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我的空中樓閣.ppt_第1頁
05我的空中樓閣.ppt_第2頁
05我的空中樓閣.ppt_第3頁
05我的空中樓閣.ppt_第4頁
05我的空中樓閣.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文系語教0904 蔣啟偉 20090103024,我的空中樓閣,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文學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2品味“空中樓閣”的美,領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學重難點 領會文中的優(yōu)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1教學方法: 點撥法 問題探究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一、導語設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園,朱自清把月下荷塘作為的精神家園,海子把春暖花開的大海作為自己的精神家園,普希金把自由奔放的大海作為自己的精神家園,臺灣作家李樂薇把山中小屋作為自己的精神家園。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去看看她的心靈世界。,第一部分:課

2、文(18)段:立足于小屋之外,寫小屋和周圍的環(huán)境。主要寫自然景物。 第二部分:課文(918)段:立足于小屋寫周圍環(huán)境和小屋,主要寫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感受。,二、整體感知 我空中的樓閣,不是華屋,不是豪堂,也沒有著雕欄玉砌,也沒有著金碧輝煌,李樂薇曾親切的稱它為“小屋”。他在散文開頭說“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多么親切!李樂薇將他心中的小屋,他靈魂中永遠不變的指向,那個小屋置于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中呢?,第一層:課文(13)段:山外遠觀全景 第二層:課文(47)段:山上近看局部 第三層:課文(8)段:從山下仰望,先局部后全景。,第一層:課文(910)段:寫小屋的花園 第二層:課文(1112)段

3、:寫小屋的空氣和光線 第三層:課文(1314)段:寫小屋的交通 第四層:課文(1518)段:寫小屋的夜景和裝飾,結構內容,情感,自由,浪漫,幸福,有所寄托,明確:作者好像一個畫家,揮動著自己彩色的畫筆,以小屋為中心,通過輻射式的筆法,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視覺上有近看、遠觀、左顧、右盼、仰視、俯瞰,空間上有屋外對小屋的描寫,也有屋內對屋外的捕捉,時間上白天所見,夜晚所觀,盡情地描繪著自己心愛的小屋及其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寫盡了小屋的美,小屋的神韻。,三、審美品味 你覺得這個小屋它究竟美在哪里?提示學生圍繞“語言美、畫面美、情趣美”三個方面來談。要求學生圍繞課文來談,用“我認為這個句子美,因為得句式來回

4、答。 明確:(一)明快生動、清新淡雅的語言 (1)品味語言的音樂美 短句之美,“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雖不養(yǎng)鳥,每天早晨有鳥語盈耳?!?“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明確:文中短句的成功運用,既使文章變得歡快活潑,又增強了文章明快的節(jié)奏感。,整句與散句交錯運用的參差美 “山上有了小屋, 一點情調?!?“花好比人的面龐,在于精神!” “足以舉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顧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綠野阡陌?!?“我出外,山路自動地后退;” 明確:文中多用整句,使語言形式整齊,聲音和諧,氣勢貫通;使用散句,又使語言靈活多變、生動感人;整散句交錯運用則既整齊和諧,又富于變化,更能使表意深

5、刻、語意連貫、氣韻流暢。這樣就使語言增強了音樂感。,(2)品味語言的詩意美。 文中有不少語句化用了古詩詞,如“山如眉黛”,來自“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王觀卜算子);“山也虛無”來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眺);“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與“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近似;“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與“雁飛殘月天”(溫庭筠菩薩蠻)近似。 有些句法也是近似于古詩詞的。如“眉梢的痣一點”與“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杜甫不見),都以數量詞置后;“十分清新角度上”與“滿地殘紅宮錦汙,昨夜南園風雨”(王安國清平樂)都是倒裝語序。,(3)品味語言的修辭美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

