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咬文嚼字教案高一必修教案教學設計范文(12篇)
【篇一】咬文嚼字教案高一必修教案教學設計
咬文嚼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學設計教學目的一、在理
清文意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分析評價,借鑒吸收。二、深人體
會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著密切的關系”的主張。三、培養(yǎng)學
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習慣,培養(yǎng)“一字不肯放松的
謹嚴”的精神。四、知識應用能力訓練。教學時數:三課時第一
課時教學要點對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簡要評價教學步驟一、導
人新課一提到“咬文嚼字”這個詞,人們往往會覺得這是對有些
人為了賣弄學問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糾纏的極大諷刺,很少會想
到有什么積極意義。的確,如果你查詞典,你會發(fā)現詞典上的三
個解釋無一不含貶義。而今天,當你讀過了朱光潛先生這篇《咬
文嚼字》,你會發(fā)現,這個成語被賦予了一種新的含義,它對我們
養(yǎng)成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二、作者介
紹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
石,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師范學校、香港大學、英國
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并獲博士學
位,回國后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外國文
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香港大學名譽教授
等職。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詩論》、《談文學》、《西方美學
史》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朱光潛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
試圖以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學術研究,成為美學界一個重要流
派的代表。此外,還致力于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
遺產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成為第
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三、感知課文內容,積累重
點詞語學生瀏覽課文,畫出下列詞語:1.援例2.錨銖必
較3.斟酌4.鎂詞藻7.蘊藉8.付
梓9,尺牘10.陳言務去請同學們借助工具書準
確掌握上述詞語的音、形、義。四、閱讀全文,理清整體思路學生
為各自然段標號,分組討論。教師明確: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
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舉例說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關系。共有
三個例子,分別從不同角度論論述。第二部分,運用正反對比論
證語言要想跟著情感走,就要“惟陳言之務去“。這一段共有兩
個例子,一正一反。第三部分,在論證“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礎
上,指出只有“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
達到藝術的美”。五、研習作品1.學生朗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
課文第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間什么關系?學生討淪。教師明確:第一
部分:用三個例子.分別從不同角度舉例說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
關系。第一段,第一個例子,體會“你這”與“你是”兩種句式
的區(qū)別。(學生討論,試組一些句子,逐個體會,再看課文中的論
述。)教師明確:從表面上看,兩個句子的區(qū)別只有一個字,但表
達效果不大相同,初步說明文字與思想是有關系的。另外,文章
從一個例子引入正題,使得作者觀點更具有說服力。第二段:又
舉了《水滸傳》和《紅樓夢》里的例子,對“你這”句式進行進一
步推敲(讓學生朗讀課文)教師明確:這一段從表面上看是在辨析
“這”與“是”的區(qū)別,為下一部分引出作者觀點作必要鋪墊。
步推。第三、第四段,論述了咬文嚼字的真正內涵,并以《史記》
為例。指出要重視思想和情感的需要。以上三個層次之間是層層
遞進的關系。2.學生朗讀課文第二部分。思考:課文笛二部分與
第一部分之間什么關系?學生討論。教師明確;第二:部分是在課
文第一部分的基礎之上具體談作法。第五段?舉“推敲”的例子論
證“煉字”要注意思想情感。并指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
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六段,指出“煉字”的難處在
于字義的把握,尤其是它的聯想意。第七段,從反面論證聯想的
誤區(qū)。即所謂“套板反應”。如果說第一部分是在講述“咬文嚼
字”的內涵及為什么要“咬文嚼字”,那么第二部分則主要淪述
如伺“咬文嚼字”,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要避免哪些問題。
2.學生朗讀課文第三部分。思考:課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強調的
是什么?學生討論。教師明確:課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在前兩部分
論證的基礎上,指出了閱讀與寫作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標一一“達
到藝術的美”,并進一步強調為了達到此目標應養(yǎng)成的習慣一
“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
4.學生討論:本文的中心淪點是什么?A.必須“惟陳言之務
去”B.推敲文字是為-廠語句通曉漂亮C文學是艱苦的事D.無
淪閱讀或寫作,都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教師明確:答案應
為D.C基未切入正題,B項不是本文要闡述的主要問題,A項是
推敲文字的具體方法,只有D項是作者反復淪證所要達到的根本
目的。六、分析評價課文觀點1.如何評價“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
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這種觀點?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作者在文中反復強調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
切關系,是從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實質。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
途徑,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咬文嚼字”應先從思想感情人手,以
表達最恰當的思想感情為最終目的,再去進一步斟酌文字,而不
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文學
借文字表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
情感還沒有凝練。。七、布置作業(yè)L讀課文.仔細體會作;旨
的創(chuàng)作主張。2.積累重點詞涪。3.從學過的文字中,舉一兩個例
子說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
二課時教學要點在對文意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借鑒吸收。教學步驟
一、復習上一節(jié)課學過的知識內容。二、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試
舉兩例說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的
