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計算機組成原理_第1頁
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計算機組成原理_第2頁
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計算機組成原理_第3頁
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計算機組成原理_第4頁
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計算機組成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計算機組成原理,周寬久,第版,大連理工大學 軟件學院,.,2,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簡介,.,3,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內容,第一篇:概論 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2學時) 第二篇:計算機系統(tǒng)的硬件結構 系統(tǒng)總線(2學時) 存儲器(6學時) 輸入輸出系統(tǒng)(6學時),.,4,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內容,第三篇:中央處理器(CPU) 計算機中數(shù)的表示和運算方法(6學時) 指令系統(tǒng)及匯編程序設計(8學時) CPU 的結構和功能(4學時),.,5,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內容,第四篇:控制單元(CU) 控制單元的功能(2學時) 控制單元的設計(2學時) 第五篇:擴展 FPGA技術及Verilog編程( 6學時)

2、并行程序設計(4學時),.,6,課程考核方式,卷面 60分,實驗30分,平時10分; 實驗設置: (1)匯編實驗 10分 (2)FPGA實驗 10分 (3)OpenMP實驗 10分,.,7,課程教材,計算機組成原理唐朔飛,高等教育出版社。,.,8,第章 計算機系統(tǒng)概論,第章 系統(tǒng)總線,第章 存儲器,第章 輸入輸出系統(tǒng),第章 計算機的運算方法,第章 指令系統(tǒng),第章 CPU 的結構和功能,第章 控制單元的功能,第10章 控制單元的設計,第章 計算機的發(fā)展及應用,.,9,第章 計算機系統(tǒng)概論,1.1 計算機系統(tǒng)簡介,1.4 本書結構,1.3 計算機硬件的主要技術指標,1.2 計算機的基本組成,.,1

3、0,1.1 計算機系統(tǒng)簡介,由具有各類特殊功能 的信息(程序)組成,1. 計算機系統(tǒng),計算機系統(tǒng),計算機的實體, 如主機、外設等,一、 計算機的軟硬件概念,.,11,按任務需要編制成的各種程序,用來管理整個計算機系統(tǒng),語言處理程序,操作系統(tǒng),服務性程序,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網絡軟件,軟 件,1.1,.,12,計算機,高級語,言程序,目標,程序,翻譯,1.1,2. 計算機的解題過程,.,13,二、計算機系統(tǒng)的層次結構,高級語言,虛擬機器 M3,匯編語言,虛擬機器 M2,機器語言,實際機器 M1,微指令系統(tǒng),微程序機器 M0,1.1,.,14,用編譯程序翻譯 成匯編語言程序,用匯編程序翻譯 成機器語言

4、程序,用機器語言解釋操作系統(tǒng),用微指令解釋機器指令,由硬件直接執(zhí)行微指令,1.1,.,15,程序員所見到的計算機系統(tǒng)的屬性 概念性的結構與功能特性,實現(xiàn)計算機體系結構所體現(xiàn)的屬性,有無乘法指令,如何實現(xiàn)乘法指令,(指令系統(tǒng)、數(shù)據(jù)類型、尋址技術、I/O機理),(具體指令的實現(xiàn)),1.1,三、計算機體系結構和計算機組成,.,16,1.2 計算機的基本組成,1. 計算機由五大部件組成,3. 指令和數(shù)據(jù)用二進制表示,4. 指令由操作碼和地址碼組成,6. 以運算器為中心,5. 存儲程序,一、馮諾依曼計算機的特點,5. 存儲程序,.,17,算術運算 邏輯運算,存放數(shù)據(jù) 和程序,將信息轉換成機 器能識別的形

5、式,將結果轉換成 人們熟悉的形式,指揮程序 運行,1.2,馮諾依曼計算機硬件框圖,.,18,1.2,馮諾依曼計算機硬件框圖,.,19,二、計算機硬件框圖,1.2,1. 以存儲器為中心的計算機硬件框圖,.,20,ALU,主存 輔存,CPU,主機,I/O設備,硬件,CU,2.現(xiàn)代計算機硬件框圖,1.2,.,21,1.上機前的準備,建立數(shù)學模型,編制解題程序,確定計算方法,程序 運算的 全部步驟,指令 每 一個步驟,1.2,三、計算機的工作步驟,.,22,取x 至運算器中,乘以x 在運算器中,乘以a 在運算器中,存ax2 在存儲器中,取b 至運算器中,乘以x 在運算器中,加ax2 在運算器中,加c

6、在運算器中,= (ax + b)x + c,取x 至運算器中,乘以a 在運算器中,加b 在運算器中,乘以x 在運算器中,加c 在運算器中,計算 ax2 + bx + c,1.2,編程舉例,.,23,000001 0000001000,打印 ,停機,取數(shù) ,存數(shù) ,加 ,乘 ,指令格式舉例,1.2,.,24,1.2,計算 ax2 + bx + c 程序清單,.,25,存儲體,大樓,存儲單元 存放一串二進制代碼,存儲字 存儲單元中二進制代碼的組合,存儲字長 存儲單元中二進制代碼的位數(shù),每個存儲單元賦予一個地址號,按地址尋訪, 存儲單元, 存儲元件,(0/1), 房間, 床位,(無人/ 有人),(1

7、)存儲器的基本組成,1.2,2.計算機的解題過程,.,26,MAR,MDR,1.2,存儲器地址寄存器 反映存儲單元的個數(shù),存儲器數(shù)據(jù)寄存器 反映存儲字長,(1)存儲器的基本組成,.,27,(2)運算器的基本組成及操作過程,1.2,被加數(shù),被減數(shù),被除數(shù),乘數(shù),商,加數(shù),減數(shù),被乘數(shù),除數(shù),加法,減法,乘法,除法,和,差,余數(shù),.,28, 加法操作過程,1.2,.,29,1.2, 減法操作過程,.,30,1.2, 乘法操作過程,.,31,1.2, 除法操作過程,.,32,取指令,分析指令,執(zhí)行指令,PC,IR,CU,取指,執(zhí)行,IR 存放當前欲執(zhí)行的指令,訪存,訪存,完成 一條 指令,1.2,(

