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讀5頁,還剩1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6章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楊威山西師范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yangw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信息技術教學導論 第2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知識要點 整合 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程整合目標 內涵信息技術對課程目標 課程內容 課程結構 課程實施方法和手段的變革課程整合的文化價值取向 信息文化內化課程整合理論 課堂講授型課程整合基于結構化程序的自主學習校園網資源支持的主題式整合學習WebQues支持的探究與發(fā)現學習MiniQuest支持單元課程學習ThinkQuest支持的知識創(chuàng)新學習WiKi支持的知識建構學習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重點知識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課程整合目標 內涵課程整合的理論與方法課堂教學整合基于結構化程序的自主學習校園網資源支持的主題式整合學習WebQues支持的探究與發(fā)現學習MiniQuest支持的單元課程學習ThinkQuest支持的知識創(chuàng)新學習WiKi支持的知識建構學習難點知識 課程整合的理論WiKi支持的知識建構學習 整合的基本知識信息化環(huán)境下學與教的基本特征一個整合的范例整合的策略與模式各類整合方式列舉課程整合的反思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整合 Integrate Integrating Integration 使部分結合成整體不同的整合觀 提供信息 啟發(fā)思考 促進創(chuàng)新 整合的基本知識 概念 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的第三年度 2000 報告認為 數字化學習的關鍵是將數字化內容整合的范圍日益增加 直至整合于全課程 并應用于課堂教學 當具有明確教育目標且訓練有素的教師把具有動態(tài)性質的數字內容運用于教學的時候 它將提高學生探索與研究的水平 從而有可能達到數字化學習的目標 為了創(chuàng)造生動的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 培養(yǎng)21世紀的能力素質 學校必須將數字化內容與各學科課程相整合 這里所說的 將數字化內容與學科課程相整合 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相整合 整合的基本知識 概念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本質與內涵是要求在先進的教育思想 理論的指導下 尤其是在主導 主體教學理論的指導下 把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 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工具 并將這些工具全面地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 使各種教學資源 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huán)節(jié) 經過整理 組合 相互融合 在整體優(yōu)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 從而促進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 也就是促進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的變革 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 何克抗 2000 整合的基本知識 1994年 由原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立項 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領導 由何克抗教授 李克東教授等牽頭組織了 小學語文 四結合 教學模式改革試驗課題 1996年 教育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推廣 幾何畫板 軟件 以幾何畫板軟件為教學平臺 開始組織 CAI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 研究課題 1998年 全國中小學計算機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提法 第一次提出了 課程整合 的概念 并于1998年6月開始設立 計算機與各學科課程整合 課題組 并將其列入 九五 重點課題的子課題進行立項 1998年12月 全國中小學計算機研究中心向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提出報告 匯報 計算機與各學科課程整合 項目的理念 進展情況 獲得有關領導的認可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進程 1999年1月 全國中小學計算機研究中心在北京師范大學組織召開了有數十所學校參加的 計算機與各學科課程整合 項目開題會 課程整合 項目開始走向有組織的研究階段 2000年8月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正式發(fā)文件將 語文 四結合 教學改革試驗研究 項目擴展到其他學科并要求原課題組將試驗課題繼續(xù)深入開展下去 課題負責人不變 項目名稱則相應地改為 中小學各學科 四結合 教學改革試驗研究 此時 四結合 的內涵相應變?yōu)?