觀點(多媒體文稿演示)例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
片葉子和花上。-一飛荷塘月色》其中-個“瀉”字,既
寫出了月光的清幽、明凈,又與“流水”相配合,加強了流
動感。更重要的是。襯托出了作者希望通過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借
眼前之景擺脫內心苦悶的思想感情。例二:待到學?;謴团f觀,往
備陸續(xù)引退的時候,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黠然至于泣下。一
《記念劉和珍君》這句話中的“才”字如改為“就”“則”一類
詞語,雖語意基本相同,但無法體現劉和珍的樂觀與堅強.魯迅
先生在此文中.對烈士從始至終流露出由衷的敬意,時刻不忘用
文字準確傳達這種思想感情。二、探討本文可以吸收借鑒的觀點,
并聯系實際做些練習。學生討論。教師明確:1.通過本文的學習,
在今后閱讀和寫作的時候,養(yǎng)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態(tài)度。
朱光潛先生在本文中用大量事實論證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意義,
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對語言文字與思想情感之間的密切關系充
分認識,從而對更能準確表情達意的“煉字”給予足夠重視。朱
光潛先生在他的《談作文》一文中曾經指出:“文章是可以練習
的"嗎?迷信天才的人須依靠語言的渲染。福樓拜對他的學生莫泊
桑說:'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么,真正能夠表現它的句子只有一
句,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
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卻很多。而你必須把這
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這說的正是
同樣的道理。我看古今中外,在文學語言的運用上,都不能離開
這一條:刻苦的追求和嚴格的選擇?!睂W生討論:從上面兩篇文
章你受到哪些啟發(fā)?作為一名中學生應如何學好活言?2.運用語言
要力求創(chuàng)新。朱光潛先生在文章中指出:“惟陳言之務去‘。這
是一句最緊要的教訓?!庇鍪乱钜粚尤ハ?,“不能懶,不能
粗心”,“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
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由于語言與思想情感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要想追求語言
的新,首先要尋求思想的新,而要尋求思想的新,則要從深度上
人手,即凡事都要抓住事物特點,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寫出來
的文字才能是新鮮的,有特色的,不流于俗套的。從新的角度探
討一些舊的或有一定思維定式的話題,看能不能想出新意來。3.學
習作者為寫好文章勤于積累的精神。我們看名家作品,除了可以
學到一些知識上的內容,還可以從文章本身得到很多寫法上的啟
示,讀過此文,我們在慨嘆朱光潛先生淵博學識的同時,也不得
不思考一個問題,即淵博的學識來源于哪兒,如何才能使自己也
逐漸豐富起來,充實起來?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以勤補拙,堅持
積累。學生討論:文學語言積累的方法可以有哪些?教師總結:文
學語言積累的方法可以有記卡片、摘抄等方式。四、布置作業(yè)學
習制作材料卡片,圍繞某一主題準備素材。提示:可利用圖書館
進行資料查詢,有條件者也可利用確定“關鍵詞”在網絡上進行
搜索,按類下載資料。
【篇二】咬文嚼字教案高一必修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詩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蘊含
在詩歌中的情感。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誦讀感受詩歌三美。
教師指導學生討論詩歌意象蘊含的情感。3.能力培養(yǎng)目標:新詩
的欣賞方法。教學重點:新詩的鑒賞。分析理解詩人獨具特色的
意象選擇。教學難點:詩的欣賞方法。教學方法:誦讀欣賞法問
答法課時安排:2課時教具使用:錄音機課堂教學設計:一、導入。
上高中的第一天,我們好多同學離開了家。這就是離別。當然是
暫時的離別。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會經歷更多更另人傷感的
離別。由“離別”這個話題,歷代詩人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歌。
下面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初中時候我們學過的關于離別的詩歌有
哪些。(學生思考,發(fā)言。)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老師也搜集了
一些,我們一起來分享。關于“別”的詩歌: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
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勸君更盡一杯酒,西
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
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師:那么,我們今天要學的《再
別康橋》,是誰別誰?答:徐志摩別康橋師:對。那么,這首詩展示
的,又將是怎么樣的“別”呢?我們都知道,感情越深,離別越難。
詩人與康橋到底有著怎樣的情分?我們來了解康橋與徐志摩。二、
作者及背景簡介(同學先講,老師補充)徐志摩(1896—1931),浙
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
博士學位。劍橋就是詩歌中的康橋。1922年8月辭別劍橋啟程回
國。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經常發(fā)表詩作,1923年與胡
適等成立新月社,為新月詩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詩人重游英國,
在乘船歸國途中,詩人揮筆寫下了這首詩歌。1931年11月19日,
詩人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
腳下,時年35歲。胡適說,徐志摩的人生觀里只有三個大字:一
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的作品就是這種精神的融合
與體現。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走進徐志摩的內心世界。三、學生齊
讀四、整體構思與思路1、提問: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感
情?依依惜別的感情,也就是《再》中的“別”o詩歌記下了詩人
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
憂愁的離情別緒2、剛才我們提到了很多關于別離的詩歌,如果我
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比較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
么不一樣呢?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
人,是“西天的云彩”。3、明明是“再別康橋”為何只說“作別
西天的云彩“?一一借代指康橋美好的一切。用康橋太直接,這樣
更詩意。啟發(fā):設想一下,如果是你們要遠行,面對父母親友,你
們眼中所看到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
橋時,可能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
龍。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寫,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
彩”,意象的選擇新穎,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
營造出一種清新飄逸之感。五、賞析詩歌的音樂美與建筑美指名
一名同學單獨朗讀。(帶著感情的)教師評價:讀的很美,為什么
呢?因為同學對詩歌的感覺到位。這首詩歌本身很美。《再別康橋》
是首新格律詩,新格律詩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三美”一一音樂
美、繪畫美、建筑美。(音樂美是指在韻律方面給人的美;繪畫美
是指描寫的內容方面給人的美;建筑美是指外觀整齊,給人建筑的
