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1-5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_第1頁
高中語文必修1-5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_第2頁
高中語文必修1-5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_第3頁
高中語文必修1-5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_第4頁
高中語文必修1-5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必修1-5文言文知識點(diǎn)總結(jié)

一.一詞多義

“之”

①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③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④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⑤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⑥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⑦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②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

③越國以鄙遠(yuǎn)1連詞,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zhuǎn)折)

⑤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③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④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①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②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③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注:思考練習(xí)三中“若、說、辭、

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③秦伯說(同"悅”)

④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三.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②既東封鄭(封,藤界。這里用作動詞,使成為疆界)

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⑤越國以鄙遠(yuǎn)]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dāng)作邊邑)

⑥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用法,使……滅亡)

⑦燭之武退秦師(使動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異義

①夫人(古義為“那個(gè)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②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shí)所帶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A.以其無禮于晉

B.若亡鄭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鄭伯

⑵省略句

A.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略介詞“于”)

B.(燭之武)辭日:“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略主語)

C.敢以(之)煩執(zhí)事(省略介詞賓語,以之)

(3)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之”作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鴻門宴知識點(diǎn)歸納

一、通假字

1.距①關(guān),毋②內(nèi)③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無”,不要。

③內(nèi),通“納”,接納,進(jìn)入。

2.張良出,要項(xiàng)伯。

要,通“邀”,邀請。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違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xiàng)王

蚤,通“早”,早些。5.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不,通“否”。

6.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內(nèi)通“納”)

7.項(xiàng)王則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通“隙”,隔閡,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氣……成五采。

采,通“彩”,顏色。

11.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項(xiàng)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擊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參,通“修”,古時(shí)乘車。

二、虛詞實(shí)詞

(一)實(shí)詞:饗士卒(饗;犒勞)

夜馳之(之:至L往)

無所取(所?。核纸Y(jié)構(gòu),掠奪的東西)

從沛公(從:跟從)

亡去不義(亡:逃跑;義:符合道義)

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xiàng)王乎(料:估量:當(dāng):抵擋)與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記)

他盜之出入(出入:偏義夏詞,進(jìn)入)

具言(具:詳細(xì),完備)

若入前為壽(若:你;為壽:祝健康)

殺人如不能舉(舉;盡)

竊為大王不敗也(竊;私下里)

坐須臾(須臾:片刻)

相去(去,距離)置車騎(置;放棄)

督過之(督過:責(zé)備)

留謝(謝:辭謝)

(二)虛詞

固不如也(固:當(dāng)然)

君安與項(xiàng)伯有故(安:怎么)

孰與君少長(孰與:與....相比,哪一個(gè)更)

人有大功而擊之(而:卻)

因言日(因:趁機(jī))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詞,不譯)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這樣)

因留沛公與飲(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擊沛公于坐(因,趁機(jī))

若屬皆且為所虜(若屬:你們這些人)

三、詞類活用

1.沛公軍霸上。

軍,名詞作動詞,駐扎。

2.王,名詞作動詞,稱王。

①沛公欲王關(guān)中,

②秦地可盡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張良。

善,形容詞作動詞,友善、交好。

4.夜,名詞作狀語,在夜晚。①項(xiàng)伯乃夜馳之沛公軍。②于是項(xiàng)伯復(fù)

夜去。

5.義,名詞作動詞,恪守信義。①亡去不義。②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不義也。

6.項(xiàng)伯殺人,臣活之。

活,使動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詞作狀語,像兄長一樣。

8.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xiàng)王。

從,使動用法,使……跟從,率領(lǐng)。

9.范增數(shù)目項(xiàng)王。

目,名詞作動詞,使眼色。

10.若入前為壽。

前,名詞作動詞,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12.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

止,使動用法,使....停止。

13.頭發(fā)上指。

上,名詞作狀語,向上。14.刑人如恐不勝。

刑,名詞作動詞,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4.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①下,名詞作動詞,下來。

