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歷史部編版 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fā)展達標檢測卷 卷一 解析版_第1頁
2021年高中歷史部編版 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fā)展達標檢測卷 卷一 解析版_第2頁
2021年高中歷史部編版 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fā)展達標檢測卷 卷一 解析版_第3頁
2021年高中歷史部編版 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fā)展達標檢測卷 卷一 解析版_第4頁
2021年高中歷史部編版 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fā)展達標檢測卷 卷一 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此卷只裝訂不密封班級姓名準考此卷只裝訂不密封班級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歷史(A)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選擇題)本卷共24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斯塔夫里阿諾斯指出:從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產者的轉變,改變了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這些改變主要體現在()①從遷徙過渡到定居②疾病和饑荒盛行③人口得以加速增長④手工業(yè)勞動出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農業(yè)的出現促進了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人們由從食物采集過渡到食物生產者,故①正確;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使得饑荒較之前有所減少,而非盛行,故②錯誤;原始農業(yè)的出現使得人類有了較為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從而促進了人口迅速增長,故③正確;隨著農業(yè)生產技術的提高,一部分人從食物生產中解放出來,專門從事手工業(yè)生產,故④正確;選擇C項符合題意。2.下圖展示的制度來自于()A.古埃及B.古巴比倫C.古印度D.古希臘【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圖片內容“婆羅門”、“剎地利”、“吠舍”、“首陀羅”等信息可知,圖片反映是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故選C項;在古埃及中并沒有出現種姓制度,排除A項;在古巴比倫中并沒有出現種姓制度,排除B項;在古希臘中也沒有出現種姓制度,排除D項。3.阿拉伯人有一句諺語:“人間懼怕時間,而時間懼怕金字塔?!睔v經數千年風雨滄桑的金字塔,見證了古埃及文明的燦爛與輝煌。下列關于古埃及文明的說法,正確的是()A.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B.亞歷山大帝國和拜占庭帝國先后占領古埃及C.古埃及文明延續(xù)了近3000年D.月亮歷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答案】C【解析】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興起,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實現了統(tǒng)一,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屋大維攻占埃及,古埃及并入羅馬帝國,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歷時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即其文明延續(xù)了近3000年,故選C項;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而不是楔形文字,排除A項;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先后占領古埃及,而不是拜占庭帝國,排除B項;太陽歷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而不是月亮歷,排除D項。4.下列對如圖數據的分析,與史實相符的是()A.外邦人同樣享有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利B.真正享有民主權利的人數不足雅典居民的一半C.