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甘薯高產(chǎn)栽培技術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0.12.30一、選用優(yōu)良品種和優(yōu)質種苗:根據(jù)不同用途,選用不同優(yōu)良品種。適應淀粉加工的品種有徐薯18、豫薯7號、蘇薯7號等;食用型的品種有北京553,冀薯4號、蘇薯8號、西農 431、遺產(chǎn)138等。二、整地施肥:甘薯應起壟栽培,整地時深耕25-30厘米,起壟做到壟距相等,壟形肥胖,壟溝深窄,一般壟寬60-80厘米,壟高20-30厘米。施肥掌握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控氮穩(wěn)磷增鉀的原則,底肥一般畝施有機肥3-5方、硫酸鉀20-25公斤、磷酸二銨10-20公斤、尿素8-10kg。三、選用壯苗及秧苗處理:壯苗的標準是莖粗壯,節(jié)間短,剪口多白漿;葉片肥厚且大
2、小適中,頂葉平齊;苗高20-25厘米,苗齡25-30天;組織充實老嫩適度,無病蟲無白根,栽后緩苗快。秧苗消毒處理:采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對薯苗基部6-10厘米處浸泡10 分鐘,再栽苗,可防治黑斑病。四、適時栽秧,合理密植:石家莊市春薯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栽植。夏薯不晚于7月5日,越早越好。栽秧方法可采用水平栽插法。栽秧時將壯、弱苗分開栽,防止壯苗欺弱苗,并澆足水。栽秧密度的確定:春薯、長蔓品種、肥地宜稀植,夏薯、短蔓品種、薄地宜密植。春薯、長蔓品種每畝3000-4000株,夏薯、短蔓品種每畝3500-4500株。五、田間管理:1.及時查苗補苗和中耕除草:在栽秧后4-5天進行查苗,
3、發(fā)現(xiàn)缺苗死苗的及時補栽,補栽壯苗,保證全苗。及早中耕除草,在栽后及早中耕除草,促進根系發(fā)育。封壟前中耕除草2-3遍。2.早追提苗肥:在緩苗期至伸蔓期追施提苗肥,畝追施尿素3-5kg,以壯株促長,追肥可結合澆水進行。3.及時提蔓忌翻蔓:7、8月份溫度高雨水多,甘薯莖葉生長茂盛,易滋生節(jié)根,消耗養(yǎng)分,可以提蔓1-2次,傷斷莖節(jié)上生長的纖維根,減少養(yǎng)分消耗。但不要翻蔓,因為翻蔓對莖葉損傷嚴重,破壞了葉片接受光能的最佳分布,造成減產(chǎn)。4.化控抑旺:對于甘薯莖葉出現(xiàn)旺長的地塊,可以噴灑生長抑制劑。一般在雨季來臨前噴灑第一次,每隔10-15天噴一次,連噴2-3次。根據(jù)不同的莖葉長勢、肥水條件靈活掌握用藥量
4、及次數(shù)。5.施裂縫肥和根外追肥:甘薯進入塊根膨大期后,對生長后期脫肥的地塊,為防止葉片早衰,在薯塊膨大期,壟上出現(xiàn)裂縫時追施裂縫肥,一般每畝用復合肥5-10公斤加水60公斤沿裂縫灌入;追肥不方便時,可采用根外追肥,用0.2%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每畝噴50公斤,每隔7天噴一次,連噴2-3次。6.排水防澇,遇旱澆水:如遇澇害,影響塊根膨大,降低甘薯切干率,薯塊不耐貯藏。如果田間積水兩天以上,薯塊就會失去生命力,發(fā)生硬心或腐爛,所以應在薯田周圍挖好排水溝,以便雨水大時,及時排水防澇。甘薯生長后期一般雨水較少,常有旱情,當土壤濕度在田間持水量的55%時,要及時澆水,此時澆水能防止莖葉早衰,提高產(chǎn)量。六
5、、防治病蟲害:中后期甘薯天蛾等食葉蟲為害時,可用菊酯類藥物防治1-2次。防治甘薯黑斑病,可在裂縫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灌根。七、適時收獲:當5-10cm地溫在18左右時,甘薯塊根增重很少,地溫在15時薯塊停止膨大。因此,要在地溫18時開始收獲。我市甘薯的收獲時期,留種的甘薯在早霜前收獲,其它在10月中下旬收獲,枯霜前收刨完畢,一般不留甘薯在地上過夜。在收獲時一定要做到輕刨、輕裝、輕運、輕放。紫甘薯栽培技術來源: 作者: 日期:2010-12-08 【字號:大 中 小】 沈才芳(永定縣堂堡鄉(xiāng)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 紫甘薯是指紫皮、紫肉的甘薯,它富含花青素等,對人體具有保健作用,具有較
