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10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冀教版)備課教案集 體 備 課 共 案再備設計(個案)第一單元:厘米、分米、米第一課時:認識厘米 教學內容:課本1-4頁教學目標: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2、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3、建立估測的意識;教學重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尺子教學過程:1、 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1、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可能用到數(shù)學知識,比如有這樣的問題:我們想知道這支筆有多長?操場的跑道一圈有多長?拿筆時手離筆尖的距離有多長?2、像這樣的問題你能說嗎?試試3、我們說了這么多問題,都和什么有關呢?對,都和長度有關,實際在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樹有多高?水有多深?房間有多寬?這些問題實際上也都是在說一個物體的長度呢。4、你們想知道它們究竟有多長嗎?該怎么解決呢?用什么量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出示課本鉛筆盒蠟筆出示藍靈鼠的問題,學生動手操作。匯報結果同桌合作,測量課桌面的長。提示學生可以選用身邊的物品作工具,測量一下學生匯報師出示問題:為什么大家測量的結果不同呢?學生討論后師小結 要準確表示物品的長度,就要使用同一的長度單位測量。 2、認識尺子:你們都有嗎?拿出來仔細觀察,你都看到了什么?學生觀察后匯報。課件展示尺子刻度、數(shù)字、0刻度、cm師:厘米是一個表示長度的單位,是國際上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認識厘米)3、 認識1厘米的長度:在國際上我們就規(guī)定從0到1之間這么長的距離為1厘米,仔細看這個長度,記住它!在你自己的尺子中找一找從哪到哪也是1厘米?你能用一句話概括的說從哪到哪就是一厘米?看來你們已經發(fā)現(xiàn)了尺子中的秘密了。用你的手在尺子上比劃出一厘米的長,看一看,舉起手來,這是多長?閉上眼睛,用心體會一下,把這個長度記在腦子里!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在身邊或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大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差不多)大家用大約這個詞用的很好,當我們量出的長度不是非常準確的時候,多一點,少一點的我們都要說大約是多少。4、 認識幾厘米 在我們的尺子上,大家能很快的找到了1厘米,那么除了1厘米,你還能找到幾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反饋:你找的是幾厘米,誰愿意到前面來指著說一說。別的同學找出的2厘米在哪呢?-不管是從12還是從35,這些都是2厘米長。 我來說幾個,請你看一看這是幾厘米:03、05、06,這么快,你們是一厘米1厘米數(shù)出來的嗎?那用什么好方法? 這就是尺子上標有數(shù)字的目的,0刻度是起跑線,從0開始,跑到幾就是幾厘米。(真是一個好方法) 三、展示點撥如果給你一個物品,你能準確的量出它的長度嗎?試一試。學生測量自己的橡皮有多長師巡視有多長,你是怎么量的?(投影演示)反饋:你們看她量的好嗎?好在哪?你們量的這么準,這么快,是因為你們找到了一個好的測量起點。小結:看來,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我們首先都要找到一個便于我們測量的起點??磥砟銈円呀浤苓\用尺子準確的測量出線段的長度了,學生測量一支鉛筆的長度。匯報結果,并展示自己是怎么測量的。 四、鞏固練習、達標檢測完成課本4頁“練一練”的內容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結果 五、總結提升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 1厘米 1cm第二課時:認識線段教學內容:課本5-6頁教學目標:1、 通過測量物體的長度,初步認識線段,了解線段的基本特征,構建線段的模型。2、 通過實踐操作,學會眼紅刻度尺測量線段的長度,并會畫線段(限整厘米)。3、 培養(yǎng)觀察、想象、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線段的基本特征并會畫出整厘米的線段。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尺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復習和厘米有關的內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測量彩色紙條的長 測量一段毛線的長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結果(測量毛線的長度時,要先把毛線拉直)學生主要說出事怎樣測量的。2、 認識線段 師講解:毛線被拉直后,可以看做一條線段。 出示線段 學生感知,自己描述線段是什么樣的。三、展示點撥學生完成課本5頁“練一練”的內容。展示學生作品 畫線段 用直尺畫一定長度的線段。 同桌同學合作完成。 展示學生作品。 四、鞏固練習、達標檢測 完成課本6頁“練一練”的內容。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結果。 五、總結提升 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第三課時:米的認識教學內容:課本7-8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了解認識米的意義,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知道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是100,會用米尺測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3.