②道,名詞作動詞,取道。③間,動詞作狀語,小道,表示動作的處

所。

15.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間,動詞作狀語,從小路。

16.拔劍撞而破之。

破,使動用法,使....破裂。

17.箱吏民,有府庫。

籍,名詞作動詞,登記。

18.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詞作名詞,危急的事。

19.此亡秦之續(xù)耳。

續(xù),動詞作名詞,后續(xù)者。

20.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詞用如名詞,小的方面

21.項(xiàng)王、項(xiàng)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

東、南,名詞作狀語,向東、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1.此天子氣也

2.楚左尹項(xiàng)伯者,項(xiàng)羽李父也

3.此亡秦之續(xù)耳

(二)被動句:

1.若屑皆且為所虜

2.晉屬今為之虜矣

(三)賓語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關(guān)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為者

4.大王來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辭為?(四)介賓短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

1.曹無傷使人言于項(xiàng)羽日。

2.沛公欲王于關(guān)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長于臣?!?/p>

5.得復(fù)見將軍于此。

五、古今異義:

1.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古義:婚姻,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今義:

結(jié)婚的事,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guān)系。

2.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副詞,很。

3.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古義:現(xiàn)在別人(指沛公)今義:現(xiàn)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4.而聽細(xì)說。

古義:小人的讒言。今義:詳細(xì)說來。

5.沛公居山東時(shí),

古義:靖山以東,今義:山東省。

6.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古義:黃河以北、以南。今義:分別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詞多義

(一)為

人為刀姐,我為魚肉

動詞,是,

使子?jì)霝橄?/p>

動詞,做,擔(dān)當(dāng),

竊為大王不取也

動詞,認(rèn)為,

誰為大王為此計(jì)

動詞,出,制定,

且為之奈何

動詞,對付,

何辭為

句末語氣詞,呢,為擊破沛公軍

介詞,替,給,

(二)故

故聽之

連詞,所以)

君安與項(xiàng)伯有故

形容詞,舊時(shí),此指交情)

故遣將守關(guān)者

副詞,特意)

(三)辭

卮酒安足辭(推辭,不接受)

未辭也(告辭,辭別)

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jì)較)

(四)幸

婦女無所幸(寵幸)

故幸來告良(幸而)

《詩經(jīng)》兩首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蚩蚩”通“噴嗤”,笑嘻嘻的樣子)

2.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匪”通“非”,不是)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無”通“毋”,不要)

九于嗟鳩兮,無食桑甚(“于”通“吁”,表感嘆)

5.士之耽兮,猶可說也(“說”通“脫”,解脫)

6.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泮”通“畔”,邊岸)

(二)古今異義詞

1.泣涕漣漣(泣涕,古義:為眼淚|今義:鼻涕)

2.總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義:為歡聚|今義:為酒席)

3.不遑啟居(啟,古義:是跪|今義:指開啟。居,古義:指安坐|今

義: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義:文中指主帥|今義:指有品德

的人。小人,古義:文中指士卒|今義: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詞多義

1.言:

①句首助詞。如:言既遂矣。

②相當(dāng)于“而“,如:靜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詞。如:秋以為期。

②而,連詞。如:以望復(fù)關(guān)。

3.作:

①本義是起來起身,引申為興起,產(chǎn)生。如:薇亦作止。

②開始。如:天下之難比作于易。

③創(chuàng)作,撰寫: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又引申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勞動,勞作。如: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⑤為,成為,引申為充當(dāng),充作。如:君當(dāng)作磐石,妾當(dāng)作蒲葦。

4.日:

①動詞詞頭,無實(shí)意。如曰歸曰歸。

②叫做,稱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yuǎn)。

③說。如:子曰:“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5.靡:

①浪費(fèi)。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無,沒有。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引申為不。

如:天高地迎,號呼靡窮。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思:

①思考。如: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②思念,掛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

④助詞,無實(shí)義,如: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7.雨:

①眾多。如: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②離散。如:一別如雨。

③動詞。下雨或雨一樣的落下來。如:是歲之春,雨麥岐山之陽。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潤澤。如:吾不能以春風(fēng)風(fēng)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離騷》知識點(diǎn)梳理

一、重點(diǎn)詞語

1.掩涕:長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淚)

2.諦:塞(jidn)朝伴(sui)而夕替(諫爭)

3.替:寒朝諦而夕替(廢棄,貶斥)

4.雖:雖九死而未悔(縱然,即使)