全體自由民可以參加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公民大會D.占據人口半數的奴隸可以擔任政府公職【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扇形圖可知,在古代雅典居民組成部分中,自由民所占的人數不足一半,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古代雅典,能夠享受民主政治權利的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據此可知,通過題干扇形圖可知,真正享有民主權利的人數不足雅典居民的一半,故選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雅典民主政治之下,外邦人沒有參與政治的權力,排除A項;能夠參加公民大會的人員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而不是全體自由民,即婦女、奴隸、外邦人都被排除在外,排除C項;既然奴隸沒有參與政治的權力,那么他們也就不可能擔任政府的任何職位,排除D項。5.公元前4世紀,雅典演說家德摩斯梯尼在演說中提到,雅典人皮洛斯被剝奪了公民權,由于生活窮困,他混入民眾法庭(陪審法庭)騙取津貼,結果被判處死刑。對此分析正確的是()①德摩斯梯尼生活在伯利克里改革之后②雅典民主僅適用于城邦的高等級公民③所有雅典人都有權獲得城邦發(fā)放的津貼④只有雅典公民才能擔任民眾法庭的陪審員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中時間“公元前4世紀”和“他混入民眾法庭(陪審法庭)騙取津貼”可知此時已有津貼制度,這是伯利克里的改革措施,可知德摩斯梯尼生活在伯利克里改革之后,故①正確;根據所學,到伯利克里時期,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擔任幾乎一切官職,故②錯誤;根據所學,有權獲得城邦發(fā)放的津貼的僅限于雅典公民,故③錯誤;根據所學,擔任民眾法庭陪審員等政治職務只能是雅典公民,故④正確,選擇D項符合題意。6.埃及、印度、中國等古代文明呈現出多元發(fā)展格局,這主要是因為()A.農耕和畜牧經濟發(fā)展的局限B.地理和歷史條件的不同C.大河與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各大文明小國寡民狀態(tài)【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古代文明呈現出多元發(fā)展格局主要是因為各國國情、自然地理和歷史條件的差異所導致的,故選B項;埃及、印度和中國都是農耕經濟國家,排除A項;當時各種文明已經有一定的交流,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古希臘城邦處于小國寡民狀態(tài),印度、埃及、中國不具備這種特征,排除D項。7.據哈蒙德的《希臘史》估計,公元前431年,雅典的全部人口約40萬,按法律規(guī)定,有公民權并能參加公民大會的男性公民約4萬人。這說明()A.雅典公民素質超群B.雅典民主具有廣泛性C.雅典民主具有理性D.雅典民主具有狹隘性【答案】D【解析】由題干中的“雅典的全部人口約40萬,按法律規(guī)定,有公民權并能參加公民大會的男性公民約4萬人”可知,在當時的雅典只有約10%的人口可以參與民主政治,故選D項;題干沒有涉及公民素質問題,排除A項;因為只有約10%的人口可以參與民主政治,不能體現廣泛性,排除B項;題干中的信息僅僅提到參政的人數比例問題,沒有提到雅典民主是否具有理性,排除C項。8.《漢謨拉比法典》又名“石柱法”,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石柱上端是漢謨拉比王站在太陽和正義之神沙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權的權標的浮雕,這反映了()

A.《漢謨拉比法典》集該區(qū)域各國法律之大成B.《漢謨拉比法典》宣揚“君權神授”的思想C.《漢謨拉比法典》建立種姓制度的意圖D.《漢謨拉比法典》維護奴隸主利益的性質【答案】B【解析】浮雕反映了漢謨拉比自太陽和正義之神沙馬什手中接受王權,說明漢謨拉比的王權來自神授,即體現了“君權神授”的思想,故選B項;該浮雕無法體現《漢謨拉比法典》是該區(qū)域各國法律之大成,排除A項;種姓制度是印度的制度,排除C項;該浮雕無法體現其維護奴隸主利益的性質,排除D項。9.在埃及考古發(fā)現中,在屬于公元前4000—前3500年的這一時期內的一些墓穴里發(fā)現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號;在這個時期之末,涅迦達1610號墓中的一個黑頂陶罐上,發(fā)現了作為王權標志之一的紅冠形象。在涅迦達1540號墓發(fā)現的一塊陶片上畫著一個象征王權符號的荷魯斯鷹神的形象。由此可以推斷此時期的埃及()A.部落戰(zhàn)爭頻繁B.社會秩序穩(wěn)定C.王權已經萌芽D.貧富分化嚴重【答案】C【解析】材料“作為王權標志”“象征王權符號”說明此時期的埃及王權已經萌芽,故選C項;材料內容沒有涉及部落之間的戰(zhàn)爭,排除A項;材料內容沒有涉及當時埃及的社會狀況,排除B項;材料內容沒有涉及當時埃及的社會的貧富差距問題,排除D項。