學科教學改革 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 實踐能力訓練 信息技術運用 2000年10月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 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 上發(fā)表講話 提出要 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 從而第一次從政府的角度提出了 課程整合 的概念 并由此引發(fā)了從政府到民間的全國性 課程整合熱 信息技術與教育整合的三個階段 L aboutIT 把IT作為學習對象在第一階段 人們將計算機看作是一種獨特的對象 和物理 化學一樣 專門開設一門計算機課程 旨在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素養(yǎng) L fromIT 把IT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在第二階段 人們要求計算機能輔助學校的傳統(tǒng)教學 作教學演示或個別化教學 或者輔助教師進行教學管理 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現有的教學效果 L withIT 把IT作為學習認知工具在第三階段 人們要求以信息技術為基礎課程改革 使教學目標 內容 方法 評價模式 甚至連學校結構都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 整合的目的和意義 有許多種說法 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能適應社會不斷發(fā)展的一代新人 具體目標是 提高效能 也就是效率和效果 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進而增進學生的學習 有效地促進學習者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 并且能夠產生他們自己的知識 減少教師和學生簡單 機械的信息加工活動 從而集中精力創(chuàng)造性地教學 學習或進行高水平的創(chuàng)作和高級思維活動 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具體目標 使學生變被動型的學習為投入型的學習 讓他們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接受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 促進學習形態(tài)由低投入 被動型 轉向高投入 主動型 轉變 提高學生在真實世界中 發(fā)現問題 解決問題和不斷探究的能力 促進學生的合作精神 處理人際關系和共同完成任務的能力的發(fā)展 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 傳輸信息 加工處理信息和發(fā)布信息的能力 政策重點 教育部 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 中指出 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 要求廣大教師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各地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 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 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 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促進中小學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這段話不僅明確指出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具體目標 而且還揭示了它的深刻內涵 政策目標 目標 促進中小學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 要求廣大教師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各地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 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 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 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促進中小學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各學科教師都要廣泛應用信息技術 以電腦為核心的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 要求廣大教師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各地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 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 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 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促進中小學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這種應用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師教的演示工具 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 融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 要求廣大教師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各地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 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 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 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促進中小學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 信息資源 信息方法 