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生物學科第一次學情調研第Ⅰ卷(選擇題)一、單選題1.下列各組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A.狗的直毛和短毛B.果蠅的棒眼和白眼C.豌豆豆莢的黃色和子葉的綠色D.人成熟紅細胞的圓餅狀與鐮刀形2.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對相對性狀。下列四組雜交實驗中,能判斷顯性和隱性關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208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3.下圖為某豌豆雜交實驗過程圖解,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實驗中紅花植株作為父本,白花植株作為母本B.操作①需在花成熟后及時進行去雄處理C.操作②的過程屬于異花傳粉D.操作①②完成后均需對白花進行套袋4.孟德爾在對一對相對性狀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基因的分離定律。下列有關基因分離定律的幾組比例,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實質的是()A.F2表現(xiàn)型的比為3:1B.F1產(chǎn)生配子的比為1:1C.F2基因型的比為1:2:1D.測交后代比為1:15.將遺傳因子組成為Aa的豌豆連續(xù)自交,后代中的純合子和雜合子按所占的比例繪得如圖所示曲線。據(jù)圖分析,錯誤的說法是()A.a曲線可代表自交n代后純合子所占的比例B.b曲線可代表自交n代后顯性純合子所占的比例C.隱性純合子的比例比b曲線所對應的比例要小D.c曲線可代表自交n代后雜合子所占的比例6.已知綿羊角的表型與基因型的關系如表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基因型HHHhhh公羊的表型有角有角無角母羊的表型有角無角無角A.若雙親無角,子代中也會出現(xiàn)有角B.若雙親有角,則子代全部有角C.若雙親基因型為Hh,則子代有角與無角的數(shù)量比為3∶1D.綿羊角的性狀遺傳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7.甲、乙兩名同學分別用小球做遺傳規(guī)律模擬實驗。甲同學每次分別從Ⅰ、Ⅱ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乙同學每次分別從Ⅲ、Ⅳ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將抓取的小球分別放回原來小桶后再多次重復。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乙同學的實驗模擬了配子的隨機結合B.實驗中每個小桶內(nèi)兩種小球的數(shù)量和小球總數(shù)都必須相等C.甲同學的實驗可模擬不同對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過程D.甲、乙多次重復實驗后,Dd和AB組合的概率約為1/2和1/48.果蠅中灰身(B)與黑身(b)、大翅脈(E)與小翅脈(e)是兩對相對性狀,且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獨立遺傳,現(xiàn)利用灰身大翅脈雄果蠅與某雌果蠅雜交,后代果蠅中灰身大翅脈:灰身小翅脈:黑身大翅脈:黑身小翅脈=3:3:1:1則兩親本的基因型組合是()A.BbEe(雄)×Bbee(雌) B.BbEe(雄)×BbEE(雌)C.Bbee(雄)×BbEe(雌) D.BbEe(雄)×bbee(雌)9.在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F(xiàn)1黃色圓粒豌豆(YyRr)自交產(chǎn)生F2,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F1產(chǎn)生的花粉中,基因型為Yr、yr的比例為1:1B.F1產(chǎn)生4個配子,YR:yr:Yr:yR比例為1:1:1:1C.F1產(chǎn)生基因型yr的卵細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數(shù)量之比為1:1D.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是指F1產(chǎn)生的精子和卵細胞可以隨機組合10.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兩種表型,顯性基因C和P同時存在時開紫花。兩個純合白花品種雜交,F(xiàn)1開紫花,F(xiàn)1自交,F(xiàn)2的性狀分離比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兩個白花親本的基因型為ccPP和CCppB.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種C.F2紫花中純合子的比例為1/9D.F1測交結果后代紫花與白花的比例為1:111.某單子葉植物的非糯性(A)對糯性(a)為顯性,抗?。═)對染病(t)為顯性,花粉粒長形(D)對圓形(d)為顯性,三對等位基因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變藍,糯性花粉遇碘液變棕色?,F(xiàn)有四種純合子基因型分別為: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采用花粉鑒定法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應該用①和③雜交所得F1代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鑒定法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可以觀察①和②雜交所得F1代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優(yōu)良品種,應選用①和④親本雜交D.將②和④雜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載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為藍色12.水稻的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稻瘟?。≧)對易感稻瘟?。╮)為顯性。讓高稈抗稻瘟病的水稻和矮稈抗稻瘟病的水稻雜交,子代中矮稈抗稻瘟病的水稻所占比例為3/8。據(jù)此推測,該親本組合的基因型是()A.DdRr×ddRR B.DdRr×ddRr C.DDRr×ddRr D.DdRR×ddRR13.在孟德爾利用豌豆進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關系的是()①F1產(chǎn)生配子種類的比例②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③F1測交后代的表型比例④F1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⑤F1測交后代基因型比例A.②③⑤ B.③④⑤C.①③⑤ D.①②④14.控制玉米株高的2對等位基因對株高的作用相等(顯性基因的數(shù)量越多植株越高),且分別位于2對同源染色體上。已知基因型為aabb的玉米株高為10cm,基因型為AABB的玉米株高為30cm。若已知親代玉米株高分別為10cm和30cm,則F1的株高是()A.15cm B.25cm C.30cm D.20cm15.某種鼠中,黃鼠基因Y對灰鼠基因y為顯性,短尾基因T對長尾基因t為顯性,且基因Y或T在純合時都能使胚胎致死,兩對基因是獨立遺傳的。兩只黃色短尾鼠交配后所生的子代表型比例為()A.4∶2∶2∶1 B.9∶3∶3∶1 C.3∶1∶3∶1 D.1∶1∶1∶116.下列關于遺傳規(guī)律和遺傳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親本的雜交和F1的自交實驗是孟德爾驗證假說的方法B.AaBb自交后代只有出現(xiàn)9∶3∶3∶1的性狀分離比,是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C.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一定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若果蠅的眼色與翅型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也一定遵循分離定律17.大熊貓的體細胞有42條染色體,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一只雌性大熊貓在不同時期產(chǎn)生的卵細胞,其染色體組合一般是相同的B.受精時,雌雄配子間的隨機結合是形成遺傳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C.