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三 細菌革蘭氏染色法及芽孢染色法一、實驗目的1. 初步掌握細菌涂片方法及革蘭氏染色的步驟;2. 掌握細菌芽孢染色的方法。 二、實驗內容1. 制作細菌染色裝片。 2. 進行革蘭氏染色法操作。 三、實驗材料和用具大腸桿菌(Ecoli)、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菌液,枯草芽抱桿菌(Bacillus subtilis)的斜面菌種。革蘭氏染色液(結晶紫染液、盧戈氏碘液、95乙醇、石炭酸復紅液等)、香柏油、二甲苯和5孔雀綠水溶液。 顯微鏡、擦鏡紙、接種環(huán)、載玻片、吸水紙、試管、小滴管、酒精燈和燒杯。 四、操作步驟(一) 革蘭氏染色 1涂菌 用無菌操作方法從試管中沾取菌液一環(huán),用接種環(huán)在潔凈無脂的載玻片上做一薄而勻、直徑約1cm的菌膜。涂菌后將接種環(huán)火焰滅菌。2. 干燥 于空氣中自然干燥。亦可把玻片置于火焰上部略加溫加速干燥(溫度不宜過高)。3固定 目的是殺死細菌并使細菌粘附在玻片上,便于染料著色,常用加熱法即將細菌涂片向上,通過火焰3次,以熱而不燙為宜,防止茵體燒焦、變形。此制片可用于染色。4. 初染 于制片上滴加結晶紫染液,染1min后,用水洗去剩余染料。5. 媒染 滴加盧戈氏碘液,1min后水洗。6. 脫色 滴加95乙醇脫色,搖動玻片至紫色不再為乙醇脫退為止(根據涂片之厚薄需時30s至1min水洗。7. 復染 滴加石炭酸復紅液復染1min,水洗。8用濾紙吸干,油鏡鏡檢。 (二)芽孢染色法 1方法1 (1) 取37培養(yǎng)18-24h的枯草芽孢桿菌作涂片,并干燥,固定(參見“細胞單染色法”) 。(2) 于載片上滴人35滴5孔雀綠水溶液。(3) 用試管夾夾住載玻片在火焰上用微火加熱,自載玻片上出現蒸汽時開始計算時間約4-5min。加熱過程中切勿使染料蒸干,必要時可添加少許染料。(4) 傾去染液,待玻片冷卻后,用自來水沖洗至孔雀綠不再褪色為止。(5) 用0.5沙黃水溶液(或o05堿性復紅)復染1min,水洗。(6) 制片干燥后用油鏡觀察。芽孢呈綠色,菌體紅色。 2方法2 (1) 加1-2滴自來水于小試管中,用接種環(huán)從斜面上挑取23環(huán)培養(yǎng)1824h的枯草芽孢桿菌菌苔于試管中,并充分期勻打散,制成濃稠的菌液。 (2) 加5孔雀綠水溶液23滴于小試管中用接種環(huán)攪拌使染料與菌液充分混合。 (3) 將此試管浸干沸水浴(燒杯)中,加熱1520min。 (4) 用接種環(huán)從試管底部挑數環(huán)菌于潔凈的載玻片上,并涂成薄膜,將涂片通過微火3次固定。 (5) 水洗,至流出的水中無孔雀綠顏色為比。 (6) 加沙黃水溶液,染23min后,傾去染液,不用水洗。(7) 干燥后用油鏡觀察。芽孢綠色,菌體紅色。(三) 結果 革蘭氏陽性菌染成藍紫色, 革蘭氏陽性菌染成淡紅色。 (四) 檢測未知菌 用以上方法對未知菌進行革蘭氏染色呵芽孢染色,并繪圖、記錄染色結果。 五、注意事項 1涂片務求均勻切忌過厚。2在染色過程中,不可使染液干涸。 3脫色時間十分重要,過長,則脫色過度,會使陽性菌被染成陰性菌。 4老齡菌因體內核酸減少,會使陽性菌被染成陰性菌,故不能選用。 5供芽孢染色用的菌種應控制菌齡,使大部分芽泡仍保留在菌體上為宜。六、演示1. 無菌操作取菌、涂片及涂片的固定;2. 制片方法及染色過程。 七、實驗報告(一) 繪圖 大腸桿菌革蘭氏染色視野圖; 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染色視野圖;枯草芽孢桿菌及巨大芽孢桿菌的菌體及芽孢形態(tài),芽孢的著生位置。(二) 記錄革蘭氏染色法步驟,并進行結果分析。 (三) 未知菌的檢測結果。 七、問題和思考 1涂片后為什么要進行固定,固定時應注意什么? 2. 什么是革蘭氏染色法?染色過程應注意什么? 3. 試分析革蘭氏染色法在細菌分類中的意義。 4. 為什么芽孢染色要加熱?為什么芽孢及營養(yǎng)體能染成不同的顏色?實驗四 油鏡的使用和細菌形態(tài)的觀察一、 實驗目的復習顯微鏡低倍鏡和高倍鏡的使用技術了解油浸系物鏡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的使用方法。