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論文)憶語體文學研究.pdf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論文)憶語體文學研究.pdf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論文)憶語體文學研究.pdf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論文)憶語體文學研究.pdf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論文)憶語體文學研究.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論文)憶語體文學研究.pdf.pdf 免費下載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師范大學郝蔽莉碩士學位論文 摘要 憶語體文學是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出現(xiàn)的 類以 憶語 或相似表達為名 記 錄文人個人家庭婚戀生活為主的中長篇自傳文言筆記體文學 無論從情感內(nèi)涵還是 藝術(shù)風格上考察憶語體文學 都可阻發(fā)現(xiàn)其中鮮明的文人氣質(zhì) 這對于研究此期文 人心靈史有著重要意義 本文首先從憶語體文學的愛情觀 女性肌 感傷主義情調(diào) 入手 結(jié)合社會思潮背景 分析 乙語文人高于文本中的獨特情感內(nèi)涵 其次從憶語 文本中鮮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不拘一格的結(jié)構(gòu)方式和寫意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方式三方面 論述憶語體文學的詩性 1 1 格 最后梳理其源流 發(fā)展及影響 全面審視憶語體文學 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價值 關(guān)鍵詞 憶語體文學 文人心靈 詩性風格 福建師范大學郝薇莉碩士學位論文 a b s t r a c t h y u t i l i t e r a t u r ei sak i n do fm e d i u mo rl o n gc l a s s i c a la u t o b i o g r a p h i c a l n o t e w h i c hi sn a m e d y i y u o rt h ef a m i l i a re x p r e s s i o nf o rt h ep u r p o s eo fr e m e n b e r i n gt h el o v e a n dm a r r i a g es t o r y i ns c h o l a r sf a m i l yf r o mt h ee a r l yq i n gd y n a s t yt ol a t eq i n g d y n a s t y i fw ei n s p e c ti t sc o n t e n ta n ds t y l e w ec o m l df i n d i t sl i t e r a t in a t u r e i ti s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f o rs t u d y i n gt h eh i s t o r yo fs c h o l a r ss o u li nt h i ss t a g e f i r s t m yt h e s i si st r y i n g t os u m m a r i z et h es p e c i a lf e e l i n g sc o n t e n t o f y i y u t f l i t e r a t u r e s u c h a si t sl o v e c o n c e p t s w o m e nc o n c e p t sa n dp e s s i m i s m s e c o n d ia n a l y z ei t sp o e t r ys t y l e s u c ha s d i s t i n c ti m a g eo fl y r i cl e a d i n gc h a r a c t e r o u t o f o r d e rs t r u c t u r e f a r r e a c h i n gi m a g e r y t h i r d id i s c u e s si t st r a d i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i n f l u e n c et or e v e a lt h ev a l u eo f r y u l i t e r a t u r et ot h eh i s t o r yo f c h i n e s e1 i t e r a t u r e k e yw o r d j q y u t z 9 l i t e r a t u r e s c h o l a r ss o u l p o e t r ys t y l e 1 1 福建師范大學郝薇莉碩士學位論文 中文摘要 全文分4 章 第1 章緒論對憶語體文學的界定 研究狀況 存在問題 研究意義及思路作了 說明 憶語體文學是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出現(xiàn)的一類以 憶語 或相似表達為名 記錄文人個人家庭婚戀生活為主的中長篇自傳文言筆記體文學 代表作有明末清初 冒襄的 影梅庵憶語 清乾嘉年間沈復的 浮生六記 等 筆者在對憶語體研究狀 況的整理中 發(fā)現(xiàn)早在憶語體文學產(chǎn)生的年代 已有憶語文人的友人及熱心讀者所 作的零星評論 他們都粗略點出憶語體文學 情文相生 纏綿哀感 的特點 也 注意到憶語作品之間的傳承性 初步自覺地將這些作品歸入憶語體文學的行列 這 就為后人的研究打下基礎 但是囿于憶語作品及相關(guān)資料的缺乏 目前研究集中在 浮生六記 等經(jīng)典作品上 較少進行憶語體文學整體研究 相信隨著憶語體作品 