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教學設計_第1頁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教學設計_第2頁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教學設計_第3頁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教學設計_第4頁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古詩三首》教案

《山行》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詩中的生字:寒、徑、斜、霜

2、理解古詩意思,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通過古詩創(chuàng)設的意境,展開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激發(fā)學生熱

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意思,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古詩創(chuàng)設的意境,展開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激發(fā)學生熱愛大

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美麗的秋天到了。有人說秋是美的,秋高氣爽,晴

空萬里;有人說秋是蕭瑟的,秋風吹起,落葉飄零。不同的人,不同

的心情對相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跟隨

著古代詩人杜牧一起去品味晚秋的景致吧!詩人杜牧耍帶大家去爬

山,欣賞秋天美麗的山景(板書山)。穿行在11林中,會有什么樣的

經歷呢,我們又能看到什么樣的美景呢,讓我們一起出發(fā)吧?。ò遑?/p>

行)

二、作者簡介

作家名片: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號樊川居士。

其詩豪放、曠達、俊逸,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與李商隱并稱“小李

杜”。

主要作品:《阿房宮賦》《江南春》《泊秦淮》《過華清宮》等。

三、識字寫字。

1.自由讀古詩《山行》,注意讀準字音。

2.課件出示生字卡,認讀生字。

3.給生字組詞。

4.指導書寫。

(1)“寒”最后兩.筆是點。

(2)“徑”不要寫成單人旁。

(3.)斜”的第二筆是點。

(4)“霜”上部的“雨”的四個點不要少寫

四、學習詩歌

1.有感情地朗讀詩,讀準字音。

2.播放課文錄音,畫出節(jié)奏。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一月花。

3.領略詩意。

(1)山行: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進秋天,的深山。

(2)提問:這么幽靜的深山,有人居住嗎?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寒山:深秋時節(jié)的山林。

石徑:石頭小路。

斜:傾斜,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處:生,產生,生出。指飄浮著白云的地方。

【詩意】在深秋時節(jié)的山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伸向遠方。在白

云飄浮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幾戶人家。

(3)詩人進入深山,是為了什么?

看火紅的楓葉

(4)你從哪句詩中看出詩人喜歡楓林呢?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坐:因為。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霜葉:被秋霜打過的楓葉。

紅于:比……還紅。

【詩意】不禁停下車來,因為太喜歡這晚秋的楓林,經秋霜打過

的楓葉,比二月里的維花還要紅艷。

(5)朗讀占詩,說說占詩中寫到了哪些景物?

山徑白云人家楓林霜葉

(6)朗讀古詩,理解句子的妙處:

白云生處有人家: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

等種種動態(tài),也說明山很高。

霜葉紅于二月花:詩人用“霜葉”和“二月花”作對比,突出了霜葉

的紅,霜葉耐寒的品質,體現了深秋楓林的生機盎然。

(7)這首詩描繪了怎樣一幅畫面?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構成的山

林秋色圖,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之情。

4、齊讀詩歌,背誦詩歌。

五、拓展延伸

課外收集寫秋的詩歌,并背誦下來。

秋詞天凈沙秋思

唐劉禹錫元馬致遠

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樹昏鴉,

我言秋日勝春朝。小橋流水人家,

晴空一鶴排云上,古道西風瘦4。

便引詩情到碧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六、歸納總結

七、布置作業(yè)

背誦、默寫古詩《山行》。

學科語文年級/冊三年級(上)教材版本人教部編版

課題名稱夜書所見

難點名稱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從知識角度

分析為什么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讀準多音字

難點分難“挑工

析從學生角度

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激發(fā)和

分析為什么

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

難點教學講授法、閱讀法。

方法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

一、美圖導入,營造詩境。

1.出示圖片,請學生說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據自

己的想象創(chuàng)編小故事。2.談話導題: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老師真是佩

導入

服呢!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一定會很精彩!來,我們一起走進《夜書所

見》。

(板書:《夜書所見》)

