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總復習 經(jīng)典易錯題會診與命題角度預測角度 考點21 文言文閱讀記人敘事類文章(主要是人物傳記、小說等)的閱讀。抒情說理散文(如小品丈、序文、墓志銘、碑文、贈序等)的閱讀。對比閱讀。不同文體、不同作者、不同出處、不同風格等放在一起進行考查。經(jīng)典易錯題會診命題角度1 記人敘事類文章(主要是人物傳記、小說等)的閱讀。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武 技蒲松齡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崩钕玻^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曰:“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鄙Γ钤嚻浼?。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躍移時,詡詡?cè)或溔硕?。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崩钚萌唬锤鹘槐圩鲃?。既而支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僧撫掌曰:“予尚未盡吾能也?!崩钜哉浦碌兀瑧M沮請教。又數(shù)日,僧辭去。李由此以名,邀游南北,罔有其對。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于場,觀者填溢。尼告眾客曰:“顛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為戲?!比缡侨浴1娤囝?,迄無應者。李在側(cè),不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奔磫枺骸白饚熀稳?”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若爾,不必交乎足,愿拜下風。”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師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一戲。但兩相會意可耳?!崩钪Z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謝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歸,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復來,為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何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輕視 D偶適歷下,見二少年尼僧弄藝于場 適:到去 考場錯解 C或D。 專家把脈 誤認為C項應該譯為“以為易”,不知道“之”宇的意思是代詞,指尼僧,所以應該譯為“輕視”。D項中,因為不知道“歷下”是地名,所以,就譯不出“適”。 對癥下藥 A。解析:A項中的“鄙”應該是“邊境、邊界”的意思。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 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 B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 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 C李在側(cè)不覺技癢,意氣而進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jié)而舞考場錯解 A。 專家把脈 A項中前一個“以”是“用”的意思,介詞;后一個“以”是“因為”的意思,連詞。B項中,兩個“所”的后面都是接的動詞,都是構(gòu)成名詞性短語。C項中前一個“而”表偏正關系,“意氣”修飾“進”,后一個是轉(zhuǎn)折連詞,意思是“但是”。D項中前一個為代詞,他。后一個為“的”的意思,助詞。 對癥下藥 B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李超武術(shù)技藝不精的一組是 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 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 三月,藝頗精,意得甚 李以為怯,固請再角 僧笑,命李試其技 方頡頏間,尼即遽止 A B C D 考場錯解 C 專家把脈 題干中要求找出“表現(xiàn)李超武術(shù)技藝不精”的內(nèi)容,交待的尼僧對待比武的態(tài)度。寫李超學完武技后的心態(tài)。句是說,李超認為那個人膽怯,堅決要求再戰(zhàn),表現(xiàn)了他求勝、好表現(xiàn)的一面,不能用來說明他武藝不精。 對癥下藥 D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李超與憨和尚交手,時時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綻以打敗他;憨和尚為了懲罰李超,一腳把他踢出一丈多遠,憤而擇日告辭而去。 B憨和尚德高藝精,機智風趣;李超敏而好學,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爭強好勝。小說中幾個人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對過笑來刻畫人物形象,表現(xiàn)憨和尚和尼僧高強的武藝、謙和的性情,這些關于“笑”的描寫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D本文通過曲折跌宕的情節(jié)安排,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shù)技巧,故事性強,引人人勝,體現(xiàn)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 考場錯解 A或D 專家把脈 A項中的句末“憤而擇日告辭而去”與原文不符。原文開頭寫李超摔出一丈多遠,憨和尚對他進行了教育,數(shù)日以后,僧辭去。B項中說“李超敏而好學,豪爽好施”不對,他應該是一個“爭強好勝”的形象,尼僧武技高超,謙遜有度,是作者褒揚的對象。D項中說“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shù)技巧”不對,應該是重在通過動作和語言來刻畫了人物形象。原文表面描寫兩個和尚對李超武技的指導,實際是寫對其德行的指導。 對癥下藥 C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對。 譯文: (2)眾相顧,迄無應者。 