8、3)控制器的基本組成,.,33,以取數(shù)指令為例,(4)主機完成一條指令的過程,1.2,.,34,以存數(shù)指令為例,1.2,(4)主機完成一條指令的過程,.,35,(5) ax2 + bx + c 程序的運行過程,將程序通過輸入設備送至計算機,程序首地址,打印結果,分析指令,取指令,停機,啟動程序運行,執(zhí)行指令,1.2,MAR,M,MDR,IR,PC,CU,OP(IR),Ad(IR),MAR,M,MDR,ACC,PC,.,36,1.3 計算機硬件的主要技術指標,1.機器字長,2.運算速度,CPU 一次能處理數(shù)據(jù)的位數(shù) 與 CPU 中的 寄存器位數(shù) 有關,主頻,Fi 第i種指令占全部操作的百分比數(shù);

9、 Ti 為第i種指令的執(zhí)行時間,.,37,221 = 256 KB,3.存儲容量,主存容量,輔存容量,存儲單元個數(shù) 存儲字長,字節(jié)數(shù),字節(jié)數(shù) 80 GB,如 MAR MDR 容量,10 8,16 32,存放二進制信息的總位數(shù),1.3,1 K 8位,64 K 32位,.,38,第篇 概論,1.4 本書結構,.,39,1.4 本書結構,第篇 計算機系統(tǒng)的硬件結構,.,40,1.4 本書結構,第篇 CPU,.,41,1.4 本書結構,第篇 CU,.,42,本章作業(yè),1、 1.9 下周交,.,43,第章 計算機的發(fā)展及應用,2.3 計算機的展望,2.2 計算機的應用,2.1 計算機的發(fā)展史,.,44,

10、2.1 計算機的發(fā)展史,一、計算機的產生和發(fā)展,1946年 美國 ENIAC,1955年退役,用手工搬動開關和拔插電纜來編程,電子數(shù)字積分機和計算機,.,45,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ENIAC(1946),2.1,.,46,硬件技術對計算機更新?lián)Q代的影響,2.1,.,47,第一臺von Neumann 系統(tǒng)結構的計算機,2.1,EDVAC 電子離散變量計算機,首次提出了存儲程序的思想,即將程序和數(shù)據(jù)一起存放在存儲器中,使編程更加方便,.,48,IBM System360 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2.1,.,49,2.1,1.IBM: BlueGene/L - eServer Blue Gene So

11、lution,212 992 個 CPU 最大平均速度 478 200 GFLOPS,最快的五臺超級計算機(截止到 2007.11),.,50,2.1,2.IBM: JUGENE - Blue Gene/P Solution,65 536個 CPU 最大平均速度 167 300 GFLOPS,最快的五臺超級計算機(截止到 2007.11),.,51,3.SGI: SGI Altix ICE 8200,2.1,14 336個 CPU 最大平均速度 126 900 GFLOPS,最快的五臺超級計算機(截止到 2007.11),.,52,2.1,4. HP : EKA - Cluster Platf

12、orm 3000 BL460c,14 240個 CPU 最大平均速度 117 900 GFLOPS,最快的五臺超級計算機(截止到 2007.11),.,53,2.1,最快的五臺超級計算機(截止到 2007.11),5. HP : Cluster Platform 3000 BL460c,13 728個 CPU 最大平均速度 102 800 GFLOPS,.,54,2.1,最權威的超級計算機排名的參考網址 ,.,55,二、微型計算機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微處理器芯片,存儲器芯片,1971年,1970年,2.1,集成電路技術把計算機的控制單元和算邏單元集成到一個芯片

13、上,制成了微處理器芯片。 Intel公司31歲的工程師霍夫研制第一個CPU 4004,集成了2300個晶體管。,.,56,Moore 定律,Intel 公司的締造者之一 Gordon Moore 提出,2.1,.,57,Intel 公司的典型微處理器產品,8080 8位 1974年 8086 16位 1979年 2.9 萬個晶體管 80286 16位 1982年 13.4 萬個晶體管 80386 32位 1985年 27.5 萬個晶體管 80486 32位 1989年 120.0 萬個晶體管 Pentium 64位(準) 1993年 310.0 萬個晶體管 Pentium Pro 64位(準)

14、 1995年 550.0 萬個晶體管 Pentium 64位(準) 1997年 750.0 萬個晶體管 Pentium 64位(準) 1999年 950.0 萬個晶體管 Pentium 64位 2000年 4 200.0 萬個晶體管,2.1,2007 年 芯片上可集成 3 億 5 千萬 個晶體管,預計2010 年 芯片上可集成 8 億 個晶體管,.,58,三、軟件技術的興起和發(fā)展,機器語言 面向機器,匯編語言 面向機器,高級語言 面向問題,FORTRAN 科學計算和工程計算,PASCAL 結構化程序設計,C 面向對象,Java 適應網絡環(huán)境,1. 各種語言,2.1,.,59,2. 系統(tǒng)軟件,語

