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32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27/10/wKhkGWeup6mARzi2AAEcZyojAiU458.jpg)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32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27/10/wKhkGWeup6mARzi2AAEcZyojAiU4582.jpg)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32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27/10/wKhkGWeup6mARzi2AAEcZyojAiU4583.jpg)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32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27/10/wKhkGWeup6mARzi2AAEcZyojAiU4584.jpg)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32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27/10/wKhkGWeup6mARzi2AAEcZyojAiU45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32篇)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精選32篇)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參與觀察、記錄動植物的變化的活
動,感受大自然在春天發(fā)生的美妙變化,激發(fā)學生親近大自然
的欲望與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通過觀察春天常見的植物和動物的生活習性等活動,培養(yǎng)學
生熱愛動植物的情感和對動植物的進一步了解的觀察能力。
3、能感受春天的美好,熱愛大自然,能體驗與自然接觸的快樂
和驚喜。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參與觀察、記錄動植物變化的活動。
教學用具:
春天里動植物的圖片、影象、剪貼畫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
1、播放“春天在那里”音樂、課件
2、提問:你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二、感受春天
1、看望植物
展示課件:春天悄悄的來了
2、尋找小動物
師:同學們在尋找春天的時候,除了花草樹木發(fā)生了變化,還
看到了什么?
放課件:春天的小動物
三、總結
師:老師也去尋找春天了,你們想看看嗎?(放春天的錄象)
問:此時此刻,你想對春天說什么?春天美不美?是??!春天給了
我們這么多的禮物,嫩綠的小草,芳香的花朵,溫暖的春風,動聽
的鳥鳴。你想用什么方式贊美春天呢?誰愿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
春天?]
老師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贊美春天,可以嗎?(課件)
這么沒的春天,我們都看不夠了,你看:(簡筆畫)遠山變綠了,
小河的冰融化了,柳樹發(fā)芽了,再畫上什么就更美了?讓我們共同描
繪一幅春景圖。
這是課前同學們畫的,誰來帖一帖?
老師放音樂,幾個學生上黑板帖圖,其他同學唱歌。我們的春
天真美麗,那么祖國的春天就更美了讓我們共同來欣賞我們美麗的
祖國。(放課件)
齊讀:祝愿我們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2
教學目的:
1、能夠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認識草原上的鷹、兔、草的
生態(tài)平衡
關系。
2、能夠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認識沙塵暴生成的原因。
3、為維護生態(tài)平衡,明確應該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學重點:知道草原上的鷹、兔、草的生態(tài)平衡關系。
教學難點:能分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衡的原因。
教學準備:活動手冊、有關草原和沙塵暴的圖片、影視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在生態(tài)瓶中哪些因素會影響其中動植物的生長?”
“生態(tài)瓶中的某些條件改變了,就會使整個生態(tài)瓶內(nèi)生物的正
常生長受到影響。在自然界里也一樣,一些條件因素發(fā)生了改變,
也可能使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態(tài)平衡被破壞,有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
里”
/No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維護生態(tài)平衡這個話題?!?/p>
二、探究過程
1、研究鷹、兔、草的生態(tài)平衡關系。
?草原上的鷹、兔、草之間有著怎樣的食物關系?
?設想事物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生了變化,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1)如果鷹少了,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2)如果兔子少了,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3)如果草少了,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連鎖反應?!?/p>
推測:如果上述現(xiàn)象發(fā)生了草原最終會變成什么樣子?
?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鷹、兔子、草的減少?
讓學生討論后作出分析。
(對老鷹、兔子的獵殺;防止兔子與牛羊爭牧草而進行的獵殺和
驅(qū)趕;為了發(fā)展經(jīng)濟而過度的放牧;環(huán)境的惡化導致草的生長困難。)
2、沙塵暴發(fā)源地之一的資料介紹。
讓學生閱讀P57,介紹寧夏騰格里沙漠的有關情況。
師介紹:發(fā)菜是一種藻類,因風干的發(fā)菜形狀,色澤酷似婦女
的頭發(fā)而得名。它大多生長在干旱的草原、荒漠、平灘荒地和低山
小丘,我國的甘肅、陜西、青海、_疆均有生產(chǎn),而寧夏最為。
獵隼又叫鶻,是一種兇猛的鳥,上嘴鉤曲,背青黑色、尾尖白
色、腹部—馴熟后可幫人打獵。獵隼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分布,但
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qū)。近年來,由于獵隼在中東一些國家是王宮貴
族的寵物,一種身份的象征,在境外1只經(jīng)過馴化、體型高大的獵
隼價格很高,因此在我國西北地區(qū)獵殺、獵捕和走私獵隼的情況非
常嚴重。獵隼的數(shù)量急劇下降,嚴重影響當?shù)厣鷳B(tài)平衡,引發(fā)鼠害
泛濫,給當?shù)啬撩裆詈徒?jīng)濟帶來了很大影響。獵隼現(xiàn)在是我國一
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自主學習資料后,鼓勵學生提出想了解或不清楚的問題。
三、分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衡的原因。
思考:是人類的哪些行為引起的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衡?
這些行為的后果是什么?
最終結果是什么?
我們?nèi)绾胃淖冞@種狀況呢?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課后拓展:
在維護大自然生態(tài)平衡的活動中,我們該做什么?我們怎樣做?
4、小結。
三、板書設計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整體形杰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器官一般包括根、
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環(huán)境里,有一定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不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現(xiàn)象,能繼續(xù)關注樹木變化。
【教學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
作為生命體特征。
【教學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相同之處。
【教學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
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觀察樹木方法
1、總任務:分小組進行觀察,每個小組盡量觀察不同樹木;小
組內(nèi)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
筆記。
2、分任務:我們所要觀察樹長在校園哪個地方?我們怎么按順
序來觀察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
3、交流:我們可以用哪些新觀察方法來觀察新內(nèi)容?(畫簡圖、
測量樹干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
法……)
4、比較:我們能比書上觀察記錄記得更好嗎?(先用簡單詞語記
錄下來,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觀察筆記。)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樹冠形狀、樹高度等)
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發(fā)現(xiàn)?
生:這棵樹真大!看看我撿到樹葉和果實。這是樹果實。這是我
樹皮拓片。
(拓印樹皮圖案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干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
復按壓,再平捏蠟筆在紙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顏色。)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內(nèi)容記錄下來吧。要寫出觀察時間、
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順序來記錄。能貼上收集到實物標本。
三、整理我們觀察記錄
1、整理:分小組根據(jù)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2、描述:分小組描述一棵樹:這是我們組觀察記錄,能猜出是
校園里哪一棵樹嗎?
3、比較我們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生長需要什么樣條件?
