬人。詩人將明月人格化,“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明月能代替“我”

一直陪著你到夜郎西,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guān)切之情。

【分析】(1)本題考查意向的理解。楊花即柳絮。子規(guī)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

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首句選取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

景象;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

(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要求從寫此角度賞析。從“寄”字來看,作者把明月當成了人,所

以要把自己的“愁心”給它,運用了擬人手法,希望明月能代替自己一路陪伴朋友(王昌齡)

到達流放之地,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xiàn)實的憤慨不平;

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guān)懷。

4.(2024?江蘇淮安?階段練習)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0/40

(1)請體會“潮平兩岸闊”一句中“闊”字的妙處。

(2)宋代洪邁《容齋隨筆》中有“語少意足”之說,請結(jié)合“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

句,說說你的理解。

【答案】(1)“闊”是“寬廣”的意思。傳神地表現(xiàn)了長江水波激蕩,春潮涌流,江水幾與岸

平,顯得廣闊浩淼。營造了一種恢弘闊大的境界。

(2)作者由江上觀日出起興,引發(fā)出無限感慨。把“日”和“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

征,并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來早的特征,使海日江春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

情思,生動形象的描寫了一個晝夜更替的壯觀景象與新舊相接時光荏苒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見

美景而思鄉(xiāng)的感情,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

蘊含了自然理趣:新事物脫胎于舊事物之中,舊事物中孕育著新事物。

【解析】(1)考查詩歌煉字的賞析。解答時,先明確“闊”字的本義是“寬廣”,然后分析頷

聯(lián)的意思: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相平,顯得十分開闊,順風行船恰好把船帆高懸?!伴煛?,是

表現(xiàn)“潮平”的結(jié)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

因之開闊。可見“闊”字描繪出兩岸一望無際的景色,在空間上給人一種恢弘闊大的感覺。

(2)考查詩句的賞析??蓮囊庀?、煉字、修辭、內(nèi)容情感等角度分析。“海日”一聯(lián)“形容景

物,妙絕千古”。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

露春意?!叭丈鷼堃埂薄按喝肱f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

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

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diào),并且用“生”字“入”字

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

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

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新事

物脫胎于舊事物之中,舊事物中孕育著新事物。同時也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shù)鼓舞力

量。

5.(2024?江蘇淮安?階段練習)古詩賞析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兩句詩集中表達了這種思想感情?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歷來得到人們的好評,請自選一個角度,作簡要賞析。

【答案】(1)思念家鄉(xiāng)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例如:這兩句詩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動形象地

寫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來的變化,表現(xiàn)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身在他鄉(xiāng)的游子頓生思鄉(xiāng)之

情?!叭铡薄按骸毕笳餍律拿篮檬挛铮憩F(xiàn)了作者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解析】(1)《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詩人王灣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當詩人旅居在外,看到一

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jīng)過洛陽的??!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

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人?!班l(xiāng)書何處達?歸雁

洛陽邊”抒發(fā)了作者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

(2)考查對詩句的賞析。賞析詩句可從修辭或詞語運用上加以賞析。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

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diào),并且用“生”字“入”字

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

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

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

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shù)鼓舞力量。

6.(2024?江蘇鹽城?階段練習)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這首小令前三句連用的九個意象中,既有給人悲涼之感的意象,又有給人溫馨之感的意

象。把這些不同的意象穿插起來表現(xiàn)秋景,你覺得協(xié)調(diào)嗎?為什么?(品析相關(guān)意象的特點,

然后對比分析這些意象在表現(xiàn)秋景時所產(chǎn)生的效果。)

12/40

(2)這首小令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答案】(1)【示例】協(xié)調(diào)。第一、三句所用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都

體現(xiàn)出一種蕭瑟、凄涼之感,而第二句所用意象小橋、流水、人家,帶給人一種溫馨、親切的

感覺,兩者形成鮮明對比,更加突出了秋天的蕭瑟、蒼涼,生動地抒發(fā)了作者的凄楚、愁苦之

情。

(2)表達了作者的羈旅之思和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解析】(1)本題考查賞析詩歌中的意象。這首小令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