發(fā)掘整理工作的開展 憶語體文學的研究空間將會不斷擴大 第2 章探討憶語體文學的情感內(nèi)涵 從憶語體文學的愛情觀 女性觀和感傷主 義情調(diào)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憶語體文學愛情觀與女性觀的進步是研究者經(jīng)常探討的 話題 筆者則試圖更深入探究憶語愛情觀與女性觀下潛隱的文人心靈面目 憶語作 者是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居于主流統(tǒng)治中心邊緣的一批江南文人 從文中對文人個 人家庭婚戀生活的敘說及文人心聲的抒寫中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它是一種典型的文人文 學 對研究這一階段文人心靈史及其社會生活背景有重要意義 從這個角度出發(fā) 筆者將最能體現(xiàn)憶語體文學創(chuàng)新價值的愛情觀與女性觀 置于明末至民初三百年的 文化思潮背景下進行分析 發(fā)現(xiàn)它們并不僅僅體現(xiàn)文人在明末個性主義思潮影響下 有意擺脫禮教束縛的進步觀念 也反映了文人矛盾壓抑的心靈狀態(tài) 筆者用 情 與 清 來形容憶語的愛情觀 如果說憶語體文學在文學史上第一次以長篇回憶錄 的形式將自己經(jīng)歷的婚戀往事一一述來 大膽表白對愛人的癡心眷戀并主動將視點 伸向平凡的人生是對 情 的推崇 那么賦予 隋 以 清 的品格就是對縱欲世 俗之風的糾正 表現(xiàn)為憶語文人筆下純潔的愛情觀和清雅的生活意趣 以 清 正 情 的同時 不可不看到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在文人心中的巨大陰影 即使從明清 之交到近代 文人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 但新的價值觀念仍無法與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 念相抗衡 憶語體文學的女性觀也存在這樣的矛盾 文人大力贊頌女性的美好 但 1 1 i 福建師范大學郝薇莉碩士學位論文 這種欣賞多從男性的審美眼光出發(fā) 投射了他們許多理想與期待 與之相應 大部 分憶語作品在美與善的維度上 展示了這一時期江南文人心中德才美兼具的理想女 性形象 浮生六記 則增添了真的維度 使陳蕓形象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代表傳統(tǒng) 文人審美價值觀在近代文明曙光照射下最初的突破 除了對女性的贊美 憶語文人 也滿懷同情寫出身邊女性的生存處境 筆者從閨閣 大家庭 社會和心造之境對女 性的不同意義來闡說女性美的歸宿 閨閣因其私密性成為美的最佳保存地 但它的 脆弱又不足以護衛(wèi)起這些美好 社會對女性則意味著嚴酷的命運 家庭永遠是女性 身份最重要的屬性 步入社會中的女子往往比尋常的家中女子受到更多歧視與磨難 而當憶語女性回歸了大家庭 他們則被強化了家庭照顧者的身份 成為自我犧牲者 只有于心造之境中才能拾回一些夢想 但無疑這只是虛幻的存在 本文比之前人研 究的拓展之處 還在于對憶語體文學感傷情調(diào)的探討 筆者采集了文本中大量出現(xiàn) 的時間意象與夢意象 并于文本邊角發(fā)掘作者隱約透露的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情緒 憶語本乃悼亡文學 對所愛者逝去的哀傷與對世事黑暗的不滿結(jié)合起來 就化成一 股更為深沉廣闊的感傷情調(diào) 筆者結(jié)合憶語文本 分析這種感傷情調(diào)在明末清初 清代中葉 清末民初三個階段中的不同表現(xiàn)及其成因 明末清初文人的迷蒙痛楚來 自時代巨變引發(fā)的故國思憶 清代中葉雖處盛世 但清廷政治上的控制使文人主體 精神失落 壯志難酬 理想破滅的虛無感遂成時代主音 清末民初 社會愈加腐朽 衰敗 文人看不到前途 始終處于頹唐迷惘的狀態(tài)中 最后筆者探討了憶語文本對 紅樓夢 的關(guān)注現(xiàn)象 說明憶語體文學雖無 紅樓夢 如此廣闊的視野 然而同 樣開掘出了同處失志時世的具有自由觀念的文人心聲 第3 章論述憶語體文學的詩性風格 談論憶語體文學藝術(shù)風格的已有若干文章 但幾無以詩性風格作為論題進行研究的 筆者以為 中國數(shù)千年詩性文化的浸染加 上明清性靈思潮的影響 尤其憶語文人憑一顆詩心體悟生活 表現(xiàn)生活 這都促成 憶語體文學這朵詩性之花的盛開 我們言其詩性風格 主要從情 形 意三方面進 行分析 憶語體文學的詩性氣質(zhì) 首先來自文中鮮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將憶語體 文學與傳統(tǒng)傳記文學進行比較 憶語體文學明顯呈現(xiàn)出具有近代性的抒情審美眼光 其次 憶語體文學獨特的結(jié)構(gòu)方式 即不拘一格的外部形式與統(tǒng)一的內(nèi)部情緒氛圍 亦是詩性風格的體現(xiàn) 筆者以為憶語體文學片斷連綴 以情運文的散化結(jié)構(gòu)正與其 自由抒寫情性的特征相生相伴 最后 筆者分析了憶語體文學的寫意性 寫意性是 對抒情性的進一步推進 它將個人情感的直接表達收之于含蓄蘊藉的審美境界中 福建師范大學郝薇莉碩士學位論文 成為中國詩性智慧中極富特色和魅力之所在 筆者以為憶語體文學的寫意性與憶語 作者身為詩人的審美眼光及其內(nèi)斂節(jié)制的品格性情有很大關(guān)系 具體體現(xiàn)在情感表 達的節(jié)制性 描寫的意境化 敘述的空白意蘊 女性形象的和諧美中 第4 章梳理了憶語體文學的源流 發(fā)展及影響 此前研究者較少對憶語體文學 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進行全面考察 筆者以為 憶語體文學作為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 這一特定時期出現(xiàn)的文學樣式 生命力雖有限 但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應受到忽視 通過對憶語體文學源流及影響的考察 筆者發(fā)現(xiàn)它繼承了傳記文學與筆記文學包括 晚明小品文的傳統(tǒng)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同時又為近現(xiàn)代抒情自傳的發(fā)展提供了 