不同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總結: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大樹之間相同點和
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大樹,在課外繼續(xù)觀察它,它會怎樣變
化?把你意外發(fā)現(xiàn)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發(fā)現(xiàn)張貼于科學學習欄目
內(nèi)。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4
【教學目標】
根據(jù)相關內(nèi)容的調(diào)整和課程標準要求,制定以下目標:
過程與方法
?知道人體有哪些感覺器官,能運用各種觀察器官進行觀察;
?利用放大鏡、望遠鏡、聽診器等工具觀察,體會到用工具觀
察更有效;
?綜合運用各種感官辨識和配制飲料。
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觀察;
?知道觀察的作用;
?知道各種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觀察是不斷發(fā)現(xiàn)和深入思考的源泉,是科學探究的基
本方法;
?體驗到工具可以擴展人的感官功能一一技術對科學的發(fā)展起
著重大的推動作用;
?意識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觀察才會更全面、更準確。
?養(yǎng)成對周圍物體進行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裝有蘋果、梨子、荔枝的黑色塑料袋,望遠鏡,放大鏡,
聽診器,顯微鏡,紅糖水,白糖水,配方奶,紅糖,白糖,奶粉,
小勺,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杯等。
【教學實錄】
活動一:認識眼睛的觀察作用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美麗的圖片,想知道
是什么嗎?
生:(露出好奇的目光)想。
師:(播放圖片)請靜靜地觀察圖上都有些什么?比一比,看誰觀
察得最仔細。
(生觀察圖片)
師:誰先來說說觀察到了什么?比一比,看誰聽得最認真。
(生描述觀察到的景物,師引導學生補充)
師:(點一位沒有發(fā)言的同學)他們說到的你都觀察到了嗎?
生:有些沒有發(fā)現(xiàn)。
師:為什么沒有發(fā)現(xiàn)呢?
生:我觀察沒他們仔細。
師:老師相信你以后也能和他們一樣仔細觀察的。
師:剛才同學們用自己敏銳的雙眼觀察了圖片上這些景物,其
實眼睛是我們身體重要的感覺器官,我們用眼睛有目的的、仔細地
看,可以觀察到很多事物。
[課中反思1]: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觀察特點,選用觀察圖片來
替代教材中觀察自己的眼睛的活動,便于學生與同學比較觀察同一
物體時存在的差異。在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這一環(huán)節(jié)
時,注重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在不斷補充、追問等多邊交流中讓學
生體驗到觀察時要仔細、交流時要傾聽,強化了觀察和交流的正確
方法。同時,對觀察活動中沒有進入角色的同學,及時給予提醒鼓
勵,有利于全體同學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體現(xiàn)
了面向全體的教學思想。
活動二:認識手、鼻、舌、耳的觀察作用
師:(出示一黑色塑料袋)這是什么?
生:黑色塑料袋。
師:不打開袋子,你知道它里面裝的是什么嗎?
生:不知道。
師:懣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這個袋里裝的是什么?
生:可以用手摸。
生:用鼻子聞也應該可以。
生:我覺得還可以用舌頭嘗。
師:真聰明,如果老師現(xiàn)在就讓你來確定這個袋子是什么的話,
你會怎么做?
生:先用手摸。
師:你為什么先選用用手摸這種方法?
生:我覺得比較簡單。
師:可不可以先用鼻子聞或用舌頭嘗?
(學生自主的發(fā)生辯論)
師:對,不明的東西不能隨便聞、隨便嘗,我們要注意安全。
師:我們每個組也有一個裝有不明物的黑袋子,請小組長從實
驗桌中取出來,組織小組同學閉上眼睛,用你們剛才想的方法試試。
(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閉眼摸物活動)
師:剛才同學們活動進行得非常認真,值得表揚。誰來說說你
用手摸準了哪些物體?
第2組:我們剛才用手一下子就摸出了荔枝,因為我們感覺到
荔枝比較小,而且表面很粗糙。
師:用手能感覺到物體的大小和表面粗糙程度。那些我們用手
摸不能確準的,又該怎么辦?
生:還可以用鼻子聞。
(小組閉眼聞物活動)
師:聞到了什么?
第5組:我們這個組的小華特別喜歡吃蘋果,一下子就聞出了
蘋果的味道。
(其余各組各抒己見)
師:你的鼻子真靈敏。在用鼻子聞不清楚的物體時,鼻子離物
應該遠一點,用手扇一扇,然后慢慢的吸氣。
師:還有一些通過手和鼻子不能準確感知的,怎么辦呢?
生:還有一種方法可選用,那就是用嘴嘗味道。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討論過,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嘗的。不過,
老師給大家準備的是干凈、安全的東西,你們可以放心嘗。
(小組閉眼捏鼻嘗物活動)
師:嘗出了什么味道?是用牙齒、嘴唇嘗的嗎?
第12組:跟第2組和第5組一樣,我們也是先確準了兩種,我
們剛才用舌頭嘗出了梨子的味道。
師:哦,你們真棒,把袋子里的物體全認出來了。
[課中反思2]:把教材中分別用鼻、耳、手、舌等器官觀察的
活動改為由閉眼摸物、捏鼻聞味、舌頭嘗味等游戲活動,既可以增
加觀察活動的趣味性,又訓練了學生觀察的順序性和思維的邏輯
性。)
活動三:認識耳朵的觀察作用
師:(播放音樂)你感覺到了什么?是用什么器官感覺到的?
生:我的耳朵聽到了美妙的音樂。
師:說明耳朵也能進行觀察,那我們現(xiàn)在靜靜的用耳朵觀察一
下,看能發(fā)現(xiàn)些什么?
(學生聽并各抒己見)
師: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有幾個同學是閉著眼睛聽的,能說說為什么
嗎?
生:這樣聽得清楚些。
師:是啊,有時候聽不清楚,我們就要想些辦法,你知道還可
以用哪些辦法?
生:在聽的時候保持安靜。
生:我發(fā)現(xiàn)把手放在耳朵后面,可以把聲音都集中過來。
生:上周我到醫(yī)院看醫(yī)生,那位叔叔用一個戴在耳上的東西聽
了我的心跳。
師:那是醫(yī)生用的聽診器。想用它來聽一下自己的心跳聲嗎?老
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聽診器,我們可以來試一試。
(各小組長取出聽診器,小組成員輪流聽心跳)
師:剛才我們用聽診器聽到了心臟跳動的聲音,很興奮吧!誰能
把你用聽診器聽到的聲音描述出來。
(生模擬心跳聲音)
師:好,學得真像。課后我們還可以用它來聽聽大樹的“心跳
聲”。
師:回憶一下,在前面的觀察活動中我們用到了哪些器官?
(生各抒己見,師相機板書:眼一一看、手一一摸、鼻一一聞、
舌----嘗、耳----聽)
師:由眼、手、鼻、舌、耳等感覺器官參與所經(jīng)歷的這個認識
過程就叫觀察。(板書:觀察)
[課中反思3]: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先用一段音樂激發(fā)學生興
趣,使其認識到耳朵也是重要的感覺器官。緊接著引導學生在原有
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去猜想用各種辦法來聽清楚生活中不容易聽清的
聲音,給學生充分表達、詳細描述的機會,并對學生的突發(fā)奇想給
予鼓勵。最后讓學生用聽診器來聽自己的心跳,這樣,學生在經(jīng)歷
了運用各種感官認知事物的完整過程后,就能輕松地理解觀察的內(nèi)
涵,并在今后的活動中加以運用。這樣設計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
特點。
活動四:認識工具對觀察的作用
師:好!現(xiàn)在我們來輕松一下。每個小組實驗桌中都有一張紙,
上面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從桌中取出來讀一讀吧。
(生看著紙上的字好笑)
師:為什么好笑?
