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諫逐客書積累文言基礎知識,厘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內涵的句子。0102學習綜合運用感嘆句、反詰句,運用對偶、排比,記敘、議論、抒情等表達情感的方法。學會運用開門見山的諫說方法。掌握史實論證、類比認證、正反論證。03學會《諫逐客書》順情入機、動言中務、入情入理地從事實來勸說他人的技巧;體悟《與妻書》“為天下人謀永?!钡母锩狼?;培養(yǎng)高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了解并能運用對比論證、因果論證等論證方法和鋪陳的寫作手法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說理論證的嚴密邏輯與思維能力。學習并綜合運用表達情感的方法。了解書信文體富于針對性、重交流、抒寫自由的文體特點。01020102感受林覺民等革命偉人對時代使命的深刻理解和個人志向的堅定選擇,理解人生選擇與時代要求相結合的重要意義。培養(yǎng)自己觀察社會現象、思考社會問題、把握時代特征的能力。教法與學法學習課時數3課時誦讀法、研討法、比較閱讀法、探究法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情境導入燃除六籍忍坑儒,本欲愚人卒自愚。若使當時甘被逐,東門牽犬歡應無。李斯大家知道這首詩寫的是誰嗎?一、認識作者活動一:預習效果檢測學習活動(?—前208年),字通古,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人,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是法家代表人物。書法作品:《泰山封山刻石》《瑯琊刻石》《嶧山刻石》《會稽刻石》文學作品:《諫逐客書》《論督責書》《言趙高書》《獄中上書》李斯秦始皇死后,李斯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后為趙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于咸陽鬧市,并夷三族。師從荀子李斯早年為郡小吏,辭官到齊國求學,拜荀卿為師。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張,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即所謂的“帝王之術”。李斯學成后,對各國情況分析和比較,他認為楚王無所作為,其它各國也在走下坡路,決定到秦國去施展才干。赴秦施才秦統(tǒng)一天下后,李斯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墻,銷毀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主張焚燒《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書諫逐客李斯很快就當上了秦國的小官,得到秦王的賞識,被封為客卿。為了順利統(tǒng)一六國,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上《諫逐客書》阻止,為秦王所采納,不久官為廷尉。以法治國慘遭迫害秦王下決心統(tǒng)一六國時,韓國怕被秦國滅掉,派水工鄭國到秦鼓動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國的人力和物力,牽制秦的東進。后來,鄭國修渠的目的暴露了。這時,東方各國也紛紛派間諜來到秦國做賓客,群臣對外來的客卿議論很大。二、了解背景秦王下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寫《諫逐客書》三、解讀文題“諫逐客書”,即就逐客一事,勸諫秦王而寫的奏章。
逐
“諫”,舊時指用言語規(guī)勸君主或尊長,使其改正錯誤?!翱汀?,客卿,指的是那些在秦國做官的其他諸侯國的人?!皶?,上書、奏章,為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逐條分析事理的一種公文文體,與“表”性質類似。“逐”:驅逐,放逐
書諫客1.字音字形四、字詞積累施(yì)
穰(rǎnɡ)侯
太阿(ē)宛(yuān)蹇(jiǎn)叔
鄢(yān)鼉(tuó)駃騠(juétí)
外廄(jiù)珥(ěr)窈窕(yǎotiǎo)
赍(jī)
甕(wènɡ)缶(fǒu)
縞(ɡǎo)2.通假字(1)昔繆公求士。
“
”同“
”繆穆(2)遂散六國之從
“
”同“
”(3)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
“
”同“
”(4)河海不擇細流
“
”同“
”(5)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
”同“
”從縱內納擇釋藉借3.詞類活用(1)至今治強(2)西取由余于戎(3)西并巴蜀
(4)使之西面事秦(5)蠶食諸侯
“強”形容詞,安定“西”名作狀,向西“西”名作狀,向西“西”名作狀,向西;“事”名作動,侍奉“蠶”名作狀,像蠶一樣(6)娛心意、說耳目者(7)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8)故能明其德(9)卻賓客以業(yè)諸侯(10)強公室使動,使……娛樂使動,使……愉快使動,使……德明使動,使……完成事業(yè)使動,使……強大4.特殊句式(1)東得百里奚于宛
(2)遂霸西戎
(3)國以富強
(4)百姓樂用(5)東據成皋之險(6)江南金錫不為用
(7)西取由余于戎
狀語后置“東于宛得百里奚”省略句
“遂霸于西戎”省略句
“國以之富強”被動句“樂于被用”定語后置句
“險之成皋”被動句
“不被用”狀語后置句
“西于戎取由余”活動二:自主閱讀,初步感知一、帶著問題閱讀1.自讀課文,并結合課下注釋及相關資料思考下列問題:如何諫?諫的結果如何?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誰諫誰?
為何諫?
