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主要賦稅種類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1/78c26d2e-cb58-43ee-9505-63f04d93b1a3/78c26d2e-cb58-43ee-9505-63f04d93b1a31.gif)
![兩漢主要賦稅種類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1/78c26d2e-cb58-43ee-9505-63f04d93b1a3/78c26d2e-cb58-43ee-9505-63f04d93b1a32.gif)
![兩漢主要賦稅種類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1/78c26d2e-cb58-43ee-9505-63f04d93b1a3/78c26d2e-cb58-43ee-9505-63f04d93b1a33.gif)
![兩漢主要賦稅種類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1/78c26d2e-cb58-43ee-9505-63f04d93b1a3/78c26d2e-cb58-43ee-9505-63f04d93b1a34.gif)
![兩漢主要賦稅種類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1/78c26d2e-cb58-43ee-9505-63f04d93b1a3/78c26d2e-cb58-43ee-9505-63f04d93b1a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XX主要賦稅種類漢承秦制,在賦稅制度方面,表現(xiàn)尤為明顯。凡秦已實行的稅制,漢代均 繼續(xù)實行。如果說有所變化和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新的稅目的增加和舊稅稅率的 增減等方面。今分別述之。田租 西漢政權建立之初,劉邦立即恢復了按民有土地數(shù)量征收田租的制度,只是其稅率從秦 收泰半之賦”減到了十五稅一。漢書 食貨志所謂 漢興,接秦之弊, .上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 ”,即指此而言。但是,隨后不 久,田稅稅率又有所增加,是以到惠帝元年(公元前 194 年),又 “減田租,復 什五稅一 ”的田租率 ,終惠帝、高后之世無變化。到文帝二年(公元前 178 年),下詔: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彪m然這次所減僅當
2、年田租,但開了田租三十 稅一的先例。及文帝十二年(公元前 168年),又一次 “賜農民今年田租之 半”;十三年,又下令 其除田之租稅”,接連出現(xiàn)了三十稅一的田租率和 無田租征收的狀況。不過,孝文帝十三年的 “除田租”,恐僅限于十三年一年, 并非自此年至景帝初年均無田租。因為根本不征收田租的作法,既不符合統(tǒng)治 階級的利益,又無以支付官府的廩食和官吏的俸祿,還與史記孝景本紀所載景帝元年(公元前179年)除田半租”之事矛盾。據(jù)史記漢興以來將相名 臣年表,益知孝文十三年之 “除肉刑及田租稅律、戍卒令 ”等,乃是指廢除秦 時苛重的田租律而言,并非根本取消已經減了的田租。因此之故,景帝元年, 未云復田租,
3、而可以有 “除田半租 ”之事發(fā)生。否則,既已根本取消田租,又何 須“除田半租 ”呢?景帝的所謂 “除田半租”,即在十五稅一的田租基礎上再減輕一 半,這就變成了漢書 食貨志所說的:“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稅一也。 ”在這里,史記、漢 書所載雖有景帝元年與二年的差別,但田租稅率的變化,至此形成了定制, 迄于東漢之末而無所改易。需要說明的是:東漢初年,曾因用兵之需而提高田租稅率為什一征收制,但到光武帝建武 六年(公元30年),令郡國收見田稅,三十稅一如舊制”,又恢復了自景帝 之初確立的三十稅一的田租制,故田租稅率的改變時間,僅僅是曇花一現(xiàn)而 已。其間雖有人主張增加田租率,也未被采納。是以西漢