生:字太小,看不清楚。
生:讀起來很累。
師:有什么好辦法嗎?
生:可以借助工具來觀察。
生:用放大鏡。
生:用顯微鏡。
師:放大鏡是一種最簡單的放大儀器,適宜用來觀察用肉眼看
不清楚的很小的物體。顯微鏡是一種精密的放大儀器,適宜用來觀
察那些小的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微小的物體。這張紙上的字用放大
鏡看就可以了。
在我們實驗桌下有放大鏡,拿出來讀一讀這個故事。
(各小組借助放大鏡觀察小字)
師:現(xiàn)在看清楚了嗎?
生:看清楚了。
師:用放大鏡和用眼睛直接觀察有什么不同?
生:用放大鏡看得更清楚。
師:放大鏡作為一種觀察工具能把很小的物體放大,我們已經(jīng)
看到了它的神奇。(拿出一臺顯微鏡)來認識一下,這就是一臺顯微
鏡。請看書上55頁的兩幅圖,這是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猜猜看,它
們可能是什么?
生:我覺得第一幅圖中是兩根木樁,第二幅圖是特殊的葉片。
生:我覺得第一幅圖像兩根手指,第二幅圖像絲綢。
生:我覺得第一幅圖更像遍地落葉中挺出的兩棵樹,第二幅圖
更像孔雀的羽毛。
師:其實,第一幅圖中那像遍地落葉中提出的兩棵樹其實是靠
近頭皮的兩根頭發(fā),第二幅圖中那像孔雀羽毛的其實是冬天窗戶上
結的霜花。沒想到吧!瞧!顯微鏡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奇異的微觀世界。
你們有什么感想啊?
生:顯微鏡下的頭發(fā)竟然是這個樣子,真是太神奇了!
生:我也想用顯微鏡觀察一下。
師:好??!課后大家可以到實驗室去觀察。那么你們還知道哪些
觀察工具?他們可以用來觀察什么?
生:望遠鏡。
師:哪位同學用過望遠鏡?能夠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知道望遠鏡
的知識嗎?
生:我家里有一臺,它可以使我們看清楚遠處的物體。
師:誰來用望遠鏡試試?
(學生用望遠鏡望窗外的景物)
師:把你們剛才的觀察情況跟我們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感覺到對面的迎春花就在我的眼前。
生:我剛才觀察的是操場邊的大樹,我也是感覺到它好像就在
我的眼前,我還數(shù)清楚了它的一根枝條上有11片葉子,可是我用手
卻摸不到。
師:用望遠鏡可以讓我們把遠處的物體看得更清楚。
師:還知道哪些?
生:我還知道潛望鏡,它可以在水中觀察物體。
生:還有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天上的東西。
師:你了解的真多!天文望遠鏡可以將我們的視線領入浩瀚的宇
宙。
生:我好像聽爸爸說過有一種哈伯太空望遠鏡,可能是望太空
的吧!
生:我還從書上看到過氣象衛(wèi)星,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觀察。
師:你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借助氣象衛(wèi)星可以從太空觀察地球,
為觀察天氣提供依據(jù)。
師:你們覺得用這些工具觀察和用眼睛直接觀察有什么不同?
生:用工具觀察看到的東西更多。
生:更清楚。
師:對,這些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更細致、更清楚、更全面的觀
察。(板書:工具)
[課中反思4]:用放大鏡可以放大物體,是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
用小紙上的小字活動來引入可以用工具幫助觀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
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對于教材中顯微鏡下的兩幅圖片,先
讓學生描述和猜測,然后揭示答案,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工具在觀察
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五:綜合運用多種感官觀察
師:大家今天表現(xiàn)非常棒,現(xiàn)在我宣布給每個組獎一杯飲料。
這是杯什么飲料呢?請小組長取出來。
師;讓老師猜猜你們此時肯定在想:只有一杯,怎么喝???是啊,
怎么辦呢?我們再來配制一杯和它一模一樣的飲料,好不好?那么怎
么配制呢?
生:我認為先要知道這是杯什么飲料。
師:哦,你的意思是它怎么做成的,我可以告訴你們一點,就
是水里面放了另外一種物質(zhì),放的是什么物質(zhì)我也忘了,你們有辦
法知道嗎?
生:可以先用眼睛看。
師:用眼睛能看出什么?
生:飲料的顏色。
師:根據(jù)它的顏色我們能判斷出什么?
生:能判斷出大概加的是什么物質(zhì)。
生:還可以判斷出加了多少這種物質(zhì)。
師:還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鼻子聞。
師:用鼻子聞能聞出什么?
生:能聞出飲料的氣味,進一步判斷這種物質(zhì)是什么。
生:還可以用舌頭嘗出它的味道,就知道是什么了。
師:用舌頭嘗的方法可以,除了能嘗出它的味道還能嘗出什么?
生:還能嘗出味道濃不濃,就可以知道到底加了多少。
師:把我們今天學到的方法用上了,非常好!相信你們都能準確
辨別出是什么飲料。
師:如果準確辨別出來了,那又怎么才能保證配制的是一模一
樣的呢?在配制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注意些什么?
生:往水中加物質(zhì)的時候要一點一點的加,邊嘗邊加,盡量保
證加的量大致相同,這樣它的顏色、味道也才能相同。
生:最后還要攪拌一下。
師:好,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用你們剛才討論的方法,先觀
察出這是什么飲料,確定后再到前面來領取你所需要的材料,然后
仔細地配制。比一比,看哪個組觀察得最仔細、合作得、配制得最
準確!開始吧!
(小組探究、辨別、配制飲料活動)
師:(組織交流,展示樣品和配制的飲料)你們組是怎么配制的?
用了哪些感官?配制出的是什么飲料?成功了嗎?
(全班交流)
師:(總結)11個小組綜合運用多種感官,成功地辨別和配制出
來了一模一樣的飲料,說明大家已經(jīng)掌握了科學觀察的方法。老師
祝賀你們!但是,比觀察方法更重要的是觀察的態(tài)度和習慣。這節(jié)課
就要結束了,但我們的科學觀察活動還沒有結束,平時,我們要多
觀察和體驗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你將會有更多新的發(fā)現(xiàn)!