在多樣化的操作、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估計意識和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在經歷用米尺進行實際測量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 教學重難點:認識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準備:米尺、學生尺 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測量物體的長度用什么工具?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是什么?手勢表示1厘米有多長?2厘米、3厘米呢?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應注意什么?讓兩名學生用直尺測量黑板的長度。學生感覺出很不方便,因此,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米做單位。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板書課題:米的認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介紹米尺 (出示米尺實物)師:這是把米尺,請你仔細觀察,你觀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樣的?(學生個別回答) 學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長長的,兩面有有線和數(shù)(都有些什么數(shù)???)。 2、師:米尺上的線我們叫刻度線,米尺的兩面都有線和數(shù),其中一面的數(shù)是從0到100的,從0刻度線到100刻度線的距離就是1米。(板書:1米) 3、介紹米:師:米是國際長度單位,它的單位符號是“m”。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并書空。認識米尺及其它測量工具。學生合作,用米尺測量黑板的長度。 三、展示點撥 1、前后桌同學合作量同學身高1米的地方師:現(xiàn)在你們想知道自己身上哪兒到地面是1米高嗎?(生:想) 師:那得聽好要求了,每個小組測量1個同學的身高。既然只量一個人的身高,你們四人小組就要做好分工合作。比如說4個人中第一個人站直被量,第二個人用米尺量,第三個人檢查量的方法對不對,第四個人貼標簽(教師邊說邊做動作)。而且量完一個小朋友的身高后,四個人就馬上坐端正告訴老師你們已經完成合作了,聽明白了嗎? 請一個小組作示范。(示范時主要引導做好以下幾點:組長分工明確,量的方法,量好后四人仔細打量1米的高度) 反饋(請上3、4個高矮不同的同學,另請一名學生用米尺進行驗證) 師(仔細看了看那幾個小朋友身上的標簽)問:為什么有的標簽貼在脖子下,有的貼胸間呢? 生:因為身高不同,所以貼的位置不同。 師:小朋友說的真對,雖然貼的位置不同,但標簽離地面的高度卻始終是(1米)。 比劃、驗證、飛入腦子 師(出示米尺):對啊,就是這樣的1米,小朋友看仔細了,1米有這么長,好,閉上眼睛,將這1米的長度快速地飛到你的腦海中去。(生閉眼想象)學生指一指你周圍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米學生自由發(fā)言。2、 米和厘米的關系。學生同桌合作,觀察直尺,探究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匯報結果。 四、鞏固練習、達標檢測 1、練一練選擇合適的單位:米、厘米。 (1)大拇指寬約1( ) (2)一張床大約長2( ) (3)教室的長大約有8( ) (4)一支鉛筆大約有16( ) (5)我家在虹橋路上,離學校大約有500( ) (6)我們學校的長約100( )五、總結提升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第四課時:分米的認識教學內容:課本9-10頁教學目標:1. 通過學生的估計、測量、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知道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會選擇分米做單位進行測量,了解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在測量的過程中理解單位的實際意義,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或語言表達。 3.在實際測量中,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圖、彩帶、直尺、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昨天,我們認識了一個長度單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厘米和米。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學習過哪幾個長度單位?(米、厘米)其中最大的長度單位是什么?(米)請你用手勢表示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最小的長度單位呢?(厘米)請你用手勢表示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測量課桌的長度 如果老師讓你估計出我們所使用的課桌的長度是多少,你認為它的長度是多少?你認為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呢?(厘米)為什么不選擇米為單位呢?(因為桌子的長度不夠1米)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直尺進行實際的測量,要求:四人小組試著用厘米作單位量一量課桌面的長是多少?并思考:是怎樣測量的? (學生活動) (2)匯報方法 讓個別小組代表匯報測量的情況。(我們是這樣測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為一段連續(xù)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長是59厘米;我們組是這樣測量的:用10厘米的長度為一段連續(xù)量,一共有5個10厘米,還多出9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長是59厘米) (3)比較測量方法 引導學生比較剛才測量的三種方法,說出哪種方法比較好?