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山學院微波技術與天線A卷(小變態(tài)弄的_第1頁
2012中山學院微波技術與天線A卷(小變態(tài)弄的_第2頁
2012中山學院微波技術與天線A卷(小變態(tài)弄的_第3頁
2012中山學院微波技術與天線A卷(小變態(tài)弄的_第4頁
2012中山學院微波技術與天線A卷(小變態(tài)弄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格式.屮山學院考試試卷課程名稱:微波技術與天線試卷類型:2012 2013學年第1學期 期末考試考試方式:擬題人:王桓日期:2012.12.23審題人:學院:電子信息學院班級:學號:姓名:A卷閉卷.專業(yè).專注.Q題答止題號-一-二二三四總分得分提示:考試作弊將取消該課程在校期間的所有補考資格,作結業(yè)處理,不能正常畢業(yè) 和授位,請誠信應考。一、填空題(共20空,每小題1分,共20分)1.微波的頻率范圍是從 _300MHz _到_3000GHz _。2微波傳輸線可分為 _雙導體傳輸線_、_金屬波導_、介質傳輸線三類。3 .微波傳輸線共軛匹配的目的是信源輸出功率達到最大值_,實現(xiàn)共軛匹配的

2、條件是*Zin _ Zg。4.帶狀線傳輸?shù)闹髂J绞?_TEM波_,微帶線傳輸?shù)闹髂J綖開準TEM模。5. 矩形波導尺寸為 a = 8cm, b= 3.5cm ,則TEn模的截止波長為_6.4cm_。6. 有二端口微波網絡,其中I端口特性阻抗為Zoi ,n端口特性阻抗為Z02 ,則其阻抗矩陣Z中兀素Z11和Z21的歸一化形式為7.電磁波的極化方式分別為線極化圓極化、橢圓極化。8.某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為 33dB ,定向度為24dB ,端口入射功率為25W ,則端口的輸出功率為22W 、隔離度為 57dB 。(定向度=隔離度一耦合度)9.天線增益系數(shù) G是 方向系數(shù)D和 天線效率a的乘積。G =

3、D a10.電磁波空間輻射可分為視距傳播天波傳播地波傳播等3類。二、判斷題(共10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TE 波 。2.3.4.若無耗線處于行波狀態(tài)時,終端反射系數(shù)為=15.阻抗圓, 實軸負波節(jié)點。6.阻抗圓圖上,單位圓上所有點所對應的電阻值為0 ,因此單位圓 被稱為 純電抗圓。7. 矩 形 波 導 中 可 以 傳 輸 TEM 波 。()8. 對于定向耦合器而言, 定向度越大越好。()9. 電基本振子近場感應區(qū),電磁場的坡印廷矢量為純虛數(shù)。()10. 若組成天線金屬導體長度I與工作波長比值越小,天線效率 A越高。()三、簡答題(共1題,共10分)1.請簡單描述電基本振子周圍電磁場分布情

4、況。根據(jù)參數(shù)kr的取值,可將電基本振子周圍的電磁場分為 3個區(qū)域:. 1 *(1) krL 1,近場感應區(qū),其坡印廷矢量S (E H )為純虛數(shù),因此其輻射功率也為純虛數(shù),輻射功率為無功功率,只有電磁能量的相互轉換,而沒有有功功率的向外輻射 ;1 *(2) krL 1,遠場輻射區(qū),其坡印廷矢量S (E H )為實數(shù),因此其輻射功率也為實數(shù) ,輻射 功率為有功功率,只有電磁能量的向遠方傳遞 ,而存在有功功率的向外輻射 ,且E和H都與si nr成 正比,因此輻射具有方向性;處于2區(qū)之間,稱為菲涅爾區(qū)域。四、計算證明題(共3題,證明題每題10分,計算題每題20分,共50分)1.請證明Smith阻抗圓

5、圖實軸正半軸上點所對應歸一化電阻值r等于駐波比。A Smith圓圖是反射系數(shù)圓圖,歸一化電阻圓圖和歸一化電抗圓圖的合成;B圓圖上一點既代表一個歸一化阻抗,又代表這個阻抗值對應的反射系數(shù)(阻抗和反射系數(shù)是一 一對應的);C由歸一化阻抗的/2的周期性,因此在圓圖上旋轉一圈,即是在傳輸線上移動/2的距離;D向順時針方向旋轉,相當于從負載端向信源端移動;向逆時針方向旋轉,相當于從信源端向 負載端移動;E在旋轉時與實軸正半軸交點所對應電阻值為駐波比?,與實軸負半軸交點所對應電阻值為1/2.已知無耗傳輸線特性阻抗為 Z。=50門,負載阻抗乙=10- j20,請用公式以及 Smith圓 圖等2種方式,求終端