譯文: (3)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 譯文: 考場錯解 (1)李超因此以武技而聞名,邀游大江南北,沒有人能夠跟他作對。 (2)大家互相看著,最終沒有答應。 (3)李超開始不說,尼僧堅決詰問他,才將和尚的名字告訴地。 專家把脈 句(1)中沒有譯出“罔有其對”,“罔有其對”的意思應該是“沒有競爭對手”。句(2)沒有譯出“迄”“應”兩個詞,它們的意思分別是“終、最后”和“相應的人、對手”等。句(3)譯法生硬死板。 對癥下藥 (1)李超從此憑武技聞名,走遍南北,沒有他的對手。 (2)大家互相看著,最終沒有應戰(zhàn)的人。 (3)李超開始不說,尼僧一再追問,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訴地。專家會診1對于虛詞,采用句子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分析的方法,不能只注重句子結(jié)構(gòu)而不顧文字內(nèi)容,因為虛詞比較靈活,它往往由句子的內(nèi)容來決定它的意義。熟練掌握考綱要求的18個虛詞的基本意義。 2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判定,關鍵是能夠翻譯文中的關鍵句子,多與原文進行對照分析。找出某點內(nèi)容在哪個位置,是否與原文有出入。3對于文中的句子的翻譯,關鍵是聯(lián)系前后文,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望文生義,往往對于句式的考查也雜在這個內(nèi)容當中,所以在翻譯時應該分析是否含有特殊句式。比如上面的翻譯中就包含有對“判斷句”句式譯法??紙鏊季S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丙吉字少卿,魯國人也。為人深厚,不伐善。地節(jié)三年,立皇太子,吉為大子太傅,數(shù)月,遷御史大夫。后五歲,代魏相為丞相。吉本起獄法小吏,后學詩禮,皆通大義。及居相位,尚寬大,好禮讓。掾史有罪臧,不稱職,輒予長休告,終無所案驗。客或謂吉曰:“君侯為漢相,奸吏成其私,然無所懲艾?!奔唬骸胺蛞匀邪咐糁?,吾竊陋焉?!焙笕舜?,因以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屬椽史,務掩過揚善。吉馭吏嗜酒,嘗從吉出,醉嘔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彼觳蝗ヒ?。此馭吏邊郡人,習知邊塞發(fā)奔命警備事,嘗出,適邊郡發(fā)奔命書馳來至。馭吏囚至公車刺取,知虜入云中、代郡,遽歸府見吉白狀。未已,詔召丞相、御史,問以虜所入郡吏,吉具對。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詳知,以得譴讓;而吉見謂憂邊思職,馭吏力也。吉乃嘆曰:“士無不可容,能各有所長。向使丞相不先聞馭吏言,何見勞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賢吉。吉又嘗出,逢清道群斗者,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掾史獨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里矣?”掾史獨謂丞相前后失問,或以譏吉,吉曰:“民斗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歲竟奏行賞罰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于道路問也。方春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jié),恐有所傷害也。是以問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體。五鳳三年春,吉病篤。薨,謚曰定侯。 (節(jié)選自漢書丙吉傳)注:長休告:放長假,使離職。刺取:刺探。1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奸吏成其私,然無所懲艾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 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C因至公車刺取,知虜人云中、代郡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當。D詔召丞相、御史,問以虜所人郡吏 王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答案:B 解析:B項中的前一個“之”是助詞“的”的意思,后一個“之”字處在主語“秦兵”與謂語“來”之間,是結(jié)構(gòu)助詞,作用是取消句子獨立性,使它做“患”的賓語。C項中的“因”都是“于是”的意思,連詞。A項中的兩個“其”字,在句子中都作代詞,意思是“他們的”,有考生誤以為,一個代詞指“奸吏他們”另一個指“秦國”應該不同,盡管所指代的內(nèi)容不同,但意義還是相同的。當然,有時考得較細,也有考指代不同的,則另當別論。D項中的“以”的意義是“用”“把”,介詞,也可相同。有考生誤以為“以”字后面所接詞性不同,就胡亂地認為不同。這是極其錯誤的做法。2 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丙吉“為人寬厚”和“于事善分主次”的一組是A后人代吉,因以為故事 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B公府不案吏,自吉始 掾史獨謂丞相前后失問C于官屬掾史,務掩過揚善 歲竟奏行賞罰而已D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 非所當于道路問也答案:D 解析:A項中的前一句是說丙吉為后人做的典范,是在為官上的表現(xiàn),不是用來表現(xiàn)其寬厚的。B項中的前一句說“三公之府不直接處分屬吏,從丙吉開始而形成慣例”,是說慣例的形成。C項中的前一句是說他做事能夠分清主次,后一句是說他為官之首的。D項中的前一句說那人醉酒嘔吐,不再追究了,只不過將車茵弄臟了而已,沒事。正是體現(xiàn)了他的寬容和大度。分別表明丙吉“為人寬厚”和“于事善分主次”,兩個方面,而有部分考生以為只要能夠表現(xiàn)丙吉“為人”和“做事”就行了。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丙吉以獄吏出身,修習詩禮,通曉大義,最終 官至丞相。他處理政務以寬松禮讓為懷,三公之府不直接處分屬吏,從丙吉開始而形成慣例。B丙吉的車夫因酒醉而在車上嘔吐,西曹主吏報告丙吉并主張趕走車夫,丙吉認為因醉酒將他趕走,會使他無處容身,于是勸西曹主吏予以容忍。C車夫被丙吉的寬容所感動,他主動要求去探聽敵虜人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詳盡報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問時,丙吉能從容應對,受到褒獎。D丙吉觀察問題十分細致,長于以小見大。