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906-2023 高粱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14-T 2906-2023 高粱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14-T 2906-2023 高粱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14-T 2906-2023 高粱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14-T 2906-2023 高粱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

CCSB16

14

山西省地方標準

DB14/T2906—2023

高粱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規(guī)程

2023-12-04發(fā)布2024-03-04實施

山西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14/T2906—2023

高粱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高粱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控的術語和定義、防控原則、防控對象、防控技術、防控檔案。

本文件適用于高粱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控。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4404.1糧食作物種子禾谷類

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T24689.2植物保護機械殺蟲燈

GB/T24689.4植物保護機械誘蟲板

NY/T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guī)范總則

NY/T1135植保機械安全認證通用要求

NY/T3213植保無人飛機質量技術評價規(guī)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理化誘控

利用昆蟲的趨化性、趨光性、趨色性等特性,采用昆蟲信息素、殺蟲燈、誘蟲板等誘殺農作物害蟲。

4防控原則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綜合應用農業(yè)防治、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等措施,科學

合理開展化學防治,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為害損失。

5防控對象

5.1主要蟲害

高粱蚜蟲、玉米螟、棉鈴蟲、黏蟲、蠐螬、金針蟲等。

5.2主要病害

絲黑穗病、頂腐病、紋枯病、穗腐病等。

1

DB14/T2906—2023

6防控技術

6.1選用優(yōu)良品種

結合自然生態(tài)條件和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因地制宜選用抗病、抗蟲、抗逆性強的高粱品種,種子質量

應符合GB4404.1的規(guī)定。

6.2農業(yè)防治

6.2.1合理輪作

高粱不宜重茬,宜實行2年~3年的輪作模式,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

6.2.2翻整田地

春耕、秋翻精細整地,深耕曬垡,減少田間病蟲源基數(shù)和初侵染源,并結合整地增施底肥,培育壯

苗,增強植株抗逆性。

6.2.3適期播種

選擇籽粒飽滿的種子,播前攤開晾曬2d~3d,并依據(jù)品種生育期與當?shù)貧夂蚯闆r適期播種,確

保苗齊、苗全、苗壯。

6.2.4田間管理

及時清除田邊地頭雜草、田間病蟲株,并帶出田外深埋或焚燒,破壞病蟲害滋生環(huán)境,適期開展中

耕除草,并做好肥水管理。

6.3理化誘控

6.3.1殺蟲燈誘殺

6.3.1.15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田間安裝頻振式殺蟲燈,誘殺金龜子、叩頭甲等地下害蟲和玉米螟、

棉鈴蟲、黏蟲等鱗翅目害蟲。

6.3.1.2每30000m2~40000m2布燈一盞,燈間距100m,殺蟲燈接蟲口處距離地面高度為1.8m~

2.0m。

6.3.1.3開燈時間為晚20:00至次日凌晨6:00。

6.3.1.4關燈后用毛刷將燈上的蟲垢打掃干凈,每7d徹底清理一次燈箱,擦燈管一次。

6.3.1.5每日上午收集袋內蟲體,誘殺的害蟲徹底殺死后再深埋。

6.3.1.6選用的頻振式殺蟲燈,應符合GB/T24689.2的規(guī)定。

6.3.2色板誘殺

6.3.2.1從6月中下旬開始,在田間懸掛黃色粘蟲板,誘殺蚜蟲。

6.3.2.2黃板大小為20cm×30cm,每667m2懸掛20塊~30塊,黃板之間間隔10m,懸掛高度

為黃板底部高出高粱頂部10cm。

6.3.2.3根據(jù)誘蟲量及黃板粘性情況:

——及時更換黃板;

——隨著高粱植株的生長,及時調節(jié)黃板的懸掛高度;