養(yǎng)份 可謂文學史上的重要一環(huán) 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此外 筆者還梳理了憶語 體文學的發(fā)展歷程 探究憶語體文學發(fā)端之作 影梅庵憶語 誕生以來憶語諸部作 品模仿經(jīng)典的現(xiàn)象 民初哀情小說風潮影響下憶語體文學的新發(fā)展及最后的衰亡 和創(chuàng)作長期處于較為寂寥狀態(tài)的現(xiàn)象及原因 這就站在文學史的高度上 對憶語體 文學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考察 還原了憶語體文學的地位價值 也深化了此前憶語體文 學的研究 v 第1 章緒論 第1 章緒論 1 1 憶語體文學界定 憶語體文學是指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出現(xiàn)的一類以 憶語 或相似表達為名 記錄文人個人家庭婚戀生活為主的中長篇自傳文言筆記體文學 其發(fā)端之作是明末清初人冒襄為追憶亡妾董小宛所作的 影梅庵憶語 文章深 情回顧了他與小宛相識相知的經(jīng)過 婚后情意融融的日常生活場景以及戰(zhàn)亂中逃難 的種種波折歷難 愛情在對歡愁苦樂的娓娓敘寫中自然流溢 影梅庵憶語 以其文 字的哀感頑艷 對婚姻愛情描繪的細膩動人 在文學史上開辟了一條傷悼故人并抒 寫自我哀感的新路 要給它來一番具體的文體歸類 顯然并不容易 影梅庵憶語 非尋常體式所能包容 只因它雜糅了種種文學樣式的優(yōu)長 又有所創(chuàng)新 為抒發(fā)對 愛妾的思念找到了最佳表達樣式 故當后來者意欲追思故人往事 表達感傷之情時 采用 影梅庵憶語 開辟的 憶語體 最便宜不過了 憶語 這個詞是近代人根據(jù) 影梅庵憶語 其名縮略而成的 民國時趙苕狂在 影梅庵憶語考 中將 影梅庵 憶語 簡稱為 憶語 并指出 自從這部書出現(xiàn)于文壇后 依照著它的體裁而繼 續(xù)撰作的 也很有上幾部 如 香畹樓憶語 秋燈瑣憶 等都是 當然 這 許多的作品不是為悼亡而作 就是當細君生時紀述他們伉儷間的艷事柔情的 所以 在這種憶語體文字之中說來 影梅庵憶語 可稱得是鼻祖的了 1 這里已很明白 地將 影梅庵憶語 及其仿作統(tǒng)稱為 憶語體 影梅庵憶語 一經(jīng)問世 引起不小的反響 文人圈內(nèi)爭相傳閱 模仿者代有 其人 其流至民國延綿不絕 憶語作者主要來自蘇浙一帶 江南自古人文之邦 加 之偏安的地位 秀麗的風光 溫潤的氣候和發(fā)達的經(jīng)濟養(yǎng)育了一批講求雅致而好尚 風情 思想通脫的江南文人 他們受同一地域文化的熏陶 思想認識層次較為接近 當接觸到憶語的典范作品后 很容易產(chǎn)生共鳴 一旦自身遭遇相同不幸的情事時 就能有所參照而紛起效尤 創(chuàng)作出同樣纏綿悱惻 雅致詩意的作品 細究起來 題 材風格相似且仿取 憶語 之名的文言作品有 香畹樓憶語 清陳裴之作 眉珠 庵憶語 清王韜作 小螺庵病榻憶語 清孫道乾作 倦云憶語 民國程善之 趙苕狂 影梅庵憶語考 引自 清 冒襄等 影梅庵憶語浮生六記香畹樓憶語秋燈瑣憶 長沙 岳麓出版 社1 9 9 1 年 第4 0 4 l 頁 福建師范大學郝薇莉碩士學位論文 作 眉樓憶語 民國蓮心作 都門憶語 民國夢馀作 小窩憶語 民國 佛郎作 情場憶語 民國省身作 昭明憶語 民國姚后超作 天倫憶語 民國潛川一鶴作 咒紅憶語 民國王德鐘作 偶然室憶語 民國陳宗藩作 消夏憶語 民國蔣吟秋作 等 與 憶語 題名有類似表達的還有 浮生六記 清沈復作 秋燈瑣憶 清蔣坦作 寄心瑣語 民國余其鏘作 這些作品追 隨 影梅庵憶語 開創(chuàng)的傳統(tǒng) 形成文壇上一道獨特風景線 我們依照學界的總結(jié) 統(tǒng)稱之為憶語體文學 1 2 研究現(xiàn)狀 憶語體文學自產(chǎn)生以來 已有零星評論 這些評論往往來自作者的友人或熱心 讀者為憶語作品所作的序跋 多贊譽之辭 或稱其情真意摯 或頌其文筆絕美 如 纏綿哀感 一往情深 1 或 情文相生 凄艷萬狀 2 的評論比比皆是 這也粗略 點出憶語體文學在思想上和藝術(shù)上的特色 同時 早期評論者也注意到憶語作品之間的承傳性 并與此前的典范作品進行 比較 有意抬高為之作序跋的憶語作品的地位 如馬履泰為 香畹樓憶語 作序時 就將它與 影梅庵憶語 相比較 以為 觀孟楷 紫湘之事 遇奇而法 事正而葩 鄭重分明 風概既遠軼冒 董 即就 香畹樓憶語 與 夢玉詞 筆墨而論 尤非 雉皋所及 3 周夢坡 歷代兩浙詞人小傳 里稱 秋燈瑣憶 皆幽閨遺事 文極 雋雅 視冒辟疆 影梅庵憶語 更過之 4 到了民國時期 浮生六記 受到文界 推崇 胡樓安 胡寄塵在 倦云憶語序 中指出 他的性質(zhì)正和 浮生六記 相同 他的價值只有高出于 浮生六記 決不會比他不如的 5 這些評論乃溢美之辭 雖 未系統(tǒng)地理出憶語作品之間的發(fā)展線索 但已初步自覺地將這些作品歸入 憶語 文學的行列 1 王韜 浮生六記 原跋 引自 清 冒襄等 影梅庵憶語浮生六記香畹樓憶語秋燈瑣憶 長沙 岳麓出版 社1 9 9 1 年 第1 4 9 頁 2 閏湘 香畹樓憶語原序三 引自 清 冒襄等 影梅庵憶語浮生六記香畹樓憶語秋燈瑣憶 長沙 岳麓出 版社1 9 9 1 年 第2 6 8 頁 1 馬履泰 香畹樓憶語原序二 引自 清 冒襄等 影梅庵憶語浮生六記香畹樓憶語秋燈瑣憶 長沙 岳麓 出版社1 9 9 1 年 第2 6 6 2 6 7 頁 4 涂元濟注釋 閨中憶語五種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 9 9 3 年 第1 8 9 頁 5 胡樓安 胡寄塵 倦云憶語新序 程普之 倦云憶語 上海 文藝小叢書社1 9 3 0 年 第2 頁 第1 章緒論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 有學人開始對憶語系列的作品進行編選和評論 一九 三五年 上海世界書局出版的 美化文學名著叢刊 中刊入數(shù)部憶語作品 如 影 梅庵憶語 浮生六記 香畹樓憶語 秋燈瑣憶 等 并請專人為之作考證評 論文章 評論者開始以 憶語 命名這些題材 體裁 風格相似的作品 指出它們 的獨特性正在于情感的真實 文字的優(yōu)美 行文的隨性 內(nèi)容的瑣碎 這就對憶語 體文學的獨特風格進行總體概括 解放以后 憶語體文學因其情愛類私人題材受到排斥 被徹底遺忘 直至改革 開放以后 才陸續(xù)有一些評論文章 