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 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 基本要點 1 活動 在信息化環(huán)境實施教與學活動 2 資源 把學習內容轉化為學習信息資源 3 重構 利用信息工具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加工和重構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要點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整合的基本知識信息化環(huán)境下學與教的基本特征一個整合的范例整合的策略與模式各類整合方式列舉課程整合的反思 信息化環(huán)境下學與教的基本特征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學與教是指學習者處 在現代信息技術環(huán)境 數字化環(huán)境 中 利用信息化學習資源 以信息化的方式進行的綜合性學習 信息化環(huán)境信息化資源信息化學習方式綜合性學習 基礎設施 CERNET 城域網 校園網 平臺 資源庫 平臺 學習者界面 學習者界面 學習空間 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 通訊 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基本要素 設施 如多媒體計算機 多媒體教室網絡 校園網絡 因特網等 資源 為學習者提供的多樣化 可全球共享的經數字化處理的數字化學習材料和學習對象 平臺 向學習者展現的學習界面 實現網上教與學活動的軟件系統(tǒng) 通訊 實現遠程協商討論的保障工具 學習者進行知識構建 創(chuàng)造實踐 解決問題的學習工具 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中的平臺與工具 支持通訊學習工具 協商學習平臺 答疑系統(tǒng)等 支持信息共享工具 多類信息共享平臺 支持創(chuàng)作學習工具文字處理工具 幾何畫板 作圖 作曲 制表工具 信息集成工具 如PowerPoint 建立網頁和專題網站工具 支持評測工具 自主測驗型 挑戰(zhàn)型 游戲型等 信息化環(huán)境擴展了學習的空間 數字化學資源 情境探究講授空間 個別自主學習空間 協商討論學習空間 信息化學習資源 信息化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 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上或網絡環(huán)境下運行的 可以實現共享多媒體學習材料 多樣性 多媒體集成 超文本結構 友好交互界面 虛擬仿真共享性 在網絡環(huán)境下可以全球共享并隨意獲取擴展性 可以在原有基礎上補充 擴展 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學習方式 利用共享資源進行學習 在數字化情境中進行自主發(fā)現 探究學習 利用網絡通訊工具進行協商交流 合作討論式的學習 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chuàng)作平臺 進行實踐創(chuàng)造的學習 傳統(tǒng)環(huán)境下的學習 知識技能教師 課本 傳授 答疑 發(fā)問 S S S 知識技能教師 平臺 資源 信息環(huán)境下的學習的方法 討論 合作 收集 探究 發(fā)現 利用 重構 創(chuàng)作 展示 評價 S S S 繼承性學習 信息獲取 批判性學習 信息分析 創(chuàng)造性學習 信息創(chuàng)造 綜合的學習 綜合的學習 提供學習中的工具 展示問題情景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工具學生進行探究的工具處理數據的工具表達思想的工具 展示問題情景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在探究學習或協作學習中 教師經常利用信息技術展示一個學生熟悉并有興趣 有一定挑戰(zhàn)性且有利于學習課程內容的問題 以此來引導學生的深入思考 引入對新課的學習 學生進行探究的工具 處理數據的工具 信息技術是學生學習中處理數據的重要工具 通過對數據的處理 學生能得到重要的信息 例如 初中數學課中的 游戲是公平的嗎 Excel成為學生處理數據的有用工具 表達思想的工具 例如 初中生物課中 環(huán)保 我們共同的行動 一節(jié) 讓學生用 畫圖 來描繪他 她 對學校綠化的想法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整合的基本知識信息化環(huán)境下學與教的基本特征一個整合的范例整合的策略與模式各類整合方式列舉課程整合的反思 美國的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 信息技術教育 信息科學技術專業(yè)教育 信息技術應用教育 信息技術教育 教學應用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學習的目標 學習的工具 美國的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 美國是信息技術教育開展比較好的國家 早在20世紀90年代 聯邦政府和教育部就大力推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并大力提倡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 國際教育技術協會ISTE組織和制定了國家教育技術標準NETS NationalEducationalTechnologyStandards 分別于1998年6月公布了學生標準 2000年6月公布了NETS教師標準 2001年11月公布了NETS管理人員標準 TSSA 教師觀念 教師技能 課程內容標準 學生中心的學習傾向 關于技術有效應用于教學的評價 對現代技術的應用 技術支持 社區(qū)合作關系 持續(xù)的財政支持 支持新的學習環(huán)境的政策和標準 必備條件部分 學生標準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標準要求的類別 1 基本的操作和概念2 有關的社會 倫理和人文問題3 效能工具4 交流工具5 研究工具6 問題解決和決策工具 不同學段 不同學科中的表現性指標 相關案例 每一套績效指標都附有相關的案例 以示范在真實的課堂中如何達到這些指標 不同學段 不同學科中的表現性指標 整合型學習例 設計你的臥室1 目標通過學習 使6 8年級的學生將 在一個應用活動中使用公制 包括面積和容積單位 在應用性的活動中對小數和百分數進行操作 