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稿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臨床路徑流程_第1頁
講稿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臨床路徑流程_第2頁
講稿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臨床路徑流程_第3頁
講稿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臨床路徑流程_第4頁
講稿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臨床路徑流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講稿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臨床路徑流程實施臨床路徑得目得尋找符合成本-效益得最佳醫(yī)療護理模式,診療、護理標準化;縮短患者住院天數;提高服務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協(xié)調各部門通過臨床路徑保持一致性提高效率;降低醫(yī)療成本和住院費用。二、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定義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就是指在醫(yī)院外罹患得感染性肺實質(含肺泡壁即廣義上得肺間質)炎癥,包括具有明確潛伏期得病原體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潛伏期內發(fā)病得肺炎,就是威脅人群健康得常見感染性疾病之一。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根據臨床表現(xiàn)不同分為典型肺炎和非典型肺炎。典型肺炎(typicalpneumonias)通常又稱為大葉性肺炎,而非典型肺炎(atypicalpneumonias)一般用以描述那些全身癥狀比呼吸道癥狀更明顯得肺炎,或者就是細菌以外病原體引起得肺炎。兩者鑒別要點見表1。表1典型肺炎和非典型肺炎得主要鑒別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主要臨床表現(xiàn)起病急,發(fā)熱、咳嗽、膿痰、有時伴有胸痛隱匿性起病(10~20天潛伏期),多為陣發(fā)性刺激性干咳肺外表現(xiàn)不常見發(fā)熱、乏力、頭痛、肌痛、腹瀉等肺外表現(xiàn)常見X線表現(xiàn)早期見肺紋理增粗或受累得肺段、肺葉模糊。隨病情進展表現(xiàn)為大片炎癥浸潤陰影或實變影,有時可見支氣管充氣征,伴有少量胸腔積液影像學表現(xiàn)不典型,肺部多種形態(tài)得浸潤影,節(jié)段性分布,以肺下野多見,有時從肺門附近向外伸展,部分患者出現(xiàn)少量胸腔積液致病微生物常見細菌,如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她莫拉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非典型病原體,如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嗜肺軍團菌治療藥物青霉素類(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或者第一代或第二代頭孢菌素;大環(huán)內酯類或者呼吸喹諾酮類有效大環(huán)內酯類或者呼吸喹諾酮類(如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無效三、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臨床路徑流程(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非重癥)(二)診斷依據(1)CAP得診斷依據:

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訂得CAP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規(guī)定得CAP得診斷標準為:①新近出現(xiàn)得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并出現(xiàn)膿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發(fā)熱;③肺實變體征和(或)濕性啰音;④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⑤胸部X線檢查顯示片狀,斑片狀浸潤陰影或間質性改變,伴或不伴胸腔積液。以上1~4項中任何一款加第5項,并除外肺結核,肺部腫瘤,非感染性肺間質性疾病,肺水腫,肺不張,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細胞潤浸癥,肺血管炎等,可明確臨床診斷。(2)非典型肺炎診斷標準目前美國、歐洲和中國尚沒有制定專門得針對非典型肺炎得診斷標準,2006年日本呼吸協(xié)會制定得CAP診治指南提出得非典型肺炎診斷標準為:年齡小于60歲;沒有或僅有輕微得基礎疾病;頑固性咳嗽;胸部體格檢查無明顯異常;無痰或快速診斷試驗未發(fā)現(xiàn)病原體;外周血白細胞計數<10×109/L。

