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高一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
必修一高一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
必修一高一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
必修一高一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
必修一高一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金太陽新課標資源網(wǎng) 廣東省云浮市新興一中2012-2013學年高一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共30題,每題1分,總分30分)1、說文解字解釋說:“宗,尊祖廟也?!币簿褪钦f,宗法的“宗”的本義是宗廟。這說明宗法制以什么為紐帶:( )A、財產(chǎn) B、地域 C、信仰 D、血緣2、通過宗法制的實行,西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wǎng)。“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規(guī)定,下列在相關范圍內(nèi)一定能成為大宗的是:( )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嫡長子、嫡長孫諸侯國諸侯嫡長子、嫡長孫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長子、嫡長孫A、 B、 C、 D、3.商代政治的特點不包括 A.實行王位

2、世襲制 B.貴族以血緣為紐帶,實行宗法制C.神權和王權密切結合 D.大規(guī)模實行分封制4在西周的封國魯國的宗法體系中,處于大宗地位的是BA周王 B魯國國君 C卿大夫 D士5、秦朝中央集權制的最本質的特征是 ( ) A、皇權至高無上 B、地方郡縣制 C、地方服從中央 D、文化專制 6、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時期“世卿世祿”制度的是 ( ) 郡縣制 三公九卿制 皇位繼承制 選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 B、 C、 D、 7、郡縣制有有利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和中央集權的制度,其依據(jù)主要在于:( )A郡縣官吏必須對上一級負責 B郡縣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機構 C郡縣官吏與皇帝是臣與君的關系 D郡縣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

3、制,官吏不能世襲8、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的主要意義是 ( ) A、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分裂割據(jù)局面 B、形成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C、鞏固了統(tǒng)一,維護了社會的安定 D、促進了封建經(jīng)濟的繁榮 9、秦朝“焚書坑儒”和“挾書律”的根本目的是 ( ) A、 防止有學實素養(yǎng)的士人以傳統(tǒng)知識體系為思想工具批評時政 B、欣賞和實踐法家的思想 C、加強思想專制,鞏固中央集權 D、鉗制人的思想,破壞古代文化 10、秦國平定六國后,積極開疆拓土,在北方形成了、和的有效的國防體系。( )“直道”“五尺道”長城 邊防軍A、 B、 C、 D、 11、對秦朝“焚書坑儒”和“挾書律”的認識,正確的有 ( ) 在一定程度上有

4、利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加強集權 鉗制了人的思想,破壞了古代文化 是秦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xiàn) A、 B、 C、 D、 12、下列關于贏政定“皇帝”稱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具有神化皇權的意圖 B表明贏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權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D體現(xiàn)了專制主義的傾向13、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內(nèi)確立了封建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權指( )A.全國有統(tǒng)一的貨幣、度量衡 B.全國有通行的統(tǒng)一文字C.以皇權至高無上為最基本的原則D.中央機構對地方機構實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14、秦始皇說:“天下共苦戰(zhàn)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

5、哉!”秦始皇為解決上述問題,“求其寧息”的措施是( )A.焚書坑儒 B.推行郡縣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長城15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 A地方勢力的削弱 B三公九卿制的廢除 C決策中樞的轉移 D外戚和宦官專權 16漢初,丞相位高權重。漢武帝為限制相權,加強皇權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起用布衣為相 B任用身邊侍從,秘書參與軍國大事 C實行“內(nèi)外朝”制度 D擴大尚書臺權力 17下列關于三省六部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B隋唐時期門下省下設六部 C唐太宗時政事堂的設立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宋代三省六部制名存實亡 18下列關于元朝行省制度的敘述,錯誤的一項

6、是( ) A是鑒于唐朝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為進一步加強皇權而實行的 B行省的最高長官為平章政事,總領一省軍國重事 C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 D行省制度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19唐宋削弱相權以加強皇權,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 A召開政事堂會議 B眾設宰相,分化事權 C以六部分割相權 D役樞密院,與宰相抗衡 20中國古代選官制度大致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即( ) A世官制 科舉制 察舉制 B科舉制 世官制 察舉制 C世官制 察舉制 科舉制 D察舉制 世官制 科舉制 21、明太祖實錄載:“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面其亡也由委任權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禮