2.文中出現的“客卿”都有哪些?五子商鞅張儀范雎……3.《諫逐客書》的核心觀點是什么?“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1.概括段落要點二、理解文意,厘清思路結構段落要點梳理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秦穆公求士——廣納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移風易俗——民盛國強惠王用張儀——四面擴張——以橫破縱昭王得范雎——打擊豪門——強化集權取物原則: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用人原則:不問可否,不論曲直,
非秦者去,為客者逐正面:天道與圣王的做法反面:秦國目前的做法求國無危,不可得也第一段:以史為據,舉例論證客卿對秦國的貢獻,彰“逐客”之過;第二段:以秦王重物輕人類比,直擊“逐客”之過;第三段:闡明納客與逐客的利害,正反對比,論證“逐客”之過;第四段:總結全文,逐客必有惡果,進一步強調“逐客”危及國家安全。2.厘清行文思路總結全文(4)兼采天下成就霸業(yè)物才各異難制諸侯秦穆公用五子秦昭王用范雎秦孝公用商鞅秦惠王用張儀軍事擴張霸西戎變法改制國富強變法改制國富強集權政治成帝業(yè)正面類比:用客治國,不卻眾庶,所以無敵反面假設:逐客資敵,借寇兵而赍盜糧回溯歷史(1)分析現實(2)預測未來(3)陳述事實:喜愛各國珠寶珍品反面假設:若非秦則斥,生活質量必下降總結選物標準:快意當前,適觀而已反觀選人:獨重本土結論:有礙統(tǒng)一大業(yè)驅逐客卿陷國于危3.梳理文章結構1.秦國歷史上的國君很多,李斯為何在文章中獨獨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為例來說明用客的重要性?選取典型的歷史事實來說明四國君任用客卿為秦國所做的巨大貢獻,更有利于證明逐客是錯誤之舉?;顒尤貉凶x文本,思考交流因為穆公等四國君在秦國歷史上政績最突出,而且都是因為用客而取得成就的。2.李斯為什么要對秦王所喜好的珍寶、美色、音樂等進行鋪張描寫?想借這種對比向秦王說明,秦王重物而輕人,玩物喪志,不是稱霸天下的人所為,以警示秦王,切中秦王要害。提示2為了與秦王逐客形成鮮明對比,使秦王明白逐客做法的錯誤。提示13.探究李斯每一步的勸諫意圖效果及秦王感受內容意圖效果秦王感受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而秦無強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制諸侯之術也臣聞地廣者粟多……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開門見山,鋒芒畢露,但又言辭藏鋒,歸咎于吏”,自貶為“竊”,降低反對強度從事實出發(fā),四位君主的懿范光彩照人,不僅能讓秦王信服,也能讓宗室無話可說,客卿之功在秦國壯大中是全方位、全過程的抓住秦王貪婪的本性與政治野心,美化、滿足其虛榮心和心理期待由物到人,指出雙重標準,否定形式評價逐客之策,避談客卿的危害,警示秦王所重在“人民”,非“客”,留出反思的空間選人應以是否愿效忠于秦國、能夠為秦國所用為標準,向秦王表明自己的忠心與志向,不應該身陷被驅逐者行列警醒秦王,如果秦國重用他,他就主張連橫,為秦賣力;若不待見,他就會投奔山東六國,主張合縱,為聯合六國抗秦奔波相對容易接受,繼續(xù)閱讀對先王心生敬意,對祖法、使命的堅守和擔當義不容辭,也能讀出選才用人的價值取向和實現理想的應有之舉這種威脅關乎秦國的政治前途與命運,不得不及時收回成命,化解矛盾進一步消除對李斯以至客卿的疑慮與擔憂,反思用人的標準沒有具體直接負面評價政策,也少見李斯的“私己之見”,更是戳中了自己的宏圖大業(yè)涉及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現實,更有真實感,更容易被觸動活動四:賞析藝術特色1.《諫逐客書》鋪陳排比,氣勢雄辯。請結合文本分析。(分小組討論,選代表發(fā)言)
鋪陳就是鋪敘、陳述,即直書其事,反復敘說?!吨G逐客書》在列舉事實和申述道理時極盡鋪張排比之能事,整篇文章一以貫之。且這種鋪張由一個接一個的排比句式組成。由于鋪陳中的角度變化、句式變化,用詞中的同中有變、變中有同,所以鋪陳雖多,但仍能一氣貫通,完美地使恣肆與嚴謹相得益彰。①角度多樣化。鋪陳同類和類似事物時,要注意角度的挪移、側重點的選擇,以突出其特征。其實四位君王在重用客卿、提倡耕戰(zhàn)、富國強兵、對外擴張上,有許多共同之處。這里有意避同取異,顯得各有千秋。角度的變化既突出了各自的主要特點,又避免了雷同。由四位國君唯才是用的史事組成一個大的排比,每個排比句式中,又彰顯出鋪張的痕跡,寫作時各取一個主要角度:穆公用客卿,重在廣納人才;孝公用客卿,重在變法治國;惠王用客卿,側重于四面擴張;昭王用客卿,側重于打擊豪門。