美感。)而徐志摩是十分贊成這種觀點的。他的詩歌也具有這種美,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㈠
音樂美。1、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在節(jié)奏上有什么特點。請同學
們看看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這兩節(jié)有什么特點?明確:第一節(jié)和最
后一節(jié)在語意上相似,結構上也相似,讀起來節(jié)奏也相同。這種
方法叫做“回環(huán)往復”,在詩經中就叫做“復沓”。我們在《雨
巷》中就接觸過的。這樣使得詩歌前后呼應,結構圓合,也增添
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板書:回環(huán)往復)2、韻律和諧。啟發(fā):①《雨
巷》是壓韻了的,而且是一韻到底,那么這首詩壓韻了沒有?(有)②
請同學找出韻腳。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
歌;簫,橋;來,彩。③每一小的節(jié)2、4句壓韻,節(jié)節(jié)換韻。詩人
追求的是詩歌韻律跳動的美感。(板書:韻律和諧)3、詩歌節(jié)奏鮮
明,韻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悅耳動聽,充分體現了詩歌的
音樂美。㈡建筑美。1、同學們看這首詩一共有幾節(jié)?(7)2、每一節(jié)
有幾行?(4。顯得很勻稱)(板書:節(jié)的勻稱)3、每一行的字數是不
是都一樣的?(不一樣。每一行的字數基本為六、七個字,間或有
八個字,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整齊
劃一,給人以美感。每一節(jié)都兩兩錯落有致,更加突顯節(jié)的勻
稱。)(板書:句的整齊)㈢學生默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建筑美
和詩歌中的依依惜別的感情。六、繪畫美㈠找出意象。1、好。同
學們看看,重回康橋,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徐志摩?一一河畔的金
柳,軟泥上的青苓,榆蔭下的一潭清泉。2、這些美景都集中在第
2、3、4節(jié),我們先來看第2節(jié)。請一位同學朗讀。㈡金柳。1、
這一節(jié)寫的是柳。那么在詩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
又是什么影?柳是“金柳”,影是“艷影”。我們經常說“花紅柳
綠”,在作者筆下,河畔的柳樹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辭
手法?一一因在夕陽中。夕陽照射下柳樹變成了金色的。用暗喻把
柳樹比做新娘,新娘的美也就是柳樹的美,新娘是少女最美麗的
時候,既寫出夕陽下泛著金光的柳樹的美麗美好,而新郎對新娘
的愛也就是作者對康橋的愛,也表達了對康橋自然之美的喜愛之
情。2、如果不是“金柳”,而是蒼松翠柏,那么還能不能說是“新
娘”,為什么?一一不能。因為“金柳”才有新娘的那種柔美,而
蒼松翠柏是陽剛之美。3、為什么不說朝陽中的新娘?一一夕陽中
的新娘是帶著憂愁的,和離別的氣氛吻合,而朝陽中4的新娘太
朝氣蓬勃了,情調不合。夕陽中的新娘帶著憂愁?新娘?憂愁?不是
新娘帶著憂愁,是離別……反正我覺得夕陽中的新娘好。朝陽中
的新娘是帶有力量的,噴薄而出的,夕陽中的新娘是溫柔的,而
且夕陽映紅了她的臉龐,她的臉上飛上了紅暈,是羞澀的。4、為
什么要選擇柳樹而不是其他的樹?難道是康橋邊只有柳樹?一一
不是。柳這種植物是特別的,讀一讀它的名字:柳一一留。柳在中
國的傳統中的意思等于留。中國古代就有折柳贈別的習俗,在送
別詩中柳是常見的意象。比如“客舍輕輕柳色新“(王維《送元二
使安西》)而且柳樹下垂的枝條,風一吹就像在揮手告別。原來不
僅是徐志摩不想離開,河畔的金柳也不愿他離開。5、金柳的艷影
明明是在波光里蕩漾,詩人為什么說“在我的心頭蕩漾”?表達了
詩人什么樣的情感?一一“在我的”心頭蕩漾“,無非是說康橋已
經在詩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難以忘懷,表達了詩人對康橋喜愛之
情。㈢青存。1、我們再看到第三節(jié),請一位同學朗讀。2、“青落
在水底招搖“用了什么手法?一一擬人,表達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
愛?!罢袚u”的意思本來是故意張大聲勢,引人注意?!罢袚u撞
騙”中的“招搖”就是這個意思。這里的意思應該是“招手搖
擺”,仿佛在招手致意,寫出了水草對詩人的歡迎態(tài)度。顯得生
動、形象。同學們可以想象下,這是怎樣一幅美景啊!3、大家再
看下一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條水草?!边@里的青
存,只是再普通不過的水草,而且還是在爛泥上,為什么徐志摩
卻愿意做這樣的一條水草?一一在這里,軟泥讓人們聯想到泥的
細膩與光滑,也很可愛,讓人有親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讓
你直覺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岛拥牧魉?、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
現的那份安閑、自在、正是詩人心向往之的境界。正因為康河中
的水草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生活,所以詩人才甘心做康河
中的一條水草。㈣清泉。1、我們接著來看第四節(jié),請同學齊讀第
四節(jié)。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一一就是把清泉比成虹。2、這一
潭泉水就是拜倫潭。為什么說是彩虹似的夢?一一美好的夢容易破
碎,而彩虹雖然美麗,卻也容易消逝。所以說是彩虹似的夢???/p>
橋的生活、學習是徐志摩心底的一個夢,對康橋的眷戀就是對夢
的眷戀。這樣美麗的夢當然要呵護,要靜靜地呵護,這樣的夢當
然不愿醒,這樣的康橋當然不愿離開。㈤繪畫美。上述三節(jié)詩,
每一節(jié)都是一個可以畫得出來的畫面,比如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
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陰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這
些畫面具有意境鮮明、色彩絢麗的特點。很美。詩人通過動作性
很強的詞語,如“蕩漾”“招搖”"揉碎”“沉淀”,使每一
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更增添了畫面的美感。
七、品味五、六節(jié)1、請大家看到第五節(jié)和第六節(jié)。齊讀。這兩節(jié)
的感情相同嗎?一一不同。第五節(jié)興奮歡快,第六節(jié)失意低落。(兩
個詞:放歌/沉默)2、第五節(jié)作者情不自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p>
在那一瞬間,他忘了自己要離開,他很愉悅。他似乎已經忘記了
要離別康橋而去了完全忘情了。詩人對康橋迷戀的感情到了高潮。
3、但是詩人放歌了嗎?(沒有。)你怎么看出來的?(但我不能放
歌。)4、我為什么不能放歌呢?一一但是作者突然意識到今晚要和
康橋離別。而且是悄悄的離去,他的那種無奈,依戀,使他不能
放歌。不是誰阻止,而是他覺得不應該放歌,唯有嘆息,唯有悄
悄地走。他生怕打擾驚醒了他心愛的康橋,只能悄悄欣賞,默默
作別。因此這一節(jié)要讀得稍微緩慢深沉。5、怎么理解“悄悄是別
離的笙蕭”一語?一一“笙蕭”是中國傳統的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樂
器之一。這一句把“悄悄”比作“別離的笙簫“,化靜為動,化
虛為實,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具有很好的審美效果。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一句也有類似的審美效果。6、大家再看到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一句,究竟是誰在沉
默?這是什么表現手法?一一康橋和康橋的夏蟲都是無知無識的事
物,不可能為他沉默,因此是詩人自己沉默了。這是一種側面烘
托的手法。八、品味第一節(jié)和第七節(jié)1、好,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第
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這兩節(jié)都是直接抒發(fā)詩人感情的。先看第一節(jié)。
作者再來康橋有什么特點?什么輕?一一輕輕地一一腳步輕。2、
“輕輕的”,寫了作者只身悄悄來到和離別康橋的情景,詩人以
“輕輕的告別”突出了寧靜的基調。連用三個,達到了一種什么
效果?一一唱三嘆。連用三個,突出地表現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
依惜別的情感。使我們體會到詩人會康橋的感情之濃烈。即使“作
別”一刻還要把這種寧靜之美藏于內心,不忍打破這種寧靜之美