15、言處理程序 匯編程序 編譯程序 解釋程序,操作系統(tǒng) DOS UNIX Windows,服務性程序 裝配 調試 診斷 排錯,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 數(shù)據(jù)庫和數(shù)據(jù)庫管理軟件,網絡軟件,2.1,.,60,3. 軟件發(fā)展的特點, 開發(fā)周期長, 制作成本昂貴, 檢測軟件產品質量的特殊性,2.1,.,61,2.2 計算機的應用,一、科學計算和數(shù)據(jù)處理,二、工業(yè)控制和實時控制,三、網絡技術,1. 電子商務,2. 網絡教育,3. 敏捷制造,.,62,四、虛擬現(xiàn)實,五、辦公自動化和管理信息系統(tǒng),六、CAD/CAM/CIMS,七、多媒體技術,八、人工智能,2.2,.,63,2.3 計算機的展望,一、計算機具有類似人腦的一

16、些超級 智能功能,要求計算機的速度達1015/秒,二、芯片集成度的提高受以下三方面的限制,芯片集成度受物理極限的制約,按幾何級數(shù)遞增的制作成本,芯片的功耗、散熱、線延遲,.,64,三、?替代傳統(tǒng)的硅芯片,1. 光計算機,2. DNA生物計算機,3. 量子計算機,利用光子取代電子進行運算和存儲,通過控制DNA分子間的生化反應,利用原子所具有的量子特性,2.3,.,65,查閱資料,人工智能 虛擬現(xiàn)實 電子商務 多媒體技術 CIMS,.,66,第章 系統(tǒng)總線,本章重點介紹: 系統(tǒng)總線的基本概念、分類、結構、總線控制邏輯,.,67,第章 系統(tǒng)總線,3.1 總線的基本概念,3.2 總線的分類,3.3 總

17、線特性及性能指標,3.4 總線結構,3.5 總線控制,.,68,3.1 總線的基本概念,一、為什么要用總線,互聯(lián)方式有兩種: 1、各部件之間使用單獨的連線,稱為分散鏈接 2、將各部件連到一組公共信息傳輸線上,稱為總線連接,.,69,早期采用分散連接,結構復雜,I/O與存儲器交換信息時,經過運算器,使運算器停止運算,影響CPU效率,.,70,以存儲器為中心的分散連接,I/O設備種類和數(shù)量越來越大,無法隨時添加。因此提出總線連接。,.,71,3.1 總線的基本概念,一、為什么要用總線,二、什么是總線,三、總線上信息的傳送,串行,并行,.,72,四、總線結構的計算機舉例,面向 CPU 的雙總線結構框

18、圖 I/O與主存交換信息時占用CPU,影響CPU效率,中央處理器 CPU,3.1,.,73,2. 單總線結構框圖,3.1,當某一時刻,各部件都要占用總線時,易發(fā)生沖突,需設置總線判優(yōu)邏輯,讓各部件按優(yōu)先級高級來占用總線,會影響整機的工作速度。,.,74,3. 以存儲器為中心的雙總線結構框圖,主存,3.1,在單總線的基礎上增加存儲總線,只供主存與CPU之間傳輸信息,.,75,3.2 總線的分類,1.片內總線,2.系統(tǒng)總線,芯片內部 的總線,寄存器之間,寄存器和ALU之間都由片內總線連接,雙向 與機器字長、存儲字長有關,單向 與存儲地址、 I/O地址有關,有出 有入,計算機各部件之間 的信息傳輸線

19、,存儲器讀、存儲器寫 總線允許、中斷確認,中斷請求、總線請求,.,76,常見的控制信號 p44,時鐘 復位 總線請求 總線允許 中斷請求 中斷響應 存儲器讀 存儲器寫 I/O讀 I/O寫 傳輸響應,.,77,3.通信總線,串行通信總線,并行通信總線,傳輸方式,3.2,.,78,3.3 總線特性及性能指標,一、總線物理實現(xiàn),總線直接印制在電路板上,延伸到各個部件,.,79,二、總線特性,機械連接方式上的一些特性,如尺寸、形狀、管腳數(shù)及排列順序,每一根傳輸線上的信號傳輸方向 和有效的 電平 范圍,每根傳輸線的 功能,信號的 時序 關系,3.3,地址 數(shù)據(jù) 控制,.,80,三、總線的性能指標,數(shù)據(jù)線

20、 的根數(shù),每秒傳輸?shù)淖畲笞止?jié)數(shù)(MBps),同步、不同步,地址線 與 數(shù)據(jù)線 復用,地址線、數(shù)據(jù)線和控制線的 總和,負載能力,并發(fā)、自動、仲裁、邏輯、計數(shù),3.3,.,81,ISA EISA VESA(LV-BUS) PCI AGP RS-232 USB,總 線 標 準,四、總線標準,3.3,使系統(tǒng)與各模塊、模塊與模塊之間的一個互聯(lián)的標準界面,對鏈接的兩端都是透明的。,.,82,3.3,四、總線標準,.,83,3.4 總線結構,一、單總線結構,外設不能多,容易成為瓶頸,.,84,1. 雙總線結構,具有特殊功能的處理器, 由通道對I/O統(tǒng)一管理,二、多總線結構,3.4,.,85,2. 三總線結構

21、,3.4,主存總線用于CPU與主存之間的傳輸,I/O總線供CPU與各類I/O設備之間傳輸,DMA用于高速I/O設備與主存之間信息交換。任意時刻只能使用一種總線。,.,86,3. 三總線結構的又一形式,3.4,.,87,4. 四總線結構,3.4,.,88,1. 傳統(tǒng)微型機總線結構,三、總線結構舉例,3.4,.,89,2. VL-BUS局部總線結構,3.4,.,90,3. PCI 總線結構,3.4,.,91,4. 多層 PCI 總線結構,3.4,.,92,3.5 總線控制,總線連接多個部件, 1、何時由哪個部件發(fā)送信息? 2、如何給信息傳送定時? 3、如何防止信息丟失? 4、如何避免多個部件同時發(fā)