受精卵中的核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D.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證了大熊貓的前后代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18.如圖表示某細胞正在進行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下列有關該圖的敘述,正確的是()A.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有2個四分體B.有4對同源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C.1和2、1和3之間均可能發(fā)生互換現(xiàn)象D.減數(shù)分裂完成后,每個子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19.如圖表示某二倍體動物(基因型為GgEeFf)在生殖發(fā)育過程中正在分裂的一個細胞。下列不屬于其產(chǎn)生的配子是()A.gEF B.GEF C.geF D.Gef20.如圖為某植株自交產(chǎn)生后代過程示意圖,下列對此過程及結果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都發(fā)生在①過程B.②過程發(fā)生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C.M、N、P分別代表9、9、3D.該植株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2:1:121.下圖為某二倍體生物體內(nèi)的一組細胞分裂示意圖,據(jù)圖分析正確的是()A.該動物的性別可能是雌性B.細胞②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C.中心體復制和染色體加倍均發(fā)生在⑤所示的時期D.圖中屬于減數(shù)分裂過程的有①②④22.如下圖中,橫軸表示細胞周期,縱軸表示一個細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情況。請分析圖示,表示有絲分裂中DNA含量變化、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DNA含量變化、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的曲線依次分別是()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23.下列關于“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實驗,敘述錯誤的是()A.觀察蝗蟲精母細胞的分裂裝片時能看到3種不同染色體數(shù)目的細胞分裂圖像B.使用洋蔥的根尖制作裝片,可能觀察到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的現(xiàn)象C.觀察蝗蟲精母細胞的分裂裝片時,可能看到處于有絲分裂時期的細胞D.統(tǒng)計多個視野中不同時期的細胞數(shù)目能夠估算各個時期持續(xù)的相對時間24.基因型為MmNn的某高等動物細胞,其減數(shù)分裂某時期的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與該圖相符的是()A該細胞中含有4條染色體,4條姐妹染色單體,2個四分體B.該細胞是次級卵母細胞,分裂產(chǎn)生的子細胞是卵細胞C.基因N與n、n與n分別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分離D.該細胞中有2對同源染色體25.甲、乙分別表示蝗蟲細胞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模式圖(僅示部分染色體),丙表示細胞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曲線,丁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的數(shù)量關系。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圖甲所示圖中有0條姐妹染色單體;圖乙所示圖中有4條染色體,8個核DNA分子B.圖乙細胞處于圖丁的Ⅱ時期C.若圖丙表示有絲分裂,完成de段變化的細胞分裂時期是后期;若圖丙表示減數(shù)分裂,則de段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D.圖丁中,Ⅱ時期可能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片段交換的現(xiàn)象26.某卵原細胞分裂、受精作用及受精后的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和核DNA含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和核DNA含量的變化不總是同步的B.GH段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核DNA=1:2:2C.處于DE、FG、JK、PQ段細胞中著絲粒已經(jīng)分裂D.LM段表示受精作用,核DNA恢復到體細胞的含量第II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27.擬南芥植株較小、生長周期短、結實多、形態(tài)特征分明、易于觀察,是典型的自交繁殖植物,被科學家譽為“植物中的果蠅”。擬南芥果瓣有紫色和白色兩種表型,已知紫色果瓣形成的生物化學途徑如圖所示。現(xiàn)有兩株純合白色果瓣植株雜交,F(xiàn)1植株全為紫果瓣。將F1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果瓣:白果瓣=9:7。請回答下列問題:(1)控制該植物花色性狀的兩對基因遵循_____定律。(2)親本基因型是_____和_____。(3)現(xiàn)讓F2中的紫果瓣植株自交,單株收獲種子并分別種植形成多個株系,有_____比例的株系中紫果瓣:白果瓣=9:7。(4)若基因型為AaBb的紫果瓣植株測交,則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5)若中間產(chǎn)物為紅色,將一紫果瓣植株與一紅果瓣植株雜交,所得F1中不同果瓣顏色個體數(shù)量的相對值如下圖所示??赏瞥鯢1紅果瓣植株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_____。28.家蠶結黃繭和結白繭由一對等位基因Y、y控制,并受另一對等位基因R、r影響。請據(jù)雜交實驗圖解,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jù)實驗結果,可判斷家蠶結繭性狀中白繭為_____性性狀。(2)親本結黃繭家蠶的基因型是_____,當家蠶體內(nèi)存在_____基因時,會抑制Y基因的表達,結白繭。(3)F1的基因型為_____,F(xiàn)2的白繭中純合子的基因型有_____種。(4)F2中結黃繭個體與純種黃繭個體交配后代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_____。29.下圖表示某動物(2N=4)體內(nèi)正在進行細胞分裂的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1)圖甲⑤細胞的名稱是_____,對應圖乙_____段。(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分別發(fā)生在圖甲_____(填序號)時期。(3)由圖丙可知,過程_____(填序號)對子代多樣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過程_____(填序號)對于維持前后代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具有重要作用。(4)若圖丁表示減數(shù)分裂染色體與核DNA數(shù)目關系,則de段產(chǎn)生的原因是_____。30.如圖1表示某一動物(2N=4)體內(nèi)細胞正常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細胞內(nèi)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含量的關系;圖2表示該動物在細胞增殖過程中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曲線;圖3表示該生物體內(nèi)一組細胞分裂圖像。請分析并回答:(1)圖1中a、b、c表示染色體是_____(填字母),圖1中_____階段(填羅馬數(shù)字)對應的細胞內(nèi)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體。在不考慮變異的情況下,圖3中可能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_____。