7、所言不得隔城中書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覽庶政,故大臣得以專權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A.要抑制清除權臣,加強皇權 B解除地方割據(jù) C皇權與相權的沖突 D改革官制22、君主專制制度在封建社會后期(明清時期)消極因素逐漸增大,主要在于()A激化了階級矛盾 B出現(xiàn)了宦官專權的局面C統(tǒng)治階級集團內(nèi)部爭奪激烈 D嚴重阻礙了新的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23、我國古代丞相一職的設立與廢除,體現(xiàn)了 ()A封建專制制度的需要 B相權威脅皇權C國家統(tǒng)一的需要 D君臣相互制約24、對軍機處這一機構職能的理解,正確的是 ( )A相當于秦朝的丞相 B主要職能是軍事指揮調(diào)動的機構C是替代宰相職能的工作班子 D

8、是皇帝的機要秘書班子25、從明朝廢丞相到清初設軍機處,表明( )A皇權與相權矛盾加深 B皇權日益強化C皇權與相權矛盾緩和 D相權戰(zhàn)勝皇權26、鴉片戰(zhàn)爭給中國帶來的最大影響是( )A、中國領土主權開始遭到破壞 B、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開始發(fā)生變化 D、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發(fā)生變化27、甲午中日戰(zhàn)爭所產(chǎn)生的影響和后果有( )列強對中國的經(jīng)濟侵略進一步加劇 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 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A、 B、 C、 D、28、下列開放口岸當中是在南京條約中被開放的是( ) 寧波 廣州 重慶 上海 蘇州A、 B、 C、 D、29、在馬關

9、條約中,最有利于列強對華經(jīng)濟擴張的條款是( )A、開辟新的內(nèi)河航線 B、在蘇杭富庶地區(qū)開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資設廠 D、給予日本巨額賠款30、下列主權破壞或喪失的先后順序是( ) 開放沙市為通商口岸 帝國主義國家開始瘋狂地在中國開礦 美國開始在中國取得領事裁判權 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A、 B、 C、 D、二、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總分40分)31史學家張蔭麟先生在中國史綱(上古篇)中寫到:“武王所肇創(chuàng)、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國,維持了約莫七百年”。與這里的“封建帝國”直接相關的政治制度是( )A父系家長制 B禪讓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32. 觀察下表,在西周時期,有資

10、格繼承王位的是( ) 妻 妾 一般稱謂妻(正配) A三哥(20歲) B四哥(14歲)妾一(側室) C 大哥(25歲)妾二(側室) D二哥(22歲)33.秦統(tǒng)一嶺南后,設置了南???、桂林郡、象郡,是嶺南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 政區(qū)。趙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囂任龍川縣縣令。趙佗、任囂( ) A定期朝覲秦始皇 B負責將地方財政運送中央 C按受秦始皇任命 D協(xié)助秦始皇處理中央政務34.歷史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背離的現(xiàn)象,即所謂“種瓜得豆”。中國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實施過程中最符合這一現(xiàn)象的是( )A秦朝郡縣制 B西漢郡國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軍機處35.公元前127年,漢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規(guī)定諸侯

11、王死后,嫡長子可繼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給其他子弟。這項措施的影響是( ) A宗法制得以恢復 B中央集權得到了加強 C分封制被徹底取消 D地方取得較大自主權36.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運行程序排列正確的是( ) A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六部 B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六 部 C中書省六部門下省尚書省 D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37.唐朝后期“文武將吏,擅自署置,貢賦不入于朝廷。雖稱藩臣,實非王臣也?!迸f唐書中的這則材料實質上反映了當時( ) A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B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C文臣與武將的矛盾 D中央與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矛盾38.選官用人乃國之大事,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統(tǒng)治者不斷探索和完善選官制

12、度。其中魏晉南北朝時期采用的主要選官制度是 ( )A察舉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舉制 D恩 蔭制39史學家錢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優(yōu)秀分子均有參政之機會,新陳代謝,決無政治上之特權階級。”錢穆所說的“制度”是( )A薦舉制 B封邦建國制 C科舉制 D三省六部制40.中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體系和獨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體現(xiàn)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特征的是( ) A天壇 B太廟 C頤和園 D太和殿41.君主專制在從秦到清不斷強化的過程中偶有特殊情況,能反映這一情況的是 A戰(zhàn)國時期秦國以王為首,統(tǒng)一后秦王稱皇帝B漢武帝以身邊近臣組成中朝執(zhí)掌決策權,隋代實行內(nèi)史、門下、尚書三

