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高考考情分析 文言文閱讀_第1頁
語文新高考考情分析 文言文閱讀_第2頁
語文新高考考情分析 文言文閱讀_第3頁
語文新高考考情分析 文言文閱讀_第4頁
語文新高考考情分析 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三古代詩文閱讀

古代詩文閱讀是富有中國特色的獨特內(nèi)容設置,顯示了積淀與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

重要意義,發(fā)揮著涵養(yǎng)人文素質(zhì)、提升文化自信的積極作用。

對古代詩文閱讀能力的要求有:熟悉掌握常用文言實詞、虛詞及古漢語詞類活用的一般

規(guī)則和常見的特殊句式,能準確理解文意,正確標點古代詩文,并能將古代詩文準確地翻譯

成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表達。

——教育部考試中心張開《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語文科考試內(nèi)容改革實施路徑》

第一節(jié)文言文閱讀

一、文言斷句

句子獨立性動詞性詞語或短語、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可以獨立斷開,名詞或名詞性

短語不能斷開

如:(2()2()年全國II卷)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

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

罪/

錯誤選項“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語義似乎說得通,但“考掠之慘”

是名詞性短語,獨立后語意不通,不可斷開

省略句式省略句容易被忽視,斷句前要先補足省略的成分,以觀察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

如:(2020年全國I卷)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

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nèi)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

罪/弒盡奏逐之/

“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要先補出“于”得到“士坐(于)庭中“,再進行

后續(xù)判斷

主謂之間謂語陳述主語的行為、性質(zhì)、狀態(tài)等,二者是一個整體,不能斷開

如:(2020年全國I卷)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

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nèi)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

罪/軾盡奏逐之/

錯誤選項“未能言軾/寬其禁約”把“寬其禁約”的主語“軾”與其斷開

動賓之間賓語與動詞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兩個完整的動賓短語如果語意停頓較大,

應該斷開

如:(2020年全國II卷)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

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

罪/

錯誤選項“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中的兩個動賓結(jié)構之間應當斷開

狀中之間由“狀語”+“謂語”構成的句式或狀語后置句,狀語對動詞在時間、處

所、程度等方面進行限制,其間不能斷開

如:(2019年全國I卷)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

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錯誤選項“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于郡中”是狀

語后置句,不能斷開

動補之間補語對動詞產(chǎn)生的時間、處所、原因等進行補充說明,其間不能斷開

如:(2019年全國I卷)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

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錯誤選項“召置/門下甚幸愛”,“召置門下”為動補關系,不能斷開

定中之間定語對中心詞起修飾、限制作用,二者不可分割

如:(2019年全國HI卷)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

/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

錯誤選項”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魯君”是定中關系,不能斷開

高考真題

(2021年新高考I卷)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

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

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對日:“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

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p>

譯文:唐高初顯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這一天,唐太宗在東宮顯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

以加強皇室宗族的力量來威鎮(zhèn)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兒

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為王,達數(shù)十人。為此,太宗語氣和緩地征求群臣的意見:“遍封皇

族子弟為王,對天下有利嗎?"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親善厚待皇親國戚,大肆分封宗室,

自東西漢以來都沒有如此之多。封給的爵位既高,又多賜給勞力仆役,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

顯示自己的大公無私吧!”

(2021年全國乙卷)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

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砍殺之/胄奏據(jù)法應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對日:“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

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p>

譯文:戴胄為人忠誠清廉公平正直,提拔為大理寺少卿?;噬弦驗楹蜻x人大都對自己的

做官資歷造假,下令他們自首,不自首的人判處死刑。沒過多久,有偽造做官資歷的人被發(fā)

現(xiàn)了,圣上想殺他。戴胄上秦說:“按照法律應當流放。"皇上憤怒地說:“你想遵守法律而

讓我說話不算話嗎?”戴胄回答說:“下令的人只是因為一時的喜怒,而法律是國家用來向

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為憤怒候選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殺他,然而既然已經(jīng)知道不可以

這樣,交由法律處理,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保存大的信用?!?/p>

(2020年新高考I卷)楊漣劾魏忠賢,光斗與其謀,又與攀龍共發(fā)崔呈秀贓私,忠賢暨

其黨咸怒。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

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忠賢胴知,先二日假會推事與漣俱削籍。

譯文:楊;連彈劾魏忠賢,左光斗參與了他的謀劃,又與高攀龍共同揭發(fā)崔呈秀貪贓徇私,

魏忠賢和他的黨徒都很惱怒。等到魏忠賢驅(qū)逐趙南星、高攀龍、魏大中,依次將輪到楊漣、

左光斗。左光斗非常憤怒,苴擬奏疏彈劾魏忠賢以及魏廣微三十二條應當處斬的罪行,打算

在十一月三日呈上奏疏。左光士先遣送妻兒返回南方。魏忠賢刺探得知,搶先兩天借會同推

選之事將左光斗與楊漣一起削去官職。

-2-

(2020年新高考n卷)海瑞,字汝賢,瓊山人。舉鄉(xiāng)試。署南平教諭,遷淳安知縣。布

袍脫粟,令老仆藝蔬自給??偠胶趹棁L語人日/昨用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都懋

卿行部過/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車馬/懋卿恚甚/然素聞瑞名/為效威去/久之,陸光祖為