(2)圖2中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發(fā)生在_____(填數(shù)字序號)階段;B過程表示生物體內(nèi)發(fā)生了_____作用,與細胞膜的_____(結構特性)有關。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生物學科第一次學情調研第Ⅰ卷(選擇題)一、單選題1.下列各組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A.狗的直毛和短毛B.果蠅的棒眼和白眼C.豌豆豆莢的黃色和子葉的綠色D.人成熟紅細胞的圓餅狀與鐮刀形【答案】D【解析】【分析】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稱為相對性狀。【詳解】A、狗的直毛和短毛是不同性狀,不屬于相對性狀,A錯誤;B、果蠅的棒眼和白眼是不同性狀,不屬于相對性狀,B錯誤;C、豌豆豆莢的黃色和子葉的綠色是不同性狀,不屬于相對性狀,C錯誤;D、人成熟紅細胞的圓餅狀與鐮刀形屬于人成熟紅細胞形狀的兩種表現(xiàn),屬于相對性狀,D正確。故選D。2.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對相對性狀。下列四組雜交實驗中,能判斷顯性和隱性關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208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答案】D【解析】【分析】判斷一對相對性狀的顯性和隱性關系,可用雜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雜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若子代只表現(xiàn)一種性狀,則子代表現(xiàn)出的性狀為顯性性狀;自交法就是讓具有相同性狀的個體雜交,若子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則親本的性狀為顯性性狀?!驹斀狻竣僮匣ā磷匣ā匣?,親代子代性狀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無法判斷顯隱性關系,①錯誤;②紫花×紫花→紫花:白花=301:101≈3:1,紫花與紫花雜交后代出現(xiàn)了白花,所以白花為隱性性狀,紫花為顯性性狀,②正確;③紫花×白花→紫花,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子代出現(xiàn)的是顯性性狀、沒有出現(xiàn)的性狀是隱性性狀,所以紫花為顯性性狀,白花為隱性性狀,③正確;④紫花×白花→紫花:白花=98:102≈1:1,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無法判斷顯隱性關系,④錯誤。綜上所述,能判斷顯性和隱性關系的是②和③,ABC錯誤,D正確。故選D。3.下圖為某豌豆雜交實驗過程圖解,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實驗中紅花植株作為父本,白花植株作為母本B.操作①需在花成熟后及時進行去雄處理C.操作②的過程屬于異花傳粉D.操作①②完成后均需對白花進行套袋【答案】B【解析】【分析】題圖分析:依題意,圖示為豌豆雜交實驗過程圖解。據(jù)圖可知,白花去雄作母本,紅花作父本,進行雜交實驗?!驹斀狻緼、由圖可知,對白花進行了去雄操作,應作為母本,對紅花植株進行了采集花粉的操作,作為父本,A正確;B、對母本花朵花蕾期進行去雄操作,B錯誤;C、操作②指用毛筆采集紅花植株的花粉涂到去雄的雌蕊上,屬于人工異花傳粉,C正確;D、①②操作完成后應對母本(百花植株)進行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擾,D正確。故選B。4.孟德爾在對一對相對性狀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基因的分離定律。下列有關基因分離定律的幾組比例,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實質的是()A.F2表現(xiàn)型的比為3:1B.F1產(chǎn)生配子的比為1:1C.F2基因型的比為1:2:1D.測交后代比為1:1【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離實質指的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驹斀狻緼、F2表現(xiàn)型的比為3:1,屬于性狀分離,A錯誤;B、F1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產(chǎn)生配子的比為1:1,故F1產(chǎn)生配子的比為1:1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實質,B正確;C、F2基因型的比為1:2:1,是產(chǎn)生的配子隨機結合形成的,屬于結果而不是實質,C錯誤;D、測交后代比為1:1,是檢測F1基因型的,不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D錯誤。故選B。5.將遺傳因子組成為Aa豌豆連續(xù)自交,后代中的純合子和雜合子按所占的比例繪得如圖所示曲線。據(jù)圖分析,錯誤的說法是()A.a曲線可代表自交n代后純合子所占的比例B.b曲線可代表自交n代后顯性純合子所占的比例C.隱性純合子的比例比b曲線所對應的比例要小D.c曲線可代表自交n代后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線圖可知:雜合子連續(xù)自交n代,后代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2)n,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1/2)n。由此可見,隨著自交代數(shù)的增加,后代純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多,且無限接近于1;顯性純合子=隱性純合子的比例,且無限接近1/2;雜合子所占比例越來越小,且無限接近于0。因此,圖中a表示純合子所占的比例,b表示顯性純合子或隱性純合子所占的比例,c表示雜合子所占的比例?!驹斀狻緼、雜合子自交n代,后代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1/2)n,自交代數(shù)越多,該值越趨向于1,對應于圖中曲線a,A正確;B、純合子包括顯性純合子和隱性純合子,并且它們的比例相等,因此顯性純合子1/2[1-(1/2)n],自交代數(shù)越多,該值越趨向1/2,對應于曲線b,B正確;C、顯性純合子和隱性純合子所占比例相等,因此隱性純合子的比例也可用b曲線表示,C錯誤;D、雜合子的比例為(1/2)n,隨著自交代數(shù)的增加,后代雜合子所占比例越來越小,且無限接近于0,即c曲線,D正確。故選C。6.已知綿羊角的表型與基因型的關系如表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基因型HHHhhh公羊的表型有角有角無角母羊的表型有角無角無角A.若雙親無角,子代中也會出現(xiàn)有角B.若雙親有角,則子代全部有角C.若雙親基因型為Hh,則子代有角與無角的數(shù)量比為3∶1D.綿羊角的性狀遺傳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答案】A【解析】【分析】從性遺傳是指由常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現(xiàn)型上受個體性別影響的現(xiàn)象。題中綿羊的有角和無角受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為顯性,無角基因h為隱性,在雜合體(Hh)中,公羊表現(xiàn)為有角,母羊則無角,這說明在雜合體中,有角基因H的表現(xiàn)是受性別影響的。【詳解】A、若雙親無角,則父本基因型為hh,母本基因型可能為Hh或hh,則子代中可能出現(xiàn)基因型為Hh的個體,若其為公羊則表現(xiàn)為有角,A正確;B、若雙親有角,則母本基因型為HH,父本基因型可能為Hh或HH,子代就可能出現(xiàn)基因型為Hh的個體,若其為母羊則表現(xiàn)為無角,B錯誤;C、若雙親基因型為Hh,則子代HH:Hh:hh=1:2:1,公羊中有角:無角=3:1,母羊中有角:無角=1:3,公羊母羊數(shù)量一致,則子代有角與無角的數(shù)量比為1:1,C錯誤;D、綿羊的有角和無角是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D錯誤。故選A。7.甲、乙兩名同學分別用小球做遺傳規(guī)律模擬實驗。甲同學每次分別從Ⅰ、Ⅱ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乙同學每次分別從Ⅲ、Ⅳ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將抓取的小球分別放回原來小桶后再多次重復。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乙同學的實驗模擬了配子的隨機結合B.