他見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進而聯(lián)想到氣候可能出現(xiàn)異常,將產(chǎn)生不利影響,他的下屬對此十分佩服。答案:C 解析:C項中的“主動要求去探聽敵虜人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和“丙吉受到褒獎”的說法不符合文意。原文有“適邊郡發(fā)奔命書馳來至”是說他恰好碰上聽到此事。D項主要對丙吉處理牛喘氣一事作了評價,有考生誤以為這個評價不合理。4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詳知,以得譴讓;而吉見謂憂邊思職,馭吏力也。譯文: 答案:(1)御史大夫倉促間不能知道詳情,因而受到責備;而丙吉被認為能為邊務與職守憂慮,是車夫的功勞。(2)方春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jié),恐有所傷害也。譯文: 答案: (2)正當春天還不應當很熱,害怕牛行走不遠卻因暑熱而喘息,這意味著氣候不合節(jié)令,擔心會有所傷害。命題角度2 抒情說理散文(如小品文、序文、墓志銘、碑文、贈序等)的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記舊本韓文后 歐陽修 予少家漢東,漢東僻陋無學者,吾家又貧無藏書。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堯輔頗好學。予為兒童時,多游其家,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發(fā)而視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脫落顛倒無次序,因乞李氏以歸。讀之,見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猶少,未能悉究其義,徒見其浩然無涯,若可愛。 是時天下學者楊、劉之作,號為時文,能者取科第,擅名聲,以夸榮當世,未嘗有道韓文者。予亦方舉進士,以禮部詩賦為事。年十有七試于州,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韓氏之文復閱之,則喟然嘆曰:學者當至于是而止爾!因怪時人之不道,而顧己亦未暇學,徒時時獨念于予心,以謂方從進士干祿以養(yǎng)親,茍得祿矣,當盡力于斯文,以償其素志。 后七年,舉進士及第,官于洛陽。而尹師魯之徒皆在,遂相與作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補綴之,求人家所有舊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學者亦漸趨于古,而韓文遂行于世,至于今蓋三十余年矣,學者非韓不學也,可謂盛矣。 嗚呼!道固有行于遠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貴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惡之使然,亦其理有當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時,而師法于千萬世。韓氏之文沒而不見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蓋其久而愈明,不可磨滅,雖蔽于暫而終耀于無窮者,其道當然也。 予之始得于韓也,當其沉沒棄廢之時,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時好而取勢利,于是就而學之,則予之所為者,豈所以急名譽而干勢利之用哉?亦志平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進不為喜、退不為懼者,蓋其志先定而所學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畫頗精于今世俗本,而脫繆尤多。凡三十年間,聞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復補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書萬卷,獨昌黎先生集為舊物也。嗚呼!韓氏之文、之道,萬世所共尊,天下所共傳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舊物而尤惜之。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予為兒童時,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B然予猶少,未能悉究其義 悉:全,都 C因怪時人之不道,而顧己亦未暇學 怪:責怪,責備 D文字刻畫頗精于今世俗本,而脫繆尤多 繆:通“謬”,謬誤考場錯解 A。專家把脈 誤以為“游”為“游玩”。對癥下藥 C。解析:怪:以為怪。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故予之仕,于進不為喜、退不為懼者A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發(fā)而視之B因取所藏韓氏之文復閱之C而尹師魯之徒皆在,遂相與作為古文D予之始得于韓也,當其沉沒棄廢之時考場錯解 B或C。 專家把脈 沒有弄清這兩個“之”字的作用和意義。B項和C項中的“之”宇是“的”意思,助詞。 對癥下藥 D。例句中的“之”是結(jié)構(gòu)助詞,作用是取消句子獨立性的。故D項中與它相同,A項中是代詞。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當盡力于斯文,以償其素志 B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 C蓋其久而愈明,不可磨滅 D豈所以急名譽而干勢利之用哉 考場錯解 B或D。 專家把脈 不能夠從語法的角度將詞語放在文中來分析; 對癥下藥 C。A項中為句中“這篇文章”,現(xiàn)指“文化或文人”。B項“上下”的意思是“把下等的當作上等的”即“以劣充優(yōu)”;今義為:上上下下的人。D項中的意思是“有利”,現(xiàn)為“以看待財產(chǎn)和地位來對待人”。4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韓集、讀韓文、作古文的親身經(jīng)歷,反映了韓氏之文從“沉沒棄廢”到“大施于今”的情況,從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創(chuàng)作逐漸興盛的發(fā)展過程。 B本文開頭部分記敘了作者年少時偶然從朋友家得 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經(jīng)歷。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標題中的“舊本韓文”均指同一部書。 C歐陽修認為,韓氏之文的湮沒無聞與盛行于世都有其當然之理。