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新編教科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設計+教材分析_第1頁
2021年春新編教科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設計+教材分析_第2頁
2021年春新編教科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設計+教材分析_第3頁
2021年春新編教科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設計+教材分析_第4頁
2021年春新編教科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設計+教材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科教版(2021年春)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設計目 錄教學計劃22021新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教材分析12第一單元50第1課時 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50第2課時 種植鳳仙花54第3課時 種子長出了根60第課時莖和葉65第課時鳳仙花開花了67第課時果實和種子70第課時種子的傳播72第課時鳳仙花的一生74第二單元電路78第1課時電和我們的生活78第2課時點亮小燈泡80第3課時簡易電路83第4課時電路出故障了86第5課時里面是怎樣連接的90第6課時導體和絕緣體93第7課時電路中的開關96第8課時模擬安裝照明電路101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104第1課時巖石與土壤的故事104第2課時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10

2、6第3課時巖石的組成111第4課時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115第5課時巖石、沙和黏土117第6課時觀察土壤120第7課時比較不同的土壤122第8課時巖石、土壤和我們125教學計劃2020-2021學年度第二學期一、課程背景介紹科學素養(yǎng)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備一定的運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小學科學課程要按照立德樹人的要求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他們的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二、課程目標:(一)“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l 綠s e 開花植物通常會經歷種子萌發(fā)、生長發(fā)

3、育、開花結果、衰老、死亡的過程。l 植物維持生命需要陽光、空氣、適宜的水分和溫度。l 綠s e 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組成。這些結構具有幫助植物維持自身生存和繁殖的作用。l 根、莖、葉為植物生存提供營養(yǎng)物質,花、果實、種子幫助植物繁殖后代。l 有的植物產生足夠的種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的根、莖、葉可以繁殖后代。l 種子都有種皮和胚,有些植物種子中有胚孚乚。胚是新植物的幼體。l 根具有吸收水分、無機鹽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l 莖具有運輸水分、養(yǎng)分以及支撐植物的作用。l 葉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存需要的養(yǎng)分。l 葉能通過蒸騰水分調節(jié)植物體的溫度以維持其生存。l 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

4、、雌蕊等部分組成。l 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后,雌蕊可以發(fā)育成果實和種子。l 果實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l 植物繁殖需要將種子傳播出去,不同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不同。l 不同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外部形態(tài)各不相同,呈現(xiàn)出植物的多樣性。2.科學探究目標l 會用播種的方法栽培植物。l 能基于研究需要制訂觀察計劃。l 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影音等方法收集記錄植物生長變化的相關信息。l 能利用解剖、建模、觀察、實驗、推理等方法研究植物器管的結構與功能。l 能用表格、統(tǒng)計圖表等方式整理觀察記錄的信息。l 能依據(jù)科學記錄,運用分析、比較等方法,得出結論。l 能基于觀察記錄有依據(jù)地描

5、述風仙花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及規(guī)律。l 能反思自己的種植過程及觀察、記錄方法,并適時做出調整。3.科學態(tài)度目標l 能持續(xù)保持對植物生長變化及結構與功能的探究興趣。l 能堅持觀察并客觀記錄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l 能以事實為依據(jù)陳述自己的觀點,交流中面對有力證據(jù)能及時調整自己的觀點。l 能與多人分工合作進行探究活動,樂于分享自己的想法。l 在種植植物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對生命的珍愛。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l 體會到環(huán)境與植物生存及繁殖之間的關系,具有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l 意識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知道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二)“電路”單元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l 電路是包括電源、導線、用

6、電器在內的閉合回路,可以用開關切斷和閉合電路從而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斷。l 有些材料是導體,容易導電;有些材料是絕緣體,不容易導電。l 電是我們生產和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它可以驅動用電器做很多工作。l 電有時也具有危險性,一定要安全用電。2.科學探究目標l 組裝簡單的電路。l 在關于電的探究活動中,預測、觀察、描述和記錄實驗結果。l 用簡單的電路圖表示電路的連接方式。l 制作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l 用電路檢測器檢驗電路中的故障。l 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導體和絕緣體。l 用電路檢測器探究接線盒里電路的連接情況。l 給房間設計簡易的照明電路。3.科學態(tài)度目標l 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l 激發(fā)探究

7、電的興趣。l 發(fā)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l 初步感知電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l 初步了解人類的需求是影響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關鍵因素。l 初步體驗包括設計、制作、改進在內的簡單技術與工程過程。(三)“巖石與土壤”單元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l 巖石和土壤記錄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歷史。l 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等常見巖石具有不同的特征。l 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不同礦物有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l 土壤的形成是巖石經風化等綜合作用的結果。l 土壤具有一定的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l 巖石、礦物和土壤都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資源。2.科學探究目標l 能利用

8、觀察、實驗、比較等多種方法,描述和記錄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特征。l 能運用分析、推理等思維方法,將事實與認識相關聯(lián),形成對問題的解釋。l 能根據(jù)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特征,對照有關資料對它們進行識別。l 會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3.科學態(tài)度目標l 欣賞巖石和礦物晶體的美。l 培養(yǎng)收集、研究巖石和礦物的興趣。l 認識到使用多種方法認識巖石和土壤的重要性。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l 認識到巖石、礦物和土壤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自然資源,我們應該保護自然資源并合理開發(fā)與利用。三、科學詞匯:(一)“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l 種子種子植物所特有的器管,由雌蕊子房內的胚珠發(fā)育形成。包括種皮和胚,有的種子內部有