實驗中每個小桶內(nèi)兩種小球的數(shù)量和小球總數(shù)都必須相等C.甲同學實驗可模擬不同對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過程D.甲、乙多次重復實驗后,Dd和AB組合的概率約為1/2和1/4【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對等位基因D和d,說明甲同學模擬的是基因分離規(guī)律實驗;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說明乙同學模擬的是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實驗?!驹斀狻緼、Ⅲ桶中的遺傳因子是A、a,而Ⅳ桶中的遺傳因子是B、b,兩者屬于非等位基因,所以乙同學的實驗可模擬不同對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過程,A錯誤;B、每個小桶內(nèi)兩種小球的數(shù)量必須相等,但生物的雌雄配子數(shù)量不一定相同,一般雄配子數(shù)量多于雌配子,所以Ⅰ、Ⅱ小桶內(nèi)小球的總數(shù)不一定要相等,B錯誤;C、甲同學的實驗模擬了遺傳因子(D、d)的分離和配子隨機結合的過程,C錯誤;D、甲多次重復實驗后,Dd的概率約為1/2,乙多次重復實驗后AB組合的概率約為1/4,D正確。故選D。8.果蠅中灰身(B)與黑身(b)、大翅脈(E)與小翅脈(e)是兩對相對性狀,且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獨立遺傳,現(xiàn)利用灰身大翅脈雄果蠅與某雌果蠅雜交,后代果蠅中灰身大翅脈:灰身小翅脈:黑身大翅脈:黑身小翅脈=3:3:1:1則兩親本的基因型組合是()A.BbEe(雄)×Bbee(雌) B.BbEe(雄)×BbEE(雌)C.Bbee(雄)×BbEe(雌) D.BbEe(雄)×bbee(雌)【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將自由組合定律問題轉化為若干個分離定律問題。在獨立遺傳的情況下,有幾對基因就可以分解為幾個分離定律問題。如BbEe×Bbee可分解為:Bb×Bb,Ee×ee。然后按分離定律進行逐一分析。【詳解】灰身大翅脈雄果蠅(B_E_)與某雌果蠅雜交,后代中灰身∶黑身=3∶1,說明兩親本的相關基因型均為Bb;后代中大翅脈∶小翅脈=1∶1,可知兩親本的相關基因型分別為Ee、ee,則兩親本中雄果蠅的基因型為BbEe,雌果蠅的基因型為Bbee,A正確,BCD錯誤。故選A。9.在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F(xiàn)1黃色圓粒豌豆(YyRr)自交產(chǎn)生F2,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F1產(chǎn)生的花粉中,基因型為Yr、yr的比例為1:1B.F1產(chǎn)生4個配子,YR:yr:Yr:yR比例為1:1:1:1C.F1產(chǎn)生基因型yr的卵細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數(shù)量之比為1:1D.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是指F1產(chǎn)生的精子和卵細胞可以隨機組合【答案】A【解析】【分析】據(jù)題意分析可知:兩對相對性狀的黃色圓粒豌豆實驗,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F1黃色圓粒豌豆YyRr,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能產(chǎn)生4種配子,F(xiàn)1黃色圓粒豌豆(YyRr)自交產(chǎn)生F2為Y_R_:Y_rr:yyR_:yyrr=9:3:3:1?!驹斀狻緼、F1個體能產(chǎn)生YR、yr、Yr、yR4種配子若干個,比例為1:1:1:1,故F1產(chǎn)生的花粉中,基因型為Yr、yr的比例為1:1,A正確;B、1個F1個體能產(chǎn)生YR、yr、Yr、yR4種配子若干個,其比例為1:1:1:1,B錯誤;C、F1產(chǎn)生基因型yr的卵數(shù)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數(shù)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C錯誤;D、基因的自由組合是指F1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F1產(chǎn)生的4種類型的精子和卵細胞隨機結合是受精作用,D錯誤。故選A。10.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兩種表型,顯性基因C和P同時存在時開紫花。兩個純合白花品種雜交,F(xiàn)1開紫花,F(xiàn)1自交,F(xiàn)2的性狀分離比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兩個白花親本的基因型為ccPP和CCppB.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種C.F2紫花中純合子的比例為1/9D.F1測交結果后代紫花與白花的比例為1:1【答案】D【解析】【詳解】題意分析,兩個純合白花品種雜交,F(xiàn)1開紫花,F(xiàn)1自交,F(xiàn)2的性狀分離比為紫花∶白花=9∶7,為9∶3∶3∶1的變式,可知F1基因型為CcPp,紫花基因型為C_P_,白花基因型為C_pp、ccP_、ccpp,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親本白花的基因型分別為CCpp與ccPP。A、根據(jù)題意可知,紫花的基因型是C_P_,白花的基因型是C_PP或ccP_或ccPP。F1開紫花(C_P_),其自交所得F2的性狀分離比為紫花∶白花=9∶7,9:7是9∶3∶3∶1的變式,說明F1的基因型是CcPp,由F1的基因型可推知兩個純合白花親本的基因型為CCpp與ccPP,A正確;B、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種,即CCpp、Ccpp、ccPP、ccPp、ccpp,紫花的基因型有4種,即CCPP、CCPp、CcPP、CcPp,B正確;C、F1(CcPp)自交所得F2中紫花植株(C_P_)占9/16,紫花純合子(CCPP)占總數(shù)的1/16,所以F2紫花中純合子的比例為1/9,C正確;D、已知F1的基因型是CcPp,其測交后代的基因型為CcPp(紫花)∶Ccpp(白花)∶ccPp(白花)∶ccpp(白花),則紫花∶白花=1∶3,D錯誤。故選D。11.某單子葉植物的非糯性(A)對糯性(a)為顯性,抗?。═)對染?。╰)為顯性,花粉粒長形(D)對圓形(d)為顯性,三對等位基因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變藍,糯性花粉遇碘液變棕色?,F(xiàn)有四種純合子基因型分別為: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采用花粉鑒定法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應該用①和③雜交所得F1代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鑒定法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可以觀察①和②雜交所得F1代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優(yōu)良品種,應選用①和④親本雜交D.將②和④雜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載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為藍色【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驹斀狻緼、三對相對性狀中可通過花粉鑒定的相對性狀是非糯性(A)和糯性(a)、花粉粒長形(D)和圓形(d),若采用花粉鑒定法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需得到基因型為Aa或Dd的植株,A錯誤;B、用花粉鑒定法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需得到基因型為AaDd的植株,觀察①和②雜交所得F1代為AATtDd,B錯誤;C、①×④→F1(AaTtdd),F(xiàn)1連續(xù)自交即可得到糯性抗病優(yōu)良品種(aaTT),C正確;D、②×④→F1(AattDd),其產(chǎn)生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A(藍):a(棕色)=1:1,D錯誤。故選C。12.水稻的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稻瘟?。≧)對易感稻瘟?。╮)為顯性。讓高稈抗稻瘟病的水稻和矮稈抗稻瘟病的水稻雜交,子代中矮稈抗稻瘟病的水稻所占比例為3/8。