韓文的興廢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沒棄廢”于一時,但終究會為”萬世所共尊,天下所共傳”。 D歐陽修曾利用其他版本對舊本韓文進行多次修訂, 補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終成為善本。他認為韓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為自己的倡導,而是因為韓文本身“深厚而雄博”。 考場錯解 B。 專家把脈 選B是誤以為考文學常識。從表面上看有一定的迷惑性。實際上也反映了文學常識掌握得不牢靠。 對癥下藥 D。他認為韓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為自己的倡導,而是因為韓愈的文章和文道讓天下人所遵從,即“亦其理有當然者”。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因乞李氏以歸。 譯文: 學者當至于是而止爾! 譯文: 特以其舊物而尤惜之。 譯文: 考場錯解 于是請求李氏回家。學者應當達到這個地步就停下來啊!特地認為它是舊有的東西而特別珍惜它。專家把脈 一是沒有弄清古代漢語中“乞”、“學者”、“特”等詞語在文中的含義,二是對前后文理解分析不夠。只孤立地將某個句子進行生硬的翻譯。對癥下藥 于是向李氏討取(這部書)回家。學寫文章的人應當達到這個地步才罷休啊!只因為它是舊有的東西而特別珍惜它。專家會診 1抓住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主要觀點,把握和理解作者的對人和事所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 2分析作者所用來證明觀點的材料,是正面還是反面,有什么作用,是概寫還是略寫。 3注意翻譯、理解,說明應該符合作者的思想傾向和表達目的。考場思維訓練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自予初識貞甫,時貞甫年甚少,讀書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與貞甫之妻為兄弟,時時過內(nèi)家相從也。予嘗入鄧尉山中,貞甫來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諸山,觀大湖七十二峰之勝。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吳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貞甫是以益親善,以文字往來無虛日。以予之窮于世,貞甫獨相信,雖一字之疑,必過予考訂,而卒以予之言為然。 蓋予屏居江海之濱,二十年間,死喪憂患,顛倒狼狽,世人之所嗤笑,貞甫了不以人之說而有動于心,以與之上下。至于一時富貴翕嚇,眾所觀駭,而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當不遇時,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貞甫耶?此貞甫之沒,不能不為之慟也。 貞甫之為人伉厲,喜自修飾。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嘗假以詞色。遇事激昂,僵仆無所避。尤好觀古書,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宮。所至掃地焚香,圖書充幾。聞人有書,多方求之,乎自抄寫,至數(shù)百卷。今世有科舉速化之學,皆以通經(jīng)學古為迂,貞甫獨于書知好之如此,蓋方進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數(shù)年,而為書益勤。予甚畏其志,而憂其力之不繼,而競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無事,每過其精廬,啜茗論文,或至竟日。及貞甫沒而予復往,又經(jīng)兵燹之后,獨徘徊無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嘆矣。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杀惨?銘曰:天平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節(jié)選自歸有光沈貞甫墓志銘)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以予之窮于世 窮:貧窮B貞甫了不以人之說而有動于心 了:全然C而貞甫不予易也 易:輕易D予甚畏其志 畏:畏懼答案:B 解析:A項,“窮”,困厄,仕途不通達;C項,“易”,輕視,看不起;D項,“畏”文中是敬重的意思。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B此貞甫之沒,不能不為之慟也 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C予甚畏其志,而憂其力之不繼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終不以監(jiān)門困故而受公子財答案:C 解析:“其”都是作領屬性定語,可譯作“他的”;A項,分別是“在”“向、對”;B項,分別是取消主謂短語獨立性用法和一般結(jié)構(gòu)助詞;D項,分別是“在”“因為”。3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及予娶王氏,與貞甫之妻為兄弟B以予之窮于世,貞甫獨相信C貞甫之為人伉厲,喜自修飾D又經(jīng)兵燹之后,獨徘徊無所之答案:D 解析:A項,“兄弟”,古代男女通用,文中指“姊妹”,作者與貞甫是連襟關系;B項,“相信”,文中是“信任我”的意思;C項,“修飾”,文中指儀表修飾和品德修養(yǎng);D項,“兵燹”,古今意思相同。4 下列對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歸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繼承了西漢和唐宋散文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當時浮飾雕琢的文風。本文和項脊軒志都顯得文筆質(zhì)樸簡潔,情感真摯動人。B作者以自己同沈貞甫的交誼為線索,簡要記敘兩人從初識到厚交的過程,重點介紹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為人和為學。最后簡介其卒年,并以銘文作結(jié)。C文章在乎實質(zhì)樸的記敘中,揭示了貞甫為人耿直,交友誠篤,鄙棄趨炎附勢,抵制浮躁學風的性格特點。這正是平凡讀書人的不平凡之處。D本文記敘和抒情緊密結(jié)合:自己狼狽不堪卻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慟;畏其志,憂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論文,今獨處寂寞,不能不嘆;最后贊其勤學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答案:B 解析:“重點介紹貞甫的身世”錯,文中重在介紹沈貞甫為人和為學的態(tài)度,對其“身世”基本沒有介紹。