(第三種方法)為什么? (因為它是以10厘米為一段進行測量的,又好記又好算,不容易出現(xiàn)錯誤。而第一種方法里,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25厘米,這樣在計算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錯誤。) (4)引入并板書課題。 用10厘米來測量很方便,其實它還有1個新的名稱叫分米(板書課題)。 2.教學1分米有多長 (1)想一想,1分米里有幾個1厘米?(10厘米)10個1厘米,就是10厘米,也可以說成是1分米。 (2)從1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1分米呢?(11厘米),從哪里到哪里又是1分米呢?(課件出示1分米放大圖,同時板書:1分米=10厘米)課桌的長度里面有幾個整10厘米?(5個)這5個10厘米是幾分米?(是5分米)還剩下幾厘米?(9厘米)所以我們說,課桌的長度是5分米9厘米。(完成做一做) 3.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1)觀察直尺上1分米的長度,然后試將大拇指和食指叉開成1分米。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準確。同桌互相看1分米大拇指和食指叉開的大小。(反復兩次) (2)畫一畫 我們已經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長度,請同學們用尺子上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的線段。畫完后,同桌交換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畫得準不準。 (3)想一想,在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學生思考后匯報:一根粉筆的長度;一段鉛筆的長度;吸管的長度等) 4.教學1米=10分米。 (1)我們已經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有幾個1分米。(讓學生思考猜測)請同桌兩人觀察軟尺,數(shù)一數(shù)1米有幾個1分米。 (2) 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自己的想法?(學生匯報:我們小組觀察了米尺,我們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就以10厘米為單位,一段一段地數(shù),一共有10段,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3) 如果給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排隊的話,分米應該在什么位置?(在米的后面,在厘米的前面) 三、鞏固練習、達標檢測 1.填空。(練習紙) 1分米()厘米 30厘米()分米 1米()分米 60分米()米 2.算一算 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3.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或數(shù)。(練習紙) 粉筆盒的高約1 ( )。 光盤的厚大約 ( )毫米。 電線桿高 5 ( )。 乒乓球臺高約7 ( )。 一間教室高 3 ( )。 一本書的寬 14 ( )。 4.判斷 (1)兒童游泳池水深7厘米。 ( ) (2)課桌高 60米。 ( ) (3)一支鋼筆長約9厘米。 ( ) 四、總結提升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板書設計 分 米 的 認 識 米 分米 厘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課題引入我采用更為簡單的方式:新學期開始了,我們發(fā)了新書,那你們知道書有多長嗎?補充練習: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寬、高課堂引入采用直接了當?shù)姆绞剑何覀儗W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一個新的長度單位米。我認為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應通過測量重點講解,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形象的感知。遵化市第六實驗小學備課教案集 體 備 課 共 案再備設計(個案)第二單元:有余數(shù)的除法 第一課時:有余數(shù)的除法(一)教學內容:課本12-13頁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余數(shù)的意義,會用豎式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 2. 使學生在操作、計算和比較等活動中,發(fā)現(xiàn)并初步理解“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培養(yǎng)簡單的推理能力。 3. 使學生感受探索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會讀、寫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小棒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學生拿出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 學生動手操作,匯報結果。 學生將12根小棒,每5根分成1份,學生動手分一分。 學生動手操作,匯報結果。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紅紅說的問題。 學生動手操作后說出分的結果。(分鉛筆) 出示例題的情境圖:15個桃,每盤放6個,放了( )盤,還剩( )個。 