的惜愛之情得以展現。3、請男生齊讀第一節(jié)。再請女生齊讀最后
一節(jié)。4、第一節(jié)里面,詩人寫到“作別西天的云彩”,最后一節(jié)
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云彩明明是不能帶走的為什么徐志摩
還要說不帶走呢?我們中國有很多人,因為喜歡某地,或者刻上
“一,到此一游?!被蛘哒话鸦?,采幾束草帶回去留做紀念。
可是詩人愛康橋,卻“不帶走一片云彩”,表現了什么?一一表現
作者對康橋愛得深愛得真愛得純愛得善。突出作者的灑脫和飄逸。
從作別到不帶走,一步一步產生一種離別的美。不像其他的離別
詩那樣依依不舍,那樣的沉重。感情是輕快的。5、最后一節(jié)為什
么又不說“輕輕的”而又變成“悄悄的”?一一避免重復那怎么
不是其他的,如“靜靜的”“慢慢的”“默默的”?一一受上節(jié)影
響,“悄悄5今晚的康橋”而且都是疊字,產生種音韻美,承上
節(jié)而來,讀起來一氣呵成,章法嚴謹。九、課外拓展所以,康橋是
徐志摩靈魂的故鄉(xiāng),我們通過這首詩能感覺到詩人對康橋依依不
舍,希望與康橋永不分離的感情。下面我們來欣賞徐志摩的另一
首離別詩:《沙揚娜拉》。沙揚娜拉一一贈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頭
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一一沙場娜拉?。ㄈ嗤瑢W齊讀)1、這
是詩人隨泰戈爾訪日后的感懷之作。2、詩一開始,就以一個構思
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嬌羞之態(tài)?!耙坏皖^的溫柔”與“水
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兩個對立的意象恰當地重疊在一起,使
我們感到一股朦朧的美感。3、接下來,就的互道珍重,我們體會
到詩人的那種離別之情。。4、大家看看這一句:“甜蜜的憂愁”,
憂愁怎么會是甜蜜的呢?一一甜蜜和憂愁在感情上似乎是矛盾的,
其實不然。這樣寫使詩歌的情感更加飽滿。5、這首詩是誰別誰?(詩
人別日本女郎)日本女郎的名字是什么?(沙揚娜拉)她的名字還有
其他的意思嗎?一一“沙揚娜拉”是迄今為止對日語“再見”一
詞最美麗的翻譯。“沙揚娜拉”既是楊柳依依的揮手作別,又仿
佛在呼喚那女郎溫柔的名字。十、布置作業(yè):背誦詩歌附:板書
設計第一課時:再別康橋音樂美一一韻律和諧,回環(huán)往復新格律
詩建筑美一一節(jié)的勻稱,句的整齊繪畫美一一金柳,青花,清泉
副板書:云中鶴、南湖、詩哲新月派第二課時:再別康橋金柳
(比喻)新娘繪畫美青谷(擬人)招搖清泉(暗喻)虹副板書:
輕輕地一一,悄悄地相關文章推薦推薦閱讀:
【篇三】咬文嚼字教案高一必修教案教學設計
荷塘月色(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學設計預習作業(yè)1、你讀這篇
文章的最大感受2、找出文章中表現作者心情變化的句子,理清作
者心情的變化3、探討作者為何總也擺脫不了苦悶憂愁4、你覺得
這篇文章和那篇文章類似?教學目的L知識和能力學會在
描寫景物時滲透感情景物描寫的層次性做到了解三種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通感),知道運用效果2.過程和方法學生熟讀課文
達到背誦學生討論,教師點撥課堂寫作訓練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健康
的審美情趣的養(yǎng)成第一課時教學重點:荷塘美景的描寫總體熟悉
課文,領會思想感情。教學難點作者的情感教學過程:一、導入
新課在一次“中學生最喜愛的十大課文”問卷調查中,名列榜首
的是《荷塘月色》。二、朗讀課文思考問題:聽完朗讀,你對這篇
文章的感受是什么?師生互動活動一:學生暢談對這篇文章的感
受Q教師歸納小結,本課時重點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感
情。主要美在三方面:景物優(yōu)美、感情真摯、語言新而不失自然。
1、寫景。主要寫什么景?(荷塘、月色)由此看來,標題是什么
短語?(并列)寫荷塘和月色的文字各集中在哪段?(略)景美、
語言美,第2節(jié)課深入探討。2、感情真摯:本文既是寫景散文,
也是抒情散文。生生互動活動一:找出文章中表示作者心情變化
的句子,理清作者心情的變化。教師明確:表現作者內心思緒變
化的句子有: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一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便覺是個自由的人,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渴求寧靜)
—4、5、6段未直接寫出作者的心情,但通過作者對荷塘、月色優(yōu)
美景色的描寫,可以感受到作者暫時沉浸到了在優(yōu)美景色中而忘
記了煩惱,尋得了片刻的寧靜一--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
有(片刻寧靜得而復失,過渡極為自然)一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
來了,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心境回到現實)。3、綜合分析第4
段1、寫景的大致順序:在總寫荷塘概貌后,先寫滿眼茂密的荷葉,
次寫多采多姿的荷花,再寫縷縷的荷香,最后寫葉子和花的一絲
顫動以及流水。這是按照觀察的角度、視線由上而下的空間順序
依次精雕細刻。2、本段沒有直接寫月,但處處有月,一應景物,
都處在朦朧的月光中,有著奇異的光彩。如把盛開的和含苞欲放
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從色彩和光華上寫荷花之美。
再如寫荷花的縷縷清香,微風傳送,像遠方飄來的歌聲一樣似有
似無,時斷時續(xù),隱約朦朧。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獨
處時才會有。4、討論第6節(jié)學生自己分析,教師作適當點撥:這
一節(jié)寫荷塘的四周。在這里,作者運用了繪畫技巧來寫荷塘的環(huán)
境。作者筆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濃淡相宜,明暗結合,喧寂
相間。(1)四面的樹(照應第2節(jié))有遠有近:楊柳最多一遠將
一片荷塘重重圍住一近(2)寫樹不忘寫月色:陰陰的(3)路燈光
把作者從幻想中召回,最后兩句雖似寫景,實則點明心境。寫樹
上的蟬聲與水里有蛙聲,由寂靜到熱鬧,充滿了生機,將荷塘和
月色襯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雖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
的寧靜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悶還是籠罩在心頭。、小結從空間上
看,作者從家里出來,經小徑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從情感
上看,作者由頗不寧靜一渴求寧靜一求得片刻寧靜一走出寧靜一
一心境回到現實。形與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種圓形結構,說
明作者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苦悶憂愁。由此說,本文的文眼句是?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所謂文眼,就是文中最緊要的語言。比如
一個人,人沒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反過來,他
人讀你的眼睛,就能讀到你的內心世界。所以,文眼,就是最能
揭示主題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傳神語句。清代劉熙載曰:“揭
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贝思次难壑f。所
以讀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生生互動活動二:作者為何
擺脫不了苦悶憂愁?提示:須聯系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性格特點分
析。家庭生活夫妻之間,是個人的隱私,當然不好直陳鋪寫,采
用隱曲的方式來表達自然情理之中。至此,我們運用合作原則的
理論分析了《荷塘月色》里違反數量、關聯、方式準則的情況,這
是一種有意的違反,從而弄清了這篇散文的真實意圖,把握了其
中的會話含義:對幸福美滿和諧家庭生活的向往,而不是所謂黑
暗現實的折光。他說他既不能走革命和反革命的道路,只能采取
“超然”的態(tài)度,”樂得暫時忘記,做些自己愛做的事業(yè)”,于
是他選定了一條研究“國學”之路。因為只有這條路才能使他有
一個穩(wěn)定的職業(yè)而能讓他的家境得以維持但又不受良心的譴責,
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小布爾喬亞”的選擇。作者在文中是那樣
的坦誠,他說:“我在小布爾喬亞里活了三十年,我的情調、嗜
好、思想、倫理與行為的方式,都是布爾喬亞的,我徹頭徹尾,淪