2

DB14/T2906—2023

——對更換下的黃板要集中深埋或燒毀。

選用的誘蟲板,應符合GB/T24689.4的規(guī)定。

6.3.3性誘劑誘殺

從5月下旬開始,懸掛黏蟲、玉米螟等害蟲性誘劑,每667m2布設3個~5個,誘捕器間隔15m~

20m,誘捕器懸掛高度為誘芯高出作物頂部15cm為宜,并隨高粱生長及時調整誘捕器的高度。定期清

除誘集的害蟲,并及時更換誘芯。

6.4生物防治

6.4.1天敵利用

當田間天敵與蚜蟲比例小于1:120時,釋放七星瓢蟲或異色瓢蟲。

——每667m2設置釋放點5個~10個,釋放點之間間隔10m~15m,每點釋放瓢蟲100頭~

200頭,畝釋放500頭~1000頭;

——如以卵卡形式釋放瓢蟲,要提前7d釋放,并適當增加釋放蟲量的20%~30%,隔7d~

10d,再釋放一次。

6.4.2生物農藥防治

每667m2噴施16000IU/mg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250g~300g,或0.3%印楝素乳油80mL~

100mL,或0.5%苦參堿水劑30mL~50mL,防治玉米螟、棉鈴蟲、蚜蟲等。為害癥狀及農藥使用方

法見附錄A和附錄B。

6.5化學防治

6.5.1藥劑拌種

6.5.1.1每100kg種子使用600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750mL~990mL,進行拌種,防治蠐螬、

金針蟲、蚜蟲等。

6.5.1.2每100kg種子使用60g/L戊唑醇懸浮種衣劑100mL~150mL,或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

300mL~500mL,進行拌種,防治高粱絲黑穗病。

6.5.1.3農藥使用遵守GB/T8321和NY/T1276的規(guī)定。

6.5.1.4為害癥狀及農藥使用方法見附錄A和附錄B。

6.5.2病蟲防治

6.5.2.1噴霧防治頂腐病、紋枯病、穗腐病等,用如下方法:

——每667m2使用25%嘧菌酯懸浮劑15mL~20mL;

——或37%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6g~8g;

——或240g/L噻呋酰胺懸浮劑4g~6g。

6.5.2.2在高粱蚜蟲發(fā)生高峰期,每667m2使用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mL~12mL,或25%

吡蚜酮懸浮劑15mL~20mL噴霧防治。

6.5.2.3為害癥狀及農藥使用方法見附錄A和附錄B。

6.5.3施藥器械

3

DB14/T2906—2023

綜合考慮防治對象、生長情況、防治規(guī)模等情況,小面積防治可選擇靜電噴霧器、電動噴桿噴霧器

等,大面積防治可選擇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植保無人機等。選用的施藥器械要符合NY/T1135和NY/T3213

的規(guī)定。

7防控檔案

記錄施藥地點、施藥時間、施藥人員、作物生育期、防控對象、藥劑品種、用藥量、對水量、施藥

器械、施藥面積、天氣情況等,并保存2年以上。高粱病蟲害防控檔案參照附錄C。

4

DB14/T2906—2023

A

A

附錄A

(資料性)

高粱主要病蟲害及為害癥狀

高粱主要病蟲害及為害癥狀見表A.1。

表A.1高粱主要病蟲害及為害癥狀

病蟲名稱為害癥狀

高粱蚜蟲發(fā)生初期多在下部分葉片為害,刺吸組織汁液,逐漸向植株上部葉片擴散,并分泌大

高粱蚜蟲量蜜露,滴落在下部葉面和莖上,油光發(fā)亮,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長,造成葉色變紅、禿脖、

瞎尖穗小粒少,影響作物生長。

玉米螟幼蟲爬入心葉內,取食心葉葉肉,留下白色薄膜狀表皮,呈花葉狀;二、三齡幼蟲在心

玉米螟葉內為害,心葉展開后,出現(xiàn)整齊的排孔;四齡后陸續(xù)蛀入莖稈中繼續(xù)為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糞