[課中反思5]:我覺得這個環(huán)節(jié)與上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得比較
好,又掀起本課的一個小說是游戲其實是實驗,把觀察茶葉的活
動改為了綜合各種感官觀察一一辨別一一配制飲料的活動。嗅覺、
味覺、視覺的同時運用在這個小實驗中得到體現(xiàn)。課堂上,老師只
是當了一個忠實的聽眾,并適時地“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為學生留出了一片“天空”,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現(xiàn)有材料,設計并制作簡易降落傘。能夠設計實驗
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2、知道降落傘緩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氣阻力),初步了解影
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3、認識到科技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的促進作用。具有合作與參與的
意識,主動進行分享和交流的品質(zhì)。產(chǎn)生對科學問題進行反復嘗試
與探究的精神。
二、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棉線、衣夾、手帕、牛皮紙、塑料袋、剪刀
演示材料:降落傘下降的視頻資料,秒表
三、教學過程
(一)認識降落傘下降過程中受到的各種力的作用。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錄象,我們一起來看看。
2.播放降落傘的視頻錄象
3.大家認識錄象中的東西嗎?那你知道降落傘在下降過程中受到
哪些力的作用呢?
4.你們能用箭頭表示出來嗎?(指名一學生上黑板標注,其余學
生自行在書上標注)
引導學生主要標出降落傘受到的重力和空氣的阻力。
(二)制作降落傘并測試降落傘下降速度
1.大家想親手來做個降落傘嗎?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的材料:棉
線、衣夾、手帕、牛皮紙、塑料袋、剪刀、秒表。
2.每小組選擇相應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個降落傘,并注意:
A:在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
B:線段從四個角下垂到結的長度應相等。
3.現(xiàn)在我們來測試一下我們自己設計制作的降落傘
測試方法:
A:一位同學在教學樓二樓往下放降落傘,下面的同學用秒表記
錄從降落傘打開到下落至地面的時間。
B:要保證降落傘下降的距離一致。
C:記錄員及時記錄時間數(shù)據(jù)
(三)研究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1.每小組交流本組所制做的降落傘的降落所用時間
2.每小組降落傘下降所用的時間為什么一樣呢?降落傘下降的快
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系呢?
3.學生各自提出假設
4.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確立一個假設,填好小組活
動研究方案:
問題:降落傘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假設:
保持不變的是:
需要改變的是:
5.交流匯報,師生共同指正小組研究方案中有誤或不全的地方。
6.小組開展研究,并填好數(shù)據(jù)。
結論:
(四)匯報交流:
通過研究,你們有什么收獲嗎?
(五)布置作業(yè)?!皾撍荣悺笔且粋€拓展活動,研究物體在水
中的下降情況。如果時間不夠,可以布置學生課后自行研究。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葫蘆葉柄部位膨大海綿體充滿空氣是浮在水面上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水生植物主要形態(tài)特征,能看懂維恩圖表達方式。
在觀察中提出問題,探究水葫蘆浮在水面秘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研究水生植物興趣,體會到水生植物也是一個個活生生生
命個體。
【教學重點】利用維恩圖總結水生陸生植物作為生命體共同特
征。
【教學難點】探究水生植物適應水生環(huán)境結構特點。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水生植物,其中有水葫蘆和金魚藻,一個
水槽,一張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水生植物
1、陸地上生長著許多植物水中也生長著許多植物。出示實物或
圖片,這就是兩種常見水生植物水葫蘆和金魚藻。你課外調(diào)查到水
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經(jīng)看到過哪些水生植物?(補充認識水花生、浮萍、
蓮、菱、菖蒲、美白等。)
二、觀察水葫蘆和金魚藻
1、觀察記錄:塑料袋中裝有水葫蘆和金魚藻,分發(fā)給各小組,
要求放入水槽中(為了使金魚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觀察和簡圖記錄,
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觀察它們在水中樣子,并用簡圖把它們畫下
來。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較觀察水葫蘆和金魚藻在水中有什
么共同之處?對,都能浮在水面上,會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嘗試剖開水葫蘆葉柄,我們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種海綿
狀氣囊結構很輕,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適應水生植物環(huán)境)。其它水
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結構?請課外繼續(xù)探究。
三、比較水葫蘆和金魚藻
水葫蘆和金魚藻有哪些相似之處?(除了形態(tài)結構特征外,還可
以稍作拓展,如它們都會繁殖后代,都會死亡等。)它們是水生植物,
它們生長需要什么條件?
四、比較水葫蘆和狗尾草
水葫蘆等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
處?
與前堂課學生總結陸生植物唯恩圖進行比較,再次填寫維恩圖,
完成對植物生命體特征梳理。(都有根莖葉、都會繁殖后代、壽命都
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陽光、水分和空氣等)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7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
吃食、排泄。
流程與方法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細致觀察對獲得信息的重要性。
【學習重點】
經(jīng)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流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
的重要性。
【學習難點】
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與傾聽他人意見的沖突。
【學習準備】
分組: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干、等食物,記
錄表。
【學習流程】
一、交流飼養(yǎng)蝸牛的經(jīng)驗和發(fā)現(xiàn)
1、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
2、交流飼養(yǎng)蝸牛流程中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內(nèi)容。
4、關注:匯報情況的真實性,要求匯報的是自己觀察到的而不
是聽別人說的或叢書上看到的。
5、設計意圖:獲取更多的有關蝸牛的信息,初步體會觀察對獲
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觀察蝸牛吃食
1、整理有關蝸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學生設計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實驗。
3、學生用實驗驗證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師注意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5、關注:學生設計實驗的多樣性和可行性;學生觀察流程中新
問題的提出。
6、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1、指導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學生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3、關注:學生觀察的方法的正確性和學生獲取更多地(如排便)
信息。
4、設計意圖:體會細節(jié)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繼續(xù)觀察蝸牛
1、學生課后繼續(xù)飼養(yǎng)蝸牛、并觀察和記錄獲取的信息。
2、教師注意在學生飼養(yǎng)流程中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3、關注:飼養(yǎng)中是否仔細認真的觀察,注意引起飼養(yǎng)和觀察的
興趣。
4、設計意圖:在飼養(yǎng)中獲取更多的有關動物的信息。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8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大樹的年輪知道自然界中的一些事情能夠記錄時間
的長短。
2、經(jīng)歷一次運用各種方法尋找時間留下的各種痕跡的活動過程。
3、使學生初步認識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周圍的事物正悄悄地發(fā)
生著變化。
教學重點:會尋找時間的痕跡,知道時間的可貴。
教學難點: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周圍事物所發(fā)生的變化。
教學準備:自己以前的照片、作品、舊衣物等,搜集能夠記錄
自己生長過程的植物與動物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我們都知道時間一去不復返,時間不以我們?nèi)说囊庠付?/p>
留,在這個世界里,是否存在一些事物能夠記錄自己所經(jīng)歷的時間
呢?
揭示課題:尋找時間的痕跡
二、探究過程
1、能夠記錄自己生長過程的生物。
(1)請學生介紹記錄時間的事物。
(2)師:剛才有同學講到大樹的年輪能夠記錄自己生活時間的長
短。觀察書本上P40頁的大樹年輪,你能說出這棵大樹生長幾年了?
2、尋找時間的痕跡。
(1)時間是看不到摸不著的,你能不能從你周圍的事物中尋找時
間留下的痕跡?