5.眾女:眾女嫉余之蛾眉今(榆指許多小人)

6.蛾眉: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遙漆:謠漆(zhu6)謂余以善淫(造謠,誹謗)

8.他:簡(midn)規(guī)矩而改錯(cuò)(背向,引申為違背)

9.度:競周容以為度(法度,準(zhǔn)則)

10.波:寧港(ke)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異道:夫熟異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詬(罪過)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觀察,選擇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遠(yuǎn)(趁著)

16.止息:馳椒丘且焉止息(停下來休息)

17.初服:退將復(fù)修吾初服(當(dāng)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聳的樣子)

19.游目:忽反鎖以游目兮(放眼觀看)

20.繽紛:佩繽紛其繁飾兮(繁多)

21.未變:雖體解吾猶未變兮(不會改變)

二、通假字

1.錯(cuò):債(midn)規(guī)矩而改錯(cuò)(通“措”,措施)

2.邑:悒(tun)都邑余詫(cha)僚(chi)兮(通"悒”,憂愁

苦悶)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圓”

4.陶:進(jìn)不入以離尤兮(通”覆“,遭受)

5.章:芳菲菲其彌章(通“彰”,明顯,顯著)

6.反:延佇乎吾將反(通“返”,返回)

三、一詞多義

1.長:①長太息以掩涕兮(副詞,長久)②長余佩之陸離(使

加長)

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為是好的)②謠誣(zhu6)謂余以善

淫(擅長)

3.以為:①制菱(j?)荷以為衣兮(用……做)②余獨(dú)好修以為常

(認(rèn)為)

4.修:①余雖好修姆(kud)以鞍(jT)羈兮(美好)②退將復(fù)修

吾初服(整理)③余獨(dú)好修婷以為常(美,美好)

5.雖:①余雖好修垮(kud)以鞋(jT)羈兮(惟,只是)②雖九

死其猶未悔(即使,縱然)

四、詞類活用

1.鞍羈:余雖好修婷(kud)以鞍(jT)羈兮(名作動,約束)

2.淫:謠琢謂余以善淫(動作名,淫蕩的事)

3.群:鴦鳥之不群兮(名作動,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為動用法,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動,使...受委屈,使....受壓抑)

6.步:步余馬于蘭皋兮(使動,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動,使……加高)

8.長:長余佩之陸離(使動,使……加長)

五、古今異義的詞

1.浩蕩:怨靈修之浩蕩(①古義:荒唐。②今義:形容水勢廣闊而壯

大)

2.工巧:固時(shí)俗之工巧兮(①古義:善干投機(jī)取巧。②今義:技藝巧

妙)

3.改錯(cuò):面(midn)規(guī)矩而改錯(cuò)(①古義:改變措施。②今義:改

正錯(cuò)誤)

4.窮困:吾獨(dú)窮困乎此時(shí)也(①古義:處境困窘。②今義:經(jīng)濟(jì)困難)

5.流亡:寧波(ke)死以流亡今(①古義:隨流水而消逝。②今義:

因?yàn)?zāi)害或政治原因被迫離開家鄉(xiāng)或祖國)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賓語前置)

2.唯昭質(zhì)其猶未分(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定語后置)

4.余雖好修垮以鞍羈兮,塞朝淬而夕替。(被動句)

5.雖體解吾猶未變虧(被動句)

《孔雀東南飛》知識點(diǎn)

一、古今異義

.為仲卿母所遣,守節(jié)情不移便可白公姥可憐體無比汝

豈得自由槌床便大怒

.本自無教訓(xùn)舉手常勞勞.逆以煎我懷阿母大悲摧.便

言多令才.府吏見丁寧:恐此事

非奇.尋遣丞請還否泰如天地.渠會永無緣便利此月

內(nèi).躡履相逢迎逼迫兼弟兄葉葉相交通多謝后世人

二、通假字

終老不復(fù)取箱簾六七十雖與府吏要.蒲葦紉如絲.府吏

見丁寧摧藏馬悲哀

合葬華山傍

三、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從句法關(guān)系看,謂語動詞在句中總是出現(xiàn)在主語、

狀語后,所以,如果名詞出現(xiàn)在動詞前,而句子已經(jīng)有明確的主語時(shí),即

可判斷名詞活用了狀語。)

