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識_第1頁
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識_第2頁
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識_第3頁
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識_第4頁
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識

(培訓教材)

目錄

第一講老年人的中醫(yī)自我保健..........................3

第二講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及養(yǎng)生保健...................5

第三講老年人的病理特點及合理用藥...................8

第四講冠心病的預防和治療..........................12

第五講老年糖尿病中西醫(yī)結(jié)合防治.....................14

第六講中風的預防與康復............................17

第七講高血壓病的中西醫(yī)防治.........................24

第九講老慢支的中醫(yī)防治..............................30

第十講老年人泌尿系感染的中西醫(yī)結(jié)合防治.............35

第十一講老年腫瘤的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39

第十二講老年抑郁癥的防治...........................40

中老年人保健小常識...................................42

中老年人養(yǎng)生二十訣...................................44

第一講老年人的中醫(yī)自我保健

本講提要:精神調(diào)養(yǎng),是促進老年人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精

神調(diào)養(yǎng)的保健方法;飲食調(diào)理。

1.為什么保持情志和調(diào)能預防疾病呢?

在兩千多年前的中醫(yī)經(jīng)典著作《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中就指出:“恬

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nèi)守,病安從來”,說明精神情緒上要保

持清靜安寧,不貪欲妄想,就可以保持情志和調(diào),預防疾??;而長

期過激或突然劇烈的精神情志活動,超過了人體調(diào)節(jié)適應范圍,往

往就會誘發(fā)疾病或加重疾病?,F(xiàn)代研究也發(fā)現(xiàn),情緒導致疾病除了

可以直接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之外,還可影響人的免疫功能、內(nèi)分泌功能

以及機體的其他功能。有很多疾病,人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與精神情緒有一

定的關(guān)系。比如潰瘍病、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癌癥等。

異常的情志活動會傷及人體的五臟六腑,但臨床上老年人受異

常情志的影響主要是心、肝、脾、腎等病變。

情志過激對心的影響:可出現(xiàn)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精神恍

惚、癡呆或狂亂等癥狀。情緒過分波動,或長期處于興奮狀態(tài),最

容易影響心血管系統(tǒng),造成血管收縮、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死。

有研究證明,心肌梗死患者中,94%的患者有情緒誘因。此外還包

括老年癡呆癥、老年精神病等。

情志過激對脾胃的影響:可引起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慢性

胃炎、慢性結(jié)腸炎、慢性肝膽疾病等。

情志過激對肝的影響:可引起高血壓、慢性肝膽病、神經(jīng)功能

癥、憂郁癥等。

情志過激對腎的影響:可引起衰老的提前到來,引起各種老年

病的發(fā)生。

情志過激還可引起氣血不和。

正因為如此,保持情志和調(diào),能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而安神

定志,調(diào)節(jié)情志則是老年朋友的養(yǎng)生之道。這是精神調(diào)節(jié)的第一意

義。注重精神調(diào)養(yǎng)第二意義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療。

也就是說,在人體健康狀態(tài)下,保持情志、情緒的和調(diào),能夠

有助于預防疾病的發(fā)生,而一旦得了病,良好的情緒有助于體質(zhì)的

改善,疾病的康復。

由此可見,既病之后,不良的情志刺激,會加重病情。但良好

的情志則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哪怕在患病期間,舒暢的心情、樂觀

的情緒、愉快的精神,能使氣血和調(diào),陰平陽秘,有利于體質(zhì)的改

善,疾病的康復。

2.既然精神調(diào)養(yǎng)對老年人的健康長壽那么重要,中醫(yī)在這方面

有什么好的保健方法嗎?

中醫(yī)很重視老年人在精神情緒方面的調(diào)養(yǎng),尤其注重以下幾個

方面:

中醫(yī)所謂的“養(yǎng)神”,就是調(diào)養(yǎng)精神,也是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的一

個重要內(nèi)容。神在于養(yǎng),養(yǎng)神的方法中醫(yī)有虛靜養(yǎng)神和安心養(yǎng)神等

內(nèi)容。

首先:應樂觀愉快,保持心情舒暢。老年人氣血俱衰,所以更

應注意保持舒暢的心情、開朗的性格、樂觀的精神。其次:應注重

養(yǎng)神,主動調(diào)和情志。

雖然舒暢情志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養(yǎng)生方法,但要做到情志舒

暢,特別應注意精神上的調(diào)養(yǎng),也就是強調(diào)情志的“自我修養(yǎng)”。

何謂“虛靜養(yǎng)神”?

“虛靜養(yǎng)神”主張清心寡欲,省思少慮等清靜主張,雖有消極

之處,但在調(diào)養(yǎng)精神保健延年方面,卻有可取之處。思想情志上要

保持虛靜安寧,不貪欲妄想,就可保持情志和調(diào),預防疾病。

在虛靜養(yǎng)神方面,節(jié)制嗜欲,戒除雜念,能使氣血和調(diào),保精

全神,有利于健康長壽。

3.在飲食上中醫(yī)有什么講究嗎?

飲食對老年人健康很重要,大家都知道中、老年人應多吃新鮮

蔬菜和水果,少吃葷菜和動物內(nèi)臟,因為蔬菜、水果里含有維生素、

纖維素,而葷菜、內(nèi)臟里含有膽固醇,過高的膽固醇會引起動脈硬

化。這些認識都是有道理的,但是老年人健康飲食的首要前提是合

理膳食,就是要做到全面均衡,適量營養(yǎng)。多吃蔬菜、水果,少吃

葷菜、內(nèi)臟,目的也是平衡飲食。中醫(yī)在在長期醫(yī)療實踐中積累了

豐富而寶貴的飲食調(diào)理經(jīng)驗,特別強調(diào)“藥食同源”,飲食調(diào)理包

括食養(yǎng)和食療,所謂的食養(yǎng)就是應用食物的作用,來防止疾病,促

進健康長壽,也就是應用食物養(yǎng)生。所謂的食療,就是應用食物治

療疾病,也包括應用某些食物配合藥物促進疾病的康復。中醫(yī)稱之

為食療。

中醫(yī)傳統(tǒng)的飲食調(diào)理,主要包括食養(yǎng)、食療,當然還有另外一

些重要內(nèi)容,比如,有節(jié)制的合理進食,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飲

食忌口等。

中醫(yī)的飲食調(diào)理對老年人的健康長壽關(guān)系十分密切。首先我們

大家都知道,飲食是生命活動的需要,人體通過攝取食物獲得營養(yǎng)

以維持生命活動,也是老年人健康長壽的基本保證。其次,飲食調(diào)

理得當,不僅可以保持人體的正常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還有

食療的功能,即通過飲食療法治療某些疾病。反之飲食不當則可誘

發(fā)某些疾病或產(chǎn)生一些不良的影響。孫思邈主張:“安身之本,以

資于食。”《素問?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

陰陽,和于術(shù)數(shù),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

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睆倪@段話可以了解到,自古以來,

中醫(yī)都很重視飲食調(diào)理,老年人必須“飲食有節(jié)”,再配合其他攝

生方法,就可使老年人做到健康長壽。

第二講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及養(yǎng)生保健

本講提要: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延緩衰老和養(yǎng)生保健;如何應用有關(guān)中藥進行

養(yǎng)生保健。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老年人的全身性退化既包括了其功能性的退變,也包括了其物

質(zhì)上的衰減,還包括了其心理上的衰老。因此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可

概括為臟腑功能虛損、氣血精津液等物質(zhì)的減少以及心理衰老。

1、五臟虛損一功能衰退:

不同的臟器具有不同的功能特點,不同臟器的虛損也有不同的

表現(xiàn)。在老年人,人體的各個臟器功能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衰減。

心:在臨床上或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梢砸姷皆S多老年人總感到心

悸、胸悶、氣短、乏力、不耐久勞、夜寐不安、容易驚醒、眩暈等,

而做心電圖等檢查則又往往是正常的。其實這就是老年人的心臟功

能不斷老化的表現(xiàn)。因此,我們平時要重視對心臟的保養(yǎng)。

肺:肺主要涉及到人的呼吸功能、免疫功能,并與人體的水液

代謝有一定的關(guān)系。由于老年人肺的通氣功能、抵御外邪的能力減

退。因此,其耐缺氧能力較差,平時容易外感,且不易恢復,對季

節(jié)、氣候的變化、交替適應性差等,易發(fā)生呼吸道病變。

脾:脾是人出生以后人體各項功能活動所需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直接來

源,參與人體的水液代謝。人到中年以后,特別是進入老年后,脾

的功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衰減,脾的虛損,主要表現(xiàn)為食欲的減退,

或飲食無味,或口味異常,常伴有腹脹,不易消化,大便不調(diào)以及

肌肉彈性的下降,舌苔膩等。

肝:肝與人體許多功能有關(guān),如人的精神情志活動、飲食物的

消化吸收、氣血的運行、運動平衡、月經(jīng)生育以及解毒等。中老年

人普遍存在著肝臟功能活動的衰減和異常,一是肝的物質(zhì)不足,出

現(xiàn)脅痛、目澀目糊、入夜抽筋、爪甲無華;其二是肝的功能衰退和

失常,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調(diào)節(jié)障礙,則出現(xiàn)食欲不振,腹脹,曖