(2)小組討論時間在哪些地方留下了痕跡,利用學生帶來的物品,
全班匯報。
(3)參觀學校(或教室)并記錄時間在學校(或教室)留下的痕跡。
(4)交流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3、小結。
三、板書設計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9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于影子的產(chǎn)生和特點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他
們知道影子的產(chǎn)生必須要有光和物體,影子隨著光的改變而改變,
等等,但是他們的這些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過教師的指
導,實際地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光和影子之間的規(guī)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光、遮擋物和屏;
2、可以之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3、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4、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5、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6、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
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按教科書要求有目的、有步驟地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
果用線條和圖形準確地進行記錄。能根據(jù)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
遮擋物、影子間的關系。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學重難點】
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實際地觀察,使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光和影
子之間的規(guī)律。
【教學思路】
從生活現(xiàn)象出發(fā),引出相關概念,然后通過活動探究規(guī)律,最
后用規(guī)律解釋現(xiàn)象,同時深化對規(guī)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器材準備】
每組一個手電筒(自帶)一張4開的白卡紙、一塊5厘米高的小
木塊,鉛筆、尺子各一。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單元一一光,我們學習第一課。板書課
題“光和影”O(jiān)
二、探究影子的秘密
1、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
教師:同學們做過手影游戲嗎?你們會做什么樣的手影?今天我
們也來做一做影子游戲,做這個游戲需要什么器材呢?我們怎樣才能
看到自己的手影呢?
(后兩個問題一方面是提示觀察的器材準備和方法,另一方面是
了解學生的初始想法。學生可能說需要光源、物體,忽略了需要
“屏”,也不一定會說出物體要擋住光才能產(chǎn)生影子。這時教師不
要急于糾正,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總結影子產(chǎn)
生的條件)
教師:各組準備好器材后可以開始實驗了,還缺什么,可以到
講臺上領取。實驗成功的小組要準備匯報:看到手影了嗎,怎樣做
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產(chǎn)生需要什么條件。
學生準備材料,開始實驗。教師巡視。
大組匯報:通過匯報討論,得出影子的產(chǎn)生需要光、擋光的物
體、屏。
教師:剛才同學們提到影子的產(chǎn)生需要光,我們平時看見過哪
些發(fā)光的物體?其中哪些是自己發(fā)光的呢?大家把見到的發(fā)光物體寫
出來,然后在自己能發(fā)光的物體上做記號。
小組活動。
匯報、總結:像電燈那樣自己能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強調(diào):
不僅自己能發(fā)光,并且正在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2、影子的特點
教師:在影子游戲這個活動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
外,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下面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繼續(xù)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大家能
看懂教科書上三個活動的實驗方法和步驟嗎?
活動一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提示:光源位置的改變包括光線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通
過目測光線和水平桌面之間的夾角大致估計,方向用左、右、前、
后描述。
教師示范并演示實驗和記錄方法。
活動二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變遮擋物離光源的距離。
活動三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提示:當光源垂直照射在物體的上面時,要使物體離開桌面才
能看到影子。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記錄。
總結:
(1)、光源的位置發(fā)生改變時,影子的方向和長短都會發(fā)生改變。
光源照射角度小時,影子就長;光源的角度大時,影子就短。影子的
方向總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
(2)、當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時,遮擋物離光源越近,它擋住的范
圍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3)、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教師:像活動三中這樣,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
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標志。
三、鞏固運用
教師:回顧一下我們今天學習了光的哪些知識?我們再做一次影
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fā)現(xiàn)的這些規(guī)律:
1、改變光源的位置,影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改變物體離光源的距離,影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3、讓光源照射自己的手的不同側面,得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1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液體具有一定的體積,液體的體積是可以測量的。
非標準單位的測量會導致結果的多樣,標準單位的測量使信息
交流成為可能。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使用標準和非標準單位測量液體的
體積。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比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對比較的方法進行分析和統(tǒng)
一,有助于確立科學的標準。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能較規(guī)范地使用量簡
測量液體體積。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明確用標準單位測量
使信息交流成為可能。
【教學準備】
給每組的材料:3個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個玻璃杯、1個
量筒、1條紙帶、膠水、記錄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比較哪個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個不同的瓶子,里面裝有不等量的水。請學生猜測,
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多,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說明理由。
2、怎樣才能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并說明為什么這么想。
(師可適當提示前面所學的關于水的特性,如會流動、有重量、有體
積等,鼓勵方法的多樣性)
3、交流討論,比較不同的方法,選擇操作最簡單的方法進行實
踐操作。
4、生實踐操作后匯報結果。(如出現(xiàn)結果差異較大或不同,引
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較水多多少
1、師:現(xiàn)在我們已知2號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
多多少,知道嗎?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
2、學生討論測量方法
預設1:生可能會直接說用有刻度的杯子,師需追問:杯子上
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沒有有刻度的杯子,該怎么辦?
預設2:生可能一時想不出用什么辦法,師可直接出示小杯子、
瓶蓋等材料提示、引導,交流這些材料可怎么用。
預設3(可接預設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幫助測量,師
可追問:用小杯子量了,還多出半杯怎么辦?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確,
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3、自制刻度線測量
1)如果我們要給一個杯子畫刻度線,這些刻度線有什么用?畫的
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呢?(刻度間距要相同)
2)生實踐:自制的刻度條,并貼到一個玻璃杯上,再次比較三
個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3)交流測量結果,發(fā)現(xiàn)并討論問題:
測量的結果相同嗎?
你們認為是什么原因?qū)е聹y量結果不同呢?
我們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三、認識并使用量筒
1、師介紹量筒,并提示“測量要求”,問: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們自制的刻度比較,有哪些區(qū)
別?
為什么量簡要平放?
為什么視線要與液面保持水平?