二、實驗內容: 1學習油浸系物鏡的使用方法。 2用油鏡觀察枯草芽抱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染色裝片。 三、實驗材料和用具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染色裝片。 香柏油、二甲苯、 顯微鏡、擦鏡紙 。 四、操作步驟(一) 觀察前的準備 1將顯微鏡置于平穩(wěn)的實驗臺上,鏡座距實驗臺邊沿約為4cm。坐正,練習用左眼觀察。2調節(jié)光源:將低倍物鏡轉到工作位置,把光圈完全打開,聚光器升至與載物臺相距約1mm左右。轉動反光鏡采集光源,光線較強的天然光源宜用平面鏡,光線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鏡,對光至視野內均勻明亮為止。觀察染色裝片時,光線宜強;觀察未染色裝片時,光線不宜太強。 3. 低倍鏡觀察染色裝片 首先下降載物臺,將枯草芽孢桿菌染色裝片置于載物臺上,用標本夾夾住,將觀察位置移至物鏡正下方,物鏡降至距裝片0.5cm處,適當縮小光圈,然后兩眼從目鏡觀察,轉動粗調節(jié)器使物鏡逐漸上升(或使鏡臺下降)至發(fā)現物像時,改用細調節(jié)器調節(jié)到物像清楚為止。移動裝片,把合適的觀察部分移至視野中心. 4. 高倍鏡觀察 眼睛離開目鏡從側面觀察,旋轉轉換器,將高倍鏡轉至正下方,注意避免鏡頭與破片相撞。再用目鏡觀察,仔細調節(jié)光圈,使光線的明亮度適宜。用細調節(jié)器校正焦距使物鏡清晰為止。將最適宜觀察部分移至視野中心,繪圖。不要移動裝片位置,準備用油鏡觀察。5. 油鏡觀察 (1). 下降載物臺約2cm,將油鏡轉至正下方。在玻片標本的鏡檢部位(鏡頭的正下方)滴香柏油。 (2). 從側面注視,小心慢慢上升鏡筒,使油鏡浸在油中至油圈不擴大為止,鏡頭幾乎與裝片接觸,但不可壓及裝片,以免壓碎玻片,損壞鏡頭。 (3). 將光線調亮,左眼從目鏡觀察,用粗調節(jié)器將載物臺徐徐下降(切忌反方向旋轉),直至視野中有物像為止。(二)細菌形態(tài)的觀察1. 觀察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 用低倍鏡、高倍鏡和油鏡觀察革蘭氏染色的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芽胞染色的蘇去金桿菌,并分別在油鏡下繪圖。五、注意事項 1注意擦鏡頭時,只能用擦鏡紙。2觀察完畢,必須將鏡筒上升,才能取下裝片放入另一裝片后,要按使用油鏡要求,重新操作不能在油鏡下直接取下和替換裝片,切記。3無菌操作過程中,接種環(huán)滅菌后不能觸及其他物品,挑菌不能過多。六、演示 1細菌細胞結構裝片示范鏡;2無菌操作過程;3怎樣蓋蓋玻片才不產生氣泡。七、實驗報告(一)繪圖 給出你所觀察到的幾種細菌的個體形態(tài)視野圖。 繪出你所觀察到的細菌細胞結構視野圖,并注明各部分。 (二)試指出在制備活菌裝片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八、問題和思考1. 用明視野顯微鏡觀察細菌的形態(tài)時,你認為用染色裝片好還是用非染色裝片好?觀察活體裝片與染色裝片,光線調節(jié)各有什么不同? 2. 無菌操作過程中,可否將棉寒放在桌面上?為什么? 3. 試設一個準備該實驗的工作方案。 實驗五 放線菌、酵母菌和霉菌形態(tài)觀察一、實驗目的1觀察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代表種類的菌落形態(tài)特征。2放線菌、酵母菌和霉菌的細胞形態(tài)觀察。二、實驗原理菌落形態(tài)是指某種微生物在一定的培養(yǎng)基上由單個菌體形成的群體形態(tài)。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霉菌,每一類微生物在一定培養(yǎng)條件下形成的菌落各具有某些相對的特征,利用觀察這些特征,來區(qū)分各大類微生物及初步識別、鑒定微生物,方法簡便快速,在科研和生產實踐中常被采用。