10.在討論是否遠征西西里時,雅典政治家尼西阿斯從城邦整體考慮,勸阻公民大會出兵西西里。但在野心家亞西比德的蠱惑下最終通過出兵決議,卻遭慘敗。面對失敗的教訓,公民大會本應總結教訓,但是卻把責任完全推到當初贊成遠征的將領身上。材料反映了雅典公民大會()A.內部矛盾尖銳B.濫用國家權力C.維護貴族利益D.缺乏理性分析【答案】D【解析】“在野心家亞西比德的蠱惑下最終通過出兵決議,卻遭慘敗。面對失敗的教訓,公民大會本應總結教訓,但是卻把責任完全推到當初贊成遠征的將領身上”可見在這種制度之下,并不能客觀理性處理事情,故選D項;“雅典政治家尼西阿斯從城邦整體考慮,勸阻公民大會出兵西西里。但在野心家亞西比德的蠱惑下最終通過出兵決議,卻遭慘敗”不同的政治派別可以共存是民主的體現,不是矛盾的體現,排除A項;“雅典政治家尼西阿斯從城邦整體考慮,勸阻公民大會出兵西西里。但在野心家亞西比德的蠱惑下最終通過出兵決議”這是公民大會民主決策的結果,不屬于對權力的濫用,排除B項;“雅典政治家尼西阿斯從城邦整體考慮,勸阻公民大會出兵西西里。但在野心家亞西比德的蠱惑下最終通過出兵決議”這里體現的是國家利益,而不單純是貴族利益,排除C項。11.有學者認為:(古希臘)“智者”及其引領的思想運動最大的成果,就是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認識到了人作為文明創(chuàng)造主體的偉大力量,標志著人類自我意識的覺醒,是西方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啟蒙運動。這一評價主要是基于智者學派的哪一核心主張()A.萬物是由水形成的B.人是萬物的尺度C.美德即知識D.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答案】B【解析】智者學派的核心主張是“人是萬物的尺度”體現了對人的重視,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故選B項;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思想家泰勒斯提出“萬物都是由水形成的”命題是在智者學派之前,排除A項;“美德即知識”是蘇格拉底提出的,他不屬于智者學派,排除C項;“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是亞里士多德提出的,他也不是智者學派,排除D項。12.公元前399年,經過抽簽的方式,雅典從自愿報名的候選者中隨機選出501人,組成陪審團,負責審判蘇格拉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蘇格拉底為自己作了辯護。陪審團經過兩輪投票,以多數票判其死刑。蘇格拉底一案的審判過程顯示()A.民主自由導致多數人的暴政B.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結果公正C.雅典司法審判缺乏嚴格程序D.雅典法律沒能保證蘇格拉底權益【答案】B【解析】現代法律中刑法制裁的是犯罪行為,任何人不因思想而受罰。題干中“抽簽的方式”“自愿報名”“兩輪投票”“多數票”等信息體現了陪審團的成立和審判中的程序公正,而偉大思想家蘇格拉底卻被判處死刑即結果不公正,故選B項;A項表述過于絕對,只能說存在“可能”,排除A項;題干中提及了陪審團的組成方式和審判程序都較嚴格,排除C項;題干中“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蘇格拉底為自己作了辯護”,這體現了雅典給了蘇格拉底辯護的權益,排除D項。13.《漢謨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條,包括訴訟程序、盜竊處罰、租佃雇傭關系、商業(yè)高利貸關系債務、婚姻、遺產繼承奴隸等,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的社會情況。上述材料反映了《漢謨拉比法典》的特點是()A.內容全面B.思想落后C.傳播廣泛D.影響深遠【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內容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正文內容所包含內容非常多——“包括訴訟程序、盜竊處罰、租佃雇傭關系、商業(yè)高利貸關系債務、婚姻、遺產繼承奴隸等”據此可知該法典的特點是內容全面,故選A項;題干內容主要涉及《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并沒有涉及其思想方面,并且該法典有效地調整了古巴比倫這一古東方早期奴隸制國家的社會關系,排除B項;題干內容主要涉及《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并沒有涉及其傳播范圍,排除C項;《漢謨拉比法典》不僅被后起的古代西亞國家如新巴比倫等國家繼續(xù)適用,而且還通過希伯來法對西方法律文化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題干內容中并沒有涉及其對后世的影響,排除D項。14.智者學派認為:“正義、善德、真理等價值標準是由人決定的,跟人的需要和興趣相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覺,因此一切都是相對的好壞優(yōu)劣,取決個人的尺度”。