馬都是深秋下的景物,表現(xiàn)一副衰敗悲涼寂寥的景色,給人以悲涼之感,而,小橋、流水、人

家則表現(xiàn)出的溫馨靜謐的氛圍,看似矛盾,不協(xié)調(diào),其實是一種以樂景寫哀情的寫法,兩者形

成鮮明對比,更加突出了秋天的蕭瑟、蒼涼,生動地抒發(fā)了作者的凄楚、愁苦之情。

(2)本題考查情感主旨。《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chuàng)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

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游子騎一匹瘦馬出現(xiàn)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

令人哀愁的情調(diào),抒發(fā)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7.(2024?江蘇淮安?階段練習)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后面。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小橋流水人家”與前后句相比,畫面截然不同,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2)“斷腸人在天涯”一句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

【答案】(1)描寫小橋流水人家的溫馨生活畫面,與前后兩句形成對比(或以樂景寫哀情),

突出作者內(nèi)心的孤寂和思鄉(xiāng)之情。

(2)思鄉(xiāng)之情,漂泊天涯的孤寂凄涼(意對即可)。

【解析】(1)對比是詩歌常見的寫法,閱讀詩歌,把握詩歌內(nèi)容,仔細閱讀詩句,可知其運用

對比的手法,描寫小橋流水人家的溫馨生活畫面(,與前后兩句形成對比(或以樂景寫哀情),

突出作者內(nèi)心的孤寂和思鄉(xiāng)之情。

考點: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根據(jù)古詩常用的借景抒情的方法,從詩人所寫景物中來體會詩人的情感。抓住“斷腸”

可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漂泊天涯的孤寂凄涼。

8.(2024?江蘇泰州?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你的同桌小東在學習古詩時,認為“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句歷來為人稱道,

請你任選角度賞析。

(2)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

【答案】(1)示例1:煉字、修辭:“生”“入”二字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日”和“春”

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新舊變化的自然規(guī)律。

示例2:哲理:揭示了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自然規(guī)律,蘊含著舊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

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鼓舞力量。

示例3:景物描寫:通過寫殘夜未退紅日己出、舊年未盡新春已到的景象表現(xiàn)了新舊事物更替

的自然理趣。

(2)詩人感嘆家書無法送達,表達了詩人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

【解析】(1)本題考查詩句賞析。頸聯(lián)“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意思是:夜幕還沒有褪盡,

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太陽從幽暗的大海上一點點

升起,如子因脫離母腹而漸現(xiàn),用“生”字將“海日”人格化,運用擬人的手法;太陽剛升,

大地還基本處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殘”字寫出了“海日(新生事物)”的不可違抗之

力。“入”字將“江春”擬人化,任你江南雖還是舊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卻已將江邊的柳樹涂

上了一層春色;“入”字表現(xiàn)“江春”幾乎是帶有強迫的楔入,寫出了新生的銳氣。表現(xiàn)時交

替、暗示時光流轉(zhuǎn),暗含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哲理。"春"‘'江"二字,也點明了“次北固

山下”的環(huán)境與所見;寫出了歲暮臘殘的景象,表現(xiàn)舊年不肯退去,然而終于阻擋不住新生的

14/40

力量,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

(2)本題考查作者情感。“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意思是:我的家書應該送到什么地方呢?

北去的歸雁啊,請給我捎回洛陽那邊!詩人想傳遞家書,詩人感嘆家書無法送達;“大雁”是

傳遞書信的使者,詩人想讓大雁傳遞家書,表現(xiàn)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9.(2024?江蘇泰州?階段練習)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予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小語注意到本詩以描寫“楊花”“子規(guī)”兩種事物起筆,她搜集到這兩種事物的相關(guān)知識,

做成知識卡片,請你說說詩人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知識卡片

楊花:柳絮,即柳樹的種子,上面有白色絨毛,隨風飛散如飄絮。

子規(guī):即布谷鳥,又稱“杜鵑”。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凄切。詩人常借

之抒發(fā)悲苦哀怨之情。

(2)小文了解到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歌大多具有浪漫主義色彩,他很疑惑

本詩的這一特點體現(xiàn)在何處,請你向他答疑解惑。

【答案】(1)楊花:指柳絮,有漂泊不定的意思,象征友人前途、命運未卜;子規(guī):指杜鵑,

啼鳴哀傷,營造離別的悲苦,哀傷的氣氛。

(2)本詩的后兩句,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明月人格化,明月能將自己對友人的關(guān)切

