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記文化常識-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全國原卷版)_第1頁
識記文化常識-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全國原卷版)_第2頁
識記文化常識-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全國原卷版)_第3頁
識記文化常識-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全國原卷版)_第4頁
識記文化常識-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全國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六:識記文化常識

【復習目標】

1.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構建全面的知識網(wǎng)絡。

2.熟悉高考文化常識題設誤手法,熟練使用答題方法。

【考情微觀】

年份卷別考查內(nèi)容提問方式命題特點

新高考寡人、百乘、下列對文中加

I卷國門點的詞語及相

2022關內(nèi)容的解說,

新高考

銜枚、車駕不正確的一項

n卷

是(3分)

釁鼓、廟社、①考查范圍極其廣泛,重點

閏月、輜重;集中在官職、稱謂、科舉、

犯顏、抵極禮法等方面。

全國甲、

開h減膳、大②以熟悉的古代文化常識

乙卷,新

2021理丞;甲子、為主,兼顧生僻的文化常

高考I、

宗室、海內(nèi)、識。但生僻只是表面上的,

n卷

庶務;京口、實則暗含了諸多“熟悉”

下列對文中加

遺民、部曲、因素,有的與教材密切相

點詞語的相關

傳檄關,有的與選文內(nèi)容密切相

內(nèi)容的解說,不

主司、殿試、關。

正確的一項是

司農(nóng)、當軸;③設誤細小,多放在對象誤

(3分)

全國I、方士、保任、用、范圍擴大、職責混淆、

n、in禁中、四六之時間顛倒等方面。

2020卷,新高制(四六文);

考I、n太守、立嗣、

卷周公、居攝;

輦下、東宮、

殿下、追比;

鄉(xiāng)試、宦官、

晏駕、執(zhí)政

【知識圖要】

官職中央六部

張冠李戴.地方一州、郡、府、道

擴大范圍設誤手法

稱謂姓名字號

不明職責I

與皇帝、皇家有關的

跳脫背景.答題常考

種類科舉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調(diào)動積累、要領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

剖析詞語判斷方法,

、禮法[禮儀禮制

結合語境—

.政治禮法

遇生判對.

前備知識——古代文化常識網(wǎng)絡及積累方法

一、構建古代文化常識網(wǎng)絡圖

二、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積累方法

古代文化常識點多面廣,零碎難記,且記后易忘。只有廣積累、勤鞏固,才能拓展知識面。

在識記上,不能僅僅依靠死記硬記,要在發(fā)散理解的基礎上,巧記善記、記多記牢,如可以采

取以下方式進行串聯(lián)整合記憶。當然,記憶的方法有很多種,考生可以自悟自得,多總結一些

巧法妙法,提高識記效率。

1.分類串記法

(1)科舉記憶法:明清時期科舉共分三級,分別是“鄉(xiāng)試、會試、殿試”;鄉(xiāng)試中榜者為

“舉人”,會試中榜者為“貢士”,殿試中榜者為“進士”;舉人中的第一名為“解元”,貢

士中的第一名為“會元”,進士中的第一名為“狀元”;一個考生,若能連獲上述三個第一名

的話,那他就是“連中三元”。

(2)文體記憶法:教材所選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語錄體、編年體、國別體、紀傳體”

這四種文體優(yōu)選出來的?!墩撜Z》,語錄體,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20篇;《春秋》

《左傳》《資治通鑒》,編年體,是按年代順序編寫的史書;《國語》《戰(zhàn)國策》,國別體,是分

國敘述的記言史書;“二十四史”,紀傳體,是記載帝王、諸侯、社會各界著名人物事跡的巨

著,除《史記》為“通史”外,其他均為“斷代史”。

(3)基數(shù)記憶法:殿試一甲等(狀元、榜眼、探花);漢代二京都(洛陽、長安);政務三省制(中

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星宿四象分(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夜晚五時

段(一更、二更……五更);許慎六書創(chuàng)(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人有七情欲(喜、

怒、哀、懼、愛、惡、欲);方位八荒地(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古國九

州天(冀、豫、雍、揚、兗、徐、梁、青、荊);儒家十義德(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

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2.“一線串珠”法

示例:

人物的稱謂:直稱姓名誠稱字誠稱號誠稱謚號誠稱齋名誠稱籍貫城稱郡望城稱官名城稱爵

名誠稱官地誠謙稱誠敬稱誠特殊稱謂。

如李白的稱謂:李白,稱字“太白”,稱號“青蓮居士”,稱籍貫“青蓮”,稱排行“李

十二”,稱官名“李翰林”,稱爵名“李侯”,特殊稱謂“謫仙人、詩仙、酒仙”。

3.聯(lián)想記憶法

識記文化常識要進行相關的聯(lián)想,或相似聯(lián)想,或相反聯(lián)想。如記憶官職變動:

[任、拜、除、征卜{遷、擢、拔卜耀、轉(zhuǎn)、徙H罷,貶、左遷)

授官職一?提升官職一調(diào)動官取一免官或降職

這樣舉一而反三,觸一而發(fā)十,便能較系統(tǒng)地記住許多知識。

4.分清易混法

文化常識中有一些易混知識點,一定要分清,如“謚號”“廟號”“年號”等的區(qū)別。

常見“號”的區(qū)別:

(1)謚號。古代帝王、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

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謚號是對死者生前事跡和品德的概括。謚號按性質(zhì)可分為

三類:

①美謚,表揚性的:經(jīng)天緯地日文,布義行剛日景,威強睿德日武,柔質(zhì)慈民曰惠,圣聞

周達日昭,圣善周聞日宣。

②惡謚,批判性的:亂而不損曰靈,殺戮無辜曰厲,好內(nèi)遠禮曰煬。

③平謚,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日哀,慈仁短折曰懷,在國遭憂日愍。

(2)廟號。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等。從漢代起,

一般每個朝代的第一個皇帝的謚號最長,不便稱呼,所以唐宋以來的皇帝都改稱廟號,如唐太

宗、宋太祖。

(3)年號。是紀年的名稱,亦是帝王用的,如“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

(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變紀年的年號,稱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時也

可以改元,如漢武帝改了十一次年號,唐高宗用過十四個年號。到了明代,才規(guī)定一帝一元,

才有可能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號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稱為乾隆皇帝。

(5)尊號、徽號?!白稹睘樽鹁矗盎铡睘槊篮??!白鹛枴焙汀盎仗枴倍际菍ψ鹫呒由系?/p>

號,以表示尊崇褒美。尊號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號。如唐玄宗開元二十七

年受尊號為開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葉赫那拉氏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號為

“慈禧”。封建時代帝后的尊號可以加幾次,實際上都是臣子對他們的阿諛奉承?,F(xiàn)代也有贈

送徽號的,但性質(zhì)和內(nèi)容已不一樣,如孫炳文曾贈給郭沫若一個徽號——“戎馬書生”。

5.表格、導圖記憶法

這種方法系統(tǒng),清晰,高效。如明清三級科舉考試簡表:

考試名考試日

考場主考官中者稱謂說明

稱期

子、卯、

皇帝派第一名“解

鄉(xiāng)試午、酉年京城和各省舉人

遣考官元”

八月

鄉(xiāng)試后

皇帝特第一名”會

會試第二年京城禮部貢士

派考官元”

春天

第一名“狀

會試后元”

殿試同年四皇宮殿廷皇帝進士第二名“榜

月眼”

第三名“探

花”

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

起草政令管理政務審核政令

工部刑部兵部禮部戶部吏部

信息司法部國防部教育部財政部組織部

工業(yè)部

三公九卿制:

皇帝

.1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總理國防部長中紀委書記

I

奉常郎中令衛(wèi)尉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少府

皇內(nèi)史發(fā)

文安全部安裝最高T家

蒙特勤家法院建管稅務部J

4家

"保鏢tn財政部

警衛(wèi)