文選,擢瑞戶部主事。

譯文:海瑞,字汝賢,源山人??贾朽l(xiāng)試,代理南平教諭,調(diào)任淳安知縣。他穿布袍,

吃粗飯,讓老仆人種菜來滿足自己需要??偠胶趹椩?jīng)對人說:“昨天聽說海縣令為母親

機壽,才買了兩斤肉?!倍加粉稠溴洳旖?jīng)過,漫瑞對他們的招待都很簡陋,<澤瑞)直言

淳安縣地方太小容不下車馬c鄢懋卿非常憤恨。但是他平時聽說過海瑞的名聲,因此收斂威

風遇開了。過了很久,陸光祖擔任吏部文選司郎中,提任海瑞為戶部主事。

(2020年全國山卷)時當南郊,簡文帝為撫軍,執(zhí)政,訪彪之應有赦不。答曰/中興以

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將謂郊祀必救/至此時/兇愚之輩復生

心七財矣/遂從之/永和末,多疾疫。

譯文:這時要在南郊祭天,簡文帝任撫軍,執(zhí)掌朝政,向王彪之詢問是否應該大赦天下。

王彪之回答說:“自中興以來,郊祀吐常常會大赦天下,我私下里認為不合宜。為什么呢?

老百姓不明白郊祀時大赦天下的意義,將會認為每逢郊祀必有大救,到這個時候,兇惡愚蠢

之輩又生生僥主心理了。”簡文帝就聽從了王彪之的意見。永和末年,天下多發(fā)瘟疫。

(2019年全國n卷)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

/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日/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

元令出境/公叔既死,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修繆公之業(yè),東復侵地,乃遂西入秦。

譯文:衛(wèi)鞅年輕時就喜歡循名責實、慎賞明罰的刑名之學,侍奉魏國宰相公叔座。公叔

座知道他賢能,還沒來得及向魏王推薦。正趕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親自前往慰問他。公

叔座說:“公孫鞅雖然年輕,卻有杰出的才能,希望大王把國家的政務全部交給他處理。大

王如果不聽從任用公孫鞅,就一定要殺掉他,不要讓他離開國境。”公叔座死后,衛(wèi)鞅聽說

秦孝公下達命令在全國內(nèi)尋求有才能的人,將要重整秦穆公時代的霸業(yè),向東收復失地,衛(wèi)

鞅就西去進入秦國。

二、文化常識

高考真題

(2021年新高考I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子,甲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

B.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歷代皇族例稱為宗室。

C.海內(nèi),即國內(nèi),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D.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后來專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

DD項,古時指國家機關團體內(nèi)的雜項事務,亦指這些事務的經(jīng)辦人員。

(2021年全國乙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犯顏,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長的威嚴,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諫的執(zhí)著態(tài)度。

B.抵極刑,抵刑即處刑,抵極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體示眾的極端刑罰。

C.減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災等讓自己感到內(nèi)疚的情況時,常食素或減少肴饌。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員,大理寺是我國古代掌管刑獄的官署。

BB項,“抵極刑”意為達到判處死刑的地步,沒有“尸體示眾”之意。

-3-

(2020年新高考I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輦下,又稱為輦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車駕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稱。

B.東宮是古代皇家宮殿的稱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宮,文中用來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對太子、諸王、丞相的敬稱,禮尊意味次于敬稱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舊時地方官吏嚴逼限期辦事,逾期以杖責等表示警懲,繼續(xù)追逼。

CC項,“殿下”是漢代以后對太子、諸王等的敬稱,禮尊意味次于對皇帝的敬稱“陛

下”,對“丞相”不能稱“殿下

(2020年新高考II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鄉(xiāng)試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的一部分,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來自全國各地。

B.宦官也稱太監(jiān),是古代宮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屬的人員,由閹割后的男子充任。

C.晏駕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說法,“晏”義為晚,晏駕指帝王車駕未能按時發(fā)出。

D.執(zhí)政指掌管國家政事,乂指執(zhí)掌國家大權的重臣,還可作為高級官員的通稱。

AA項,鄉(xiāng)試的考生僅為當?shù)厣鷨T、貢生、監(jiān)生,并非來自全國各地。

(2020年全國I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項事務的官員,又可特指科舉的主試官,文中指后者。