用電子表格和繪畫軟件來呈現數學問題 2 活動要求 1 設計他們的臥室 學生感興趣且熟悉的問 2 限制學生設計的尺寸 特定的體積 和價錢 特定的錢數 3 他們必須用繪畫 計算機輔助設計或者房間設計軟件來設計地板及家具擺設 4 要求他們選擇 地板鋪設 天花板和墻的粉刷 適合房間大小的空調和供熱系統(tǒng) 5 學生使用互聯網來尋找他們要購買的物品 將物品的價錢輸到一個電子表格里 隨時計算總的花費 6 他們用多媒體寫作軟件向全班演示他們設計的臥室 整合型學習例 3 活動 1 通過動手操作形成對面積和體積的概念 比如 制作一些一平方米的紙 平鋪在教室的地板上 測量尺寸然后計算面積 比較結果 以同樣方法再測量教室的墻 2 向學生布置研究計劃 讓學生確定他們家里的房間的尺寸 如面積和體積 對墻 天花板 地板進行測量 課程擴展 將數據輸入到電子表格里 計算房間的體積 平均數和中數 3 使用電子表格來考察房間的三維和體積之間的關系 提出下面的問題 給出一個房間三維的總和 怎樣讓房間的體積最大 如 長 寬 高 75米 整合型學習例 4 向學生提出研究計劃的要求和限制 如 房間體積的限制 地板 粉刷 供暖系統(tǒng) 空調的價錢限制 整個地板被物體所覆蓋的面積的百分數 5 讓學生使用繪圖或者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或者房間設計軟件來設計房間的平面圖 當學生工作的時候 讓他們把房間里所有物體的尺寸和占地面積 還有房間的三維一起都考慮進去 6 確定學生計算他們粉刷墻壁和天花板的時候需要多少涂料 假設需要粉刷三層 學生從報紙或者互聯網上找到涂料的價格并輸入到電子表格里 整合型學習例 7 學生計算他們房間地板的面積 在互聯網上調查地板裝修的方法和相應的價格 將數據輸入到電子表格里 8 鼓勵學生在互聯網上購買他們的供暖系統(tǒng)和空調 根據房間的體積 要考慮到功能 功率和價格 將數據輸入到電子表格里 9 讓學生用文字處理軟件寫出對他們臥室的描述 主要注意用于對他們所選擇的物品的描述語和基本原理的使用 10 學生一個人或以小組的形式 使用Powerpoint來制作一個多媒體展示 向全班描述他們所設計房間的特點和采用這種設計的道理 整合型學習例 4 工具和資源 1 軟件電子表格 演示軟件或者多媒體寫作軟件 如Powerpoint HyperStudio 繪圖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 房間設計軟件 文字處理軟件 2 網站www ies co jp math java rationAB ratioAB html供貨商和零售商 另外 在Yahoo 上的家及庭院部分搜索其他的室內裝修 家具供應 娛樂等方面的網站 3 其他 用于發(fā)展面積和體積概念的操作工具 米尺 整合型學習例 5 評價應該讓學生參與制定一個適當的評價尺度 另外 以下評價建議可供參考 1 用公制測量長度的能力 用米和分米表示 如5 25米 2 用平方米和立方米計算面積和體積的能力 3 計算百分數的能力 4 精確進行乘法計算和小數加法的能力 5 創(chuàng)建平面圖的能力 6 用多媒體軟件來交流計劃的能力 7 用文字處理軟件來交流計劃的能力 8 根據房間的體積選擇合適的空調的能力 整合型學習例 在這樣的學習中 1 信息技術可為學習者提供學習資源 或為學習者提供討論問題 加工信息 展示成果的工具 2 學習的內容 主要是結合現實社會中的問題 3 學習環(huán)境或學習空間 基本上是真實的 學習活動是以小組形式 或分工合作 共同完一項任務 或進行討論 相互幫助 完成學習任務 每一個學習者都扮演一定的角色 每一個人的工作都直接影響著小組任務的完成 整合型學習例 可以看出 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 1 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習者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 并且能夠產生他們自己的知識 2 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處理人際關系和共同完成任務的能力 3 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世界中 發(fā)現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 傳輸信息 加工處理信息和發(fā)布信息的能力 整合型學習例 所謂整合 是指將信息技術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 當學生能夠選擇信息技術工具來幫助他們及時的獲取信息 分析整合信息 并能精彩地呈現他們的學習結果時 就達到了有效的技術整合 信息技術將成為課堂活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像其他課堂工具一樣易于得到 信息技術使學生能夠以以往不可能的方式來學習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 能夠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 促進學習者對所學知識的有效理解 并且能夠產生他們自己的知識 達到他們的學習目的 同時也可以看出 整合型學習例 整合的基本知識信息化環(huán)境下學與教的基本特征一個整合的范例整合的策略與模式各類整合方式列舉課程整合的反思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創(chuàng)設情境 觀察分析利用資源 自主探究虛擬實驗 科學探索網絡通訊 協商學習語言表述 意義建構創(chuàng)作實踐 知識重構網上評測 自我評價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1 創(chuàng)設情境 觀察分析 利用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和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 包括自然 社會 文化 各種問題情境以及虛擬實驗環(huán)境 培養(yǎng)學生觀察 思維能力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2 利用資源 自主探究 利用信息化學習資源 借助其內容豐富 多媒體呈現 具有聯想結構的特點 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 探索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3 虛擬實驗 科學探索 借助人機交互技術和參數處理技術 建立虛擬實驗環(huán)境 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 