2、請學生用量筒測量三瓶水的多少,并匯報測量結果。(如果
學生沒有足夠的量筒,或上課時間不夠,可采用教師演示方式進行)
3、師:你們知道這樣一瓶礦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嗎?(出示
食物或照片)這個數(shù)值就表示了一瓶礦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體積了。
4、師: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11
環(huán)境問題
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完成資料的分析活動,第二課時
完成調(diào)查討論活動。
本課的學習活動與下兩課時的學習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本
課的教學應與下面兩課時統(tǒng)籌設計,進行單元備課。
活動目標
1.能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認識科學、
技術的進步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以及對環(huán)境的影響。
2.能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變化現(xiàn)象中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3.愿意與其他小組交流本組的分析結論。
活動過程:
1.教材首先用四幅圖展示了人類的四個發(fā)展階段:古人類階段、
農(nóng)業(yè)文明階段(—明)、工業(yè)文明階段(黑色文明)和現(xiàn)代文明階段(電
子文明),向?qū)W生展示了不同階段中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狀態(tài)及環(huán)境變
化的情況。教學中教師可將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幾個階段繪制成動畫多
媒體電腦課件向?qū)W生展示。重點引導學生認識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過程,
及其在應用中引起的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質(zhì)量的變化,從而幫助學生理
解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
教學過程可分成四層進行:(1)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整理
人類社會發(fā)展變化進程的資料;(2)討論分析變化的原因,了解科學
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社會的進步;(3)分析認識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給環(huán)境
帶來的負面作用;(4)調(diào)查尋找身邊的環(huán)境問題。
2.教師要注意組織學生整理人類社會發(fā)展引起環(huán)境問題的資料,
在事實充分的基礎上,學生才有可能分析出各種變化的原因,以及
各種變化間的相互作用,學生才能確定科學進步是其他變化的根本。
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同時產(chǎn)生了環(huán)境問題。這一基本教
學過程,既是學生的基本認知過程,也是學生的基本思維過程。在
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地抓住每二教學過程的目標任務,啟發(fā)學生獨
立環(huán)境與保護活動,讓他們充分利用已有的有關變化和事物間相互
作用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其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分析過程中學生
思維活動的組織。在組織學生整理人類社會發(fā)展變化進程的資料的
教學時,可采用教師介紹資料、個人思考整理記錄表、小組匯總的
方法進行。在個人活動開展前,教師可利用課件或教材插圖向?qū)W生
紹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四大階段。主要包括:
(1)科學發(fā)展的進程?;鸬氖褂靡灰昏F的發(fā)現(xiàn)一一蒸汽機的發(fā)明
一一電的發(fā)明和電腦的問世。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適當補
充過多,只要學生能明確幾大階段即可。
(2)科學技術的進步。包括:些內(nèi)容。但注意不要材料的使用:
原始的天然材料一一加工的天然材料一一人造材料一一合成材料。
生產(chǎn)工具的使用:石器一一青銅器、鐵器一一蒸汽機的使用一一電
器和電腦的使用。生產(chǎn)方式的改變:集體狩獵一一個體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工業(yè)化工廠生產(chǎn)——電氣化生產(chǎn)。
(3)人們生活質(zhì)量的變化:風餐露宿、食不果腹一一解決了吃飯
的問題一一工業(yè)產(chǎn)品的出現(xiàn)方便了人的生活一一電子產(chǎn)品的出現(xiàn)使
人的生活現(xiàn)代化。
(4)環(huán)境污染的現(xiàn)象:基本沒有污染一一開荒種地破壞植被(—
代)一一工業(yè)煙塵污染空氣(黑色時代)一一各種污染現(xiàn)象同時出現(xiàn)。
教師在介紹以上資料時,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直觀的圖片,用學
生可接受的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對以上現(xiàn)象有所了解即可,教學中
不要求學生記、背生疏的術語。
個人思考和記錄整理:
教學中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把以上內(nèi)容梳理成
自己的概念體系,以便整理在記錄表內(nèi)。記錄表內(nèi)的用語,不要強
求規(guī)范統(tǒng)一,只要學生能用理解后自
己的語言表達清楚就應給予肯定。
小組交流:小組交流的目的是讓每個人的記錄進行補充以求完
整,因此不要占很長時間組織重復內(nèi)容的發(fā)言。教學中教師要及時
將內(nèi)容整理得清楚、準確的記錄展示給全班,
以供分析討論時使用。討論分析變化的原因。了解科學的進步
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在此教
環(huán)境與保護學環(huán)節(jié)中,建議教師設計如下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使學生的分析思維活動得以完整、連貫:①人類發(fā)展的進程中,人
的生產(chǎn)活動是怎樣變化的?與生產(chǎn)工具有什么關系?與人所使用的材
料有什么關系?②人的生活質(zhì)量是怎樣變化的?與人的生產(chǎn)活動有什
么關系?
③以上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討論后可板書:科學進步一一技
術進步一一社會進步一一人的生活品質(zhì)大提高。分析認識生產(chǎn)技術
的發(fā)展給環(huán)境帶來的負面作用。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是組織學生討論:
科學技術進步的過程給人類造成了哪些環(huán)境問題?本內(nèi)容教師應盡力
啟發(fā)學生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中希望學
生能提出:空氣的污染:生產(chǎn)中的煙塵、交通工具的尾氣。水體的
污染:生產(chǎn)、生活中的廢水(有毒、有害)。土壤的污染:農(nóng)藥、化
肥的施用。環(huán)境的破壞:植被減少、水土流失、臭氧層的破壞、土
地荒漠化、淡水缺乏、能源短缺等。
此教學內(nèi)容教師應盡量啟發(fā)學生將以前所接觸的環(huán)境問題,歸
納為幾大方面的問題,不再列舉具體事實。以上所列的內(nèi)容學生在
前幾冊的學習中都應有所接觸,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回憶所學過的教
材內(nèi)容。
總結:學生經(jīng)前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墓本有了正確的認識,
在此
教師町將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升華總結,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系
統(tǒng)。
學生應形成的概念系統(tǒng)為:科學的發(fā)展科技術的進步一一社會
的進步
——帶來廠環(huán)境問題。調(diào)查尋找身邊的環(huán)境問題。此教學環(huán)節(jié)
町分為課上調(diào)查和課后凋查
兩步進行。課上調(diào)查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教室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
及校園周邊環(huán)境進行考察和查。為后面專題研究做一定的準備。調(diào)
查后要及時組織學生整理記錄,并分析校園及周邊環(huán)境中最主要的
環(huán)境問題。課上調(diào)查的內(nèi)容、過程、方法的確定和設計應該在教師
的指導下進行,從而為學生課后調(diào)查做一個示范,因此,教學的設
計應盡可能符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做好示范以指導學生的課后調(diào)查
活動。
課后的調(diào)查應提示學生:
(1)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如考察、調(diào)查
⑵做好調(diào)查記錄或資料卡片的制作。查閱資料等。
(3)外出調(diào)查時一定要由家長陪伴,并注意安全。
(4)調(diào)查后整理調(diào)查記錄或資料,準備下一課學習前的匯報。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12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知道月相每月有規(guī)律的變化。
知道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
2.科學探究目標:
能觀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規(guī)律的變化。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增強觀察月相的探究興趣。
勇于表達交流自己的觀點,樂于傾聽、分享他人信息。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利用身邊的材料動手完成月相記錄。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知道月相每月有規(guī)律的變化
2.教學難點:用不同的方法記錄月相。
【教學準備】
1.小組活動:每組一張月相記錄卡
2.教師使用:課件,班級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質(zhì)疑:(預設3分鐘)
1.同學們?yōu)榱宋覀兏玫匮芯?,我今天特意請來了一位大家?/p>
很熟悉的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她是誰呢?(播放有關月亮的課件)
2.我們看到的月球發(fā)亮部分的形狀叫月相。(板書)
3.在過去的一周你發(fā)現(xiàn)月亮形狀有什么不同?
4.今天我們一起來觀察月相的變化吧!板書課題《觀察月相》
二、觀察、描述月相(預設10分鐘)
1.月相是月亮在每個農(nóng)歷月中的形狀變化,接下來請你仔細地
觀察月相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無序出示上半月相圖課件。)2.你認為月相
變化的順序是怎樣的?