B.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殿廷舉行,由丞相主持。

C.司農(nóng)是官名,又稱為大司農(nóng),主要掌管農(nóng)桑、倉儲、租稅等相關事務。

D.當軸,指做官處在重要的位置;當軸者則指身居顯赫職位的當權官員。

BB項,“由丞相主持”錯誤,“殿試”又稱“御試”“廷試”“廷對”等,由皇帝親自

主持和出題,并定出名次。殿試的前三名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殿試只考一題,考的是

對策。

(2020年全國n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方士,又稱方術士,指中國古代好講神仙方術、從事巫祝術數(shù)活動的人。

B.保任,意思是擔?;驌U撸闹刑刂敢蛳虺⑼扑]人才而負擔保責任。

C.禁中,又稱禁內(nèi),指皇室宗族所居之處,因所居宮室嚴禁隨便進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駢文,因在發(fā)展中逐漸成為相對整齊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稱。

CC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處”錯誤,“禁中”指皇帝、皇后、太子等居住的地方,

并不是所有皇室宗族所居之處。

(202()年全國in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守是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軍事、科舉等事務。

B.立嗣可指無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繼,又可指確立王位繼承人,文中則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輔佐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最終奪取天下。

D.居攝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親政,大臣代居其位來處理政務的一種制度。

AA項,“軍事、科舉?'錯誤,太守為行政長官,掌管行政事務,古代民政、司法隸屬

行政,而軍事、科舉不在行政權力范圍內(nèi)。一般來說,太守的職責包括民政、舉薦人才、司

法、查究奸邪,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

(2019年全國I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nóng)三家影響最深遠。

B.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

-4-

C.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用興禮樂作為手段,以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D.就國,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獲得領地后,受封者前往領地居住并進行統(tǒng)治管理。

AA項,“道、法、農(nóng)三家影響最深遠”錯誤,在諸子百家中,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儒家、

墨家、道家和法家。

(2019年全國n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繆公即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在位期間任用賢臣,使國力趨強,稱霸西戎。

B.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并稱,他們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計、戰(zhàn)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變法是指對國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變革,商鞅變法為秦國富強奠定了基礎。

D.鯨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上記號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罰之中較輕。

BB項,“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并稱“錯誤,由原文“湯武不循古而王”可知,“湯武”

二人均為國君,即商湯和周武王。孫武是有名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

(2019年全國HI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殷紂為商代末代國君,在位期間統(tǒng)治失控,好酒淫樂,暴斂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繼承其父遺志,聯(lián)合眾多部族與商激戰(zhàn),滅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晉,春秋末韓、趙、燕三家分晉,戰(zhàn)國時的韓、趙、燕三國,史上又稱“三晉”。

D.令尹,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設置的最高官位,輔佐楚國國君,執(zhí)掌全國的軍政大權。

CC項,“韓、趙、燕”錯誤,應為“韓、趙、魏“,春秋末年,三家分晉,成為戰(zhàn)國

時的韓、趙、魏三國,史稱“三晉

三、內(nèi)容分析

文言文文體為人物傳記時,內(nèi)容分析題選項由“概括”+“分析”兩部分構成。概括部

分,主要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質(zhì)等,一般不設錯。分析部分,一般從關鍵詞語理解、事件概

抵、人物、事件先后、地點等細微之處設錯。

但2021年新高考I卷、新高考n卷和全國乙卷文言文選文均為《資治通鑒》中《通鑒

紀事本末》的相關內(nèi)容,而非人物傳記。選項中沒有高度概括的關鍵詞,題干也由“對原文

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變?yōu)椤皩υ挠嘘P內(nèi)容的概述)這表明高考語文選材將更加廣泛。

例如2021年新高考I卷: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

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

天下利乎?”封德彝對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

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為天子,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

姓以養(yǎng)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降。上與群臣論

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

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搖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

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

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曰:“隋主好自專庶務,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票受

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

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上善

其言,擢為侍御史。上患更多受賊,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

部尚書裝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謂

—5—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鄙蠍?,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當官力爭,不為面從,儻

每事皆然,何憂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任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

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太宗贊同封德彝的意見,認為天子應該養(yǎng)育百姓,不應辛勞百姓以養(yǎng)活自己宗族,

于是將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為縣公。

B.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減輕賦稅,選用清官,

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張玄素詢問政事,張說隋亡在于君王專權,以致下訣上蔽,若君王能分任

賢能之臣,考核成敗,賞罰分明,一定能夠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舊臣,進入唐朝后,忠于國事,不做面從之臣,敢于進言,對唐太宗

的不當行為諫凈,受到唐太宗的認可和當眾表揚。

BB項,“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錯誤,主觀臆斷,原文說“則自不為盜,安用

重法邪!二即不需要用嚴刑峻法,但沒有否認嚴刑峻法能夠達到目的。

(一點質(zhì)疑:唐太宗還說,百姓之所以成為盜賊,是因為賦稅勞役繁重,官吏貪污,民

眾饑寒切身。那么,嚴刑峻法只能加重百姓的負擔與不滿,偷盜一事更不可能解決,不就是

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嗎?)