但集中于 浮生六記 的研究上 王人恩教授 的 浮生六記百年研究述評 己進行詳細梳理 這里不作贅述 九十年代 岳麓書社出版了 影梅庵憶語浮生六記香畹樓憶語秋燈瑣憶 湖北辭書出版社出版了宋凝先生編注的 閑書四種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了涂 元濟教授編選的 閨中憶語五種 里面除以上四部憶語代表作外 還收錄南社成員 余其鏘的 寄心瑣語 這都表明學界對于憶語體文學的重新重視 據(jù)筆者所知 目前主要有以下作品對憶語體文學進行整體研究 陳蘭村教授主 編的 中國傳記文學發(fā)展史 里面專節(jié)論述 憶語體 自傳文學的創(chuàng)新和流變 從憶語體文學體制 傳主 主旨 視點及美學上的創(chuàng)新進行了闡述 鄭州大學中文 系研究生張小茜的碩士畢業(yè)論文 憶語體 筆記研究 對 憶語體 文學創(chuàng)始之 作 影梅庵憶語 憶語體文學作為特定獨立文學樣式的發(fā)展軌跡 憶語體的社會方 面成因 憶語體的文學基礎進行了探討 此外還有幾篇單篇論文分別分析了憶語體 文學的情感表現(xiàn)和女性形象 此外 憶語體文學也以其它方式被人們關(guān)注 比如 張國俊先生的 中國藝術(shù) 散文發(fā)展史 將之視為 閑書 與小品文一脈相勾聯(lián) 莊逸云先生的博士論文 清 末民初文言小說史 將之視為自傳文學在清代的新發(fā)展 這都證明了憶語體文學在 研究方法上的多樣性及其在文學史上的研究價值 1 3 存在問題 1 3 1 小說與散文歸屬之爭 憶語體文學究竟屬于小說或散文文類 文學史上兩種說法爭執(zhí)不下 清史稿 藝文志 將 影梅庵憶語 與王睥 今世說 吳肅公 明語林 梁 福建師范大學郝薇莉碩士學位論文 紹壬 兩般秋雨盒隨筆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 余懷 板橋雜記 等筆記小說并 列 同歸 小說 屬類 中國叢書綜錄 也把 浮生六記 香畹樓憶語 秋燈 瑣憶 納入小說家之列 不過應該指出 清代是小說觀趨向保守的時代 特別是以 紀昀為代表的官方思想 將小說分為 敘述雜事 記錄異聞 輟緝瑣語 三類 以 寓勸戒 廣見聞 資考證 2 為小說的功能 否定小說敘事的虛構(gòu)性 傳奇小說則 被剔除出小說之列 另作一類 可見文言小說在清代回歸了 補史之遺闕 的古小 說觀念 與白話小說的概念相差甚遠 到了清末民初 小說 概念更加含混不清 幾乎各種虛構(gòu)非虛構(gòu)的敘事性體裁都可包括其中 如梁啟超發(fā)動 小說界革命 就 把戲劇包括在 小說 概念中 一些作品或作品集雖號稱 小說 卻不能與現(xiàn)代 小 說 概念等同視之 收錄 眉珠庵憶語 的 虞初廣志 也有類似問題 虞初 最 早是小說家之祖西漢人虞初的名字 明代小說總集 虞初志 采用其名后 由明至 清續(xù)書源源不絕 皆取 虞初 為名 以示承繼關(guān)系 其中清末民初浙江鄞縣人姜 泣群輯 虞初廣志 十六卷 在 本書之性質(zhì) 中指出 是編冶掌故 歷史 文藝 野乘為一爐 洵小說界之精髓 亦文章家之軌范也 1 這說明它雖名日小說集 實 際雜合了多種文體 統(tǒng)一于 小說 名下 眉珠庵憶語 在當時顯然被當作廣義的 小說看待 如今將憶語作品視作小說的仍有其人 有的學者認為 浮生六記 既像日記 又不像日記 既像自傳 又不像自傳 既像生活雜記 又不像生活雜記 既像游記 又不像游記 既像隨筆 又不像隨筆 既像歷史 又不像歷史 它的確是一種新小 說 類乎散記型的自傳體小說 3 上海辭書出版社的 古代小說鑒賞辭典 將 影 梅庵憶語 及 浮生六記 都收入其中 尤其指出 浮生六記 在藝術(shù)形式上突破 了傳統(tǒng)文言小說的格局 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近于現(xiàn)當代小說的藝術(shù)形式 4 有的學者則傾向于憶語作品是散文的觀點 他們或總結(jié) 這些作品 皆為回憶 閨中往事的紀實之作 又往往是在賢妻愛妾仙逝之后而作 纏綿悱惻 故事性強 因而長期以來多被誤認為是小說 或認為 其實這些瑣語 不外是些對亡侶懷念的 3 張蕊青 浮生六記 的創(chuàng)造性 明清小說研究 1 9 9 5 年第4 期 1 姜泣群輯 虞初廣志 重訂虞初廣志凡例 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1 9 8 6 年 第2 頁 2 清 紀昀等編篡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轉(zhuǎn)引自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 9 7 3 年 第5 頁 4 黃霖主編 古代小說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 0 0 4 年 第2 5 2 3 頁 5 陳蘭村主編 中國傳記文學發(fā)展史 北京 語文出版社1 9 9 9 年 第3 6 3 頁 6 盧豫冬 閨中憶語五種 序 涂元濟 閨中憶語五種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 9 9 3 年 第1 頁 第1 章緒論 回憶性的文言散文 6 袁行霈主編的 中國文學史 也將 浮生六記 看作自傳體 筆記式散文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 作為生活實錄的憶語作品與小說家有意識創(chuàng)作虛 構(gòu)文字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這憶語里所敘述的各樁事情 都是實實在在的 并不是出 之于向壁虛造 1 不應以故事性強就稱它為小說 憶語體的體裁之所以難以界定 是因為它雜糅諸種文體的特征 另外開辟了一 條新路 形成獨特文風 一定要辨析憶語作品屬于散文或小說并不容易 我們很難 推斷哪些內(nèi)容是虛構(gòu)成份 哪些具有真實性 故而本論文只取與韻文相對的廣義 散 文 大文類來定義憶語作品 1 3 2 研究瓶頸 憶語體文學長期得不到廣泛流傳 現(xiàn)存作品極其稀少 余作的開掘整理工作也 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盧豫冬先生指出 作為古舊書籍 則必須及時搶救處理 整理 出來 盡管此五種作品距今時代不算遠 但有的已殘缺不全 如 浮生六記 只存 四記 