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結果,并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學生操作,在小組里討論、交流。教師參與小組活動,選擇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 學生中可能出現(xiàn)以下的方法:2. 出示13頁例題圖學生觀察后說出自己的想法試著用算式來表示 三、展示點撥 展示學生作品 對正確的算式進行肯定。 四、鞏固練習、達標檢測 完成課本13頁“練一練”的題目。 五、總結提升 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板書設計: 有余數(shù)的除法(一) 2154(個)1(張) 讀作:21除以5商4余1。第二課時:有余數(shù)的除法(二)教學內容:課本14-17頁教學目標:1、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思考的過程,探索有余數(shù)除法的思考方法,體會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2、能用豎式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明確每一步計算的意義。3、在探索余數(shù)和除數(shù)關系的過程中,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思考,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歸納、概括能力。教學重難點:體會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能用豎式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分小棒:學生將17根小棒按要求分一分,并寫出算式。出示14頁題目。學生動手獨立完成。匯報結果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展示學生作品出示4個算式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各題中除數(shù)和余數(shù)的大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討論后匯報。結論: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中,余數(shù)都比除數(shù)小。2、 出示15頁例題學生獨立完成,出示兔博士的問題。討論后匯報3、 出示16頁主題圖敘述觀察后自由發(fā)言。出示問題學生列出算式小組合作試著寫出豎式展示學生作品師板書正確的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式寫法。四、鞏固練習、達標檢測完成課本15頁和17頁“練一練”的題目五、總結提升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板書設計: 有余數(shù)的除法(二) 30 7 = 4 (串) 2 (只)4 7/30 28 2余數(shù) 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中,余數(shù)都比除數(shù)小第三課時:有余數(shù)的除法(三)教學內容:課本18-19頁教學目標: 1、能運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有余數(shù)除法的實際問題。 3、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運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口算20 6= 21 5= 30 4= 24 9=35 8= 18 7= 45 6= 29 7=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課件出示18頁例題學生觀察后自由發(fā)言出示問題(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要口答。同桌合作完成展示學生作品有道理的都要給予肯定出示問題(2)和(3)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三、展示點撥展示學生作品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師小結四、鞏固練習、達標檢測完成課本“試一試”和“練一練”的題目。五、總結提升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板書設計: 有余數(shù)的除法(三) 3093(枝)3(元) 第四課時:有余數(shù)的除法(四)教學內容:課本20-21頁教學目標:1、經歷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和交流的過程。2、能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表達解決問題時的思考過程。3、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計算209 265 317 409學生獨立完成后說出結果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課件出示課本20頁例題學生觀察后自由發(fā)言出示問題(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師巡視匯報討論結果師提示: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至少要租幾條船。出示問題(2)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匯報結果展示學生作品出示課本21頁“說一說”的問題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師對有道理的想法要給予肯定。 