孔雀東南飛()

勤心養(yǎng)公姥()

手巾掩口啼,()

卿當(dāng)日勝貴,()

(2)名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因?yàn)槟茉竸釉~只能修飾動詞,所以,如

果名詞前緊接能愿動詞時(shí),即可判斷它是活用成了動詞;因?yàn)橹挥袆釉~能

帶賓語和介賓補(bǔ)語,所以,如果名詞后緊接代詞或處所名詞、介賓短語,

即可判斷它是活用成了動詞;同理,如果兩個(gè)名詞連用,二者之間既非并

列關(guān)系,也非修飾關(guān)系,其中必有一個(gè)活用成了動詞。)(按一般語法,

形容詞不能帶賓語,所以,如果形容詞出現(xiàn)在代詞前面,就可以判斷它活

用成了動詞;同理,如果形容詞出現(xiàn)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前,而它和后面

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之間又構(gòu)不成偏正關(guān)系,那么這個(gè)形容詞就活用成了

動詞。)

槌床便大怒()

自名秦羅敷()

謝家事夫婿,()

交廣市鞋珍,.()

千萬不復(fù)全,()

(3)使動用法、意動用法(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賓

語怎么樣”的意思。它是用動賓結(jié)構(gòu)表達(dá)使令式的內(nèi)容。)(意動用法一

般涉及的是形容詞和名詞。形容詞、名詞帶賓語用作意動,就是“覺得賓

語怎么樣”,是在主觀上認(rèn)為賓語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動的形容詞表

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或者成為用作息功的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經(jīng)常可以

翻譯成“以……為……”或"認(rèn)為……是……”或“把……當(dāng)做……”)

.逆以煎我懷,()

足以榮汝身,()

便利此月內(nèi),()

四、偏義復(fù)詞:指由兩個(gè)今義詞或反義詞作詞素構(gòu)成一個(gè)詞,其中的

一個(gè)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gè)詞素只作陪襯,不表示意義,這樣的詞稱為偏

義復(fù)詞。

.便可白公姥晝夜勤作息.我有親父兄.我有親父母

逼迫兼弟兄

五、“相”字的用法

“相”是一個(gè)會意字,《說文》:“相審視也。從目以木?!北疽馐?/p>

閉“目”看“木”,即察看。后來引申出其他義。

(1)副詞:用在動詞前,表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有稱代功能。據(jù)

句義代“我”、"你”、“她”、“他”、“它”。

.會不相從許,及時(shí)相遣歸,還必相迎取,好自相扶將

.嬉戲莫相忘.誓天不相負(fù).不得便相許登即相許

和.躡履相逢迎

悵然遙相望誓不相隔卿久久莫相忘

(2)副詞:用在動詞前,表雙向動作?;ハ?,彼此。

.相見常日稀六合正相應(yīng)葉葉相交通枝枝相覆

蓋仰頭相向鳴黃泉下相見

(3)名詞:具有一般名詞功能。相貌,字相。

兒已薄祿相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4)動詞:具有一般動詞功能。審察,仔細(xì)看,幫助。

伯樂相馬無物相之六、文言實(shí)詞

不堪:妾不堪驅(qū)使不堪吏人婦

徒:徒留無所施徒有虛名

謝:阿母謝媒人多謝后世人謝家事夫婿

見:相見常日稀君既若見錄府吏見叮嚀

迎:還必相迎取明日來迎汝不足迎后人

區(qū)區(qū):何乃太區(qū)區(qū)感君區(qū)區(qū)懷區(qū)區(qū)小事,何是掛齒

適:始運(yùn)還家門處分適兄息適得府君書

念:念母勞家里念與世間辭

卻:卻與小姑別

令:便言多令才豈合令郎君莫令事不舉令母在

后單

何:何意致不厚隱隱何甸甸汝今何罪過作計(jì)何

不量

應(yīng):汝可去應(yīng)之六合正相應(yīng)零淚應(yīng)聲落以我應(yīng)

他人

意:何意致不厚吾意久懷忿處分適兄意

故:大人故嫌遲知是故人來故遣來貴門故作不

良計(jì)

