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專題一文言文閱讀4文言翻譯訓(xùn)練.docx_第1頁
2017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專題一文言文閱讀4文言翻譯訓(xùn)練.docx_第2頁
2017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專題一文言文閱讀4文言翻譯訓(xùn)練.docx_第3頁
2017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專題一文言文閱讀4文言翻譯訓(xùn)練.docx_第4頁
2017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專題一文言文閱讀4文言翻譯訓(xùn)練.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翻譯考點歸類,對點模擬練能力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須賈。須賈為魏昭王使于齊,范雎從。齊襄王聞雎辯口,乃使人賜雎金十斤及牛酒。須賈大怒,以為雎持魏國陰事告齊,以告魏相魏齊。魏齊使舍人笞擊雎,折脅摺齒。雎詳死,即卷以簀,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齊悔,復(fù)召求之。魏人鄭安平聞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張祿。秦昭王使謁者王稽于魏,鄭安平夜與張祿見王稽。王稽知范雎賢,過載范雎入秦。秦相穰候車騎從西來。范雎曰:“吾聞穰侯專秦權(quán),惡內(nèi)諸侯客,我寧且匿車中?!庇许暎罟?,勞王稽,又曰:“謁君得無與諸侯客子俱來乎?無益,徒亂人國耳?!奔磩e去。范雎曰:“吾聞穰侯智士也,其見事遲,鄉(xiāng)者疑車中有人,忘索之?!庇谑欠饿孪萝囎?。行十余里,果使騎還索車中,無客,乃已。王稽遂與范雎入咸陽。拜范雎為客卿,謀兵事。卒聽范雎謀,使五大夫綰伐魏,拔懷。后二歲,拔邢丘。范雎日益親,因請間說曰:“臣居山東時聞秦之有穰侯不聞其有王也然則權(quán)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后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闭淹趼勚髴郑谑侵痧钣陉P(guān)外,拜范雎為相。秦封范雎以應(yīng),號為應(yīng)侯。魏使須賈于秦。須賈辭于范雎,范雎大供具,盡請諸侯使,與坐堂上,而坐須賈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數(shù)曰:“為我告魏王,急持魏齊頭來!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須賈歸,以告魏齊。魏齊恐,亡走趙。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內(nèi)臣于函谷關(guān)。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謁者,非其內(nèi)臣之意也?!闭淹跽偻趸?,拜為河?xùn)|守。又任鄭安平,昭王以為將軍。范雎于是散家財物,盡以報所嘗困戹者。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秦昭王欲為范雎必報其仇。趙孝成王卒取魏齊頭予秦。后五年,昭王用應(yīng)侯謀,大破趙于長平。已而與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殺之。任鄭安平,使擊趙。鄭安平為趙所圍,以兵二萬人降趙。應(yīng)侯席槀請罪。后二歲,王稽為河?xùn)|守,與諸侯通,坐法誅。而應(yīng)侯日益以不懌。(節(jié)選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注】 穰侯:戰(zhàn)國時秦國大臣,原為楚國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異父同母的大弟,憑與昭王的特殊關(guān)系在秦獨攬大權(quán),后來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鄧州市),號為“穰侯”。莝:cu,鍘碎的草。