據(jù)此推測,該親本組合的基因型是()A.DdRr×ddRR B.DdRr×ddRr C.DDRr×ddRr D.DdRR×ddRR【答案】B【解析】【分析】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詳解】讓高稈抗稻瘟病的水稻(D_R_)和矮稈抗稻瘟病的水稻(ddR_)雜交,子代中矮稈抗稻瘟病的水稻(ddR_)所占比例為3/8,說明子代中矮稈的水稻(dd)所占比例為1/2、抗稻瘟病的水稻(R_)所占比例為3/4,進而推知雙親的基因型分別為DdRr和ddRr,B正確,ACD錯誤。故選B。13.在孟德爾利用豌豆進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關系的是()①F1產(chǎn)生配子種類的比例②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③F1測交后代的表型比例④F1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⑤F1測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②③⑤ B.③④⑤C.①③⑤ D.①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爾利用豌豆進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雜種子一代經(jīng)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配子有4種,比例為1:1:1:1;自交后代表現(xiàn)型有4種,比例為9:3:3:1;基因型有9種,比例為1:2:2:4:1:2:1:2:1。測交是指雜種子一代個體與隱性類型之間的交配,主要用于測定F1的基因型?!驹斀狻竣僭诿系聽柪猛愣惯M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雜種的基因型可表示為YyRr,其產(chǎn)生的配子種類和比例為1:1:1:1,①正確;②在孟德爾利用豌豆進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雜種F1(YyRr)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為1:2:2:4:1:2:1:2:1,②錯誤;③在孟德爾利用豌豆進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雜種F1(YyRr)測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比例為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1:1:1:1,③正確;④在孟德爾利用豌豆進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雜種F1(YyRr)自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比例為9:3:3:1,④錯誤;⑤在孟德爾利用豌豆進行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雜種F1(YyRr)測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為1:1:1:1,⑤正確。綜上所述①③⑤正確,ABD錯誤,C正確。故選C。14.控制玉米株高的2對等位基因對株高的作用相等(顯性基因的數(shù)量越多植株越高),且分別位于2對同源染色體上。已知基因型為aabb的玉米株高為10cm,基因型為AABB的玉米株高為30cm。若已知親代玉米株高分別為10cm和30cm,則F1的株高是()A.15cm B.25cm C.30cm D.20cm【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驹斀狻恳阎蛐蚢abb的玉米高10cm,基因型AABB的玉米高30cm,每個顯性基因對高度增加效應相同且具疊加性,則每含一個顯性基因玉米增高(30-10)÷4=5cm,aabb和AABB雜交所得F1的基因型為AaBb,含2個顯性基因,表現(xiàn)型為10+5×2=20cm,D正確,ABC錯誤。故選D。15.某種鼠中,黃鼠基因Y對灰鼠基因y為顯性,短尾基因T對長尾基因t為顯性,且基因Y或T在純合時都能使胚胎致死,兩對基因是獨立遺傳的。兩只黃色短尾鼠交配后所生的子代表型比例為()A.4∶2∶2∶1 B.9∶3∶3∶1 C.3∶1∶3∶1 D.1∶1∶1∶1【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題意分析:黃鼠基因Y對灰鼠基因y為顯性,短尾基因T對長尾基因t為顯性,這兩對基因是獨立遺傳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又由于基因Y或T純合時都能使胚胎致死,說明后代基因型中不存在YY__和__TT這樣的基因型?!驹斀狻坑捎诨験或T在純合時都能使胚胎致死,因此黃色短尾鼠基因型為YyTt,由于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其由于基因Y或T純合時都能使胚胎致死,因此黃色短尾鼠交配后產(chǎn)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可表示為(2Yy∶1yy)(2Tt∶1tt),即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為4YyTt(黃色短尾)、2Yytt(黃色長尾)、2yyTt(灰色短尾)、1yytt(灰色長尾),即理論上所生的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4∶2∶2∶1,A正確。故選A。16.下列關于遺傳規(guī)律和遺傳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親本的雜交和F1的自交實驗是孟德爾驗證假說的方法B.AaBb自交后代只有出現(xiàn)9∶3∶3∶1的性狀分離比,是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C.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一定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若果蠅的眼色與翅型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也一定遵循分離定律【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2、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詳解】A、孟德爾提出假說是建立在豌豆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的實驗基礎上的,孟德爾驗證假說的方法是測交,A錯誤;B、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F(xiàn)l產(chǎn)生配子時,等位基因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即AaBb減數(shù)分裂會產(chǎn)生四種數(shù)量相等的配子,B錯誤;C、一對相對性狀可能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也可能由多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也可能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錯誤;D、若果蠅的眼色與翅型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這兩對性狀的遺傳也一定遵循分離定律,因為分離定律是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D正確。故選D。17.大熊貓的體細胞有42條染色體,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一只雌性大熊貓在不同時期產(chǎn)生的卵細胞,其染色體組合一般是相同的B.受精時,雌雄配子間的隨機結合是形成遺傳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C.受精卵中的核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D.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證了大熊貓的前后代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答案】A【解析】【分析】減數(shù)分裂使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比原始生殖細胞減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體數(shù)目又恢復到體細胞的數(shù)目。