肌泱髓是小布爾喬亞?!庇谑亲髡哌x擇了與他的“情調”、“思
想”、“倫理”相一致的國學研究,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置身于“象
牙塔”之中。這對當時的作者來說也帶有一些不得已而為之的'味
道,甚至對這種選擇感到有點悲哀。因為在作者以及當時的許多
人看來,“國學研究”是一條“死路”(作者原話),它再也無法
讓作者實現人生更高遠的目標(包括革命之類),無法領略人生更
美好的境界。因此作者煩惱、愁悶、悲哀。但這種情緒又無法排
遣,因此借《荷塘月色》來向世人訴說自己的情懷,這是一篇有
感而發(fā)的非常典型的“獨語體”散文。因此,這篇文章的主題并
不是什么“對白色恐怖現實的不滿”而產生的苦悶和哀愁,也不
是什么“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智者的孤獨”,而是表達了一個有良
知的知識分子在象牙塔中,對現實感到無奈的嘆息。這個“情”
就是作者對自己“象牙塔”中的現實處境的別無選擇和對美好人
生境界無法達到的感嘆,而這種感嘆又常常凝聚著一個身不由己
的知識分子對家庭及社會的良知,真實地再現了那個時代朱自清
的人品一高潔明朗,如水中的荷花,天上的明月一般。教師分析
以下三句話,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1、“便覺是個自
由的人”2、“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氨阌X”強調
只是主觀感受。這“自由的人”的片刻感覺與“平常的自己”有
著差距和矛盾?!扒摇笔恰肮们摇?,正表明作者所能做到的只能
是借片刻的逍遙自在來排遣心中的“不寧靜”??偨Y本課時指出
作品的感情基調:A、淡淡的喜悅;B、淡淡的哀愁;C、淡淡的喜
悅夾雜著淡淡的哀愁;D、濃濃的哀愁答案是C。四、布置作業(yè)1、
反復朗讀課文,加深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誦文章4-6段3、
完成練習二至五。第二課時品味文章的語言由學生找,談談體會,
教師點撥本文語言樸素、典雅、充滿詩意。1、比喻和擬人(結
合課后練習三)例如:(1).第4小節(jié)寫靜態(tài)荷花的三個比喻效果:
這一比喻與作者的心境、期盼、追求相吻合,營造出一種純美的
非現實的境界。(2).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
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
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效果:用流水喻月光,一個“瀉”字寫
出月輝照耀一瀉無余之景,寫出了月光的流動感。寫荷葉荷花“像
籠著輕紗的夢”,表現了月下荷葉荷花輕飄柔美的姿容,通過寫
葉和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3).層層的葉子中
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
的。效果:擬人的寫法賦予荷花生命力和情感,寫出荷花的神韻。
小結:比喻句加強了描寫對象的具體性、形象性,使我們在遐思
中獲得了無盡的美感享受。擬人句更添景物靈秀動人的氣質。
2、通感的運用(結合課后練習二)教師向學生介紹通感修辭:
人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時,
在一般情況下,彼此不能交錯;但在特殊情況下,五官功能卻能
出現互相轉化、彼此溝通的現象叫“通感”,也叫“移覺”。如:
“愉快的笑聲……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從這兒那兒涌起的波浪?!?/p>
(峻青《海濱仲夏夜》)又如:“那笛聲里有故鄉(xiāng)綠色平原上青草
的香味,有四月的龍眼花的香味,有太陽的光明?!保üL《葉
笛》)這個句子笛聲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還有明亮的陽光,
三種感覺相融會,那笛聲該多么撩人情思。請學生找出課文中的
兩個通感句,體會其表達效果(見課后練習)小結:通感的運用,
使迷人的境界又增無限韻致,迷離精妙,另人情動神搖。3、動詞
和疊詞的使用(結合課后練習四)小結:動詞使用精當生動,富
于表現力疊詞運用的效果:(1)傳神描摹出眼前之景:情態(tài)美,
色彩美;(2)增加了語言的音韻美:文氣舒展,音節(jié)和諧;(3)深
入細致地表現了思想感情。五、布置作業(yè):做一篇300字寫景文
章,要求運用修辭的句子不少于20句,三種修辭兼有。
【篇四】咬文嚼字教案高一必修教案教學設計
《詩經》兩首(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學設計一、導入二、明確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掌握《詩經》有關的文化文學常識。
2.掌握《詩經》兩首涉及到的文言現象。3.能把握古詩節(jié)奏、韻
律、感情,恰到好處的朗誦古代詩歌。4.能熟練背誦、正確默寫
這兩首詩歌。方法與過程目標:1.體會賦比興手法及其在詩中的
運用。2.體會《采薇》重張疊句的妙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把握詩歌內容與感情,培養(yǎng)負責任的人生觀。教學過程:三、知
識積累(一)了解學生對《詩經》的了解程度(二)詳細介紹詩經
有關常識,把下劃橫線的強調重點寫到筆記上。1.“詩經”是我
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
多年的詩歌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对娊洝贰傲x”指的
是“風、雅、頌、賦、比、興”?!帮L、雅、頌”說的是內容,
“賦、比、興”說的是手法?!帮L”包括15部分,稱作“十五國
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把拧狈譃椤靶⊙拧焙汀按?/p>
雅”,共105篇?!把拧奔凑?,指朝廷正樂。大雅的作者,主要
是上層貴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層貴族,也有下層貴族和地位
低微者?!绊灐卑ā爸茼灐?、“魯頌”、和“商頌”,是宗
廟用于祭祀的樂歌和舞歌,音樂可能比較舒緩?!帮L”是“詩經”
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
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
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
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2.“賦”按朱熹《詩集傳》中的說法,
“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鋪陳敘
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
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
事態(tài)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
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
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huán)境、氣氛和情
緒。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采用。
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
結合,相得益彰。比如《阿房宮賦》中的前半部分,由外到內,由
建筑到人物,運用鋪陳夸張的手法,大筆墨的描寫秦始皇的荒淫
生活。首先,作者先描寫阿房宮工程浩大,宏偉壯麗?!案矇喝?/p>
百余里,隔離天日”“長虹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
虹?”這字字句句,無一不表現了阿房宮的宏偉氣勢。這是寫
“外”,主要描寫樓臺建筑,如此的建筑之內,人們的生活又是
怎樣的呢?接著,文章自然而然進入了第二個層次,描寫皇宮內
的人物活動?!懊餍菬蔁桑_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
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如此奢華的生活,除了
皇宮內的妃嬪媵媾,又有何人能夠享受得起呢?然而,這些人也
有自己的痛苦,她們“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漫立遠視,而望幸
也;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蓖ㄟ^這些描寫,作者淋漓盡致地表
現出了秦始皇時期奢靡、腐朽的”宮廷生活。3.“比”,用朱熹
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对娊洝分杏帽?/p>
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