這種思想()A.闡述了天賦人權的思想B.第一次在哲學發(fā)現了“自我”C.樹立了人的尊嚴和價值D.把人從基督教神學中解放出來【答案】C【解析】從材料智者學派認為“一切都是相對的好壞,優(yōu)劣取決個人的尺度”,可知這種思想突出強調了人的作用和價值,故選C項;天賦人權是18世紀啟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張,與材料思想學派不符,排除A項;蘇格拉底提出“認識你自己”,被稱為第一次在哲學發(fā)現了“自我”,排除B項;把人從基督教神學中解放出來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主張,排除D項。15.古羅馬法學家西塞羅說:“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貶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廢止;我們不能通過元老院抑或公民大會的命令來驅逐它,我們無須訴諸任何人來確定和解釋它;誰若違背之,哪怕他逃避了對他的行為做出的其他相應懲罰,也將受到最嚴厲的處罰?!闭f明當時羅馬()A.法律極其復雜嚴苛B.堅持法律至上原則C.法律代表所有人的利益D.法律由權威法學家解釋【答案】B【解析】材料表現的法律的地位,并未體現出當時羅馬法律復雜嚴苛,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西塞羅認為真正的法律沒有任何權力可以超過它,因此法律至上,故B項正確;法律是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工具,并非代表所有人的利益,故C項錯誤;西塞羅認為真正的法律無需訴諸任何人來確定和解釋他,故D項錯誤。16.下表為羅馬《十二銅表法》的法律條文。法律條文出自第六表《所有權和占有》300阿斯的罰金;如被害人為奴隸,處150阿斯的罰金第八表《私犯》第八表《私犯》第十一表《五表的補充》對上述對應的法律條文解析正確的是()①外國人永遠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羅馬市民財產的所有權②折斷自由人一骨的,處③利息不得超過一分,超過的,處高利貸者四倍于超過額的罰金④平民和貴族,不得通婚A.①外國人因非本邦人而不得擁有財產所有權B.②自由人因擁有公民權力而與奴隸地位不同C.③平民因反對貴族盤剝削利益受到一定保護D.④平民因非公民身份而不能與貴族階層通婚【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外國人永遠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羅馬市民財產的所有權”可知,外國人并非不能因非本邦人而不得擁有財產所有權,故A項錯誤;自由人并沒有公民權利,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利息不得超過一分,超過的,處高利貸者四倍于超過額的罰金”可知,《十二銅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平民的利益,故C項正確;平民不能與貴族通婚并不是因為其非公民身份,這只是《十二銅表法》等級森嚴的一種體現而言,故D項錯誤。17.據史料記載,波斯帝國時期,有許多希臘人來到波斯,他們之中既有醫(yī)生、學者、工匠,也有失意的政治家。波斯歷代國王喜用希臘醫(yī)生為御醫(yī),希臘工匠在波斯秉承國王的意旨,采用希臘風格和東方審美觀,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風格。這反映了當時()A.希臘的醫(yī)學發(fā)達先進B.波斯人生活豐富多彩C.東西方文明交流發(fā)展D.希臘人的創(chuàng)造力豐富【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波斯帝國時期,有許多希臘的醫(yī)生、學者、工匠、失意的政治家來到波斯,而波斯歷代國王也喜用希臘醫(yī)生為御醫(yī),希臘工匠在波斯秉承國王的意旨,采用希臘風格和東方審美觀,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風格,這說明當時的希臘和波斯人口流動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故選C項;波斯歷代國王喜用希臘醫(yī)生為御醫(yī),無法說明希臘醫(yī)學發(fā)達,排除A項;希臘人到波斯得到波斯人的歡迎,并不能說明波斯人的生活如何,排除B項;希臘工匠可以采用希臘風格和東方審美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風格,與希臘人的創(chuàng)造力無關,排除D項。18.最早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埃及和西亞文明的交匯點,它共有22個字母,在向外傳播的過程中不斷地發(fā)展演化,成為古代西亞、埃及、印度、歐洲地區(qū)的字母文字的源頭。這種字母文字是()A.埃及字母B.腓尼基字母C.拉丁字母D.