專項突破一理解高考考查重點及其設誤手法

古代文化常識題重在考查識記能力,但由于該考點所考查的詞語大多是從文言文材料中引

發(fā)出來的,故兼考理解能力和推斷能力。對于這一考點的復習,我們首先應分析高考所涉及的

考點,明確備考方向。近幾年,高考考查的重點是官職、稱謂、禮法、科舉等方面的文化常識。

(一)官職

自2015年全國卷開始考查文化常識起,官職類的知識點一直是歷年高考考查的重點內(nèi)容。

官職包括官署類與官制類,既有中央官職,又有地方官職,重點是中央官職。下面是歷年高考

考過的官職常識,請判斷正誤,如錯誤,請說明錯誤理由。

第一組

1.(2021.全國乙)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員,大理寺是我國古代掌管刑獄的官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全國I)司農(nóng)是官名,又稱為大司農(nóng),主要掌管農(nóng)桑、倉儲、租稅等相關事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全國I)當軸,指做官處在重要的位置;當軸者則指身居顯赫職位的當權官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全國HI)太守是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軍事、科舉等事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0.新高考n)執(zhí)政指掌管國家政事,又指執(zhí)掌國家大權的重臣,還可作為高級官員的通

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9?全國HI)令尹,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設置的最高官位,輔佐楚國國君,執(zhí)掌全國的軍政

大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6?全國乙)古代朝廷中分職設官,各有專司,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

員。

答:.

8.(2016?全國乙)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與當今某些國家內(nèi)閣或政府首腦的含義并不相

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6?全國丙)教坊司是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歌舞的教習等演出事

務。

答:.

第二組

1.(2016?全國甲)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調(diào)動等,長官為吏部尚

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全國丙)禮部為六部之一,掌管禮儀、祭祀、土地、戶籍等職事,部長官稱為禮部尚

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全國I)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稱謂

中國是一個禮法社會,非常講究稱謂,稱謂也反映了被稱謂者的身份和地位。其中,與皇

帝、皇家有關的稱謂是重點。下面是歷年高考考過的稱謂常識,請判斷正誤,如錯誤,請說明

錯誤理由。

第一組

1.(2022.新高考I)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

己。

答:.

2.(2022.新高考II)車駕,文中以帝王所乘車馬代指帝王,與古詩文中“絲竹”代指音樂用法

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全國I)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

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全國H)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才起

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組

1.(2021.新高考n)遺民,指改朝換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淪陷區(qū)的人民,文中(遂使

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指后者。

答:.

2.(2021.新高考I)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歷代皇族例稱為宗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全國甲)廟社,廟指宗廟,社指社稷,廟社在古代常用來借指國家朝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全國II)禁中,又稱禁內(nèi),指皇室宗族所居之處,因所居宮室嚴禁隨便進出得名。

答:.

5.(2020.新高考I)輦下,又稱為輦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車駕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0.新高考I)東宮是古代皇家宮殿的稱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宮,用來借指太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20.新高考I)殿下是古代對太子、諸王、丞相的敬稱,禮尊意味次于敬稱皇帝的陛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8?全國HI)御名指皇帝名諱,古代與皇帝有關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璽指皇帝印

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7.全國HI)近侍是指接近并隨侍帝王左右的人,他們不僅職位很高,對帝王的影響也很

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6?全國甲)中宮是皇后所居之宮,后來又可以借指皇后,這與東宮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樣

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2015?全國I)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禮法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禮法類文化常識一直是高考的考查重點。它包括禮儀禮制和

政治禮法,后者是考查重點。下面是歷年高考考過的禮法常識,請判斷正誤,如錯誤,請說明

錯誤理由。

第一組

1.(2021.全國乙)減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災等讓自己感到內(nèi)疚的情況時,常食素或減少肴饌。

答:.

2.(2019?全國I)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用興禮樂作為手段,以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

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全國H)頓首,即以頭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際禮儀;又常常用于書信、表奏中作為敬

辭。

答:.

4.(2017.全國I)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guī)定需要離職居家守

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組

1.(2021.新高考I)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后來專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新高考H)傳檄,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曉諭聲討的文書,傳檄即傳布檄

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新高考H)晏駕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說法,“晏”義為晚,晏駕指帝王車駕未能按時發(fā)

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全國HI)居攝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親政,大臣代居其位來處理政務的一種制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全國II)變法是指對國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變革,商鞅變法為秦國富強奠定了基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8?全國I)“踐昨”原指踏上古代廟堂前臺階,又表示用武力打敗敵對勢力,登上國君

寶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9?全國I)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全國乙)建儲義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嫡長子繼承

制。

答:.