氣,大便失調(diào)。

腎:腎與人體的許多功能和生命活動有關(guān),在中老年人中腎

虧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而且是隨齡增長。腎虛的出現(xiàn)率40—49歲為

60%,以后每增長10歲,腎虛比例遞增10%,80歲以上則為90%以

上。人在進入中老年以后,普遍會出現(xiàn)精力不濟、體力下降、發(fā)疏

發(fā)白、牙齒松動脫落、記憶力下降、性欲減退、生殖力下降乃至喪

失,腰膝酸軟、聽力減退、耳鳴、夜尿頻多等,這些表現(xiàn)都與腎虧

有關(guān)。

2、氣血精津液不足物質(zhì)缺損:

在中醫(yī)學中,氣血精津液既是構(gòu)成人體又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

的基本物質(zhì)。人在步入中老年以后,五臟功能日漸虛損,產(chǎn)生和代

謝這些基本物質(zhì)的功能也逐步減退;而機體對這些物質(zhì)的需求則有

增無減。因此在老年人,各種物質(zhì)的減少會引起人體眾多的生理性

改變。下面講講氣血精津液不足的幾種情況。

氣血不足:氣血衰少在老年人中十分普遍,既有單純性的氣虛

或血虧,更多的則是氣血兩虛。如氣虛常常出現(xiàn)神疲乏力,少氣懶

言等,平素易感、面色無華,多汗,眩暈;血虧則表現(xiàn)為毛發(fā)干枯,

肌膚粗糙,爪甲枯萎,以及心悸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視物昏花

等等;氣血兩虛則兩者互見。

津虧液少:津液是機體一切水液的總稱,對人體具有滋潤和營

養(yǎng)作用。津液不足則無以潤澤皮膚毛發(fā)等,出現(xiàn)肌膚粗糙,彈性下

降,毛發(fā)干枯,皮膚瘙癢;津液不足,潤滑無力,腸道干枯則腸燥

便秘;津液不足,不能上呈口舌,則口干舌燥,入夜尤甚。因此在

臨床上,老年性皮膚瘙癢、老年性便秘、口干等現(xiàn)象非常常見。

精血不足:雖然引起衰老的原因很多,但目前趨于一致的看法

是精血虧虛是人體衰老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人在發(fā)育到頂峰后,隨著年齡

的增長,日益出現(xiàn)了精少,從而引起生理性的衰老。精血不足普遍

存在于老年人中,而精虧的程度則決定了老年人衰老進程的快慢和

衰老程度的輕重。在老年人普遍出現(xiàn)精力不濟,體力不支,生殖功

能和性欲減退,甚至喪失,兩鬢頒白,頭發(fā)稀疏甚則脫發(fā),牙齒松

動甚至脫落,記憶減退,腰膝酸軟,容易骨折等等,都是因為精血

不足所致。

3、易傷七情一心理衰老:

老年人由于臟腑功能的衰減,氣血精虧,從而使精神情志活動

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減少;同時因臟腑功能的老化,人的各種感知能力

也明顯下降,如聽覺、嗅覺、視覺、觸覺等,致使許多高級而復雜

的精神、心理活動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異常變化,因這些活動的本身就

是建立在感知功能的基礎(chǔ)上。此外,老年人由于其社會角色、社會

地位等的改變,多種事件(包括家庭、社會、個人等)的影響,均

能刺激、加劇其心理活動,出現(xiàn)種種變化。因此許多老年人都會表

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心理衰老,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如性格改變,喜怒

無常,自負孤獨,喜談往事,自私多疑,睡眠障礙,記憶下降,抑

郁焦慮,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等。

二、阻止或延緩衰老的發(fā)生或衰老的進程

精神保養(yǎng):精神因素在人的養(yǎng)生保健和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十分

重要和突出,這種作用的重要性常常超出我們的想象。在日常生活

中經(jīng)??梢砸姷接行┤艘蛲皇芫翊碳ず痛驌?,在短時間內(nèi)會變得

很蒼老憔悴,甚至一夜白發(fā);也有一些重病不愈的患者因受到好的

精神因素的鼓舞而使病情大為好轉(zhuǎn)甚至霍然痊愈,這都說明了精神

因素的重要性。因此老年人的養(yǎng)生保健要充分重視對精神的調(diào)節(jié)和

保養(yǎng),包括道德情操的修養(yǎng)、陶冶,盡可能地少欲望、少雜念、做

到隨遇而安、知足常樂,也就是中醫(yī)養(yǎng)生中所提倡的“恬淡虛無”,

樂觀豁達,保持年輕的心態(tài),并要盡可能多參加一些文娛活動和社

交活動。所有這些對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

生活保養(yǎng):這涉及到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飲食

保養(yǎng),運動保養(yǎng),房事保養(yǎng)等。其中在飲食保養(yǎng)方面應做到食有定

時、定量,食不過飽,切忌暴飲暴食。許多研究表明,在一定限度

內(nèi)的節(jié)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衰老。同時飲食的烹調(diào)貴在調(diào)和,不

宜過食刺激性的飲食,并要注意合理的飲食結(jié)構(gòu),不以自己的飲食

嗜好來作為飲食的標準。運動保養(yǎng)對老年人而言同樣很重要,通過

運動既能促使人的氣血運行,經(jīng)絡疏通,又能激發(fā)人的機能,但運

動必須有節(jié)制,不宜過度,同時在運動形式的選擇上,不宜過于激

烈,象太極拳、慢跑、游泳等較為適合。人在進入老年以后如仍有

適度的性生活對健康是有益處的,但房事過度和節(jié)欲對健康都有

害。

醫(yī)療保養(yǎng):雖然我們今天討論的是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但我們

應該知道真正絕對健康的老年人幾乎沒有,在老年人總存在著這樣

那樣的疾患。因此醫(yī)療保養(yǎng)對老年人來講顯得尤為重要。醫(yī)療保養(yǎng)

至少應包括有病早治和調(diào)補防病。

有病早治:我們知道,健康人的生理性衰老的進程十分緩慢,

而任何病理性的改變則對人體的傷害性極大,會大大加速衰老的進

程,而且老年人患病以后極易變化。因此對老年人要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

診斷疾病,有的放矢地治療。這對老年人的養(yǎng)生保健、延緩衰老具

有重要的意義,老年人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予以高度的重視。

調(diào)補防?。簯撝v這是中醫(yī)藥的優(yōu)勢所在。人在沒有疾病,相

對健康的時候,應用適當?shù)姆椒ê退幬镎{(diào)補身體,增強和改善體質(zhì),

以加強和提高機體自身的防御能力,這樣既可延緩人體的生理性衰

老,又能對抗病理性衰老的發(fā)生。

三、如何應用有關(guān)中藥進行養(yǎng)生保???

1.進補的時間。

早在唐代,大醫(yī)學家孫思邈就曾指出:“年五十以上,四季

勿闕補藥?!闭J為人在中年以后,進補不分季節(jié)。一般來講,進補

的時間應掌握以下原則:

季節(jié)性進補:

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的特性,選用不同的進補藥物。如冬季以滋補、

溫補為主,秋季以潤補為主因秋季較為干燥,夏季以清補為主,春

季以柔補為主,而平補則可用于一年四季。

冬令進補:

是指在冬至前后進行進補,這是自古以來認為最佳的進補時

機。為什么呢?有四個原因:

其一,冬季為封藏之令,也是生發(fā)之氣始萌之季,在冬季進

補可以預防來年的春季患病,所謂“冬令進補,春季打虎”。

其二,冬至前后,氣候寒冷,各種活動減少,人的代謝活動

相對較為低下;同時人的胃口較好,對各種物質(zhì)容易吸收。因此,

冬令進補有利于對補品的吸收。

其三,大多數(shù)滋補品容易變質(zhì),不宜儲存,遇熱則更易變壞。

而冬至前后,氣候寒冷,一般補品易于儲存而補變質(zhì)。其四,中藥

的藥品中以溫性居多,而冬季對人體的陽氣要求較高,損耗也較多,

因而需要溫補。

隨時進補:有些老年人體質(zhì)虛弱,但靠冬令進補顯然無法在短時內(nèi)

改善其虛弱狀態(tài),必須長期進補,不分季節(jié)。

2、進補原則:

總的原則就是必須遵循“虛則補之”,無論是生理性的還是病

理性的,只要出現(xiàn)了虛損現(xiàn)象,就可進補。在具體使用時應堅持一

下幾點:

長期性。

堅持少量、長期、多次、平衡的原則,做到細水長流。老年人

的虛損并非短時內(nèi)所致,有的是生理性,有的是因疾病因素引起。

因此在進補時切忌有一口就想吃成胖子的想法。短時內(nèi)服用大量的

補益藥物,不但無效,反而會有反作用。只有堅持細水長流的原則,

才能從根本上改善體質(zhì)。同時必須認識到任何一種或一類補益藥的

長期使用都有可能導致機體的不平衡,因此必須綜合進補保持平衡

的原則。

個體性。

堅持辨證施補,缺啥補啥的原則,做到進補用藥有針對性,

因人而異。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梢砸姷?/p>

朋友之間互相推薦某種補品,但服用以后,有的有效,而有的則無

效,甚至出現(xiàn)副作用。這是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在于每個人的身

體、體質(zhì)狀況和虛損狀況不一樣,自然補益藥物的選用也應不同。

也就是說,補益藥物的選用必須具有個體性。如氣虛則補氣,可用

黃黃、人參類的藥物;血虛則補血,用熟地、何首烏、當歸等藥物;

陰虛則補陰,用沙參、枸杞、麥冬等藥;陽虛則補陽,可用菟絲子、

補骨脂、仙靈脾、杜仲等藥物。如是氣陰兩虛或氣血不足,則氣陰

雙補、益氣補血。

多樣性。

堅持在辨證施補的基礎(chǔ)上,強調(diào)全面綜合的原則這其實是上

面所提到的個體性、時段性、季節(jié)性的綜合。多樣性至少包括兩個

方面:一是服用內(nèi)容的多樣性。因人的身體狀況隨時在發(fā)生變化,

服用的保健品的內(nèi)容也必須隨之改變,包括季節(jié)性的改變。二是服

用形式的多樣性。既可以服用包裝考究的保健品,也可以是菜肴、

食品、點心、茶水等形式。

服用保健品的個體性、時段性和季節(jié)性。

所謂個體性是指保健品的服用應因人而異。如有的人腦功能減

退明顯,記憶力、學習能力明顯下降、反應遲緩、注意力集中困難

等。就可以選用有一定健腦補腦作用的保健品。還有的人怕冷明顯,

手足不溫。中醫(yī)認為主要屬于陽氣不足,應選用溫補性質(zhì)的保健品。

而有的人則面紅,怕熱、性急、煩躁、口干,屬于陰虛內(nèi)熱,應選

用具有一定的養(yǎng)陰瀉火作用的保健品。每個人的體質(zhì)、身體狀況不

同,表現(xiàn)形式不一,自然,選用的保健品也就不一樣。切不可不加

區(qū)分,隨意選用。這就是選用保健品應注意的個體性原則,也是最

為重要的原則。

所謂的時段性是指保健品的服用必須根據(jù)人體的身體狀況、氣

候變化、環(huán)境改變等因素而隨時調(diào)整、停用。這是在服用保健品

期間必須遵循的原則。人的身體狀況隨時在發(fā)生變化。在服用某種

保健品期間,如發(fā)生了感冒、發(fā)熱,或者腹瀉,或其他問題,就應

暫時停用該保健品。即便該保健品對其很有作用,也應如此。因為

在感冒期間,治療上當以發(fā)散祛邪為主,如同時服用保健品,一則

浪費,二則惟恐閉門留寇,從而不利于感冒的治療。同樣,發(fā)生腹

瀉時,應以止瀉為主。待感冒或腹瀉治愈,再開始服用有關(guān)保健品。

而季節(jié)氣候、地理環(huán)境的改變,同樣會引起人的身體狀況的變化,

對保健品的服用也應有所調(diào)整。

所謂季節(jié)性是時段性原則的一個方面。春、夏、秋、冬,季節(jié)

氣候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對人體影響也是很大的。人的養(yǎng)生保健

也應隨著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而有所調(diào)整。保健品的選用也必須隨季節(jié)

氣候的變化而有所不同。象在梅雨的夏季,一方面溫度高,氣候炎

熱;另一方面,雨水不斷,濕氣很重。人居于上曬下蒸之中,非常

的難受。有不少人出現(xiàn)所謂的“癥夏”,就是因為季節(jié)氣候所致的

濕熱困脾,脾胃功能不和,從而出現(xiàn)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肢體困

重、口粘乏味、舌苔厚膩等。因此,在夏季就應適當?shù)倪x用具有調(diào)

理脾胃、祛濕功能的保健品。如綠豆、米仁等。而在秋季,則秋高

氣爽,少雨干燥。人體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干性表現(xiàn),尤其是對肺的

影響最為明顯。因此,在秋季就應適當選用具有養(yǎng)肺潤燥作用的保

健品,如百合、白木耳等。

第三講老年人的病理特點及合理用藥

本講提要:老年人的病理變化和癥候表現(xiàn)的特點;老年人的氣

血、精津的病變特點和癥候表現(xiàn);老年病人的治療用藥方面的特點。

老年人五臟病變的特點和癥候表現(xiàn):

(一)腎臟的病理變化和癥候表現(xiàn):老年人腎氣日衰,腎精不

充,清竅失養(yǎng),則精神萎靡而健忘,耳聾;腎虛,骨髓失養(yǎng),骨弱

無力,則腰膝酸軟;腎主二陰,腎氣不充,二陰不固,則大小便失

禁,陽萎遺精;腎虛,元陽衰微,則畏寒,肢冷,手足不溫,倦怠

躅臥。故老年人腎精不足者,??沙霈F(xiàn)耳目失聰、健忘、精神萎靡;

腰酸、腿軟、陽萎、遺精、兩便失禁等證。高齡老人還會出現(xiàn)畏寒

肢冷、手足不溫、倦怠麝臥等癥。

(二)肝臟病理變化和癥候表現(xiàn):肝藏血,指肝是儲藏血液的

臟器,具有調(diào)節(jié)周身血量的作用,所謂“人動則血運于諸經(jīng),人靜

則血歸于肝臟”。肝血充足,則人動靜有序,活動自如。然而,老

年人肝臟機能趨于衰弱,加之年老生化之源不足,故往往是藏血少

而調(diào)節(jié)力差。中醫(yī)認為目受血而能視,筋受血而能動,如果肝血不

足,使目失其榮,筋失其養(yǎng)。目失其榮,則視物昏花,眼目干澀而

眩暈;筋失其養(yǎng),則拘攣而動作遲緩。肝乃罷極之本,可耐受疲勞,

肝血不足,則不勝勞累,稍覺勞累,其癥狀即加重。故老年人肝血

不足者,??沙霈F(xiàn)眩暈,眼目干澀,視物昏花,筋脈拘攣而動作遲

緩等癥。

肝主疏泄,可條達氣機,疏暢情志,流通血脈。老年人肝木氣

衰,則消化力弱;疏泄失常,則情志失調(diào)。故老年人肝失疏泄者,

??沙霈F(xiàn)不思飲食,胸脅脹滿,煩躁易怒等癥。

(三)心臟病理變化和癥候表現(xiàn):心主血,主神志。血為心所

主,心臟具有推動血液循環(huán),營養(yǎng)全身的機能。心血充盈,則神得

以養(yǎng),精神充沛。老年人心氣衰弱,心臟鼓動無力,則心悸而覺心

中空虛;汗為心之液,心氣虛,心液外泄,則汗出;心血不足,血

不養(yǎng)神,則神疲嗜臥,或失眠、多夢;面、舌均為心之外候,心虛

則血不上榮,故面白而舌質(zhì)淡。

臨床上常見的老年患者,心悸、胸悶、胸痛等證,均因心氣虛

弱,心脈瘀阻所致。胸痛,甚則面、唇青紫,冷汗出,四肢厥冷,

脈微欲絕,此為心陽暴脫之證,亦屬老年病中多見。

(四)脾臟病理變化和癥候表現(xiàn):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

脾運正常,營養(yǎng)充盈,則肌肉豐滿,四肢強健有力。老年人脾虛不

運,消化吸收機能失常,則食少納呆,大便濾瀉;升降失職,氣機

阻遏,則脫腹脹滿疼痛;脾主四肢肌肉,中氣不足,則四肢倦怠、

乏力,消瘦;脾主統(tǒng)血,脾虛血失統(tǒng)攝則見出血等證。此外,還有

脾虛不運,水濕內(nèi)停的浮腫;中氣下陷的脫肛等,也都是老年脾虛

而出現(xiàn)的常見證候。

(五)肺臟病理變化和癥候表現(xiàn):肺主一身之氣,通過呼吸,

吐故納新,與自然界大氣進行氣體交換,以形成胸中之宗氣。肺氣

通調(diào),則水道暢通。老年人肺氣虛損,氣機壅塞,則呼吸氣促,胸

悶胸憋;肺氣上逆,則生咳嗽。老人虛咳,以干咳無力為其特點;

呼吸吐納不足,則喘息;氣虛肌表不固,則汗出;肌膚防御機能減

退,則易感冒。故老年人肺氣虛損,常見呼吸氣促、咳嗽、喘息、

胸憋氣短、汗出、易感冒等。

老年人的氣血、精津的病變特點和癥候表現(xiàn)是怎樣呢?