阿拉伯字母【答案】B【解析】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亞地區(qū)的腓尼基。這里地處埃及和西亞文明的交匯點,商業(yè)比較發(fā)達。為方便記錄,人們發(fā)明了有22個字母組成的文字,這22個字母被稱為腓尼基字母,它在東方演化為阿拉伯字母;它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成為今天歐洲幾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頭,故選B項;古埃及創(chuàng)造了較早的象形文字,沒有出現埃及字母文明,排除A項;拉丁字母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化來的,排除C項;阿拉伯字母也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化來的,排除D項。19.據統(tǒng)計,1世紀時,羅馬全年娛樂日為66天;2世紀時,節(jié)慶娛樂日為123天;4世紀時,節(jié)慶娛樂日為175天。在娛樂日里,奴隸角斗、斗獸、戲劇、賽車等活動的費用皆由國庫支出。這段材料說明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是()A.農業(yè)發(fā)展的落后B.工商業(yè)出現大衰退C.統(tǒng)治者奢侈腐化D.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1世紀時,羅馬全年娛樂日為66天;2世紀時,節(jié)慶娛樂日為123天;4世紀時,節(jié)慶娛樂日為175天。在娛樂日里,奴隸角斗、斗獸、戲劇、賽車等活動的費用皆由國庫支出”可知羅馬的節(jié)慶娛樂日不斷增加,且由國庫承擔巨額的娛樂開支,故材料認為羅馬滅亡的原因是統(tǒng)治者奢侈腐化,故選C項;材料并未反映羅馬的農業(yè)發(fā)展的落后,排除A項;材料未反映工商業(yè)出現大衰退的現象,排除B項;材料未直接反映羅馬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的現象,排除D項。20.某歷史學習小組在學習過程中收集了以下三幅圖片,請判斷他們的學習主題是()A.中華文化的吸引力B.中外經濟文化交流C.帝國的擴張與崛起D.文明的碰撞與交流【答案】D【解析】亞歷山大將希臘文明帶到東方,馬可波羅豐富了西方人對中國的認識,絲綢之路溝通了東西方的經貿往來,三者共同反映了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與碰撞,故選D項;亞歷山大并非是因仰慕中華文化而進行對外擴張,排除A項;亞歷山大帝國的勢力范圍未及中國,不屬于中外交流的范疇,排除B項;絲綢之路屬于中外經貿往來的實證,并不屬于帝國擴張的范疇,排除C項。21.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這樣寫道:“商業(yè)聯(lián)結和文化聯(lián)結既不是互不關聯(lián)的也不是彼此獨立的。希臘文化傳播到整個東方,主要是靠追隨亞歷山大軍隊東進的希臘商人。同樣,印度佛教傳布到中國的過程也可以沿著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了解到。”這表明促進東西方文明交融的兩種方式是()A.商業(yè)聯(lián)結和文化聯(lián)結B.暴力沖突與和平交流C.希臘商人和亞歷山大軍隊D.馬可·波羅和阿拉伯商人【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中“希臘文化傳播到整個東方,主要是靠追隨亞歷山大軍隊東進的希臘商人”可知這是通過暴力沖突的方式實現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印度佛教傳布到中國的過程也可以沿著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了解到”可知這是通過和平交流的方式實現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融,故選B項;題干中所述及的“希臘文化傳播到整個東方,主要是靠追隨亞歷山大軍隊東進的希臘商人”表明這種文明之間的交融是通過暴力的方式來進行,而不是正常的商業(yè)貿易往來,排除A項;題干中所述及的“印度佛教傳布到中國的過程也可以沿著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了解到”可知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主要方式是絲綢之路,而在該選項中沒有涉及這一方式,排除C項;題干中的設問是東西方文明的交融方式,而不是依靠力量,排除D項。22.英國歷史學家AR·布恩說,亞歷山大最大的功績是“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將希臘文化灌注到亞洲”,而“東方的影響也以席卷一切之勢涌入西方”。這反映出亞歷山大的擴張()A.擴大了帝國的版圖B.改變了文明交流的方式C.打通了亞歐商貿通道D.促進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答案】D【解析】依題意可以得出選D23.