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雖一字之疑,必過予考訂,而卒以予之言為然。譯文: 答案:(1)即使是一個字的疑惑,也一定要來我這里考核訂正,并且最終認為我的話是對的。(關鍵詞語“雖”“過”“卒”“然”)(2)士當不遇時,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貞甫耶?譯文: 答案:(2)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時,聽到別人一句好話,也不能忘懷,我憑什么從貞甫那里得到這樣的(恩遇)呢?(關鍵詞語“遇”,“一言之善”,“何以”,譯對賓語前置,“于貞甫”,翻譯時應前移,得此”,應譯出“此”指代的內(nèi)容。)探究開放題預測預測角度 對比閱讀。不同文體、不同作者、不同出處、不同風格等放在一起進行綜合考查。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勃六歲解屬文,構(gòu)思無滯,詞情莢邁,與兄勖、勵,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迸嫱踬t聞其名,召為沛府修撰,甚愛重之。諸王斗雞,互有勝負,勃戲為檄莢王雞文。高宗覽之,怒曰:“據(jù)此,是交構(gòu)之漸!”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補虢州參軍。 勃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達犯罪,勃匿之,又懼事泄,乃殺達以塞口。事發(fā),當誅,會赦除名。時勃父福疇為雍州司戶參軍,坐勃左遷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墮水而卒,時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儉有知人之鑒。李敬,玄尤重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與勃等四人,必當顯貴。行儉日:“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后丈藝。勃等雖有丈才,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耶!楊子沉靜,應至令長,余得令終為聿?!惫缙溲?。 (選自舊唐書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父福疇坐是左遷交趾令。勃往省覲,途過南昌,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成,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欣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日:“天才也廠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shù)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號“四杰”。炯嘗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弊h者謂然。 (選自唐才子傳、新唐書卷二百一文藝上)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事發(fā),當誅,會赦除名 當:應當,應該 B據(jù)此,是交構(gòu)之漸 構(gòu):構(gòu)陷,陷害 C勃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 物:世間所有事物 D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宇 寤:睡覺。 解題思路 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根據(jù)前后文來判定實詞在文中的意義。A“當”,判罪;C“物”,別人、他人,古人常如此稱除自己之外的人或物,如成語“待人接物”;D“寤”,睡醒,與“寐”相對。 答案 B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A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露。 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C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后文藝。 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D又懼事泄,乃殺達以塞口。 當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 解題思路 根據(jù)句子結(jié)構(gòu)和詞性來確定虛詞的意義。A中的“因”:于是,依靠,憑借;B“而”:均表轉(zhuǎn)折;C“之”:均為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D“以”:均表目的,可譯為“來”。 答案 A3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王勃六歲時就才情過人,與其兄王勖、王勵的才華相當。兄弟三人為父親的朋友杜易簡所贊賞。他寫文章時的獨特習慣,給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當時吏部侍郎裴行儉認為,王勃將不如楊炯顯赫富貴,能善終就已是萬幸。果然,后來王勃專門寫了檄英王雞文嚴厲批評諸王,結(jié)果差點被誅殺。 C勃因官奴曹達而獲罪,他的父親也被連累貶謫到非常偏遠的交趾。當王勃前往探望路過南昌時,他為都督閻公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 D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時“四杰”。但對于他們的排位先后,楊炯很有意見,并不心服D服。 解題思路 王勃寫檄英王雞文是“戲”,即開玩笑,并非專門為了批評諸王;結(jié)果也并不是差點被誅殺,而是被高宗憤怒斥責,趕出沛王府。 答案 B4下列各項推斷,不能解釋王勃短短一生卻屢遭不幸的原因的一項是 A王勃才華橫溢,自幼就被贊譽包圍,故不容易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清醒的判斷。 B王勃對官奴曹達一事的處理,甚為怪異??梢娡醪幨赂≡辍⒂字?,不夠鎮(zhèn)定。 C王勃寫檄英王雞文滕王閣序時,都顯得過炫耀自己的才華,容易遭人妒忌。 D王勃才能不足以居“四杰”之首,又恃才傲物,這使議論者特別是楊炯十分不服,楊便制造輿論,認為王的排名在己之前是種恥辱。