為:為仲卿母所遣十七為君婦為詩云爾非為織

作遲阿母為汝求始爾未為久慎勿為婦死

《蘭亭集序》知識點(diǎn)總結(jié)

(一)通假字

1.趣舍萬殊(“趣”通“趨”,意為“往、取”)

2.亦由今之視昔(“由”通“猶”,意為“像”)

(二)詞類活用

A.形容詞作名詞:

1.群賢畢至(賢,意為“有才有德的人”)

2.少長咸集(少長,意為“少者”)

3.無絲竹管弦之盛(盛,意為“熱鬧的場面”)

B.名詞作動詞:

1.一觴一詠(觴,意為“喝酒”)

C.形容詞作動詞:

1.齊彭揚(yáng)為妄作(齊,意為“相同看待”)

(三)古今異義詞

1.是日也(是,古義:指代詞“這”|今義:指判斷動詞“是”)

2.茂林修竹(修,古義:長|今義:指修建處理)

3.所以游目騁懷(所以,古義:指用來|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連詞)

4.信可樂也(信,古義:指確定|今義:指書信)

5.向之所歡(向,古義:指過去|今義: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義:指旁邊|今義:指數(shù)次,從次)

7.及其所之(及,古義:指等到|今義:表并列關(guān)系連詞,和)

8.曾不知老之將至(曾,古義:指竟然|今義:指曾經(jīng))

(四)一詞多義

1.之:

所之既倦(動詞,意為“往”,到達(dá))

以之興懷(代詞)

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極視聽之娛(結(jié)構(gòu)助詞,的)

2.修:

虎林修竹(意為“高”)

況修短隨化(長,修短指壽命長短)

乃重修岳陽樓(意為“修建”)

修守戰(zhàn)之具(意為“整治治辦”)

3.雖:

雖趣舍萬殊(雖然,連詞)

雖世殊事異(即使,連詞)

4.于:

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意為“在",連詞”)

欣于所遇(意為“對”,介詞)

終期于盡(意為“到”,介詞)

5.以:

引以為流觴曲水(意為“把”,介詞)

亦足以暢敘幽情(意為“用來”,介詞)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意為“因”,介詞)

(五)特殊句式

A.判斷句:

①死生亦大矣。(語意山構(gòu)成判斷)

B.倒裝句:

1.狀語后置:

①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

②當(dāng)于欣于所遇,

③終期于盡。

④不能喻之于懷,

2.定語后置:

①仰觀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類之盛,

《赤壁賦》知識點(diǎn)整理

一、虛詞

1.而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連詞,表轉(zhuǎn)折)

(2)倚歌而和之(連詞,表修飾)

(3)正襟危坐,而問客曰(連詞,表承

接)

(4)侶及蝦而友麋鹿(連詞,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連詞,表轉(zhuǎn)折)

(6)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連詞,表轉(zhuǎn)

折)

(7)自其不變者而觀之(連詞,表修飾)

2.之

(1)月出于東山之上(助詞,

的)

(2)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3)哀吾生之須臾(助詞,

的)

(4)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代詞,它)

(5)茍非吾之所有(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

性)

(6)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

⑺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代詞,它

們)

(8)吾與子之所共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3.于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

在)

(2)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

(3)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詞,

在)

(4)于是飲酒樂甚(介詞,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

被)

(6)漁樵于江滂之上(介詞,在)

⑺寄蜉螃于天地(介詞,

在)

(8)托遺響于悲風(fēng)(介詞,在)

4.乎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膨容詞詞

尾)

(2)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形容詞詞尾)

(3)郁乎蒼蒼(形容詞詞

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語氣詞,表示疑問)

(5)而又何羨乎(語氣詞,表示疑

問)

(6)相與枕藉乎舟中(介詞,在)

二、實(shí)詞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當(dāng)虛御風(fēng)(通“憑”,乘)

(2)山川相修(通“繚”,環(huán)繞)

(3)舉酒屬客(通“囑”,勸人飲酒)

(4)舉匏尊以和屬(通“囑”,勸人飲酒)

2.古今異義

(1)徘徊于斗牛之間

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3)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浩蕩渺遠(yuǎn)的樣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義: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

古義:循,依。

3.一詞多義

(1)東a順流而東(動詞,向東進(jìn)軍)

b東望武昌(名詞作狀語,向東)

