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憲庭:何為“當代藝術”_第1頁
栗憲庭:何為“當代藝術”_第2頁
栗憲庭:何為“當代藝術”_第3頁
栗憲庭:何為“當代藝術”_第4頁
栗憲庭:何為“當代藝術”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栗憲庭:何為“當代藝術”近幾年,隨著當代藝術成為一種時尚樣式,“當代”這個詞匯,也空前的泛濫,所有畫種和藝術樣式,都要在自己領地的前面冠以“當代”兩個字,當代油畫,當代中國畫,當代工藝品等等。其實,當代藝術,首先是一種藝術態(tài)度和文化立場。真實面對自己當下的生存體驗和感覺,以及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是當代藝術首要的態(tài)度。但生活在每一個當代的人,被各種文化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乃至畫種諸如油畫味道之類的“行業(yè)標準”所包裹,所以,個人所體驗到的生存感覺的真實性,須有心靈的自由和獨立,才能超越各種外在的文化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還給個人感覺一個鮮活的狀態(tài)。其次,我們說他是藝術家,而不強調他是一個畫家,一個雕塑家,

2、一個攝影家,是強調看一件藝術作品,不把畫種“行業(yè)標準”作為評判藝術的標準。如一張油畫,他畫得像不像傳統(tǒng)油畫,有沒有傳統(tǒng)油畫味道,不再重要,造型準確與否,也不再重要。要看的是,這張作品是不是提供給觀眾一種與當代人生存有關的新感覺。所以一些當代藝術家往往不局限某一種媒質,某一種畫種,或者今天畫油畫,明天可能作行為。當然,因人而異,一個藝術家可能只善于使用一種媒材,但他的作品依然不是傳統(tǒng)畫種意義的攝影或者油畫。其三,當代藝術在中國的發(fā)展已經近三十年了,但它始終在一個小圈子里發(fā)展,近年媒體多有報道,但多是負面報道,尤其網絡上,大有把當代藝術妖魔化的傾向。其中一個最典型的發(fā)問是,這也叫藝術?其實你在發(fā)問

3、時,你自己就有一個有關藝術的基本界定,這種界定來自以往的經驗。我們有過什么經驗?凡是今天活著的人,如果沒有受過西方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的教育(自我教育也是教育),他的藝術知識乃至審美經驗,大致來自五四以來的寫實主義藝術觀念,包括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也經歷了寫實主義的改造。對于所有沒有現代主義知識背景的人,不管他是平民百姓,還是大學教授,所謂“藝術”的基本框架,來源于寫實主義的知識框架。五四以來寫實主義的主流藝術框架,來源于西方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的古典藝術模式,由于西方藝術起源于模仿說,以及文藝復興以后所追求的科學焦點透視和解剖學等原因,使寫實主義一開始就有“生活本來樣式”的最表面特征,所以,“畫的是什

4、么”,成為藝術的基本認知框架,“栩栩如生”也成為很高的標準。把“畫的是什么”、“栩栩如生”當作衡量藝術的標準,是一種審美惰性。其實,寫實主義并沒有那么簡單。你看出那幅作品畫的是一片樹林,不能叫看得懂寫實主義繪畫,用栩栩如生來判斷那幅畫有樹林的畫,也不是對那幅畫的贊美。你得看出那幅“樹林”背后作者的感覺,看得出他畫樹林時所運用的構圖、色彩、筆觸所傳達的個人感覺,而且這種個人感覺與那個時代,與人的人生體驗有哪種關聯(lián)等等,才叫看得懂那幅畫。從這個角度說,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所追求的,有其共同之處。而整個二十世紀的西方藝術,就是為了更直接地表達個人感覺,拋棄了寫實主義,作了各種各樣的嘗試,藝術的語言樣式

5、達到極大的拓展,產生了諸如裝置、行為、電子媒體、聲音藝術等五花八門的樣式。二十世紀初期,“這是藝術嗎”的追問也曾經發(fā)生,但藝術史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藝術的發(fā)展始終在提供新的感覺,創(chuàng)造新的媒介這個語境中發(fā)生發(fā)展的。你看一件作品,須把它放在一個一定的語境中,才能更好的理解它。這個語境是雙重的,一方面是人的生存處境的變遷,在現代化的今天,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包括吃喝拉撒睡的各個方面發(fā)生了激烈的變化,藝術家作為人類最敏感的人群,他們對今天生存環(huán)境變遷的體驗,往往能體驗到常人不能體驗到的東西,所以藝術提供新的感覺很自然。另一方面藝術家為表達新的感覺,尋找新的語言模式,或者在已有的模式中作個人化的處理,也是自然

6、的。所以你面對一件作品,你得知道它的前因后果。即使你有二十世紀西方現代藝術歷史的知識,你能不能不用經典大師的作品依然是過去的經驗來看待今天的藝術,也是一個問題。我喜歡這樣來理解“大浪淘沙”這個詞,人們喜歡看到被大洗出的金子,我更看重大浪裹挾著沙子和金子的那種瞬間,如果沒有大浪,沒有大浪裹挾著大量的沙子,金子怎樣能產生出來的?事實上還有一種危險,當大浪淘沙過后,金子被留在了歷史中,所有的后人,就被這金子的歷史所教育,形成一種看藝術的經驗,開始以“看金子”一樣的眼光,挑剔今天的藝術,事實上,今天的金子不但被裹挾在沙子里不容易被看見,金子也不是昨天的金子,所有今天發(fā)生的藝術,都不是以往經驗所能把握的

7、。所以,只看“金子”眼光的本身,就是今天所以形成阻礙藝術發(fā)展的社會保守力量的原因之一,我以為大浪淘沙的瞬間往往是一個新藝術將要產生的鮮活狀態(tài)。栗憲庭:當代著名藝術批評家、藝術理論家,編輯,著名策展人。中國網專欄作家,被西方知名媒體專欄作家稱為“中國當代藝術教父”。在雜志上組織過“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藝術中的自我表現”、“藝術中的抽象” 等理論的討論。栗憲庭是中國藝術批評家,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時期的重要評論家,對中國現代藝術運動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八十年代初,栗憲庭在官方美術雜志上首先介紹了“星星畫派”和其他一些前衛(wèi)藝術的作品。八十年代中期至1989年擔任中國美術報編輯,為“八五運動”的傳播和組織工作做了大量工作。這一時期,栗憲庭推崇的藝術家是南京藝術家丁方,并撰寫了中國批評史在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批評文章:時代呼喚大靈魂的生命激情,以肯定丁方的藝術。1989年以后,栗憲庭為新的藝術現象定名,并做了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推出了“政治波普”、“玩世現實主義”、“艷俗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