這也導致了王后來的處境不順。 解題思路 楊炯并沒有制造輿論,他的看法也是“議者謂然”,即大家都認為本是如此的。而且,楊的本意是盧照鄰的地位應該更高一些。他這一議論并不直接針對王勃,對其一生的不幸更未起到任何影響。 答案 D。5把下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于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gòu)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客,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談。”又報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選自唐摭言(卷五)(1)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于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gòu)矣。 譯文: (2)及以紙筆巡讓賓客,勃不辭讓。 譯文: (3)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譯文: 解題思路 句(1)中的關鍵詞語有:“意屬”應該用意譯,可譯為“傾向”、“安排”等。“宿”,意思是“預先”、“先前”。句(2)注意“巡讓”有“依次”之義。句(3)注意“所”表地點。 答案 (1)王勃雖在座,但閻公本想讓女婿孟學士寫這文章,也已經(jīng)預先構(gòu)思好了。 (2)到了(閻公)拿紙筆在賓客間來回推讓時,王勃并不推辭謙讓。 (3)(閻公)于是急忙邀請王勃到宴會場所,極盡歡娛才停止??紙鏊季S訓練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6題。 陵,字少卿。善騎射,愛人謙讓,下士,甚得名譽。武帝以為有廣之風。天漢二年,貳師將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于天山。召陵,欲使為貳師輜重。陵于是將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陵太息曰:“兵敗,死矣?!碧旘T數(shù)千追之,韓延年戰(zhàn)死,陵曰:“無面目報陛下?!彼旖?。軍人分散脫至塞者四百余人。陵敗處去塞百余里,邊塞以聞。上欲陵死戰(zhàn),召陵母及婦,使相者視之,無死喪色。后聞陵降,上怒甚。責問陳步樂,步樂自殺。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蘗”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shù)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zhuǎn)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謄,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之名將不過他。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以報漢也?!?(漢書李廣蘇建傳) 或曰:武帝不能明察而茍聽流言,遽加厚誅,豈非負德?答曰:設使陵不茍其生,能繼以死,則必賞延于世,刑不加親;戰(zhàn)功足以冠當時,壯節(jié)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所及哉?嗚呼,予聞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生或輕于鴻毛?!比羲乐赜诹x,則視之如泰山也,若義重于死,則視之如鴻毛也。故非其義,君子不輕其生;得其所,君子不愛其死。惜哉!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 (白居易漢將李陵論)注:媒蘗:喻構(gòu)陷害人以罪。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其素所畜積也 素:向來B抑數(shù)萬之師 抑:統(tǒng)領C士張空弮 張:拉弓D亦足暴于天下 暴:顯露答案:B 解析:抑:壓制。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部分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甚得名譽B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C冒白刃,北首爭死敵D何流言之所及哉答案:D 解析:A名譽:名聲/名聲、名義上的。B不滿:不足/有意見或不夠。C死敵:死于敵/死對頭。D流言:沒有根據(jù)的話。3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宜欲得以報漢也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B則視之如泰山也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C而死且不朽矣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D軍人分散脫至塞者四百余人 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答案:B 解析:A表目的,用來/表修飾,而;C承接/轉(zhuǎn)折;D 組成名詞性短短數(shù)詞后,可譯為“個”。4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陵謙讓下土,有李廣的風范,深得武帝的依賴, 被派去戍邊,后來在與匈奴的交戰(zhàn)中,兵敗降敵, 武帝不能明察,殺害了他一家。B武帝希望李陵“死戰(zhàn)”,召來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派人察言觀色,發(fā)現(xiàn)他們臉上沒有李陵死喪的表情,后來聽說李陵投降了,非常憤怒。C對于李陵降敵一事,群臣都責怪李陵,武帝在拿不準的情況下,征詢司馬遷的意見,表現(xiàn)了漢武帝對司馬遷的信任與器重。D司馬遷說李陵侍奉父母孝順,與士卒講信用,為解國家急難,愿意奮不顧身,有國士之風,他不死降敵是為了尋機回報漢室。答案:C 解析:“表現(xiàn)了漢武帝對司馬遷的信任與器重”不當。5 對于李陵其人,司馬遷和白居易都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對照原文,以下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司馬遷認為李陵戰(zhàn)功顯赫,投降非其本意,情有可原,白居易則認為李陵當死不死,違背了做人的道理,不可原諒。B司馬遷認為李陵雖敗,但他的戰(zhàn)功卻是“古之名將不過也”,白居易則認為李陵如果在兵敗之后,以死繼之,方能“戰(zhàn)功足以冠當時”。C司馬遷認為大臣們對李陵是落井下石,白居易則認為不能因為大臣們的流言而掩蓋了李陵的實質(zhì)性錯誤。