9、胚孚乚。l 種皮 種子外層的皮,一般由胚珠的珠被發(fā)育形成,具有保護胚的作用。胚 胚是新植物的幼體,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l 胚根植物胚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種子萌發(fā)時,胚根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發(fā)育成植物的根。l 胚芽植物胚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種子萌發(fā)時,胚芽突破種皮背地生長,發(fā)育成植物的莖和葉。l 子葉植物胚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雙子葉植物有兩片子葉,單子葉植物只有一片子葉。子葉內儲存著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為種子萌發(fā)提供其發(fā)育所需的養(yǎng)分。l 播種又稱撒種,指將植物的種子種人土壤中,是栽培綠s e 開花植物的主要方式。種子萌發(fā)種子萌發(fā)是指種子吸水后,種皮膨脹軟化,胚體積增大突破種皮,一般胚根先

10、發(fā)育出根,胚芽再發(fā)育成莖和葉。種子的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l 根植物的營養(yǎng)器管,一般生長在土壤中,具有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有些植物的根有繁殖和儲存養(yǎng)分的作用。l 芽植物的幼體,可以發(fā)育成莖、葉或花的部分。l 直根系有主根和側根之分,主根明顯比側根粗且長,由胚根發(fā)育而來。側根分布于主根周圍。l 須根系主根不明顯,呈胡須狀。須根的主根也是由胚根發(fā)育而來的,只是莖的基部節(jié)上長出大量的不定根后,主根就停止生長或死亡了。l 變tai根有些植物為適應環(huán)境,根的形態(tài)和結構發(fā)生了變化,稱為變tai根,根的主根、側根、不定根都可能發(fā)生變tai形成變tai

11、根。常見的變tai根有貯藏根、氣生根、寄生根等。l 莖 植物的營養(yǎng)器管。上部與葉、花和果相連,下部與根連接。有運送水分、無機鹽、養(yǎng)分及支持植物體的作用。有些植物的莖具有儲存養(yǎng)分、繁殖后代的作用。莖一般生長在地上,也有生長在地下的。l 葉植物制造營養(yǎng)的重要器管。葉一般由葉片、葉柄和托葉三部分組成。葉片是綠s e 植物制造有機物的重要器管。葉具有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水分以水蒸氣狀態(tài)從植物體表面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作蒸騰作用。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開閉完成的。蒸騰作用一方面拉動水分、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流動,確保植物體各部分的需要;另一方面能調節(jié)植物體溫,維持其正常的生

12、命活動。l 縱切 在植物解剖中,沿著物體長度的方向進行切割的方式。橫切在植物解剖中,沿著物體寬度的方向進行切割的方式。l 花萼萼片的總稱。尊片是花最外層的小葉,一般是綠s e 的。開花前,包在花蕾外面,可以保護花蕾。l 花瓣花的一部分,位于花萼內,具有保護花內部的功能,花瓣的顏s e 、香味等可以吸引昆蟲為花授粉。一朵花中花瓣的總稱叫花冠。l 花粉種子植物雄蕊花粉囊內的粉狀物體,內有精子。它在雌蕊柱頭上萌發(fā)后形成花粉管,其中的精子進入雌蕊中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l 雄蕊植物的雄性繁殖器管,是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花絲和花藥組成,花藥內有花粉囊,花粉囊中有花粉。l 雌蕊 植物的雌性繁殖器管,是花

13、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柱頭、花柱、子房組成,子房內有胚珠,胚珠內有卵細胞。l 傳粉花粉從雄蕊的花藥傳送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主要依靠昆蟲和風幫助完成,所以植物的花有蟲媒花和風媒花之分。有些植物是自花傳粉,有些則是異花傳粉。果實一般包括果皮和種子兩部分。植物受精后,由雌蕊的子房發(fā)育形成果實;子房壁發(fā)育形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發(fā)育成種子,胚珠中的受精卵發(fā)育成胚。l 果皮 果皮是由子房壁的組織分化、發(fā)育而成的果實部分。成熟的果皮一般分為外果皮、中果皮、內果皮。果皮在生活中有很多妙用,生活中常說的果皮一般指的是果實的外果皮。(二)“電路”單元:l 電流電荷的流動。例如,金屬中獨自電子的流動,液體或氣體中正負離

14、子在相反方向上的流動??茖W上,單位時間里通過導體任一橫截面的電量叫電流。l 電路 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等元件組成的電流路徑叫電路。l 電源 能提供電能的裝置叫電源。l 電池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l 短路電流從電源的一端未流過用電器直接回流到電源的另一端。l 用電器在電路中消耗電能的裝置叫用電器。l 導體 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l 絕緣體 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三)“巖石與土壤”單元:l 巖石組成巖石圈的主要物質。一般是固態(tài),由一種或幾種造巖礦物、天然玻璃質或生物遺骸所組成,并具有一定的結構和構造。由一種礦物組成的巖石稱作單礦巖,如大理巖由方解石組成,石英巖由石英組成等;有數(shù)種礦