參考譯文:

唐高祖顯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這一天,唐太宗在東宮顯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以加強

皇室宗族的力量來威鎮(zhèn)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即

使童孺幼子均封為王,達數(shù)十人。為此,太宗語氣和緩地征求群臣的意見:“遍封皇族子弟

為王,對天下有利嗎?"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親善厚待皇親國戚,大肆分封宗室,自東

西漢以來都沒有如此之多。封給的爵位既高,又多賜給勞力仆役,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顯示

自己的大公無私吧!”太宗說:“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為了養(yǎng)護百姓,怎么可以勞頓百姓

來養(yǎng)護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將宗室郡王降格為縣公,只有功勛卓著的幾

位不降。唐太宗和群臣討論如何平息盜賊。有人請求用嚴格的法令來禁止,太宗面含嘲笑著

說:“百姓之所以成為盜賊,是因為賦稅勞役繁重,官吏貪污,民眾饑寒切身,所以才不顧

廉恥的。朕應當捐棄奢華,減少費用,輕徭薄賦,任用清廉的官員,讓百姓衣食有余,自然

就不做盜賊了,哪里需要用圭法!”這樣過了幾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遺,外面的大門

都不用關閉,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宿都不用擔心治安問題。太宗聽說了景州錄事參軍

張玄素的名聲,召見他詢問政道,張玄素答道:“隋主喜歡自己把持所有事務,不愿意信任

群臣,因此群臣恐懼,只知道受命奉行而已,沒有敢違抗的。以一人的智慧決定天下事,即

使能夠做到得失相半,犯的錯誤也已經(jīng)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阿諛奉承所蒙蔽,不亡國還

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夠謹慎地選擇群臣,將政事分別交付給他們,自己安坐在朝廷上考查其

成敗而施以刑法或者賞賜,如果能夠這樣,何必擔心天下治理不好呢?太宗認為他說的很有

道理,將他升為侍御史。太宗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財賂的,便秘密安排身邊的人去試探他們。

有一個刑部的司門令史收受絹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殺掉他。民部尚書裴矩勸諫道:“當

-6-

官的接受賄賂,罪的確應當處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門去讓其接受,這是有意引人觸犯法律,

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謂'用道德加以誘導,以禮教來整齊民心'的古訓。”太宗聽了很高興,

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員,對他們說:“裴矩能夠做到在位敢于力爭,并不一味地順從我,

假如每件事情都能這樣做,國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

臣司馬光說:古人說過:“君主賢明則臣下敢于直言?!迸峋卦谒宄俏回级谔苿t是

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變化。君主討厭聽人揭短,則大臣的忠誠便轉(zhuǎn)化為諂諛;君主樂意聽

到直言勸諫,則諂諛又會轉(zhuǎn)化成忠誠。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測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動

則影子隨之而動。

四、文言翻譯

聯(lián)系課內(nèi)字詞文言翻譯涉及的重點字詞一般都是課內(nèi)文言文出現(xiàn)過的,多加留意

聯(lián)想成語釋義句中的一些詞語不好直接翻譯時,可以遷移到保留古義的成語

拆分字音字形思考待翻譯字詞是否為通假字,或者能否利用偏旁部首推測釋義

注意特殊句式關注待翻譯句子是否為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或者固定句式

例如2021年全國乙卷:

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

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

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

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鄙显唬骸扒淠軋?zhí)法,朕復何憂!"胄前后犯顏

執(zhí)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郁令裴仁軌私役門夫,上怒,欲斬之。殿中侍御

史長安李乾祐諫日:“法者,陛下所與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獨有也。今仁軌坐輕罪而抵極刑,

臣恐人無所措手足?!鄙蠍?,免仁軌死,以乾祐為侍御史。上謂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

令三覆奏,蓋欲思之詳熟故也。而有司須臾之間,三覆已訖。又,古刑人,君為之徹樂減膳。

朕庭無常設之樂,然常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斷獄,唯據(jù)律文,雖情在可矜,而不敢違法,

其間豈能盡無冤乎?“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

尚食勿進酒肉,內(nèi)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p>

由是全活甚眾。其五覆奏者以決前一二日,至決日又三覆奏。唯犯惡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嘗

與侍臣論獄,魏征曰:“煬帝時嘗有盜發(fā),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訊取服,凡二

千余人,帝悉令斬之。大理丞張元濟怪其多,試尋其狀,內(nèi)五人嘗為盜,余皆平民。竟不敢

執(zhí)奏,盡殺之?!鄙显唬骸按素M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

之!”