三、鞏固練習、達標檢測完成課本“練一練”的題目五、總結提升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板書設計: 有余數(shù)的除法(四) 1844(條)2(人)遵化市第六實驗小學備課教集 體 備 課 共 案再備設計(個案)第三單元:認識1000以內的數(shù)第一課時:數(shù)數(shù)與數(shù)的讀寫教學目標:1經歷由數(shù)實物的個數(shù)到口頭數(shù)數(shù)的過程,能比較熟練地數(shù)1000以內的數(shù),會用不同的方法估計和數(shù)實物的個數(shù)。2認識個、十、百、千等計數(shù)單位,理解各數(shù)位上的數(shù)字表示的含義,能讀寫1000以內的數(shù),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3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獲得自主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的數(shù)學信心。教學重難點:1,重點:能正確數(shù)數(shù),認識計數(shù)單位,會讀寫1000以內的數(shù)。2 難點:理解各數(shù)位上數(shù)字表示的意義。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數(shù)紐扣電池。 (1)讓學生結合教材插圖自由地數(shù)。(2)組織學生交流自己數(shù)的方法。(3)結合學生的方法,組織學生討論:怎樣數(shù)得快?(學生可能說出:十個十個地數(shù))二、自主探索1、數(shù)數(shù)(1)一個一個的數(shù),從一百二十數(shù)到一百五十。(2)十個十個的數(shù),從二百四十數(shù)到三百二十。(3)選擇自己喜歡地方法,從三百二十五數(shù)到四百一十五。(口頭數(shù)數(shù)活動,采取多種形式,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數(shù)數(shù)的機會。) 2、說一說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比100大的數(shù)?三、實踐應用教材24頁例題:盛一杯黃豆,先估一估有多少粒,再倒出來數(shù)一數(shù)(學生先估計一下,再實際數(shù)一數(shù),先數(shù)出20粒,再分堆估計。)“練一練”課本25頁第1題,第2題,讓學生自己完成。四、認識計數(shù)單位千:數(shù)一數(shù)(教材26頁例題),1、圖中共有三幅圖,分別用不同的方法數(shù)數(shù)。2、探究數(shù)數(shù)的方法:圖一:當數(shù)較少物體的個數(shù)時,可以一個一個地數(shù)。圖二:當數(shù)較多物體的個數(shù)時可以十個十個的數(shù)。圖三:當數(shù)更大的數(shù)時,就可以一百一百的數(shù),數(shù)到九百的時候,在增加一百是10個一百,得出十個一百是一千。3認識計數(shù)單位千:千和一,十,百一樣都是計數(shù)單位。千和百之間的進率也是10,因此一,十,百,千這四個計數(shù)單位,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五、1000以內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教材27頁例題:寫出計數(shù)器上的數(shù)并讀一讀。 1,探究寫數(shù)的方法:看左面的計數(shù)器:百位上有5顆珠子,表示5個百,要在百位上寫“5”;十位上1顆珠子也沒有,寫數(shù)時要在十位上寫“0”占位;個位上有3顆珠子,表示3個一,要在個位上寫“3”。所以這個數(shù)寫作:503??从颐娴挠嫈?shù)器:百位上有4顆珠子,表示4個百,要在百位上寫“4”;十位上有6顆珠子,要在十位上寫“6;個位上有1顆珠子也沒有,要在個位上寫“0”。所以這個數(shù)寫作:460。2,探究讀數(shù)的方法:讀數(shù)時要從高位讀起,數(shù)位上是幾就讀作幾,數(shù)中間的0要讀出來,數(shù)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3,具體的讀數(shù)方法:503的讀法:百位上是5讀作五百,十位上是0讀作零,個位上是3讀作三,所以503讀作五百零三。460的讀法:百位上是4讀作四百,十位上是6讀作六十,個位上是0,0在末尾不用讀,所以460讀作四百六十。小結: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yè):29頁 練一練第二課時:數(shù)的組成和表示數(shù)教學目標:1,經歷探究數(shù)的組成和用圖形表示數(shù)的過程。2,掌握1000以內數(shù)的組成,能夠用圖形表示1000以內的數(shù)3,了解可以用圖形表示數(shù),感受“數(shù)”與“形”的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重難點:重點:能掌握1000以內的數(shù)的組成。難點:掌握用圖形表示數(shù)的辦法。教學過程:一:數(shù)的組成:用下面的數(shù)字卡片擺出不同的三位數(shù),并讀出來。(教材28頁例題)1提出“用0、2、3這3張數(shù)字卡片在數(shù)位表中擺三位數(shù)”的要求,讓同桌合作,并邊擺邊讀出來。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0、2、3這3張數(shù)字卡片,把它們擺到數(shù)位表中,你能擺出幾個不同的三位數(shù),同桌合作,邊擺邊讀數(shù)。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擺的數(shù),特別注意是否有人擺出032或023。2交流學生自主嘗試的結果。每人說一個數(shù),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得出用0、2、3這三個數(shù)字卡片可以擺出4個三位數(shù)。師: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擺出的數(shù)怎樣讀?每人只說一個數(shù)。學生說做法和讀法,教師在小黑板的數(shù)位表中寫出來,如:生:我把3擺在百位上,把0擺在十位,把2擺在個位上。教師在小黑板上的數(shù)位表中板書:千位百位十位個位302如果學生出現(xiàn)把0擺在百位上的情況。教師進行啟發(fā)性談話。師:用0、2、3這三個數(shù)字組成三位數(shù),把0放在百位上擺出的032和023分別只能表示什么的數(shù)量?生1:032只能表示32生2:023只能表示23師:那就是說,0放在32或23的前邊是沒有用的,對嗎?生:對。