三、實驗材料和用具圓褐固氮菌,枯草芽孢桿菌,灰色鏈霉菌,釀酒酵母,青霉的單個菌落平板,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Bouin氏固定液,0.01結晶紫溶液,酒精等。顯微鏡、載玻片、擦鏡紙、蓋玻片、接種環(huán)。四、操作步驟(一)四大菌落的形態(tài)觀察觀察圓褐固氮菌、枯草芽孢桿菌、灰色鏈霉菌、釀酒酵母、青霉的單個菌落特征,并按實驗菌落特征描述的方法記錄結果。(二)放線菌的形態(tài)觀察用鑷子小心取出用插片法培養(yǎng)的放線菌培養(yǎng)皿中的一張蓋玻片,將其背面附著的菌絲體擦凈。然后將長有菌的一面向上放在潔凈的載玻片上,用低倍鏡、高倍鏡觀察。找出3類菌絲及其分生孢子,并繪圖。注意放線菌的基內菌絲、氣生菌絲的粗細和色澤差異。(三)霉菌的形態(tài)觀察1粘片觀察:取一滴棉藍染色液置于載玻片中央,取一段透明膠帶,打開霉菌平板培養(yǎng)物,粘取菌體,粘面朝下,放在染液上。鏡檢。2假根觀察:將培養(yǎng)根霉假根的平皿打開,取出皿蓋內的載玻片標本,在附著菌絲體的一面蓋上蓋玻片,置顯微鏡下觀察。只要用低倍鏡就能觀察到假根及從根節(jié)上分化出的孢子囊梗、孢子囊、孢囊孢子和兩個假根間的匍匐菌絲,觀察時注意調節(jié)焦距以看清各種構造。(四)酵母菌的形態(tài)觀察酵母菌的話體染色觀察及死亡率的測定1以無菌水洗下PDA斜面培養(yǎng)的釀酒酵母菌苔,制成菌懸液。2. 取0.05%美藍染色液1滴,置載玻片中央,并用接種環(huán)取酵母菌懸液與染色液混勻,染色23min,加蓋玻片,在高倍鏡下觀察酵母菌個體形態(tài),區(qū)分其母細胞與芽體,區(qū)分死細胞(藍色)與活細胞(不著色)。3. 在一個視野里計數死細胞和活細胞,共計數56個視野。酵母菌死亡率一般用百分數來表示,以下式來計算:死亡率=死細胞總數死活細胞總數100%五、注意事項1用于活化酵母菌的麥芽汁培養(yǎng)基要新鮮、表面濕潤;在產孢培養(yǎng)基上加大移種量,可提高子囊形成率;通過微加熱增加酵母的死亡率,易于觀察死亡細胞。2培養(yǎng)放線菌中要注意,放線菌的生長速度較慢,培養(yǎng)期較長,在操作中應特別注意無菌操作,嚴防雜菌污染。3玻璃紙法培養(yǎng)接種時注意玻璃紙與平板瓊脂培養(yǎng)基間不宜有氣泡,以免影響其表面放線菌的生長,六、實驗報告1. 將觀察到的微生物菌落特征填入下表中。2. 計算酵母菌的死亡率3根霉和青霉形態(tài)圖,示各部。七、問題和思考1. 試比較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形態(tài)的差異? 2酵母菌的假菌絲是怎樣形成的?與霉菌的真菌絲有何區(qū)別?3在高倍鏡或油鏡下如何區(qū)分放線菌的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實驗六 微生物顯微計數和大小測量一、實驗目的和內容 目的:學會測微尺的使用和計算方法及對球菌和桿菌的測量 內容: 1認識測微尺,學習目鏡測微尺的標定。 2測定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菌體的大小。3計數板直接鏡檢計數。 4載玻片直接鏡檢計數。 5平板菌落計數。二、實驗材料和用具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斜面培養(yǎng)物(約培養(yǎng) 10h)、培養(yǎng) 57d 的大腸桿菌(E.coli)菌液。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美藍染色液、;結晶紫染色液、香柏油、二甲苯。 顯微鏡、血細胞計數板、目鏡測微尺、酒精燈、鏡臺測微尺、擦鏡紙、酒精燈、濾紙條、載玻片、蓋玻片、無菌微量移液管、接種環(huán)、無菌試管、涂布器、無菌培養(yǎng)皿。 三、操作步驟 (一)計數板直接鏡檢計數 1血細胞計數板的構造 血細胞計數板由四條平行槽構成 3個平臺,中間的平臺較窄,其中間又被一短槽隔成兩半,每邊平臺面各有一個含 9 個大格的方格網,中間大格為計數室。計數室的長和寬各為l mm,中間平臺下陷 0.01 mm,故蓋上蓋玻片后計數室的總容積為 0.1 mm3。