15、物組成的巖石稱作復礦巖,如花崗巖由石英、長石和云母等礦物組成,輝長巖由基性斜長石和輝石組成等。l 礦物由地質作用所形成的、一般為結晶態(tài)的天然化合物(絕大多數(shù)為無機化合物)或單質。具有均勻且相對固定的化學成分和確定的晶體結構,在一定物理化學條件下保持穩(wěn)定,是組成巖石和礦石的基本單元。礦物也包括極少數(shù)由地質作用所形成的均一的非晶質天然化合物或單質,如液態(tài)的自然汞。許多礦物是人類生產生活中極為重要的原材料。l 土壤泥土,亦指土地。地球陸地表面能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由礦物質、有機質以及水分、空氣等組成,在成土母質、生物、地形、氣候等自然因素和耕種、施肥、灌排等人為因素綜合作用下,不斷演變和發(fā)展。因此,

16、土壤是一種動態(tài)的、有發(fā)展歷史的自然體,是提供植物養(yǎng)分、水分、空氣和其他條件的基質,是農業(yè)生產的基本資料。在生態(tài)學和環(huán)境科學上,土壤也是人類生存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l 土壤剖面是指從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來的土壤垂直切面,其深度一般是指達到基巖或達到沉積巖的一定深度。l 化石在地質歷史中,經過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和它們的生活遺跡。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條痕條痕是指礦物在堅硬的物質(通常為無釉白瓷板)上留下劃痕的顏s e ,其本質是礦物粉末的顏s e 。l 沙質土沙子疏松,用手摸時感覺粗糙,手握干沙放開即散,濕沙可握成團,但震動即散。l 黏質土干時為堅

17、硬的土塊或土團,用小刀可刮削出一個鏡面;濕時黏韌,可搓成 2cm 3cm 的長條,彎曲但不斷裂。l 壤土干時多呈塊狀或團狀,但易壓碎,以手指研磨時,可感覺出軟滑的細粉,濕時能搓成 2cm3cm 的長條,彎曲時易斷裂。四、教材分析: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由“植物的生長變化”“電路”和“巖石與土壤”三個單元組成。三個單元分別隸屬于“生命科學領域”“物質科學領域”和“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本冊教科書的整體編排,從橫向上看為學生架構起較為豐富的知識體系與內容,從縱向上看體現(xiàn)了每一個領域在大概念建構進程中的中學段學習的進階定位,是對前面相關領域學習內容的深化,同時又是對后續(xù)相關學習內容的奠基?!爸参锏纳L變化

18、”單元的學習,是不斷豐富與完善學生對生命世界的認識,推進相關概念的建構與發(fā)展的過程。本單元共有8課,從對種子的觀察開始,首先認識到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而后以種植鳳仙花活動為主要線索,追隨鳳仙花生長發(fā)育的過程,按照其新器管出現(xiàn)的順序來編排每一課內容,直至對風仙花一生的總結。在此期間,引導學生觀察、記錄風仙花的生長發(fā)育過程,觀察各器管的形態(tài)結構,探究各器管的功能,初步認識到植物體的結構是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與此同時,學生的觀察、記錄、推測等科學探究能力以及對植物研究的興趣、珍愛生命的科學品質均得到培養(yǎng)與提升?!半娐贰眴卧膶W習內容承載起學生在小學階段對于電的認識功能,通過引導學生開展連續(xù)8課的科學實

19、踐活動,使學生初步建構起“電也是能量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它可以在特定的物質中流動,電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源”的科學概念。本單元與之前學習過的有關聲、磁的知識,一起為學生形成關于能量的認知奠定基礎。在單元編排上,教科書非常關注學生的原有認知,利用單元開篇課來展開關于電的討論,調取并激活學生關于電知識的已有認知與興趣,為本單元學習做好鋪墊;第2-5課集中研究電路,幫助學生建構電路的概念;第67兩課是對電路概念的應用與深化理解,讓學生知道材料的導電性不同,電路是可以通過開關來控制的;最后一課是單元總結課,是對電路知識的應用,體現(xiàn)“技術與工程”領域的觀點,增強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本單元注重培養(yǎng)學生

20、基于科學實踐活動之上的邏輯推理、分析判斷等科學思維,以此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皫r石與土壤”單元是小學階段對巖石和土壤學習內容的集中體現(xiàn)。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要使學生知道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相關知識,初步掌握一些觀察巖石(礦物)和土壤的科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探究巖石(礦物)和土壤的興趣,提升保護自然資源的意識。本單元內容在原有教材基礎上進行了刪減與補充,其中縮減了巖石和礦物的知識容量與難度,增加了土壤的相關知識;并用第5課“巖石、沙和黏土”將巖石和土壤進行了關聯(lián),初步使學生建立起巖石和土壤的聯(lián)系;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還增加了第1課“巖石和土壤的故事”和第4課“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總

21、之,“巖石與土壤”單元的設計,著力體現(xiàn)科學概念與科學探究雙螺旋共生發(fā)展的編寫思路,即指導學生充分開展觀察、實驗、描述、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科學實踐活動,以達到使學生建構巖石和土壤相關科學概念的目的。本冊三個單元的設計立足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融入學習進階的思想,按照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與內容,精選科學探究主題,在連續(xù)的、富有邏輯的大單元學習活動助推下,幫助學生建構起相關科學概念;同時三個單元的設計與編排還注重與低、高段的銜接,推進學生概念的持續(xù)發(fā)展與完善。五、實施教學的主要措施:1.帶領學生經歷連貫的、有意義的科學實踐活動。學習像科學家那樣認識和看待自然世界是科學課程的主要任務。引導學生