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臣居山東時/聞秦之有穰侯/不聞其有王也/然則權(quán)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后/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B.臣居山東時/聞秦之有穰侯/不聞其有王也/然則權(quán)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后/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C.臣居山東時/聞秦之有穰侯/不聞其有王也/然則權(quán)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后/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D.臣居山東時/聞秦之有/穰侯不聞其有王也/然則權(quán)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后/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的前提是對文意的領(lǐng)會。首先,通讀文章,了解文意,依據(jù)語境斷句。有時可借助標(biāo)志詞,如虛詞、表時間地點的詞語,斷開比較明顯的地方。答案A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山東”,地理區(qū)域名,最早始于戰(zhàn)國時期,當(dāng)時稱崤山以東的地區(qū)為“山東”。B.“萬世”,萬代,諱指國君死;諱稱死,還有“崩”“薨”“卒”“不祿”等。C.“睚眥”,發(fā)怒時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fù),形容心胸狹窄。D.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原名太史公書,共130篇。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和判斷古代文化文學(xué)常識的能力。D項,“編年體”錯,應(yīng)為“紀傳體”。答案D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范雎忍辱負重,堅韌頑強。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喪,能夠激勵意志以奮發(fā)。在魏國被魏相魏齊屈打幾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氣餒,入秦之后命運有了轉(zhuǎn)機。B.范雎機智過人,行事謹慎。須賈告發(fā),魏齊嚴刑拷打,他假死逃過一劫;去秦國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懷疑,他藏起來,后來又下車步行,又逃過一劫。C.范雎能言善辯,謀深慮遠。因此信威于強秦,在國內(nèi)打擊外戚勢力加強王室集權(quán),在國外拓疆開土,為秦國成就帝業(yè)奠定了基礎(chǔ),在歷史上有一定功績。D.范雎睚眥必報,任人唯親。先后逐穰侯,辱須賈,迫魏齊;在白起因與秦王有隔閡而被殺的情況下,薦鄭安平任大將,后又薦王稽任河?xùn)|守,造成惡果。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把握。根據(jù)閱讀和理解文章可知,白起不是因與秦王有隔閡而被殺的,而是因與范雎有隔閡、范雎向秦王進言而被殺,故選D。答案D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有頃,穰侯果至,勞王稽,又曰:“謁君得無與諸侯客子俱來乎?無益,徒亂人國耳。”譯文:_(2)盡請諸侯使,與坐堂上,而坐須賈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譯文:_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第(1)題,“有頃”,一會兒,不久;“勞”,慰勞,慰問;“得無”,莫不是,該不會,恐怕;“徒”,只。第(2)題,省略“與”的賓語“之”;“坐”,使動;“置莝豆其前”,省略介詞“于”,“馬”,名詞作狀語,像馬一樣。答案(1)一會兒(過了一會兒,不久),穰侯果然來到,慰問王稽,又對王稽說:“您該不會和諸侯的說客一起來吧?