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
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xù)用,英“喻美人之手,“凝脂”
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4.“賦”和“比”
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
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
多稱為“起興”?!对娊洝分械摹芭d”,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
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內容作鋪墊。
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有時一句詩中的句子似比似
興時,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來判斷是否是興?!芭d”又兼有
比喻、象征、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如《關雎》開頭的“關
關雎鳩,在河之洲I”,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
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
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確定?!睹ァ芬?誦讀(形
式可以多樣)詩歌,整體感知1.誦讀提示:四言詩的誦讀,一般
讀成“二、二”節(jié)拍,即讀二字后稍作延長或停頓。例如:氓之/
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2.聽錄音,領會閱讀
技巧,明確本詩寫作內容。3.學生朗讀詩歌,指出《氓》使用“比
興”手法的句子。答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
其黃而隕”。二.再讀詩歌,疏通詞句L翻譯詩歌,強調文言
重點。(過程與方法;學生小組討論翻譯,8分鐘后,回報成果,
老師總結并強調重點文言現象。)2.大屏幕展示重點,提問檢查。
解釋下列紅顏色字詞的含義:(1)抱布貿絲。(2)至于頓丘。(3)
匪我愆期,(4)將子無怒,秋以為期。(5)乘彼垣,以望復關。
(6)泣涕漣漣。(7)既見復關,載笑載言。(8)體無咎言。(9)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10)之耽兮,不可說也。(11)自我徂爾,
三歲食貧。(12)淇水湯湯,漸車帷裳。(13)女也不爽,士貳其
行。(14)二三其德(15)靡室勞矣。(16)夙興夜寐(17)言既遂
矣,至于暴矣。(18)兄弟不知,(19)老使我怨。(20)總角之宴,
言笑晏晏。(21)信誓旦旦三.通過“老師設計問題一學生討論探
究f老師指導總結”的過程鑒賞領悟1.本詩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詩歌敘述了女子從戀愛到被遺棄的經過,批判男子的負心。2.詩
中塑造了怎樣的一個女子的形象?對愛情與幸福有誠摯的追求、
勤勞無辜被棄、無奈,不能抗爭命運溫柔、堅強3.本詩采用怎樣
的敘述角度?有何作用?運用“我”(第一人稱)的好處:便于
直抒胸臆,讀來更具親切感、真實感。4.說出《氓》使用“比興”
手法的句子的好處?!吧V绰洌淙~沃若”“桑之落矣,其
黃而隕”好處:結構上,(1)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是敘事暫時
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一覽無余;(2)所插入的
比興句在內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后
生活并不美滿,因此,敘事的線索似斷似連;(3)詩的前半
部分寫婚前,后半部分寫婚后,中間的比興起過度作用。內容上,
(1)比興句喚起人們豐富的聯想。(2)用女子熟悉的桑樹作比,
與女主人公勞動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于生活氣息,同時還暗
示了她的勤勞。5.詩歌怎樣運用對比的寫法《氓》是在女主人
公的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回憶中運用了對比寫法。《采薇》一.誦
讀(形式可以多樣)詩歌,整體感知1.聽錄音,領會閱讀技巧,
明確本詩寫作內容。二.再讀詩歌,疏通詞句L翻譯詩歌,強調
文言重點。(過程與方法:學生小組討論翻譯,8分鐘后,回報成
果,老師總結并強調重點文言現象。)2.大屏幕展示重點,提問檢
查。(1)歲亦莫止。(2)靡室靡家,(3)不遑啟居,(4)靡使歸
聘。(5)憂心孔疚,(6)維常之華。(7)彼路斯何?君子之
車。(8)四牡業(yè)業(yè)。(9)四牡YYo君子所依,小人所腓。(10)
四牡翼翼,(11)象弭魚服。(12)今我來思,(13)雨雪霏霏。
(14)莫知我哀!三.通過“老師設計問題一學生討論探究一
老師指導總結”的過程鑒賞領悟1.這首詩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
一寫的是一位長期戍邊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詩中的抒
情主人公感情豐富、復雜。由于歸期一拖再拖,加之無法向家人
傳遞問候,他非常思念家鄉(xiāng),內心痛苦至極。不過,他在戰(zhàn)斗中
毫不懈怠,并對己方的裝備大加贊賞,表現出一種自豪感。思念
故鄉(xiāng)、牽掛親人的情感,與抵御外敵入侵、保家衛(wèi)國的情感交織
在一起,分不出孰輕孰重。2.采用重章疊句的手法樂曲奏一首為
一章?!对娊洝分械脑娛呛蠘犯璩?,所以每一篇詩都分若干章,
猶如今天歌詞的分段。章與章往往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
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這一章法叫做重章疊句。這首詩的前三
章開頭即是。在內容上,這里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時
序的更替,而人物內心的焦慮痛苦也隨之加重,從而突出了主題;
在音節(jié)上,反復吟唱,一唱三嘆,音節(jié)和諧,旋律協調,在鮮明的
節(jié)奏中表現出詩歌特有的音樂之美。3,思考:“昔我往矣,楊柳
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睘槭裁匆恢眰涫苋藗兊馁澷p。這
四句詩里含有兩個典型畫面,一是春風里微風輕吹,柳枝飄拂的
畫面,一是寒冬時節(jié)雪花紛飛的畫面,一是春天里微風輕吹,柳
枝飄拂的畫面,一是寒冬時節(jié)雪花紛飛的畫面,抒情主人公的感
情就蘊涵在這兩個畫面之中。這樣,以景寫情,情景交融,顯得
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尋味,給讀者的欣賞活動創(chuàng)造
了很大的空間。手法:以樂景反襯哀情當初離家出征的時候,心
里是悲傷的,卻用楊柳春風這樣的明媚春光來反襯;如今走在回
家的路上,心里是高興的,卻用大雪紛飛這樣的嚴寒景象來反襯。
四、拓展練習:采采]q,薄言②采之。采采]q,薄言有③之。采
采]q,薄言掇④之。采采]q,薄言捋⑤之。采采]q,薄言K⑥之。
采采]q,薄言p⑦之。注釋:①選自《詩經“周南》,這是婦女們采
集野菜時唱的民歌。]q:車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語助詞,
無實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K:
手持衣角盛物。⑦p:把衣襟掖在腰帶間裝物。①《詩經》使用賦、
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1分)答案:(1分)賦【評分參
考】本題答案具有唯一性,凡不答“賦”者皆不得分。②這首詩生
動地表現了采集野菜的勞動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
現出來的?(2分)答案:(2分)通過動詞的變換表現出來的?!驹u分
參考】只要涉及動詞或動作的變換即可得分。僅答其他內容不得
分。③前人讀這首詩說:反復諷詠,”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
詩,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景象?請概括描述。(4分)答案:(4分)
婦女們在田野上邊采野菜邊唱歌,一派歡快的勞動景象?!驹u分參
考】勞動、唱歌、歡快是答案的三個要點,只要答出這三個要點的
意思即給滿分,要點不全者酌減1-2分,與這三個要點無關的回答
不得分。考場滿分答案:1.婦女一邊唱著歌,一邊在野地里摘取
野菜,動作嫻熟,十分快樂。2.婦女們聚集山間,三個一群,兩個
一對。她們個個笑容如眉,歡快地唱著民歌,彎下腰去撿拾野菜。
3.在采摘野菜的田地里,一群辛勤勞作的婦女們在晴朗的天氣里,
以歌聲為伴,在散發(fā)著野菜清香的田地里辛勤而快樂地采摘。4.