之情帶給遠方的朋友,突破了現(xiàn)實時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解析】(1)本題考查詩歌意象理解。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意思是:在柳絮落盡,子規(guī)啼鳴之時?!皸罨ā薄白右?guī)”是詩中描寫的自然

景物,同時又是春天獨特的景物,結(jié)合“知識卡片”中“楊花:柳絮,即柳樹的種子,上面有

白色絨毛,隨風飛散如飄絮”可知,此時的楊花已不在樹枝而是四處漂泊,隨風飄揚;故首句

寫“楊花”和“子規(guī)”,既是寫景又點明時令一一暮春。結(jié)合“知識卡片”中“傳說為蜀帝杜

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凄切。詩人常借之抒發(fā)悲苦哀怨之情”可知,“子規(guī)啼”烘托出

一種離別傷感的氣氛,友人分別之傷感盡在其中。

結(jié)合詩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可知,朋友王昌齡被貶,詩人對朋友不幸的遭遇深表

同情。“楊花”象征友人前途、命運未卜,“子規(guī)”表現(xiàn)詩人對友人不幸遭遇發(fā)出哀怨的悲嘆,

這兩個意象融情入景,表達詩人對王昌齡的關(guān)心和對其不幸命運的同情,同時為“我寄愁心與

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二句抒情做鋪墊。

(2)本題考查表現(xiàn)手法理解。“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

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你一直到夜郎以西。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

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人逐月到夜郎西。這兩句

詩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有同情的知心

人,它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

那不幸的遷謫者。李白在這里不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

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10.(2024?江蘇泰州?階段練習)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所表現(xiàn)的畫面描述出來。

【答案】秋風陣陣,呼呼作響,詩人站在海邊,看到遼闊的大海,涌起滔天的波浪。

【解析】本題考查描繪詩句的畫面。在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

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

美。“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的意思是: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

卷,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

16/40

真題實戰(zhàn)練

1.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小語在學習這首詩時,對“觀”的理解不透徹,請你幫他解疑答惑。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分

析,“觀”字是怎樣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

(2)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的畫面。

(3)動靜結(jié)合是古詩文常用的一種寫景手法,往往能夠達到“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效果。

這首詩中先用“①”表現(xiàn)了水波蕩漾之動態(tài),用“②”描繪出靜態(tài)的山

島聳立挺拔的樣子;再寫草木與洪波。動與靜映襯,顯示大海③的特點,形成意象

和意境的和諧統(tǒng)一。

(4)有同學一直將“洪波涌起”錯誤地背誦為“波浪涌起”。請你給這位同學簡單講解原句描

繪的景象與“波浪涌起”的不同。

(5)名句多角度鑒賞一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①這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這句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③這句蘊含了豐富的想象,請你具體賞析。

(6)《經(jīng)典詠流傳》準備為本詩配樂。請你推薦下面的7種樂器給欄目組,并說說理由。

笛子古箏噴吶編鐘二胡

(7)朗誦時小語想制作一張幻燈片背景圖,請你認真觀察以下兩幅圖,說說哪幅圖更符合此

詩的情景,并結(jié)合相關(guān)詩句說明理由。

圖①圖②

(8)《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和曹操《觀滄?!分械谋憩F(xiàn)手法有何異曲同工之妙?

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1)開頭由“觀”字引出下文,先實寫看到的景象,即波瀾壯闊的大海和草木豐茂的

山島,后虛寫,借助奇特想象寫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偉景象。

(2)示例: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

(3)澹澹竦峙宏偉壯闊

(4)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瀾壯闊。(或:原句描繪的是大海波瀾壯闊的景象,

而“波浪涌起”描繪的是海水起伏涌動的景象。)

(5)①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fā)出的;銀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好像

是從大海的懷抱里涌現(xiàn)出來的。詩人通過想象,表達了建功立業(yè)的宏大抱負,以及對前途的樂

觀自信。②“若”指“好似”“好像”,作者運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

18/40

者的想象之景,體現(xiàn)出詩人開闊的胸懷和宏大的抱負。③示例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運

用想象寫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氣概,體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示例二: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運用想象寫出了大海吞吐星辰的氣概,體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統(tǒng)

天下的雄心壯志。

(6)示例一:我推薦古箏。古箏之聲古樸、剛勁、悠揚,與本詩質(zhì)樸剛健、音調(diào)鏗鏘的特點

相符,有助于表現(xiàn)詩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壯志。示例二:我推薦編鐘。編鐘之聲莊重、洪亮、