22、像科學家一樣去探究,去思考。2.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想法。每個教學單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撐概念建立的過程性活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并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實,以保證觀察和實驗中獲得證據(jù)的有效性,沒有人為的“偽證”。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已經給出了單元相應的記錄表,并提示學生用文字、數(shù)據(jù)、簡筆畫、思維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提示學生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并指導他們進行有效記錄。4.重視教科書中“研討”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教科書中的“研討”部分通常是

23、以疑問句的形式呈現(xiàn)教學的關鍵問題。教學中應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聆聽他人的觀點,并在集體論證之下形成共識。六、教學進度表周次 日期教學內容課時備注1全書導學、科學家這樣做、第一單元導學22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種植鳳仙花23種子長出了根、莖和葉24鳳仙花開花了、果實和種子25種子的傳播、科學閱讀26鳳仙花的一生、成果展示27復習第一單元(測試+評講)28第二單元導學、電和我們的生活29點亮小燈泡、簡易電路210電路出故障了111里面是怎樣連接的、導體和絕緣體212電路中的開關、模擬安裝照明電路213復習第二單元(測試+評講)214第三單元導學、巖石與土壤的故事215認識幾

24、種常見的巖石、巖石的組成216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巖石、沙和黏土217觀察土壤、比較不同的土壤218巖石、土壤和我們、復習第三單元219復習一-三單元220學年復習考試22021新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教材分析第一單元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解讀單元設計意圖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據(jù)估計現(xiàn)存大約有450000個物種。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自然界中物質和能量的循環(huán)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動物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植物是熟悉的,他們知道每天都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植物,植物也是陌生的,學生們很少有目的地去觀察植物,

25、了解植物,對植物的構造和各部分的形態(tài)與功能缺乏研究與認識。小學生對植物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認識了形形s e s e 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物、動物和人之間的關系,了解到植物的生長的基本需求。本單元在學生初步了解植物的基礎上,從觀察植物生命的某個階段延伸到觀察植物的一生,實現(xiàn)對植物生命歷程的認識。本單元精選了鳳仙花這種既常見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為種植和觀察對象,按照自然順序編排內容,從播種到收獲,按照植物的生長過程依次展開對其種子、根、莖、葉、果實形態(tài)的觀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綠s e 開花植物生長過程的共同特征。本單元既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記錄能力、實驗探

26、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單元設計思路單元主體活動:種植綠s e 開花植物,觀察研究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教材內容:第一單元 植物的生長變化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2.種植鳳仙花3.種子長出了根 4.莖和葉5.鳳仙花開花了 6.果實和種子7.種子的傳播 8.鳳仙花的一生種子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種子內容組織單元主題課題教材內容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鳳仙花的生長發(fā)育過程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種子的形態(tài)結構、作用2.種植鳳仙花種鳳仙花、做種植杯、制定觀察計劃3.種子長出了根種子萌發(fā)、根的作用、根的形態(tài)4.莖和葉莖和葉的生長、莖和葉的形態(tài)及作用5.鳳仙花開花了花的結構、花的作用6.果實和種

27、子果實的形成、果實的結構7.種子的傳播傳播種子的方式、傳播種子的意義8.鳳仙花的一生整理觀察記錄、總結方法、建構認知建立:結構與功能、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tǒng)一的觀點。內容選擇基于課程標準要求課程目標1.科學知識總目標:要求:了解生物體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和生命周期。2.科學知識學段目標(生命科學3-4級):要求:初步了解動植物體的組成部分,知道動植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動物和植物都能產生后代,使其世代相傳。課程內容生命科學領域要求學生形成的主要概念(4個):概念7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概念8植物能適應環(huán)境,可制造和獲取養(yǎng)分來維持自身生存。概念11植物和動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們得以

28、世代相傳。概念12動植物之間、動植物與環(huán)境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課程內容-學習目標(3-4年級)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組成,這些部分具有幫助植物維持自身生存的相應功能。8.2說出植物通常會經歷由種子萌發(fā)成幼苗,再到開花、結出果實和種子的過程。8.3舉例說出生活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態(tài)具有不同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維持植物生存的作用。11.1舉例說出植物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過產生足夠的種子來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過根、莖、葉等來繁殖后代。12.1.1描述動植物維持生命需要空氣、水、溫度和食物等。12.1.2舉例說出水、陽光、空氣、溫度等的變化

29、對生物生存的影響。12.3列舉動物幫助植物傳粉或傳播種子等實例。體現(xiàn)大單元教學特點:在整個單元活動中反復建構,而不是告訴一個事實?;谡n程標準要求學習:概念7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概念8植物能適應環(huán)境,可制造和獲取養(yǎng)分來維持自身生存。概念11植物和動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們得以世代相傳。概念12動植物之間、動植物與環(huán)境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以期: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生物體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tǒng)一的觀點。學習長期觀察記錄、收集整理信息以及建模等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單元目標科學概念目標綠s e 開花植物通常會經歷種子萌發(fā)、生長發(fā)育、開花結果、衰老、死亡的過程。植