D司馬遷說:“誠可痛也”,痛的是李陵不幸而兵?。话拙右渍f“惜哉”,惜的是李陵兵敗不死,有失君子風范。答案:D 解析:司馬遷說“誠可痛也”,不是說李陵不幸兵敗可痛,而是說李陵的做法沒有受到公正的待遇,還受到一些人的誹謗,全家遭受被處死的慘刑。6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虜救死扶傷不暇。譯文 答案:(1)敵人沒有時間顧及自己一方的傷亡(將土)。(2)遽加厚誅,豈非負德?譯文 答案:(2)立即把李陵一家全都處死,難道不有負于李陵的(巨大)功勞?(厚誅;殺死很多人;負:辜負,對不??;德:功勞)考點高分解題綜合訓練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王修字叔治,北海營陵人也。年七歲喪母。母以社日亡,來歲鄰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鄰里聞冬,為之罷社。年二十,游學南陽,止張奉舍。奉舉家得疾病,無相視者,修親隱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為主簿,守高密令。頃之,郡中有反者。修聞融有難,夜往奔融。賊初發(fā),融謂左右曰:“能冒難來,唯王修耳!”言終而修至。 袁譚在青州,辟修為治中從事,別駕劉獻數(shù)毀短修。后獻以事當死,修理之,得免。時人益以此多焉。譚、尚有隙。尚攻譚,譚軍敗,修率吏民往救譚。譚喜曰:“成吾軍者,王別駕也?!弊T之敗,劉詢起兵漯陰,諸城皆應。譚嘆息曰:“今舉州背叛,豈孤之不德邪!”修曰:“東萊太守管統(tǒng)雖在海表,此人不反,必來?!焙笫嗳?,統(tǒng)果棄其妻子來赴譚。譚復欲攻尚,修諫曰:“兄弟還相攻擊,是敗亡之道也?!弊T不悅,遂與尚相攻擊,請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譚又叛。太祖遂引軍攻譚于南皮。修時運糧在樂安,聞譚急,將所領兵及諸從事數(shù)十人往赴譚。至高密,聞譚死,下馬號哭曰:“無君焉歸?”遂詣太祖,乞收葬譚尸。太祖欲觀修意,默然不應。修復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斂譚尸,然后就戮,無所恨?!贝笞婕纹淞x,聽之。 魏國既建,為大司農(nóng)郎中令。其后嚴才反,與其徒屬數(shù)十人攻掖門。修聞變,召車馬未至,便將官屬步至宮門。大祖在銅爵臺望見之,曰:“彼來者必王叔治也。”頃之,病牛官。初,修識高柔于弱冠,異王基于幼童,終皆遠至,世稱其知人。 (節(jié)選自三國志卷十一魏書十一)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游學南陽,止張奉舍 止:住宿,落腳B辟修為治中從事 辟:征召C別駕劉獻數(shù)毀短修 短:詆毀,指摘D時人益以此多焉 多:增多,增加答案:D 解析:多:推重,贊美。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母以社日亡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B鄰里聞之,為之罷社 臣聞之胡齙曰C無君焉歸 吾何辭焉D其后嚴才反 則或咎其欲出者答案:C 解析:前者是疑問代詞,哪里;后者是疑問語氣助詞,相當于“呢”。A都是介詞,表示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B都是代詞,代指這件事;D都是指示代詞,表遠指,作定語,可譯為“那”“那個”。3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表現(xiàn)王修“知人”的一組是能冒難來,唯王修耳 東萊太守管統(tǒng)雖在海表,此人不反,必來 識高柔于弱冠 彼來者必王叔治也 成吾軍者,王別駕也 異王基于幼童A BC D答案:B 解析:分別是孔融、曹操、袁譚知王修,而非王修知人。4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A社日是王修母親的忌日,王修在這一天悼念母親極為哀痛。鄰里深為其孝心感動,為此罷免了組織社日歡慶活動的負責人。B對于得疾病的張奉一家,王修暗中親自精心照顧他們,直到他們病好了才離開。這反映了他堅守道義的精神和不事張揚的性格。C袁譚不聽王修之言,兄弟相殘以致眾叛親離。他向太祖求救,但太祖反而攻破了冀州去攻打袁譚,袁譚于是就背叛了太祖。D王修能做到“受其恩,食其祿,赴其難”,忠義之行深為其主贊譽和推崇。答案:D 解析:A“罷社”是“停止了社日活動”,曠隱”是“同情、憐憫”之義,C太祖攻破冀州攻打的是袁尚。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八大山人傳 陳 鼎八大山人,明寧藩宗室,號人屋?!叭宋荨闭撸皬V廈萬間”之意也。性孤介,穎異絕倫。八歲即能詩,善書法,工篆刻,尤精繪事。嘗寫菡萏一枝,半開池中,敗葉離披,橫斜水面,生意勃然;張?zhí)弥?,如清風徐來,香氣常滿室。又畫龍,丈幅間蜿蜒升降,欲飛欲動;若使葉公見之,亦必大叫驚走也。善談諧,喜議論,娓娓不倦,常傾倒四座,父某,亦工書畫,名噪江右,然喑啞不能言。甲中國亡,父隨卒。人屋承父志,亦喑啞。左右承事者,皆語以目:合則頷之,否則搖頭。對賓客寒暄以手,聽人言古今事,心會處,則啞然笑。如是十余年,遂棄家為僧,自號曰“雪個”。未幾病顛,初則伏地嗚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跌殉踴躍,叫號痛哭。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一日之間,顛態(tài)百出。帝人惡其擾,醉之酒,則顛止。歲余,病間,更號曰“個山”。既而自摩其頂曰:“吾為僧矣,何可不以驢名?”遂更號曰“個山驢”。數(shù)年,妻子俱死,或謂之曰:“斬先人祀,非所以為人后也,子無畏乎?”個山驢遂慨然蓄發(fā)謀妻子,號“八大山人”。其言曰:“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于我也?!?山人既嗜酒,無他好。人愛其筆墨,多置酒招之,預設墨汁數(shù)升、紙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見之,則欣然潑墨廣幅間,或灑以敝帚,涂以敗冠,盈紙骯臟,不可以目。然后捉筆渲染,或咸山林,或成丘壑,花鳥竹石,無不入妙。如愛書,則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灑灑,數(shù)十幅立就。醒時,欲求其片紙只字不可得,雖陳黃金百鎰于前,勿顧也。其顛如此。外史氏曰:“山人果顛也手哉?何其筆墨雄豪也?余嘗閱山人詩畫,大有唐宋人氣魄。至于書法,則胎骨于魏晉矣。問其鄉(xiāng)人,皆曰得之醉后。嗚呼!其醉可及也,其顛不可及也!”5 下列句子加點字古今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A穎異絕倫 B忽跌趵踴躍C個山驢遂慨然蓄發(fā)謀妻子D何其筆墨雄豪也答案:A 解析:踴躍,跳躍:妻子,妻兒:何其,為什么他的。