(2)望a七月既望(名詞,農(nóng)歷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yuǎn)看)

(3)下a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占)

b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詞,下面)

(4)如a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往)

b如怨如慕(副詞,像)

(5)歌a扣舷而歌之(動詞,唱)

b歌曰(名詞歌詞)

c倚歌而和之(名詞曲調(diào))

(6)長a,包明月而長終(永遠(yuǎn))

b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4.詞類活用

(1)西望復(fù)口,東望武昌(名詞用作狀語,向西,向

東)

(2)下江陵(名詞用作動詞,攻占)

(3)順流而東也(名詞用作動詞,向東進(jìn)

軍)

(4)舞幽里之潛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楚婦(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哭

泣)

(6)正襟危坐(形容詞用作動詞,整理)

(7)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名詞用作狀語,向

南)

(8)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名詞用作動詞,打魚砍柴)

(9)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侶,以.....為

友)

(10)不知東方之既白(形容詞用作動詞,顯出白色)

四、文言句式

1.判斷句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月

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相與枕藉平舟中

3.定語后置

凌萬頃之茫然

客有吹洞簫者

4謂語前

渺渺兮于懷

5.被動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賓語前置

何為其然也

而又何羨乎?

而今安在哉?

《游褒禪山記》知識點(diǎn)歸納

一、通假字

1.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二、詞類活用

1.始舍于其

址。舍:

名詞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

2.名之日褒

禪。名:

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3.有泉側(cè)

出0

側(cè):名詞作狀語,在一側(cè)。

4.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窮

也。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窮盡,走到頭。

6.而其見愈

奇。

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詞用作名詞,

到達(dá)的人。

8.火尚足以明

也。

明:形容詞用件動詞,照明“

9.不得極夫游之樂

也。極:形容詞作動

詞,盡情享受。

10.而世之奇?zhèn)?、魂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xiǎn)遠(yuǎn)。險(xiǎn)遠(yuǎn):形容詞用

作名詞,險(xiǎn)遠(yuǎn)的地方,

11.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I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cuò),使……錯(cuò)。

I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

I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譏之乎?(難道……嗎?)

2.何可勝道也哉!(哪里...呢?。?/p>

3.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就是……

的緣故。)

四、狀語后置句

1.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五、多義詞

1.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2.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3.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詞,它的,代華山)

(2)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禪。(代詞,那)

⑶距其院東五里,(代詞,那個(gè))

(4)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代詞,它)

(5)其文漫滅。(代詞,它的,代仆碑)

⑹獨(dú)其為文猶可識曰“花"(代詞,它上面)

(7)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代詞,它的,代華山)

⑻問其深。(代詞,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譯作“那個(gè)洞”)

(9)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代詞,代“好游者”,譯作“那些”)

(10)人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其進(jìn)”的“其”是指代第

一個(gè)分句,譯作“那”,“其見”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譯作

“那”)

(11)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代詞,它的,代后洞)

(12)蓋其又深。(代詞,指代后洞,譯作“那”)

(13)則其至又加少矣。(代詞,代那些)

(14)既其出。(句中語氣助詞,沒有什么實(shí)際意義)

(⑸則或咎其欲出者。(代詞,指代“欲出者”,譯作“那”)

(16)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第一人稱代詞,自己)

(17)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代詞,他們)

(18)其孰能譏之乎?(副詞“其……乎”這個(gè)固定格式,用來表示反問,

可譯作:難道……嗎?)

(19)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代詞,指代那些以訛傳訛的情況,可

譯為“那”)

六、異義詞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義:十分之一,

今義:數(shù)詞。

2.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

古義:不平常。

今義:用作表程度的副詞,十分,很。

3.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泛指求學(xué)妁人,指讀書人。

今義:特指有專門學(xué)問的人。

4.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是代詞“所”與介詞“以”結(jié)合,相當(dāng)于“……的原因”。

今義:常用來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5.于是余又嘆焉,

古義:“于”,介詞,對;“是”,代詞,這件事。為單音詞連用。

今義:合用為一個(gè)連詞。

《寡人之于國》知識點(diǎn)總結(jié)

(一)通假字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