年老以后,氣血不足,臟腑機能衰退,經(jīng)絡失養(yǎng),不僅容易衰

老,而且還會發(fā)生疾病。

氣虛,氣運不暢,則出現(xiàn)脹滿、憋悶;氣運不通,經(jīng)絡阻滯,

不通則痛。老年人脾胃多虛,脾氣虛,則升降失職,水谷不化;若

氣虛較甚者,還會導致氣虛下陷之證。諸如:臟器下垂、腹瀉、肌

肉萎軟無力等等。故老年人氣虛常表現(xiàn)為氣短、乏力、懶言、語言

低微,自汗等。

血虛,血不養(yǎng)心則心悸;血不養(yǎng)神,則失眠多夢;心主血,其

華在面,心血不足,則面色蒼白而無華;肝藏血,其華在爪甲,肝

血不足,則爪甲不榮;肌膚失養(yǎng),則毛發(fā)干枯,肌膚干燥;筋脈失

養(yǎng),則肢體麻木。此皆為血虛,機體失養(yǎng)的癥候表現(xiàn)。

氣為血帥,氣虛或氣滯,易影響血運不暢,即所謂“氣滯則血

瘀"。氣血瘀滯者,則出現(xiàn)疼痛,甚則出現(xiàn)^積聚,以及痹證

等。氣虛不能攝血,則會導致血不循經(jīng),而出現(xiàn)諸種出血之證,如

皮膚紫斑、便血、尿血,老年女性還可出現(xiàn)崩漏證。而種種出血癥

狀,又會導致和加重氣虛,即所謂“氣隨血脫”。

精是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chǔ),人體之精充盛,則生命力旺盛,長壽不

衰;精不足,則生命力衰弱而導致體弱多病,甚至早衰。老年以后,

陰精虧損是一個突出的病理變化。精虧,髓海不充,則腦轉(zhuǎn)耳鳴,

目?;杳?;陰精不足,則虛陽浮越,引起陰虛陽亢諸證,如頭暈頭

痛,急躁易怒;陰精虧損,水火不濟,心腎不交,則失眠、健忘、

虛煩等。

津液是機體內(nèi)一切水液的總稱,有潤肌膚、養(yǎng)臟腑、益腦髓、

利關(guān)節(jié)、潤孔竅的作用。津液的輸布在于三焦氣化,老年人臟氣虛

弱,三焦氣化能力不足,故容易出現(xiàn)津液輸布失常的癥狀。津液不

得輸布,則為水腫;積于關(guān)節(jié),則為關(guān)節(jié)腫脹;積于臟腑,則成濕

痰。氣化失職,津液不得約束,在外則成汗泄;在上則涕泣俱出,

流涎不止;在下則成尿失禁或水瀉。老人遺尿、尿頻或尿閉不通或

點滴而下者多屬此證。

我們知道人體的生理機能活動,包括五臟六腑、氣血精津,都

是以陰陽協(xié)調(diào)、平衡為健康的保證。老年人的精血雖然已經(jīng)衰耗,

但是體內(nèi)陰陽仍然應該是相對平衡,相互協(xié)調(diào)的。只不過這種平衡

和協(xié)調(diào)與一般青壯年相比較,是低度的。正因為如此,老年人對外

界的適應能力就會不足,自身平衡的穩(wěn)定性亦較低。當某些致病因

素作用于人體,就會使這種陰陽低度平衡的穩(wěn)定性遭到破壞,從而

發(fā)生陰陽失調(diào)。最后簡單地介紹陰陽失調(diào)的病變特點和癥候表現(xiàn)。

陰病,表現(xiàn)為臟腑虛衰,精氣血、津液的不足;陽病,表現(xiàn)為

生命活動能力衰減。

中醫(yī)認為陰虛則生內(nèi)熱,故老年病人屬于陰虛者大多表現(xiàn)為低熱、

盜汗、咽干、心煩、失眠、頭暈、便秘、視物昏花、腰膝酸軟無力、

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當陰虛,筋脈失養(yǎng)時則常常出現(xiàn)肢體顫動,

步履不穩(wěn)等。

陽虛則生內(nèi)寒,故老年病人屬于陽虛者大多表現(xiàn)為畏寒、四肢

不溫、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大便濾泄、小便清長、腰膝冷痛、

浮腫、陽痿陰縮,舌淡而水滑、脈沉遲等。

老年病人的治療用藥方面的特點。

(一)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要求從復雜多變的疾病現(xiàn)象中,抓住病

變的本質(zhì),并針對根本原因進行治療。但是由于年高之人,臟腑虧

損,氣血不足,抗病能力差,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不足,故臨床上癥狀復

雜,常多病相兼,正虛邪實,且易生突變。故針對老年人正虛邪實、

虛實夾雜,不僅要治病求本,還常常需要標本兼顧,標本同治。在

重病急癥時,因不及時解決,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影響疾病的治療,

應采取“急則治其標,”的法則,先治其標病,后治本病。如病

情不急,治療時應緩圖其本,即所謂“緩則治其本”的法則。

(二)扶正與祛邪。

所謂扶正,即是通過補虛方法達到扶助正氣,增強體質(zhì),提高

機體抗邪的能力。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但祛邪應慎

重,攻邪不可過猛,以免更傷元氣。

扶正與祛邪相互為用,相輔相成。扶正有助于機體抗御和祛除病邪;

祛邪能夠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擾,利于正氣的保存和恢復。老年之

病多虛實夾雜,故治療上多攻補兼施,補而不偏,攻而不傷,補中

有瀉,瀉中寓補,如此才能做到攻邪不傷正,扶正不滯邪。

(三)調(diào)理陰陽。

老年病人由于陰陽平衡遭到破壞,故在治療上應“謹察陰陽所

在而調(diào)之,以平為期”;在“損其有余”的同時,應當重視“補其

不足”。調(diào)理陰陽時還應注意“陰中求陽”或“陽中求陰”,即在

補陰時適當配用補陽藥,補陽時適當配用補陰藥,如此才能做到“善

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

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四)調(diào)整臟腑。

衰老是臟腑病變的基礎(chǔ),臟腑病變又進一步加速老化,故

老年人的治療過程中應注意調(diào)整臟腑,尤其是培補脾、腎。脾胃為

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年老之人,稟于父母的先天之氣已竭,

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則全靠后天水谷之充養(yǎng)。臨床可見老年患者胃納

一減,形衰神疲立現(xiàn),胃納好轉(zhuǎn),病情隨之穩(wěn)定或好轉(zhuǎn)。腎為先天

之本,內(nèi)寓元陰元陽,藏先天之精及五臟六腑之精華。腎之精氣一

虛,形體亦逐漸衰老,而見腎虛征象,可謂窮于精者萬邪蜂起。由

此可見,培補脾腎對于老年人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當然臟腑之

間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影響,治療上若能相互兼顧,方可達到

良好的治療目的。

(五)調(diào)理氣血。

氣血是各臟腑及其他組織功能活動的主要物質(zhì)基礎(chǔ),氣為

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雖各具其功,但又相互為用。老年人氣

血不足者多見,故在調(diào)理氣血的時候,務必注意氣血的互根、互用。

(六)重視食療。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凡欲治療,先以食療,

既食療不愈,后乃用藥爾?!惫适朝熓侵委熇夏瓴〉囊淮蟑煼?。由

于飲食的性味多平和,不損傷正氣和臟腑,與藥物相比較無特殊的

副作用,較易為患者所接受。尤其是體質(zhì)過于虛弱之患者,胃氣虛

弱不支,以致經(jīng)受不了藥物的治療,通過食餌的調(diào)理,可增強脾胃

運化功能,提高肌體抵抗力。另外,老年病多是慢性病,從心理上

來說,既想堅持治療,又不想過多的服藥,故用食療代替藥療,一

方面符合老年人的心愿,另一方面又可起到長期治療作用,強健身

體,防治疾病。在老年病的治療過程中,重視食療調(diào)理,積極配合

藥物作用,可提高臨床療效;

第四講冠心病的預防和治療

本講提要:什么是冠心???它是怎樣產(chǎn)生的?冠心病該怎

樣進行治療?冠心病的預防?