6、眉梢的痣一點。 古有“眉似青山,眼若秋水”之語。把山比喻成女子描畫過的眉毛,本無新穎之處,但作者卻妙出“高招”,又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懊槛臁敝鹘o“痣”之喻鋪墊,“痣”之喻又強化“眉黛”之喻,這種獨特新穎的比喻,不僅點染出了“小屋立于山脊”的玲瓏清新,自然柔和,而且還令人由之而聯(lián)想到妙齡女子那嫵媚動人的姣好面容,從而對所繪之景產生一種具體、親切之感。,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條類似蘇花公路的山路,一邊傍山,一邊面臨稻浪起伏的綠海和那高高的山坡。作者把碧綠的稻田比喻成浩瀚無際的“綠?!保o人以整體感,真是恰切至極;而作者把風吹稻秧所呈現(xiàn)的情態(tài)又喻為起伏的“波浪”,則更加深了人對“海

7、”的印象。這種一個比喻建筑在另一個比喻的基礎上,且兩個喻體間又有內在聯(lián)系的“續(xù)喻”形式的精當運用,形真態(tài)切地表現(xiàn)了稻田如大海一樣壯美的景色。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后退了一些,本體“山”與喻體“花蕊”,原本是極不相干的東西,但作者卻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像,新奇地將其“聯(lián)”在了一起,表現(xiàn)了“山”的“花蕊”之形。而“花蕊”“慢慢地”“綻”開了的情態(tài),更傳神地繪寫出了群山這靜態(tài)之物在“破曉之時”,因光線的變化而給人的動態(tài)感,產生出了一種“驚人”的藝術效果。 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卻像鳥一樣,蝶一樣,憩于枝頭,輕靈而自由!,把山間小屋喻為“鳥”,喻為“蝶

8、”,確屬前人未言之語,兩個新穎獨特的喻體的運用,從不同角度,不同感覺上,寫出了小屋在樹與樹之間那輕靈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態(tài)。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 把“山”喻為“一望無際的水面”,喻為“遼闊無邊的天空”,都僅僅增強了所繪之物的形象性,還未能引起動感,“撩”起人的流動的浮想。而將“小屋”喻為“飄過”的“一片風帆”,“掠過”的“一只飛雁”,則不僅從“點”“面”上表現(xiàn)出了其形態(tài)特征,而尤為精妙的是,它還使這本為靜止的景物顯得楚楚動人,令讀者由此延伸出無窮的遐思來,(二)品味語言的畫面美

9、,1山之屋,2樹之屋,3花之屋,4晝之屋,5夜之屋,(三)品味本文的情趣美 作者將景物人格化,賦予景物以人的動作、神態(tài)和精神,從而展示作者的志向和情趣。這樣的語言比比皆是,如:“小屋的出現(xiàn),點破了山的寂寞。”“樹的美在于姿勢的清健或挺拔,苗條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這棵樹使小屋給予人另一種印象,使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四、主旨探討 剛才我們走進了李樂薇的心靈世界,品味美,進行了一次美的洗禮。文章開頭我們感受到李樂薇的小屋的美,真實而具體,結尾卻朦朧而抽象。美麗的小屋在作者的筆下成了空中樓閣。那么我們該怎樣來理解空中樓閣的含義呢?,明確: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實描寫,盡管有著豐

10、富的聯(lián)想、想像,但寫的是實實在在的山、樹、房屋的形勢、情姿。后一部分則重在人對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極小的“袖珍型”花園,有限的圍墻,而“我”卻因有無限的“領空”而陶醉;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嶇的“山路”,“我”卻把它稱做“幸福的階梯”“空中走廊”。文章最后點題,寫“小屋迷于霧失樓臺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讀到這里,我們會恍然大悟,其實作者所寫的小屋是虛構的,只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生活居所,是作者向往的自由生活所在。,“空中樓閣”一語雙關:既指“我”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煙霧迷蒙中,猶如聳入天際的樓閣,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樓閣”,理想中“獨

11、立”“安靜”的生活環(huán)境。 “空中樓閣”寄托了作者熱愛自己的小屋,熱愛自由快樂的生活,保持獨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再者,從作者對“遠離喧囂”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謳歌中,隱約地可以感覺到作者對都市生活的厭惡,對現(xiàn)代文明束縛人自由、隔離人與大自然交融的消極一面的批判。 對自由生活、獨立人格的向往,是本文寫作的根本意旨,五、拓展延伸 說說關于文人墨客想要歸隱山野,向往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追求獨立人格和自由生活的詩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皆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劉禹錫 陋室銘,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陶淵明歸園田居,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醉翁之意不在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