22、送? 5、如何規(guī)定接收信息的部件? 一系列問題,需要總線控制器統(tǒng)一管理。,.,93,3.5 總線控制,一、總線判優(yōu)控制,1. 基本概念,如果有多個主設備同時要使用總線時,就由總線控制器的判優(yōu)仲裁邏輯按一定的優(yōu)先順序確定哪個設備使用總線。,.,94,2. 鏈式查詢方式,3.5,I/O接口1,.,95,3. 計數(shù)器定時查詢方式,I/O接口1,3.5,設備地址,.,96,4. 獨立請求方式,3.5,.,97,二、總線通信控制,1. 目的,2. 總線傳輸周期,主模塊申請,總線仲裁決定,主模塊向從模塊 給出地址 和 命令,主模塊和從模塊 交換數(shù)據(jù),主模塊 撤消有關信息,解決通信雙方 協(xié)調配合 問題,3.

23、5,.,98,由 統(tǒng)一時標 控制數(shù)據(jù)傳送,充分 挖掘 系統(tǒng) 總線每個瞬間 的 潛力,3. 總線通信的四種方式,采用 應答方式 ,沒有公共時鐘標準,同步、異步結合,3.5,.,99,(1) 同步式數(shù)據(jù)輸入,3.5,.,100,(2) 同步式數(shù)據(jù)輸出,3.5,.,101,不互鎖,半互鎖,全互鎖,(3) 異步通信,3.5,.,102,(4) 半同步通信,3.5,(同步、異步 結合),.,103,以輸入數(shù)據(jù)為例的半同步通信時序,T1 主模塊發(fā)地址,T2 主模塊發(fā)命令,T3 從模塊提供數(shù)據(jù),T4 從模塊撤銷數(shù)據(jù),主模塊撤銷命令,3.5,.,104,3.5,.,105,上述三種通信的共同點,一個總線傳輸周

24、期(以輸入數(shù)據(jù)為例),主模塊發(fā)地址 、命令,從模塊準備數(shù)據(jù),從模塊向主模塊發(fā)數(shù)據(jù),總線空閑,3.5,占用總線,不占用總線,占用總線,.,106,(5) 分離式通信,充分挖掘系統(tǒng)總線每個瞬間的潛力,一個總線傳輸周期,子周期1,子周期2,3.5,.,107,1. 各模塊有權申請占用總線,分離式通信特點,充分提高了總線的有效占用,2. 采用同步方式通信,不等對方回答,3. 各模塊準備數(shù)據(jù)時,不占用總線,4. 總線被占用時,無空閑,3.5,.,108,第四章 存儲器,本章的重點 4.2,4.3節(jié); 4.1,4.4節(jié)一般掌握 難點內容 1、存儲器與CPU的鏈接 2、Cache-主存地址映射 希望同學們提

25、前預習,.,109,第章 存 儲 器,4.1 概述,4.2 主存儲器,4.3 高速緩沖存儲器,4.4 輔助存儲器,.,110,存儲器的地位,1、CPU越來越快,而存儲器的速度與之很難匹配,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受到存儲器的制約; 2、由于I/O設備不斷增多,出現(xiàn)了I/O與存儲器的直接存取方式(DMA); 3、在多機系統(tǒng)中,各處理機都需要與存儲器交換信息。 因此存儲器越來越重要。,.,111,4.1 概 述,一、存儲器分類,1. 按存儲介質分類,(1) 半導體存儲器,(2) 磁表面存儲器,(3) 磁芯存儲器,(4) 光盤存儲器,易失,TTL 、MOS,磁頭、載磁體,硬磁材料、環(huán)狀元件,激光、磁光材料,

26、.,112,(1) 存取時間與物理地址無關(隨機訪問),順序存取存儲器 磁帶,4.1,2. 按存取方式分類,(2) 存取時間與物理地址有關(串行訪問),隨機存儲器,只讀存儲器,直接存取存儲器 磁盤,在程序的執(zhí)行過程中 可 讀 可 寫,在程序的執(zhí)行過程中 只 讀,.,113,磁盤、磁帶、光盤,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Flash Memory,存 儲 器,3. 按在計算機中的作用分類,4.1,.,114,高,小,快,1. 存儲器三個主要特性的關系,二、存儲器的層次結構,4.1,.,115,虛擬存儲器,虛地址,邏輯地址,實地址,物理地址,主存儲器,4.1,(速度),(容量),.,116,4.2

27、 主存儲器,一、概述,1. 主存的基本組成,.,117,2. 主存和 CPU 的聯(lián)系,4.2,現(xiàn)在計算機的主存都由半導體集成電路構成,驅動器、譯碼器和讀寫電路均制作在存儲器中,而MAR,MDR制作在CPU內部。,.,118,3. 主存中存儲單元地址的分配,4.2,主存各單元的空間位置是由單元地址號來表示的,而地址總線是用來指出存儲單元地址號的; 根據(jù)該地址可讀出或寫入一個存儲字; 不同的機器存儲字長不同; 4. 通常計算機可按字尋址,也可按字節(jié)尋址。 大端:高位字節(jié)尋址 小端:低位字節(jié)尋址,.,119,高位字節(jié) 地址為字地址,低位字節(jié) 地址為字地址,設地址線 24 根,按 字節(jié) 尋址,按 字

28、尋址,若字長為 16 位,按 字 尋址,若字長為 32 位,3. 主存中存儲單元地址的分配,4.2,224 = 16 M,8 M,4 M,.,120,課后思考,如何檢測你的機器是大端的還是小端的?試設計一段C程序。 華為公司的面試題。,.,121,(2) 存儲速度,4. 主存的技術指標,(1) 存儲容量,(3) 存儲器的帶寬,主存 存放二進制代碼的總位數(shù),讀出時間 寫入時間,存儲器的 訪問時間,讀周期 寫周期,位/秒,4.2,.,122,解釋一下,1、讀出時間是指存儲器接收到有效地址開始,到產生有效輸出所需的全部時間; 2、寫入時間是指存儲器接收到有效地址開始,到數(shù)據(jù)寫入被選中單元的這段時間。