冠心病又稱為缺血性心臟病,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

血管狹窄、閉塞,影響冠狀動脈循環(huán)血流,引起心肌缺血的一種心

臟病。臨床可見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短氣、喘息不得臥。輕者

僅感胸悶如窒,呼吸欠暢;重者則有胸痛,嚴重者心痛徹背,背痛

徹心。

冠心病怎樣產(chǎn)生的?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生多與寒邪內(nèi)侵,飲食

不當,情志失調(diào),年老體虛等因素有關(guān)。

其病機有虛實兩方面:實為寒凝、氣滯、血瘀、痰阻,痹遏胸

陽,阻滯心脈;虛為心脾肝腎虧虛,功能失調(diào)。在本病的形成和發(fā)

展過程中,大多先實而后致虛,亦有先虛而后致實者。但臨床表現(xiàn),

多虛實夾雜或以實證為主,或以虛證為主。

冠心病與痰飲病、胃脫痛、真心痛進行鑒別:(1)痰飲痰

飲的胸痛與冠心病相似,但本病為胸悶痛,并可引及左側(cè)肩背或左

臂內(nèi)側(cè),常于勞累、飽餐、受寒、情緒激動后突然發(fā)作,歷時短暫,

休息或用藥后得以緩解;而痰飲病胸脅脹痛,持續(xù)不解,且多伴有

咳唾、轉(zhuǎn)側(cè)、呼吸時疼痛加重,肋間飽滿,并有咳嗽、咯痰等肺系

證候。(2)胃脫痛冠心病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腕部,而易

與胃脫痛混淆,但胃脫痛多伴有曖氣、呃逆、泛吐酸水或清涎等

脾胃證候,可予以鑒別。(3)真心痛本病進一步發(fā)展,可成真心

痛,癥見心痛劇烈,甚則持續(xù)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

手足青至節(jié)、脈微細或結(jié)代等危重證候。

冠心病該怎樣進行治療呢?

(1)心血瘀阻:[癥狀]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

時或心悸不寧,舌質(zhì)紫暗,脈象沉澀。[治法]活血化瘀,通

絡止痛。[方藥]以血府逐瘀湯加減。方中當歸、赤芍、川茸、

桃仁、紅花等均為活血祛瘀之品,柴胡疏肝,枳殼理氣,一升

一降,調(diào)整氣機。取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之意。若胸痛甚者,

可酌加降香、郁金、延胡索以活血理氣止痛。若血瘀輕者,則

可改用丹參飲為治。方中丹參活血化瘀,能治血瘀作痛;檀香

溫中理氣,兼治心腹諸痛;砂仁溫胃暢中,能疏散胸中郁悶。

三藥相伍配用,能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2)痰濁窒塞:[癥狀]胸悶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氣

短喘促,肢體沉重,形體肥胖,痰多,苔濁膩,脈滑。[治法]

通陽泄?jié)?,豁痰開結(jié)。[方藥]枯萎臃白半夏湯加味,方中括

萎開胸中痰結(jié);半夏化痰降逆;雕白辛溫通陽、豁痰下氣;

本方如再加入干姜、陳皮、白蔻仁等以通陽豁痰、溫中理氣,

則效果更佳。

臨證時,痰濁與血瘀往往同時并見,因此,通陽豁痰和活血化

痰法亦經(jīng)常并用,但必須根據(jù)兩者的偏盛而有所側(cè)重。

(3)陰寒凝滯:[癥狀]胸痛徹背,感寒痛甚,胸悶氣短,

心悸,重則喘息,不能平臥,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舌苔白,

脈沉細。[治法]辛溫通陽,開痹散寒。[方藥]枯著彥白白酒

湯加枳實、桂枝、附子、丹參、檀香。方中桂枝,附子、建白

辛溫通陽、開痹散寒;枯萎、枳實化痰散結(jié),泄?jié)M降逆;檀香

理氣溫中;丹參活血通絡。若痰濕內(nèi)盛,胸痛伴有咳唾痰涎,

可加生姜、橘皮、茯苓,杏仁等以行氣化痰,若癥見心痛徹背,

背痛徹心,痛劇而無休止,身寒肢冷,喘息不得臥,脈象沉緊,

此為陰寒極盛,胸痹之重證,宜用烏頭赤石脂丸和蘇合香丸以

芳香溫通而止疼痛。方中蜀椒、干姜溫中散寒,附子、烏頭以

治心痛厥逆,赤石脂和蘇合香丸同用以開胸止痛。臨床附子與

烏頭同用者較少,故可去烏頭加肉桂其效更佳,冠心蘇合丸即

從蘇合香丸化裁而來。

(4)心腎陰虛[癥狀]胸悶且痛,心悸盜汗,心煩不寐,

腰疼膝軟,耳鳴,頭暈,舌紅或有紫斑,脈細帶數(shù)或見細澀。

[治法]滋陰益腎,養(yǎng)心安神。[方藥]左歸飲加減,方中熟地、

山茱萸、杞子滋陰益腎;淮山藥、茯苓、甘草健脾以助生化之

源。若心陰虧虛而見心悸、盜汗、心煩不寐者,可加麥冬、五

味子、柏子仁、酸棗仁等以養(yǎng)心安神,麥冬可以重用。若胸悶

且痛者,可加當歸、丹參、川茸、郁金等以養(yǎng)血通絡。若陰虛

陽亢而見頭暈目眩,舌麻肢麻,面部烘熱者,可酌加制首烏、

女貞子、鉤藤、生石決、生牡蠣、鱉甲等以滋陰潛陽。

(5)氣陰兩虛[癥狀]胸悶隱痛;時作時止,心悸氣短,倦

怠懶言,面色少華,頭暈目眩,遇勞則甚,舌偏紅或有齒印脈

軟弱無力,或結(jié)代。

[證候分析]胸痹日久,氣陰兩虛,氣虛則無以行血,陰虛則

脈絡不利,均可使血行不暢,氣血痰滯,故見胸悶隱痛,時作

時止。心脈失養(yǎng)、故見心悸。氣虛故見短氣、倦怠懶言,面色

少華。陰虛陽亢故見頭暈目眩。虛不耐勞,故遇勞則甚。舌偏

紅或有齒印,脈細弱無力,或結(jié)代,均為氣陰兩虛之征。[治

法]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方藥]生脈散合人參養(yǎng)營湯加減。

方中人參、黃黃、白術(shù)、茯苓、甘草,健脾益氣,以助生化氣

血之源;麥冬、地黃、當歸、白芍,滋養(yǎng)陰血;遠志、五味子,

養(yǎng)心安神。若胸悶胸痛,可加丹參、參三七、益母草、郁金、

五靈脂等以活血通絡。若脈結(jié)代,為氣虛血少,血不養(yǎng)心所致,

可合炙甘草湯以益氣養(yǎng)血,滋陰復脈。

(6)陽氣虛衰:[癥狀]胸悶氣短,甚則胸痛徹背,心悸,

汗出,畏寒,肢冷,腰疾乏力,面色蒼白,唇甲淡白或青紫,

舌淡白或紫暗,脈沉細或沉微欲絕。[方藥]參附湯合右歸飲加

減。方中人參大補元氣;附、桂溫壯真陽,熟地、山茱萸、杞

子、杜仲以補益腎精。若見面色唇甲青紫、大汗出、四肢厥冷,

脈沉微欲絕者,乃心陽欲脫之危候,可重用紅參(或別直參)、

附子并加用龍骨、牡蠣,以回陽救逆固脫。若陽損及陰,陰陽

兩虛者,可再加麥冬、五味子,以溫陽滋陰并用。若腎陽虛衰,

不能制水,水氣凌心,癥見心悸、喘促,不能平臥,小便短少,

肢體浮腫者可用真武湯加漢防己、豬苓、車前子,以溫陽行水。

除湯藥外,還有些什么成藥?

1、冠心蘇合丸,每服一粒,痛時服用,或每日2—3次。

2、復方丹參注射液:肌內(nèi)注射,每次2ml,每日1—2次。

亦可作靜脈注射,用2nli加入50%葡萄糖20nli內(nèi)靜脈推注,

或用4至8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靜脈滴注。

3、毛冬青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一支,每日「2次。

4、蘇冰滴丸:每服2一3丸,每日2次。

5、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于心絞痛發(fā)作時含服?;?/p>

每次1粒,每日3次含服。

6、復方丹參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7、速效救心丸:每次15粒,于心絞痛發(fā)作時含服?;蛎?/p>

次10粒,每日3次含服。

8、心可舒片:每次4片,每日4次。

9、地奧心血康:每次1-2粒,每日3次。

預防冠心病有那些注意點?

1.注意勞逸結(jié)合,生活有規(guī)律,保持情緒樂觀,避免過

度勞累和情緒激動,參加適合自身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保

持大便通暢。

2.注意飲食清淡,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和植物蛋白,戒

煙,不喝烈性酒。

3.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藥,定期隨防,采用適當?shù)淖辕煼?/p>

法。

4.心絞痛發(fā)作時應立即臥床休息,含服麝香保心丸或硝

酸甘油,并聯(lián)系醫(yī)院,切忌勉強行走、努掙大便。若心絞痛持

續(xù)時間較長或伴有惡心、嘔吐、大汗、嚴重心律失常等,可能

是心肌梗塞先兆,應提高警惕,及時救護取醫(yī)院檢查和治療。

第五講老年糖尿病中西醫(yī)結(jié)合防治

本講題要:L中醫(yī)對糖尿病的看法2.糖尿病的分型和發(fā)病

機理3.糖尿病的診斷標準4.測血糖的方法5.糖尿病的急

性和慢性并發(fā)癥6.糖尿病的防治7.糖尿病人的飲食控制8.