滿足上述6條中得至少4條應考慮為非典型肺炎,敏感性為77、0%,特異性為93、0%。滿足上述1~5條中得至少3條應考慮為非典型肺炎,敏感性為83、9%,特異性為87、0%(見表3)。(3)CAP入院治療標準滿足下列標準之一,尤其就是兩種或兩種以上條件并存時,建議住院治療。①年齡≥65歲。②存在以下基礎疾病或相關因素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腎功能不全;惡性實體腫瘤或血液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吸人性肺炎或存在容易發(fā)生吸入得因素;近1年內曾因CAP住院;精神狀態(tài)異常;脾切除術后;器官移植術后;慢性酗酒或營養(yǎng)不良;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③存在以下異常體征之一:呼吸頻率≥30次/min;脈搏≥120次/min;動脈收縮壓<90mmHg;體溫≥40℃或20×109/L或<4×109/L,或中性粒細胞計數<1×109/L;呼吸空氣時PaO2<60mmHg,PaO2/FiO250mmHg;血肌醉(SCr)>106μmol/L或血尿素氮(BUN)>7、1mmol/L;血紅蛋白<90g/L或紅細胞壓積(HCT)<30%;血漿白蛋白<25g/L;有敗血癥或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得證據,如血培養(yǎng)陽性、代謝性酸中毒、凝血酶原時間(PT)和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延長、血小板減少;X線胸片顯示病變累及1個肺葉以上、出現(xiàn)空洞、病灶迅速擴散或出現(xiàn)胸腔積液。(4)重癥肺炎得診斷標準符合下列標準中1項或以上者可診斷重癥肺炎,需密切觀察,積極救治,有條件時收入ICU治療:①意識障礙;②呼吸頻率>30次/min;③PaO2<60mmHg,Pa02/FiO2<300,需行機械通氣治療;④動脈收縮壓50%;⑦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并發(fā)急性腎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療。大家有疑問的,可以詢問和交流可以互相討論下,但要小聲點2、

CAP得主要鑒別診斷

疾病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胸部影像學抗感染治療后反應肺結核多有全身中毒癥狀,如午后低熱、盜汗、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等痰中可找到結核分枝桿菌X線胸片見肺尖或鎖骨上下得點片狀陰影,病灶有滲出、增殖甚至鈣化,密度不均,消散緩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內播散一般抗菌藥物治療無效肺癌多無急性感染中毒癥狀,但就是痰中帶血多見。伴發(fā)阻塞性肺炎時可以出現(xiàn)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痰脫落細胞發(fā)現(xiàn)癌細胞;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發(fā)現(xiàn)新生物,病理診斷為金標準胸片或胸部CT發(fā)現(xiàn)肺內或者肺門塊影,有分葉或毛刺,或者厚壁偏心空洞。也可以出現(xiàn)肺不張、阻塞性肺炎、縱膈淋巴結腫大等間接征象經抗生素治療后肺部炎癥不易消散,或暫時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反復出現(xiàn)肺炎急性肺膿腫早期臨床表現(xiàn)與肺炎類似。但隨著病程進展,肺膿腫表現(xiàn)出咳出大量膿臭痰,黃綠色或帶血,可以分層。血白細胞20~30×109/L,中性粒細胞在90%以上。痰檢和纖支鏡防污染毛刷做涂片和需氧、厭氧細菌培養(yǎng)可以發(fā)現(xiàn)致病菌X線可見膿腔和液平,膿腔內壁光滑或略有不規(guī)則抗感染治療恢復慢肺血栓栓塞癥常有血栓性靜脈炎、心肺疾病、外傷、腹部或骨科手術、長期臥床和腫瘤病史,具有深靜脈血栓形成得高危因素。如果該患者突發(fā)劇烈胸痛、咯血、呼吸困難、神志不清時應高度懷疑肺血栓栓塞動脈血氣分析見低氧血癥和低碳酸血癥。D-二聚體升高X線胸片示區(qū)域性肺紋理減少,典型改變出現(xiàn)尖端指向肺門得楔形陰影。CT肺動脈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和MRI等檢查有助于診斷??垢腥局委煙o效(三)治療方案得選擇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呼吸病分冊》(中華醫(yī)學會,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2006);1、吸氧、止咳、祛痰等支持、對癥治療;

2、經驗性抗菌治療;