我眼前出現了在廣闊的野菜地里,勤勞辛苦的勞動婦女們邊摘取
野菜邊歌唱的勞動景象,表現出那種在自然環(huán)境中無比歡樂的場
景。5.我眼前出現的是在收獲的季節(jié)里,婦女們戴著草帽,手持
竹籃,在山上細心地采集野菜,口里哼著小曲,臉上浮現著笑容,
一片祥和的景象。補充說明:【作品語譯】(之一)車前子兒
呀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來。車前子兒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來。
車前子兒采呀采,一顆一顆拾起來。車前子兒采呀采,一把一把
捋下來。車前子兒采呀采,手提著衣襟兜起來。車前子兒采呀采,
掖起了衣襟兜回來。(余冠英譯人民文學出版社《詩經選》)(之
二)采呀采呀車前子,趕些快快來采它。采呀采呀車前子,
趕些快快占有它。采呀采呀車前子,趕些快快拾取它。采呀采呀
車前子,趕些快快捋取它。采呀采呀車前子,翻過衣襟裝著它。
采呀采呀車前子,插好衣襟藏著它。(周振甫譯中華書局《詩經
譯注》)(之三)采呀采呀采]q;采呀采呀采起來。采呀采呀
采]q;采呀采呀采得來。采呀采呀采]q;一片一片摘下來。采呀
采呀采]q;一把一把捋下來。采呀采呀采]q;提起衣襟兜起來。
采呀采呀采]q;掖起衣襟兜回來。(駱玉明、顧伊譯上海辭書出
版社《先秦詩鑒賞辭典》)(之四)那朵朵光華燦爛的車前
子,我趕忙把它使力地采摘哩!那朵朵光華燦爛的車前子,我趕
忙把它堆放在一起哩!那朵朵光華燦爛的車前子,我趕忙把它的
吊吊拾起哩!那朵朵光華燦爛的車前子,我趕忙把它的籽籽捻捋
哩!那朵朵光華燦爛的車前子,我趕忙把它裝進衣襟里哩!那朵
朵光華燦爛的車前子,我趕忙把它放在腰帶內哩?。ㄋ{菊菰譯四
川人民出版社《詩經國風今譯》)(之五)顏色燦燦車前子,
快快采呀采起來。顏色燦燦車前子,快快把它收起來。顏色燦燦
車前子,快快把它撿起來。顏色燦燦車前子,快快把它抹下來。
顏色燦燦車前子,提起衣襟裝起來。顏色燦燦車前子,扎起衣襟
兜回來。(唐莫堯譯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詩經新注全譯》)
【文本解讀】《]q》這首4言12句的古代民歌,將女子勞作的過
程和勞作的心情,自然且有味地表達了出來?!安刹桑輖,薄言采
之”,是全詩的總起?!安裳讲裳讲善饋怼钡母杪暎嗫煞Q之為
勞作的前奏曲。“采采]q,薄言有之“,是整個勞作過程的總述。
“采呀采呀采得來”的歌聲,現出見到]q的無限欣喜。由此,奏
響了勞作的進行曲。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對采摘
過程的細膩觀察和真切反映。從一顆一顆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
主人公干得起勁,唱得便起勁。可謂一路辛勞,一路歡歌。在與
自然相交響的情態(tài)中,她們情緒飽滿,歌詩高昂。由“薄言KN”
到“薄言之”,是對收工時滿載而歸的敘寫?!碧崞鹨陆笱b起
來”“扎起衣襟兜回來”,將收工時“打包”的情形表現得十分
細膩。此間有收獲的滿足,有對自身力量的欣賞,亦有與自然相
融的愉悅。此時再度高唱“采采]q",情緒達到高潮。人雖已遠
去,歌聲卻在山谷中回響,飄散到四方。綜觀《]q》一詩,通過動
詞的變換,將勞動的細節(jié)和勞動的過程真實地表現出來;又通過
反復疊唱,將勞動者的精神和情緒自然地吟唱出來。從節(jié)奏、意
境、韻味等方面,顯示出相當高的藝術性和感染力。綜上所述,
歸納來說:興,亦是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即借助其它事物開頭,通過
聯想,觸景生情,再轉到本題。需要說明的是,在具體作品中,
賦、比、興三者并非彼此毫不相關,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交互運用、綜合表現的,故有“賦而興”“興而比”“賦而興又
比”等較為復雜的情況。
【篇五】咬文嚼字教案高一必修教案教學設計
《登高》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余旺波(一)作者介紹:
在唐代開元天寶年間,社會各個方面都發(fā)展到鼎盛時期,這個時
期叫“盛唐”。在這個欣欣向榮的歷史時期,唐代文學特別是唐
代詩歌發(fā)展到歷史上的最高峰,詩壇上出現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詩人
和優(yōu)秀的作品。公元7,詩壇上冉冉升起了一輪鮮紅鮮紅的太陽,
這輪太陽姓杜,名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曾擔任過檢校工
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
主義詩人,他的詩作不僅將現實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推上了一個新的高
峰,而且也代表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詩歌的最高水平。
他的作品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因而被稱為“詩
史”,正因為杜甫寫出了詩史,所以人們稱他為“詩圣”。他的
代表作有一百多首,最有代表性的是古體詩“三吏”(《石壕吏》
《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等,他也特別擅長律詩和絕句的寫作,許多作品都是千古名篇。
(二)誦讀作品,細讀注釋,理解詞句。(三)作品賞析:作為能
夠寫出“詩史”的“詩圣”,杜甫的作品是博大精深的。他所生
活的時代,正值安史之亂時期。稍有歷史常識的同學都知道,發(fā)
端于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給唐代社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給
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詩人杜甫也深受其害,被迫流
落他鄉(xiāng),過著有家難回的痛苦生活。所以,他的許多作品中,不
僅寄寓了深沉的個人情感,而且也飽含著深刻的社會內容。《登高》
就是這些作品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登高》寫于唐代宗大歷二年
(公元767年),當時詩人正因為“安史之亂”而客居四川,那年
他已經五十五歲,動蕩的社會,飄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纏身,
痛苦不堪。這一年秋天的重陽節(jié)前后,他來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
登高遠眺,面對蒼茫秋景和滾滾長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萬
端,為了抒發(fā)心中這種深切的情感,就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后