6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A或鼓腹而歌,或混舞于市 或師焉,或不焉B斬先人祀,非所以為人后也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子無畏乎 美哉乎,山河之固D醉之酒,則顛止 頃襄王怒而遷之答案:D 解析:A,有時,有的人;B用來的,的原因;C反問語氣,感嘆語氣;D代詞“他”。7 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xiàn)八大山人“性之顛”和“精繪事”的一組是A性孤介,穎異絕倫 張?zhí)弥?,如清風徐來,香氣常滿堂B初則伏地嗚咽,已而仰天大笑 若使葉公見之,亦必大叫驚走也C既而自摩其頂曰:“吾為僧矣,何可不以驢名?” 欣然潑墨廣幅間,或灑以敝帚,涂以敗冠。D山人既嗜酒,無他好 捉筆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鳥竹石,無不入妙答案:B8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A八大山人從小聰慧異常,八歲就能作詩,特別擅長繪畫,他畫的荷花,極為傳神,掛在廳堂,立時便香氣滿室;他畫的龍嚇得葉公大叫驚走。B國破家亡之后,八大山人的生活遭遇劇變,由貴族公子淪為混跡街頭的乞丐。在裝聾作啞十多年后出家為僧,幾年后又因死了妻兒還俗。C八大山人只能在醉中作畫,在寬大的畫紙上,用破笤帚灑墨,用壞帽子涂抹,拿起筆畫成山林丘壑,花鳥竹石,極其精妙;酒醉之后,靈感頓失,畫不出像樣的畫了。D作者認為八大山人并非真顛,而是一種后人難以企及的至高的藝術(shù)境界。他認為其詩畫有唐宋氣魄,書法有魏晉風骨。答案:D 解析:A“香氣滿堂”、“嚇得葉公大叫驚走”錯誤;B“淪為混跡街頭的乞丐”、“裝聾作啞”錯誤,C“只能”、“酒醉之后,靈感頓失”文中無信息。9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左右承事者,皆語以目。譯文 嘗寫菡萏一枝,半開池中,敗葉離披,橫斜水面,生意勃然。譯文 雖陳黃金百鎰于前,勿顧也,其顛如此。譯文 答案:他身邊跟隨的奉命辦事的人,都用眼睛給他示意。曾經(jīng)畫一枝荷花,半開于池中,敗葉散亂,橫斜在水面,生氣勃勃。即使將百鎰黃金陳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顧,他顛狂到這樣的程度。三、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4題。 譚澄,字彥清,德興懷來人。父資榮,金末為交城令,國兵下河朔,乃以縣來附,賜金符,為元帥左都監(jiān),仍兼交城令。未幾,賜虎符,行元帥府事,從攻汴有功。年四十,移病,舉弟資用自代。資用卒,澄襲職。澄幼穎敏,為交城令時年十九。有文谷水,分溉交城田,文陽郭帥專其利而堰之,訟者累歲,莫能直,澄折以理,令決水,均其利于民。豪民有持吏短長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歲乙未,籍民戶;有司多以浮客占籍,及征賦,逃竄殆盡,官為稱貸,積息數(shù)倍,民無以償。澄入覲,因中書耶律楚材,面陳其害,太宗惻然,為免其逋,其私負者,年雖多,息取倍而止;亡民能歸者,復三年。詔下,公私便之。壬子,復大籍其民,澄盡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賦以時集。中統(tǒng)元年,世祖即位,擢懷孟路總管,俄賜金符。換金虎符。歲旱,令民鑿唐溫渠,引沁水以溉田,民用不饑;教之種植,地無遺利。至元二年,遷河南路總管,改平灤路總管。 七年,入為司農(nóng)少卿,俄出為京兆總管;居一年,改陜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建言:“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宜令民年四十無子聽取妾,以為宗祀計。”朝廷從之,遂著為令。四川僉省嚴忠范守成都,為宋將昝萬壽所敗,退保予城。世祖命澄代之,至則葬暴骸,修焚室,賑饑貧,集逋亡,民心稍安。會西南夷羅羅斯內(nèi)附,帝以撫新國宜用文武才,遂以澄為副都元帥,同知宣慰使司事。比至,以疾卒,年五十八。 (錄自元史譚澄傳,有刪略)注:浮客:客居的人戶。太宗:指元太宗窩闊臺。世祖:指元世祖忽必烈。10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澄折以理 折:折服,使屈服。B豪民有持吏短長為奸者 短長:偏義復詞,指短處。C為免其逋 逋:欠交,拖欠。D詔下,公私便之 便:方便。答案:D 解析:便: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意動用法,意為“認為適宜”。11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金融機構(gòu)保安工作內(nèi)容詳解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寵物安全救生衣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頂?shù)装b盒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落地式拆碼盤機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廚房家用電器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智能電梯紫外線消毒系統(tǒng)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商用儲水式熱水器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耐高溫硅膠電纜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夾具零件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磁參數(shù)測量儀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四川省自貢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八年級英語期末試題(含答案無聽力音頻及原文)
- 2025-2030年中國汽車防滑鏈行業(yè)競爭格局展望及投資策略分析報告新版
- 2025年上海用人單位勞動合同(4篇)
- 新疆烏魯木齊地區(qū)2025年高三年級第一次質(zhì)量監(jiān)測生物學試卷(含答案)
- 衛(wèi)生服務個人基本信息表
- 高中英語北師大版必修第一冊全冊單詞表(按單元編排)
- 苗圃建設項目施工組織設計范本
- 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學校食品安全舉報投訴處理制度
- 2025年生物安全年度工作計劃
- 安徽省蕪湖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生物 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