糖尿病人的體育運動9.煙酒對糖尿病的影響10.糖尿病的

治療目標11.糖尿病的中西藥物治療。

1.中醫(yī)對糖尿病的看法:中醫(yī)中沒有糖尿病這個名

詞。不過2000多年前的中醫(yī)古書中有一種消渴病,指的是口

渴飲水多小便也多,很像今天的糖尿病。近100年來,對糖尿

病的研究進展很快,明確了它與胰腺中胰島有關(guān),還有很多機

理。

今天把糖尿病分為4型。1型指的是因為自身免疫等因素

而破壞了胰島。多和遺傳有關(guān),多見于兒童,易發(fā)生酮癥酸中

毒。2型即是老年人占絕大多數(shù)的糖尿病。第3類叫特異性糖

尿病,指的是病因已經(jīng)明確的一類,如因細胞結(jié)構(gòu)上某種異常,

因藥物或某種疾病所引起的等。第4型是妊娠糖尿病,專指妊

娠時發(fā)生的一種。

老年人常見的2型糖尿病,其發(fā)病機理是怎樣的?

過去認為胰島素缺少才引起糖尿病,現(xiàn)在認為2型糖尿病

人在一開始有2種病理改變。一是胰島有損害,分泌胰島素有

問題。二是體內(nèi)尤其是肝及肌肉利用胰島素的能力減退,也就

是胰島素不能正常發(fā)揮作用,稱作胰島素抵抗。所以即使是2

型糖尿病到最后也不得不要用胰島素治療。因為這種病理生理

過程是逐漸進行的,所以2型糖尿病在年齡越大時發(fā)病機會越

多。

診斷糖尿病的標準是什么?

今天診斷糖尿病不能僅憑有無消渴癥狀,也不能憑尿中有

沒有糖,而主要靠測血糖??崭寡獫{血糖大于或等于7毫摩/

升,或者任何時間(包括服糖后)血漿血糖等于或大于IL1

毫摩/升,如果有癥狀,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如果沒有癥狀,

僅僅是體檢發(fā)現(xiàn)血糖高,則過幾天再測一次。如果仍高,也可

以診斷為糖尿病。

怎樣確定他是2型呢?1型多發(fā)生于兒童,妊娠糖尿病一

定在孕婦,特異型糖尿病有其他明確的病因或服藥等病史。中

老年人而且偏胖的糖尿病人絕大多數(shù)是2型。如果有條件,則

要靠測血中胰島素或特殊的抗體來鑒別了。這種情況有兩類。

一是空腹血漿血糖不到7毫摩/升,但高于正常6毫摩/升,稱

為空腹血糖異常(IFG)。二是餐后或作葡萄糖耐量試驗后2

小時血糖不到11.1毫摩/升,但仍高于正常7.8毫摩/升,稱

為糖耐量低減(IGT)。

測血糖有幾種辦法?

袖珍血糖儀,只要一滴血,很快即得出結(jié)果。目前病人在

家自測血糖推薦用這種方法。但這種方法用的是全血,全血中

紅細胞所含的葡萄糖較少,所以測出的血糖值比血漿血糖要

低,大約低12%。不過作為病人自己觀察病情改變或藥物療效,

只要看此數(shù)字的高低即可。如果儀器質(zhì)量可靠,操作又準確,

其血糖值是可信的。

此外,空腹血和餐后2小時血的血糖值當然也不同,目前

認為測餐后2小時值比測空腹血糖值的意義要大。

糖尿病有哪些急性并發(fā)癥呢?

急性并發(fā)癥往往由于血糖急劇升高所引起。例如原來并不

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的人,其實血糖已經(jīng)很高。此時再吃了一只

西瓜或喝了一瓶糖水桃子,就可能使血糖急升而昏迷。急性并

發(fā)癥主要有3種:酮癥酸中毒、非酮癥高滲性昏迷及乳酸性酸

中毒。這些并發(fā)癥的死亡率都比較高,要急診搶救,用胰島素

治療。

此外還有一種因用藥(例如胰島素等)過量,引起的低血糖,

也可致命,也應急診搶救,不過應該用葡萄糖等注射。

糖尿病的慢性并發(fā)癥主要有哪些呢?

從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微血管病及大血管病兩大類。微血

管病為糖尿病所特有,主要指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及糖尿病腎

病,也可以包括糖尿病性神經(jīng)病變。主要是因為長期高血糖通

過各種機制使蛋白質(zhì)變性而造成。大血管病變主要是指動脈硬

化。此種病變不僅與血糖升高有關(guān),還與高血壓及高血脂有關(guān)。

大血管病變?nèi)绺哐獕骸⒐谛牟〉?。進一步發(fā)展可發(fā)生腦卒中、

心肌梗死及下肢血管狹窄等。

糖尿病的慢性并發(fā)癥是逐漸產(chǎn)生的,與長期高血糖、高血壓及

高血脂有關(guān)。到后期很難恢復。因此必須強調(diào)要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而且要嚴格控制血糖。

應該怎樣防治呢?

一是在尚無糖尿病時,預防糖尿病的發(fā)生,可用改善生活

方式來預防,也可以用藥物預防。二是在已經(jīng)有糖尿病時,預

防各種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嚴格控制血糖,還要控制血壓及

血脂。第三才是有了并發(fā)癥以后如何減輕或治療。這也是控制

血糖及加上一些針對病變的處理。

治療措施分為5個方面:飲食控制、適當運動、藥物治療、

病人教育及血糖監(jiān)測。前面所說的生活方式改善即包括飲食控

制及適當運動兩方面。

病人教育也作為一項治療措施,是因為糖尿病是個慢性

病,往往是終身病。一定要讓病人了解糖尿病的知識,主動配

合治療,而不是被動的僅僅執(zhí)行醫(yī)囑的問題。尤其是生活方式

改善,必須要病人了解其意義而自動去做。

飲食究竟應該怎樣控制呢?

一是減少熱卡能量的攝入,二是減少脂肪的攝入。

所謂熱卡指的是飲食在體內(nèi)所產(chǎn)生的能量。而這些能量要

靠攝入飲食才能補充。如果飲食中能量供應不足,人就會感到

饑餓、乏力、疲倦、消瘦等。如果飲食中能量供應太多,而消

耗的又太少,造成過剩。有一部分即以脂肪的形成而儲存起來,

也有一部分以糖原的形式儲存起來。而內(nèi)臟中脂肪過多會分泌

一些物質(zhì),造成上述的胰島素抵抗,或損害了胰島的功能。這

樣就產(chǎn)生了2型糖尿病。因此2型糖尿病人多為肥胖,尤其是

腹部肥胖。飲食控制的第二個重點是減少脂肪。脂肪分為飽和

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兩大類。形象地說,前者在寒冷環(huán)境中呈固

體,而后者則仍呈液體。我們要求盡量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量,

所以不吃葷油,如豬油、牛油、奶油等,也包括肥肉、北京烤

鴨等。

糖尿病人的體育運動?

體育運動是消耗熱卡能量、增強體質(zhì)的一方面,也十分重

要。有些人自從診斷為糖尿病后就臥床休息,這是不對的。相

反的,只要有可能,應該活動,消耗過剩的能量,或消耗體內(nèi)