這些人沒有用處,只擾亂(別人的)國家罷了!”(2)把諸侯國的使臣全都請來(把諸侯國所有來使請來),與他們坐在堂上,讓須賈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或:草豆摻拌的飼料),命令兩個黥徒(受過墨刑的犯人)在兩旁夾著,讓他像馬一樣來吃?!緟⒖甲g文】范雎,是魏國人。侍奉魏國的中大夫須賈。須賈為魏昭王出使齊國,范雎跟從前去。齊襄王聽說范雎能言善辯,就派人給范雎送去了十斤黃金以及牛肉美酒之類的禮物。須賈大怒,以為范雎把魏國的機密出賣給齊國,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魏相國魏齊。魏齊叫門人鞭打范雎,打斷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齒。范雎裝死,門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丟在廁所里。當(dāng)時,魏齊正在宴客,賓客們喝醉了酒,輪番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范雎最后得以逃出來。后來魏齊后悔了,又派人要把他找回來。鄭安平得知此消息,就帶了范雎一起逃走,躲藏起來,把他的姓名改為張祿。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到魏國。鄭安平就在夜里帶著張祿來拜見王稽。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賢才,載著范雎進入秦國。秦國之相穰侯車馬從西邊來。范雎說:“我聽說穰侯獨攬秦國大權(quán),他討厭接納諸侯的說客,我不如暫時躲在車子里?!币粫海罟粊淼?,慰問王稽,又對王稽說:“您該不會和諸侯的說客一起來吧?這些人沒有用處,只擾亂國家罷了!”隨即告別離開。范雎說:“我聽說穰侯是個智謀之士,他看出您有所遲疑,剛才懷疑車中有人,卻忘記了搜查一下。”于是范雎就跳下車來奔走。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騎兵回來搜查車子,沒發(fā)現(xiàn)有說客,才作罷。王稽于是與范雎進了咸陽。昭王任命范雎為客卿,謀劃軍事。最后聽從了范雎的謀略,派五大夫綰帶兵攻打魏國,拿下了懷邑。兩年后,又奪取了邢丘。范雎一天比一天更加被秦王親近,于是趁昭王在閑暇方便之時進言說:“我在山東時,聽說秦國有穰侯,沒聽說秦國有秦王。既然這樣那么大權(quán)怎能不傾覆,政令怎能由大王發(fā)出呢?我暗自替您擔(dān)憂,您去世以后,擁有秦國的怕不是您的子孫了?!闭淹趼犃诉@番話,大感驚懼,于是把穰侯驅(qū)逐出關(guān)外,任命范雎為相國。秦昭王把應(yīng)城封給范雎,封號稱應(yīng)侯。魏王派須賈出使秦國。須賈去向范雎辭行,范雎便大擺宴席,把諸侯國的使臣全都請來,與他們坐在堂上,讓須賈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或:草豆摻拌的飼料),命令兩個受過墨刑的犯人在兩旁夾著,讓他像馬一樣來吃。范雎責(zé)令他道:“給我告訴魏王,趕快把魏齊的腦袋送來!不然的話,我就要血洗大梁(魏都城)。”須賈回到魏國,把情況告訴了魏齊。魏齊十分害怕,逃到了趙國。范雎做了秦相國之后,進宮告訴昭王說:“如果沒有王稽的忠誠,就不能把我?guī)нM函谷關(guān)來?,F(xiàn)在我的官位已至相國,但是王稽的官位還只是個謁者,這不是他帶我來秦國的本意啊。”于是昭王召見王稽,封他做河?xùn)|太守。范雎又舉薦鄭安平,昭王便任命鄭安平為將軍。范雎于是散發(fā)家里的財物,用來報答所有那些曾經(jīng)幫助過他而處境困苦的人。凡是給過他一頓飯吃的小恩小惠他也必定報答,而瞪過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報復(fù)的。秦昭王一定要替范雎報此仇,趙王最終取下魏齊的頭顱送到秦國。五年后,昭王采取應(yīng)侯的策略,在長平城大敗趙軍。不久,范雎和武安君白起有了隔閡,就在昭王面前進讒言,殺了白起。又保薦鄭安平,讓他率領(lǐng)軍隊攻打趙國。鄭安平被趙軍包圍,他帶領(lǐng)二萬人投了趙國。對此應(yīng)侯跪在草墊上請求懲處治罪。二年后,王稽做河?xùn)|太守,卻與諸侯勾結(jié),犯法被處死。為此,應(yīng)侯一天比一天不愉快。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孫永,字曼叔,世為趙人,徙長社。年十歲而孤,祖給事中沖,列為子行,蔭將作監(jiān)主簿,肄業(yè)西學(xué),群試常第一。