公元212年頒布的《安東尼努斯敕令》中說到:“賜寰宇黎庶羅馬公民權,……一旦寰宇黎庶具享公民之權,羅馬之偉大遠勝海外諸邦,榮耀亦弗先祖可比肩?!痹撾妨畹念C布是為了()A.擴大羅馬統(tǒng)治的疆域B.強化國家民族認同C.鞏固羅馬共和國統(tǒng)治D.實現帝國居民平等【答案】B【解析】題干中敕令提及百姓享有公民權后,則羅馬將比海外諸邦更偉大,榮耀也超過先輩,該敕令有利于公民認同羅馬帝國,故選B項;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的疆域就已經地跨三洲、水兼四海了,此時重心是整合龐大的帝國,排除A項;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排除C項;羅馬帝國是奴隸制國家,奴隸遭到奴隸主的殘酷剝削,排除D項。24.“我們終年勞作,不得休息,我們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yǎng)你們。而你們卻不讓我們共享國家權利,連我們的孩子與你們通婚都是違法的?!睂Σ牧现小拔覀儭苯忉屨_的是()A.婆羅門B.剎帝利C.吠舍D.首陀羅【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古印度種姓制度之下,吠舍大多數是普通勞動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他們向國家上稅,供應第一二等級,符合題干中“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yǎng)你們”、“你們卻不讓我們共享國家權利,連我們的孩子與你們通婚都是違法的”,故選C項;在古印度種姓制度之下,婆羅門主掌宗教祭祀,屬于統(tǒng)治階層,這與題干中“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yǎng)你們”不一致,排除A項;剎帝利主要由以國王為首的武士集團構成,負責統(tǒng)治和保衛(wèi)國家,屬于社會的統(tǒng)治階層,排除B項;在古印度種姓制度之下,首陀羅地位最低,需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地位最為低下,排除D項。第Ⅱ卷(非選擇題)本卷共三大題,共52分??忌鶕笞鞔稹?5.(13分)世界歷史進程中,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相影響,共同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①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②他先后統(tǒng)一希臘全境,進軍中東地區(qū),占領埃及全境,征服波斯帝國,大軍開到印度河流域。③此后,希臘文化傳入伊朗、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以色列和埃及。④亞歷山大加速了希臘文化向印度和中亞地區(qū)的傳播,但文化決非是單向傳播的事。⑤在希臘文化時代(亞歷山大征服后的幾百年間),東方思想,特別是宗教思想就傳入了希臘世界?!幾裕ㄓⅲ溈丝ㄌ帷秮啔v山大傳》材料二18世紀,“中國熱”一度在歐洲流行……在西方啟蒙運動那里,東方是一個重要參照,孔子成為理性主義的代言人和領路人,東方世界為西方啟蒙思想家提供了所向往的理性精神。伏爾泰表現出對孔子思想的極大認可和欣賞,號召西方,尤其是歐洲的君主們應該認真向孔子、向中國學習?!栽槕c《世界多元文明史實與西方中心文明觀的破除》(1)寫出材料一中屬于史實的句子序號,并簡要說明史實間的內在聯(lián)系。(5分)(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伏爾泰對孔子思想的態(tài)度,并簡要說明。(8分)【答案】(1)史實:②③⑤(2分)。聯(lián)系:武力擴張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傳播,而文明的交流與傳播又推動了地區(qū)發(fā)展。(3分)(2)態(tài)度:推崇并號召學習孔子思想。(2分)說明:伏爾泰目的是利用孔子思想的理性精神反對歐洲君主專制,宣傳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利于啟蒙運動發(fā)展和中國文化的傳播。(6分)【解析】(1)第一小問句子序號,作答本題時,首先要明確什么是歷史史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歷史史實指的就是對歷史上所發(fā)生事情的準確敘述,據此可知,②③⑤屬于對史實的準確敘述。第二小問內在聯(lián)系,根據②③⑤所述史實,即②主要敘述了亞歷山大的東征,③主要敘述了希臘文化傳播到其他地區(qū),⑤東方的思想也傳入到了西方,可以得知其內在聯(lián)系是亞歷山大通過武力擴張的方式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傳播,同時,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傳播又推動了地區(qū)的發(fā)展。