3.小組觀察。
4.交流發(fā)現(xiàn),月相圖排序。(板書: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邊
5.推測下半月的月相。
6.出示下半月月相圖課件。
(板書:下半月由圓到缺亮面在左邊)
【注:在板書相對應位置貼典型月相圖,便于學生觀察掌握月
相變化】
三、觀察記錄月相(預設20分鐘)
1.過渡:月相在每個農(nóng)歷月中變化順序是由缺到圓;由圓到缺。
今天我們利用高科技,觀察一個月的月相。(月相課件)
2.你能用什么方法把觀察的月相記錄在活動手冊上呢?(用鉛筆
畫)
3.能不能制作一套月相卡片?
4.用什么辦法能顯示月亮的球形。用什么表示月亮明亮部分?看
每月初一的月亮是什么樣的?怎么表示?(黑色的球)
5.用白紙剪下月相形狀貼在黑色球相應的位置,月相就完成了。
6.學生動手制作月相。
7.小組展示。
8.班級評價。
四、研討交流,課外延伸(預設7分鐘)
1.通過觀察不同的夜晚月相相同嗎?
2.在這節(jié)課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觀察是做科學研究一種基
本方法。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月亮的知識,實際上月相變化還
蘊藏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希望同學們課余時間對月相進行實際觀察,
要注意確定固定的觀察地點和時間,用我們所學的方法進行記錄。
看誰發(fā)現(xiàn)的多!
板書設計:
觀察月相
我們看到的月球發(fā)亮部分的形狀叫月相
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邊
下半月由圓到缺亮面在左邊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結構。
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種感官觀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
2、嘗試用科學詞匯描述觀察到的信息
3、自己動手畫一棵植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常見植物的外在特征研究興趣,
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認真記錄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植物具有根、莖、葉等結構。
教學難點:能畫一棵植物的簡圖。
教學準備:記錄單,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一株植物、課件
教法學法:觀察法
課型課時:新授課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星期六,喜羊羊到一片樹林里游玩。這里的植物真多呀!(板
書:植物〉同學們,我們跟喜羊羊一起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
你認識嗎?
2、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認識,他可真著急呀!你們能
幫幫他嗎?
(1)它會不會開花?
(2)葉子什么樣子的?
(3)生長在哪里?
二、觀察一株植物
1、選定一株綠蘿,請大家仔細觀察并說說看到的情況。了解這
株植物的結構:根、莖、葉
2、觀察植物的莖和葉。
(1)為了觀察的更仔細,喜羊羊決定走近這株植物,仔細看看它
的莖和葉。走近了植物我們除了可以用眼睛觀察,還可以用什么來
觀察?(在交流中板書:鼻子、手、同時強調(diào)要輕輕觸摸)
(2)請大家仔細觀察莖和葉。
(3)交流觀察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并強調(diào)說的習慣和聽的習慣
三、畫一株植物
喜羊羊聽了大家的觀察交流。覺得我們班的小朋友很厲害,他
想:如果把這株植物畫下來,再去問村長,村長肯定能認出這是什
么植物。怎么畫呢?我們小賴看看科學記錄單吧!
1、教師示范科學記錄單的使用。
(1)請大家拿出科學記錄單,教師在展臺顯示科學記錄單。
(2)老師知道學生填寫姓名、日期。
2、指導畫一株植物
(1)教師示范畫植物的順序、方法。
邊觀察邊畫,按莖--------葉---------根的順序。
3、交流評價畫的植物。
評一評,說一說哪位同學畫的。并請被選中的同學談談畫時的
體會。
四、小結
村長聽了大家的介紹,看了你們畫的畫,認出了這株植物。原
來它是綠蘿(PPT出示)
村長發(fā)現(xiàn)大家這么厲害,讓老師帶來了一副被弄亂的畫,需要
你們的幫忙才能復原,你們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出示幻燈片)
1、請兩位同學分別來拼兩種植物的拼圖,并找出根莖葉。
2、這是兩棵大樹,如果我們要去觀察拼圖中這樣的大樹,我們
可以怎樣取觀察呢?(幻燈片播放其中一棵大樹的惡遠景、近景、莖
葉的特寫。)
3、結束:今天同學們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很棒,我們一起認識了植物
上有根、莖、葉。我們還學習了科學的觀察。課后大家去校園里找
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觀察它。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14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jù)一些自然現(xiàn)象推測地球的內(nèi)部構造。
2、能夠制作一個地球結構的模型。
3、知道地球的內(nèi)部結構。
4、小學科學《地球的內(nèi)部》教案:讓學生在活動中樹立科學的
自然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地球內(nèi)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能夠選擇制作地球
構造的模型并準確地表述對地球構造的探究結果;
難點:體會科學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義。
教師準備:煮熟的雞蛋一個;分別裝有水、細沙、小石頭的黑色
膠卷盒三個。
學生準備: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上一節(jié)科學課。(師指地球儀)問:這是什
么?
生:地球儀。
師:通過前兩課的學習,我們對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告訴
大家你們了解到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識嗎?
生1:我了解到地球是球形的。
生2:我了解到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態(tài)的。
生3:我了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峽谷,有平原。
生4:...
師:同學們了解的還真不少。關于地球,你們還想了解什
么?(學生回答)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重點了解地球的內(nèi)部。(板書課題)
二、了解地球內(nèi)部結構
師:地球的內(nèi)部結構是怎樣的呢?你們知道嗎?
生猜測。
師:關于地球內(nèi)部的結構,教材告訴了我們一些信息,老師也
為大家搜集了相關的資料。請大家仔細閱讀教材21頁和老師發(fā)給大
家的資料,讀后用一段最簡潔的話概括出你了解到的地球內(nèi)部的信
息,把它寫到資料紙上。
學生閱讀,概括信息。
師生交流信息。
根據(jù)交流的情況,教師大屏幕出示地球內(nèi)部結構圖,觀察。
在交流過程中板書:地殼地幔地核
師:看到這個地球內(nèi)部的構造示意圖,你覺得像什么?
生:雞蛋。
師:我們切開雞蛋觀察一下,對照你所觀察到的,說說地核、
地幔、地核與蛋殼、蛋白、蛋黃之間有何相似之處。
教師剖開雞蛋,指導學生弄懂二者的相似之處。
三、指導學生探究
師:這些信息是科學家得出的。那么,科學家是通過什么方法
知道地球的內(nèi)部結構的呢?我們先來看一組有關地表現(xiàn)象的圖片。請
看大屏幕。
教師課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熱、海嘯等圖片,讓學生進行觀
看。
師:從這幾幅圖中你了解了地球內(nèi)部的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地球的內(nèi)部有熾熱的巖漿。
生2:我知道地球內(nèi)部蘊藏著巨大的力量。
生3:我知道了地球的內(nèi)部是活動的。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茖W家們從這些表象中推測出地球內(nèi)部
的許多信息,其實,他們還運用了實驗的方法來探索地球內(nèi)部的秘
密。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老師講桌上有三個密封的膠卷盒,里面裝
有不同的物品。在不打開蓋子的前提下,你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
盒子里裝的是什么?你準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準備如何做,得出方法:搖,鉆等。
學生動手操作。
學生匯報交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并提示學生完整的表達)
師:剛才的游戲我們進行得很成功。我們都當了一次小科學家,
因為科學家們也是通過這樣的辦法揭開地球內(nèi)部的結構秘密的。
四、制作地球構造模型
師:同學們現(xiàn)在對地球的內(nèi)部構造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有興
趣用橡皮泥做一個地球構造模型嗎?
