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文言文語法知識詞類和詞類活用一、古代漢語的詞類劃分詞類是根據(jù)詞的語法意義和語法功能劃分出來的類別。古代漢語的詞類,跟現(xiàn)代漢語的詞類大致相同:總共可以分成十一類,即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下邊分別敘述。1.名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的詞。例如:阿爺無大男,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2.動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的詞。例如:一屠晚歸,擔中肉盡。(狼) 諜報敵騎至。(馮婉貞)3.形容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或者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的詞。例如:。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曹劌論戰(zhàn))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4
2、.數(shù)詞,表示數(shù)目的詞。例如:一桌、一椅、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木蘭詩)5.量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單位或動作行為的詞。例如:距圓明園十里,有村曰謝莊。(馮婉貞) 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6.代詞,代替名詞、動詞、形容詞或數(shù)量詞的詞,叫做代詞。例如: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西門豹治鄴) 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7.副詞,經(jīng)常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圍、時間等。例如:太后之色少解。(觸旮說趙太后) 村中聞此入,咸來問訊。(桃花源記)8.介詞,同它后面的名詞、代詞等組合起,經(jīng)常用在動詞,形容詞的前面或后面,表示處所、方向、時間、對
3、象等等。例如:何不試之以足(鄭人買履) 乃取一葫蘆置于地。(賣油翁)9.連詞,把兩個詞或兩個比詞大的單位連接起來的詞,例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馮婉貞)10.助詞,附著在一個詞、一個詞組或一個句子上,起輔助作用。例如: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 諸將請所之(李恕雪夜入蔡州)11.語氣詞,也叫語氣助詞。語氣詞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頓、陳述、祈使、疑問、感嘆等不同語氣。例如: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12.嘆詞,表示感嘆或呼喚應(yīng)答的詞。例如:嘻,技亦靈怪矣哉!(核舟記) 嗟夫!予
4、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以上十二類詞可以合成實詞和虛詞兩大類。能夠單獨用來回答問題,有比較實在的意義的詞叫做實詞;不能單獨用來回答問題,也沒有實在的意義,但是有幫助造句的作用的詞叫做虛詞。一般說來,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嘆詞??墒谴~所指人或事物是不固定的,在古代漢語里,許多代詞都不能單獨用來回答問題(如“其”“之”),所以也有人把代詞歸入虛詞類的。二、詞類活用以上各類詞在句子中充當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詞經(jīng)常用作主語、賓語;動詞經(jīng)常用作謂語;形容詞經(jīng)常用作定語、狀語和謂語;數(shù)詞經(jīng)常用作定語。但是,
5、在古代漢語里,某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靈活運用,在句中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例如:“虎不勝怒,蹄之?!?黔之驢)這個句子中的“蹄”,本是名詞,這里臨時用作動詞,作謂語。這種現(xiàn)象叫詞類的活用。古代漢語里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主要有:(1)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2)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3)名詞用如動詞;(4)名詞用如狀語。下面分別談?wù)勥@幾種情況:(1)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在一般情況下,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由主語直接發(fā)出的。例如:“諜報敵騎至”,“報”是“諜”發(fā)出的;“至”是“敵騎”發(fā)出的。但在使動用法中,主語所代表的人或事并不是動作行為的直接發(fā)出者,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6、直接發(fā)出,主語只是使賓語發(fā)出這種動作行為,含有主語“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說“君將哀而生之乎?”動詞“生”不是主語“君”直接發(fā)出的,而是賓語“之”直接發(fā)出的,含有“君使之生”的意思。我們知道,同是動詞,有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分別,及物動詞是能帶賓語的動詞,不及物動詞是不能帶賓語的動詞。在古代漢語中,動詞的使動用法多是不及物動詞,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比較少。例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瘺、癘,去死肌,殺三蟲。(捕蛇者說)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同上) 又數(shù)刀,斃之。(狼)“止之”是叫他不要這樣做;“已”是使止,“去”是使去;“殫竭