二、認識生字,感知詩情。

1.理解“書”“所見”的意思,引導解題。(書:書寫下來。所

見:所看到的。)2.齊讀題目,板書題目。

3.根據拼音、注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4.師生討論生字的認法。出示生字:songtido送挑

(1)老師指正:注意讀準平舌音“送”?!疤簟笔莻€多音字,在

知識講解

這里讀“tido”,還有一個讀音是“tid?!?,組詞為“挑擔、挑糧”。

(難點突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形聲字結構規(guī)律識記“挑”:“才”

破)

表意,“兆”表音。加一加:“關+:L二送”。

(3)(課件出示34生字田字格課件)送挑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

及筆畫,交流討論如下:(4)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提醒學生

注意:“送”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先寫“關”,后寫是

三筆寫成,第二筆是橫折折撇?!疤簟钡谌P是提,第七筆是豎彎鉤。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5.老師范讀,劃出朗讀節(jié)奏,男女生分組讀。(課件出示35)夜

書所見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

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6.告訴老師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猜一猜詩人在想什

么?

三、精讀詩文,感悟詩意。

(一)找出詩人所見。師:這首詩是夜晚詩人寫下所看到的情景,那

么,詩人究竟看到什么呢?我們快到詩中找一?找,看誰有發(fā)現?(梧葉、兒

童、挑促織、籬落、一燈明)(教師相機板書)

(二)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師生交流。

(1)生回答看到兒童挑促織時,相機出示第三行詩句。(課件出示

36圖文)知有兒童挑促織。

(2)生回答看到兒童在捉蟋蟀,相機指導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句。

師:從這學期、這首詩開始,古詩課文增加了一項內容一一注釋(板

書:注釋)它是我們學習古詩的好幫手,它能幫我們掃清詩中的攔路虎,它

能幫助我們更好更快地讀懂詩句的意思。

四、背誦古詩,加強積累1.你們最喜歡玩游戲了,現在我們再來玩

玩:

(1)我說說詩中的一個字,請你說出相應的詩句。(課件出示:蕭、

客、促、深)

(3)我指出圖片,你說出相應的一句詩。

2.同學們對于古詩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來嗎3.同桌互相背古

詩,再指名、齊背古詩。

課堂練習

在秋天的夜晚,周圍的景色觸動了詩人的心,于是就寫下《夜書所見》

(難點鞏

這首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詩篇。你們還讀過哪些關于思鄉(xiāng)的古詩呢

固)

秋天到了,當我們離別家鄉(xiāng),離別親人的時候,我們是多么容易思念,

小結

有時一草一木都會引起我們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贈劉景文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含義。

2、體會詩人的寫作動機,感受秋天的美麗,懂得生活總有其美

好的一面,我們耍積極地去面對。

3、欣賞情意豐富的古詩,能正確地朗讀、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2.教學難點:體會詩的韻味和意境。

教學準備:有關文中重點詞句資料。

一、導入古詩。

古詩是我國文化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語言精練,含意深刻,讀

后令人回味無窮。同學們,今天跟著梁老師一起走進詩的課堂,一起

學習《贈劉景文》這首古詩。

二、了解作者。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眉山(今屬四川)人?!疤扑伟舜蠹摇敝?。

三、理解詩題。

詩題:贈劉景文

1、先拼讀“贈”,再了解贈的意思,贈:贈送。

2、拼讀“劉”拼音。劉景文是誰?劉景文:詩人的好朋友。

四、了解背景。

古時候,有一個人叫劉景文,他是一個有學問、不怕困難的人。

他已經50多歲了,卻還是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悶悶不

樂,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蘇軾就邀請劉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們

一邊喝酒一邊聊天,蘇軾很想幫劉景文樹立信心。于是,便寫了一首

詩送給劉景文,希望劉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這首詩的題目就

叫《贈劉景文》。古詩朗讀。

五、按節(jié)奏朗讀《贈文J景文》。

六、古詩賞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