29、,.,123,數(shù)據(jù)輸入(T1,T2),時鐘,.,124,數(shù)據(jù)輸出,T3之內完成,寫時間較長,.,125,存儲器寬度,假設存儲周期為500ns,每個存儲周期可訪問16位,則它的帶寬多少? 16/(50010*(-9)= 32M位,.,126,提高存儲器帶寬的措施,1、縮短存取周期; 2、增加存儲字長; 3、增加存儲體。后面講解,.,127,芯片容量,二、半導體存儲芯片簡介,1. 半導體存儲芯片的基本結構,1K4位,16K1位,8K8位,10,4,14,1,13,8,4.2,.,128,片選線,讀/寫控制線,(低電平寫 高電平讀),(允許讀),4.2,(允許寫),.,129,存儲芯片片選線的作用,

30、用 16K 1位 的存儲芯片組成 64K 8位 的存儲器,32片,4.2,.,130,2. 半導體存儲芯片的譯碼驅動方式,(1) 線選法,4.2,.,131,(2) 重合法,4.2,0,0,.,132,三、隨機存取存儲器 ( RAM ),1. 靜態(tài) RAM (SRAM),(1) 靜態(tài) RAM 基本電路,A 觸發(fā)器非端,A 觸發(fā)器原端,4.2,T1 T4,.,133, 靜態(tài) RAM 基本電路的 讀 操作,4.2,讀選擇有效,.,134, 靜態(tài) RAM 基本電路的 寫 操作,4.2,寫選擇有效,.,135,(2) 靜態(tài) RAM 芯片舉例, Intel 2114 外特性,存儲容量 1K4 位,4.2

31、,.,136,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讀,4.2,.,137,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讀,.,138,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讀,.,139,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讀,.,140,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讀,.,141,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讀,.,142,15,0,31,16,47,32,63,48,15,0,31,16,47,32,63,48,讀寫電路,讀寫電路,讀寫電

32、路,讀寫電路,0,1,63,0,15,行,地,址,譯,碼,列,地,址,譯,碼,I/O1,I/O2,I/O3,I/O4,WE,CS,0,0,0,0,0,0,0,0,0,0,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讀,0,16,32,48,.,143,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讀,0,16,32,48,.,144,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讀,0,16,32,48,.,145,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寫,.,146,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33、 64) 寫,.,147,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寫,.,148,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寫,.,149,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寫,.,150,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寫,.,151,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寫,.,152,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寫,.,153,4.2, Intel 2114 RAM 矩陣 (64 64) 寫,.,154,(3) 靜態(tài) RAM 讀 時

34、序,4.2,.,155,(4) 靜態(tài) RAM (2114) 寫 時序,4.2,.,156,(1) 動態(tài) RAM 基本單元電路,2. 動態(tài) RAM ( DRAM ),讀出與原存信息相反,讀出時數(shù)據(jù)線有電流 為 “1”,寫入與輸入信息相同,寫入時 CS 充電 為 “1” 放電 為 “0”,4.2,T,無電流,有電流,.,157,(2) 動態(tài) RAM 芯片舉例, 三管動態(tài) RAM 芯片 (Intel 1103) 讀,4.2,讀 寫 控 制 電 路,.,158, 三管動態(tài) RAM 芯片 (Intel 1103) 寫,4.2,.,159,4.2, 三管動態(tài) RAM 芯片 (Intel 1103) 寫,.

35、,160,4.2, 三管動態(tài) RAM 芯片 (Intel 1103) 寫,.,161,4.2, 三管動態(tài) RAM 芯片 (Intel 1103) 寫,.,162,4.2, 三管動態(tài) RAM 芯片 (Intel 1103) 寫,.,163,4.2, 三管動態(tài) RAM 芯片 (Intel 1103) 寫,.,164,4.2, 三管動態(tài) RAM 芯片 (Intel 1103) 寫,讀 寫 控 制 電 路,.,165,4.2, 三管動態(tài) RAM 芯片 (Intel 1103) 寫,讀 寫 控 制 電 路,.,166,4.2, 三管動態(tài) RAM 芯片 (Intel 1103) 寫,讀 寫 控 制 電 路

36、,.,167, 單管動態(tài) RAM 4116 (16K 1位) 外特性,4.2,.,168, 4116 (16K 1位) 芯片 讀 原理,4.2,63,0,0,0,.,169, 4116 (16K1位) 芯片 寫 原理,4.2,63,0,.,170,(3) 動態(tài) RAM 時序,行、列地址分開傳送,寫時序,數(shù)據(jù) DOUT 有效,數(shù)據(jù) DIN 有效,讀時序,4.2,.,171,(4) 動態(tài) RAM 刷新,刷新與行地址有關,“死時間率” 為 128/4 000 100% = 3.2%,“死區(qū)” 為 0.5 s 128 = 64 s,4.2,以128 128 矩陣為例,.,172,tC = tM + t

37、R,無 “死區(qū)”, 分散刷新(存取周期為1 s ),(存取周期為 0.5 s + 0.5 s ),4.2,以 128 128 矩陣為例,.,173, 分散刷新與集中刷新相結合(異步刷新),對于 128 128 的存儲芯片(存取周期為 0.5 s ),將刷新安排在指令譯碼階段,不會出現(xiàn) “死區(qū)”,“死區(qū)” 為 0.5 s,若每隔 15.6 s 刷新一行,每行每隔 2 ms 刷新一次,4.2,.,174,3. 動態(tài) RAM 和靜態(tài) RAM 的比較,存儲原理,集成度,芯片引腳,功耗,價格,速度,刷新,4.2,.,175,四、只讀存儲器(ROM),1. 掩模 ROM ( MROM ),行列選擇線交叉處