6、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主要品種有日本川山紫、濟薯18、煙紫薯1號、寧紫薯1號、廣紫薯1號等。目前紫甘薯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現(xiàn)將其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一、育苗采用老蔓越冬育苗法。此法可節(jié)約種薯,降低生產(chǎn)成本;又因其出苗較早,采苗也較早,可提早大田移栽期,延長甘薯的大田生長期,有利于獲得較高的鮮薯產(chǎn)量。(一)育苗地要求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排灌管理方便,土壤結構疏松、肥沃的沙壤至中壤土,前作為水稻。(二)整地與基肥定植前7-10d,進行深耕25-30cm,并按壟寬80-90cm,壟高25-30cm的標準進行起壟。起壟前在全田畝施撒施腐熟有機肥2000-3000kg,并防治好地下害蟲;起壟時,按畝
7、用量在壟中間溝施45%氮、磷、鉀三元復合肥40kg+硼砂1.5kg+硫酸鎂5kg。(三)定植時間及密度初霜前15-20d定植,確保霜前苗長一定量的根系,薯苗能安全越冬。定植密度4500株/667m2,栽插后及時噴施除草劑。霜前盡早采取小拱棚薄膜覆蓋保溫保濕。(四)苗期管理霜期做好保溫保濕,翌年春季終霜期后加強肥水管理。重點是磷、鉀肥施用,酌情根外追肥,既要注意保溫又要防高溫。當苗長5-6葉時,要進行低溫煉苗。(五)剪苗苗長至9-10葉時,外界氣溫高于15,可以剪苗,每剪一次苗應除草一次,追一次肥。(六)薯苗后期管理春薯栽培剪苗在4月上旬結束;夏薯則必須在6月上旬前完成。剪苗結束后加施一次復合肥
8、,讓薯苗盡快恢復生長結薯,有利于鮮薯高產(chǎn)。二、選用適宜品種除了考慮到當?shù)氐沫h(huán)境條件外,還要根據(jù)栽培目的、本地主要流行病害進行靈活選擇。我鄉(xiāng)種植主要選用濟薯18號、寧紫薯1號。三、種植地選擇和種植方式(一)種植地選擇種植地應選擇排灌方便、土質疏松、肥沃的沙壤至中壤土。(二)種植方式單壟種植,做到壟形肥胖,壟溝深窄,壟面要平,壟心耕透無硬心,起壟時土壤寧干勿濕,壟距一般80-90cm,壟高25-30cm,株距30cm。四、適時早栽適時早栽可延長生長期,使塊根形成早,既能利用雨季來臨前的氣溫條件,使塊根膨大,又能在高溫多雨季節(jié),把莖葉產(chǎn)生的光合物,貯存于塊根中,促使地下和上部協(xié)調生長。我鄉(xiāng)春薯定植時
9、間為3月15日左右,試驗表明3月15日定植的甘薯比4月10日定植的甘薯,畝增產(chǎn)10左右,且薯塊整齊,鮮薯質量高。夏薯則必須在6月上旬前完成定植。五、密度和栽插方式(一)密度春栽宜稀,夏栽宜密;肥地宜稀,薄地宜密。試驗證明:紫甘薯春栽以每畝3000株,夏栽以3500株為宜。在生產(chǎn)中,春薯壟距80cm,株距25-28cm;夏薯壟距70cm,株距25-27cm。地力好的取上限,地力差的取下限,保證適宜的密度。(二)栽插方式紫甘薯栽插的方法很多,宜采用水平淺插法栽培。將薯苗水平淺栽,傾斜插入土中,薯苗一般34節(jié),入土2節(jié)。水平插薯塊差異較小,中等薯塊較多,商品性好。栽植前用50%多菌靈800倍液,或7
10、0%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浸泡苗基部10分鐘進行消毒殺菌。六、施肥量與施肥時間根據(jù)多年經(jīng)驗,生產(chǎn)1000kg薯塊,約需吸收N4-5kg、P2O53-4kg、k2O7-8kg,施足、配全肥料是甘薯豐產(chǎn)的重要條件。采取施足基肥,早施提苗肥,重施夾邊肥,補施壯尾肥的原則。做到前期攻頭促旺苗,中期控苗不徒長,后期保尾防早衰。按畝產(chǎn)鮮薯3000kg的計劃,應施用尿素21.2kg、過磷酸鈣33kg、氯化鉀或硫酸鉀31.5-42kg、硫酸鎂5kg、硼砂1.5kg。(一)基肥畝施有機肥2000kg、尿素8kg、過磷酸鈣23kg、氯化鉀或硫酸鉀15-20kg、硫酸鎂5kg、硼砂1.5kg,壟中間開溝施。(二)追
