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11∕T2258-2024城市軌道交通隧道結構裝配式工藝加固維修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高清版)DB11∕T2258-2024城市軌道交通隧道結構裝配式工藝加固維修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高清版)DB11∕T2258-2024城市軌道交通隧道結構裝配式工藝加固維修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高清版)DB11∕T2258-2024城市軌道交通隧道結構裝配式工藝加固維修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高清版)DB11∕T2258-2024城市軌道交通隧道結構裝配式工藝加固維修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軌道交通裝配式多腔復合結構隧道加固技術規(guī)范pecificationofpracticefort2024-06-28發(fā)布2024-10-01實施北京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I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基本要求 15設計要求 46施工要求 67質量控制及驗收 88養(yǎng)護維修 9附錄A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組織實施。本文件起草單位: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北京地鐵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國鐵新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設計發(fā)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第三檢測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地鐵建筑設施維護有限公司、同濟大學、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湖北軌道交通設計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政路橋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北京交通發(fā)展研究院、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材料檢驗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鐵二院華東勘察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員:李宇杰、王大潤、李玲、劉燕華、葉利賓、楊碩、陸遙、李強、潘婷、楊運節(jié)、于霖、張軍、馬燦瑋、段星亮、孫光華、房倩、韓松、柳獻、賀美德、李珅、徐海清、牛曉凱、屈文彬、王文明、王軍、張偉、馬潔、楊華威、任雅琴、何巍、張育敏、張超、沈忱、譚磊、田桂英、孫征南、張碩、劉珣、賀姍、袁俊、申巧鳳、劉建友、齊恒、宋文杰、劉曉亭、張博、楚劉輝、王達麟、張秀麗、麥家兒、黃栩。1城市軌道交通裝配式多腔復合結構隧道加固技術規(guī)范1范圍本文件規(guī)定了城市軌道交通裝配式多腔復合結構隧道加固的基本要求、設計要求、施工要求、質量控制及驗收、養(yǎng)護維修的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城市軌道交通圓形、類圓形隧道結構的修復加固,其他形狀地下工程結構修復加固可參照使用。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GB/T8162結構用無縫鋼管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GB/T50448水泥基灌漿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GB50728工程結構加固材料安全性鑒定技術規(guī)范GB55004組合結構通用規(guī)范JGJ145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guī)程JGJ/T212地下工程滲水漏治理技術規(guī)程DB11/T718城市軌道交通設施養(yǎng)護維修技術規(guī)范DB11/T1843盾構法隧道修復加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裝配式多腔復合結構assenhlednlti-cavitycapositestructure纖維增強材料與多根鋼管復合成型,拼裝后在腔體內部灌注灌漿材料形成的復合結構。