7、”都是使盡的意思;“斃”是使斃,即殺死。這些都是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si)之,見(xin)其二子焉。(論語微子)(老人)留子路住宿。殺雞做飯給子路吃,叫他的兩個兒子出來拜見子路。形容詞用作謂語,是描寫事物是什么樣子,構(gòu)成描寫句。例如:“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毙稳菰~“尊”和“厚”的后面都不帶賓語,這是形容詞的一般用法。如果形容詞的后面帶上賓語,那么這個形容就活用作動詞。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后,是使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叫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例如:“今媼尊長安君之位?!毙稳菰~“尊”的后面帶有賓語“長安君之位”,意思是“使長安君的地位尊貴”。形
8、容詞活用為使動的現(xiàn)象很多,例如: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馮婉貞) 春風又綠江南岸(泊船瓜州)“固國”是使國家強固;“苦其心志”是使他的心志苦,“勞其筋骨”是使他的筋骨勞,“空乏其身”是使他的身體空乏;“遠我”是使我距離遠?!坝志G江南岸”是又使江南岸綠。名詞用作使動的例子不普遍。名詞本來是不能帶賓語的,名詞用作動詞帶賓語,表示使動,含有主語“使賓語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意思。例如:先破秦入成陽者王(wng)之。(史記項羽本記)先攻破秦軍打進成陽的,就讓他做王。齊威王欲將孫臏
9、。(史記孫臏)齊威王打算讓孫臏當主將?!巴踔钡摹巴酢北臼敲~,在這里是活用為動詞,后面還帶有代詞賓語“之”,意思是“使之成為王”;“將孫臏”是“使孫臏成為主將”的意思。(2)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所謂意動用法,就是“認為(或以為)賓語怎么樣”的意思。這種用法只限于形容詞或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語認為賓語具有這個活用形容詞的性狀,賓語本身并不一定真的具有這種性狀,只是一種主觀的認為。例如: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若毒之乎?(捕蛇者說) 刺史顏證奇之。(童區(qū)寄傳) 愬然之。(李愬雪夜入蔡州)“甚異之”是認為非常奇怪;“毒之”是認為它痛苦;“奇之”是以為奇特;“然
10、之”是認為他對。名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語把賓語看作這個活用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也是一種主觀認為。例如:孟嘗君客我。(戰(zhàn)國策齊策)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客我”是以我為客;“賓客其父”是以其父為客。(3)名詞用如動詞在文言里,名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而靈活運用,臨時被用如動詞,這種情況比較普遍。名詞用如動詞后,原有的名詞義并沒有消失。只是增加了和上下文相適應(yīng)的動詞的意義而已。例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劌論戰(zhàn)) 天下縞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觸普說趙太后) 見其矣十中八九,但徽頷之。(賣油翁)“?!敝纲n福;“縞素”白色的喪服,這里指穿喪服;“
11、侯”指做諸侯;“頷”指點頭。(4)名詞用如狀語狀語是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對動詞或形容詞起修飾、限制作用的?,F(xiàn)代漢語中,名詞一般不用作狀語。但在文言中,名詞作狀語是常見的現(xiàn)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飾作用。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猱進鷙擊,或能免乎?(馮婉貞)名詞作狀語表比喻,可譯為“像那樣”?!叭弊g為“像犬一樣坐”;“猱進鷙擊”譯為“像猱一樣前進,像鷙一樣攻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孫臏) 君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鴻門宴)“客待之”是用客禮對待他;“兄事之”是用事奉兄長的禮節(jié)事奉他。都是表示對待人的態(tài)度。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孔子東游,見兩小辮。(兩
12、小兒辯日)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布囊其口。(童區(qū)寄傳)第一句名詞“廷”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第二句方位名詞“東”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方位;最后兩句,名詞“箕畚”“布囊”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所用的工具。三、詞類活用的條件怎樣判斷一個詞在句子中是否已經(jīng)活用成另一類詞呢?除了從前后文的意思來判斷之外,還要看它在句子中所處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詞類的詞和它相結(jié)合,構(gòu)成什么樣的句法關(guān)系,具備了哪些語法特點等等。關(guān)于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包括名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以及名詞用如動詞)的語法條件,郭錫良等編寫的古代漢語中列舉了其中七項主要的,現(xiàn)介紹如下,以供參考:1.兩個