積存的脂肪。對于老年人因為體力問題不可能進行劇烈的體育

鍛煉,但是可以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如騎自行車、慢跑、

快步行走或散步等??傊阅芪⑽⒊鲆恍┖篂楹?。至少每周3

次,每次半小時。即使醫(yī)師認為以上這些活動也不能進行,則

做一些家務活動也比不活動為好。

煙酒對糖尿病的影響

全世界一致認為應戒煙。因為吸煙可引起血管收縮,對糖

尿病人易發(fā)生下肢缺血壞死,更應戒煙。大量飲酒,酗酒,肯

定是對身體不利的。但是完全不飲酒,其糖尿病發(fā)病率及胰島

素敏感性還不如少量飲酒者。所以現(xiàn)在主張?zhí)悄虿∪丝缮倭匡?/p>

酒。所謂少量,目前在中國指的是每天15克酒精。如果葡萄

酒含酒精10%,則是150毫升,如果50%的白酒,則只能30毫

升。

10.糖尿病的治療目標

空腹血糖6.T4.4毫摩/升,餐后2小時血糖為8.0~4.4

毫摩/升。其它還有血壓、血脂等都要正常。對于老年人來說,

血糖控制目標可以放寬,因為老人容易發(fā)生低血糖,所以不能

控制太低。例如空腹血糖8.0毫摩/升,餐后2小時血糖10毫

摩/升等。目前認為監(jiān)測餐后2小時血糖的意義要比測空腹血

糖意義大。

糖尿病的中西藥物治療

目前降血糖的口服藥大致有5類。

一是磺腺類。有甲磺丁服、格列齊特、格列的嗪、格列本

服、格列奎酮、格列美服等。各種藥的商品名稱很多。目前甲

磺丁腺因劑量大,又要一日三次服,已很少用。其余藥物各有

特點,但只用其中之一。這些藥主要是促使胰島素分泌。

二是雙眼類。主要有二甲雙眼及苯乙雙服兩種。后者由于

易誘發(fā)乳酸酸中毒,在某些國家已禁用。其作用較復雜,有增

加葡萄糖的無氧酵解及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等。因其對胃有刺

激,故應飯后或飯中服。

三是鼠-糖昔酶抑制劑。這類藥主要是抑制腸道消化多糖

的酶,使葡萄糖從腸道吸收減少。故主要用于餐后高血糖。應

在吃第一口飯時服。

四是胰島素增敏劑。主要是針對2型糖尿病的胰島素抵

抗?;瘜W結(jié)構(gòu)為格列酮類。但目前由于這些新藥價較貴,故應

用不多。

五是快速促胰島素分泌劑。其化學結(jié)構(gòu)不是磺服類,它們

是苯丙氨酸衍生物。因其作用快,故也用于餐后高血糖,應在

開始吃飯時服。

不能同時用5類藥。要根據(jù)病情,服藥方便否,甚至經(jīng)濟

情況而有所選擇。例如胰島素增敏劑對2型糖尿病很合適,但

由于價格較貴,卻用得不多。一般的用法是先在磺服類中選一

種,不能幾種同用。也可以先用二甲雙眼。都是從小劑量用起。

根據(jù)血糖情況,逐步增加調(diào)整劑量。目前傾向于兩種或多種不

同作用的藥一起用,而劑量都小一些,以使各藥發(fā)揮其所長,

減少不良反應。有些病人空腹血糖不太高,主要是餐后高血糖,

則用。-糖昔酶抑制劑或快速促胰島素分泌劑,也是從小劑量

用起。

用藥后要定時監(jiān)測血糖,以了解其對藥物的反應?;茄垲惪梢?/p>

有繼發(fā)性失效,即用了一段時間以后,療效逐漸降低。此時應

該換用另一種磺眼類可能有效。

注射胰島素不方便有什么新的辦法?

可以用專用的胰島素注射器。其刻度就是胰島素的單位,

不易搞錯。其針頭較細,痛苦少。更好一些則是用胰島素筆。

好象粗的鋼筆形狀,不必每次注射抽吸胰島素,劑量也很清楚,

可帶在身上,很便于外出應用,是值得推薦的。

第六講中風的預防與康復

本講提要:1.中風是什么樣的一種疾?。坑心膸追N類

型?2.幾種常見的中風之間有什么不同;3.關(guān)于中風的預

防;4.預防中風具體的措施;5.中風患者飲食方面的問題。

中風是一種嚴重危害老年健康的疾病,它的發(fā)病率、死亡

率相當高,得病后又容易引起癱瘓或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嚴

重地影響工作和生活,給個人、家庭、社會造成很大的痛苦、

負擔和損失。因此,可以說許多老年人都非常害怕中風,大家

都很希望了解關(guān)于中風的預防、保健與康復的知識。

中風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種疾?。砍S心膸追N類型?

“中風”,西醫(yī)以前稱作“腦血管意外”是一類急性的腦

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腦動脈或供應大腦的頸動脈或椎動脈發(fā)生

病變,從而引起腦部局灶性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導致急性或亞急

性的腦損傷。臨床上表現(xiàn)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神志不清,

口眼歪斜,或口齒不清、半身偏癱等等。

中風有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目前一般按照1995年中

華神經(jīng)內(nèi)科與神經(jīng)外科學會的規(guī)定進行分類,中風主要有以下

幾種:

1、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缺血性)

2、腦卒中

(1)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出血性)

(2)腦出血(出血性)

(3)腦梗塞①動脈血栓性腦梗塞(缺血性)②腦栓塞

(缺血性)③腔隙性腦梗塞(缺血性)

以上各種類型中,腦出血、動脈血栓性腦梗塞、腦栓塞和

腔隙性梗塞最常見。

常見的中風之間有什么不同?

腦出血一一是指腦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進入腦組織

形成血腫、引起腦水腫而造成腦損傷與功能障礙。屬于出血性

中風。臨床表現(xiàn)一般有頭痛、頭暈,嘔吐、失語、跌撲、昏迷

和偏癱等。由于出血部位與出血量的不同而癥狀癥有所差異。

腦出血起病突然,常常在活動時,尤其是情緒激動時,過度用力

或摒氣時發(fā)病,病情危重,后遺癥也較嚴重。其最常見的原因

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其次是腦血管畸形、先天性腦動脈瘤。

腦梗塞(包括:動脈血栓性腦梗塞、腦栓塞、腔隙性梗塞)

——是指腦動脈閉塞引起相關(guān)部位的腦組織缺血、壞死和軟

化。屬于缺血性中風。

動脈血栓性腦梗塞(又稱腦血栓形成)一一是指由于腦動

脈血管病變,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和管腔縮小,甚至完

全閉塞,引起局部腦組織缺血壞死。發(fā)病率最高,約占全部腦

中風的70-80%。

臨床表現(xiàn)一般有偏癱或單側(cè)肢體癱,也可能有失語癥,昏

迷較少見。病情一般較輕,輕的患者僅有頭或肢體麻木等癥狀。

動脈血栓性腦梗塞發(fā)病相對較緩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時

發(fā)生。部分患者癥狀起初較輕,以后逐漸加重,有的發(fā)病后2

一4天才達到高峰。

這一類腦梗塞絕大多數(shù)是由腦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其他還有動

脈炎、血細胞增多、血粘稠度高等原因。

腦栓塞一一是指由腦血管以外部位的栓子如風濕性心臟

病的附壁血栓,主動脈、頸動脈等的血栓或動脈硬化斑塊脫落,

骨折時的脂肪栓子等,運行到腦部,堵塞腦血管(多數(shù)栓塞在

大腦動脈支),而引起相應部位腦組織缺血壞死。

臨床表現(xiàn)一般有一側(cè)肢體癱瘓、麻木和感覺障礙,言語困難,

偏盲,口角或一側(cè)肢體抽搐等,多數(shù)患者神志清楚,出現(xiàn)昏迷

的較少。

腦栓塞起病非常急劇,各類腦中風中腦栓塞的發(fā)病最快最突

然,常在數(shù)秒鐘內(nèi)癥狀即達高峰。

腔隙性腦梗塞一一是指腦的微小動腦閉塞引起的微小梗

塞,很小范圍的腦組織缺血壞死和軟化,形成不規(guī)則的小腔隙。

直徑約2-20mm,有時頭顱CT檢查不出而需做MRI才能發(fā)現(xiàn)。

其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性小動脈硬化。

臨床表現(xiàn)一般有突起一側(cè)面、臂、腿部無力、麻木、感覺減退,

構(gòu)音障礙、吞咽困難、嗆咳嗆食,口角歪斜,手動作笨拙、但

無明顯肢體偏癱。

腔隙性腦梗塞因病灶較小或位于非功能區(qū),往往癥狀較輕,持

續(xù)時間較短而且后遺癥較少。有些患者以前自覺無典型的發(fā)病

史,平時也沒有臨床癥狀,而是在做頭顱CT或MRI檢查時

才知道有腔隙性腦梗塞病灶存在。

關(guān)于中風預防的問題。

中風是一種十分嚴重的疾病,出血性中風近期死亡率為

50%,缺血性中風近期死亡率為20%左右。腦和神經(jīng)細胞供

血停止幾小時就死亡而不能再生,它的治療與搶救是十分棘手

的問題。今天的醫(yī)學縱然十分發(fā)達,但對中風依然缺乏明確有

效的治療手段,醫(yī)生們?;靥旆πg(shù),望洋興嘆。即使生命搶救

過來,也有許多后遺癥,患者生活常常不能自理,病人和家庭

都十分痛苦負擔也很重。對中風有過體會的人和家庭可能都會

"談虎色變",所以,我們說中風的最佳治療是預防,只有防患

于未然才能減少中風的發(fā)病率和致殘率。

中風的危險因素主要有些以下幾種:

1、疾病因素:

(1)高血壓:高血壓是腦出血最常見和最主要的危險因

素。那么高血壓是如何導致腦出血的呢?