9.(2015?全國H)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兒子

繼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5?全國I)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欽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015?全國H)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jù)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武帝、哀帝、

煬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科舉

有關科舉類的文化常識繁而雜。首先,應精準掌握教材上的相關常識;其次,理清科舉類

文化常識的大致脈絡,并將之科學分類;最后,分類識記,并適當聯(lián)系現(xiàn)實,重點識記與鄉(xiāng)試、

會試、殿試相關的內(nèi)容。下面是歷年高考考過的科舉常識,請判斷正誤,如錯誤,請說明錯誤

理由。

1.(2020.全國I)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殿廷舉行,由丞相主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新高考H)鄉(xiāng)試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來自全國各地。

答:.

3.(2018?全國H)茂才,即秀才,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名諱,改稱茂才,后世有時也沿用此

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全國HI)狀元是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一種稱號,指在最高級別的殿試中獲得第一名的

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5?全國I)登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jīng)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刑罰

高考對刑罰常識的關注,是與我國依法治國的政策一致的。對此,考生既要整體把握我國

古代各種常見的刑罰名稱,也要熟悉每種刑罰適用的對象及程度,注意類似刑罰的差別。下面

是歷年高考考過的刑罰常識,請判斷正誤,如錯誤,請說明錯誤理由。

1.(2021.全國乙)抵極刑,抵刑即處刑,抵極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體示眾的極端刑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新高考I)追比指舊時地方官吏嚴逼限期辦事,逾期以杖責等表示警懲,繼續(xù)追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國H)粽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上記號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罰之中較

輕。

答:.

答案正確。

4.(2018?全國HI)“株”,本義樹根,根與根間緊密相連,因而“株連”又指一人有罪而牽連

他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全國H)收考,指先行將嫌犯拘捕關進監(jiān)獄,然后再作考察,進行犯罪事實的取證工

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史常識

文史常識涉及的范圍更廣,既有文化、文學層面的,更有歷史方面的。不過,高考考查的

文史常識是高中畢業(yè)生應知應會的。這一點從下面高考所考過的相關文史常識中可以看出。下

面是歷年高考考過的文史常識,請判斷正誤,如錯誤,請說明錯誤理由。

1.(2020.全國n)四六之制,即駢文,因在發(fā)展中逐漸成為相對整齊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全國HI)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輔佐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最終奪取天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國I)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nóng)三家影響最深

遠。

答:.

4.(2019?全國H)繆公即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在位期間任用賢臣,使國力趨強,稱霸西

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全國HI)三晉,春秋末韓、趙、燕三家分晉,戰(zhàn)國時的韓、趙、燕三國,史上又稱“三

皿,,

日。

答:.

6.(2018?全國I)《三墳》《五典》傳為我國古代典籍,后又以“墳籍”“墳典”為古代典籍通

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軍事、地理、歷法

下面是歷年高考所涉及的古代軍事、地理、歷法方面的文化常識,請判斷正誤,如錯誤,

請說明錯誤理由。

第一組:軍事

1.(2022.新高考H)銜枚指在口中橫銜著枚。枚的形狀像筷子,是古代行軍時用以禁止喧嘩的

器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全國甲)輜重,文中(斬偏將,獲其輜重)指行軍時隨軍運載的軍械、糧草、被服等軍用

物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全國甲)釁鼓,指古代戰(zhàn)爭時殺人或殺牲取血涂在鼓上以舉行祭祀儀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新高考II)部曲,原指古代豪門大族和將領招募的私人軍,文中(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

江)是指部隊的編制單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組:地理

1.(2021.新高考I)海內(nèi),即國內(nèi),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新高考H)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是古代長江下游軍事重鎮(zhèn),為兵家所

重。

答:.

第三組:歷法

1.(2021.全國甲)閏月,農(nóng)歷逢閏年加一個月,閏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個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新高考I)甲子,甲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唐高祖

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是紀日。

答:.