(2)第一小問態(tài)度,根據材料二“伏爾泰表現出對孔子思想的極大認可和欣賞,號召西方,尤其是歐洲的君主們應該認真向孔子、向中國學習”可以得知伏爾泰對中國孔子的態(tài)度是推崇并號召西方尤其是歐洲的君主們學習孔子思想。第二小問說明,根據材料二所涉及的時間點——18世紀、所述史實——啟蒙運動,以及“孔子成為理性主義的代言人和領路人”、“東方世界為西方啟蒙思想家提供了所向往的理性精神”,可得伏爾泰目的是利用孔子思想的理性精神反對歐洲君主專制,宣傳資產階級啟蒙思想;有利于啟蒙運動發(fā)展和中國文化的傳播。26.(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國內長期流行的一種觀點認為,在當時雅典40多萬人口中,只有(?)萬人享有公民權,其中經常出席公民大會的人數只占公民總數的1/6左右,其余9/10的居民,包括奴隸、外邦人和占人口一半的婦女,都被剝奪了民主權利,該觀點認為雅典民主僅僅是奴隸主階級的少數人民主。——程漢大《雅典憲政的特點及其局限性》材料二1787年憲法確立的三權分立制和聯(lián)邦制開創(chuàng)了世界一先例,它有利于維護美國的獨立、統(tǒng)一和經濟發(fā)展。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處在南方種植園奴隸制下的廣大黑人不能享有這些基本人權,南北不同經濟體制之間的矛盾并未解決?!跛沟隆妒澜缤ㄊ贰凡牧先芸诉d總統(tǒng)實行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的政策,印第安人在遷徙中約減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美國的大陸擴張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墳場上?!獥钌㈥戠R生《美國史新編》(1)根據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僅僅是奴隸主階級的少數人民主”這一觀點的理由。(4分)(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美國開創(chuàng)的三權分立制與聯(lián)邦制分別是如何運行的?(4分)(3)根據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指出美國資產階級民主和人權局限性的表現。6分)【答案】(1)理由:公民參政積極性低(經常出席公民大會的人數只占公民總數的六分之一左右);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外邦人等沒有民主權利。(4分)(2)運行:三權分立:立法、行政、司法分別由國會、總統(tǒng)、最高法院掌握,三者互相制衡。(2分)聯(lián)邦制:聯(lián)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各州政府擁有一定自治權。(2分)(3)表現:1787年憲法承認奴隸制存在;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等沒有平等的公民權利;強迫印第安人西遷,驅趕和屠殺印第安人;美國的民主與人權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6分)【解析】(1)據材料一“其中經常出席公民大會的人數只占公民總數的1/6左右”可得公民參政積極性低;據材料一“其余9/10的居民,包括奴隸、外邦人和占人口一半的婦女,都被剝奪了民主權利”可得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外邦人等沒有民主權利。(2)三權分立制:根據1787年憲法,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分別由國會、總統(tǒng)、聯(lián)邦法院掌握,三者之間分工明確,互相制衡。聯(lián)邦制:聯(lián)邦政府掌握最高權力,如征收權、對外宣戰(zhàn)與媾和等,憲法沒有賦予聯(lián)邦政府的權力由各州保留,各州擁有一定的自主權。(3)據材料二“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處在南方種植園奴隸制下的廣大黑人不能享有這些基本人權”可知1787年憲法承認奴隸制存在,黑人和印第安人等沒有平等的公民權利;據材料三“杰克遜總統(tǒng)實行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的政策,印第安人在遷徙中約減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可得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美國的西進之路即是印第安人的血淚之路。27.(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辯論是思想的交鋒。在古代,無論東方西方,都有辯論的傳統(tǒng)。在中國,我們在先秦諸子的典籍中能看到很多這樣精彩的片段,比如惠施和莊子的辯論、公孫龍的“白馬非馬”、墨子和公輸班的辯論。