30、物維持生命需要陽光、空氣、適宜的水分和溫度。綠s e 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組成。這些結構具有幫助植物維持自身生存和繁殖的作用。根、莖、葉為植物生存提供營養(yǎng)物質,花、果實、種子幫助植物繁殖后代。有的植物產生足夠的種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根、莖、葉可以繁殖后代。種子都有種皮和胚,有些植物種子中有胚孚乚。胚是新植物的幼體。根具有吸收水分、礦物質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莖具有運輸水分、養(yǎng)分以及支撐植物的作用。葉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存需要的養(yǎng)分。葉能通過蒸騰水分調節(jié)植物體的溫度以維持其生存?;ㄒ话阌奢嗥⒒ò?、雄蕊、雌蕊等部分組成。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后,雌蕊可以發(fā)育成果實和種子。

31、果實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植物繁殖需要將種子傳播出去,不同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不同。不同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外部形態(tài)各不相同,呈現(xiàn)出植物多樣性。科學探究目標會用播種的方法栽培植物。能基于研究需要制定觀察計劃。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影音等方法收集記錄植物生長變化的相關信息。能利用解剖、建模、觀察、實驗、推理等方法研究植物器管的結構與功能。能用表格、統(tǒng)計圖表等方式整理觀察記錄的信息。能依據(jù)科學記錄,運用分析、比較等方法,得出結論。能基于觀察記錄有依據(jù)的描述鳳仙花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及規(guī)律。能反思自己的種植過程以及觀察、記錄方法,并適時作出調整。科學態(tài)度目標能持續(xù)保持對植物生長變化及

32、結構與功能的探究興趣。能堅持觀察并客觀記錄鳳仙花的生長變化現(xiàn)象。能以事實為依據(jù)陳述自己的觀點,交流中面對有力證據(jù)能及時調整自己的觀點。能與多人分工合作進行探究活動,樂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在種植植物過程中表現(xiàn)出對生命的珍愛??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體會到環(huán)境與植物生存及繁殖之間的關系,具有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意識到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知道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各課教材分析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共2頁,包括四個部分主要內容:1.觀察種子外部形態(tài)2.研究種子內部結構(一)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探索活動1)研究對象:不同的種子(含鳳仙花種子)目標指向:認識種子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種子形狀、顏s e 、大小

33、等外部形態(tài)各不相同。研究方法:觀察(強調綜合利用感官)比較(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更多特征)目標指向:學習研究生物外部形態(tài)特征的一般方法觀察、比較教師可以補充一些不同類別的植物種子或圖片,拓展學生視野。(二)研究種子的內部結構(探索活動2、3、4)1.推測種子的內部結構。(畫)2.觀察沒有浸泡過和浸泡過的蠶豆種子(畫、寫)3.觀察更多種子的內部結構。教學時: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放大鏡、鑷子進行觀察、解剖種子;及時將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基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推測種子結構的功能。滲透多樣性與共同性、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生物學觀念。(三)拓展?jié)B透著STEM課程理念,體現(xiàn)融合的思想。是科學學習與藝術的結合。2種植鳳仙花共3頁

34、,包括四個部分。主要內容:1.種植鳳仙花2.做種植杯3.制定觀察計劃4.了解其他繁殖方式一、聚焦的問題1.種子萌發(fā)和植物生長需要什么條件?2.如何觀察記錄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二、探索活動:(一)種植鳳仙花選種、播種、澆水、放置溫暖的地方目的:(1)在活動中感悟種子萌發(fā)需要的條件:種子飽滿、完整自身條件適宜的水分、溫度外部條件理解維持植物生存需要適宜的環(huán)境(2)學習栽培植物的方法種子不要播的太深;水不要澆的過多;放在溫暖的地方(二)做種植杯目的:使種子在土壤中的萌發(fā)過程可視化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怎樣看到教學時:(1)啟發(fā)學生想辦法看到種子在土壤中的變化。(2)指導學生在種植杯中放入四粒種

35、子,種臍分別朝向四個方向。(三)制定觀察計劃目的: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制定觀察計劃的意識和能力用計劃引領學生堅持并進行有效觀察計劃的內容:植物名稱:鳳仙花(其他植物)栽培地點:教室內盆栽校園內校園某個地方栽培方法:播種(用種子?根、莖、葉?)觀察記錄的內容:植物莖、葉的變化;新器管的出現(xiàn)為植物做的事情:澆水、施肥、放在有陽光的地方、放在溫暖的地方三、拓展活動認識植物其他繁殖方式指向課程標準: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過產生足夠的種子來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過根、莖、葉等來繁殖后代。3種子長出了根主要內容:1.描述種子萌發(fā)的過程2.研究植物根的作用3.認識不同形態(tài)的根一、研究種子發(fā)芽的過程探索1依據(jù):種

36、植杯中種子的萌發(fā)過程觀察描述的重點:1.種臍朝向不同方向放置,根都向下生長,并且生長速度很快。2.種子先長出根、再長出莖和葉。(滿足植物生長需求)3.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條件-水、溫度(二)研究根的作用包括探索活動2、3及研討活動3的內容1.探索活動2基于現(xiàn)象提出問題種子萌發(fā)先長出根基于生活經驗做出假設往土壤中澆水假設:根具是吸收水分的作用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2.探索活動3實驗驗證根有吸水作用(1)參考下面的實驗方法教師指導進行、無需學生設計。(2)實驗方法:放紅墨水便于觀察在水面上滴油避免水分蒸發(fā)在水面處做標記可以用筆線(3)實驗結果:記錄觀察結果水位降低了引領學生分析:水位降低的原因通過推理:

37、得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3.研討活動3集體論證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證據(jù)來源:生活經驗拔出植物不容易價值:引發(fā)學生對生活中觀察到現(xiàn)象的思考。強調:有依據(jù)的陳述觀點(三)認識不同形態(tài)的根拓展教材中的圖片分別是:直根系(鳳仙花);須根系(大蔥);氣生根(榕樹)水中植物的根(浮萍);戈壁灘植物的根(胡楊);沙漠植物的根(仙人球)目的:感受根的多樣性、進一步理解根的作用,構建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指向課程標準:8.3“舉例說出生活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態(tài)具有不同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維持植物生存的作用?!?莖和葉主要內容:1.觀察鳳仙花的莖和葉2.研究植物莖的作用3.研究植物葉的作用4.

38、認識不同形態(tài)的莖和葉一、觀察鳳仙花的莖和葉探索1觀察鳳仙花植株的形態(tài)特征觀察對象:莖和葉的生長變化觀察重點:葉在莖上的著生狀況教材要求:1測量鳳仙花植株的高度指向莖的生長變化。2數(shù)葉片的數(shù)量指向葉的生長變化3、4觀察并畫出葉在莖上的分布指向葉的著生狀況。鳳仙花植物葉在莖上生長的方式是互生。從上往下看每一層葉子交叉排列,最大面積吸收太陽光。二、研究植物莖的作用1.探索2-1推測莖的作用“莖有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2.探索3-1實驗驗證(1)想辦法證明我們的想法是否正確教師啟發(fā)學生自己設計實驗。(2)實驗方法:放入滴有紅墨水的水中觀察莖的外部變化觀察莖的縱切面觀察莖的橫切面(3)實驗現(xiàn)象:縱切面:

39、一條條的紅線,橫切面:許多紅s e 的圓點。(4)實驗結論:莖有運輸水分的作用(推理)三、研究葉的作用1.探索2-2推測葉的作用“葉有吸收陽光及蒸騰水分的作用”2.探索3-2實驗驗證(1)想辦法證明我們的想法是否正確教師啟發(fā)學生自己設計實驗。(2)葉有吸收陽光的作用:將一片葉子用黑s e 紙遮住,幾天以后葉片顏s e 發(fā)生變化(3)葉有蒸騰水分的作用:選擇葉片大的植物蒸騰的水分多,實驗現(xiàn)象明顯四、認識不同形態(tài)的莖和葉拓展1.不同形態(tài)的葉,一是對葉的多樣性的認識二是對葉的形態(tài)與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認識。2.不同形態(tài)的莖。包括直立莖、纏繞莖、匍匐莖、攀緣莖及變tai莖。是對不同種類的莖的認識。不同形態(tài)

40、的葉指向課程標準:8.3“舉例說出生活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態(tài)具有不同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維持植物生存的作用。”5.鳳仙花開花了觀察研究對象:開花期的鳳仙花植株。主要內容:1.研究花的結構2.認識傳粉現(xiàn)象一、研究花的結構探索1、2、31.觀察花的結構觀察對象:花(桃花等典型完全花或鳳仙花)研究方法:解剖-由外到內、分類目的:(1)認識花各部分結構:萼片、花瓣、雌蕊、雄蕊。萼片合稱花萼;花瓣合稱花冠。(2)知道解剖是研究生物體內部結構的一般方法。2.觀察雌蕊和雄蕊雌蕊由子房、花柱、柱頭組成,雄蕊由花藥、花絲組成,花藥中有花粉。教材要求:雌蕊頂端有粘液、雄蕊上有花粉。對話框“為什么花都有花蕊

41、呢?”意在引領學生了解雌蕊和雄蕊的功能。3.觀察更多植物花的結構。教科書提供的是南瓜花、百合花和桃花。南瓜花單性花,沒有雄蕊或沒有雌蕊百合花沒有花萼(不完全花)桃花完全花觀察比較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不同:花瓣、花萼、雄蕊、雌蕊的顏s e 、大小、形態(tài)、數(shù)量等各不相同。相同:都有雄蕊或雌蕊目的:建立花是多種多樣的認識,知道花可以分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兩類。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學時:1.可以分組提供給學生不同的花,每組都有鳳仙花和桃花。設計觀察記錄表,記錄每一種花的外部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歸納概括花可以分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花都有花蕊。2.重點觀察花蕊,指導學生了解傳粉現(xiàn)象,理解雄蕊、雌蕊具

42、有繁殖功能。雌蕊的子房部分將來發(fā)育成果實,子房里的胚珠發(fā)育成種子。二、學習人工授粉拓展拓展活動是人工授粉,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后進行。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雌蕊、雄蕊的結構與功能以及傳粉現(xiàn)象。其中的蜜蜂傳粉內容指向課程標準:12.3“例舉動物幫助植物傳粉或傳播種子的實例”6果實和種子主要內容:1.果實的生長變化2.果實的結構及功能一、聚焦圖片:是凋謝的花朵和在花朵處剛剛結出的果實,呈現(xiàn)了植物生長過程的結果現(xiàn)象。提示本節(jié)課研究的對象是植物的果實。文字:強調傳粉后的鳳仙花才可以形成果實,告訴學生傳粉是花結果的必要條件。聚焦的話題:果實的結構及功能。二、探索(一)研究果實的生長變化過程探索1觀察凋謝了的鳳仙