11、肥在施足基肥基礎上,早施提苗肥。薯苗栽植后5-7d,畝施尿素4kg、硫酸鉀8kg,用水稀釋后逐株澆施,中后期以夾邊肥、裂縫肥和葉面噴灑為主。夾邊肥在薯苗栽植后25-30d,畝施尿素5kg、硫酸鉀10kg,在壟腰一半高度處開溝將肥料施在溝內,施后覆土還原。當田間普遍裂縫時,用尿素4-5 kg、過磷酸鈣浸出溶液10kg、硫酸鉀3kg,兌水150-200kg,于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逐株順裂縫澆灌。根外追肥視植株長勢而定。偏弱早衰的,以氮為主,配磷鉀肥,用尿素0.5kg、磷酸二氫鉀0.2kg,兌水50-75kg,均勻噴灑;長勢偏旺的,主施磷鉀肥,可噴施0.2%磷酸二氫鉀稀釋液。5月下旬可適量噴施甘薯膨大
12、素,連噴兩次,間隔10d。如干旱可適時灌水,延長葉片功能期,增加薯塊膨大速度;若遇夏雨連綿,應及時排水防澇。七、除草全苗后,可用50%乙草胺乳油、24%乙氧氟草醚乳油、5%精喹禾靈乳油進行苗后除草,用量為60-80ml/667m2,兌水60-75kg,均勻噴霧。八、中耕中耕對紫甘薯根系、莖葉及塊根生長和產(chǎn)量都有很大影響。中耕深度,原則上是“前深后淺,上淺腰深,腳不破土”。即第一次中耕,根系還不發(fā)達,中耕可深些;隨著甘薯的生長,根系逐漸發(fā)達,且薯塊已形成并逐漸膨大,中耕要淺些,否則易傷根。壟上部根系多,中耕要淺。壟頭附近只需刮破地皮,以免傷根。壟腰和壟腳土壤環(huán)境差,根系少,中耕可以深一些,以改變
13、中下部的土壤環(huán)境,促進根系的發(fā)育。一般是壟面淺鋤,壟腳重挖15cm深,18cm寬,挖后培成原狀。九、提蔓進入雨季,紫甘薯莖葉生長茂盛,易滋生莖節(jié)根,分散養(yǎng)分,不利于光合產(chǎn)物向塊根輸送。過去普遍采用翻蔓來防止莖節(jié)根發(fā)生和降低土壤濕度,提高地溫。翻蔓對莖葉損傷嚴重,改翻蔓為提蔓,避免了莖葉損傷,不破壞葉片分布,有利于高產(chǎn)。一般在5-6月,進行1-2次提蔓即可。十、化控抑旺,巧追肥水若薯田肥水過猛,氮素過多,易形成莖葉旺長,影響塊根膨大。試驗表明,莖葉噴灑多效唑可有效地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提高產(chǎn)量。一般5月初雨季來臨前噴灑第一次,每隔10-15d噴一次,噴2-3次即可。用藥量:15%多效唑50-10
14、0g/667m2,兌水50-75kg,均勻噴灑。十一、病蟲害防治甘薯病蟲主要有苦絲病、蔓割病、細菌性基腐病、黑斑病及病毒病等;蟲害主要有小象甲、莖螟、大象甲、卷葉蛾、棉蛉蟲、旋花天蛾和葉甲等,應根據(jù)不同時間,采用不同措施防治病蟲害。主要通過輪作、選用抗病良種、秧苗消毒、噴施農藥等措施進行防治。十二、適時收獲紫甘薯無明顯成熟期,在適合甘薯生長條件下,生長期越長,產(chǎn)量越高,但收獲過遲,薯塊內淀粉發(fā)生水解轉化為糖和水份,降低質量。因此,春薯一般在種后120-130d適時收獲。收獲時應輕挖、輕裝、輕運、輕放。甘薯收獲后,剔除病爛薯。贛榆縣沙河第三中學八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農作物栽培)試題 班級 姓名
15、 成績 一、選擇題(每題1.5分共66分)1在下列大田作物中,喜涼作物是A 小麥 B 水稻 C 玉米 D 棉花2養(yǎng)地制度的中心是A 種植制度 B 提高土地生產(chǎn)力 C 提高總產(chǎn)量 D 培肥土壤3小麥收獲前20天在小麥株行間移栽棉花,這一種植方式是A 接茬復種 B 移栽復種 C 套作復種 D 再生復種4可恢復地力的技術措施是A 復種 B 間作 C 休閑 D輪作5一般情況下間套作中高位農作物的種植密度應A 高于單作 B 等作單作 C 低于單作 D 據(jù)水肥條件確定6高矮稈農作物間套作時,高稈農作物應A 行數(shù)減少 B 行數(shù)增加 C 幅寬要寬 D 密度應小7不能有效減輕連作危害的措施是A 選擇高產(chǎn)抗病蟲品