悠遠,符合本詩質(zhì)樸剛健、音調(diào)鏗鏘的特點,有助于表現(xiàn)詩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壯志。

(7)圖②。結(jié)合“水何澹?!薄昂椴ㄓ科稹笨芍獪婧鈩莅蹴?,波濤洶涌,所以圖②更能夠體

現(xiàn)這些特點。

(8)都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镀脐囎?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先追憶雄壯豪邁的軍

旅生活,描繪緊張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而后回歸現(xiàn)實,發(fā)出感嘆,抒發(fā)了渴望殺敵立功的雄心壯

志;《觀滄?!废葘崒懷矍昂I暇吧?,后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繪大海吞吐日月、包孕萬千的恢

宏場面,體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襟。

2.閱讀兩首古詩,完成下列問題

【甲】觀滄海

東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乙】冬十月

東漢?曹操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鵑kiin雞晨鳴,鴻雁南飛,鴦zhl鳥潛藏,熊黑pf窟棲。

錢錦b6停置,農(nóng)收積場。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清人朱乾在《樂府主義》中說“《冬十月》,敘其征途所經(jīng),天時物候,又自秋經(jīng)冬。雖當行,

而不忘民事也。”請問朱乾為什么這樣說?

【答案】這首詩寫于初冬十月,詩人北征烏桓,踏上了艱難北征之路。在北征途中關(guān)注到北方

人民的自然和生活圖景,令人肅然起敬。前八句寫初冬的氣候和景物。北風刮個不停,嚴霜又

厚又密,鵑雞晨鳴,大雁南飛,猛禽藏身匿跡,熊黑入洞安眠,肅殺嚴寒中透出一派平和安寧。

中四句寫人事。農(nóng)具已經(jīng)閑置起來,收獲的莊稼堆滿谷場,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來往的客

商住宿,秋去冬來,這些物候現(xiàn)象展現(xiàn)了季節(jié)的變化過程,而朱乾所說的話:“《冬十月》,敘

其征途所經(jīng),天時物候,又自秋經(jīng)冬。雖當軍行,而不忘民事也。”在一定程度上觸及了本詩

的作意。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

朱乾說“《冬十月》,敘其征途所經(jīng),天時物候,又自秋經(jīng)冬。雖當行,而不忘民事也。”意思

是《冬十月》這首詩,敘述的是詩人北征途中所見到的北方自然和人民生活的場景。天時和物

候的變化,顯示出季節(jié)的變化過程。雖然正值北征,但仍不忘關(guān)心百姓生計;

《冬十月》中“鵑雞晨鳴,鴻雁南飛,鷲鳥潛藏,熊黑窟棲?!币馑际蛆N雞鳥在清晨鳴叫著,

大雁向南方遠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跡起來,就連熊也都入洞安眠了?!板X鋪停置,農(nóng)收積場。

逆旅整設,以通賈商。”意思是農(nóng)民放下了農(nóng)具不再勞作,收獲的莊稼堆滿了谷場。旅店正在

整理布置,以供來往的客商住宿。自然界中鳥類的遷徙和動物的藏身和人們從勞作到農(nóng)閑,都

隨季節(jié)交替產(chǎn)生變化,同時,詩人能在北征途中,關(guān)注戰(zhàn)后北方自然和人民生活的場景,更能

堅定詩人國家統(tǒng)一、政治安定和經(jīng)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偉大理想。故朱乾所說的話,在一

定程度上觸及了本詩的作意。

【點睛】參考譯文:

【甲】向東進發(fā)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

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

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像從

大海的懷抱中涌現(xiàn)出來的。啊,慶幸得很,美好無比,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

【乙】初冬十月,北風呼呼地吹著,氣氛肅殺,天氣寒冷,寒霜又厚又密。鵑雞鳥在清晨鳴叫

著,大雁向南方遠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跡起來,就連熊也都入洞安眠了。農(nóng)民放下了農(nóng)具不

再勞作,收獲的莊稼堆滿了谷場。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來往的客商住宿。我能到這里是多

20/40

么的幸運啊,高誦詩歌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感情。

3.曹操《觀滄?!肥恰敖ò诧L骨”的代表作,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和下面的知識卡片,任選一個角