有的則已絕版 如 寄心瑣語 及早整理校點注釋出版 大有助于古舊典 籍之發(fā)掘研究 2 此外憶語作家乃社會中下層文人 少有名家大家 有關(guān)他們身世 的資料稀缺不全 這些情況都影響了研究面的拓展 因而人們主要將研究目光集中 于少量幾部經(jīng)典作品如 影梅庵憶語 浮生六記 中 很少對憶語體文學進行整 體考察 即使有心為之 囿于文本資料的不足 往往只能得出較為簡單直觀的印象 難以進行深入考證研究 亟需學界對憶語作品及相關(guān)資料進行開掘整理 為以后研 究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相信隨著憶語文本陸續(xù)被發(fā)現(xiàn) 憶語體文學研究的 空間將會擴大 1 4 研究意義及思路 若說一紀興衰 到了末葉 因為發(fā)展完備 總會帶來些返照回光 此語形容處 于封建末世的大清文壇 最適合不過 前代的文化積淀造就了末期眾體俱全 蔚為 大觀的熱鬧景象 各種文體都處于相當成熟完善的狀態(tài) 而在主流文學的夾縫里 亦有些如憶語體文學一樣的新文學樣式獨立斜枝 雖無法與主潮爭鋒 卻因其不甘 1 趙苕狂 影梅庵憶語考 清 冒襄等 影梅庵憶語浮生六記香畹樓憶語秋燈瑣憶 長沙 岳麓出版社1 9 9 1 年 第4 0 頁 2 盧豫冬 閨中憶語五種 序 涂元濟 閨中憶語五種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杜1 9 9 3 年 第l l 頁 福建師范大學郝薇莉碩士學位論文 拘守的創(chuàng)新意識 因其對當時文學風氣的迎合態(tài)度 顯出另一番輕巧的姿態(tài) 惹人 愛憐 然而各種清代文學史 往往忽略了憶語體文學 這不能不是個遺憾 盧豫冬先 生指出重視這種迄今未登文學史殿堂的前人作品的原因 無他 不但從整理古舊書 籍的角度來說 有此必要 即就作品本身而言 它又何嘗不是從明末清初到清末民 初這三百年間的文學發(fā)展的一個側(cè)影 1 返回具體作品看 無論從大膽表現(xiàn)個人情 愛 關(guān)注女性及其命運 或從結(jié)構(gòu)的獨異 意蘊的優(yōu)美 文字的精致等藝術(shù)形態(tài)看 憶語體文學都是值得人們研究借鑒的 而且作為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一種獨特的文 人文學 它不只記錄瑣瑣碎碎的文人家庭婚戀生活 更是文人抒寫內(nèi)心情懷的心靈 之詩 承載了這一特殊文化群體所戀所愛所思所想 要研究這一階段文人心靈史及 其社會生活背景 要對整個清代文學史進行系統(tǒng)研究 憶語體文學不可不談 本文特別將憶語體文學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提出 就是認為它寓有深厚的文化底 蘊 在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價值 從此思路出發(fā) 本文不求面面俱到 而是在 對目前筆者所能見到的所有憶語文本進行整體考察的基礎上 以文人心靈寫本為突 破口 抓住這一新舊時代交替時期文人特有的悲觀情懷與詩化情結(jié)對其思想藝術(shù)性 的成因及表現(xiàn)進行具體分析和歸納總結(jié) 得出這是一種極富時代特色的文人文學樣 式 這比前人的研究有所深化 最后站在文學史的高度上 梳理憶語體文學的源流 發(fā)展及影響 即它接續(xù)了傳記文學與筆記文學的傳統(tǒng)并加以創(chuàng)新 同時又為現(xiàn)代抒 情自傳 散文的成形提供了養(yǎng)份 這就還原了憶語體文學作為文學史上重要一環(huán)的 獨特地位 盧豫冬 閨中憶語五種 序 涂元濟注釋 閨中憶語五種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 9 9 3 年 第3 頁 第2 章憶語體文學的情感內(nèi)涵 第2 章憶語體文學的情感內(nèi)涵 2 1 憶語體文學的愛情觀 憶語文人寫愛情并非獨創(chuàng) 這種無益于政治教化而能代表個體精神價值的私密 性話題 對江南文人向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從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至清末民初 的鴛鴦蝴蝶派 愛情文學一脈下來 可謂興盛 憶語文人寫自己的愛情 比其它情愛類文學更顯真摯 這是獨屬于文人的愛情 觀 可以用 情 與 清 來形容 2 1 1 對 情 的推崇 2 1 1 1 文化傳統(tǒng)中的 情 王充 論衡 本性篇 情 接于物而然者也 關(guān)尹子 情 波也 心 流也 性 水也 也各指出情的部份特性 這些解說為我們描繪出 情 字所指的 約略輪廓 不學而能的 與外在人 物應接時 所自然萌生的一份美好而纏綿的牽 掛 具有喜怒哀懼愛惡欲等的表現(xiàn)形式 自然天生的一段情 人人有之 然而中華民族整個心態(tài)偏于保守 人情人欲一 直處于被節(jié)制的狀態(tài) 先秦各派別思想家不同程度都對人情人欲持疑慮態(tài)度 莊子 就說 惡欲 喜怒 哀樂 六者累德也 墨子也說 必去喜 去怒 去樂 去悲 去愛 去惡 而用仁義 就是說 為推行仁義道德 需要去除自我的各種私心和愿 望 2 法家商鞅則認為 樂則淫 淫則生佚 主張嚴刑峻法以治國 孔子雖不反對 人的基本物質(zhì)欲望和正常情感 認為 飲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但也說 禮也者 理也 樂也者 節(jié)也 君子無理不動 無節(jié)不作 主張對情欲實行節(jié)制 以更好地 引導人心 為政治教化服務 3 在強調(diào)政治教化的文化傳統(tǒng)中 情 文學為禮教所束縛 難成時代正統(tǒng)主流 但人們心中對于個人幸福的渴望是不可抹滅的 2 1 1 2 憶語體文學在人情表現(xiàn)上的特色 文人在憶語作品中對情的關(guān)注 其實也是對合理個人欲求的追求 即使只是表 1 蔡英俊主編 劉岱總主編 抒情的境界 臺北 聯(lián)經(jīng)出版社 1 9 8 2 年 第2 0 8 頁 2 參見焦國成 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反思的反思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 第1 3 2 1 3 3 頁 3 