13、名詞連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結(jié)構(gòu).又不是偏正結(jié)構(gòu),那么其中有一個名詞就可能活用為動詞。例如:范增數(shù)目項王。(鴻門宴) 諸越則桃李冬實,朔漠則桃李夏榮(采草藥)“數(shù)目項王”是動賓結(jié)構(gòu),兩個名詞連用,前一個名詞“目”活用作動詞;目:看,使眼色的意思。“冬實夏榮”都是主謂結(jié)構(gòu),后面的名詞“實”(本意是果實),“榮”(本意是花)活用為動詞;實:結(jié)果實的意思;榮:開花的意思。2.名詞、形容詞放在“所”字后面,活用為動詞。例如:置人所罾魚腹中。(陳涉世家) 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論貴粟疏)“所罾,的“罾”是一種魚網(wǎng),本來是名詞,放在“所字后面,意思是“所網(wǎng)著的(或所捕捉的)”?!百F”
14、“賤”卑”“尊”本來都是形容詞,放在“所”字后面,都活用為動詞,“所貴”“所尊”都是“所看重的”的意思;“所賤”“所卑”的意思都是“所輕視的”。3.名詞、形容詞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動詞的后面,活用為動詞。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 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廉頗藺相如列傳)“水”本是名詞,受能愿動詞“能”修飾,活用作動詞,意思是“游泳”?!凹薄北臼切稳菰~,受能愿動詞“欲”的修飾,活用作動詞,是“逼迫”的意思。4.名詞放在副詞后面,一般也活用為動詞。例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劌論戰(zhàn)) 從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繒單衣,立大巫后。(西門豹治鄴)“?!薄耙隆眱?/p>
15、個名詞的前面有副詞“弗”“皆”修飾,都活用為動詞?!案!笔恰百n?!钡囊馑?;“衣”是“穿”的意思。5.名詞、形容詞放在“之我”等代詞前面,也活用為動詞。例如:及陷于罪,然話從而刑之。(齊桓晉文之事) 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馮婉貞)“刑”是名詞,用在代詞“之”的前面,活用作動詞.“刑“是使用刑罰的意思;“遠”是形容詞,用在代詞“我”的前面,活用作動詞,“遠”是遠離的意思。6.名詞后面用介詞結(jié)構(gòu)作補語,這個名詞也活用為動詞。例如: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乎”就是“于”)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禪山記)“風”是名詞,后面帶介詞結(jié)構(gòu)“乎舞雩”作賓語,活用
16、為動詞,是“吹風”的意思名詞“舍”帶介詞結(jié)構(gòu)“于其址”,活用為動詞,是“筑房子”的意思。7.名詞用“而”連結(jié)時,活用作動詞。例如:兒涕而去。(促織) 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項羽本紀)名詞“涕”“西”都用“而”和別的詞連結(jié),它們都活用為動詞?!疤椤笔橇魈榈囊馑?;“西”是向西的意思。了解上述幾種活用情況,能幫助我們閱讀文言文。但在運用時要靈活掌握,要根據(jù)各類詞的語法功能和結(jié)合關(guān)系,聯(lián)系上下文去判斷一個詞是不是活用,這樣才能達到正確理解文章的目的。文言常用句式這里所說的文言常用句式,是指與現(xiàn)代漢語里相應(yīng)的在表達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為定型的習慣格式。(一)判斷句的格式文言文里的判
17、斷句,一般不用判斷詞,而是徑直用名詞或名詞短語作謂語表示判斷,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詞、語氣詞、副詞來表示或加強判斷的語氣。主要格式有以下幾種:1.主語后用助詞“者”表提頓,謂語后用語氣詞“也”煞尾。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2.只在主語后用“者”表提頓。如:粟者,民之所種。(論貴粟疏)3.只在謂語后用“也”煞尾。如:此世所以不傳也。(石鐘山記)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4.“者也”都不用。如:此人力士。(信陵君竊符救趙) 劉備天下梟雄。()5.謂語前用副詞“乃”“即”“必”“則”等加強肯定語氣。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竊符救趙) 奪
18、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鴻門宴)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6.用副詞“非”表否定判斷。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函谷舉”,函各關(guān)被攻下。(三)特殊的雙賓語文言里有兩種特殊的雙賓語,不能按一般的雙賓語理解。1.使動雙賓語。動詞和近賓之間是使動關(guān)系。如: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負秦”,使秦負。“負秦曲”,使秦負曲,使秦國擔負理虧的責任。 今毆民而歸之農(nóng),皆著于本。(論積貯疏)“歸之”,使之歸。“歸之農(nóng)”,使之歸農(nóng)。2.為動雙賓語。動詞和近賓之間是為動關(guān)系。如: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馮諼客孟嘗君)“為”(wi),動詞,這里是“準備”的意思?!盀橹?,為(w苗)之為(wi
