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其它相關論文-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理論探源.doc_第1頁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理論探源.doc_第2頁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理論探源.doc_第3頁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理論探源.doc_第4頁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理論探源.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政治其它相關論文-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理論探源【內容提要】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理論的提出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同時也是我國社會經濟政治發(fā)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認真探索該理論提出的國際國內因素,對于進一步深入理解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規(guī)律,加快建設小康社會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關鍵詞】政治文明/原因/探析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這一提法,最早出現(xiàn)在江澤民同志2001年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的講話中。2002年的“5.31”講話,江澤民同志把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加以闡述。同年7月16日在考察中國社科院時,江澤民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是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fā)展的新論斷。黨的十六大又把發(fā)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戰(zhàn)略目標之一。這是我黨領導人在社會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上的重大的理論創(chuàng)新,符合我國政治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認清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這一理論提出的社會基礎,對于我們深刻理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完成歷史所賦予的重要使命,具有深遠的意義。一、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的必然選擇經濟全球化是當今國際形勢發(fā)展的重要特點之一。在科技革命和生產日益國際化的推動下,世界經濟正在向國際化和區(qū)域化、集團化的趨勢發(fā)展。這種發(fā)展趨勢對我國社會的經濟、政治及文化等方面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一)加劇了國際間的經濟競爭。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fā)展,世界力量的重新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依然損害著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1(P1)發(fā)達國家憑借其強大的實力企圖控制和壟斷國際事務,千方百計地向發(fā)展中國家推行其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和經濟模式。它們打著“經濟一體化”的旗幟,要求全世界都按照它們的模式實現(xiàn)絕對的自由市場經濟,同時,通過推行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使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遭受嚴重損失。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就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消極后果。(二)加深了國際社會間的互相依存。經濟全球化使一國政治經濟的發(fā)展與世界政治經濟的發(fā)展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使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合理流動和優(yōu)化配置成為可能,同時也要求世界各國都必須遵守共同的行為準則,各國經濟行為須在遵循國際慣例和國際公約的前提下進行。特別是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我國的經濟行為更需要遵守成員國的共同約定。經濟上的改革必然要求政治方面作相應的調整。政治民主原則和民主制度必須依法確立,在憲法和法律中得到確認;民主政治也必須依法運行,并由法律保障。這就意味著在加入世貿組織后,作為政治文明重要標志的我國的法制化進程將會加快,法制環(huán)境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這些都為我國政治文明建設奠定了基礎。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影響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人們的法制意識、法制觀念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強化。經濟全球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法制化的過程。中國政府不僅在國際貿易中要遵守世貿組織規(guī)則,在國內制定相應的法規(guī)時也須以世貿組織規(guī)則為前提和參照;不僅要根除長期積淀的計劃經濟的觀念,而且政府的意識和行為也必須受到明確的制約。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政府的一切行為都要納入市場化、法制化的軌道,人們的意識和行為都要與法制、民主聯(lián)系在一起。封建的、專斷的作風應徹底加以摒棄。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今世界的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社會文明的整合與競爭”,“全球化推動著不同社會制度中的人們努力尋求更多的符合人性和人類共同需要的共同價值”。2可以說,經濟全球化,同時又是各國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經濟制度的一種全方位的比較和競爭。”當前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和單極化趨勢仍在繼續(xù)發(fā)展,仍在繼續(xù)斗爭?!?而一國政治文明的薄弱或缺失,都將無法抵御來自它國的挑戰(zhàn)。在我國,沒有政治文明,就無法使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制度發(fā)揮其應有的優(yōu)越性,在國際經濟競爭中也將難以取勝。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是建立在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生產所容納不了的生產力基礎之上的,離開這一基礎去抽象地談論高度的民主政治只會產生虛幻的夢想。在這里,馬克思清楚地論述了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所必需的經濟條件。高度的民主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之一。作為上層建筑的政治文明,經濟永遠是基礎。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產生、鞏固和發(fā)展,同樣也離不開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并把它寫入黨章,正是建立在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礎之上的。(一)生產力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發(fā)展。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我國經濟建設三步走的戰(zhàn)略目標,經過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已經在上個世紀末提前實現(xiàn)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到2001年底,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5933億元,比1989年增長近兩倍,比1980年實際增長了5.36倍。3(P51)1978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比同期世界經濟增長快6個百分點,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6位。3(P929)在實現(xiàn)了前兩步發(fā)展目標之后,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又上了一個新臺階。經濟發(fā)展為政治文明建設提供了基礎,同時也提出了需要進一步解決的重要任務。政治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協(xié)調發(fā)展已成為社會全面發(fā)展的重中之重。(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經濟關系的市場化,即所有經濟活動的主體都通過市場發(fā)生聯(lián)系,一切經濟活動都直接或間接地處于市場關系中,全部生產要素都進入市場,市場機制是推動生產要素流動和促進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基本運行機制。市場經濟又是法制化的經濟,一切經濟活動方式和關系都以法律形式來規(guī)范,所有經營活動都按照一套法規(guī)體系來進行,整個經濟運行有一個比較健全和科學的法制基礎。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fā)展,必然要求有相應的政治制度與其相適應。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建設正是適應了這種發(fā)展要求。沒有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導引,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將會誤入歧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種推動作用體現(xiàn)在:1、促使人們轉變觀念,不斷增強民主意識,把推進民主建設作為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手段。公民的民主意識和民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市場經濟使人們擺脫了在封建時代的人不能主宰自己而只能把命運寄托于他人的奴化地位,開始確立民主觀念,利用民主武器來保障自己各種權利的實現(xiàn)。市場經濟由于其由市場來調節(jié)資源配置而不是政府或個人行為,因此,它極大地培育了人們的平等、自由、自主等意識,極大地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參與、政治分析和政治活動能力,為政治文明建設創(chuàng)設了主體條件。