6、反射系數(shù):1(請在圓圖上進行標注,并在下邊列出相關步驟,圓圖模版在第4 頁)4.二端口微波網絡圖如下圖所示,請求出該網絡的散射矩陣S。圖1二端口網絡阻抗匹配(1) 阻抗匹配的作用在微波電路中,若不匹配,將導致嚴重的反射,降低傳輸線效率,甚至會擊穿傳輸線 阻抗匹配的分類A終端負載匹配;匹配條件:乙二Zo ;匹配結果:終端負載無反射波B信源匹配;匹配條件:Zg二Z0匹配結果:信源將吸收傳輸線中的反射波C共軛匹配;匹配條件:zin =zg信源輸出功率達到最大值(3) 阻抗匹配的實現(xiàn)方法(例題講解)A 74的阻抗變換器法B并聯(lián)單支節(jié)調配法;1規(guī)則金屬波導要滿足的條件:(1) 波導管的邊界和尺寸沿著軸向

7、不變 ;(2) 波導內填充的介質是均勻、線性、各向同性的;(3) 波導管內為時諧場。2規(guī)則金屬波導分析方法:電磁場分析方法,使用麥克斯韋方程和邊界條件精確求解波導管內電磁場分布3矩形波導(1)只能存在TE波和TM波;(2)截止波數(shù)kc、2,a和b為矩形波導長邊與寬邊長度,m和n為矩形波導工作模式的編號;(3)截止波長kc2(例題講解)(m)2 (n)2a b(4)其它重要公式:1 -( )2cBC血 2群速度Vg-(J(5)TE模的最低工作模次是TEio,TM模的最低工作模次為TMii,最低次模的截止波長是最大的 般希望波導工作在單模狀態(tài)下 (6)矩形波導尺寸選擇a = 0. 7,b =(0.

8、4- 0. a)1微波網絡分析的3個問題:)分隔(1)確定參考面,將微波網絡的均勻區(qū)(傳輸線)和非均勻區(qū)(一般而言是不規(guī)則的微波元件區(qū)域開;由橫向電磁場的分布,定義等效電流l(z)和等效電壓U(z),將傳輸線等效為雙導體傳輸線(3)將不規(guī)則區(qū)域化為多端口電網絡進行分析2微波網絡的分類(1) 按照端口數(shù)分類:單端口,二端口,三端口,四端口 ;(2) 線性和非線性微波網絡;(3) 互易與非互易網絡;(4) 有耗與無耗網絡;(5) 對稱與非對稱網絡。3參考面選取的原則(1) 必須是橫截面;(2) 要盡可能深一點,以便將高次模屏蔽;(3) 選擇有多種;(4) 一旦選定,對應著一個確定參數(shù)的電網絡,因此

9、不能輕易改變4將微波傳輸線等效為雙導體傳輸線,通過坡印廷定理引入等效電流l(z)和等效電壓U(z)。5對等效電流和等效電壓進行歸一化:U(z)二U(z)/、.Z0(z)二 l(z)Z定向耦合器的性能指標A耦合度:C =10lg PP3PB隔離度:D =10lg 1P4C定向度:八噸Eg :某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為33dB ,定向度為24dB ,端口一入射功率為 25W,計算端口二和端口 三的輸出功率天線的電參數(shù)(1) 天線的方向圖A方向圖是一個三維圖形,其坐標為,其中Pr為歸一化輻射功率,可以表示為Pr二f (二:),即為方向圖函數(shù);B 一般使用三維方向圖的 2垂直剖面來表示方向圖性質 ,一般為

10、E平面或H平面;C方向圖的組成:主瓣、旁瓣、后瓣D主要參數(shù):主瓣寬度、旁瓣電平,前后比(2) 方向系數(shù)D一般指天線最大輻射方向上的輻射功率密度Smax與同輸出功率的無方向性天線在同一距離處的輻射功率密度S的比值。(3) 天線效率ARr + R因此,天線效率若要更高,Rr應更大。由電基本振子 尺-80: 2(-)2 ,若丨比小太多,則Rr小,效率低。&增益系數(shù)GG是方向系數(shù)D和天線效率 a的合成參數(shù),G二D a一般指天線最大輻射方向上的輻射功率密度Smax與同輸出功率的理想(天線效率 a = 100% )無方向性天線在同一距離處的輻射功率密度S的比值。(5) 天線的極化方式:線極化、圓極化和橢圓極化o.word格式.The Complete Smith ChartBlack Magic DesignT?-To .e o ifl.B&0HJb u IOKJGINL? 2i.h i _i_i_h I r 1.L Jie-CENTER13.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