4、的田租,地主階級政 治家認為是 “輕稅 ”。關于漢代田租的征收辦法,首先,系以實物繳納,屬于實物稅,與秦相 同。這從漕運、官吏俸祿開支與兵士廩食支出等可以獲得證明。其次,是按固 定稅率以田地多少與產量高低相結合的辦法征收。這是因為,如果按顏師古所 說的租稅之法,皆依田畝”征收,則否定了定率三十分之一的作用;既按定 率,則非以產量為基數(shù)計算不可。 漢書XX帝紀。 漢書文帝XX。 漢書文帝XX。 史記孝文本紀。 XX xxxX。 詳見后漢書 仲長統(tǒng)傳,荀悅漢紀。因此,漢代田租的征收,必然是按定率結合田畝多少與產量高低征收。正 如鹽鐵論 未通所說:“田雖三十而以頃畝出稅。 ”其三,田租征收時,還需要
5、逐戶估產: 正因為征收田租時要看產量高低,故仲長統(tǒng)有 “今通肥饒之率,計稼穡之 入”以征收田租的主張 ;東漢山陽太守秦彭,也有 “每于農月,親度頃畝,分 別肥瘠,差為三品,專立文簿,藏之鄉(xiāng)縣 ”以為征收田租依據(jù)的作法; 就全國 而言,則有各鄉(xiāng)設 “鄉(xiāng)嗇夫 ”, “皆主知民善惡,為役先后;知民貧富,為賦多 少,平其差品 ”的制度 。這就是說,田租的征收,還有一個按戶估計田畝產量 的過程。田租的征收,1 既按定率又結合田畝多少與產量高低進行,就給勞動人民帶來了不利。這 是因為,按田畝多少課稅,雖然田多者稅多,田少者稅少;但又按產量定率征 收,因多施肥、勤用力以及精耕細作獲得的高產,也同樣按比例變成
6、了田租而流入了官府的倉庫。貧苦農民田地雖少,但稅率甚低,故田多的地主因輕稅而 獲厚利;反之,貧苦農民卻因定率而多輸田租。故兩漢田租雖輕,獲利者仍是 地主而非貧苦農民。芻稿稅除按私有土地的數(shù)量征收田租之外,整個西漢時期,也同秦一樣還有田畝 附加稅 芻、稿稅的征收之制。西漢政權建立之初,就已有征收芻、稿稅的 制度,故蕭何為民請求入田上林苑空棄地時,要求官府給予這些農民以 “毋收稿 為獸食”的優(yōu)待 。元帝時,貢禹上書言及當時農民的痛苦之狀時,也說農民已奉谷租,又出稿稅”。東漢時期,不論是光武帝,還是和帝、殤帝和安 帝,都有因自然災害而 “勿收田租、芻、稿 ”或“勿收租、更、芻、稿 ”的詔令,事 詳后
7、漢書諸帝紀。正因為芻、稿稅存在于整個兩漢時期,故王充在其著作 中發(fā)出了今量租、芻,何意? ”的疑問;續(xù)漢書百官志劉昭注引漢官 儀,也有 “田租、芻、稿,以給經用 ”之語。漢代芻、稿稅所不同于 xx 有四:一為芻稅出現(xiàn)了田芻和戶芻的區(qū)分,其征收方式也產生了按田畝與按戶的 差別;二為芻稅重于稿稅,芻稅之中戶芻又重于田芻;三為芻可以折稿充稅和 以錢折納,芻一石當稿二石;四為芻、稿稅稅率的增加。其主要證據(jù),就是1973年 9月湖北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出土簡牘中的第六號木牘,簡文如 下:平里戶芻廿七石田芻四石三斗七升凡卅一石三斗七升八斗為錢六石當稿定 廿四石六斗九升當 田稿二石二斗四升半芻為稿十二石凡十四
8、石二斗八升半稿上 里戶芻十三石田芻一石六斗六升凡十四石六斗六升二斗為錢一石當稿定十三石 四斗六升給當 田稿八斗三升芻為稿二石凡二石八斗三升 漢書XX。 后漢書仲長統(tǒng)傳附昌言損益。XX循吏XXXX。 續(xù)漢書百官志。 漢書XXXX。 漢書XX。論衡謝短。據(jù)木牘內容,知為記錄平里與稿上里的芻、稿稅征收情況的牘文。記錄的 格式二里完全相同,即先講應征戶芻若干,再講應征田芻若干,總計應納芻稅 額為若干;繳納時規(guī)定以錢折納者若干,以芻當稿者若干,然后才得出當納芻 稅的定數(shù)。接著才講應納稿稅若干,繳納時規(guī)定以芻當稿者若干,合計稿稅若 干。以平里的情況而言,戶芻與田芻合計為卅一石三斗七升,除去以錢折納者 和以
