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化學課程標準與化學教學大綱在理念上的差異作者:孫小媛等文章來源:教育科學點擊數(shù): 1697更新時間:2006-11-28孫小媛1 , 鄭長龍2(1. 鞍山師范學院化學系,遼寧鞍山114005 ; 2. 東北師范大學化學教育研究所,吉林長春130024)摘要新的化學課程標準,同過去的化學教學大綱相比,在很多方面都發(fā)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在于名稱上的不同和框架上的區(qū)別,更重要的是二者在理念上的差異。本文從課程觀、課程目標、目標價值取向、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論述化學課程標準與化學教學大綱在理念上的差異。關鍵詞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理念差異2001 年,教育部正式頒布了義務教育各學科的課程
2、標準,它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成果,是課程改革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新的化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 ,同過去的化學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 相比,在很多方面都發(fā)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在于名稱上的不同和框架上的區(qū)別,更重要的是二者在理念上的差異。本文重點論述化學課程標準與化學教學大綱在理念上的差異。一、課程觀的差異課程觀是指人們對有關課程的本質、功能、價值、內容及其組織等一系列問題的基本看法。課程觀決定著課程的編制,因而,以不同的課程觀為指導會編制出不同的課程。從課程的發(fā)展歷史來看,主要有三種課程觀一直在影響和左右著課程。一種是“學科中心課程觀”,這種課程觀認為,課程應當重視學科的邏輯體系
3、,突出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因此,以這種課程觀為指導編制的學科課程,其最突出的優(yōu)點是課程內容的系統(tǒng)性強,最大的問題是容易導致課程脫離學生實際、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使學生被動地學習。另一種是“學生中心課程觀”,這種課程觀認為,課程應當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fā)展,突出學生的直接經驗,使學生在自主的活動中、在親身的實踐中來獲得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因此,以這種課程觀為指導編制的課程,其最突出的優(yōu)點是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實踐性,其最大的問題是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不夠系統(tǒng),不能形成對學科的一個相對完整的認識。還有一種課程觀是“社會中心課程觀”,這種課程觀認為,課程應當重視和關注社會實際問題,突出知識在社會實際
4、中的價值和應用。因此,以這種課程觀為指導編制的課程,其突出的優(yōu)點是課程內容與實際聯(lián)系緊密,使學生在認識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綜合性地學習科學知識;最大的問題同樣是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不夠系統(tǒng),不容易建立起學科知識的邏輯聯(lián)系。這三種課程觀都有其突出的優(yōu)點,也有其顯著的不足。為此,人們提出了“融合論”和“整合論”的課程觀,使其能吸收每一課程觀的優(yōu)點,彌補各自的不足1 ?;瘜W教學大綱是以“學科中心課程觀”為指導,過于強調化學科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過于注意使學生牢固地、系統(tǒng)地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強調為升入高級學校的學習打基礎,與大學內容相銜接。在這種課程觀指導下,學生是知識的容器,是課程內容的接
5、受者,教師是課程的說明者、解釋著,教學評價過于關注學生的認知結果,且已有多少考分來衡量。其實,絕大多數(shù)學生幾乎都承認:在這種課程觀指導下學得那么多的化學知識,并沒有多少可用來處理并決策生活和工作中的思路和行為2 。化學課程標準主要是以“融合論”為指導,考慮了制約課程發(fā)展的知識、社會、學生這三個基本要素,從關注學生未來生活的需要或升學準備轉向重視現(xiàn)實的實踐與實驗,關注體驗,實現(xiàn)知識與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溝通,突出強調學生盡可能通過各種科學探究活動來直接獲得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知識與技能,達到在科學素養(yǎng)各個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從“什么知識最有價值”轉向“誰的知識最有價值”。同時,化學課程標準注意反映化學學科
6、的核心概念(“物質”、“結構”和“反應”) ,注意課程內容在社會實際中的應用和價值。因此,化學課程標準所依據(jù)的課程觀,首先是一種“融合”的課程觀;其次,這種課程觀側重于以學生主動、全面的發(fā)展為中心。所以,化學課程標準力圖以學生發(fā)展為主旨,將學科、社會和學生這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二、課程目標的差異以學科為中心的化學課程,雖然在教學大綱中,化學知識與技能、能力和德育被作為化學教學目的的重要內容,但由于沒有一整套完成或實現(xiàn)化學教學目的的體系,尤其是評價體系,結果使得“能力”和“德育”這兩方面的目的,在實際的化學教學中很難得到有效的落實,從而出現(xiàn)了過分強調掌握“雙基”的局面。為此,化學新課程十分鮮明地