沖戒之曰:“洛陽英雋所萃,汝年少,不宜多上人?!弊允遣粡?fù)試。沖卒,喪除,復(fù)列為孫,換試銜,擢進士第,調(diào)襄城尉、宜城令,至太常博士。御史中丞賈黯薦為御史,以母老不就。韓琦讀其詩,嘆譽之,引為諸王府侍讀。加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秦州。王韶以布衣入幕府,建取熙河策,永折之曰:“邊陲方安靜,無故騷動,恐變生不測?!睍轮⒓冶なЮ?,眾請戮偏裨以塞責(zé)。永曰:“居敵必爭之地,軍孤援絕,兵法所謂不得而守者也。尤人以自免,于我安乎?”竟用是降天章閣待制、知和州。時倉法峻密,庾吏受百錢,則黥為卒,府吏亦如之。神宗問:“此法既下,吏尚為奸乎?”對曰:“強盜罪死,犯者猶眾,況配隸邪?使人畏法而不革心,雖在府吏,臣亦不敢必其無犯也?!弊h復(fù)肉刑,事下永。永奏曰:“刻人肌膚,深害仁政,漢文帝所不忍,陛下忍之乎?”神宗曰:“事固未決,待卿始定耳?!辈还小H肱袑⒆?,進端明殿學(xué)士。病不能朝,神宗遣上醫(yī)調(diào)視,六命近侍問安否,至虛樞密位以待。辭去益力,提舉崇福宮。逾年,起知陳州,徙潁昌。永裕起陵,許、汝當(dāng)運粟數(shù)十萬斛于陵下,調(diào)民牛數(shù)萬,永請而免。元祐元年,遷吏部,又屬疾,改資政殿學(xué)士兼侍讀,提舉中太一宮,未拜而卒,年六十八。贈銀青光祿大夫,賻金帛二千,謚曰康簡。永外和內(nèi)勁論議常持平不求詭異事或悖于理雖逼以勢亦不為屈未嘗以矯亢形于色辭與人交終身無怨仇。范純?nèi)?、蘇頌皆稱之為國器。(節(jié)選自宋史孫永傳)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永外和內(nèi)勁/論議常持平/不求詭異/事或悖于理/雖逼以勢/亦不為屈/未嘗以矯亢形于色辭/與人交/終身無怨仇B(yǎng).永外和內(nèi)勁/論議常持平/不求詭異事/或悖于理/雖逼以勢/亦不為屈/未嘗以矯亢形于色辭/與人交/終身無怨仇C.永外和內(nèi)勁/論議常持平/不求詭異事/或悖于理/雖逼以勢/亦不為屈/未嘗以矯亢形/于色辭與人交/終身無怨仇D.永外和內(nèi)勁/論議常持平/不求詭異/事或悖于理/雖逼以勢亦不為屈/未嘗以矯亢形于色辭/與人交終身/無怨仇解析作答文言文斷句題,首先要閱讀全文,了解文意。其次可以利用一些標(biāo)志,明辨句讀。解答本題要注意句意,抓好常見的文言虛詞這些斷句標(biāo)志和主謂結(jié)構(gòu)。答案A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擢進士第”意為考中進士,其中的“擢”有提拔、拔選意,往往指提升官職。與“擢”意思相同的還有“陟”“拜”“除”等詞。B.“則黥為卒”中的“黥”是古代的一種刑法,又稱“墨刑”。一般是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額,再用墨涂在刀傷創(chuàng)口上,使其永不褪色,適用于較輕的罪犯。C.“眾請戮偏裨以塞責(zé)”中的“偏裨”指偏將,裨將,是將佐的通稱。古代佐助大將的將領(lǐng)稱偏裨,亦稱副將。D.“贈銀青光祿大夫”中的“贈”是古代朝廷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績,追授給死者的一種官職或稱號,也稱追贈;其余還有贈官、贈典、贈謚等。解析本題中,“拜”和“除”是“授予官職”的意思,無提升之意。答案A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孫永在小學(xué)進修學(xué)業(yè),考試常常取得第一名,祖父告誡他要謙遜,他從此不再參加此類考試,直到祖父去世,服喪完畢,更換了考試名銜,考中進士。B.孫永被加任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秦州,他反對王韶提出的攻取熙河的計策,后來因為新修的劉家堡失守被降為天章閣待制、知和州。C.孫永不贊同黥面等肉刑,他認為刻壞人的肌膚,只會對仁政有很深的損害,漢文帝在位時都不忍心這樣做,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D.孫永對朝政大事常持論公平,頗受神宗看重。他病重不能上朝,神宗派遣最高明的醫(yī)生前去調(diào)治,又六次命身邊侍從去問安,并到樞密院虛席等待。范存仁和蘇頌都稱贊他有治國之才。解析做這類題一定要整體閱讀原文,根據(jù)具體語境分析文章中心和觀點態(tài)度。認真審視題干,抓題干中的關(guān)鍵信息,明確要求,仔細比對,綜合分析,從而找出正確答案?!