血細胞計數板的構造見圖 16. 常見血細胞計數板的計數室有兩種規(guī)格。一種是 16x 25 型,稱為麥氏血細胞計數板共有 16個小格,每個小格分為 25 個小格。另一種是 25x16 型,稱為希里格式血細胞計數板,共有 25 個中格,每個中格又分成 16 個小格。但是不管哪種規(guī)格的血細胞計板其計數室的小格均由 400 個小方格組成。應用血細胞計數板在顯微鏡下直接計算微生物細胞的數量,方法是先測定若干個方格中的微生物細胞,再換算成每 m1 菌液(或每 g 樣品)中微生物細胞數量。 2細菌數量的測定 (1) 稀釋加樣:取枯草芽孢桿菌斜面少量菌體至 100mL無菌水中,稀釋混勻后待用(濃度約為 104 - 105mL)。先將蓋玻片放在計數室上,用吸管吸取以上稀釋液滴于蓋玻片的邊緣,讓菌液自行滲人,多余菌液用濾紙吸去,稍待片刻,待細菌細胞全部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將計數板放于載物臺的中央,按下列步驟尋找計數室并計數。(2) 找計數室:先在低倍鏡下尋找計數板大方格網的位置,轉換高倍鏡后調節(jié)光亮度至菌體和計數室線條清晰為止,再將計數室一角的小格移至視野中。順著大方格線移動計數板,使計數室位于視野中間。 (3) 計數:計數時,如用 16x 25 則計數板則按對角線方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4 個大格(共4 個大格,100 個小格)內的細胞逐一進行計數;如使用規(guī)格為 2516 型的計數板,則除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4 個大格外,還需加中央的一個大格(共 5 個大格,80 個小格)內的細胞。計數時當遇到大格線上的細菌時,一般只計此大格的上方及右方線上的細胞(或只計下方及左方線上的細胞),將計得的細胞數填人結果表中對每個樣品重復計數 3 次,取具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計算每 mL 菌液中所含的細菌細胞數。(二)載玻片直接鏡檢計數 1搖動菌液使其混合均勻,用無菌微量移液管取菌液 0.01mL于載玻片上并用無菌接種環(huán)均勻地涂布 1cm2的面積上。風干,固定,結晶紫染色lmin,沖洗干燥備用。 2用物鏡測微尺,測量顯微鏡油鏡觀察時的視野直徑,并以S=r2公式,計算出視野面積。 3將涂片置于載物臺,滴香柏油,以油鏡觀察,不斷變化視野共觀察 N 個視野,計數每一視野中細菌個數。以下列公式計算每毫升菌液中的含菌數量: (三)平板菌落計數 另取滅菌移液管吸取上述枯草芽孢桿菌稀釋液 1mL,放人已滅菌的培養(yǎng)皿中,再倒人融化而冷卻到 50左右的牛肉膏蛋白胨瓊脂培養(yǎng)基,同時制作 3 個平板皿中鋪成薄層,并使平皿作前后和左右滑動,使樣品和培養(yǎng)基混勻待其凝固后倒置,37培養(yǎng) 24 h 后汁算菌落數,并計算其每 mL的含菌量。(四)細菌大小測定l測微尺的構造 顯微鏡測微尺是由目鏡測微尺和鏡臺接物測微尺組成,目鏡測微尺是一塊圓形玻璃片,其中有精確的等分刻度,在 5mm 刻尺上分 50 份(圖 151B)。目鏡測微尺每格實際代表的長度隨使用接目鏡和接物鏡的放大倍數而改變,因此在使用前必須用鏡臺測微尺進行標定。鏡臺測微尺為專用中央有精確等分線的載玻片(圖 151A),一般將長為 1mm的直線等分 100個小格,每格長 0.01mm, 即 10um,是專用于校正目鏡測微尺每格長度的。2目鏡測微尺的標定 把目鏡的上透鏡旋開,將目鏡測微尺輕輕放入目鏡的隔板上使有刻度的一面朝下。將鏡臺測微尺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使有刻度的一面朝上。先用低倍鏡觀察,調焦距,待看清鏡臺測微尺的刻度后,轉動目鏡,使目鏡測微尺的刻度與鏡臺測微尺的刻度相平行并使兩尺左邊的一條線重合,向右另外一條兩尺相重合的直線(圖 151B)、 3計算方法 : 例如,目鏡測微尺 20 個小格等于鏡臺測微尺 3 個小格,已知鏡臺測微尺每格為 10um,則 3 小格的長度為 31030um,那么相應地在目鏡測微尺上每小格長度為 3X10201.5(um)。