16、種 B 清潔田園,清除病殘體C 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 D 加大種植密度8冬性小麥品種通過春化階段的條件是A 溫度0-3,35天以上 B 溫度0-7,15-35天C 溫度0-12,35天以上 D 溫度0-3,5-15天9為保證小麥的適時播種,麥棉套作地區(qū)常需提前澆水,澆水時間一般在拔柴前A 5天 B 10天 C 15天左右 D 30天左右10小麥播種時,土壤耕層水分應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A 30-40% B 50-60% C 75-80% D 85%以上11根據(jù)各地經(jīng)驗和實驗資料,單產(chǎn)400kg以上的麥田,適宜行距是A 16-20cm B 20-23cm C 23-25cm D 25-30cm12
17、小麥主莖長出第5片葉時,小麥共長出分蘗數(shù)是A 1 B 2 C 3 D 413小麥的分蘗高峰期在A 冬前 B 返青至起身 C 拔節(jié)后 D 起身至拔節(jié)14小麥的春化階段結束時對應的穗分化階段是A 初生期 B 伸長期 C 單棱期 D 二棱期15小麥灌漿期要求的適宜土壤水分是田間持水量的A 75%左右 B 50%左右 C 30%左右 D 20%左右16晚熟型玉米夏播時生育期一般為A 150天以上 B 120天以上 C 105天以上 D 96天以上17玉米的適宜播種深度是A 3-4cm B 4-6cm C 6-8cm D 9-10cm18玉米蹲苗的結束時間是A 小喇叭口期 B 拔節(jié)前 C 齊苗后 D 三
18、葉期19及時培土可有效防止玉米倒伏,培土時間最好是在A 拔節(jié)期 B 小喇叭口期 C 大喇叭口期 D 抽雄期20玉米攻粒肥的施肥時間一般應在A 大喇叭口期 B 抽穗期 C 開花期 D 吐絲初期21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關鍵期是A 大喇叭口期 B 抽雄期 C 開花期 D 吐絲期22玉米增加粒重的關鍵時期是A 子粒形成期 B 乳熟期 C 蠟熟期 D 完熟期23普通玉米的適宜收獲期是A 子粒形成期 B 乳熟期 C 蠟熟期 D 完熟期24玉米開花期適宜的日平均溫度是A 18-20 B 20-23 C 26-27 D 32-3525在棉花產(chǎn)量形成因素中,主要受遺傳特性影響的是A單位面積總鈴數(shù) B單鈴重 C衣分
19、 D單位面積株數(shù)26棉花的單鈴重是指A單個棉鈴的重量 B單個棉鈴籽棉的重量C單個棉鈴皮棉的重量 D單個棉鈴棉籽的重量27棉花一生中的需肥高峰在A苗期 B蕾期 C花鈴期 D吐絮期28北方黏土棉區(qū)適宜播種深度是A 1.5CM B 3.5CM C 2.5CM D 4.5CM29棉花等行距種植時一般高產(chǎn)田的行距是A 80-90CM B 70-80CM C 60-70CM D 50-60CM30棉花定苗后進行中耕時的深度一般為A 3-5CM B 5-7CM C 7-9CM D 10-12CM31各地棉花打頂時間一般應在早霜到來前A 80-90天 B 60-70天 C 40-50天 D 20-30天32催
20、熟劑的適宜噴灑時間是枯霜前A 5天 B 10天 C 15天 D 20天33一般情況下,棉花落蕾的數(shù)量與落鈴的數(shù)量相比A 一樣多 B 前者多 C 后者多 D 不確定34棉花蕾鈴脫落高峰在A 蕾期 B 初花期 C 盛花期 D 吐絮期35間接危害蕾鈴的害蟲主要是A 棉鈴蟲 B 玉米螟 C 棉盲蝽 D 蚜蟲36花生爭取高產(chǎn)的關鍵時期是A 開花下針期 B 結莢期 C 飽果成熟期 D 苗期37花生開花期的適宜溫度是A 15-22 B 23-28 C 28-32 D 32-3738花生營養(yǎng)的四大要素是氮磷鉀A 鈣 B 硫 C 鋅 D 硼39花生根結線蟲病最重的時期是A 苗期 B 開花下針期 C 結莢期 D