不斷探索精神和科學的研究的方法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4 網絡通訊 協商學習 利用網絡化學習環(huán)境和資源 組織協商活動 培養(yǎng)合作學習精神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5 語文表述 意義建構 利用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和資源 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運用語言 文字表述觀點思想 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6 創(chuàng)作實踐 知識重構 利用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和資源 借助信息工具平臺 嘗試創(chuàng)造性實踐 培養(yǎng)學生信息加工處理和表達交流能力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7 網上評測 自我評價 利用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和資源 提供學習者自我評價反饋的機會 通過形成性練習 作品評價方式獲得學習反饋 調整學習的起點和路徑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基本模式 基于情境的探究性學習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自主學習基于課題研究的協作學習基于通訊的校際遠程協商學習基于任務的問題解決學習 基于情境的探究性學習 資源展示 資源共享 指導意見 工具利用 評測工具 教師主導 網絡支撐 主體參與 創(chuàng)設情境 提出問題 思考探究 形成意義 自我評價 教師指導 自主探究的過程 資源利用 網上設問 網絡的應用 情境創(chuàng)設的類型 社會 文化和自然真實性情境 虛擬 創(chuàng)意式的問題性情境 虛擬仿真 實驗性情境 基于情境的探究性學習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自主學習 圍繞 概念框架 進行自主學習圍繞 真實問題 進行自主學習圍繞 事物多面性 進行自主學習 1 圍繞 概念框架 進行自主學習 支架式方法 設計 圍繞事先確定的學習主題 建立一個相關的概念框架 框架的建立應遵循維果斯基的 最鄰近發(fā)展區(qū) 理論 且要因人而異 學習 由于每個學生的最鄰近發(fā)展區(qū)具有差異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概念框架逐步構建知識的意義 把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 就像沿著腳手架那樣一步步向上攀升 2 圍繞 真實問題 的自主學習 拋錨式方法 設計 根據事先確定的學習主題 在相關的實際情境中去選定某個典型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 拋錨 然后圍繞該問題展開進一步的學習 學習 學習者對給定問題進行假設 通過查詢各種信息資料和邏輯推理對假設進行論證 根據論證的結果制定解決問題的行動計劃 實施該計劃并根據實施過程中的反饋 補充和完善原有認識 3 圍繞 事物多面性 的自主學習 隨機進入方法 設計 圍繞事先確定的學習主題 創(chuàng)設能從不同側面 不同角度表現學習主題的多種情境 學習 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隨意進入其中任一種情境去學習 基于課題研究的協作學習 選擇課題協作活動資源利用形成作品作品評價學習體會 主題 目標 網站資源 課件資源 素材資源 網絡環(huán)境 資源共享 創(chuàng)作工具 調查 分組活動 角色扮演 競爭 辯論 合作等 形成 展示作品 意義建構 資源利用 課題探究 協作學習 評價作品 創(chuàng)作作品 在線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基于通訊的校際遠程協商學習 網頁1 網頁2 網頁3 地區(qū)成員的活動環(huán)繞中心主題 分工收集資料 制作特色網頁 互相觀看評議 網上發(fā)表意見 整合總結體會 成員1 成員3 網頁評比 成員2 基于任務的問題解決學習 專題學習資源網站的開發(fā) 專題網站 結構化知識展示 擴展性學習資源 網上協商討論 網上自我評價 把教材內容相關文本 圖形 動態(tài)資料結構化處理 擴展性學習素材 相關資源網站的鏈接 學習工具 字典 辭典 仿真實驗等 答疑和指導 遠程討論區(qū)域 思考性問題 形成性練習 總結性考查 整合的基本知識信息化環(huán)境下學與教的基本特征一個整合的范例整合的策略與模式課程整合列舉課程整合的反思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72 WebQuest簡要介紹 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一種樣式 什么是WebQuest Webquest是利用互聯網資源的授課計劃或者是課程單元 Webquest與一般的教案或者單元教案相比增加了一些復雜性 它通過向學生提問一些本質性問題 提供進一步探索的機會 讓孩子們在動手做的過程中應用他們的知識 從而努力讓孩子在較高的水平上思考 由5個教學步驟構成 研究任務介紹 探究步驟與具體要求 介紹網絡資源與其他資源 學生動手做活動 學生發(fā)表結論 WebQuest網站的六大模塊 WebQuest的任務分類 伯尼 道奇 WebQuest的任務分類 伯尼 道奇 WebQuest的作用 接受學習 自主學習 通過提問本質問題 搭建思維 腳手架 策略 WebQuest的結構示意 簡介 步驟 任務 結論 各種資源 評估 教師手冊 WebQuest的組成 本質問題 每一個WebQuest的核心是一個開放性問題 這個問題設定了WebQuest的清晰目標 鼓勵學生回顧原先掌握的知識 激發(fā)學習者進一步探索的動機 WebQuest的組成 任務與步驟 WebQuest的任務與步驟部分提供了一個 腳手架 引導學生經歷體驗專家的思維過程 腳手架 意味著將令人望而生畏的項目計劃打碎成若干個片段 讓學生能夠繼續(xù)鉆研相對單一的任務 引導他們通過研究中相對困難的步驟 從而使學生能夠運用他們的知識 WebQuest的組成 海量資源 在一個Webquest中 老師創(chuàng)建一些到其他互聯網站點的鏈接來共享網絡資源 這些提供了有質量的 最新信息的在線資源具有不同的樣式 如web站點 電子刊物 虛擬旅行 電子公告版 電子郵件 生動的圖形和交互的特性引發(fā)學習者的注意 提升興奮水平 通過運用多樣化的互聯網資源 