因此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體來說,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對于遺傳和變異都很重要?!驹斀狻緼、由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故一只雌性大熊貓在不同時期產(chǎn)生的卵細胞,其染色體組合具有多樣性,A錯誤;B、受精時,雌雄配子間的隨機結合導致受精卵具有多樣性,從而導致同一雙親后代呈現(xiàn)多樣性,是形成遺傳多樣性的重要原因,B正確;C、受精卵中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細胞質遺傳物質主要來自卵細胞,C正確;D、減數(shù)分裂使成熟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比原始生殖細胞減少一半,受精作用使染色體數(shù)目恢復到體細胞數(shù)目,因此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證了大熊貓的前后代染色體數(shù)目恒定,D正確。故選A。18.如圖表示某細胞正在進行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下列有關該圖的敘述,正確的是()A.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有2個四分體B.有4對同源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C.1和2、1和3之間均可能發(fā)生互換現(xiàn)象D.減數(shù)分裂完成后,每個子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答案】A【解析】【分析】題圖分析:圖示細胞含有2對同源染色體(A和B、C和D),且同源染色體正在聯(lián)會,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詳解】A、此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有2個四分體,A正確;B、此細胞有2對同源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B錯誤;C、1和2是姐妹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片段互換可導致基因重組,C錯誤;D、減數(shù)分裂完成后,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每個子細胞中有2條染色體,D錯誤。故選A。19.如圖表示某二倍體動物(基因型為GgEeFf)在生殖發(fā)育過程中正在分裂的一個細胞。下列不屬于其產(chǎn)生的配子是()A.gEF B.GEF C.geF D.Gef【答案】B【解析】【分析】由圖可知,該細胞中正在同源染色體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驹斀狻坑蓤D可知,該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I前期發(fā)生了互換,且基因e與f、E與F在同一條染色體上,圖示細胞分裂后,可產(chǎn)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有:gEF、geF、Gef、GEf,GEF不屬于該細胞產(chǎn)生的配子,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20.如圖為某植株自交產(chǎn)生后代過程示意圖,下列對此過程及結果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都發(fā)生在①過程B.②過程發(fā)生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C.M、N、P分別代表9、9、3D.該植株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2:1:1【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①表示減數(shù)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生物性狀,其中M、N、P分別代表16、9、3?!驹斀狻緼、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都發(fā)生減數(shù)分裂過程(產(chǎn)生配子)即①過程中,A正確;B、②表示受精作用,②過程發(fā)生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B正確;C、①過程形成4種配子,則雌、雄配子的隨機組合的方式M是4×4=16種,基因型N=3×3=9種,表現(xiàn)型比例是12:3:1,所以表現(xiàn)型P是3種,C錯誤;D、由表現(xiàn)型為12:3:1可知,(A_B_+A_bb):aaB_:aabb=12:3:1,也可能是(A_B_+aaB_):A_bb:aabb=12:3:1,測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2:1:1或(AaBb+Aabb):aaBb:aabb=2:1:1,所以該植株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2:1:1,D正確。故選C21.下圖為某二倍體生物體內(nèi)的一組細胞分裂示意圖,據(jù)圖分析正確的是()A.該動物的性別可能是雌性B.細胞②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C.中心體復制和染色體加倍均發(fā)生在⑤所示的時期D.圖中屬于減數(shù)分裂過程的有①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細胞①中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細胞②中無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分裂,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③中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細胞④中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細胞⑤中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驹斀狻緼、細胞④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細胞質均等分裂,可知該生物的性別是雄性,A錯誤;B、細胞②中無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分裂,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B錯誤;C、中心體復制發(fā)生在間期,而細胞⑤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細胞⑤中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C錯誤;D、細胞①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細胞②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③處于有絲分裂中期;細胞④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細胞⑤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故圖中屬于減數(shù)分裂過程的有①②④,D正確。故選D。22.如下圖中,橫軸表示細胞周期,縱軸表示一個細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情況。請分析圖示,表示有絲分裂中DNA含量變化、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DNA含量變化、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的曲線依次分別是()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復制一次分裂一次,子細胞染色體和DNA數(shù)目不變,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復制一次分裂兩次,子細胞染色體和DNA減半?!驹斀狻竣俦硎居薪z分裂過程中DNA含量變化曲線;②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DNA含量變化曲線;③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規(guī)律:2N→N→2N→N;④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曲線。