9、芻當稿者外,應輸芻輸總額廿四石六斗九升;其田稿原額為二石二斗四升 半,加上以芻當稿者十二石,共計應納稿稅十四石二斗八升半。以稿上里而 言,戶芻與田芻合計為十四石六斗六升,除去以錢折納者和以芻當稿者外,應 納芻稅總額為十三石四斗六升;其田稿原額為八斗三升,加上以芻當稿者二 石,則應納稿稅二石八斗三升。按照上述計算方法,與牘文中所列數(shù)字無不契 合。因此,以芻當稿的折合比例是:芻一石折稿二石。從上述平里、稿上里的芻、稿稅繳納實況來看,清楚地 反映出如下幾個特征:(甲)芻稅,已區(qū)分為戶芻與田芻兩種類型。這是在芻稅的類別上不同于 秦的第一個變化。(乙)芻稅額重于稿稅額,芻稅之中,戶芻又重于田芻。如平里,
10、芻稅總 額為三十一石多,而稿稅僅二石多;稿上里的芻稅與稿稅,則為十四石多與八 斗多之比。再以平里的芻稅而言,其2 中戶芻為二十七石,田芻僅四石多;稿上里的戶芻為十三石,田芻僅一石 六斗多。這都反映出芻稅重于稿稅,戶芻又重于田芻。此不同于秦制之二。(丙)繳納芻、稿稅時,按里規(guī)定了以芻折錢和以芻當稿的完納方式,芻 一石當稿二石,芻稅折錢繳納的數(shù)量同應納芻稅的總額成正比。如平里應納芻 稅總額為卅一石三斗七升,其中折錢繳納者為八斗;稿上里應納芻稅總額為十 四石六斗六升,其中折錢繳納者僅為二斗。此不同于秦制之三。(?。恼鞫悓ο髞碚f,秦制的 “頃入芻三石、稿二石 ”,明顯地都以土地 的多少為征稅的對象和
11、依據(jù),但漢制,除田芻、田稿是按土地多少征收外,戶 芻應當是按戶征收的,否則無以區(qū)別于田芻。上述出土木牘,據(jù)裘錫圭考證,應為西漢景帝初年之物 。由此可見,關 于芻、稿稅的上述一系列變化,均發(fā)生于西漢前期。史稱文、景之治時期輕徭 薄賦,而實則芻、稿稅的加重即在此時 。 摘自文物 1974年 7期。 詳見湖北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出土簡牘考釋,文物1974 年 7期。從史籍中,也可以看到以芻折成錢繳納的情況。后漢書光武帝紀更始元年(公元 23 年)條注引東觀漢記,載劉秀曾為其季父舂陵侯劉敞 “訟逋 租”,為此他 “詣大司馬府,訟地皇元年(公元 20年)十二月前租二萬六千斛, 芻、稿錢若干萬 ”。農民拖欠
12、的舂陵侯家的 “逋租”中,除糧食外,還有 “芻、稿錢 若干萬”,可見農民繳納的地租中,也包括有芻、稿稅,而且二者都系以錢折 納。然則繳納給官府的芻、稿稅,也必然是如此。東漢后期新增的田畝附加稅:“畝斂稅錢 ”東漢桓帝延熹八年(公元 165 年)八月, “初令郡國有田者,畝斂稅 錢。”這顯然是按田畝征收田租、芻、稿等稅之外的又一項田畝附加稅,只是 其稅率多少不明而已。李賢認為這次按畝稅錢的附加稅是 “畝十錢也”,他的根 據(jù)大約是后漢書 張讓傳所載張讓勸靈帝 今斂天下田,畝稅十錢,以修宮 室”一事。實則這里講的,是靈帝增加按畝稅錢之制的稅率,即增加部分為 “畝 稅十錢 ”,并不等于說桓帝始創(chuàng) “畝
13、斂稅錢 ”之制是畝稅十錢。以上,田租,芻、 稿稅,畝斂稅錢,都是以私有土地為課稅基礎的稅目。較之秦的同類稅目,明 顯增加 “畝斂稅錢 ”制,而芻、稿稅的類別與征收辦法變異更多??谫x口賦(內含 “算賦 ”、 “口錢”)、更賦和獻費,都是以人口為課稅對象的稅 目??谫x,秦已有之,已見前述。漢繼承了秦的這一制度,劉邦于漢四年(公 元前203年)八月,正式宣布 初為算賦”,即恢復了人口稅中課之于成年人 的算賦。這里雖未提到 “口錢 ”征收之制,但據(jù)江陵鳳凰山漢簡,西漢文帝時的 人口稅征收中,除 “算賦”外,還有“口錢”的征收,而從高祖四年到文帝時期,史 籍中并無再“為口錢”的記載,因此,知漢高祖四年
14、“初為算賦”之時,很可能同時 恢復了口錢與算賦二者。更值得注意者,整個西漢與東漢的史籍,關于記載口 錢與算賦并征者不少,卻均無始創(chuàng) “口錢”之制的記載,這也反證 “口錢”之制早已 存在,且歷兩漢而無變化。特別是漢儀注謂口錢本為二十錢, “武帝時,加 三錢以供車騎馬 ”,足證武帝之前確已有 “口錢 ”之征 。至于口錢、算賦的稅率、用途與征稅的年齡等,則頗為復雜。以稅率言, 據(jù)漢書注及后漢書注引漢律、漢儀注、漢舊儀和說文 解字貝部段注引漢儀注及王充論衡 謝短等,知 口錢”又叫頭錢”, 系課之于七歲至十四歲的不服徭役的未成年男女; “算賦”則為課之于十五歲以 上的成年男女的人頭稅。3詳見xx:略論西