一個webquest為不同學習水平或不同學習方式的學生提供信息 有時 webquest也向學生提供容易采用的離線資源 如兒童文學讀物 電子光盤 雜志 實地考察 貴賓演講 常用的一種離線方式是提供參考書目 Webquest資源提供可以便捷存取的 有質量的信息 這讓學習者較快地集中收集信息 學生進而能夠分配更多的時間用于解釋 分析信息 WebQuest的組成 動手做活動 Webquest的焦點是要讓學生應用他們的知識建設性解決真實的問題 Webquest的終極活動是提供更高水平的思維指南 這類終極活動包括創(chuàng)編歌舞表演 通過電子郵件提交實地考察或動手做活動的報告 一直到學生制作他們自己的網頁 WebQuest的組成 可信的評估 當使用webquest問題 學生在更高水平進行思考的時候 老師有效估價學生活動的努力程度十分重要 很多Webquest用量規(guī)表詳細說明了教師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活動 這些量規(guī)表也提供了學生和教師自我評估他們的學習 WebQuest的教學設計流程 探索可能性 WebQuest的教學設計流程 為成功而設計 WebQuest的教學設計流程 創(chuàng)建WebQuest WebQuest的樣例一 多利羊 WebQuest的樣例二 古埃及 幾點思考 WebQuest教學活動是一類研究性學習活動是研究型課程實施前的 臺階 WebQuest教學設計對教師的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全面要求設計制作過程 也是教師發(fā)展的過程 MiniQuest支持的單元課程整合 MiniQuest為那些嘗試在課堂中整合互聯網資源進行教學的教師 提供了一個容易理解與運用的途徑和方法 一個基本的MiniQuest首先讓學習者訪問一個網站 進行搜索 調查與研究 然后回到教室 在他們所學的基礎上開展分析 討論活動 并且形成學習產品 MiniQuest的類型 發(fā)現型MiniQuest探索型MiniQuest終極型MiniQuest MiniQuest與WebQuest的比較 ThinkQuest支持的知識創(chuàng)新學習 ThinkQuest是一個向全世界中小學生發(fā)出的 制作對自己也對別人有益的主題網站的一個挑戰(zhàn)性的教育計劃 http www thinkquest org 是由ORACLE教育基金會支持的免費教育活動 它不單純是一個競賽 還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 及一種新型的課程整合模式 ThinkQuest旨在使學生將在教室學到的知識轉變?yōu)榫哂猩鷻C的東西 這些具有生機的教學內容不僅對制作網站的學生有用 也會影響世界各地的中學生 制作者利用多媒體和具有交互性的網絡技術 采用與已往不同的學習方式 吸引其他學生投向自己創(chuàng)造的思維境界并為之歡欣鼓舞 通過創(chuàng)作作品 學生們可以提高駕御因特網的能力 同時 這一學習活動可以在學?;蚣依镞M行 以在線制作方式來構筑可供他人利用的教育資源圖書館 WiKi支持的知識建構學習 美國普渡大學計算中心的沃德 坎寧安 WardCunningham 1995 為了方便社區(qū)群落方式的內部交流 開發(fā)了一套名為 波特蘭模式知識庫 PortlandPatternRepository 的工具 在建立這個系統(tǒng)的過程中 沃德 坎寧安將這項構建互聯網內容的技術命名為WiKi 并且實現了支持這個概念的服務系統(tǒng) WiKiWiKiWeb 從1996年至今 波特蘭模式知識庫圍繞著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 不斷發(fā)展出一些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 使WiKi的概念不斷得到豐富和傳播 并在網絡空間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網站和軟件系統(tǒng)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WiKipedia WiKi于2003年8月傳入中國 網絡天書 cnic org 把WiKi翻譯成 維客 中文維基百科 zh WiKipedia org 翻譯成 維基 本文中使用 WiKi Wikipedia 維基百科 2001年1月創(chuàng)建時僅有28條條目 2001年2月超過1千條 2001年7月超過1萬條 2003年1月超過10萬條 2004年10月超過100萬條 目前為止擁有200多種語言的版本 500多萬個詞條 而且正在以平均每天2500條左右新條目的速度增長 遠遠超過了任何一部傳統(tǒng)的大型百科全書 先得教育維客 采用Wiki技術搭建的教育精品資源專題網站 特別關注新課程資源 新課程標準 新課改國家級實驗區(qū)的經驗 Wiki教育應用等內容 并致力于教育效益學的研究 協同知識建構過程模型 展示情景和現象課程整合列舉 展示情景和現象 解決教師難以解決的問題 其它手段難以表現的宏觀和微觀現象 真實實驗中有危險的現象 真實實驗中要很長或極短時間才能看到的現象 過去的過程或事件 需要反復觀察的動態(tài)現象 激發(fā)學生的想象 表現宏觀現象 走進太空 表現宏觀現象 走進太空 星空 微觀現象 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的現象 過去的事件 過去的事件 反復觀察的動態(tài)現象 激發(fā)學生的想象 瀑布如云 如霧 如雨 尼亞加拉大瀑布 提供豐富的教 學資源 利用大百科全書和網上圖書館查找關于鳥類的資料 利用大百科全書查找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或城市的情況 查到北京的地理位置和人口 信息課程整合實例 互動拓展閱讀 所謂互動拓展閱讀是指 就語文閱讀教學某一閱讀素材相關的某一主題 在閱覽課 活動版塊課程 搜尋更多的閱讀材料加以整理與閱讀 從而對該素材描述的事件所處的大背景 或者某個特定的視角形成自己的認識 進而加深或者拓寬對課堂閱讀素材的理解 學生在小組協作學習中的生生互動 師生交流中的師生互動 主題學習網站使用與主動建構過程中人與知識的積極互動中發(fā)展能力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 信息課程整合實例 六環(huán)節(jié)作文教學模式 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觀察局部分說整體總說打字表達評議批改 在 創(chuàng)設情境 環(huán)節(jié)中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 設計并利用不同的多媒體教學軟件 通過多媒體的真實情境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 