前置防護protectionbeforecanstruction為了確保作業(yè)影響范圍內軌道交通隧道既有設施在結構加固維修期間安全與功能正常,施工前對其采取臨時性保護罩安設、絕緣毯防護、篷布鋪設以及防護警示標牌設置等相關措施。4基本要求4.1一般要求4.1.1城市軌道交通隧道主體結構狀態(tài)依據(jù)DB11/T718評定為4級、5級時,宜采用裝配式多腔復合結構進行加固。24.1.2經(jīng)評估論證鄰近施工影響軌道交通既有線隧道結構安全,需要進行預加固時,可采用裝配式多腔復合結構進行加固。4.1.3裝配式加固應將復合成型的多根鋼管劃分為多節(jié)段拼插構件,通過結構膠及錨栓將其固定在隧道內壁上,并對鋼管腔體內灌注灌漿材料。4.1.4加固施工前,應對隧道的滲漏、破損、開裂等結構病害進行治理,并應達到DB11/T1843和JGJ/T212的驗收標準。4.1.5城市軌道交通隧道裝配式多腔復合結構修復加固應編制專項設計方案、專項施工組織方案及應急預案。4.1.6加固施工前,隧道內原有管線和其他設施的移位或保護應符合前置防護的規(guī)定。4.1.7加固施工作業(yè)及施工質量應滿足軌道交通運營安全要求。4.2材料要求4.2.1材料宜用不銹鋼,也可采用經(jīng)過防銹處理的普通鋼管。鋼管選用應符合GB/T8162的要求。4.2.2纖維增強材料宜用玄武巖纖維單向布,也可采用碳纖維、玻璃纖維、芳綸纖維,力學性能指標應符合表1要求;纖維增強材料質量應符合GB55004的要求。表1纖維增強材料力學性能4.2.3灌漿材料應采用預應力孔道的水泥基灌漿材料,性能指標應符合GB/T50448的要求,如表2所示。表2水泥基灌漿材料性能指標1凝結時間hS24h自由泌水率24h自由膨脹率34.2.4結構膠的基本性能應符合GB50728中I類膠(A級)的要求,如表3所示。表3結構膠基本性能指標檢驗項目I類膠膠體性能粘結能力強度 注:表中各項指標,除標有標準值外,均為平均4.2.5錨栓質量應符合JGJ145的要求,如表4所示??拱纬休d力4.2.6多腔復合結構表面應涂刷普通鋼結構防火涂料,耐火極限F≥2.00h,耐火性能分級不低于F2.00,應符合GB14907的要求。45設計要求5.1設計原則加固設計應符合以下要求:a)不應侵入隧道的設備限界;b)不應影響隧道內軌道交通設備設施的正常使用;c)不應影響線路的正常運營。5.2設計依據(jù)編制設計方案前,應收集下列資料作為設計依據(jù):a)隧道結構的設計資料、施工資料、竣工資料及相關技術文件;b)隧道結構現(xiàn)狀檢測報告、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及安全性評估報告;c)隧道結構的大修或專項維修資料;d)其他相關資料。5.3設計內容5.3.1設計的內容應包括:a)確定加固范圍、隧道橫斷面安裝范圍、多腔復合結構的截面尺寸及材料參數(shù)、縱向榀間距、橫向節(jié)段劃分等;b)繪制相應的多腔復合結構安裝平面、縱剖面及橫斷面布置圖,以及節(jié)點安裝詳圖;c)明確施工技術要求及相關注意事項。5.3.2裝配式多腔復合結構常用型號為I-a型、I-b型、Ⅱ型,橫斷面如圖1-圖3所示,力學性能指標應滿足表5的要求,其中纖維增強材料厚度為1mm,鋼管壁厚為1mm。圖1I-a型多腔復合結構橫斷面圖51-纖維增圖3Ⅱ型多腔復合結構橫斷面圖型號抗彎剛度抗彎剛度65.3.3對隧道結構進行加固時,應通過配套的結構膠及錨栓將復合型材固定于隧道結構內壁,形成復合截面,達到變形協(xié)調、共同承載的目的。5.3.4多腔復合結構的節(jié)段劃分及錨栓布置應結合隧道形狀及尺寸、隧道內設備設施位置、單節(jié)段自重、施工天窗時間等因素綜合確定。6施工要求6.1一般要求6.1.1裝配式多腔復合結構修復加固應按照多腔復合結構加工與制作、隧道內既有設備設施前置防護、多腔復合結構現(xiàn)場安裝的要求進行施工。6.1.2施工前應編制專項施工組織方案,應包括編制依據(jù)、工程概況、施工總體安排、施工工藝流程及工序、質量標準、質量管理控制措施、安全文明措施等,且應符合施工階段隧道結構安全性和質量控制要求。6.1.3施工前應編制應急預案,應包括應急小組組織架構、應急事項管理流程及現(xiàn)場處置預案。6.2多腔復合結構加工與制作6.2.1多腔復合結構腔體加工制作前,應對隧道結構內壁斷面進行測繪,根據(jù)測繪數(shù)據(jù)進行定制加工,復合結構與隧道內壁貼合度偏差不應超過2mm。6.2.2多腔復合結構錨栓孔數(shù)量應按設計要求的1.2倍加工設置;灌漿孔按照單腔單注的原則,每榀多腔復合結構均應預設注漿孔、出漿孔。6.2.3多腔復合結構出廠前應按照正式拼裝順序預拼成環(huán),觀察多腔復合結構外觀、錨栓孔是否完好,并測量多腔復合結構尺寸規(guī)格及弧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拼裝精度應符合±5mm的要求。6.3隧道內既有設備設施前置防護6.3.1修復加固施工前,應對隧道線纜、橋架及既有設備設施等情況進行踏勘、記錄,對施工影響范圍內的設備設施應進行保護,應拆移與安裝位置相沖突的設備設施。