7、提出“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旨”,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來支撐和展開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課程目標,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并從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化學學習方式、“應該獲得的全部經驗”,并從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化學學習方式、化學教學評價和化學課程資源的利用與有效開發(fā)等方面,與化學課程目標相匹配,從而達到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目的。見如下目標構成要素的內容比較:“大綱”的“雙基”部分和“標準”的“知識與技能”部分所包含的內容及側重點有很大的不同?!按缶V”中的“雙基”明顯只側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兩個方面,而“標準”的“知識與技能”中,既有最基本的化學知識技能方面的
8、要求,又有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社會和技術方面的要求。知識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我們可以運用它們推動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從而豐富人類生活,加速人類文明的進程。就這一點來說,了解知識的用途及其對技術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所能做出的貢獻,要比掌握知識本身更有價值, “學有所用”才是目的。這次改革從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出發(fā),把握過程與方法目標作為課程目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使之處與和知識與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發(fā)展了“大綱”對能力培養(yǎng)上的要求,抓住了時代的脈搏,提出了人際交流及信息獲取、處理等方面的目標,這必將十分有利于學生未來“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按缶V”關于“德育”方面的要求雖然提到了不少,但并沒有得
9、到應有的重視,這可以在“大綱”的具體教學要求中根本沒有體現(xiàn)這方面的要求上窺見一斑。“標準”中之所以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高到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一方面是因為它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要素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學生能夠得以發(fā)展成為“完整的人”的要求?!皹藴省痹谶@方面的目標既提到了對待自然、物質及科學,又涉及了對待社會和自身發(fā)展,它們的實現(xiàn)同“知識與技能”和“過程與方法”兩個方面目標的實現(xiàn)相輔相成,必能達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三、目標價值取向的差異“標準”與“大綱”在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上有著本質的區(qū)別。1.“大綱”定向于培養(yǎng)“精英”。以學科為中心的化學課程,首先關注的
10、是課程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學術化,科學知識居于化學課程內容的中心地位。課程設置是大學化學課程設置的翻版,內容是大學化學課程內容的濃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也沿襲大學教學的一整套做法,對學生化學學習情況的衡量標準,就是能否通過升學考試升入大學。而升入大學的,只占中學生的少數(shù),這使得化學課程成為“少數(shù)尖子學生的化學”,化學課程的目的變成了為少數(shù)“精英”學生升入大學,成為未來的化學科學專家打基礎,做準備。學習化學課程可以升學并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科學家等想法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誘惑力,很容易被社會、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認同,并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2.“標準”定向于培養(yǎng)“公民”。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化學課程,首
11、先關注的是課程對培養(yǎng)未來的公民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價值。因為科學、技術與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使得科學技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每一位,都應具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都應該正確認識科學的本質和價值,積極主動地參與和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決策,也就是說要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為此,在化學課程標準中非常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讓每一個學生”、“給每一個學生”、“為每一個學生”成為此次化學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這表明化學課程的價值取向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從定向于“精英”的化學轉變?yōu)槎ㄏ蛴凇肮瘛钡幕瘜W。四、課程內容的差異“大綱”與