在鋪陳大量珍寶時,就采取了多變的句式,寫了十幾種東西?!敖癖菹轮吕ド街瘛瓨潇`鼉之鼓……而陛下說之,何也?”在這一段話中,前面先用七個動賓結構,極力鋪陳,而且是肯定性的鋪陳;接著用一個反問句“……何也?”又把前面的鋪陳全面提領起來。下一句是“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西蜀丹青不為采”。在這里則是先用一個假設句總提,然后連用六個主謂句進行鋪陳,而且是否定性鋪陳。②句式的變化。這兩段話由于鋪陳中同中有變,變中有同,所以使大量鋪陳錯綜復雜又一氣貫通,既恣肆又嚴謹,讀之但覺勢如奔馬,而又不覺得煩瑣、累贅。如第2段③用詞多樣化。寫秦王獲取珍寶,用“致”“有”“垂”“服”“乘”“建”“樹”七個動詞,分別與一定的名詞搭配,貼切自然,這些都是用詞的變化。如第2段寫穆公八方求士,用“取”“得”“迎”“來”四個近義詞,實際含義一樣。由于變化就避免了重復。寫惠王四面擴張,用“拔”“并”“收”“取”“包”“制”“據”“割”“散”九個動詞,靈活多變。如第1段2.舉例說明本文所采用的正反對比的說理方法。本文在提出中心論點之后,即反復采用正面論述和反面推理相結合、正反對比的方法進行論證。第1段:四位秦君“皆以客之功”的事實是正面論述,“向使”句以下轉入反面說理。第2段:秦王重“異國之物”與用人上的“非秦者去,為客者逐”形成對比。第3段:五帝三王之成功與秦王卻客以助仇,也是正反對比。3.李斯的上書言辭犀利精辟,請分析《諫逐客書》成功的原因。(1)避重就輕,緩和對立情緒。在李斯的敘述語境中,秦王還沒有頒布逐客令,而只是自己聽說大臣們有這樣的建議,發(fā)表一點個人的看法而已。這種說服的高妙之處在于:第一,把批評的矛頭從秦王身上移開,集中于大臣身上,這樣避免了和秦王的直接對立;第二,使自己避開了抗命不遵的雷區(qū),另一方面也為秦王收回成命鋪好了臺階。(2)談古論今,用事實說話。運用了大量無可辯駁的事實來論證逐客之害和納客之利。首先,他回顧歷史,列舉了秦國穆公、孝公、惠王、昭王重用客卿而民富國強的史實,來說明客卿對秦國的巨大貢獻。其次,著眼現實,列舉秦國今天所擁有的珍寶,它們無一出自秦國,都來自諸侯六國,從側面說明逐客令的荒唐與毫無道理。(3)以美為刺,滿足虛榮心。運用了許多謙卑和溢美之詞,如開頭一句“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用一個“竊”字,擺出一種謙卑的姿態(tài),去迎合秦王的強勢心理。接著列舉了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代國君任用客卿所取得的成就,雖然這些都是歷史事實,但李斯在行文中,特意采用了大量的排比句,營造了一種勢不可當的氣勢,有力地彰顯了秦的強大。第二段更是用鋪張揚厲的筆法,極力鋪陳各種奇珍異寶,這些寶物都是秦王征服諸侯、雄霸天下的見證和標志,所以,列舉得越多,就越能體現秦的強大與富饒。這實際上是一種委婉的歌頌,迎合了秦王的好大喜功的本性。道理、舉例、類比、對比等多種論證方法使用,事、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安裝材料合同協議
- 香港車位租售合同協議
- IT教育培訓合同協議
- 合同法個人合伙協議
- 合同發(fā)票三方協議
- 店鋪貨架買賣合同協議
- 建筑木工勞務合同協議
- 建筑外裝勞務合同協議
- 工程溢價收購合同協議
- 2024年畜牧師核心試題及答案
- 華為WLAN培訓資料課件
- 干眼(癥)診治基礎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英語讀后續(xù)寫公開課課件:continuation writing-receiving and giving課件
- 2023年初中數學競賽試題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yè)委員會數學周報杯
- 第七章流域水環(huán)境規(guī)劃課件
- 南美白對蝦養(yǎng)殖課件
- 房建工程樣板策劃及實施方案
- 二年級數學生活中的推理-完整版PPT
- 《環(huán)境生態(tài)學導論(第二版)》課件第二章 生物與環(huán)境
- 車床、鉆床安全風險辨識清單
- BLM(含樣例)(培訓調研)課件(PPT 121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