38、有 MOS 管為“1”,行列選擇線交叉處無 MOS 管為“0”,2. PROM (一次性編程),4.2,.,176,3. EPROM (多次性編程 ),(1) N型溝道浮動柵 MOS 電路,紫外線全部擦洗,4.2,.,177,(2) 2716 EPROM 的邏輯圖和引腳,4.2,.,178,4. EEPROM (多次性編程 ),電可擦寫,局部擦寫,全部擦寫,5. Flash Memory (閃速型存儲器),比 EEPROM快,4.2,EPROM,價格便宜 集成度高,EEPROM,電可擦洗重寫,具備 RAM 功能,.,179,本節(jié)課程內容總結,1、存儲器的分類 按存儲介質分類,按存取方式分類,按

39、在計算機中的作用進行分類。 2、存儲器的層次結構 3、主存儲器 大小端概念,刷新方法,隨機存取存儲器及時序。,.,180,作業(yè),1、理解隨機存儲器的讀寫時序; 2、預習下一次課內容存儲器與CPU的連接。,.,181,用 1K 4位 存儲芯片組成 1K 8位 的存儲器,?片,五、存儲器與 CPU 的連接,1. 存儲器容量的擴展,4.2,2片,.,182,(2) 字擴展(增加存儲字的數(shù)量),用 1K 8位 存儲芯片組成 2K 8位 的存儲器,4.2,?片,2片,.,183,(3) 字、位擴展,用 1K 4位 存儲芯片組成 4K 8位 的存儲器,4.2,?片,8片,.,184,2. 存儲器與 CPU

40、 的連接,(1) 地址線的連接,(2) 數(shù)據(jù)線的連接,(3) 讀/寫命令線的連接,(4) 片選線的連接,(5) 合理選擇存儲芯片,(6) 其他 時序、負載,4.2,.,185,例4.1 解:,(1) 寫出對應的二進制地址碼,(2) 確定芯片的數(shù)量及類型,A15A14A13 A11 A10 A7 A4 A3 A0,4.2,.,186,(3) 分配地址線,A10 A0 接 2K 8位 ROM 的地址線,A9 A0 接 1K 4位 RAM 的地址線,(4) 確定片選信號,4.2,.,187,例 4.1 CPU 與存儲器的連接圖,4.2,.,188,(1) 寫出對應的二進制地址碼,(2) 確定芯片的數(shù)

41、量及類型,(3) 分配地址線,(4) 確定片選信號,1片 4K 8位 ROM 2片 4K 8位 RAM,A11 A0 接 ROM 和 RAM 的地址線,4.2,.,189,用 138 譯碼器及其他門電路(門電路自定)畫出 CPU和 2764 的連接圖。要求地址為 F0000HFFFFFH , 并 寫出每片 2764 的地址范圍。,4.2,.,190,六、存儲器的校驗,編碼的糾錯 、檢錯能力與編碼的最小距離有關,L 編碼的最小距離,D 檢測錯誤的位數(shù),C 糾正錯誤的位數(shù),漢明碼是具有一位糾錯能力的編碼,4.2,1 . 編碼的最小距離,任意兩組合法代碼之間 二進制位數(shù) 的 最少差異,.,191,漢

42、明碼的組成需增添 ?位檢測位,檢測位的位置 ?,檢測位的取值 ?,2k n + k + 1,檢測位的取值與該位所在的檢測“小組” 中 承擔的奇偶校驗任務有關,組成漢明碼的三要素,4.2,2 . 漢明碼的組成,.,192,各檢測位 Ci 所承擔的檢測小組為,gi 小組獨占第 2i1 位,gi 和 gj 小組共同占第 2i1 + 2j1 位,gi、gj 和 gl 小組共同占第 2i1 + 2j1 + 2l1 位,4.2,.,193,例4.4,求 0101 按 “偶校驗” 配置的漢明碼,解:, n = 4,根據(jù) 2k n + k + 1,得 k = 3,漢明碼排序如下:,C1 C2 C4,0, 01

43、01 的漢明碼為 0100101,4.2,1,0,.,194,按配偶原則配置 0011 的漢明碼,C1 C2 C4,1 0 0,解:, n = 4 根據(jù) 2k n + k + 1,取 k = 3, 0011 的漢明碼為 1000011,練習1,4.2,.,195,3. 漢明碼的糾錯過程,形成新的檢測位 Pi ,,如增添 3 位 (k = 3),,新的檢測位為 P4 P2 P1 。,以 k = 3 為例,Pi 的取值為,對于按 “偶校驗” 配置的漢明碼,不出錯時 P1= 0,P2 = 0,P4 = 0,C1,C2,C4,其位數(shù)與增添的檢測位有關,,4.2,.,196,無錯,有錯,有錯,P4P2P

44、1 = 110,第 6 位出錯,可糾正為 0100101, 故要求傳送的信息為 0101。,糾錯過程如下,例4.5,解:,4.2,.,197,練習2, P4 P2 P1 = 100,第 4 位錯,可不糾,配奇的漢明碼為 0101011,4.2,.,198,七、提高訪存速度的措施,采用高速器件,調整主存結構,1. 單體多字系統(tǒng),采用層次結構 Cache 主存,增加存儲器的帶寬,4.2,.,199,2. 多體并行系統(tǒng),(1) 高位交叉,4.2,順序編址,.,200,各個體并行工作,4.2,體號,(1) 高位交叉,.,201,4.2,(2) 低位交叉,各個體輪流編址,.,202,4.2,體號,(2)