吧褡诘綐忻茉禾撓却崩斫忮e誤。答案D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居敵必爭之地,軍孤援絕,兵法所謂不得而守者也。尤人以自免,于我安乎?譯文:_(2)強盜罪死,犯者猶眾,況配隸邪?使人畏法而不革心,雖在府吏,臣亦不敢必其無犯也。譯文:_解析(1)句關(guān)鍵詞:“居”,處在;“尤”,歸罪;判斷句。(2)句關(guān)鍵詞:“猶”,仍然;“革”,革除,改變;“雖”,即使。答案(1)處在敵人必爭之地,軍隊孤立無援,這是兵法上所說的不能夠防守的情形。歸罪于別人來免除自己的責(zé)任,對我來說能心安嗎?(2)雖然有強盜罪刑的人要判死刑,但仍然還有很多人愿意當(dāng)強盜,何況發(fā)配為奴隸呢?要使人畏懼法令卻不革除私心,即使是府吏,也不敢保證他們以后不再犯法。【參考譯文】孫永,字曼叔,世世代代都是趙地人,遷到長社居住。十歲時就失去了父親,成為孤兒。祖父孫沖任給事中,孫永被列為兒子這一輩分,受蔭庇任將作監(jiān)主簿,在小學(xué)修習(xí)課業(yè)時,考試常常取得第一名。他的祖父孫沖告誡他說:“洛陽是個英才薈萃的地方,你年齡小,不應(yīng)經(jīng)常在他人之上?!睆拇怂辉賲⒓涌荚?。祖父孫沖去世,服喪完畢,又列為孫輩,更換了考試名銜,考中進士,調(diào)任襄城尉、宜城令,官至太常博士。御史中丞賈黯推薦他做御史,他以母親年老為由沒有去就任。韓琦讀了他的詩,贊嘆稱譽他,引薦他做了諸王府的侍讀。后來,孫永被加任龍圖閣直學(xué)士,出任秦州知州。王韶憑平民的身份進入他的幕府,提出了攻取熙河的計策,孫永當(dāng)面反駁他說:“如今邊疆剛剛安靜,無緣無故去騷擾,恐怕會生出難以預(yù)料的事端?!鼻『脛傂拗膭⒓冶な兀娙苏埱髿⒘似珜硗菩敦?zé)任。孫永說:“處在敵人必爭之地,軍隊孤立無援,這是兵法上所說的不能夠防守的情形。歸罪于別人來免除自己的責(zé)任,對我來說能心安嗎?”孫永最終因這件事被降為天章閣待制、和州知府。當(dāng)時倉法(關(guān)于管理糧倉的法令)很嚴厲周密,管糧倉的小官貪污一點錢就被黥刑貶為士兵,府吏也是如此。神宗問到:“這法規(guī)制定下去之后,官吏們還有人敢做違法的事嗎?”孫永回答說:“雖然有強盜罪刑的人要判死刑,但仍然還有很多人愿意當(dāng)強盜,何況發(fā)配為奴隸呢?要使人畏懼法令卻不革除私心,即使是府吏,也不敢保證他們以后不再犯法?!背⒂稚套h要使用肉刑,把這事交給孫永辦理。孫永上奏說:“刻壞人的肌膚,這是深深損害仁政,漢文帝都不忍心這樣做,難道陛下您忍心這樣做嗎?”神宗說:“事情本來就還沒有決定,只想等你來才決定?!弊罱K沒有實行。入朝任判將作,進升端明殿學(xué)士。生病不能上朝,神宗派最好的醫(yī)生前去調(diào)治,又六次下令身邊侍從去問安,甚至空著樞密吏官位來等他。孫永更力爭辭去官職,但皇帝還是提拔他擔(dān)任崇福宮。過了一年,起任陳州知府,后調(diào)任潁昌知府。建造永裕陵時,許、汝兩地應(yīng)當(dāng)運送幾十萬斛糧食到陵下,征調(diào)數(shù)萬百姓耕牛,因為孫永請求而被免去。元祐元年,遷任吏部官員,由于又適逢生病,改任資政殿學(xué)士兼任侍讀,后來又被提拔任中太一宮,還沒任職就死了,享年六十八歲。被追贈為青光祿大夫,賜給金帛二千,謚號為康簡。孫永外表溫和內(nèi)心剛勁,常公平議論朝政大事,不弄虛作假,一些事有的違背常理,即使用權(quán)勢來威逼他,他也不會屈從。在做人做事中不曾把驕橫、高傲表現(xiàn)在臉色和言辭上,與人交往中,終身都沒有與人結(jié)怨。范存仁、蘇頌都稱贊他有治國之才。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暢師文,字純甫,南陽人。師文幼警悟,家貧無書,手錄口誦,過目輒不忘。弱冠,謁許衡,與衡門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陳時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顏選為掾?qū)伲瑥亩ń?,及歸,舟中惟載書籍而已。除東川行樞密院都事,盡心贊畫,多所裨益。修府舍,發(fā)地得銀五十錠,同僚分師文十錠,不受,用以修廟學(xué)及傳舍,余作酒器給公用。承制改同知保寧路事,治尚平簡,反側(cè)以安。 拜監(jiān)察御史,糾劾不避權(quán)貴,上所纂農(nóng)桑輯要書。遷陜西漢中道巡行勸農(nóng)副使,置義倉,教民種藝法。就僉本道肅政廉訪司事,黜奸舉才,咸服其公。