6.3.2修復加固施工時,應實地調查隧道的斷面布置情況,應規(guī)劃施工機械設備的行走和停靠位置,確認與接觸網(wǎng)或接觸軌等運營設施的安全距離滿足要求。6.4多腔復合結構現(xiàn)場安裝6.4.1多腔復合結構現(xiàn)場安裝包括工前準備、基面處理、粘結錨固、中間撤場、灌漿、最后撤場等步序。6.4.2工前準備要求如下:a)工前準備包括各施工步序進入隧道施工前的工機具狀態(tài)檢查、工機具運輸至作業(yè)面、供電線路搭設、照明及組裝腳手架等內容;b)施工前應確保所有工機具處在可正常使用狀態(tài)。6.4.3基面處理要求,如圖5所示:a)既有線纜應滿足與隧道襯砌之間的距離≥60mm,如不滿足,應對線纜進行微調;b)隧道襯砌表面不應有油污、浮塵、水漬,如不滿足,應進行基面處理。7不滿不滿年次進入經(jīng)治飾1顱孟對T機三設狀公計檢工前準臺仕用正京結何、裝系什基面小理是市T機二設奔粘結錨田不清足6.4.4粘結錨固要求,如圖6所示:a)多腔復合結構應按照先拱頂、后側墻的順序安裝;b)隧道錨栓孔打設前,應采用鋼筋探測儀對結構鋼筋進行探測,孔位應避開結構鋼筋;c)結構膠滿布刮涂于多腔復合結構外弧面,膠體厚度不應小于5mm,以確保安裝后膠體擠壓密實;d)待多腔復合結構粘結于隧道內壁后,打設錨栓固定;e)安裝完畢,應刮除清理多腔復合結構兩側擠壓溢出的結構膠。粘結錯固不滿岸狀☆進行檢否中間做場植入植飭膠+沒貓恰氣后方可計漿他用止鼎心洽結構膠捕因道性工前準備滿足圖6粘結錨固流程圖6.4.5灌漿要求,如圖7所示:a)灌漿料按單腔單注依次灌注,灌漿機最大壓力不宜大于0.6MPa,單腔灌漿至出漿孔持續(xù)無氣泡時,先關閉出漿閥門,后關閉注漿閥門,終止灌漿工序;b)灌漿完畢后24小時,灌漿料初凝,可拆除灌/出漿閥體組。工前準備工機用談備江治漿料a)撤場前,拆除設備設施臨時防護用具;b)撤場應完成對人員、工機具、主輔料的清點工作,保證施工現(xiàn)場無遺漏。8DR1/T2258—20247質量控制及驗收7.1.1裝配式多腔復合結構的質量驗收宜按照整體驗收進行。7.1.2整體驗收質量控制應按照施工準備、施工作業(yè)兩個階段提供相應文件記錄。7.1.3質量控制及驗收對象以總榀數(shù)為基數(shù)進行抽檢數(shù)量的計算。7.2質量階段控制要求7.2.1施工準備階段要求如下:a)進場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1)全數(shù)檢查一批次檢查一次;2)檢查產品出廠合格證或質保書等資料。b)基面處理應符合下列要求:1)全數(shù)檢查,一批次檢查一次;2)隧道襯砌表面不應有油污、浮塵、水漬等問題。c)防火涂層表面不應有裸露復合纖維層的劃痕,不應有脫落、起鼓、開裂等問題;d)施工準備階段質量控制參考附錄A表A.1進行填寫。7.2.2施工作業(yè)階段要求如下:a)刮涂結構膠厚度應符合下列要求:1)抽樣檢查,抽樣比例按總榀數(shù)的2%抽取且不應少于2榀;2)現(xiàn)場觀察和檢查,厚度應不小于5mm。b)隧道錨栓孔的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1)抽樣檢查,抽樣比例10%且每榀不應少于3個;2)用鋼尺測量,并檢查施工記錄。c)錨固數(shù)量應符合下列要求:1)全數(shù)檢查;2)現(xiàn)場觀察計數(shù),并檢查施工記錄。d)錨栓植入深度應符合下列要求:1)抽樣檢查,抽樣比例10%且不應少于3根,并符合設計要求;2)用鋼尺量錨栓尾部露出長度,以檢驗錨栓植入深度,并檢查產品出廠報告等資料。e)鋼管內部灌漿料填充效果應符合下列要求:1)用敲擊法進行出漿口一側拱腰至拱頂?shù)闹攸c部位抽樣檢查,抽樣比例10%,2)填充不應出現(xiàn)漏填空隙。f)施工作業(yè)階段質量控制參考附表2進行填寫。7.3工程整體質量驗收7.3.1施工現(xiàn)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錄、工程竣工驗收記錄應符合GB50300的相關規(guī)定。7.3.2工程竣工驗收應提供以下文件記錄:專項設計圖紙、專項施工方案及應急預案、材料及配件進場檢驗記錄表、主材及輔材產品質量證明文件、工程施工日志等工程竣工資料;材料及配件進場檢驗記錄表參考附表1進行填寫。7.3.3驗收結果參考附表3內容進行填寫。具體參評單位由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jiān)理單位、施工單位共同組成。98養(yǎng)護維修8.1一般要求8.1.1應對裝配式多腔復合結構的貼合面、錨栓、螺母、防火涂層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檢查的結果參考附表4進行填寫。8.1.2裝配式多腔復合結構的養(yǎng)護維修包括日常檢查和日常養(yǎng)護。8.1.3檢查人員應攜帶常規(guī)檢查工具及必要的記錄工具。檢查工具包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