15、漢前期芻、稿稅制的變化及其后果 讀江陵漢簡札記。 xx xx帝紀。 漢書咼帝紀。 參閱 xx:從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出土簡牘看漢代的口錢、算賦制度,見中華書 局文史第二十輯。前者每人每年原納稅二十錢,至武帝時每人每年增加三錢,合計為二十三 錢;后者每人每年納稅一算,為錢一百二十文,故曰 “算賦 ”。關于二者的用 途,據(jù)漢書 昭帝紀注引如淳所引漢儀注,口錢二十三錢中,二十錢,以食天子 ”; “其三錢者,武帝加口錢以補車騎馬也 ”。說文段注引漢儀注與此同。但漢舊儀卻載二者都是 “以補車騎 馬”或“以給車騎馬”,并無“口錢”、“算賦”在用途上的區(qū)分。按秦制為 “頭會箕 賦,輸于少府”,同漢制之以口錢”
16、中的二十錢 以食天子”或以供天子”者一 致。故以算賦 “補車騎馬 ”,似為漢代的新制。證以江陵漢簡五號木牘所載當利里的賦錢 “定算”及分配情況,除以 “賦錢”充 “吏俸”及上繳外,還有以賦錢 “繕兵”的話,可見用賦錢供天子之經費及以補車騎 馬,都是符合實際的。關于 “口錢”征收的年齡規(guī)定,漢儀注及漢舊儀 均以七歲至十四歲為征收口錢的年齡標準;但漢書 貢禹傳卻作元帝之前 口 錢”以三歲起征,到元帝時因接受貢禹建議,才改為七歲起征。同一系列史籍所 載矛盾,因疑貢禹有誤。特別令人費解的,是算賦的征收量問題。在史 記、漢書與后漢書中,均無每算為一百二十錢的記載。算賦的征收 既以算”計,則算賦的多少,實
17、同每 算”定額的多少直接相關。據(jù)漢書 晁錯 傳所載 “秦之發(fā)卒 ”,“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復 ”的話,則 “一算”的定額早在秦 時就已有之,只是多少不明而已。到了漢代,據(jù)應劭引漢律及漢儀 注,均言每算為一百二十錢,于是人皆從之,并無異議。然而,據(jù)江陵漢 簡,文帝時市陽里的算賦征收,從二月到六月分十四次進行,每次征收一算的 一部分,到六月才征完。合計十四次所征為二百二十七錢,則這里每算的定額 應為二百二十七錢而非一百二十錢。至于何時才改每算定額為一百二十錢以及 為何改為一百二十錢等問題,目前均無法回答。關于漢代的口錢、算賦的征收辦法,據(jù)江陵漢簡,開始并無固定征收時 間,每年的正月、二月、三月、四
18、月、五月、六月乃至八月、九月均可征收; 每月征收的次數(shù),也無固定,可以每月征二次、三次、四次不等;每次只征收 每算定額的一小部分,最少者每次征收每算的八錢,最多為卅五錢,直到每算 定額征足為止。但據(jù)文獻記載,后來逐漸形成了每年 “八月算民 ”的制度,故居 延漢簡中稱賦錢為 “秋賦”;東漢時,甚至有 “八月算民”的制度。故口錢、算賦的 固定于每年八月征收之制,可能形成于東漢時期。至于口錢、算賦的征收機構,據(jù)江陵漢簡,是以 “里 ”為單位進行,里正是征收口錢、算賦的主持人。其 征收步驟是:先以里為范圍,按口定 “算”多少,然后分次征收;征收之后,由里正將每 月幾次征收的口錢、算賦歸總并上繳于所屬之
19、鄉(xiāng)的鄉(xiāng)佐;最后,再由鄉(xiāng)佐按照 一定的分配比例,把征收口錢、算賦的錢按 “給轉賣 ”、給“吏奉”、“繕兵”和“傳 送”等項用途分成若干份分別上繳或留用?;茨献?汜論訓。代役錢:“更賦”“更”,早在商鞅變法前的秦國,就是徭役的名稱。如左傳成公十三年 (公元前 578 年),晉伐秦, “獲秦成差及不更女父 ”。杜注曰:“不更,秦爵。 ”商鞅創(chuàng)立賜爵制,仍有 “不更 ”爵名。漢書百官XX表XX曰:“不更,謂不豫更卒之事。 ”可見 “更”為徭役之名。云夢秦簡廄苑律有考 課時獲優(yōu)等的 “皂者除一更 ”的規(guī)定,也證明 “一更 ”代表固定的服役時間。因此之 故,秦稱每個成年男子每年應服的一月之役叫月為更卒”。
