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原子的結構 同步練習_第1頁
2.3.1 原子的結構 同步練習_第2頁
2.3.1 原子的結構 同步練習_第3頁
2.3.1 原子的結構 同步練習_第4頁
2.3.1 原子的結構 同步練習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章微粒的模型與符號第3節(jié)原子結構的模型第1課時原子的結構基礎過關全練1.(2023浙江蘭溪八中月考)“嫦娥五號”完成我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帶回1731g月壤,月壤中含有豐富的氦-3。已知氦-3原子的質子數為2,中子數為1,則氦-3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A.1 B.2 C.3 D.42.(2023浙江蒼南期中)氚原子含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下列示意圖能正確表示氚原子結構的是() A B C D3.原子結構模型是在一代代科學家的探究和實驗中不斷修正和完善的。下列有關圖①②③④所示的四種原子結構模型的敘述錯誤的是() ①葡萄干面包模型 ②分層結構模型 ③電子云模型 ④行星模型A.湯姆生認為圖①模型中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球體內,電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樣鑲嵌其中B.如圖②模型所示,玻爾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wěn)定軌道上繞核運動C.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的圖④模型D.依據提出時間先后,正確的排列順序是①②④③4.小科學習了原子結構層次后,他以氧氣為例進行了梳理,下列選項中與a、b、c相對應的是()A.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電子C.原子、核外電子、原子核 D.核外電子、原子核、原子5.科學理論在傳承中不斷發(fā)展,科學家們傳承前人的正確觀點,糾正錯誤觀點,形成科學理論。關于原子結構的學說有:①在球體內充斥正電荷,電子鑲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帶負電的電子;⑤原子中有帶正電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質量。其中經過盧瑟福傳承和發(fā)展后形成的觀點是()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⑤⑥能力提升全練6.(2022浙江衢州中考)盧瑟福用α粒子(帶正電)轟擊金箔的實驗為建立現代原子理論打下了基礎。圖示中,不可能是α粒子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7.(2021浙江寧波中考)1909年起,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和他的助手用一束帶正電荷的高速α粒子流轟擊一片很薄的金箔,并根據如圖所示的實驗現象和已有知識,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要解釋本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下列知識中不需要用到的是()A.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B.原子核外電子帶負電荷C.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D.原子核的體積很小8.(2023浙江杭州之江一中段考)目前普遍認為,質子和中子都是由u夸克和d夸克構成的。u夸克帶電量為+23e,d夸克帶電量為-13eA.質子由1個u夸克和2個d夸克構成,中子由1個u夸克和1個d夸克構成B.質子由1個u夸克和1個d夸克構成,中子由2個u夸克和1個d夸克構成C.質子由2個u夸克和1個d夸克構成,中子由1個u夸克和2個d夸克構成D.質子由2個u夸克和1個d夸克構成,中子由1個u夸克和1個d夸克構成9.(2022浙江湖州中考)微粒間的相互作用使物質的結構具有一定的層次,例如:(1)構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開是因為。(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電子繞核運動而不離開原子核是因為(3)氧原子核中含有8個質子,每個質子都帶1個單位正電荷,為什么這些質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開,請你提出一個合理的猜測:。素養(yǎng)探究全練10.(2023浙江杭州外國語學校段考)1803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近代原子理論,他認為一切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箔時,發(fā)現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但是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甚至有極少數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且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金原子內均勻分布,則少數α粒子就(填“會”或“不會”)發(fā)生大角度散射。

(2)盧瑟福所說的“極少數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且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的“質點”指的是。

(3)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運動方向不變,說明(填字母)。

A.原子的質量是均勻分布的 B.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第2章微粒的模型與符號第3節(jié)原子結構的模型第1課時原子的結構答案全解全析基礎過關全練1.B原子核內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則氦-3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2.A氚原子核內有1個質子和2個中子,核外有1個電子,故選A。3.D1897年湯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他認為原子是一個球體,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球體內,電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樣鑲嵌其中,A正確;1913年玻爾提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wěn)定軌道上繞核運動,B正確;1911年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行星模型,他認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C正確;現代科學家提出了電子云模型,依據提出時間先后,四種模型正確的排列順序是①④②③,D錯誤。4.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故a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故b是原子核,c是核外電子。5.A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即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的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繞核運動,①錯誤,②③④⑤⑥均經過盧瑟福傳承和發(fā)展后形成。故選A。能力提升全練6.C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帶正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經過原子核下方的α粒子在排斥力的作用下不會向上偏轉,故③不可能是α粒子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7.Bα粒子帶正電,絕少數α粒子發(fā)生較大角度的偏轉,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說明原子核帶正電;原子核外電子帶負電,在題述實驗中不需要用到;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帶正電,同種電荷之間存在排斥力,故α粒子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在實驗中只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說明原子核的體積很小。8.C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中子不帶電。設質子中u夸克、d夸克的個數分別是x、y,x、y取正整數,則x×(+23e)+y×(?13e)=e,則:2x-y=3。設中子中u夸克、d夸克的個數分別是m、n,m、n取正整數,則m×(+23e)+n9.答案(1)分子之間有引力(2)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異種電荷相互吸引(3)質子之間存在一種力,克服同種電荷間的排斥力素養(yǎng)探究全練10.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