人給予這首詩以極高的評價,胡應麟就曾經說這首《登高》為“古
今七言律第一”,這是毫不夸張的評價。《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詩,
共有八句,這八個詩句,可分兩個層次,前四句是寫景,后四句
是抒情。1、首先我們來賞析前四句。(1)朗讀。(2)這四個詩句
描寫了哪些事物?一風、天、猿嘯、渚、沙、鳥、落木、長江八種
事物。(3)這八種事物分別有什么特點?詩人分別用哪些詞語來
描繪它們?一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
“白”、鳥“飛回”、落木“蕭蕭下”、長江“滾滾來”。(4)在
這四個詩句中,在短短28個字里,詩人就描寫了八種事物,而每
種事物都各有各的特征,而這些各有特征的事物很好地傳達出了
詩人當時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句“風
急天高猿嘯哀”,在詩作之首,詩人就以傳神之筆渲染出一種寒
涼凄苦的氛圍。秋天本來是容易刮風的季節(jié),杜甫在《茅屋為秋
風所破歌》中曾經寫到“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曹丕在《燕歌行》中也曾寫到“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
霜”,可見刮風是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之一,而江邊的風要比其它地
區(qū)大得多,江邊高處的風就更大,再加上詩人年老多病,當然會
感到秋風特別猛烈,所以一個“急”字,很傳神地寫出了當時的
季節(jié)特點。不僅如此,這個“急”字,還寄寓了詩人當時的深切
感受。秋風本來就是涼的,而江邊的秋風要比其它地方更涼,江
邊高處的猛烈的.秋風就會特別的涼,所以年老多病的詩人站在江
邊高岸上當然會感到涼意徹骨。這種寒涼,不僅是身體皮膚的感
覺,更是詩人內心的感受,這里所寫的不僅僅是天涼風涼,更主
要的是寫詩人的心涼。詩人站在江邊高岸,抬頭遠望,見到的是
高遠的天空。本來秋日的天空往往會令人有神清氣爽的感覺,但
景物給人的感覺是因人的心情而異的,對于心情愉快的人來說,
秋日的天空是令人神清氣爽的,而對于一位被國難家愁所困擾,
同時又疾病纏身的詩人杜甫來說,秋日的天空卻顯得那么高不可
及、空空蕩蕩。所以一個“高”字,就寫出了詩人心中那種叫天
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孤苦無助的凄涼心境。夔州一帶多猿,鳴
聲凄切,曾經有過這樣一首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
淚沾裳?!彼栽娙嗽诖藢懙搅嗽硣[,并且用“哀”字來描寫,
一個“哀”字,不僅寫出了猿鳴的特點,而且同時也傳達出了詩
人心中的濃濃哀愁。再來看第二句“渚清沙白鳥飛回”,這一句
緊承上句,繼續(xù)描寫詩人站在高處所見到的景象?!颁尽笔墙?/p>
的沙洲,站在高處朝下看,水中的沙洲顯得既小又空,在蕭瑟的
秋風中給人一種凄清之感,所以說“渚清”。接下來詩人由沙洲
自然寫到了沙子,在描寫沙子的色彩時,作者用了一個“白”字。
從色彩學角度來看,藍白黑之類的色彩屬于冷色調,這種冷色調
的“白”沙,與前面的“清”字一起構成了一幅蒼涼的畫面,形
象地傳達出詩人內心深處那種沉郁的情感。然后,詩人又抬起目
光,看到了在江上飛動的鳥。由于風大,鳥在風中飛得非常吃力,
所以用“回”,回旋地飛。如果我們聯系到詩人當時的艱難處境,
就不難理解他為什么要寫到“鳥飛回”了。為什么呢?因為在風
中吃力地盤旋的鳥,讓詩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艱
難處境。在這里,鳥已經不是鳥了,而成了詩人的化身。鳥飛倦
了可以歸林,而到處飄泊的詩人卻因為戰(zhàn)亂而遠離家鄉(xiāng),有家難
回,這怎能不讓人感慨萬端呢!下面我們看第三四句“無邊落木
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兩個千古名句,這兩個千古名
句,使作品的意境在前兩句所描繪的凄清氛圍的基礎上變得悲壯、
變得蒼茫、變得壯闊起來。在這兩個詩句中,“無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4的乘法(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滬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
- 仿真樹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日照2025年山東日照市嵐山區(qū)人民醫(yī)院招聘急需緊缺專業(yè)技術人才33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1
- 2025至2030年中國襯套總成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綜采激光指向儀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文山云南文山硯山縣八嘎鄉(xiāng)人民政府招聘城鄉(xiāng)社區(qū)服務崗位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錫及錫合金材合作協議書
- 2025年閘力式負載電阻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舞臺柱型噴泉煙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高壓膠管管件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大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訓練(第六版)課件 第二單元學習職業(yè)禮儀
- 路橋工程檢測技術 課件 1公路工程試驗檢測管理
- 2025高中物理《課時作業(yè)》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1冊課時分層作業(yè)(八)
- 地震災害避險與自救手冊
- 腦卒中-腦卒中的康復治療
- 疫情統計學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大學
- 2024住院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護理與管理專家共識要點(全文)
- 火鍋店后廚培訓計劃
- CJJ6-2009 城鎮(zhèn)排水管道維護安全技術規(guī)程
- JT-T-1253-2019道路運輸車輛衛(wèi)星定位系統車輛終端檢測方法
- QCT1177-2022汽車空調用冷凝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