利用多媒體軟件提供的圖象 動畫 活動影像等圖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課本上的靜止畫面 讓學生 看情境講述 或 看情境寫話 寫一段話或寫一篇短文 由于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情境比課本更生動 真實 能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因此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也更容易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利用多媒體軟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體的超文本結構 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 按照由表及里 由淺入深 由個別到一般 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guī)律 采用不同的觀察方式 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觀察 以提高學生觀察事物 分析事物的能力 信息課程整合實例 雞蛋中的數學 它是通過雞蛋 這樣一個生活中最常見的食品來學習數學知識 非常貼近學習者的日常生活 使學習者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學習數學知識在生活中很有用 同時也使學習者不再覺得學習數學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 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從1999年6月1日至今 該教學方案共探討了雞蛋的形狀 蛋白和蛋黃定理 球體中的幾何學以及胚胎中的微積分等4個主題 雞蛋中的數學 在 雞蛋的形狀 中 通過Java小程序形象地演示了雞蛋是一個完美的對稱體 并由此出發(fā) 討論了對稱與橫截面 平面的旋轉 用點和線畫橢圓 橢圓中的等量關系 笛卡兒曲線 卡西尼曲線等6個數學命題 在 蛋白和蛋黃定理 中 展示了如何平分位于同一平面的兩個封閉區(qū)域 利用其中的Java小程序 學習者可以很容易地用一條直線平分位于同一平面中的任意形狀的兩個封閉區(qū)域 甚至可以做到用一條直線將一個炒雞蛋的蛋白和蛋黃完全平分 在 球體中的幾何學 中 對球體的曲率做了證明 最后 在 胚胎中的微積分 這個部分 是將雞蛋視為一個受精卵 通過受精卵中細胞的分裂增長來探討指數級增長 并進而探討了切線和斜率 自然指數e等2個數學命題 在這個部分中 Java小程序演示了受精卵中細胞分裂的過程 并畫出了相應的指數函數曲線 雞蛋中的數學 為教師提供了制作精良 具有專家級水平的教學資源 雞蛋數學 是由高校數學系的3位教授以及工程學院的1位本科生共同開發(fā)的 所以 無論是選材 還是Java小程序的制作都非常精良 達到了形象直觀和科學性的統(tǒng)一 這些具備專家級水準的教學資源 可以被教師直接用于課堂教學 無疑將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Java小程序將教學變得生動形象 在 雞蛋數學 的每個教學方案中都包括了一個或者多個Java小程序 例如 在 對稱和橫截面 中 Java小程序演示了一個旋轉中的雞蛋 形象地說明了雞蛋是一個完美的對稱體 又如 在 用點和線畫橢圓 中 Java小程序又對用兩個釘子 一根線和一支筆畫出一個漂亮的橢圓形的過程進行了演示 通過這些Java小程序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做到了抽象和形象的結合 從而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雞蛋中的數學 學習者的學習具有很強的自主性 由于 雞蛋數學 是一個網上的在線課程 而且在每個教學方案中都配有供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使用的Java小程序 以及相應的使用說明 所以 學習者可以非常方便地根據自己的興趣 能力水平和作息時間隨意地選擇學習內容進行學習 利用全球資源共建課程 在 雞蛋數學 的主頁中有一段文字 其主要意思是 歡迎來自各方面的建設性意見 如果有什么批評 指正和進一步開拓主題的想法 請通過電子郵件 eggmath grafix math uiuc edu 與開發(fā)小組聯系 希望經常來訪問 雞蛋數學 網站 http new math uiuc edu eggmath 網上在線課程可實現了利用全球資源共建課程的理想 信息課程整合實例 地理教學 美國一位小學六年級的教師為了教授地理方面的知識 選擇了伙伴式教學模式 他要求學生基本上每3個人組成一組 每個組都充當不同國家 不同地區(qū)的見習大使 要求他們共同學習 找出國家的名稱 首都名稱 政權類型 進出口情況 國家的特征 貨幣兌換的內容等等 然后 所有的小組組在一起 就成了一個小型的聯合國 學生可以以網頁 PowerPoint等形式展示他們的 國家 在觀看完大家的成果后 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討論 提出一些疑惑的問題 如 埃塞俄比亞和乍得要有什么樣的氣候類型才能種植花生 馬里國的一半面積都是撒哈拉沙漠 而且沒有大湖 怎樣才能出口鮮魚 西部非洲是否具有跟西歐一樣發(fā)達的工業(yè) 從而促進伙伴之間更好的協作和交流 信息課程整合實例 虛擬世界中發(fā)現歷史 在美國的達頓私立學校中 該校建立了快速校園網絡 并建成了數字圖書館 收集了大量的電子書籍 并建立了大量實景模擬場景 在上小學六年級古代中東亞述國的歷史課時 老師給學生布置任務 在數字圖書館中的虛擬亞述國的遺址中發(fā)掘文化 然后寫一篇有關亞述人生活方式和生存環(huán)境的文章 學生們通過電腦進入了虛擬的中東 開始了挖掘工作 一切都像真的一樣 那些珍珠 象牙等文化被學生一個個挖掘了出來 挖掘的時候 甚至還可以聽到沙沙的挖掘聲 孩子們儼然成為考古學家了 個個激動得像偉大的發(fā)現者 老師在學生挖掘的同時 適時啟迪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 鼓勵學生在自己的挖掘中表達自己的觀點 并在網絡上尋找圖書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這是一堂典型的有教師引導的基于網絡的探索式課程 它真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積極性 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 這種教學效果在知識上可能與課堂教學效果差不多 