屑,莖稈遇風易從蛀孔處折斷。

幼蟲取食葉片成孔洞或缺刻狀,有時咬斷心葉,造成枯心。葉上蟲孔和玉米螟為害狀相似,但

棉鈴蟲

孔粗大,邊緣不整齊,常見粒狀糞便。

低齡幼蟲食量小,僅啃食葉肉,留下表皮,被害葉片呈白色斑點或半透明的白色條斑;三、四

黏蟲

齡幼蟲可將葉片咬成缺刻;五齡后進入爆食階段,常把葉片全部吃光,留下光稈。

蠐螬取食高粱種子或幼苗根莖,導致地上部分萎蔫死亡或植株生長緩慢,發(fā)育不良。

取食種子、嫩芽,可鉆蛀在根莖內取食,有褐色蛀孔,被害株的主根很少被咬斷,被害部位不

金針蟲

整齊。

主要發(fā)生在高粱穗部,發(fā)病初期病穗下部膨大,剝開后可見白色棒狀物,即烏米。苞葉里的烏

絲黑穗病米初期小,指狀,逐漸長大,后中部膨大為圓柱狀,使整個穗部變成黑粉,膜破裂后,散出大量的

黑粉,同時露出散亂的絲狀物。

苗期、成株頂部葉片染病表現(xiàn)失綠、畸形、皺褶或扭曲,邊緣出現(xiàn)許多橫向刀切狀缺刻,有的

頂腐病沿主脈一側或兩側的葉組織呈刀削狀。病葉上生褐色斑點,嚴重的頂部4~5片葉的葉尖或整個葉

片枯爛;后期葉片短小或殘存基部部分組織,呈撕裂狀。

病株基部1~2節(jié)葉鞘和葉片上初生水浸狀灰綠色病斑,后變?yōu)闄E圓形、不規(guī)則形大斑,邊緣

紋枯病

紫褐色、紅褐色,中部灰白色、黃褐色,數(shù)個病斑匯合后形成云紋狀斑塊。

穗腐病菌可浸染穗子的各部位,有的浸染穗軸和小穗梗,影響子粒灌漿;有的從小穗頂部浸染

穗腐病穎片、子粒等;有的病原菌僅浸染果皮(種皮),有的胚乳、胚也被浸染,甚至腐爛變質;在潮濕

條件下,穗上生出不同顏色和形態(tài)的霉狀物。

5

DB14/T2906—2023

B

B

附錄B

(資料性)

高粱主要病蟲害防控藥劑推薦表

高粱主要病蟲害防控藥劑推薦表見表B.1。

表B.1高粱主要病蟲害防控藥劑推薦表

類別防治對象施藥方式推薦藥劑及用藥方法

每100kg種子使用600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750mL~990mL,

種子包衣

均勻拌種。

每667m2使用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mL~12mL,安全

噴霧

高粱蚜蟲間隔期為14天,每季最多施藥1次。

每667m2使用25%吡蚜酮懸浮劑15mL~20mL,安全間隔期為

噴霧

地上害蟲21天,每季最多施藥2次。

噴霧每667m2使用0.5%苦參堿水劑30mL~50mL。

每667m2噴施16000IU/mg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250g~300

噴霧

玉米螟、棉鈴蟲、g,或0.3%印楝素乳油80mL~100mL。

黏蟲每667m2使用200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1mL~13mL,安全

噴霧

間隔期為14天,每季最多施藥1次。

每100kg種子使用600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750mL~990mL,

地下害蟲蠐螬、金針蟲種子包衣

均勻拌種。

每100kg種子使用60g/L戊唑醇懸浮種衣劑100mL~150mL,或

絲黑穗病種子包衣

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300mL~500mL,均勻拌種。

每667m2使用25%嘧菌酯懸浮劑15mL~20mL,安全間隔期為

頂腐病噴霧

28天,每季最多施藥3次。

主要病害

每667m2使用240g/L噻呋酰胺懸浮劑4g~6g,安全間隔期為

紋枯病噴霧

14天,每季最多施藥1次。

每667m237%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6g~8g,全間隔期為21

穗腐病噴霧

天,每季最多施藥2次。

6

DB14/T2906—202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