45、 低位交叉 各個體輪流編址,.,203,低位交叉的特點,在不改變存取周期的前提下,增加存儲器的帶寬,4.2,啟動存儲體 0,啟動存儲體 1,啟動存儲體 2,啟動存儲體 3,.,204,4.2,設四體低位交叉存儲器,存取周期為T,總線傳輸周期為,為實現(xiàn)流水線方式存取,應滿足 T 4。,連續(xù)讀取 4 個字所需的時間為 T(4 1),.,205,(3) 存儲器控制部件(簡稱存控),易發(fā)生代碼 丟失的請求源,優(yōu)先級 最高,嚴重影響 CPU 工作的請求源, 給予 次高 優(yōu)先級,4.2,.,206,4.2,3.高性能存儲芯片,(1) SDRAM (同步 DRAM),在系統(tǒng)時鐘的控制下進行讀出和寫入 CPU

46、 無須等待,(2) RDRAM,由 Rambus 開發(fā),主要解決 存儲器帶寬 問題,(3) 帶 Cache 的 DRAM,在 DRAM 的芯片內 集成 了一個由 SRAM 組成的 Cache ,有利于 猝發(fā)式讀取,.,207,4.3 高速緩沖存儲器,一、概述,1. 問題的提出,避免 CPU “空等” 現(xiàn)象,CPU 和主存(DRAM)的速度差異,容量小 速度高,容量大 速度低,程序訪問的局部性原理,.,208,2. Cache 的工作原理,(1) 主存和緩存的編址,主存和緩存按塊存儲 塊的大小相同,B 為塊長,4.3,.,209,(2) 命中與未命中,M C,主存塊 調入 緩存,主存塊與緩存塊

47、建立 了對應關系,用 標記記錄 與某緩存塊建立了對應關系的 主存塊號,主存塊與緩存塊 未建立 對應關系,主存塊 未調入 緩存,4.3,.,210,(3) Cache 的命中率,CPU 欲訪問的信息在 Cache 中的 比率,命中率 與 Cache 的 容量 與 塊長 有關,一般每塊可取 4 8 個字,塊長取一個存取周期內從主存調出的信息長度,CRAY_1 16體交叉 塊長取 16 個存儲字,IBM 370/168 4體交叉 塊長取 4 個存儲字,(64位4 = 256位),4.3,.,211,(4) Cache 主存系統(tǒng)的效率,效率 e 與 命中率 有關,設 Cache 命中率 為 h,訪問

48、Cache 的時間為 tc , 訪問 主存 的時間為 tm,4.3,.,212,3. Cache 的基本結構,4.3,Cache 替換機構,Cache 存儲體,主存Cache 地址映射 變換機構,由CPU完成,.,213,4. Cache 的 讀寫 操作,讀,4.3,.,214,Cache 和主存的一致性,4.3,寫直達法(Write through),寫回法(Write back),寫操作時數(shù)據(jù)既寫入Cache又寫入主存,寫操作時只把數(shù)據(jù)寫入 Cache 而不寫入主存 當 Cache 數(shù)據(jù)被替換出去時才寫回主存,寫操作時間就是訪問主存的時間,讀操作時不 涉及對主存的寫操作,更新策略比較容易實

49、現(xiàn),寫操作時間就是訪問 Cache 的時間, 讀操作 Cache 失效發(fā)生數(shù)據(jù)替換時, 被替換的塊需寫回主存,增加了 Cache 的復雜性,.,215,5. Cache 的改進,(1) 增加 Cache 的級數(shù),片載(片內)Cache,片外 Cache,(2) 統(tǒng)一緩存和分立緩存,指令 Cache,數(shù)據(jù) Cache,與主存結構有關,與指令執(zhí)行的控制方式有關,是否流水,Pentium 8K 指令 Cache 8K 數(shù)據(jù) Cache,PowerPC620 32K 指令 Cache 32K 數(shù)據(jù) Cache,4.3,.,216,二、Cache 主存的地址映射,1. 直接映射,每個緩存塊 i 可以和

50、若干 個 主存塊 對應,每個主存塊 j 只能和 一 個 緩存塊 對應,i = j mod C,4.3,.,217,2. 全相聯(lián)映射,主存 中的 任一塊 可以映射到 緩存 中的 任一塊,4.3,.,218,某一主存塊 j 按模 Q 映射到 緩存 的第 i 組中的 任一塊,i = j mod Q,3. 組相聯(lián)映射,4.3,.,219,三、替換算法,1. 先進先出 ( FIFO )算法,2. 近期最少使用( LRU)算法,小結,某一 主存塊 只能固定 映射到 某一 緩存塊,某一 主存塊 能 映射到 任一 緩存塊,某一 主存塊 只能 映射到 某一 緩存 組 中的 任一塊,不靈活,成本高,4.3,.,2

51、20,4.4 輔助存儲器,一、概述,1. 特點,不直接與 CPU 交換信息,2. 磁表面存儲器的技術指標,C = n k s,尋道時間 + 等待時間,輔存的速度,Dr = Db V,出錯信息位數(shù)與讀出信息的總位數(shù)之比,.,221,二、磁記錄原理和記錄方式,1. 磁記錄原理,寫,4.4,.,222,4.4,讀,1. 磁記錄原理,.,223,2. 磁表面存儲器的記錄方式,4.4,.,224,例 NRZ1 的讀出代碼波形,4.4,.,225,三、硬磁盤存儲器,1. 硬磁盤存儲器的類型,(1) 固定磁頭和移動磁頭,(2) 可換盤和固定盤,2. 硬磁盤存儲器結構,4.4,.,226,(1) 磁盤驅動器,