師:所以,在用數(shù)字組數(shù)的時候,數(shù)學上有一個規(guī)定,0不能放在最左邊。按這個規(guī)定,用0、2、3這三個數(shù)字可以組成哪幾個三位數(shù)呢?學生說數(shù),形成共識,得出三位數(shù)有:302,203,320,230。3.提出:“任選一個數(shù),說一說百位,十位,個位上的數(shù)字各表示什么?”的問題。給學生充分發(fā)言的機會。使學生知道并理解各位上的數(shù)字表示的意義。師:請你從這4個數(shù)中任選一個,說一說百位,十位,個位上的數(shù)字各表示什么并讀一讀。生1:我選302,百位上的3表示3個百,十位上的0表示一個十沒有,個位上的2表示2個一。讀作:三百零二。生2:我選230,百位上的2表示2個百,十位上的3表示3個十,個位上的0表示1個一也沒有。讀作:二百三十。4.讓學生任意舉出千以內的數(shù)。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己任意說一個千以內的數(shù)并說一說各數(shù)位上的數(shù)字表示什么?學生說數(shù),教師寫出來。多請幾個人發(fā)言。5.提出:“觀察這些三位數(sh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千以內的數(shù)都是三位數(shù),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師:觀察同學們這些千以內的數(sh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生1:我發(fā)現(xiàn)千以內的數(shù)都是三位數(shù)。生2:我發(fā)現(xiàn)千以內的數(shù)都是有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如果第二種說法出不來,教師可啟發(fā)。師:這些三位數(shù)都是由什么組成?二:用小棒或圖形表示數(shù):1.在數(shù)位表中畫小棒表示513。(教材28頁例題)1),理解題意,明確畫小棒表示數(shù)的方法:要求畫小棒表示數(shù),小棒畫在不同的數(shù)位上,表示的意義也不同。小棒畫在百位上,1根小棒就表示100;小棒畫在十位上,1根小棒就表示10;小棒畫在個位上,1根小棒就表示1。2),在數(shù)位表中畫小棒表示出513。2.任選三種圖形分別表示1個百、1個十和1個一,在數(shù)位表中畫圖形表示出325。(教材28頁例題)1),理解題意明確解題思路:畫圖形表示數(shù),就是在數(shù)位表中用選定的圖形代表指定的數(shù),3種圖形可以任選。比如:把 放在數(shù)位表的十位上,一個 就表示1個十, 就表示2個十;把放在數(shù)位表的百位上,1個就表示1個百,就表示3個百2),解決問題:在數(shù)位表中用圖形表示數(shù)。(相同的圖形在不同的數(shù)位上表示的意義不同,數(shù)位上有幾個圖形就表示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第三課時:算盤教學目標:1、讓學生知道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的一大貢獻,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2、讓學生認識算盤,學會讀寫算盤上的數(shù)。教學重點:認識算盤,學會讀寫算盤上的數(shù),知道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之一。教學難點:帶有上珠的數(shù)的讀寫。教學準備:算盤教學過程:一、介紹算盤的歷史和現(xiàn)在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之一,我們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經發(fā)明了算盤,開始用算盤進行計算,一直留傳到現(xiàn)在。所以算盤的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算盤還傳到日本、朝鮮、美國、東南亞、歐洲等許多國家和地區(qū)。二、認識常用的兩種算盤:七珠算盤 五珠算盤三、認識算盤各部分的名稱: 1、認識檔、上珠、下珠 2、認讀算盤上的19各數(shù)。3、撥珠的方法:撥入下珠用大拇指,撥去下珠用食指,撥入撥去上珠用中指。四、算盤的計數(shù)方法:1、算盤上每一檔(桿)代表一個數(shù)位。2、計數(shù)時要先確定那一檔當個位,然后從右往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3、計數(shù)時,要把算珠靠梁才表示算盤上有數(shù);算珠都靠框時表示算盤上沒有數(shù)。4、每一檔的一個上珠表示5,一個下珠表示1。五、在算盤上計數(shù):以在算盤上表示出531為例。1、操作指導?!?31”百位上的“5”用一個上珠表示;十位上的“3”用三個下珠表示;個位上的“1”用一個下珠表示。2、操作示范。 六、鞏固練習: 教材31頁練一練1七、課堂作業(yè):教材31頁練一練2、3。 第四課時:數(shù)的大小比較教學目標: 1,經歷由語言描述數(shù)的大小,到用數(shù)學符號表示數(shù)的大小的過程。 2,能夠正確使用或符號表示1000以內數(shù)的大小。 3,在用數(shù)字組數(shù)、排列數(shù)的大小的活動中,學會簡單的數(shù)學思考,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教學重點:能夠比較1000以內數(shù)的大小。教學難點:能夠用數(shù)字組數(shù)并正確排列組成的數(shù)的大小。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1、出示情境圖這是我班的同學調查的“小小圖書館”的圖書數(shù)量情況。仔細觀察:說一說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同桌交流說出情境圖中的各種數(shù)學信息)2、仔細看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或根據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然后跟小組成員說一說。(學生通過觀察,可能會說:1、我發(fā)現(xiàn)科技書多。2、工具書最少。3、我提的問題是:哪種書最多?哪種書最少?)二、探究體驗:1、重點解決哪種書最多?哪種書最少?