參見高翔 近代的初曙 1 8 世紀中國觀念變遷與社會發(fā)展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 0 0 0 年 第9 5 頁 福建師范大學郝薇莉碩士學位論文 現(xiàn)正常的人情人欲 在整個保守的封建社會里 仍是相當珍貴的 何況比之此前的 情愛類文學 憶語在人情的表現(xiàn)上有自己的特色 首先 第一次以長篇回憶錄的形式將自己經(jīng)歷的婚戀愛情往事一一述來 并深 情表白對愛人的癡心眷戀 將愛情提到了極高地位 且聽憶語作者一番深情的傾述 沈復以 關(guān)鳩 冠三百篇之首 1 為理由 將 夫婦擺在卷首來敘 情被提到了首要地位 秋燈瑣憶 中蔣坦發(fā)愿 即或再墮人天 亦愿世世永為夫婦 2 冒襄痛訴小宛逝世帶來的哀傷 余業(yè)為哀辭數(shù)千言哭之 格于聲韻不盡悉 復約略紀其概 每冥痛沉思姬之一生與偕姬九年光景 一齊涌心 塞眼 雖有吞鳥夢花之心手 莫能追述 3 寄心瑣語 中余其鏘始終不愿相信妻 子死亡 如吾與娟君之愛之深且篤 謹之力而能使之人間天上 一旦成永訣乎 4 眉珠庵憶語 直陳對女士的愛意 余思慕女士 勝于饑渴 言辭之大膽 令人 震動 倦云憶語 中有這么一段感慨 值清氏末造 各人抵掌談論當世事 有若 不可一世者 余當時亦為虛辭所煽 似真有非常抱負者 自是每日 輒彼此往還 靜坐讀書 不及一二時 時或陰雨寒雪 始不出門 由是浮囂之習 中于不自覺 自詡為進化 不知乃適成退化 今日之我 蓋于此定之矣 此書室所至為紀念者 則當時風晨雨夕 把卷獨坐 有姍姍微步來者 手捧茶餌 徐立吾后 嫣然一笑 相視無言 覺此室可毀 此身可朽 而吾心之耿耿者 殆萬祀不消矣 5 曾經(jīng)懷抱 的胸中大志于今煙消云散 唯有那輕靈佳人永駐心中 這些真切熱烈的話語 從文人口中道出 體現(xiàn)了他們對于真情的呼喚與渴望 作家憑著本心表現(xiàn)自己的生活 沒有 益世道人心 的功利目的 這使憶語的愛情 描寫忠于作者內(nèi)心體驗 純屬情感的自然流露 從而具有深廣的人性內(nèi)涵 其次 憶語主動將視點伸向平凡的人生 津津樂道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作家 不再空疏地談什么經(jīng)國大事 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自然景觀的別致多彩 普通男 女的喜怒哀樂 俱可入于筆下 這是對一味遮蔽性靈的道統(tǒng)的突破 1 清 冒襄等 影梅庵憶語浮生六記香畹樓憶語秋燈瑣憶 長沙 岳麓出版社1 9 9 1 年 第3 9 頁 2 清 冒襄等 影梅庵憶語浮生六記香畹樓憶語秋燈瑣憶 長沙 岳麓出版社1 9 9 1 年 第1 7 8 頁 3 清 冒襄等 影梅庵憶語浮生六記香畹樓憶語秋燈瑣憶 長沙 岳麓出版社1 9 9 1 年 第2 頁 4 涂元濟注釋 閨中憶語五種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 9 9 3 年 第1 9 5 頁 5 程善之 倦云憶語 上海 文藝小叢書社1 9 3 0 年 第8 1 8 2 頁 第2 章憶語體文學的情感內(nèi)涵 傳統(tǒng)觀念強調(diào)道德教化 將個人需求置于社會需求之下 對日常閑暇多持否定 態(tài)度 朱熹曾批評一些學生說 公等每日只是閑用心 問閑事 說閑話的時節(jié)多 問緊要事 究竟自己事底時節(jié)少 若是真?zhèn)€做工夫底人 他是無閑工夫說閑話 問 閑事 1 憶語文人偏偏要做這等閑事 說這等閑話 盡量豐富自己的物質(zhì)文化生活 享受獨屬于自我的歡樂 并真誠地在作品中大加鋪寫 毫不掩飾對 玩物喪志 的 物什的喜愛 他們多數(shù)未仕 熱愛自由的天性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閑適之趣 對日常生活的體悟感受 對看似無用的物什的熱衷 其實表達了文人對于生命的珍 惜和眷戀 他們意識到個體生存于世間的不易 并希望能尋求幸福歡樂 不枉行世 一回 享受日常人生 這本為倫理教化不齒的人生態(tài)度 在憶語文人看來同其對 愛情的追求一般自然本真 2 1 1 3 個性主義思潮對 情 的推動 可以說 無論是對自我愛情的大膽張揚 還是對于日常生活情趣的熱衷 無不 是正常人情的發(fā)抒 然而要在強調(diào)節(jié)情制欲的保守文化傳統(tǒng)中跨出這樣一步并不容 易 晚明個性主義思潮無疑是憶語體文學的催生劑 上面已述 中國倫理道德思想對 欲 存有防范心理 很容易將 理 與 欲 對立起來 宋明以來 儒家理學更加夸大 欲 的危害性 將之與罪惡等同對待 主張 存天理 滅人欲 直接與人的本性背道而馳 士大夫們小心恪守倫理道德規(guī) 范 欲望的窒息帶來思想的僵化 隨著明中葉江南一帶商品經(jīng)濟的繁榮 壓抑許久 的個性意識逐漸滋生 先覺者們對于思想上死水般的局面 越發(fā)不滿 力圖沖出朱 學的思想禁錮 王守仁開始公開批判程朱理學 自成陽明心學 深得廣大士子擁護 陽明心學高揚主體精神 鼓吹 心者天地萬物主也 人的自然欲求受到高度肯定 萬歷間 王學變種 以李贄為代表的泰州學派索性向名教禮法公然挑戰(zhàn) 認為合 乎人情即是理 穿衣吃飯即是人情 情 從理學重壓下解放出來后 為文學拓開了 新的天地 文人對于自身的生存狀態(tài)有了更切近的體會 他們將目光下移 從對情 愛的關(guān)照和日常生活的怡然自樂中抒寫性靈 表達個人獨特的生命體驗 2 1 2 清 的規(guī)范 9 若說憶語文人對 情 的推崇是對禮教束縛的反撥 那么他們賦予 隋 以 清 的品格就是對世俗縱欲之風的糾正 朱熹 朱子語類 卷1 2 1 轉(zhuǎn)引自陳伯海主編 近四百年中國文學思潮史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1 9 9 7 年 第 1 3 6 頁 福建師范大學郝薇莉碩士學位論文 個性主義思潮于晚明興起后 就以強勁的勢頭沖破宋明理學的堤壩 一下子難 以迅即收攏 導致明末清初物欲橫流 道德淪喪的局面 人情以放蕩為快 世欲以 侈靡相高 1 文人開始進行反思 試圖以理節(jié)情 挽救世風 2 1 2 1 純潔的愛情觀 憶語作者筆下 愛情強調(diào)的是戀人之間的心靈相通 精神默契 文人們欣賞女 性 贊美女性 不是將女性作為物欲的玩賞對象來看待 而是從靈魂上敬之愛之 將其作為純潔的理想來歌頌 女性對戀人的愛意 亦無世俗追名逐利的想法 全憑 一個 情 字 傾心相向 如小宛在逃難百五十日里 照顧病危的冒襄至 