用以上計算方法分別校正低倍鏡,高倍鏡及油鏡下目鏡測微尺每格實際長度。4菌體大小的測定 將鏡臺測微尺取下,分別換上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玻片標本,先在低倍鏡和高倍鏡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油鏡下用目鏡測微尺測量菌體的大小。先量出菌體的長和寬占目鏡測微尺的格數,再以目鏡測微尺每格的長度計算出菌體的長和寬。并詳細記錄于表中。 例如目鏡測微尺在這架顯微鏡下,每格相當于 1.5 um,測量的結果,若菌體的平均長度相當于目鏡測微尺的 2 格則菌體長應為 21.5 um3.0um。 一般測量菌體的大小應測定 10 - 20 個菌體求出平均值才能代表該菌的大小。 四、注意事項 1鏡臺測微尺的玻片很薄,在標定油鏡頭時,要格外注意,以免壓碎鏡臺測微尺或損壞鏡頭。 2標定目鏡測微尺時要注意淮確對正目鏡測微尺與鏡臺測微尺的重合線。3直接鏡檢計數完畢,用蒸餾水沖洗計數板。絕不能用硬物洗刷。洗后待自行晾干或用濾紙沾干。最后用擦鏡紙擦干凈。若計數是病原微生物,則需先浸泡在 5的石炭酸溶液中進行消毒,然后再進行清洗。五、演示 1目鏡測微尺、鏡臺測微尺的顯微鏡下示教 2.標定及測量方法示范4平板菌落計數操作過程。六、實驗報告 1. 目鏡測微尺標定結果: 低倍鏡下 倍目鏡測微尺每格長度是 高倍鏡下 倍目鏡測微尺每格長度為 油鏡下 倍目鏡測微尺每格長度是 2菌體大小測定結果:試與已知的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大小作一比較是否一致,為何? 3. 計數板直接鏡檢計數結果:4. 涂片直接鏡檢計數結果:5. 平板菌落計數結果七、問題和思考 1 根據你的體會,血細胞計數板計算的誤差主要來自哪些方面?應如何減少誤差? 2比較各種計數法的優(yōu)點和缺點。 3設計一個方案如何計數市售酸奶或三株口服液或菌肥制品的單位含菌數。4. 為什么更換不同放大倍數的目鏡和物鏡時必須重新用鏡臺測微尺對目鏡測微尺進行標定? 5. 若目鏡不變,目鏡測微尺也不變,只改變物鏡,那么目鏡測微尺每格所測量的鏡臺上的菌體細胞的實際長度(或寬度)是否相同?為什么? 實驗七 E.coli生長曲線的測定一、實驗目的 1 了解細菌生長曲線特點及測定原理;2 學習用比濁法測定細菌的生長曲線。二、基本原理 三、器材 1菌種:大腸桿菌 2培養(yǎng)基: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3儀器和器具: 四、方法與步驟 1標記編號 取11支無菌試管,分別用記號筆標明培養(yǎng)時間,分別編號為0、1.5、3、4、6、8、10、12、14、16、20 h。2接種用5.0 mL無菌吸管分別準確吸取2.5 mL種子液加入盛有50 mL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液的三角瓶中,混合均勻后分別取5.0 mL混合液放入上述標記的11支無菌試管中。3 培養(yǎng)于37下振蕩培養(yǎng)250 r/min,分別培養(yǎng)0、1.5、3、4、6、8、10、12、14、16、20h,將標記有相應時間的試管取出,立即放冰箱中貯存,待培養(yǎng)結束時一同測定OD值。 4生長量測定 將未接種的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傾倒入比色杯中,選用600nm波長進行比濁測定。并對不同時間培養(yǎng)液從0h起依次進行測定,對濃度大的菌懸液用未接種的牛肉膏蛋白胨液體培養(yǎng)基適當稀釋后測定,使其OD值在0.10.0.65以內,經稀釋后測得的OD值要乘以稀釋倍數,才是培養(yǎng)液實際的OD值。 五、實驗結果 1 將測定的OD值填入下表: 2 以上述表格中的時間為橫坐標,OD600 值為縱坐標,繪制大腸桿菌的生長曲線。3思考:(1)用本實驗方法測定微生物生長曲線,有何優(yōu)點? (2) 細菌生長繁殖所經歷的四個時期中,哪個時期其代時最短?若細胞密度為103/ml,培養(yǎng)4.5h后,其密度高達2108/ml,計計算出其代時。