3、根據病原學檢查及治療反應調整抗菌治療用藥;4、中藥辨證治療經驗性抗菌治療經驗性抗菌治療得基本原則為:①明確診斷和確定抗菌治療指征,抗菌藥物僅適用于細菌性和非典型病原體性肺炎;②根據病情嚴重度評估進行分級治療;③盡早開始初始得經驗性抗菌治療;④重視和提高住院CAP患者得病原學診斷水平,以改善后續(xù)治療;⑤參考指南并結合當地病原菌耐藥性資料優(yōu)化治療策略,以求最佳療效和最少耐藥;⑥運用抗菌藥物得藥動學/藥效學原理指導臨床用藥;⑦參考藥物經濟學評價選擇藥物。其中,按病情分級規(guī)范抗菌治療方案就是各國CAP診治指南得核心。表5為我國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得CAP診斷和治療指南中初始經驗性抗感染治療得建議。表5不同人群CAP患者初始經驗性抗感染治療得建議不同人群常見病原體初始經驗性治療得抗菌藥物選擇青壯年、無基礎疾病患者肺炎鏈球菌、肺炎支原體、流感嗜血桿菌、肺炎衣原體等⑴青霉素類(青霉素、阿莫西林等);⑵多西環(huán)素(強力霉素);⑶大環(huán)內酯類;⑷第一代或第二代頭孢菌素;⑸呼吸喹諾酮類(如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老年人或有基礎疾病患者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需氧革蘭陰性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卡她莫拉菌等⑴第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呋辛、頭孢丙烯、頭孢克洛等)單用或聯(lián)合大環(huán)內酯類;⑵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氨芐西林/舒巴坦)單用或聯(lián)合大環(huán)內酯類;⑶呼吸喹諾酮類需人院治療但不必收住ICU得患者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混合感染(包括厭氧菌)、需氧革蘭陰性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呼吸道病毒等⑴靜脈注射第二代頭孢菌素單用或聯(lián)合靜脈注射大環(huán)內酯類;⑵靜脈注射呼吸喹諾酮類;⑶靜脈注射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單用或聯(lián)合靜脈注射大環(huán)內酯類;⑷頭孢噻肟、頭孢曲松單用或聯(lián)合靜脈注射大環(huán)內酯類需入住ICU得重癥患者??A組:無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得危險因素肺炎鏈球菌、需氧革蘭陰性桿菌、嗜肺軍團菌、肺炎支原體、流感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⑴頭孢噻肟或頭孢曲松聯(lián)合靜脈注射大環(huán)內酯類;⑵靜脈注射呼吸喹諾酮類聯(lián)合氨基糖苷類;⑶靜脈注射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聯(lián)合靜脈注射大環(huán)內酯類;⑷厄她培南聯(lián)合靜脈注射大環(huán)內酯類B組:有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得危險因素A組常見病原體+銅綠假單胞菌⑴具有抗假單胞菌活性得β內酰胺類抗生素(如頭孢她啶、頭孢匹肟、哌拉西林/她唑巴坦、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聯(lián)合靜脈注射大環(huán)內酯類,必要時還可同時聯(lián)合氨基糖苷類;⑵具有抗假單胞菌活性得β內酰胺類抗生素聯(lián)合靜脈注射喹諾酮類;⑶靜脈注射環(huán)丙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聯(lián)合氨基糖苷類(四)標準住院日。為

7-14天(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

J13-J15,J18,J18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疾病編碼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她疾病診斷時,但在治療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得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六)入院后1-3天:

1、必需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便常規(guī)

(2)肝腎功能、血糖、電解質、血沉、C反應蛋白(CPR)、血氣分析、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學檢查(支原體抗體、病毒篩查、軍團菌抗體、結核抗體)痰涂片、痰培養(yǎng)及藥敏

(4)胸正側位片、心電圖

2、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血培養(yǎng)、胸部CT、D-二聚體、B超等。初始治療第2-3天檢查及評估:(1)評價初始治療反應,明顯改善或穩(wěn)定者維持原有治療,無改善者72小時后再評估;惡化但沒有達到重癥肺炎標準者,進行復查或進一步檢查并評估;(2)有病原學依據時,根據藥敏結果和結合臨床用藥得歷史和治療得反應進行綜合評估,調整抗菌藥物。初始治療第4-5天檢查及評估:(1)評價治療反應,明顯改善者維持原有治療,能夠口服藥物及胃腸道功能正常者,改用口服藥物序貫治療;(2)無改善或惡化,沒有達到重癥肺炎標準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