12、“標準”在化學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要求上有較大的不同。1. 選擇科學知識的視角?!按缶V”是從化學學科的角度來選擇和組織科學知識的,雖然也涉及一些與其他學科相關的知識,也注意到化學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但總體上仍有脫節(jié)之感,在實踐中常被作為輔助性、可有可無的內容?!皹藴省备嗟氖菑摹翱茖W”甚至更大的視角,如從科學、技術與社會(sts) 的視角來看待和選擇科學知識。按照這樣的一個視角來審視, “標準”中的科學知識主要應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化學學科知識主要是化學科學中的核心概念,如物質、結構和反應。技術知識如自然物質與人造物質的區(qū)別、技術設計的一般方法、風險與效益、科學技術的局限性和兩重性等??鐚W科知識如
13、資源與能源、材料、健康、環(huán)境等方面的內容。2.“基礎”的價值取向?;A教育階段的科學知識應當是基礎知識,這是人們的共識,也是我們長期堅持的一條基本經驗。但化學課程與教學的實踐促使我們不得不反思“基礎”的含義問題,即“基礎”是誰的基礎。“大綱”中所指的基礎,主要是從化學科學的角度來說的科學基礎知識;“標準”中所指的“基礎”,主要是從公民的角度來說的科學基礎知識。有些知識,從科學的角度看是基礎知識,但從公民的角度看未必是基礎知識。3.“要求”重心的轉移?!按缶V”主張學生應“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強調學生不僅知道科學知識“是什么”( what ) ,還應理解“為什么”( why )
14、 。雖然也倡導“應用”,但更多的是應用科學知識解決科學問題,因而常陷人枯燥的“題?!敝?既無味又費時,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這也是造成厭學和輟學的重要原因之一?!皹藴省闭J為,對科學知識的要求,知道“是什么”、“為什么”固然不可缺少,但更重要的是知道這一知識“能用于做什么”,如何用于解決( how to do ) 個人和社會中的實際問題。為此,化學新課程倡導要為學生的化學學習提供較為充分的學習背景和情景,倡導學生在探究、解釋和解決個人和社會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應用科學知識。五、課程實施的差異以學科為中心的化學課程,在實施中雖然也注意強調開展啟發(fā)式教學,但在實際的化學教學中,“注入式”仍
15、有著巨大的市場。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以接受式為主,尤其是被動接受式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揮,使學生的學習主體能動性沒有被調動起來,結果造成“學得辛苦,教得累”的不良局面?!皹藴省睂ⅰ翱茖W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 ,從三個維度進行了定義:重要的實踐活動、重要的學習方式、重要的內容 3 。科學探究是一種實踐活動,意味著讓學生直接接觸科學,積極動手和動腦;重要的學習方式意味著知識不是以定論的方式直接告訴給學生,而是需要學生與學習對象直接接觸,通過獨立的探索發(fā)現(xiàn)過程才能獲得;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學習內容,意味著科學探究的過程、方法等都是學習內容,科學探究要求學生達到的目標也轉變成了教學目標。作為新課程目標體系的三個目標之一:過程和方法,對于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向主動接受、主動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轉變,主張在化學教學中應“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lián)系、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努力營造“我想學”、“我要學”、“我能學”、“我會學”的氛圍和環(huán)境。六、課程評價的差異“大綱”對學生的評價比較單一,只注重學習結果的評價及評價的甄別功能,形式以紙筆測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長方形的面積-北師大版
- 公司與公司借款合同(2025年版)
-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7.6 動物樂園|北師大版
- (高清版)DB45∕T 203-2022 綠色食品 茶葉生產技術規(guī)程
- 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單元練習卷(易錯題)-第六單元-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含答案)
- 模擬試卷五(原卷版+解析版)-三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全真模擬卷(部編版五四制)
- 第三課 表格的修飾(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信息技術龍教版
- 2025年甘肅財貿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2025年度實習生實習基地共建實習勞動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新能源產業(yè)研發(fā)人員招聘與技術支持協(xié)議
- 酒店住宿投標方案(技術標)
- 2024風力發(fā)電葉片維保作業(yè)技術規(guī)范
- 公路工程監(jiān)理工作指導手冊
- 第2課?玩泥巴(課件)科學一年級下冊
- 學校臨聘人員規(guī)范管理自查報告
- 小學數(shù)學課堂有效教學現(xiàn)狀調查問卷分析報告
- 投訴法官枉法裁判范本
- 食材配送服務方案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北京市大興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英語試卷
- 新能源充電樁安全管理與防護
- QCT848-2023拉臂式自裝卸裝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