實驗八 細菌的生理生化反應一、 實驗目的1. 證明不同微生物對各種有機大分子物質的水解能力不同,從而說明不同的微生物有著不同的酶系統;2. 掌握進行微生物大分子物質水解實驗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通過糖發(fā)酵鑒別不同微生物的方法;4. 了解IMViC反應的原理及其在腸道細菌鑒定中的意義和方法。二、 實驗原理 (請補充)三、 實驗器材 (請補充)四、 實驗步驟淀粉水解試驗:1. 用記號筆在淀粉培養(yǎng)基平板底部劃分4部分。2. 將Bacillus subtilis, Escherichia coli, Enterobacter aerogenes,staphylococcus aureus分別在不同的部分劃線接種,在平板的反面分別寫上菌名。3. 將平板倒置37生化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A-509),24 h后觀察各種細菌生長情況:打開蓋子,滴入少量盧戈氏碘液,輕輕旋轉平板,使碘液均勻鋪面整個平板。糖發(fā)酵試驗:1. 用記號筆在試管外壁上分別表明表明發(fā)酵培養(yǎng)基的名稱和所接種的細菌菌名。2. 取3支含糖發(fā)酵培養(yǎng)基的試管,其中2支分別接種Escherichia coli,Enterobacter aerogenes,另外1支保留不接種的培養(yǎng)基為對照。3. 37恒溫培養(yǎng)24 - 48 h后觀察,如指示劑變黃,表示產酸,為陽性,不變或變藍為陰性;倒立德漢氏小管中如有氣泡,表示代謝產氣。4. 實驗結果記錄:產酸產氣用“”表示,只產酸的用“+”表示,不產酸不產氣的用“”表示。吲哚試驗1. 將Escherichia coli,Enterobacter aerogenes,分別接種于2支蛋白胨水培養(yǎng)基中,37恒溫培養(yǎng)24 h。2. 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乙醚1.0 mL ,充分振蕩使吲哚溶于乙醚中,靜置2 min,待乙醚層浮于培養(yǎng)液上面后,再沿試管壁慢慢加入吲哚試劑10滴。乙醚層呈玫瑰紅色的為陽性。注意:加入試劑后,不許搖動,否則無紅色或紅色不明顯。甲基紅(M. R.)試驗和伏-普(V. P.)試驗1. 將Escherichia coli,Enterobacter aerogenes,分別接種于2支葡萄糖蛋白胨水培養(yǎng)基中,37恒溫培養(yǎng)24 h。2. M. R.試驗:各取出1支培養(yǎng)好的試管,取沿管壁加入M. R. 試劑3 4滴,觀察,培養(yǎng)基由原來的橘黃色變?yōu)榧t色的為陽性反應。3. V. P.試驗:各取1支培養(yǎng)好的試管,加入10滴40%的KOH,然后加入等量的5%的-萘酚溶液,用力振蕩,37恒溫15 - 30 min,培養(yǎng)物呈紅色的為陽性反應。五、 實驗結果(表格見黑板)六、 結果分析(對實驗進行總結與分析)實驗九 環(huán)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一、實驗目的1、 學會自己設計實驗測試一些環(huán)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的方法與步驟。2、 掌握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的原理。3、 掌握培養(yǎng)基的配置及滅菌方法。4、 了解并會使用微生物實驗室的基本儀器及常用滅菌方法。二、實驗原理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是由其細胞內外一系列物化環(huán)境系統統一體所構成的,除營養(yǎng)條件外,影響微生物生長的環(huán)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對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生理生化過程均能產生很大影響,總之一切不良的環(huán)境條件均能使微生物的生長受抑制,甚至導致菌體死亡。