21、飽果成熟期40花生培土時間是A 苗期 B 結莢期C 封行和大批果針入土前 D 飽果成熟期41能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增強甘薯抗旱能力的根是A 須根 B 塊根 C 梗根 D 柴根42冷床覆蓋塑料薄膜育苗時,塑料薄膜的顏色最好是A 淺紫色 B 淡藍色 C 無色 D 淺黃色43甘薯高水肥地每畝適宜栽插密度是A 2500-3000株 B 3000-4000株 C 4000-5000株 D 5000-6000株44抗旱性能最好的甘薯栽插方法是A 水平淺栽法 B 斜栽法 C 船底式栽法 D 釣鉤式栽法二、簡答題(34分)2小麥返青時應及時加強田間管理,在生產(chǎn)上應如何根據(jù)苗情做好管理?(6分) 3玉米倒伏會造成嚴
22、重減產(chǎn),玉米倒伏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倒伏后應采取什么樣的補救措施?(7分) 4玉米去雄有哪些作用?請簡要說明去雄技術。(7分) 5防止棉花蕾鈴脫落的途徑很多,通過肥水管理,協(xié)調苗頭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可減少蕾鈴脫落,請問生產(chǎn)上應如何通過加強肥水管理防止棉花蕾鈴脫落?(7分) 6甘薯生長前期的主攻目標是什么?主要管理技術有哪些?(7分) 種植實踐綜合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88分)1在下列大田作物中,喜涼作物是A 小麥 B 水稻 C 玉米 D 棉花2養(yǎng)地制度的中心是A 種植制度 B 提高土地生產(chǎn)力 C 提高總產(chǎn)量 D 培肥土壤3小麥收獲前20天在小麥株行間移栽棉花,這一種植方式是A 接
23、茬復種 B 移栽復種 C 套作復種 D 再生復種4可恢復地力的技術措施是A 復種 B 間作 C 休閑 D輪作5一般情況下間套作中高位農作物的種植密度應A 高于單作 B 等作單作 C 低于單作 D 據(jù)水肥條件確定6高矮稈農作物間套作時,高稈農作物應A 行數(shù)減少 B 行數(shù)增加 C 幅寬要寬 D 密度應小7不能有效減輕連作危害的措施是A 選擇高產(chǎn)抗病蟲品種 B 清潔田園,清除病殘體C 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 D 加大種植密度8冬性小麥品種通過春化階段的條件是A 溫度0-3,35天以上 B 溫度0-7,15-35天C 溫度0-12,35天以上 D 溫度0-3,5-15天9為保證小麥的適時播種,麥棉套作地
24、區(qū)常需提前澆水,澆水時間一般在拔柴前A 5天 B 10天 C 15天左右 D 30天左右10小麥播種時,土壤耕層水分應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A 30-40% B 50-60% C 75-80% D 85%以上11根據(jù)各地經(jīng)驗和實驗資料,單產(chǎn)400kg以上的麥田,適宜行距是A 16-20cm B 20-23cm C 23-25cm D 25-30cm12小麥主莖長出第5片葉時,小麥共長出分蘗數(shù)是A 1 B 2 C 3 D 413小麥的分蘗高峰期在A 冬前 B 返青至起身 C 拔節(jié)后 D 起身至拔節(jié)14小麥的春化階段結束時對應的穗分化階段是A 初生期 B 伸長期 C 單棱期 D 二棱期15小麥灌漿期要
25、求的適宜土壤水分是田間持水量的A 75%左右 B 50%左右 C 30%左右 D 20%左右16晚熟型玉米夏播時生育期一般為A 150天以上 B 120天以上 C 105天以上 D 96天以上17玉米的適宜播種深度是A 3-4cm B 4-6cm C 6-8cm D 9-10cm18玉米蹲苗的結束時間是A 小喇叭口期 B 拔節(jié)前 C 齊苗后 D 三葉期19及時培土可有效防止玉米倒伏,培土時間最好是在A 拔節(jié)期 B 小喇叭口期 C 大喇叭口期 D 抽雄期20玉米攻粒肥的施肥時間一般應在A 大喇叭口期 B 抽穗期 C 開花期 D 吐絲初期21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關鍵期是A 大喇叭口期 B 抽雄期 C