3.(2017.全國HI)上元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即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后第一個重要節(jié)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鍵點撥】

(1)張冠李戴。如2020年全國I卷第11題B項,殿試本由皇帝親自主持,卻被說成''由

丞相主持”。

(2)擴大范圍。如2020年新高考n卷第11題A項,鄉(xiāng)試考生本是來自各地州、府,卻說

成是“來自全國各地”。

(3)不明職責。如2020年全國HI卷第11題A項,太守的職責本來是掌管地方行政事務,

卻把“軍事”“科舉”強加進去。

(4)跳脫背景。如解說“嗣位”,本來是嫡長子繼承,卻說成“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

忽略了嫡庶之別。

另外,還有望文生義、無中生有等設誤手法,都需要特別注意。

專項突破二掌握文化常識題的答題原則和方法

近兩年高考中有關文化常識的考查點隨文設置,涉及面廣,規(guī)律性不強。答題時應遵循以

下原則和方法:

1.“三結合”原則

(1)結合文本。要鎖定該專有名詞出現(xiàn)的區(qū)域,盡量從語義相關處推斷。

(2)結合教材。遇到專有名詞時,要盡量關聯(lián)教材,鏈接教材語境。

(3)結合生活。當遇到陌生的專有名詞時,可聯(lián)想生活常識、共識性話語作答。

2.四方法

(1)調(diào)動積累直接判

該方法主要是依據(jù)平時各種知識的積累直接判定選項的正誤。

①聯(lián)系生活常識和歷史知識。如“陛下”,我們就可以聯(lián)系古裝電視劇中臣民對皇帝敬稱

“陛下”等。再如“吏部”,可以依據(jù)初中歷史所學的中國古代的六部(吏部、戶部、禮部、

兵部、刑部、工部)等相關知識直接判斷。

②聯(lián)想教材所學知識。初高中語文教材課下注釋及附錄文章中的專有詞語、古今異義、文

學知識等很多都屬于古代文化常識。做題時可結合課下注釋來進行判斷。

(2)剖析詞語巧推斷

試題中的文化常識詞語可通過對構成詞語的語素及其結構方式的分析,或聯(lián)系相關成語,

剖析語素內(nèi)涵,解讀詞義,借此推斷題目的正誤。如“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遷。聯(lián)系“罷黜”

一詞,“黜”應指降職;結合“陟罰臧否”一詞,“陟”應指升職。

(3)結合語境深推斷

揣摩文言文中文化常識詞語的含義,需要結合具體語境,從文中搜索相關信息加以推斷。

如2021年新高考n卷第n題C項對“部曲”的解釋:文中是指部隊的編制單位。而原文是

“(祖)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將”是帶領,“百余家”指其軍隊共有一百多戶人家。顯然,

選項解釋不合乎語境。

(4)遇生判對靈活斷

高考考查的大多是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一般不會把冷僻的專有名詞作為錯項設置。所以

如果出現(xiàn)較生疏的古代文化常識,一般認為此項表述正確。

以上四種技法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綜合使用。

專項訓練

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南宮縣學①自明成化十七年移建今邑治,其后歷宏治②迄國朝嘉慶中,重修者十有二,今又

百年,稍稍圮壞。摻縣事李君與邑人復謀葺而新之,期年而工竣,乃走書裕釗③記其事。

裕釗:惟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學。然今之學者,則學為科舉之文而已。自明太

祖以闞苓取士,歷數(shù)百年而其弊已極。土方其棗岑受書,則一意致力于此,稍長,則顓取雋于

有司者之作,朝夕伏而誦之。所以獵高第、躋顯仕者取諸此而已無不足。經(jīng)史百家、自古著錄

者芒不知為何書;歷代帝王、卿相、名賢、大儒至不能舉其人;國家典禮、賦役、兵制、刑法

問之百而不能對一;諸行省、郡縣疆域不辯為何方;四裔物9、會盟之國不如其何名;卑陋茍

且成于俗而庸鄙著于其心;其人能驥目攘臂而道者則所謂“仁義道德”,腐熟無可比似之言而

已矣。(節(jié)選自張裕釗《重修南官縣學記》,有刪改)

【注】①縣學:又名儒學,即縣級的官辦學校。②宏治:應為“弘治”,明孝宗年號。③裕釗:

張裕釗,字廉卿,與吳汝綸等人師事曾國藩,號稱“曾門四弟子”。

A.攝,在文中是“代理”的意思,與《離騷》中“攝提貞于孟瞰兮”的"攝”不同。

B.制藝,又稱“制義”,在明清兩代亦稱作“八股文”,其文體在科舉考試中有明確的規(guī)定。

C.束發(fā),古代男孩成童,束發(fā)為髻,故常以“束發(fā)”代指成童,但“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除

外。

D.朝貢,原意是指外國或藩屬國的使臣前來朝拜君主并貢獻禮物,在本文中指代藩屬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仁宗慶歷四年三月乙亥,詔天下州縣立學。時范仲淹意欲復古勸學,數(shù)言興學校。宋祁等

奏:“……參考眾說,擇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土皆土著而教之于學校,然后州縣察其履行,則

學者修飭矣。先蒙冷,則文詞者留心于治亂矣;簡程式,則閔博者得以馳騁矣;問大義,則執(zhí)

經(jīng)者不專于記誦矣。”帝從之。夏四月壬子,利國子監(jiān)王拱宸等言:“漢太學千八百室,生徒

三萬人;唐學舍亦千二百間。今取才養(yǎng)士之法盛矣,而國子監(jiān)才二百棍,制度狹小,不足以容?!?/p>

詔以錫慶院為太學,置內(nèi)舍生二百人。時方尚詞賦,湖學獨立經(jīng)義治事齋,以敦去芋。至是,

興太學,詔下湖州取其法,著為令式。

(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學校科舉之制》,有刪改)

A.策論,宋代以來試士科目之一,指議論當前政治問題、向朝廷獻策的文章。

B.判,唐宋兩代的一種官制,多指以高位兼任低職務,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C.楹,本義為廳堂前部的柱子,在古代也常作量詞,文中指房柱的計量單位。

D.實學,以“實體達用”和“經(jīng)世致用”為主要宗旨與內(nèi)容的學說,始于宋代。

3.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弘治,中國明朝第九個皇帝明孝宗朱祐樟的年號。年號,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

種名號,始于漢武帝。

B.疏,又稱“奏議”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進言使用文書的統(tǒng)稱?!笆琛钡谋疽鉃椤笆?/p>

通”,這里引申為分條說明的文字。

C.父憂,為“丁父憂”的省寫?!岸n”,古代官員父母親去世后必須停職守制的制度,丁

憂期間,丁憂的人不準為官。

D.謚,謚號,古代君主、諸侯這兩類地位顯貴者死去之后,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

給予的一個帶有評判性質(zhì)的稱號。

4.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會試”是我國封建社會科舉考試的一種。由皇帝主持,在京城舉行,因為在春天舉行,

又稱春試或春闈。

B.“致仕”是指舊時官員交還官職,即今所謂退休。依照古制,官員在一般情況下七十歲致

仕,有疾患的則可以請求提前。

C.“服闋”是指舊時官員三年守喪期滿除服。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離職回籍守喪,滿

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職務。

D.“尚書”是中國古代官名。始置于戰(zhàn)國時代,到了隋唐時確定為尚書省下設的六個部的最

高行政長官。

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李覘,樂善下士,少有吏干。以口尊入仕,累遷高陵令,政術知名。改京兆府尹,所在皆

著聲績。乾元二年,與呂湮、李揆、第五琦同拜相。覘位望稍高,軍國大事,諸公莫敢言,皆

獨決于覘。初,李輔國判行軍司馬,每日于銀臺門決天下事,須處分,便稱闞卷,禁中符印,

悉佩之出入。及覘為相,叩頭論輔國專權亂國,上悟,賞覘正直,事并變革。代宗即位,征覘

為荊南節(jié)度。屬本丹幸陜,覘由商山路赴行有。既還京師,拜覘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節(jié)選自《舊唐書?李蜒傳》)

A.“門蔭”,也稱作“恩蔭”,指憑借祖先的功勛循例做官。

B.“制敕”指自行裁決。文中指李輔國專權亂國的行為。

C.“鑾輿”即鑾駕,天子車駕。文中指代當時的皇帝唐代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