1、 物理因素pHPH通過影響細胞質膜的通透性,膜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物質的溶解性或電離性來影響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從而影響微生物的生長速率。2、化學因素消毒劑(碘酒) 通過誘導細胞裂解的方式殺死細胞。2、 生物因素抗生素(青霉素)能抑制微生物生長或殺死微生物的化合物,它們主要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破壞細胞質膜,作用于呼吸鏈以干擾氧化磷酸化,抑制蛋白質和核酸合成等方式來抑制微生物的生長或殺死微生物。三、實驗材料菌種:3號金黃色葡萄球菌、5號大腸桿菌儀器:高壓滅菌鍋、電子天平、電熱爐、恒溫培養(yǎng)箱、紫外分光光度計、移液槍、打孔器器皿:玻璃棒、大燒杯、錐形瓶、試管和培養(yǎng)皿(使用時滅菌)、接種環(huán)、涂布棒槍頭試劑: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牛肉膏,蛋白胨,NaCl,瓊脂粉,水,PH7.27.4) 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液(同上,不加瓊脂粉) 無菌水 1mol/L HCL 1mol/L NaOH四、實驗步驟1. pH對微生物的影響(1) 配置不同PH值得培養(yǎng)基,0.3克 牛肉膏、1克蛋白胨、0.5克氯化鈉、100毫升的水。從最低PH 值開始調:3.5、5.5、7.5、9.5、11.5五個PH濃度各5毫升分裝十支試管,即每個梯度做兩管。進行標記后滅菌。(2) 制備菌液,取3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線棒式柔性系統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水稻雇工合同范本
- 天水租房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管理人員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聘用合同
- 2025年度電信運營商電腦設備維護與網絡優(yōu)化合同范本
- 環(huán)??萍家I未來商業(yè)模式變革
- 科技園區(qū)內員工的胃腸健康管理與調養(yǎng)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維修保養(yǎng)及船舶保險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培訓合同違約糾紛訴訟風險評估
- 社交媒體中的短視頻制作與處理技巧分享
- 新聞采訪與寫作-馬工程-第二章
- 精密陶瓷劈刀項目規(guī)劃方案
- 周志華-機器學習-Chap01緒論-課件
- 共享廚房項目計劃書
- 中石油加油站管理標準規(guī)范管理部分
- 北京市海淀區(qū)2024年七年級下學期數學期中考試試卷(附答案)
- 高中雷雨完整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
- 藥物超敏反應綜合征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1例及文獻復習
- GB/T 43635-2024法庭科學DNA實驗室檢驗規(guī)范
- 《社區(qū)康復》課件-第五章 脊髓損傷患者的社區(qū)康復實踐
- 2024年01月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院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考聘用筆試歷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薈萃)答案帶詳解附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