星靨如蠟 弱骨如柴 仍不愿 旁人代替照料 令冒襄感慨 余何以報姬于此生哉 姬斷斷非人世凡女子也 沈 復因妻子觸怒父親 被逐出門 而情愿與妻共擔苦難 漂泊四方 秋蓉和咒紅婚事 不成 一個以身殉情 一個 被發(fā)空山 看云聽月 報答愛人 這種珍貴純真的愛 情 因為無欲無求 在污濁的社會里 如一盞明燈 點燃了文人對美好人性的希望 純潔的愛情觀也體現(xiàn)在日常情愛的描寫中 憶語作者描寫男女情愛 往往以精 神上的愛戀與思慕代替肉體歡愛的表現(xiàn) 未婚男女的接觸僅限于眼神 言語 倦云憶語 中形容戀人姍姍的豐韻 能 使人慕而不敢近 愛而不敢褻 即濃摯之情 亦于惝恍迷離之中領略之 完全剝除 了欲念的眼光 作者也曾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他對矜持的閨秀作風的贊同 余在皖 時 好為 冬郎體 亦情事所觸 發(fā)之予詩 中有云 恁是聰明偏落寞 每于薄 怒見溫柔 頗得意 以示若人 若人初無一語 徐睨之 則俯其首以去 自是不敢 復以微詞瀆之 2 咒紅憶語 中咒紅與秋蓉雖彼此有情 終不曾將一個 愛 字 輕易出口 就連平時咒紅無意中說到 情 字 都讓他們尷尬不已 秋蓉忽低垂 粉頸 赧然無語 予逡巡辭去 可見兩人對這個 情 字的避諱 至于夫妻間的情愛 雖不乏摯情 也往往停留在相敬如賓的狀態(tài)中 舉新婚之 夜為例 秋燈瑣憶 寫夫婦通宵達旦沉迷于聯(lián)詩憶舊之中 直到 檐月曖斜 鄰 鐘徐動 戶外小鬟 已喁喁來促曉妝 這才 閣筆而起 寄心瑣語 中 娟 君古嫁年而來歸 時予新賦采芹 洞房夕啟 簫下秦樓 紫曲送香 銀燈搖夢 設 令唱經(jīng)堂主人見之 應嘆 個儂艷福不淺 本該作為主角出現(xiàn)的新婚夫婦隱在 明 張翰 松窗夢語 北京 中華書局1 9 8 5 年 第1 3 9 頁 2 程善之 倦云憶語 上海 文藝小叢書社1 9 3 0 年 第2 4 頁 1 0 第2 章憶語體文學的情感內(nèi)涵 華麗的帷幕后 不見蹤影 即使最大膽表現(xiàn)夫妻情愛的 浮生六記 對新婚之夜 的描寫亦點到為止 蕓回眸微笑 便覺一縷情絲搖人魂魄 擁之入帳 不知東方 之既白 此景朦朧含蓄 不至因過份輕佻破壞了詩意美感 2 1 2 2 清雅的生活意趣 憶語文中大力渲染男女主人公對 清 的贊賞 除了表現(xiàn)他們的愛情是建立在 對彼此清雅氣質(zhì)的認同上 還包括情愛生活中共同審美情趣都超脫了凡俗物欲 于 塵俗無染 憶語作家筆下的日常生活 充滿詩趣 回歸到中國文化傳統(tǒng)要求含蓄恬淡清雅 的審美標準 文人自覺將自己的生活與市井人生區(qū)分開來 清 事實上成為士人身 份的象征 憶語作者興致盎然地談論琴棋書畫 花鳥蟲魚 美食茶酒 山水風景 這本是晚明小品文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內(nèi)容 時人稱之為 清玩 清娛 1 以 清 來雅 化世俗味甚濃的 玩 和 娛 體現(xiàn)了文人對高雅格調(diào)的追求 譬如 影梅庵憶語 寫小宛制作食品一段 腌漬花果取色美味香 經(jīng)年香味 顏色不變 紅鮮如摘 而花汁融液露中 入口噴鼻 奇香異艷 非復恒有 諸種 花果于酒后盛出 亦有講究 五色浮動白瓷中 一句 簡直讓人稱絕 鮮艷多彩之 色 潤滑柔膩之態(tài) 凈潔雅純之神 盡溢于言表 這些食物 在作者筆下儼然一樣 樣精致美觀的工藝品 又如 浮生六記 對一次郊游的描寫 飯后同往 并帶席墊至南園 擇柳陰下 團坐 先烹茗 飲畢 然后暖酒烹肴 是時風和日麗 遍地黃金 青衫紅袖 越阡 度陌 蝶蜂亂飛 令人不飲自醉 既而酒肴俱熟 坐地大嚼 擔者頗不俗 拉與同 飲 游人見之莫不羨為奇想 杯盤狼籍 各已陶然 或坐或臥 或歌或嘯 紅日將 頹 余思粥 擔者即為買米煮之 果腹而歸 蕓日 今日之游樂乎 眾日 非 夫人之力不及此 大笑而散 2 文中選取的諸種意象 柳陰 和風 麗日 滿地 黃花 青衫紅袖 成行的阡陌 亂飛的蜂蝶 己構(gòu)成令人心醉的爛漫圖景 而 不 俗 的參與者更提升了畫面的品味 看他們 坐地大嚼 擔者頗不俗 拉與同飲 游人見之莫不羨為奇想 杯盤狼籍 各已陶然 或坐或臥 或歌或嘯 這般無拘無 束 我們依稀可見他們歡樂得意的臉龐 放蕩不羈的神情 別有一種風流意趣 在物欲橫流 追名逐利的社會里 憶語文人以 清 升華了 情 的品格 為 1 參見歐明俊 論晚明人的 小品 觀 文學遺產(chǎn) 1 9 9 9 年第5 期 2 涂元濟注釋 閨中憶語五種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 9 9 3 年 第6 5 6 6 頁 福建師范大學郝薇莉碩士學位論文 自己的人生與周遭庸俗物質(zhì)利欲社會和污濁的政治功名世界劃上了一道界線 自覺 維護心靈的凈土 2 1 3 傳統(tǒng)的投影 以 清 正 情 的同時 不可不看到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在文人心中的巨大投 影 憶語作者推崇真摯的愛情 肯定人類的合理情感需求 但這些以文言為書面語 言的文人 其思想結(jié)構(gòu)仍建立在傳統(tǒng)倫理教化的基礎上 傳統(tǒng)文化心理中 中庸是 一種重要思維方式 它決定了文人對于 情 的態(tài)度 仍以克己復禮為重 中庸 對理性與情欲的相互關(guān)系 有明確的原則論述 喜怒哀樂之未發(fā) 謂之中 發(fā)而皆 中節(jié) 謂之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達道也 1 強調(diào)的就是節(jié) 制情欲 使之發(fā)而中和 避免個人欲望的過分膨脹 孔子日 君子中庸 小人反中 庸 2 直接將是否符合中和之道與道德教化聯(lián)結(jié)起來 中庸學說其實隱含著民族克 制個性的保守心態(tài) 即使新的價值觀念已滋長在文人心中 但禮教的烙印難以輕易抹去 發(fā)乎情 止于禮義 憶語文中的愛情 多少帶有儒家道德規(guī)范的痕跡 冒襄戰(zhàn)亂中攜尊親妻兒出逃 卻將小宛拋給朋友照料 這在他看來并非無情無 意 只是明辨孝親保嗣的大節(jié) 沈復厭棄妻子陳蕓 若腐儒 迂拘多禮 責怪她 卿 欲以禮縛我耶 語 日 禮多必詐 可見思想通脫開明 當妻子被父親嫌棄 迫不得已攜妻離家 終至家破妻亡后 發(fā)一番沉痛語 奉勸世間夫婦 固不可彼此 相仇 亦不可過于情篤 語云 恩愛夫妻不到頭 如余者 可作前車之鑒也 也 是認為情應有所節(jié)制 否則就會釀成不幸 生存在倫理社會中的傳統(tǒng)文人 在舒展自我情性的時候 