43、花里面的樣子意在引導學生觀察雌蕊的下端(子房)開始膨脹。觀察植株上處于不同生長階段的果實意在引導學生構建果實生長變化過程的認知。(二)研究果實的結構。1.觀察鳳仙花果實探索2(1)選擇成熟的鳳仙花果實。成熟的鳳仙花果實,便于觀察外面的果皮和里面的種子。(2)數(shù)果實中種子的數(shù)量。與第2課關聯(lián),指導學生理解播下一顆種子可以結出許許多多種子??梢宰寣W生推算,一棵鳳仙花植株可以結多少粒種子,領會植物的繁殖能力。(3)插圖:標出鳳仙花果實的結構。意在要求學生掌握果實有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2.觀察更多植物的果實探索3不同植物的果實形狀、顏s e 、大小各不相同,意在豐富學生對植物果實多樣性的認識。果實都

44、包括果皮和種子兩部分。進一步建構生物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tǒng)一的觀點。研究方法:觀察:綜合利用感官解剖:手剝、橫切、縱切教學時:可以補充更多的植物果實,包括種子不明顯的植物果實(獼猴桃、香蕉、草莓、無籽西瓜等)還可以提供一些學生熟悉的植物其他器管,引導學生判斷是否是果實。糾正學生“能吃的就是果實”的錯誤認識。根據(jù)果實的特征豐富學生的認識。7.種子的傳播主要內容:1.種子的傳播方式2.種子傳播的意義一、研究種子的傳播方式(探索1-4)教材五種植物果實涉及到種子的四種傳播方式植物名稱果實/種子的特點(寫一寫或者畫一畫)種子傳播方式鳳仙花果皮干,易火暴裂弓單射傳播蒼耳蒼耳果實上長有勾狀的硬刺,可以粘附在人

45、的衣服或動物皮毛上,隨人或動物運動將種子傳播出去。動物傳播蒲公英蒲公英的果實很輕,形狀像降落傘,每一粒蒲公英種子上都帶有冠毛,可以隨風飄落到遠方。風傳播蓮蓮蓬:蜂窩狀、內似海綿組織、輕、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依靠水傳播。水傳播櫻桃果肉肥厚、甜美,作為食物被動物傳播種子。動物傳播研究方法:1.鳳仙花種子的傳播方式體驗活動手捏成熟果實的果皮推測種子的傳播方式實地觀察驗證推測是否正確2.蒼耳、蒲公英種子的傳播方式方法:觀察描述果實外部形態(tài)特征,基于外部形態(tài)特征推測種子傳播方式,利用生物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觀點,學習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3.觀察并推測更多植物果實的傳播方式觀察、描述、推測,進一步建構多樣性與

46、共同性、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認識。教學時:1.結合研討問題1指導學生將觀察和推測的結果及時記錄下來。2.多補充一些種子,拓寬學生視野,引發(fā)學生對周圍植物的觀察興趣。二、探討種子傳播的意義研討2為后代創(chuàng)造更多的生存機會空間、養(yǎng)料、水分、陽光引領學生關注生物的生命活動現(xiàn)象與其生存的聯(lián)系拓展教科書上提供的是槭樹和鬼針草的果實模型。槭樹果實:用紙折疊的,可用于模擬槭樹種子隨風慢慢飄落。鬼針草:是用紙團和粘扣做成的,可用于模擬鬼針草種子粘在人身上被帶走。8.鳳仙花的一生主要內容:整理信息、總結收獲本課是整個單元學習活動的總結課。一、聚焦文字部分:描述了幾個月里學生在研究植物一生生長變化過程做過的事情:種植

47、、管理、觀察、記錄、收集信息等。聚焦的任務:整理分析信息,總結自己的收獲。二、探索包括4個內容活動1展示交流種植的鳳仙花或其他植物的生長變化記錄。本活動與第2課的觀察計劃相呼應。引領學生展示自己的觀察、記錄,可以是觀察日記、不同階段的植物照片、植物生長變化的影音,也可以是觀察記錄表。二、探索活動2“將我們記錄的不同時期鳳仙花的圖片,按生長變化的順序排列起來。”意在引領學生將長期觀察過程中的零散認識系統(tǒng)化,幫助學生建立植物一生生長變化過程的整體認識。即鳳仙花的一生經歷了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發(fā)育、植物開花結果以及衰老、死亡的過程。這就是鳳仙花的生命周期。二、探索活動3依據(jù)時間,整理信息依據(jù)觀察計劃中