(節(jié)選自《通鑒經(jīng)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然而既然已經(jīng)知道不可以這樣,交由法律處理,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保存大的信用。

評分參考:譯出大意給2分;“斷之以法”“忿”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

(這些規(guī)定)都由門下省督察,有依據(jù)法律應當處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記下情況

上報朝廷。

評分參考:譯出大意給2分;“覆視”“矜”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7-

參考譯文:

戴胄為人忠誠清廉公平正直,提拔為大理寺少卿?;噬弦驗楹蜻x人大都對自己的做官資

歷造假,下令他們自首,不自首的人判處死刑。沒過多久,有偽造做官資歷的人被發(fā)現(xiàn)了,

圣上想殺他。戴胄上奏說:"按照法律應當流放。"皇上憤怒地說:“你想遵守法律而讓我說

話不算話嗎?”戴胄回答說:“下令的人只是因為一時的喜怒,而法律是國家用來向天下公

布大信用的。陛下因為憤怒侯選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殺他,然而既然已經(jīng)知道不可以這樣,

交由法律處理,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保存大的信用?!被噬险f:“你能夠執(zhí)行法律,我還有什

么可擔憂的呢?”戴胄經(jīng)常就像這次一樣寧肯使李世民發(fā)怒也要秉公執(zhí)法,說出來的話語像

不斷涌出的泉水一樣,而唐大宗全部都聽從了他的建議,天下再也沒有冤枉的案情了。鄙令

裴仁軌私下使喚看門的人,皇上很憤怒,想要斬殺他。殿中侍御史長安李乾佑勸諫道:“法

律,是陛下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不是陛下獨有的。如今仁軌犯了輕罪卻遭受極刑,臣擔心

其他人因此而慌亂,不知如何是好?!被噬下犃撕荛_心,兔了仁軌的死罪,讓乾佑擔任侍御

史一職?;噬蠈檀蟪颊f:“我認為死刑極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慮

的緣故??墒秦撠煹墓倮粼谄讨g就完成三次回奏。另外,古代處決犯人,君主為此撤掉

音樂演奏,減少膳食。我的宮庭里沒有常設的音樂,然后常常為此而不吃酒肉,再者,百官

斷案,只依據(jù)法律條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違法,這當中怎能完全沒有冤枉

的呢?”(貞觀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詔:“判決死刑犯,二天之內(nèi)要五次回奏,在外

地諸州的要三次覆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許上酒肉,內(nèi)教坊和太常寺不許奏樂。(這

些規(guī)定)都由門下省督察,有依據(jù)法律應當處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記下情況上報朝廷」

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處決前一二天(兩次回奏),到處決當天

還要三次回奏。只有犯惡逆罪(惡逆是十惡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太宗曾跟近侍

大臣討論訴訟案件,魏征說:“隋煬帝時曾發(fā)生盜竊案,隋煬帝命令於士澄逮捕竊賊,稍微

牽連是非難斷的,全都拷打?qū)徲嵠仁狗铮偣捕Ф嗳?,隋煬帝下令全部處斬。大理寺?/p>

張元濟奇怪竊賊如此之多,試著查究他們的罪狀,(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盜賊,其余都是平

民百姓;(可是)(張元濟)最終沒敢堅持(公道)奏報(真相),把所有人都殺掉了?!被噬?/p>

說:“這豈只是隋煬帝無道,那些大臣也沒有盡忠。君臣全都這樣,怎么能夠不滅亡!你們

應該以此為鑒戒!”

五、主觀簡答

自2020年山東省夏季高考模擬考起,全國卷語文文言文增加了一道主觀簡答,題,分值3

分。一般涉及文中重要人物及其事件、文中語句的轉(zhuǎn)換表達、依據(jù)文本得到的人生啟示以及

豌選概括四種基本題型。

(文本見第51?52頁)

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

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3分)

第一問: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隨著君主的好惡而行動。

第二問:告誠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

評分參考:答對第一問給2分,答對第二問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8-

練習I參考答案見第78頁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歲。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我豚,陵暴孔子??鬃釉O禮稍都子路,子路后

俅服委質(zhì),因門人請為弟子C

子路問:“君子尚勇乎?”孔子曰:“義之為上。君子好勇而無義則亂,小人好勇而無義

則盜?!?/p>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孔子日:“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薄叭粲梢?,不得

其死然“衣敝緇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宣也?!?/p>

季康子問:“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不知其仁?!?/p>

子路為季氏宰,李孫問日:“子路可謂大臣與?”孔子曰:“可謂具?臣?矣?!?/p>

子路為蒲大夫,辭孔子??鬃釉唬骸捌讯鄩咽?,又難治。然吾語汝:恭以敬,可以執(zhí)勇;

??