但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調動學生積極性 形成個性與學習方法等方面 傳統(tǒng)教學是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 信息課程整合實例 互聯網絡中的探索式學習 該模式一般都是由某個教育機構 如中學 大學或研究機構 設立一些適合由特定的學生對象來解決的問題 通過Internet向學生發(fā)布 要求學生解答 與此同時提供大量的 與問題相關的信息資源供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查閱 另外 還設有專家負責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提供幫助 給學生的幫助并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 而是給以適當的啟發(fā)或提示 例如 請查閱某某節(jié)點上的某某文章 之類 這種學習模式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 而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 因而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性 探索學習模式有四個基本要素 即問題 資料 提示和反饋 將這四個要素組織和銜接好 便能在簡單的技術背景下 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實施這種教學模式要注意的一點就是 應防止學生產生過強的挫折感 為此要有比較敏感的反饋系統(tǒng) 以便及時給予學生幫助 探索學習模式的要點 五個階段 問題分析階段 信息收集階段 綜合階段 抽象提煉階段 反思階段 四個原則 學習是一個積極的 能動的過程 學習是一個知識建構的過程 學習是一個元認知思考的過程 學習是社會建構的過程 四個基本要素 問題 資料 提示和反饋 核心是問題驅動 探索學習實例 木星郵件列表 美國宇航局 NASA 加利略項目組 Galileo 為美國的高中生設立了一個有關木星的郵件列表 任何訂閱了該郵件列表的學生都可以得到該組專家們關于木星的最新觀測記錄和權威專家有關木星的介紹 閱讀這些材料后 學生或教師可以向這些專家請教任何問題 專家還給學生一些實際的數據 要求他們計算將要發(fā)生的天文現象的時間 這種學習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對木星的興趣 并破除了對科學研究的神秘感 要參加這個學習 無需任何費用和手續(xù) 只需發(fā)送一個郵件給Listmanager quest arc nasa gov 便可參加該學習小組 酸雨研究項目通過讓他們實際測量降雨的PH值以及同其他人共享他們的成果 來認識當前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 學生也可以研究酸雨對于各種材料的效果 計算他們家中的汽車每周排放出廢氣的數量 預測其它地區(qū)的PH值 根據排放量分布圖和風向模式 以及討論處理酸雨問題的不同方法所引起的社會效果 學生們將他們的數據輸入數據庫中 然后通過計算機將他們的數據庫送往中心計算機 這樣他們就可共享各地的觀測結果 中心計算機存儲每個學校送來的數據 在對這些數據進行綜合處理后 將結果返回給每個學校 然后每個班級將在綜合數據中尋找當前的模式和發(fā)展趨勢 并考慮他們的結果是如何反應在綜合圖中的 學生們也通過計算機網絡同其他學校的學生互相交流信息來討論他們的發(fā)現 一個對酸雨課程單元進行評價的研究表明 90 以上的教師想再使用這個教學單元 同時也大大的增加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探索學習實例 酸雨研究 信息課程整合實例 互聯網絡中的協作式學習 為了達到某一教學目標 在不同國度 地區(qū)或城市 各自選擇幾所學校作為實驗學校 在不同實驗學校內 各自組成若干個協作學習小組 小組同學內部分工 協同 分別進行問題探索 環(huán)繞同一主題 不同學習小組的學生通過Internet 尋找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與資源 各個小組分別制作自己的學習成果 學習成果可以是競爭型的 從而在各小組中進行比較 評比 學習成果也可以是互補型的 如都是某一大課題下的子課題 從而各小組共同完成一個大的課題 一般來說 學習成果以能用網頁表現為宜 這樣使各個實驗學校的學生都能方便的看到所有小組的學習成果 最后 所有的學生對所有的成果進行一定的討論和分析 發(fā)表意見 互相交流 協作學習模式要點 協作模式 競爭 協同 伙伴與角色扮演 協作學習維度 協作交互作用的控制 協作學習的任務 協作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 協作學習環(huán)境的角色 協作的范圍 支持協作的教學方法 協作學習機制 沖突和爭執(zhí)機制 自我解釋機制 內在化機制 學徒機制 共同承擔認知任務機制 共享規(guī)則機制 有效的協作學習條件 小組的組成 任務的特性 通信媒體 AT T虛擬教室 全球水質研究網絡環(huán)境下的角色扮演學習網上的頭腦風暴 BrainStorm 協作學習實例 整合的基本知識信息化環(huán)境下學與教的基本特征一個整合的范例整合的策略與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文化遺址場地保護與利用合同協議書3篇
- 專業(yè)拓展訓練合作合同書2024版版B版
- 2024離婚雙方房產分割及過戶操作補充合同版B版
- 2024綜合授信額度合同及分期貸款細則版B版
- 2025年度廠房租賃及品牌授權合作協議3篇
- 2025年度工業(yè)廠房拆除及重建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商業(yè)地產項目場地借用合同樣本3篇
- 2025年度數字化工廠搬遷工程合同范本4篇
- 油品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2024版室內粉刷工作班組勞動協議樣本版B版
- GB/T 20840.8-2007互感器第8部分:電子式電流互感器
- GB/T 14864-2013實心聚乙烯絕緣柔軟射頻電纜
- 品牌策劃與推廣-項目5-品牌推廣課件
- 信息學奧賽-計算機基礎知識(完整版)資料
- 發(fā)煙硫酸(CAS:8014-95-7)理化性質及危險特性表
- 數字信號處理(課件)
- 公路自然災害防治對策課件
- 火災報警應急處置程序流程圖
- 耳鳴中醫(yī)臨床路徑
- 安徽身份證號碼前6位
- 分子生物學在動物遺傳育種方面的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