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歲發(fā)民防水,往返數(shù)百里,苦于供給,師文以江水安流,悉罷其役。駙馬亦都護家人怙勢不法,師文治其甚惡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東道,入為國子司業(yè)。出為陜西行中書省理問官,決滯獄,不少阿徇。頃之,以疾家居。擢陜西漢中道肅政廉訪副使,又以疾不赴。 修成宗實錄賜鈔壹百錠不受時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總管時大旱師文捐俸致禱不數(shù)日澍雨大降遂為豐年。當(dāng)涂人坐殺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師文憫而出之。職田米積之盈屋,曰:“我家?guī)兹?,能盡食此乎!”呼貧士及細民,恣其取去。廉訪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謁師文,稱為先生。師文在任未久,境內(nèi)晏然。 奉旨撰王勃成道記序等文,賜銀貳鋌,不受??己幽相l(xiāng)試歸,次襄縣,卒于傳舍,年七十一。贈資政大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封魏郡公,謚文肅。(選自元史暢師文傳,有刪改)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修成宗實錄/賜鈔壹百錠/不受/時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總管/時大旱/師文捐俸/致禱不數(shù)日/澍雨大降/ B.修成宗實錄/賜鈔壹百錠/不受時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總管/時大旱/師文捐俸致禱/不數(shù)日/澍雨大降/C.修成宗實錄/賜鈔壹百錠/不受/時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總管/時大旱/師文捐俸致禱/不數(shù)日/澍雨大降/D.修成宗實錄/賜鈔壹百錠/不受時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總管/時大旱/師文捐俸/致禱不數(shù)日/澍雨大降/解析原文標(biāo)點為“修成宗實錄,賜鈔壹百錠,不受。時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總管。時大旱,師文捐俸致禱,不數(shù)日,澍雨大降”。答案C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人,但體魄還未強壯,所以稱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區(qū)劃名,在漢朝才開始出現(xiàn),后各朝代“道”的管轄范圍不盡相同。 C.“義倉”舊時儲糧備荒的一種社會習(xí)俗。由國家組織、以賑災(zāi)自助為目的的民間儲備。 D.“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對貴戚功臣的封賜。春秋時期有五等爵位,分別是公、伯、侯、子、男。 解析應(yīng)為“公、侯、伯、子、男”。答案D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暢師文喜歡讀書,才干受人賞識。他家窮沒有書,就手抄口讀,他從江南回朝時,船中只帶書籍;他因才干被丞相安童征召為右三部令史。B.暢師文一心為公,不貪私利。他任東川行樞密院都事時,全力謀劃;他不接受同僚分給的銀子,將這些銀子用來修廟學(xué)、驛站和制作公用酒器。 C.師文體恤百姓,有政績。他教百姓耕種之法;他在山南道時,免除了百姓的防水勞役;他在多地任職時展現(xiàn)了突出的治理能力。D.暢師文樂于助人,受人尊重。他將公家多余的糧食送給貧窮的士人和百姓;廉訪分司前后來的官員,必定先拜見他,并稱其為先生。解析“公家多余的糧食”錯,“職田米”應(yīng)是暢師文的俸祿,屬于私人的糧食。答案D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出為陜西行中書省理問官,決滯獄,不少阿徇。譯文:_(2)當(dāng)涂人坐殺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師文憫而出之。譯文:_答案(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