寬以正,可以比眾:恭正以靜,可以報上。”

初,衛(wèi)靈公有寵姬曰南子。靈公太子贊耳負得過南子懼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欲立子郢郢

不肯日亡人太子之子輒在于是衛(wèi)立輒為君是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賈聯(lián)居外,不得入。

子路為衛(wèi)大夫孔悝之邑宰。責腺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者,

而賈曦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wèi)城門,謂子路曰:

“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弊痈嶙?/p>

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貫麟,菁喘與孔悝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

請得而殺之。”菁珊?弗聽。于是子路欲燔臺,菁瞄懼,乃下石乞、壺朦攻子路,擊斷子路之

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彼旖Y(jié)纓而死。

孔子聞衛(wèi)亂,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節(jié)選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靈公太子費璃得過南子/懼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

子之子輒在/于是衛(wèi)立輒為君/是為出公/

B.靈公太子費瞧得過/南子懼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

子之子輒在/于是衛(wèi)立輒為君/是為出公/

C.靈公太子費耳貴得過/南子懼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

子之子輒在/于是衛(wèi)立/輒為君/是為出公/

D.靈公太子費璃得過南子/懼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

子之子輒在/于是衛(wèi)立/輒為君/是為出公/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字,古代漢族男子二十歲冠禮后,另取一個與本名含義相關的別名,以表其德。

B.具臣,指有相當才能的臣屬,古代臣子類屬含義相近的還有“能臣”、“干臣二

C.大夫,西周之后先秦諸侯國時期位于卿之下、士之上,后以之為一般官職之稱。

D.《史記》,二十四史之一,又名《太史公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9-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子路性格粗野,剛直好勇。他曾經(jīng)欺侮孔子,后來卻被孔子的偉大人格感化,并拜

孔子為師,跟其周游列國。

B.子路自尊自信,不慕虛榮??鬃诱J為子路即使穿著破舊袍子和穿著裘皮大衣的人站

在一起,也不會感到羞愧。

C.子路精于政事,能力出眾。孔子贊揚子路有仁撼,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可以讓

子路來管理其軍政事物。

D.子路遵守禮儀,至死不渝。衛(wèi)國政亂中,子路舍身取義,挺身而出,臨死之前仍不

忘整理帽纓,最終玉碎當場。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i)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質(zhì),因門人請為弟子。

(ii)恭以敬,可以執(zhí)勇;寬以正,可以比眾;恭正以靜,可以報上。

(5)孔子之前曾預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后聞聽衛(wèi)國政變,斷言“嗟乎,由死矣!”子

路果真死掉。你認為孔子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請簡要說明。(3分)

練習2參考答案見第79頁

莊宗既好俳優(yōu),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晉之俗,往往能歌其聲,謂之“御制”者皆

是也。其小字亞子,當時人或謂之亞次。又別為優(yōu)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為王,至于為

天子,常身與俳優(yōu)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然時諸伶,獨敬新磨尤善俳,其語

最著,而不聞其佗過惡。其敗政亂國者,有景進、史彥瓊、郭門高三人為最。

郭門高者,名從謙,門高其優(yōu)名也。雖以優(yōu)進,而嘗有軍功,故以為從馬直指揮使。從

馬直,蓋親軍也。從謙以姓郭,拜崇韜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從課為養(yǎng)子。崇韜死,存乂

見囚,從謙置酒軍中,憤然流涕,稱此二人之冤。是時,從馬直軍士王溫宿衛(wèi)禁中,夜謀亂,

事覺就誅.噂宗戲從謙日:“汝堂存乂、崇描負我,又教王溫反。復欲何為乎?”從謙恐,

退而激其軍士曰:“罄爾之黃,食肉而飲酒,無為后日計也?!避娛繂柶涔?,從謙因曰:“上

以王溫故,俟破鄭,盡坑爾曹?!败娛啃胖杂麨閬y。李嗣源兵反向京師莊宗東幸汴州而

帆源先入莊宗至萬勝不得進而還軍士離散尚有二萬馀人居數(shù)日,莊宗復東幸汜水,謀扼關以

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興殿,宰相對三刻罷。從駕黃甲馬軍陣于宣仁門、步軍陣于

五鳳門以俟。莊宗入食內(nèi)殿,從謙自營中露刃注矢,馳攻興教門,與黃甲軍相射。左宗聞亂,

率諸王衛(wèi)士擊亂兵出門。亂兵縱火焚門,緣城而入,莊宗擊殺數(shù)十百人。亂兵從樓上射帝,

帝傷重,踣于絳霄殿廊下,自皇后、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時,帝崩,五坊人善友聚樂器而

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從謙為景州刺史,已而殺之。

《傳》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終?!鼻f宗好伶,而弒于門高,焚以樂器??刹恍旁?!可

不戒哉!