西方同一時期,古希臘的辯論之風很盛,他們認為辯論是發(fā)現真理的最好方法,蘇格拉底與梅勒圖斯的雅典法庭之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西塞羅等,其舌辯逸事勾勒了人類文明史上雄辯與詭辯、邏輯與反邏輯的起點?!幾岳钛╊仭端卧噢q智慧》材料二辯論之風不僅在中國,古希臘亦蔚然成風。在古希臘,人們擁戴能言善辯的人為“智者”,當時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能言善辯,亞里士多德專門著有《辯論篇》《辯謬篇》討論辯論術。論辯在先秦既是統(tǒng)治階層內部勸諫的主要方式,也是諸侯國間利益爭奪的手段。戰(zhàn)國是士階層最活躍的時期,游說是職位晉升的平臺,口才是博得君主賞識的基礎,爭辯之風盛極一時?!幾晕含|《從先秦寓言到俗賦》(1)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古代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和古希臘不同的時代背景,分析形成各自的論辯文化的原因。(6分)材料二封建制度即由個別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領土范圍內,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奪取或行使公共權力的制度。……由地主貴族……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莊園領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領土范圍內,對那里所有的居民辦理行政、執(zhí)行司法、征收賦稅的制度。在這樣一個政體里,政府的實質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個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個名義上的權力,而國王被縮成為一個陰影而已?!饨ㄖ贫仁且环N政府的形式,一種社會的結構,一種以土地占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幾浴久馈繙者d《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上冊)》(2)根據材料二分析中古西歐封建莊園的特點。(6分)材料三中世紀的阿拉伯人繼承和發(fā)展了古代希臘的理性傳統(tǒng),在實驗科學、醫(yī)學、化學、數學、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領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學家的“圖斯雙圓”理論出現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中,現代天文學家中的很多名稱和術語來自阿拉伯天文學家,歐洲語言中的大多數星宿的名稱都來源于阿拉伯語。從12世紀開始,許多希臘哲學著作的阿拉伯文譯本又重新譯成歐洲各種文字,歐洲人才重新聽到亞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觸到真實的希臘古典哲學著作。從阿拉伯世界涌來的知識潮流,給歐洲帶來了向心靈解放的“大躍進”,促進了發(fā)展自由思想的偉大進步,導致了文藝復興的到來。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也是經阿拉伯人之手,逐步傳入西歐?!幾圆痰沦F《中世紀阿拉伯人對哲學和科學的貢獻》(3)根據材料三,概括阿拉伯對歐洲社會的影響,并據此回答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6分)材料四拜占庭帝國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果,在以后的時代里,它無視西歐城市出現后悄然興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yōu)點和長處。拜占庭人認為,他們的職責在于保存祖先的遺產而不在于創(chuàng)新,這種封閉保守的心態(tài)持續(xù)了若干世紀之后,拜占庭文明終于被歷史大潮所淘汰。——摘編自朱寰《世界中古史》(4)請舉例說明材料二中拜占庭帝國曾取得的“輝煌成果”。指出材料認為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是什么?(4分)(5)綜合材料三和四你能得到怎樣的啟示?(3分)【答案】(1)中國春秋戰(zhàn)國:生產力發(fā)展,井田制瓦解,小農經濟形成;諸侯爭霸,各諸侯國以辯才作為選擇治國人才的依據;百家爭鳴,各學派彼此論戰(zhàn)辯駁;辯才是士階層職位晉升和博得君主賞識的基礎;私學的發(fā)展推動辯論技巧的提高和辯論風氣的形成;各國變法運動的推動。古希臘:古希臘奴隸制經濟的繁榮奠定物質基礎;古希臘民主政治的推動;古希臘文化教育發(fā)展的推動;論辯演說能力的提高;古希臘人文主義精神的產生和發(fā)展的推動;古希臘哲學的發(fā)展賦予希臘人邏輯、思辨智慧。(2)特點:莊園里實行的是封建制度;莊園領主或封建主在其領地范圍內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