48、“不同時間它的樣子及我們的新發(fā)現(xiàn)”的記錄結果,選擇幾個主要節(jié)點所發(fā)生的變化及時間,通過計算不同生長發(fā)育階段經歷的時間,認識植物的生命周期。二、探索活動4依據(jù)高度變化,制作鳳仙花生長變化統(tǒng)計圖分析:第1周至第6周,生長較快,進入開花結果期,生長緩慢、接下來不再生長。三、拓展包括2個內容(一)做鳳仙花模型增強趣味性及建模意識是實物模型。進一步構建對鳳仙花植株的整體認知。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二)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長變化意在拓寬學生的視野。引發(fā)學生種植更多植物的欲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栽培植物、研究其他植物一生的興趣。引領學生種花、愛花,美化生活、陶冶情趣。第二單元 電路單元解讀本單元主題的提出第二次工業(yè)

49、革名的標志是電的發(fā)明和廣泛使用,從此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現(xiàn)代工業(yè)、農業(yè)、交通、居家生活等領域都離不開電,如果沒有電人類還會在黑暗中探索,電的應用研究是科技不斷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領域。同時,電雖是一種重要的能源,但有時也具有危險性,電的安全使用與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密切相關。電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指電荷運動所帶來的現(xiàn)象,電磁相互作用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四年級的學生對于電與電路的認識并不是一片空白,他們接觸過生活中的很多用電器,也可能嘗試操作過用干電池做電源的些電動玩具,知道用電器必須通電才能工作,開關可以控制用電器的工作,但是他們還沒有形成對電路的科學認識,不清楚用電器必須形成一個閉合回路才能

50、工作。本單元就是在此基礎上展開對簡單電路的學習,指導學生認識電路的組成,知道形成電路的條件,懂得安全用電的常識,為中學進步學習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積累經驗、做好鋪墊。小學階段的電路學習是一種基于現(xiàn)象的直觀學習,它涉及的是最簡單的電路元件及其組成的電路。本單元以“電路”為主題,用電和我們的生活、點亮小燈泡、簡易電路、電路出故障了、里面是怎樣連接的、導體和絕緣體、電路中的開關、模擬安裝照明電路這些科學探究活動來落實主題,并介紹電的來源、電的用途、安全用電等知識。本單元目錄:1電和我們的生活2點亮小燈泡3簡易電路4電路出故障了5里面是怎樣連接的6導體和絕緣體7電路中的開關8模擬安裝照明電路

51、概念分析一、科學課程標準關于電的主要概念和課程內容本領域學習內容的知識結構圖如下:主要概念:電可以在特定物質中流動,電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源。電路是包括電源在內的閉合回路,電路的通斷可以被控制。有的材料容易導電,而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電是重要的能源,但有時也具有危險性。二、課程內容和學段目標的簡單分析(一)電是能量的表現(xiàn)形式電的學習目標集中在3-4學段。四年級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上科學課,已經連續(xù)學習4年了,學生對科學的理解、對科學問題的理性思考都有很大進步,可以引導他們綜合的認識電、電路和電能。主要概念(電能),依然是上位概念。“電”作為能量的形式、不用去做理論上的分析不用過多的思考電

52、的本質是什么,更多的關注實操層面解決問題,這是學生容易接受和感受到的。如果老師們希望了解電能的定量表達,可參考【聲音】單元解讀中相關解釋。(二)課程內容更多的需要在實踐層面上理解用科學實踐的觀點去理解和把握【電路】單元的教學,嘗試帶領學生進入真實的科學實踐課堂。結合“技術與工程”領域的目標要求讓學生有機會綜合所學知識,體會“做”的成功和樂趣,并愿意通過“動手做”解決問題。(三)【電】和【電路】變化07版教材單元題目是【電】,當對電作出解釋時,電荷、靜電就出現(xiàn)了,這是老課標要求的。20版按照課標要求,去掉了靜電和電荷部分,也不需要理解什么是電,顯然,用【電路】更準確。(四)科學實踐的八個類型:1

53、.提出問題和明確需要解決的難題。2.建立和使用模型。3.設計和實施調查研究。4.分析和解釋數(shù)據(jù)。5.利用數(shù)學和計算思維。6.建構解釋和設計解決方案。7.基于證據(jù)進行論證。8.獲取、評估和交流信息。學生認知特點分析思維、邏輯、方法1.關注學生原有認知對學生原有認知的了解是單元學習的基礎。第1課在頭腦風暴的討論中,將學生已有認知和學習期許記錄下來。班級記錄表需要貫穿單元學習始終。2.概念理解高于實操層面從第二課開始,用4課(2-5)研究電路。目的是要建立電路的概念電路是允許電流通過的完整的閉合回路。概念的建構用了大量的實驗,實操性很強。電路概念建構的過程是理性的思維的過程假設、推理、判斷等,一直伴隨在實驗和操作的整個過程。電路概念的建立,在理解中獲得的,超越了實操層面。3.滲透科學實踐的觀點用科學實踐代替科學探究便于理解科學的本質。科學實踐追求更加真實的教學,如:在真實的實踐中理解科學。在教學設計中采取系統(tǒng)的觀點用理性思維認識事物。建立新型的師生交流模式和相應的規(guī)范。電路單元解讀教與學建議單元首頁科學的觀察視角單元首頁說明背景是ai 迪生在實驗室的一幅圖,不用考察其真?zhèn)巍?.電燈的發(fā)明和正式進入家庭是有時間差的。1879年,ai 迪生用碳化纖維做燈絲,大大延長了白熾燈的使用壽命,電燈才能走進千家萬戶,所謂“ai 迪生點亮了世界上的第一盞電燈”寓意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