(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

(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i)然時諸伶,獨敬新磨尤善俳,其語最著,而不聞其佗過惡。

(ii)莊宗戲從謙曰:“汝黨存乂、崇韜負我,又教王溫反。復欲何為乎?”

(2)結(jié)合所學《五代史伶官傳序》,談談你從莊宗“好伶而弒于伶”的故事中得到一個怎樣

的啟示。(3分)

10-

第二節(jié)古代詩歌閱讀

古代詩歌閱讀的選材包括古體詩(包括但不限于《詩經(jīng)》、楚辭、《古詩十九首》)、近體

詩、詞、散曲、毛澤東詩詞等等。

羈旅行役詩①敘寫羈旅之苦,抒發(fā)內(nèi)心的孤獨、凄涼以及思鄉(xiāng)之情;②感念親情之深,

表達對親人的思念;③抒發(fā)獨居他鄉(xiāng)、不得重用、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

孤獨寂寞、幽怨憤慨之情;④抒發(fā)厭惡戰(zhàn)爭以及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情

送別懷人詩①依依惜別的不舍與傷感;②離別后的思念和牽掛;③對友人的安慰與勉

勵;④借送別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抒發(fā)對人生的感慨;⑥回憶相聚時

的歡娛,遙想分別后的孤寂

山水田園詩①熱愛自然,對寧靜、平和、歸隱生活的向往,以及閑適自得的心情;②

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懷才不遇的苦悶;③抒寫自己遺世獨立的高尚情懷和隱居

生活的幽哀高雅;④歌頌勞動生活以及在勞動中的農(nóng)民和深情厚誼

詠物感懷詩①表現(xiàn)高尚情操;②寄托理想抱負;③悲嘆懷才不遇;④感傷命運多舛;

⑤哀愁年華易逝;⑥感慨理想破滅;⑦抒發(fā)悠閑舒適的心境;⑧托物諷世;

⑨抒發(fā)對描寫事物的喜愛;⑩抒發(fā)對某類人物的情懷

詠史懷古詩①對古人的崇敬;②昔勝今衰的感慨;③壯志難酬的豪情;④喪失國土的

傷痛;⑤建功立業(yè)的豪情;⑥韶光易逝的悲涼;⑦憂國憂民的悲慟;⑧對

當朝統(tǒng)治者的諷刺;⑨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邊塞戰(zhàn)爭詩①奮勇殺敵的氣概;②建功立業(yè)的豪情;③固守國家的激情;④對邊地和

平的向往;⑤對成卒百姓的同情;⑥邊塞形勢的緊張;⑦喪失國土的悲涼;

⑧對連年征戰(zhàn)的怨恨;⑨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懷念;⑨對邊塞不平的憤懣

一、開放性問題

宿業(yè)師①山房待丁大②不至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瞑。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椎人歸欲盡,煙鳥③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注]:①業(yè)師:一位名叫業(yè)的僧人。②丁大:詩人的同鄉(xiāng)友人。③煙鳥:暮靄中的歸鳥。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抓住從薄暮到深夜的景物特征,描繪了一幅“山間初夜圖”。

B.頷聯(lián)細致地傳達出詩人在日暮山間聽泉時的激動心情,富有韻味。

C.詩人將視與聽、近與遠、靜與動融合起來描寫,勾勒得極具特色。

D.詩人一開始就在寫候友,只是詩人暗臧在景物中,沒有露面罷了。

BB項,“傳達出詩人日暮J間聽泉時的激動心情”錯誤,“覺夜涼”、“感」幽”是主

觀感受,不是激動心情。

(2)本詩尾聯(lián)中詩人表現(xiàn)出的心態(tài),有人認為是焦急,有人認為是平和,你認為是哪一種?

請結(jié)合詩歌談談你的看法。(6分)

示例一:焦急。

①詩歌前三聯(lián)對景物的描寫,表現(xiàn)出了時間的推移,夜色已深;②與人相約,久等不至,

不免有些心生惆悵,“孤”字更流露出詩人的焦急心態(tài)C

11

示例二:平和。

①詩歌前三聯(lián)描寫了一幅靜謐清幽的山中美景,表現(xiàn)了詩人心境的閑適;②友人期而未

至,詩人撫琴等待,足見詩人心態(tài)的平和,“期”字也表明了詩人對友人的期待。

評分參考: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種觀點或其他觀點進行探究,即可根

據(jù)觀點是否明確、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給分。

觀點明確,給2分;理由充分,給4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二、認證式問答

南鄉(xiāng)子晏幾道

新月又如眉。長笛誰教月下吹。樓倚暮云初見雁,南飛。漫①道行人雁后歸。

意欲夢佳期。夢里關山路不知。卻待短書來破恨,應遲。還是涼生玉枕②時。

[注]:①漫:空,徒;一說莫,勿。②玉枕:玉制或玉飾的枕頭,這里用為瓷枕的美稱。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片以時景起筆,寫月即寫情,“又”字既狀時間之長,亦隱隱透出苦澀。