所以表示有絲分裂中DNA含量變化、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DNA含量變化、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的曲線依次分別①④②③。故選B。23.下列關于“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實驗,敘述錯誤的是()A.觀察蝗蟲精母細胞的分裂裝片時能看到3種不同染色體數(shù)目的細胞分裂圖像B.使用洋蔥的根尖制作裝片,可能觀察到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的現(xiàn)象C.觀察蝗蟲精母細胞的分裂裝片時,可能看到處于有絲分裂時期的細胞D.統(tǒng)計多個視野中不同時期的細胞數(shù)目能夠估算各個時期持續(xù)的相對時間【答案】B【解析】【分析】1、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2、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細胞的形態(tài),尤其是細胞核的形態(tài)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出現(xiàn)了染色體和紡錘絲,有絲分裂由此得名。減數(shù)分裂是生物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的分裂方式。生殖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只復制一次,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這是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的一種特殊分裂方式。3、蝗蟲精母細胞既可以進行有絲分裂,又可以進行減數(shù)分裂。【詳解】A、蝗蟲精母細胞既可以進行有絲分裂,又可以進行減數(shù)分裂,設正常體細胞數(shù)目為2N,不進行分裂時,染色體數(shù)目就是2N;在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為4N;進行減數(shù)分裂同源染色體分裂后,染色體數(shù)目減為N;因此能看到3種不同染色體數(shù)目的細胞分裂圖像,A正確;B、該實驗中,所有細胞都進行了解離,因此細胞已經(jīng)死亡,是看不到細胞持續(xù)分裂過程的,B錯誤;C、蝗蟲精母細胞既可以進行有絲分裂,又可以進行減數(shù)分裂,可能看到處于有絲分裂時期的細胞,C正確;D、統(tǒng)計多個視野中不同時期的細胞數(shù)目,才能夠估算各個時期持續(xù)的相對時間,D正確。故選B。24.基因型為MmNn的某高等動物細胞,其減數(shù)分裂某時期的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與該圖相符的是()A.該細胞中含有4條染色體,4條姐妹染色單體,2個四分體B.該細胞是次級卵母細胞,分裂產(chǎn)生的子細胞是卵細胞C.基因N與n、n與n分別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分離D.該細胞中有2對同源染色體【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分裂,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又細胞質不均等分裂,說明是次級卵母細胞。該細胞中含有等位基因Mm,說明其發(fā)生過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詳解】AD、圖示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分裂,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四分體,AD錯誤;B、該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細胞質不均等分裂,說明該細胞是次級卵母細胞,產(chǎn)生的子細胞是卵細胞和第二極體,B錯誤;C、基因N與n位于同源染色體上,所以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分離,n與n位于姐妹染色單體上,所以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分離,C正確。故選C。25.甲、乙分別表示蝗蟲細胞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模式圖(僅示部分染色體),丙表示細胞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曲線,丁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的數(shù)量關系。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圖甲所示圖中有0條姐妹染色單體;圖乙所示圖中有4條染色體,8個核DNA分子B.圖乙細胞處于圖丁的Ⅱ時期C.若圖丙表示有絲分裂,完成de段變化的細胞分裂時期是后期;若圖丙表示減數(shù)分裂,則de段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D.圖丁中,Ⅱ時期可能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片段交換的現(xiàn)象【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圖甲:圖甲細胞中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粒)分裂,是有絲分裂后期。分析圖乙:圖乙細胞中正在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圖丙:圖丙是一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變化,abc表示間期染色體復制,cd表示有絲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全過程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d點之后表示有絲分裂的后期、末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分析圖?。簣D丁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的數(shù)量關系,Ⅰ時期沒有染色單體,且染色體和DNA的量為2n,代表精原細胞;Ⅱ時期出現(xiàn)了染色單體,且DNA加倍,代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全過程;Ⅲ時期Ⅱ時期相比,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和DNA分子數(shù)都減少了一半,代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Ⅳ時期沒有染色單體,且染色體和DNA的量為n,只有精原細胞的一半,代表卵細胞、精細胞或者極體。【詳解】A、圖甲所示細胞染色體的著絲點(著絲粒)分裂,圖中有0條姐妹染色單體;圖乙所示圖中有4個著絲點(粒)且有染色體單體,有4條染色體,8個DNA分子,A正確;B、圖乙細胞中正在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圖丁的Ⅱ時期出現(xiàn)了染色單體,且DNA加倍,可代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全過程,B正確;C、圖丙是一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變化,間期染色體復制后加倍,著絲點(粒)分裂后減半,因此若圖丙表示有絲分裂,完成de段變化的細胞分裂時期是后期;若圖丙表示減數(shù)分裂,則de段發(fā)生著絲點(粒)分裂,進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C錯誤;D、圖丁中,Ⅱ時期出現(xiàn)了染色單體,且DNA加倍,代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全過程,在減數(shù)第一次前期可能發(fā)生同源染色體交叉互換現(xiàn)象,D正確。故選C。26.某卵原細胞分裂、受精作用及受精后的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和核DNA含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和核DNA含量的變化不總是同步的B.GH段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核DNA=1:2:2C.