2、市場經濟為政治文明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力量。市場經濟運用體制手段合理調節(jié)資源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社會生產的發(fā)展。這一方面為政治文明的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同時也為政治文明建設提出了客觀要求,要求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經濟發(fā)展相適應的政治文明,以推動經濟的進一步向前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又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這種能動作用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只有發(fā)揮積極的能動作用,才能保障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3、市場經濟有力地推動了政治文明的法制化進程。市場經濟的法制化傾向為政治文明的法制化提供了前提。市場經濟的運行是建立在一定的秩序和規(guī)則基礎之上的,而市場秩序是指市場主體活動的制度框架,它具體體現(xiàn)為有關的市場法律和各種約定俗成的傳統(tǒng)。完善的市場競爭法律體系是保證有序市場競爭的基礎和前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規(guī)范化的、高層次的現(xiàn)代市場經濟,更需要有完善的法制體系來維護其正常運行。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制體系,才能維系市場經濟所需要的公平、公正、公開競爭的社會環(huán)境和規(guī)范經濟主體的行為。法制化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內容之一。市場經濟的法制化在為政治文明的法制化提供基礎的同時,也向政治文明提出了健全法制的要求。沒有政治文明的法制化,市場經濟的法制化終將難以持久。4、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將不斷提高公民的民主參與能力和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不斷發(fā)展的經濟,人們要掌握它、適應它,必須具備終身教育的理念和行動,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增強自身參與政治文明建設的能力。一個國家的政治文明發(fā)展水平,與該國國民的文化素質息息相關。市場經濟一方面對提高國民素質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也為國民素質的提高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它給人們提供了大量自由支配時間,可以使人們利用這些時間從事學習、接受教育、培訓。三、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必由之路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走過了一條曲折的道路。早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黨內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制定、抗日根據地“三三制政權”的建立等就是民主政治建設的有益成果。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人民代表大會制的國家根本政治制度和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xié)商的國家基本政治制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在社會主義發(fā)展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又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付諸實踐,逐步完善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當然,期間也走過了一段相當長的歪路,民主和法制一度遭到了踐踏。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黨重新把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開展了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的改革,恢復了長期遭到破壞的民主和法制。1989年,江澤民第一次提出了“法治”概念。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把依法治國作為一條根本方針寫入了“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黨的十五大報告對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的地位和內在聯(lián)系作了深刻的闡述。與此同時,作為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實踐村民自治開始在我國實施。198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宜山縣三岔公社果作村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村民委員會。1982年,村民委員會作為一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取得了它的合法地位。從此,村民委員會開始在全國普遍推行。但是,在我國民主政治發(fā)展的進程中,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的改革推進,都仍存在著許許多多沒有解決的問題。如,在民主政治的運行機制和某些具體環(huán)節(jié)上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民主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jiān)督等體制方面都還不夠成熟。權力過分集中、官僚主義嚴重、政企職能不分、缺少權力制約等現(xiàn)象還在不斷滋生和蔓延。民主集中制、多黨合作與政治協(xié)商制度在保證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操作規(guī)程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村民自治尚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所有這些,都與農村經濟日益發(fā)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形勢相違背。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已成為當務之急。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不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小康社會就難以實現(xiàn)。四、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規(guī)律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是在矛盾的斗爭和解決中得到實現(xiàn)的。自從有人類社會以來,社會的基本矛盾都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生產力是社會發(fā)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一定的生產力總是和一定的生產關系結合在一起。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經濟基礎。一定的經濟基礎要求包括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在內的上層建筑與之相適應,并為它服務。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又反作用于經濟基礎。馬克思主義的這些原理,科學地闡明了經濟、政治、文化三者間的辯證關系和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我們今天所從事的社會主義建設,同樣必須遵循這個規(guī)律,并受這個規(guī)律的制約。因此,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物質文明建設搞上去;同時,又不能放松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視,要把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更重要的是,在政治領域中,又應十分強調政治文明的建設,引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正確的社會主義方向。一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三者缺一不可。只有把三個文明都搞好,才算真正達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標準。正如鄧小平所指出:“我們要在大幅度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同時,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發(fā)展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fā)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從三個文明的內在統(tǒng)一性來看,也必須把政治文明建設擺在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同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首先,三者互相依存、互為條件。物質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所謂物質文明是指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表現(xiàn)為物質生產方式和經濟生活進步的成果。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和發(fā)展的,離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將會失去其存在的條件和土壤。政治文明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存在和發(fā)展的方向與保障。所謂政治文明,是指人類社會政治生活的進步狀態(tài),是人類在政治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傳統(tǒng)、政治結構、政治活動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其核心內容是民主和法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fā)展,都需要有一定的制度、法律作為保障,否則,它們的發(fā)展就會迷失方向。物質文明發(fā)展到了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并逐漸趨于完善時期,更需要體制的規(guī)范,需要制度和法律作為自身發(fā)展的后盾。因為市場經濟本身就是一個法制經濟、制度經濟,失去法制的保障,市場經濟發(fā)展將會成為一只無頭鳥。精神文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