度,談一談這首詩是如何體現(xiàn)“建安風骨”之特點的。

知識卡片

建安年間,群雄逐鹿,戰(zhàn)爭不斷。文壇上,以曹氏父子三人為中心的文人學士,創(chuàng)作了一

大批文學巨著,在反映社會動亂和民生疾苦的同時,又表現(xiàn)了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有著鮮

明的時代特色,形成了“建安風骨”這一文學風格,風骨遒勁、雄渾豪邁、慷慨悲涼是其特點。

【答案】示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詩人通過想象,描繪出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表現(xiàn)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負,風格雄渾豪邁,體現(xiàn)出“建

安風骨”的特點。

【詳解】本題考查結(jié)合作品風格賞析詩歌的能力。解答此題時,需要將“建安風骨”的主要特

點與詩歌相結(jié)合,找出詩歌中體現(xiàn)風骨遒勁、雄渾豪邁、慷慨悲涼的地方;然后具體分析即可。

可以從詩歌意境、詩歌描繪的景象、詩人的抱負情感等方面著手分析。

例如:根據(jù)“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笨芍岸渚唧w寫竦峙的山島:

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

句則是對“水何澹?!币痪涞倪M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

涌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曹操卻能面對蕭瑟秋風,

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

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diào)。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diào),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楊,志在千里”的

“烈士”開闊胸襟,風格雄渾豪邁,體現(xiàn)出“建安風骨”的特點。

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下列對詩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中的“臨”,寫詩人登高觀滄海,起筆氣勢不凡。

B.“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描寫水波和山島。

C.詩中描寫了蕭瑟的秋風、洶涌的波濤,營造悲涼傷感的意境。

D.本詩寓情于景,體現(xiàn)詩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業(yè)的豪邁情懷。

(2)下列對詩歌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詩句“東臨碣石,以觀滄?!苯淮桥R的地點和方向,“觀滄海”為全詩的詩眼,“觀”字統(tǒng)

領(lǐng)全篇。

B.詩句“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寫出了小島的景物生機勃勃的特點。

C.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海面上的秋風和洪波,虛寫大風大浪的景象,聲勢令人驚心

動魄,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宏偉氣象。

D.詩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描繪大海吞吐日月的壯闊景象,表現(xiàn)詩人開闊的胸懷和宏大的

抱負。

【答案】(1)C

(2)C

【解析】(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C.有誤,“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

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

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diào)。

故選Co

(2)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賞析。

C.本詩采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

涌起”是實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虛寫。''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是實寫。大風大浪的景象是實寫,不是虛寫。

故選Co

5.對比分析兩詩,回答問題。

【甲】觀滄海【乙】龜雖壽

曹操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22/40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老驥伏才歷,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請寫出甲乙兩詩揭示主旨的句子。

(2)說一說甲乙兩詩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龜雖壽》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老驥伏楊,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觀

滄?!罚喝赵轮校舫銎渲?;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2)《龜雖壽》體觀作者達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觀滄?!肥惆l(fā)了詩

人期望統(tǒng)一祖國的宏圖,表出詩了寬廣博大胸懷。

【解析】(1)本題考查詩歌的主旨。

《觀滄?!非八男性娋涿鑼憸婧>跋螅袆佑徐o;“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

里”運用想象,寫出了曹操的壯志情懷。主旨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

里;

《龜雖壽》一詩中“老驥伏楊,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

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主旨句是:老驥伏楊,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2)本題考查詩歌蘊含的情感。

《觀滄海》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

波涌起”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在豐富的聯(lián)想中表現(xiàn)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抒發(fā)了詩人一統(tǒng)天下、建

功立業(yè)的宏偉抱負;

《龜雖壽》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懷言志之作?!吧颀旊m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

灰”作者用這兩個形象的比喻說明世間萬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陳代謝是大自然的根本規(guī)律;

“老驥伏楊,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現(xiàn)了詩人老當益壯、銳意進取、樂觀奮發(fā)的

人生態(tài)度,以及對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表達

了詩人對事在人為抱有樂觀主義精神,抒發(fā)了詩人不甘衰老、奮斗不息、對偉大理想的追求永

不停止的壯志豪情。

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面各題。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請賞析“潮平兩岸闊”一句中“闊”字的妙處。

(2)結(jié)合全詩分析作者是如何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

【答案】(1)闊”:傳神地表現(xiàn)了長江水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