52、4.4,.,227,(2) 磁盤控制器,接收主機發(fā)來的命令,轉換成磁盤驅動器的控制命令,實現(xiàn)主機和驅動器之間的數(shù)據(jù)格式轉換,控制磁盤驅動器讀寫,通過總線,(3) 盤片,由硬質鋁合金材料制成,4.4,.,228,四、軟磁盤存儲器,1. 概述,速度,磁頭,盤片,價格,環(huán)境,苛刻,4.4,.,229,2. 軟盤片,由聚酯薄膜制成,4.4,.,230,五、光盤存儲器,1. 概述,采用光存儲技術,采用非磁性介質,采用磁性介質,不可擦寫,可擦寫,2. 光盤的存儲原理,只讀型和只寫一次型,可擦寫光盤,熱作用(物理或化學變化),熱磁效應,4.4,利用激光寫入和讀出,.,231,第章 輸入輸出系統(tǒng),5.6 DM

53、A方式,5.5 程序中斷方式,5.4 程序查詢方式,5.3 I/O接口,5.2 外部設備,5.1 概述,.,232,5.1 概 述,一、輸入輸出系統(tǒng)的發(fā)展概況,1. 早期,分散連接,CPU 和 I/O設備 串行 工作,程序查詢方式,2. 接口模塊和 DMA 階段,總線連接,CPU 和 I/O設備 并行 工作,3. 具有通道結構的階段,4. 具有 I/O 處理機的階段,中斷方式,DMA 方式,.,233,二、輸入輸出系統(tǒng)的組成,1. I/O 軟件,CPU 指令的一部分,通道自身的指令,指出數(shù)組的首地址、傳送字數(shù)、操作命令,如 IBM/370 通道指令為 64 位,2. I/O 硬件,設備,I/O

54、 接口,設備,設備控制器,通道,5.1,.,234,三、I/O 設備與主機的聯(lián)系方式,1. I/O 設備編址方式,(1) 統(tǒng)一編址,(2) 不統(tǒng)一編址,用取數(shù)、存數(shù)指令,有專門的 I/O 指令,2. 設備選址,用設備選擇電路識別是否被選中,3. 傳送方式,(1) 串行,(2) 并行,5.1,.,235,4. 聯(lián)絡方式,(1) 立即響應,(2) 異步工作采用應答信號,(3) 同步工作采用同步時標,5.1,并行,串行,.,236,5. I/O 設備與主機的連接方式,(1) 輻射式連接,(2) 總線連接,不便于增刪設備,5.1,便于增刪設備,.,237,四、I/O設備與主機信息傳送的控制方式,1.

55、程序查詢方式,CPU 和 I/O 串行工作,踏步等待,5.1,.,238,2. 程序中斷方式,I/O 工作,CPU 不查詢,CPU 暫?,F(xiàn)行程序,CPU 和 I/O 并行工作,5.1,.,239,程序中斷方式流程,CPU 向 I/O 發(fā)讀指令,CPU 讀 I/O 狀態(tài),檢查狀態(tài),完成否?,準備就緒,5.1,.,240,3. DMA 方式,主存和 I/O 之間有一條直接數(shù)據(jù)通道,不中斷現(xiàn)行程序,周期挪用(周期竊?。?CPU 和 I/O 并行工作,5.1,.,241,三種方式的 CPU 工作效率比較,程序 查詢 方式,程序 中斷 方式,DMA 方式,5.1,.,242,5.2 I/O設備,一、概述

56、,外部設備大致分三類,鍵盤、鼠標、打印機、顯示器,磁盤、光盤、磁帶,1. 人機交互設備,2. 計算機信息存儲設備,調制解調器等,.,243,二、輸入設備,1. 鍵盤,2. 鼠標,3. 觸摸屏,按鍵,判斷哪個鍵按下,將此鍵翻譯成 ASCII 碼 (編碼鍵盤法),機械式 金屬球 電位器,5.2,光電式 光電轉換器,.,244,三、輸出設備,1. 顯示器,字符發(fā)生器,主觀圖像,客觀圖像,2. 打印機,點陣式(逐字、逐行),噴墨(逐字),激光(逐頁),5.2,.,245,四、其他,1. A/D、D/A,2. 終端,3. 漢字處理,五、多媒體技術,完成顯示控制與存儲、鍵盤管理及通信控制,模擬/數(shù)字(數(shù)字

57、/模擬)轉換器,漢字輸入、漢字存儲、漢字輸出,1. 什么是多媒體,2. 多媒體計算機的關鍵技術,5.2,由鍵盤和顯示器組成,.,246,5.3 I/O 接 口,一、概述,為什么要設置接口?,1. 實現(xiàn)設備的選擇,2. 實現(xiàn)數(shù)據(jù)緩沖達到速度匹配,4. 實現(xiàn)電平轉換,5. 傳送控制命令,6. 反映設備的狀態(tài)(“忙”、“就緒”、“中斷請求”),.,247,接口和端口,端口是接口電路中的一些寄存器; 數(shù)據(jù)端口 控制端口 狀態(tài)端口 接口 = 若干端口 + 控制邏輯,.,248,二、接口的功能和組成,總線連接方式的 I/O 接口電路,5.3,.,249,2. 接口的功能和組成,功能,組成,選址功能,傳送命令的功能,傳送數(shù)據(jù)的功能,反映設備狀態(tài)的功能,設備選擇電路,命令寄存器、命令譯碼器,數(shù)據(jù)緩沖寄存器,設備狀態(tài)標記,完成觸發(fā)器 D,工作觸發(fā)器 B,中斷請求觸發(fā)器 INTR,屏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