小組討論制作的方法和順序,師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相機課件
展示制作步驟:
(1)先捏成一個直徑約1厘米的紅色橡皮泥小球做內(nèi)核。
(2)再捏一個直徑約1.7厘米的黃色橡皮泥小球,壓成一個薄餅
做外核。
⑶然后捏一個直徑約2.2厘米的白色橡皮泥小球,壓成一個薄
餅做地幔。
(4)用一層薄薄的灰色橡皮泥做地殼。
(5)最后小組合作進行組裝。
小組活動。合作動手做地球模型。教師巡回指導。(播放音樂,
制作完成后,提醒學生把桌面整理干凈)
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構造模型,師生共同評價。
五、拓展引伸。
師:對于地球內(nèi)部的構造,現(xiàn)在仍然還有許多迷團,許多信息
科學家也是一種預測。老師希望你們課后能多搜集一些有關地球內(nèi)
部的資料進行整理,并與大家一起進行交流,好嗎?下課!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15
教學目標:
L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與動腦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讓學生在觀看國產(chǎn)飛機圖片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愛國
激情;
3.讓學生學會紙飛機的一些兒常用折法;
教學內(nèi)容:
1.引題:有人說,理想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們由黑暗走向光明,
走向成功。老師想問一下,你們的理想是什么呢?(注:可以讓學生
思考1分鐘,然后讓大家舉手發(fā)言,亦可點名發(fā)言??傊瑫r間控
制在5分鐘以內(nèi)。)教師總結:同學們的理想都很好,希望你們以后
多多努力。剛才某某同學說想當一名飛行員,請問誰能描述一下飛
機的樣子?你能說出幾種比較的飛機的名字嗎?
2.向同學們展示一些兒的飛機的圖片,并對中國的飛機予以重
點介紹。
3.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案《學習折紙飛機》:在生活中,我們通
過網(wǎng)絡、電視等多種途徑見過飛機,但是大家可能沒有親手沒過飛
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紙飛機的折法,滿足大家的愿望。(由教
師示范幾種折疊紙飛機的方法,讓大家觀摩)
4.讓學生6人一組,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集思廣益地去學習和創(chuàng)
新紙飛機的折法。(可以點名讓每個小組到講臺上展示成果,由大家
進行評選。然后,讓大家相互贈送紙飛機,并寫上祝福語)
5.可以向?qū)W生簡單講述一下紙飛機的飛行原理,但不要求學生
掌握。(紙飛機的飛行原理與實際真飛機的飛行原理是一樣的。即飛
機在飛行時,機翼上下的空氣運動速度不一樣,機翼上快,機翼下
慢,根據(jù)伯努利流體力學方程(流體速度越快,其壓力越小),機翼
上下就有壓力差,其差就是上升力,將飛機上舉而飛行了)
6.結束:時間過得真快,這節(jié)課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今天我
學習了紙飛機的不同折法,并欣賞了一些兒飛機的圖片。希望大家
課后積極思考,創(chuàng)新幾種紙飛機的折法,老師可是會獎勵一朵小紅
花的哦!好了,下課!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16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玩”中提出問題。
(2)會提問題。
2.知識與技能:
找出與科學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學家。
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自帶各種玩具。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發(fā)明家愛迪生。
(二)自主學習:
L講科學家的故事:
(1)同學們相互講;
(2)學生閱讀P5的愛迪生發(fā)明電燈的故事;
(3)老師講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和濾毒罐的發(fā)明故事。
2.將愛迪生發(fā)明電燈的過程與我們吹泡泡的游戲比較,有什么
相似的地方?把它記在書后的活動記錄上。
(1)學生比較并記錄;
(2)學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帶來的玩具。
(1)玩一玩從自己家里帶來的玩具,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2)學生分組研究;
(3)匯報交流;
(4)得出結論。科學就是這樣的。原來科學離我們這么近。我們
也能做科學家。
4.看P6上的一幅圖,說一說科學是什么?
(1)學生觀察研究;
(2)師生講座后得出:
自然界一提出問題一觀察測量查問資料一思考一得出結論。
5.觀察我們周圍的事物,每個小科學家提出10個科學的問題,
記在書后P74頁的表格里。提出后能夠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三)板書設計:
做一位小科學家
自然界f提出問題f觀察測量
查問資料一思考一得出結論
小學科學教案設計方案篇17
教學目的:
1、了解一些動植物正在滅絕或已經(jīng)滅絕了。
2、認識一些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3、進行調(diào)查研究活動,了解一種珍稀動植物的生存狀況,提出
我們保護性的建議。
4、認識到愛護珍稀動植物的意義,樹立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我國一些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教學難點:會寫一份關于某種珍稀動植物的調(diào)查報告.
教學準備:課前做的資料收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談話:你們知道地球上已經(jīng)滅絕或正面臨滅絕的動植物嗎?
把你們了解到的情況向其他同學介紹。(教師補充介紹:19世
紀,朱鶉在中國和日本等東亞地區(qū)廣泛分布,由于戰(zhàn)爭和環(huán)境破壞,
到20世紀60年代人們認為朱鶉已經(jīng)滅絕了。直到19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北師數(shù)學六下第三單元教學分析
- 2024-2025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聯(lián)盟高一(上)期末地理試卷
- 2024-2025學年天津市紅橋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解析版)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 現(xiàn)代人健康飲食模式與環(huán)境保護的關聯(lián)
- 江蘇省2025年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調(diào)研物理試卷(解析版)
- 湖南省岳陽市臨湘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物理試題(解析版)
- 知識產(chǎn)權教育電商平臺商業(yè)價值的保護傘
- 電商行業(yè)的綠色包裝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 一建《法規(guī)及相關知識》試題庫資料練習含【參考答案-】卷7
- 2024年濟南護理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四川省綿陽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無聽力原文及音頻)
- 2025年八省適應性 歷史試卷(西北卷)
- 《企業(yè)償債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建議:以S地產(chǎn)公司為例》9500字(論文)
- 2025年上半年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事業(yè)單位招聘68人(湖北武漢)重點基礎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地方政府專項發(fā)債項目培訓課件
- 寧德時代筆試題庫
- 食品感官評價員的選拔與培訓
- 五年級下冊北京版英語單詞
- 疥瘡護理查房
- 新課標I、Ⅱ卷 (2024-2020) 近五年高考英語真題滿分作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