13、省制C唐代決策、審議、執(zhí)行權分離,宋代中央機構形成全面的權力牽制體系D明初廢除宰相,清初“軍國政事”由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42.范仲淹公元1015年中進士,曾先后做過河中府通判、饒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繼而推行新政。以下對范仲淹仕途中職位的描述,錯誤的是( )A通判負責監(jiān)督 B參知政事行使地方監(jiān)察權 C樞密使的設置有利于加強君權 D知州管理地方行政43.元史百官志七記載:“行中書省掌國庶務,統(tǒng)郡縣,鎮(zhèn)邊鄙,與都省(中書省)為表里?!边@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點是(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地方分權,機構相互牽制C中央對地方實行多渠道、多層次管理 D中

14、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結合44.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與印度文明的不統(tǒng)一和間斷相比,中華文明的特點是統(tǒng)一和連續(xù)?!毕铝兄贫戎凶钣欣诰S護古代中國政治實體統(tǒng)一與連續(xù)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君主專制 D中央集權制45問題的核心并不在于林(則徐)的方法是否過激,而在于其方法是否有效只要英國商人在鴉片貿(mào)易中遭受損失,英國政府就必然會作出強烈反應。”(天朝的崩潰)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林則徐在禁煙過程中行為過激,負有全部戰(zhàn)爭責任B英國政府維護本國資產(chǎn)階級利益C英國侵華是偶然的D林則徐在鴉片戰(zhàn)爭中沒有任何責任461906年美國人安德魯發(fā)表文章時說:“文明國家在與清國簽署條約時,表達了要保

15、留對駐上海和清國其他城市的本國公民行使司法權的愿望?!蔽鞣搅袕娺@一愿望的實現(xiàn)是通過()。A中英鴉片戰(zhàn)爭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甲午中日戰(zhàn)爭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471877年,何如璋出任清政府第一任駐日使臣。他指出,日本政府對歐美各國的“新擬約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欲加外貨進口之稅,一欲管外國流寓之人?!睘榇酥袊鴳敗案`擬日本改約之時,我國亦當及此”。在他看來不平等條約中危害最大的內(nèi)容是()。準許取得居住權協(xié)定關稅片面最惠國待遇領事裁判權ABCD48地名的變遷往往記載著歷史的變化。近代歷史上,北京的東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館大街),兵部街改名為Rue Marco Po

16、lo(馬可波羅路)東長安街被改名為意大利街,崇文門內(nèi)大街改名為克林德街等。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于()。A鴉片戰(zhàn)爭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甲午戰(zhàn)爭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49近代上海開埠以后,城市急劇擴大、人口迅速膨脹,形成了清朝縣衙、外國租界、青紅幫會“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同樣開埠的廣州卻沒有此類現(xiàn)象。對此解釋正確的是()。A列強完全控制上海 B清政府放棄了上海的行政權C太平天國占領上海D上海原有的地方機構級別過低,無法承擔城市發(fā)展的職能50“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的現(xiàn)象發(fā)映了A君主專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權的加強 D分封制的鞏固三、材料解析題(30分)51、材料一:丞相(王)綰等言:“諸侯初破

17、,燕、齊、荊地遠,毋以鎮(zhèn)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于群臣,群臣皆以為便。廷尉李斯議曰:“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nèi)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辈牧隙阂蕴煜轮畯V,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后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wěn)定,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以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貞觀政要論政體材料三: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

18、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wěn)當。摘自明史紀事本末材料四:人嘗謂輔臣(內(nèi)閣大臣)擬旨,幾于擅國柄,乃大不然。見其所擬,帝一一省攬竄定,有不留數(shù)字者。雖全當?shù)坌?,亦必更易?shù)字,以示明斷。有不符意,則駁使再擬,再不符意,譙讓隨之矣。故閣臣無不惴惴懼者。 摘自皇明大政記材料五:請回答:(1)依據(jù)材料,王綰與李斯爭論的焦點是什么?(2分)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秦始皇采取了誰的建議,并且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綜合所學知識,評述秦始皇創(chuàng)立的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的歷史意義(6分)(2)據(jù)材料二、三,回答唐太宗與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6分)結合所學史實,回答唐太宗與明太祖在相制方面采取的措施。(6分)(3)據(jù)材料四,說明明朝內(nèi)閣大臣的職權和地位。(4分)(4)據(jù)材料五,回答該機構的設置說明了什么問題?(4分) 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月測(一)歷史答案一、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