26、 開花期 D 吐絲期22玉米增加粒重的關鍵時期是A 子粒形成期 B 乳熟期 C 蠟熟期 D 完熟期23普通玉米的適宜收獲期是A 子粒形成期 B 乳熟期 C 蠟熟期 D 完熟期24玉米開花期適宜的日平均溫度是A 18-20 B 20-23 C 26-27 D 32-3525在棉花產(chǎn)量形成因素中,主要受遺傳特性影響的是A單位面積總鈴數(shù) B單鈴重 C衣分 D單位面積株數(shù)26棉花的單鈴重是指A單個棉鈴的重量 B單個棉鈴籽棉的重量C單個棉鈴皮棉的重量 D單個棉鈴棉籽的重量27棉花一生中的需肥高峰在A苗期 B蕾期 C花鈴期 D吐絮期28北方黏土棉區(qū)適宜播種深度是A 1.5CM B 3.5CM C 2.5C
27、M D 4.5CM29棉花等行距種植時一般高產(chǎn)田的行距是A 80-90CM B 70-80CM C 60-70CM D 50-60CM30棉花定苗后進行中耕時的深度一般為A 3-5CM B 5-7CM C 7-9CM D 10-12CM31各地棉花打頂時間一般應在早霜到來前A 80-90天 B 60-70天 C 40-50天 D 20-30天32催熟劑的適宜噴灑時間是枯霜前A 5天 B 10天 C 15天 D 20天33一般情況下,棉花落蕾的數(shù)量與落鈴的數(shù)量相比A 一樣多 B 前者多 C 后者多 D 不確定34棉花蕾鈴脫落高峰在A 蕾期 B 初花期 C 盛花期 D 吐絮期35間接危害蕾鈴的害蟲
28、主要是A 棉鈴蟲 B 玉米螟 C 棉盲蝽 D 蚜蟲36花生爭取高產(chǎn)的關鍵時期是A 開花下針期 B 結莢期 C 飽果成熟期 D 苗期37花生開花期的適宜溫度是A 15-22 B 23-28 C 28-32 D 32-3738花生營養(yǎng)的四大要素是氮磷鉀A 鈣 B 硫 C 鋅 D 硼39花生根結線蟲病最重的時期是A 苗期 B 開花下針期 C 結莢期 D 飽果成熟期40花生培土時間是A 苗期 B 結莢期C 封行和大批果針入土前 D 飽果成熟期41能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增強甘薯抗旱能力的根是A 須根 B 塊根 C 梗根 D 柴根42冷床覆蓋塑料薄膜育苗時,塑料薄膜的顏色最好是A 淺紫色 B 淡藍色 C 無色 D 淺黃色43甘薯高水肥地每畝適宜栽插密度是A 2500-3000株 B 3000-4000株 C 4000-5000株 D 5000-6000株44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鋪裝修合同樣本
- 水暖電消防承包合同范本
- 2025農作物種子買賣合同范本
- 柴油運輸合同范本年
- 演出化妝服務合同
- 范文二手房買賣定金合同
- 委托合同行紀合同居間合同
- 2025【合同范本】房屋土建施工合同范本
- 2024年中考物理(廣州卷)真題詳細解讀及評析
- 簡單的櫥柜合同范本
- 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含答案)
- 2025初級會計理論考試100題及解析
- 三兄弟分田地宅基地協(xié)議書范文
- 中考數(shù)學計算題練習100道(2024年中考真題)
- 第八講 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PPT習概論2023優(yōu)化版教學課件
- 王崧舟:學習任務群與課堂教學變革 2022版新課程標準解讀解析資料 57
- 招投標現(xiàn)場項目經(jīng)理答辯(完整版)資料
- 運動競賽學課件
- 2022年上海市初中畢業(yè)數(shù)學課程終結性評價指南
- 高考作文備考-議論文對比論證 課件14張
- 新華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初中數(shù)學 7.4 實踐與探索課時練(課后作業(yè)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