①高血壓可使腦動脈管壁變脆,或者形成微動脈瘤(多

見于50歲以上的患者),當血壓驟升時,血管和微動脈瘤可

能破裂而引起腦出血。

②高血壓引起的腦小動脈痙攣可能造成其遠端腦組織缺

氧、壞死,發(fā)生點狀出血和腦水腫。

防治腦出血的關(guān)鍵在于控制高血壓病。臨床資料表明,血

壓高持續(xù)升高會使中風危險增加4—6倍。血壓越高則風險越

大,收縮或舒張壓升高都有害。臨床上腦中風患者常伴有顯著

的高血壓。因此,防治腦出血的關(guān)鍵在于控制高血壓病,一旦

發(fā)現(xiàn)已患高血壓,就必須就醫(yī),聽從醫(yī)生的忠告,有效地控制

血壓,預防腦中風的發(fā)生。

(2)糖尿?。禾悄虿∪菀自斐晌⒀軗p害,引起動脈粥樣

硬化,毛細血管管壁增厚,增加中風的機會。高血糖,尤其是

近期高血糖是中風尤其是腦梗塞的重要的危險因素。

臨床上反復發(fā)作腦中風患者,有10-30%證明有糖尿病。

中風后血糖高者臨床癥狀更重些,恢復也較差。在腦中風死亡

的患者中,糖尿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以上。

(3)高血脂:高脂血癥是腦中風的危險因素,主要是膽

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指標升高,血管壁容易形成蠟

樣脂肪沉淀,從而導致動脈閉塞。尤其是50歲以上的人,血

脂增高往往和腦中風有關(guān)。因此,中老年人定期檢查血脂是十

分重要的。

(4)心臟?。阂环矫鎰用}粥樣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可同

時影響心臟與腦血管等,因此,腦中風和冠心病(冠狀動脈粥

樣硬化性心臟病)這兩種疾病常?;ハ嘤绊?。另一方面風心病,

心內(nèi)膜炎等特別在伴發(fā)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絞痛、心房纖

顫時心源性栓子脫落進入腦部,易誘發(fā)腦中風。所以說心臟病

是腦中風的危險因素,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心臟功能不好就及時就

醫(yī),避免進一步導致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

(5)眼底動脈硬化:國內(nèi)外調(diào)查資料表明,伴有眼底動

脈硬化者發(fā)生中風的危險性顯著增加,其硬化程度越高,危險

性越大,合并高血壓者差別更為明顯

(6)血液學因素:紅細胞增多、紅細胞壓積增高等,可

升高血粘度,降低血流量,影響腦的微循環(huán),促進血栓形成,

增高中風的危險度。此外,臨床上白血病可并發(fā)腦出血。因此,

血液病和血液流變學異常亦是中風的危險因素。

2、生活習慣:

(1)吸煙:吸煙對于中風尤其是缺血性中風是危險因素。

①吸煙及煙霧中的某些成分除可直接導致血管內(nèi)皮的早

期損害外,還可影響膽固醇的代謝,促使動脈硬化發(fā)生并刺激

斑塊增大。

②長期吸煙者由于吸煙引起肺部疾患而致慢性缺氧、血

液中紅細胞代償性增多,紅細胞壓積和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增

高都可直接導致血液容易凝固和血小板聚集,血液粘滯度升

高,加之血小板聚集增多而易引起血栓形成。

③吸煙對周圍血管有顯著的收縮作用,引起腦血管痙攣,

增加血管阻力,導致腦血流量減少。

統(tǒng)計資料顯示,30—40歲的吸煙者的腦中風發(fā)病率幾乎是不

吸煙者的5倍,50—60歲吸煙者發(fā)生腦中風的危險性比不吸

煙者要多3倍。這足以說明吸煙危害人體健康決不是危言聳

聽,應該引起重視。

(2)飲酒:大量飲酒一方面可引起血壓升高和凝血功能

障礙,導致腦出血。另一方面可誘發(fā)心律不齊和心臟壁運動異

常而引起腦栓塞,激活凝血系統(tǒng)增強血小板聚集作用以及刺激

腦血管平滑肌收縮造成腦血流量減少,引起缺血性中風。

發(fā)生腦中風的青壯年患者中,43%在發(fā)病前有酒精中毒史,而

且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甚,分別為4倍和5倍。過量飲酒是

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的危險因素所以飲酒要有分寸,掌握

自己的酒量,切忌豪飲。

(3)飲食因素:主要指鈉、肉類和動物油等。高鹽、高肉

食、高動物油的攝入,是促進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因素,因此

對中風高危人群是不利的。

3、年令、體質(zhì)、遺傳因素:

年齡:中風的發(fā)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隨年齡的增長而

增高。尤其是55歲以后至75歲各年齡組中,增高更為明顯。

因此,中風是55歲以上人群應該重點防治的疾病。

肥胖:肥胖與高血壓、高血糖、心臟病有關(guān),中風病人的

體型肥胖者居多。

腦血管病家族史:腦血管病有家族遺傳因素,我國調(diào)查表明直

系親屬中有腦血管病史的人患中風的機會多。

預防中風具體的措施

中風先兆的臨床表現(xiàn),歸納起來有以下一些癥狀體征:

(1)頭暈、頭痛,逐漸或突然加重,甚至昏昏欲撲。

(2)一側(cè)肢體暫時或經(jīng)常麻木、無力、顫抖、或其他感

覺異常。(頸椎病除外)

(3)突然口角歪斜、流涎,舌體麻木、強硬、歪斜,口

齒不清,聲音嘶啞、飲水嗆咳。

(4)耳聾突然加重、甚則突然耳聾,視物模糊、或偏盲。

(5)突然昏昏欲睡,突然精神行為異常。

中風先兆患者:①全血粘度明顯升高,②甲皺微循環(huán)微

血流速度減慢,紅細胞聚集明顯增強,微血流態(tài)明顯改變,部

分患者有明顯微小血栓,③腦血管管徑明顯變細,管壁波動

波幅減弱,血流減慢,腦供血量減少,腦循環(huán)阻力增大。

及時應用活血化瘀法進行治療,可起到預防中風,降低發(fā)

病率的作用。此外也可以服用抗凝與改善腦循環(huán)的藥物進行防

治:

(1)抗凝藥:阿司匹林,每日服用0.05—0.3克,有潰瘍

病者,需用腸溶片劑,有出血傾向者禁用。抵克立得(新一代

廣譜血小板聚集抑制劑),每天0.25—0.5克,迸餐時服用,

副反應較少。

(2)改善腦循環(huán):尼莫地平,每次20—40毫克,每日3

次,低血壓者慎用。

達納康,每次40—80毫克,每日3次。

血栓心脈寧,每次2—4粒,每日3次。

中風患者飲食方面的問題。

1、戒煙,少飲酒:這是老生常談,也是最難做到的。但無論

如何吸煙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喝少量低度酒如葡萄酒,對身體有一

些好處,但過量飲酒尤其是高度酒對心、腦血管和肝臟肯定是有害

的。

2、合理安排飲食(低脂、低糖、低鹽飲食)

(1)少吃動物脂肪及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少食豬油、牛油、

奶油、蛋黃、動物內(nèi)臟、動物腦、魚子及貝殼類動物如蟹、蚌、螺

等,雞蛋或鴨蛋每天攝入不應超過1只,血脂增高者每周2只亦足

夠,植物油用量不宜過多。

含膽固醇較低的食物:瘦肉、魚類(包括大多數(shù)淡水魚和海水魚)、

海參、海蟄等。魚類脂肪中含有長鏈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膽固醇

的作用。

(2)多吃蔬菜、水果,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鉀和鈣等。

維生素C能增加血管彈性,改善血管通透性和降低血清膽固醇。維

生素B6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從而抗血栓形成。

(3)節(jié)制飯量,進食勿飽,宜搭配部分粗糧。少吃甜食,

控制體重。糖和碳水化合物在體內(nèi)會轉(zhuǎn)化成脂肪,使身體發(fā)胖,

增加心臟的負擔。

(4)限制食鹽的攝入,菜肴勿過咸,每人每天不超過5

克,即三口之家每月用鹽量不超過500克,鹽中的鈉能增加心

臟的負擔,使血壓升高,促進動脈硬化。鈉還廣泛存在于各種

食物中,尤其是腌、熏食物(如咸肉、咸魚、醬菜和咸菜)。醬

油和味精等含鈉量也很高,應盡量少吃。

(5)保證足量飲水,飲水不足則體內(nèi)血液粘稠度會增高,

代謝廢物也難以排出,如果晨起空服飲一兩杯白開水,可降低

血液的粘稠度,使血管擴張,有利于改善機體新陳代謝,減少

血栓形成。平時還要及時補充足量的水分,以滿足生理需要。

3、適當?shù)捏w力活動,(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改掉如吸

煙等不良習慣,

(1)可改善脂肪代謝,增加機體能量消耗,以達到減肥

的效果。

(2)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

蛋白膽固醇,提高血液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