誰能幫藍靈鼠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觀察,讀出所提問題。學生可能會說:1、科技書最多。2、工具書最少)2、那么,用或或632 1000499 1000632499或:499632 6321000 4996321000)B、和小組成員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小組活動、交流各自的想法:如:1、我這樣想:1000是四位數(shù),其他數(shù)是三位數(shù),1000最大,所以科技書最多。2、我認為文藝書有600多本,工具書不到500本,工具書最少。)C、還有其它比較方法嗎?(交流其它比較方法)三、實踐應用:1、練一練第1題,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學生匯報結果,集體訂證)2、練一練第2、3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訂正。四、全課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由學生自由發(fā)言總結數(shù)數(shù)的簡便方法。引入采用實物,拿出12根粉筆,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講解13頁例題時,強調“除以”不是除。強調余數(shù)的單位要和被除數(shù)的單位一樣提示學生找出問題中的關鍵詞:最多、至少遵化市第六實驗小學備課教案集 體 備 課 共 案再備設計(個案)第四單元:千克和克第一課時:用天平比較物體輕重和測量物體質量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感受物體輕重以及用選定的玻璃球作單位測量物體質量的過程。 2,能根據天平的狀態(tài)判斷哪個物體輕,哪個物體重。 3,對測量活動有好奇心,能根據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推理和判斷,培養(yǎng)初步的估計能力。教學重點:能根據天平的狀態(tài)判斷物體的輕重。教學難點:會用選定的玻璃球做單位表示某個物體的質量。教學過程:一,用天平比較物體輕重:蘋果和梨哪個輕哪個重?1,明確比較方法:蘋果和梨的輕重差不多,用手掂一掂不能比較出它們的輕重,可以用天平來比較質量差不多的物體的輕重。2,操作方法: 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兩邊的托盤里,觀察天平的變化,哪一邊的托盤低,托盤里的那個物體就重,如果天平平衡,那么這兩個物體就同樣重。3,觀察天平得出稱量結果: 天平左右兩端的兩個托盤一樣高,也就是說天平是平衡的,得出蘋果和梨一樣重。二,用選定的玻璃球做單位測量物體質量:1個梨和幾個玻璃球同樣重?(教材37頁例題)(一)學習測量1教師出示鴨梨和玻璃球師:不用掂,不用天平,同學們能判斷了這個鴨梨和一枚玻璃球哪個重嗎?(學生可能說出:肯定是鴨梨重。)師:估計一下一個鴨梨和幾個玻璃球同樣重?學生說,教師記下猜的數(shù)。(學生可能說出:生1:3個。生2:4個。生3:5個。)進行實際測量:師:現(xiàn)在,我們用天平測量一個。我把鴨梨放在天平左邊,在天平右邊放玻璃球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天平,看一看天平有什么變化?(學生可能說出:生1:天平向左邊沉下去了。生2:天平向鴨梨這邊傾斜。生3:指針偏向鴨梨方。)師:好!現(xiàn)在我開始往天平右邊放玻璃球,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天平的變化。教師邊放玻璃球邊數(shù)數(shù),讓學生說天平的變化,直到天平平衡為止。(學生邊數(shù)玻璃球的個數(shù)邊觀察天平的變化,可能說出:生1:天平的左邊一點一點的上翹,右邊一點一點的下沉。生2:放梨的一邊一點一點的上翹,放玻璃球的一邊一點一點的下沉。)2討論鴨梨和玻璃球的關系。師:天平平衡了,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明確:一個鴨梨和6個玻璃球同樣重。(學生可能說出:生1:說明兩邊一樣重了。生2:說明鴨梨和玻璃球同樣重。生3:說明一個鴨梨和6個玻璃球同樣重。)(二)嘗試應用1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自己的語文書和鉛筆盒等先掂一掂感覺一下,再估一估大約和幾個玻璃球同樣重,然后用天平實際測一測。(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自己的課本和鉛筆盒,先掂一掂感受一下,再估一估大約跟幾個玻璃球同樣重,然后用天平實際測一測,把測量結果記下來。)2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要給學生充分表達不同的測量過程的機會。語文課本測量的結果應該是一致,鉛筆盒可能會有多種結果。(學生可能說出:生1:測量語文課文課本時,我們把書放在左邊,在右邊一個一個玻璃球的放,直到兩邊平衡為止。生2:我們測量語文課本時,也是把書放在左邊,但是,放玻璃球時,我是兩個兩個放的,直到平衡為止。)3教師談話說明做單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它物品作單位。如木球、正方體等。但要注意作單位的物品輕重都要一樣。三、實踐應用1練一練第1題 2練一練第2題 (學生弄懂圖意后,自己完成在書上。利用學生帶來的實物,讓學生估測,再實際測量。最后交流)四、全課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認識千克和克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事物經歷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過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2,掌握用秤稱物品質量的方法,會選擇適當?shù)膯挝槐硎境R娢锲返馁|量。知道1千克=1000克。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3,感受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教學重點:掌握用秤稱量物體質量的方法,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學難點:會選擇適當?shù)膯挝槐硎疚矬w的質量。