B.“南飛”二字獨成一句,語音短促戛然而止,濃郁的秋思,令人難以為懷。

C.下片強化了熱切的盼望與冷清的結(jié)局間的矛盾,最終回到殘酷的現(xiàn)實中。

D.全詞大量隱括前事、化用詩意,并且散融于全篇,婉折深綿,抑揚頓挫。

BB項,“語音短促戛然而止”錯誤,應為“語音短促似結(jié)未結(jié)”,有一個時間上的延

長,仿佛摹寫女子凝眸大雁南飛的全過程,直至影跡全無。

(2)前人評此詞“回環(huán)曲折,徘惻漸深”,請結(jié)合全詞對此簡要分析。(6分)

①思婦由月下吹笛思及行人,可雁來雁去人依舊;欲寄托于夢里相逢,卻不知路在何方;

只得等待遠方來信,又怕遲遲不到;②幾經(jīng)轉(zhuǎn)折,一退再退,直至退無可退、孤枕涼生,幽

怨離恨、悵惘之情便溢于言表了。

評分參考:每答出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三、散曲

[中呂]朝天子?卞和①薛昂夫

卞和,抱璞,只合荊山坐。三朝不遇待如何?兩足先遭禍。

傳國爭符,傷身行貨,誰教獻與他!切磋,琢磨,何似偷敲破?

〔注〕:①楚人卜和在荊山發(fā)現(xiàn)了一塊玉石,獻給楚萬王,厲王以為是石頭,砍掉了他的左足;武王

即位,他又去獻,結(jié)果又被砍掉右足;文王時,他抱著這塊玉石在荊山下痛哭,文王知道后,叫人剖開

石頭,果然得到寶玉,就命名為和氏璧。

(1)下列對這首散曲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散曲前三句運用和氏璧的典故,點明卞和因獻璞玉而身遭不幸,在荊山下痛哭。

B.“傳國爭符”是說秦王將和氏璧刻為傳國玉璽,導致后來許多野心家為此爭戰(zhàn)不休。

C.結(jié)句是作者的憤激之詞,與其讓他們拿著璞玉去切磋琢磨,還不如偷偷地將它敲碎。

D.這首散曲先是介紹事件,然后揭示事件的慘痛教訓,最后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看法。

DD項,“直抒胸臆”錯誤,“切磋,琢磨,何以偷敲破”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封建帝

12-

王是非不分、賢愚不識,濫用刑罰、扼殺人才的極大憤慨。

(2)卞和獻璞的故事一向被看作才士不遇的悲劇,卞和一向為人們深切同情,這首散曲卻有

不同的看法,請簡要分析。(6分)

①在這首散曲中,卞和不再被人們同情,反而成了被揶揄、指責的對象;②作者認為他

的獻琪是一種愚行,于自己是行貨謀私,自討苦吃,于社會是助長不義,流毒后世;③這首

散曲借卞和獻玉遭禍的故事,旁敲側(cè)擊,表達了對封建帝王忠奸不辨、是非不分、扼殺人才

的極大憤慨。

評分參考: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四、毛澤東詩詞

賀新郎?別友毛澤東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

番書語。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

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象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注]:1923年11月,毛澤東接到中央通知,由長沙取道上海赴廣州,參加國民黨“一大北此詞作

于離開長沙之時,寫給夫人楊開慧。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的上闋將與夫人離別時難舍難分的場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凄切動人。

B.詞的下闕寫離別時的場景,遍地白露,半天殘月,一派肅殺悲涼之景。

C.詩人為天下人謀幸福而舍棄個人家庭的兒女私情,訴說離別的不得已。

D.寫離別時情意綿長,一改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全詞一派婉約之風。

DD項,“全詞一派婉約之風”錯誤,全詞以婉約為主,“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象臺

風掃寰宇?!钡染?,亦有豪情。

(2)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哪些感情?請簡要概括。(6分)

①革命夫妻離別時纏綿的柔情與哀傷;②詩人對社會的焦慮;③詩人對夫人的愧疚;④

為了革命前景,毅然割斷離恨絲縷的昂揚豪情。

評分參考:每答出一點給2分,給滿6分為止。意思答對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五、《詩經(jī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