20、于是親自服 更卒”之役的人叫 “卒更”,以錢二千雇人代役叫 “踐更”。此外,還有 “天下人皆直戍 邊三日”之役, “亦名曰更,律所謂徭戍也 ”。這種更役,不可能人人都親自 去服役,去服役者也不可能完成三日之戍就4 返回,而是 “一歲一更 ”,即實際上服役者一人代替了許多人的三日戍邊之 役。于是, “諸不行者 ”,便得每人每年 “出錢三百入官,官以給戍者,是謂過更 也”。因此,如淳所說的 更有三品”的卒更” 踐更” 過更”實為服更卒 之役與戍邊三日之役的三種方式。其所以都稱為 “更”,就在于 “更”是當時徭役的 代名詞。 “更”既為徭役之名,因而用以代替徭役的賦稅便叫 “更賦”。故 “更賦 ”即
21、代役 XX。但是,從史籍中看,秦無以錢代役之制,故無 “過更”之名,也無 “更賦”之 稱。 “過更”與“更賦”的概念,始見于漢代史籍,故知 “更賦”為漢代新出現(xiàn)的稅名?!案x”既為徭役的替代稅,那么,是不是所有徭役都可以用錢代替呢?并 非如此。據(jù)如淳的 “更有三品 ”說,只有兩種情況可以用錢代役:一是 “一月一更 ”的更卒之役,凡當服每年一月的更卒之役的人,如不親往 服役,可出 “雇更錢”給“次直者 ”,每月出雇錢二千,這樣就算服役者 “踐更”了 。但是,這種 “雇更錢 ”不叫 “更賦 ”,因為以這種方式雇人代役者并不普遍, 官府也沒有硬性規(guī)定必須人人這樣作,故 “雇更錢 ”只是雇者與被雇者之間的自 由雇傭關系,而不是法定的制度。二是戍邊三日之役的代役錢,稅率為每年每 人三百錢。由于戍邊三日之役不能人人皆往,因此,就由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繳納代 役錢三百。所謂 “更賦 ”,就是指這種代役錢而言,它本質上是徭役剝削的貨幣 表現(xiàn)。由于一旦繳納了 “更賦 ”,就算服過了每年的戍邊三日之役,所以納 “更賦” 又叫“過更”,其所納之錢又叫 “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戲曲學院《生物工程實訓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4.3《工業(yè)》聽課評課記錄2
- 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流行歌曲演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七年級生物上冊 3.4.2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說課稿4 (新版)新人教版
- 曲阜師范大學《審計綜合仿真》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英語聽評課記錄表怎么寫
- 貴州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綜合社會工作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初中分班考數(shù)學試卷
- 湘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3.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聽評課記錄8
- 上??茖W技術職業(yè)學院《計算機輔助設計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GB/T 16475-1996變形鋁及鋁合金狀態(tài)代號
- 無紙化會議系統(tǒng)解決方案
- 上海鐵路局勞動安全“八防”考試題庫(含答案)
- 《愿望的實現(xiàn)》教學設計
- 效率提升和品質改善方案
- 義務教育學科作業(yè)設計與管理指南
- 物業(yè)客服培訓PPT幻燈片課件(PPT 61頁)
- 《汽車發(fā)展史》PPT課件(PPT 75頁)
- 工地試驗室儀器期間核查作業(yè)指導書
- 反詐騙防詐騙主題教育宣傳圖文PPT教學課件
- 淺談化工生產裝置大修安全環(huán)保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