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重量單位克、千克師:老師這兒有兩袋糖果,請你們猜一猜它們是一樣重,還是哪一袋重一些?(學生可能說:生1:我認為左邊那袋重一些。生2:我認為右邊那袋重一些。生3:我認為它們是一樣重的。)師:誰想上來掂一掂?(三位學生來掂一掂,一致認為是左邊那袋重一些)師:剛才大家用眼睛觀察得到了三種不同的結果,但通過掂一掂,大家的意見就統(tǒng)一了??磥肀容^兩件物品的輕與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么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辦法知道嗎?(學生可能說:生1:用秤來稱。生2: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凈含量。)師:這個方法不錯。昨天老師請大家回去任選兩件物品調查它們的凈含量,你們完成了嗎?誰想上來匯報? 學生匯報可能說:(生1:一塊香皂100克。生2:一支牙膏105克。生3:一袋大米25千克。生4:一袋洗衣粉1.7千克。)師:剛才你們所讀到的克、千克就是國際上所統(tǒng)一使用的重量單位。表示物體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板書:克和千克)二、探究體驗:(一)認識秤1、提出問題。師: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凈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沒有包裝袋,比如你們桌上所擺的蘋果等物品,要知道它們有多重怎么辦呢?(生:可以用秤來稱。)師:對,要想知道物品準確的質量可以用秤來稱。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2、組織學生自由說生活中常見的秤。(教師課件展示并簡單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學生可能說出:生1:在水果店里見過盤秤。生2:在超市見過電子秤生3:我在實驗室見過天平。生4:我在米店見過磅秤。生5:我在菜市場見過桿秤。生6:我家里有彈簧秤。)3、介紹盤秤的使用方法師:我們先來認識一種常用的秤盤稱。(實物展示)(1)組織學生觀察秤面。師:介紹秤面中如何來分大格、小格,且它們各表示的克數(shù)是多少。在秤面上,指針指向0刻度,下面還有2Kg的字樣,Kg就是單位千克,表示如果指針轉了一圈,物體的重量是2千克。在一大格的位置標有100g的字樣,g就是單位克,表示如果指針指向這,物體的重量是100克。每一大格又分了10小格,那么每一小格表示有多重呢?(生:10克。)(2)稱秤練習。稱出一本數(shù)學課本的重量。(生1:指針過了一大格又有8小格,數(shù)學課本重180克。生2:指針離200克的地方還少了兩小格,數(shù)學課本重180克。)(二)建立千克的概念1、動手實踐。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分別用盤秤稱出1千克的鹽,并填寫好實驗卡(1)。2、組織學生小組匯報填寫結果。討論:為什么每個小組稱得的1千克鹽都是兩袋,而1千克的蘋果個數(shù)卻不一樣呢?(學生可能會說:生:因為每袋鹽都一樣重,每個蘋果的重量卻不一樣。)3、讓學生感受1千克有多重。把兩袋鹽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覺一下1千克有多重。4、舉例。師: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說的1公斤,在你的周圍能找到用千克作單位的物品嗎?(學生可能會說:生1:我們的體重。生2:一桶礦泉水。)師:那你們互相抱一抱吧。(同桌同學互相抱一抱)師:你們的體重大約是25千克。師:一桶礦泉水的重量大約是19千克。(三)建立克的概念提出問題:師:書、鹽可以用盤秤稱出它們的重量,那1粒黃豆能用盤秤稱出它的重量嗎?(生:能。)師:試一試吧。(學生試后可能發(fā)現(xiàn):很難稱出它的質量。)師:用什么秤才能稱出1粒黃豆的重量呢?(學生思考后可能會說:生:天平。)師:對,生活中常用天平來稱較輕物品的質量,使用的單位是克。 (四)克和千克之間的關系師:千克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全球及中國陽極磷銅球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手持式激光焊接機冷水機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把握膠帶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下水褲子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鍍金嗩吶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小規(guī)格紙張印刷服務合同3篇
- 2025至2030年中國白瓦楞盒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水冷型發(fā)動機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二零二五版手機游戲推廣代理服務合同2篇
- 2024網絡安全防護服務委托合同
- 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經典常談》知識清單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 第十七章-阿法芙·I·梅勒斯的轉變理論
- 焊接機器人在汽車制造中應用案例分析報告
- 合成生物學在生物技術中的應用
- 中醫(yī)門診病歷
- 廣西華銀鋁業(yè)財務分析報告
- 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申請表(個人)
- 大學生勞動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繼電保護原理應用及配置課件
-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書分享PPT
- 蓋洛普Q12解讀和實施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