處于DE、FG、JK、PQ段的細胞中著絲粒已經(jīng)分裂D.LM段表示受精作用,核DNA恢復到體細胞的含量【答案】C【解析】【分析】題圖分析:圖示細胞分裂和受精作用過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其中a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規(guī)律;b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規(guī)律;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絲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變化規(guī)律。【詳解】A、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和核DNA含量的變化是不同步的,核DNA含量隨著間期完成而增加,而染色體數(shù)目的增加隨著著絲粒分裂而實現(xiàn),且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確;B、GH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此時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核DNA=1∶2∶2,B正確;C、著絲粒分裂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圖中代表著絲粒分裂的線段有BC、HI、OP,因此,處于DE、JK、PQ段的細胞中著絲粒已經(jīng)分裂,C錯誤;D、LM段核DNA恢復到體細胞的含量,因此,該時段表示受精作用,D正確。故選C。第II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27.擬南芥植株較小、生長周期短、結實多、形態(tài)特征分明、易于觀察,是典型的自交繁殖植物,被科學家譽為“植物中的果蠅”。擬南芥果瓣有紫色和白色兩種表型,已知紫色果瓣形成的生物化學途徑如圖所示?,F(xiàn)有兩株純合白色果瓣植株雜交,F(xiàn)1植株全為紫果瓣。將F1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果瓣:白果瓣=9:7。請回答下列問題:(1)控制該植物花色性狀的兩對基因遵循_____定律。(2)親本的基因型是_____和_____。(3)現(xiàn)讓F2中的紫果瓣植株自交,單株收獲種子并分別種植形成多個株系,有_____比例的株系中紫果瓣:白果瓣=9:7。(4)若基因型為AaBb的紫果瓣植株測交,則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5)若中間產(chǎn)物為紅色,將一紫果瓣植株與一紅果瓣植株雜交,所得F1中不同果瓣顏色個體數(shù)量的相對值如下圖所示??赏瞥鯢1紅果瓣植株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_____?!敬鸢浮浚?)自由組合(2)①.AAbb②.aaBB(3)4/9(4)紫果瓣:白果瓣=1:3(5)1/3【解析】【分析】分析題圖:若無A基因,則無酶A,果瓣表現(xiàn)為白色,即基因型aaB-、aabb表現(xiàn)為白色果瓣,若有A基因,有酶A,無B基因,無酶B,則果瓣仍然表現(xiàn)為白色,即基因型A-bb為白色果瓣,若有A、B基因,細胞中有酶A和酶B,則細胞中有紫色物質生成,果瓣表現(xiàn)為紫色,即基因型為A-B-表現(xiàn)為紫色果瓣?!拘?詳解】將F1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果瓣:白果瓣=9:7,是9:3:3:1的變式,因此兩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拘?詳解】根據(jù)題意,基因型為A_B_表現(xiàn)為紫色果瓣,基因型為A_bb、aabb、aaB_均表現(xiàn)為白色,親本為純和白色果瓣植株雜交,F(xiàn)1全為紫果瓣,則親本基因型為AAbb和aaBB?!拘?詳解】讓F2中的紫果瓣植株自交,單株收獲種子并分別種植形成多個株系,株系中紫果瓣:白果瓣=9:7。要求其上一代親本基因型為AaBb,在F2中占比4/16,紫色果瓣基因型A_B_,占比9/16,則紫色果瓣中基因型為AaBb的占比為4/9?!拘?詳解】若基因型為AaBb的紫果瓣植株測交,即與aabb雜交,后代為AaBb、Aabb、aaBb、aabb,則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紫果瓣(AaBb):白果瓣(Aabb、aaBb、aabb)=1:3?!拘?詳解】若中間產(chǎn)物為紅色,則A_B_表現(xiàn)為紫色,A_bb表現(xiàn)為紅色,aaB_和aabb表現(xiàn)為白色,紫果瓣與紅果瓣雜交,即A_B_×A_bb,子代表現(xiàn)為紫色A_B_:紅色A-bb:白色aabb=3:3:1,子代出現(xiàn)了aa基因型,則親本為Aa×Aa,子代出現(xiàn)了bb基因型,則親本為Bb×bb,則親本基因型為紫色AaBb和紅色Aabb,F(xiàn)1紅色果瓣占比為A_bb=3/4×1/2=3/8,其中純合子為1/4×1/2=1/8,紅色果瓣中純合子占比為1/3。28.家蠶結黃繭和結白繭由一對等位基因Y、y控制,并受另一對等位基因R、r影響。請據(jù)雜交實驗圖解,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jù)實驗結果,可判斷家蠶結繭性狀中白繭為_____性性狀。(2)親本結黃繭家蠶的基因型是_____,當家蠶體內(nèi)存在_____基因時,會抑制Y基因的表達,結白繭。(3)F1的基因型為_____,F(xiàn)2的白繭中純合子的基因型有_____種。(4)F2中結黃繭個體與純種黃繭個體交配后代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_____?!敬鸢浮浚?)顯(2)①.YYrr②.R(3)①.YyRr②.3##三(4)2/3【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拘?詳解】據(jù)題意可知,親本黃繭和白繭后代全是白繭,說明家蠶結繭性狀中白繭對黃繭為顯性。【小問2詳解】F2中白繭與黃繭的比例為13:3,是9:3:3:1的變形,說明控制蠶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倍數(shù)與因數(shù)-找因數(shù)》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北師大版
- 《設計我們的校園》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美術)
- 一年級語文下冊 識字(一)語文園地一第1課時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第2課 感知媒體編碼》教學設計教學反思-2023-2024學年小學信息技術浙教版23三年級下冊
- 速寫人物站姿課件
- 2023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3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5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4節(jié) 蒸騰作用教學設計(新版)北師大版
- 《圖形的運動-旋轉》(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人教版
- 《第一單元 有趣的聲音 欣賞 青蛙音樂會》(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版音樂一年級上冊
- 9《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
- 七年級英語下冊 Module 3 Making plans Unit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s第2課時教學設計(新版)外研版
- 音樂電臺行業(yè)經(jīng)營模式分析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學期課后習題答案
- 2024年高考數(shù)學北京卷試卷評析及備考策略
-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模塊六 信息素養(yǎng)與社會責任
- 【萬向傳動軸設計11000字(論文)】
- 《企業(yè)知識產(chǎn)權國際合規(guī)管理規(guī)范》
-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學期期末檢測數(shù)學試題
- 智慧醫(yī)聯(lián)體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中國主要水域資源分布及開發(fā)利用
- DZ∕T 0214-2020 礦產(chǎn)地質勘查規(guī)范 銅、鉛、鋅、銀、鎳、鉬(正式版)
- 《中電聯(lián)團體標準-220kV變電站并聯(lián)直流電源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