心里總是裝載著來自 禮教的沉重壓力 被妻妾稱為 風流道學 的陳裴之 就是在情與理中尋求調(diào)和的 文人的典型 風流道學 一語來自李漁的劇作 慎鸞交 里面一位風流道學合一的 文人華秀 他自稱 小生外似風流 心偏持重 也知好色 但不好桑間之色 亦解 鐘情 卻不鐘偷外之情 據(jù)我看來 名教之中不無樂地 閑情之內(nèi)盡有天機 畢竟要使道學 風流合而為一 方算得個學士文人 3 道學本與風流毫不搭邊 但 1 郭丹主編 先秦兩漢文論全篇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2 0 01 年 第3 3 6 頁 2 中庸 楊洪 王剛注譯 蘭州 甘肅民族出版社1 9 9 7 年 第5 頁 3 李漁撰 李漁全集 第五卷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 第4 2 4 頁 第2 章憶語體文學的情感內(nèi)涵 在清代這些既崇尚情性又不愿突破倫理的文人眼中 竟奇妙地合二為一 這樣塑造 出的人物 總顯得不倫不類 充滿了矛盾 如華秀看似不悖名教的 正人君子 私 底下卻突破了禮教的限制 和名份不配的愛人結(jié)合 但與愛人相戀時 又滿口仁義 道德 不敢自由表達愛意 這也是在情與理邊緣徘徊的文人們共同的心態(tài) 向往風 流的陳裴之在 香畹樓憶語 中很少正面表現(xiàn)夫妻情事 紫姬逝后 他更是申言 余則心芽不茁 性海無波 且愿生生世世弗作有情之物矣 一方面表白對紫姬的 忠貞無二 另一方面也為 情 在心中激蕩起的狂波感到不安 日常情愛的表現(xiàn)尚且有所節(jié)制 當情感與禮教發(fā)生沖突時 憶語中的人物往往 沒有沖破禮教束縛的勇氣 甚至到了清末民初 憶語中亦多戀愛不成的遺憾事 如 眉珠庵憶語 倦云憶語 咒紅憶語 傾吐的就是文人無法爭取自由婚姻的痛 楚心情 此時 言情小說在文壇上大為興盛 當時人肯定 近來中國之文士 多從事 于艷情小說 加意描寫 窮形極相 程公達 論艷情小說 學生雜志 第一卷 第六期 而上海尤甚 上海發(fā)行之小說 今極盛矣 然按其內(nèi)容 則十八九為言情 之作 姚公鶴 上海閑話 第一二四頁 上海古籍出版社 從而形成了中國小說 史繼明清才子佳人小說之后又一個言情小說的高潮 1 憶語文學在清末民初順應了 關(guān)切愛情主題的時風 涌現(xiàn)出多部作品 但時人普遍的情愛觀念依舊止于禮教限定 的純情范圍內(nèi) 風行一時的 迦因小傳 因為林紓依原著翻譯 述 清潔靜好 的 迦因未婚生子 在讀者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徐枕亞 玉梨魂 中謳歌純真的戀情 又認為寡婦戀愛是 魔劫 安排女主人公為情也為禮而死 周瘦鵑在 禮拜六 第十六期 鬼之情人 中序言所云 溯自半稔以還 余為言情小說伙矣 尚覺高尚 純潔 不著一星子污點 且間多傷心哀感之作 要匪誨淫者可比 要匪誨淫 可 說是清末民初小說界的共同風氣 2 與后期幾個南社憶語作者處于同一陣營的柳亞 子在 余十眉寄心瑣語序 說 五倫之中 君臣一倫應該取消 其余四倫 彼父 子兄弟 關(guān)于天性者靡論矣 若朋友夫婦之間 蓋有難言者 夫朋友以義合 義乖 則交絕 夫婦以愛合 愛疏而耦怨 茍非至情至性 孰能恒久不易 這里將夫 婦情愛視作人性的一部分 提到與朋友之義對等的地位 正是對男女情愛的正視 但他不贊成過分沉迷情愛之中 他為王德鐘作 咒紅憶語序 時 極力申言這些情 1 陳伯海主編 近四百年中國文學思潮史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1 9 9 7 年 第4 0 1 頁 2 趙孝萱 鴛鴦蝴蝶派 新論 蘭州 蘭州大學出版社2 0 0 4 年 第1 4 3 頁 3 轉(zhuǎn)引自胡偉希編 辛亥革命與中國近代思想文化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 9 9 1 年 第2 6 1 頁 福建師范大學郝薇莉碩士學位論文 愛之作不足為重 因書所倦倦者遺之 亦使讀者知王子非猶夫海上年少比也 若 夫虞初九百之作 縱盡態(tài)極妍 不足為王子重 亦非余所以重王子者 1 可以看出 柳亞子心中 情 作為個人欲求的一部分 仍應受到約束 消解在社會政治的大潮 中 的確 即使到了近代 人的自覺意識已有所覺醒 然而在中國這個理性保守的 國度里 個體人的價值需求仍遭到忽視乃至壓制 憶語作品對情的認識 代表了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 居于主流統(tǒng)治中心之外的 一批江南文人對情的態(tài)度 他們一方面站在時代前列 大膽歌頌愛情 呼喚著人與 人之間的真情 一方面 又以 清 提純 情 將 隋 與 欲 區(qū)分開來 使之 成為精神層面上的純潔愛戀 體現(xiàn)了講究高尚情操格調(diào)的文人本色 在純化 情 的努力中 我們同樣看到了傳統(tǒng)倫理道德對情性張揚的節(jié)制 這些深受中庸思想影 響的文人 內(nèi)心推崇的真情 仍然是合乎倫理道德的情 因而憶語作品中的愛情充 滿著種種矛盾 一方面勇敢地將視角伸向文人生活世界最隱秘的情愛角落 熱烈地 直抒對愛人的愛意 一方面又有所拘束 以含蓄的手法若隱若現(xiàn)地表達愛人之間的 情意 不敢明明白白寫出愛情生活場景 一方面歌頌著自由的愛戀 一方面又不敢 沖破禮教的束縛自由結(jié)合 這些矛盾折射出處于近代化進程中的文人追求自我 突 破現(xiàn)狀的愿望和倫理社會施予他們的壓力 在其內(nèi)心深處的爭斗與無奈的調(diào)和 掙 扎不得解脫的心靈面貌來自于時代的重壓 可以說是整個時代文人的普遍心態(tài) 反 映在憶語文中又化為濃重的感傷情調(diào) 自清初至民初 不曾消歇 2 2 憶語體文學的女性觀 如同憶語文人愛情觀的矛盾 當他們寫心中女性時 也纏雜著復雜的情感 一方 面大力贊頌身邊女性的美好 一方面又滿懷同情之心看到了女性生存處境的艱難 2 2 1 女性贊歌與精神寄托 2 2 1 1 女性贊歌 1 憶語文人對女性的推崇 關(guān)注女性是明清許多進步文人的態(tài)度 譬如 李贄在 焚書 卷二 答以女人 學道為見短書 中指出 謂人有男女則可 謂見有男女豈可乎 謂見有長短則可 柳亞子 咒紅憶語敘 東江王大覺 咒紅憶語 上海 新民圖書館兄弟公司中華民國十五年 第l 頁 第2 章憶語體文學的情感內(nèi)涵 謂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