19、),替他準備?!盀橹{”,為(wi)之為(wi)駕,給他準備車馬。 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為之辭。(季氏將伐顓臾)“為”,找?!盀橹o”,替它找個借口。(四)句子成分的特殊順序文言里有幾種語序,和現(xiàn)代漢語里相應(yīng)句式的語序不同。1.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鴻門宴)此為作動詞的賓語前置。 君何以知燕王?(.一此為作介詞的賓語間置。2.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如: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張衡傳)句中用了表否定的副詞“未”,是否定句,賓語“之”是代詞。置于謂語動詞“有”之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道理同上。3.賓語前置,用助詞“之”“是”等置于前置的賓語和謂語之間。如:何功之有哉?(
20、信陵君竊苻救趙) 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4.定語以“者”字短語的形式置于中心詞之后。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之間,可以加助詞“之”,也可不加。如: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馮諼客孟嘗君)(五)句子成分的省略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組成成分,習慣上常常省略,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需要補充。1.兼語省略。省略的兼語必須是已見于上文,或者是從內(nèi)容上看沒有必要說出來的。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召(之)入,使(之)拜夫人。 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卿。以上二例省略的兼語都是已見于上文的。2.動詞的代詞賓語省略。這種省略有兩個條件:
21、一、省略的賓語必須是可以用代詞充當?shù)?,即可以從上文看出來的。二、后邊有“于”或“以”組成的介詞結(jié)構(gòu)作補語。如:權(quán)起更衣,肅追于宇下。(赤壁之戰(zhàn))追(之)于宇下。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告(之)以事。3.部分介詞的賓語往往省略。省略的賓語必須是從上文可以看出來,能夠用代詞充當?shù)?。如: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庖丁解牛)“怵然為戒”,怵然為之戒,小心翼翼地因此警惕起來。“視為止”,視為之止,目光因此集中?!靶袨檫t”,行為之遲,行動因此遲緩。 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與謀”,與之謀,同他商量。 左右以告。(馮諼客孟嘗君)“以告”,以之告,把
22、情況告訴(孟嘗君)。 毋從俱死也。(鴻門宴)“從俱死”,從之俱死,跟著他一起去死。 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張衡宴)“因以諷諫”,因之以諷諫,通過它來委婉地勸諫(朝廷)。4.介詞“于”“以”往往省略。如: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句末的語氣詞用“與”,反問的語氣較強一些。3.得無乎?表測度?!暗脽o”可譯為“恐怕”“也許”。如果詢問的語氣稍重一些,可譯為“莫不是”“該不會”等。如:若翁廉,若輩得無苦貧乎?(記王忠肅公翱事)也許。 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莫非,莫不是。 日食飲得無衰乎?(觸詟說趙太后)該不會,該沒有。4.如何?若何?奈何?這是三個意義相同的表示疑問
23、的習慣句式?!叭纭薄叭簟薄澳巍比止糯艚ㄓ茫际莿釉~,含有“辦處置對付”一類的意思?!昂巍笔且蓡柛痹~作補語,當“怎么”講??勺g為“把怎么樣”“對怎么辦”或“怎么對付(處置、安頓)”等。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即可不死,而離散不見,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與妻書)5.何為?何以為?這是表詢問或反問的一種句式?!昂巍笔且蓡柎~,作狀語。“為”是語氣詞?!昂螢椤笔健昂巍焙筮吺侵^語動詞??勺g為“為什么呢?”“怎么呢”。“何以為”式中“以”是動詞,當“用”講,作謂語,它后邊帶名詞或動詞作賓語??勺g為“哪里(怎么)用得著呢”,也可譯為“為什么呢”。如:如今人方為
24、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為什么要告辭呢? 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顢臾)哪里用得著攻打呢?為什么要攻打呢?6.孰與?動詞性結(jié)構(gòu),用于表示比較的疑問句中,用來比較兩個人的高下、優(yōu)劣,或兩件事的好壞得失。句中提出了比較的內(nèi)容的(如例),可譯為“與相比哪個(誰)”。句中沒有提出比較的內(nèi)容的,(如例)可譯為“與比起來怎么樣”。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7.有所,無所在這種句式里,“有”“無”是動詞謂語,“所”是“所”字短語作“有”“無”的賓語。翻譯時應(yīng)該結(jié)合上下文仔細體會“所”字指代的具體內(nèi)
25、容是什么,靈活地譯出,不必機械地譯成原文的語法結(jié)構(gòu)。如: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信陵君竊符救趙)“所”指國君的命令。句子可譯為“大將在外,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鴻門宴)兩個“所”分別指財物和婦女。句子可譯為“財物沒有拿取什么,婦女沒有寵愛哪一個”。 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毛遂自薦)“未有所”等于說“無所”。8.有以,無以對這種句式的結(jié)構(gòu),多數(shù)語法著作所作的分析是:“有以”“無以”等于說“有所以”“無所以”,“有”“無”是動詞作謂語,它后邊是一個省略形式的“所”字短語充當賓語??勺g為:“(沒)有什么用來”“(沒)有辦法”等。如:誠能得樊將
26、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荊軻刺秦王)“有以報太子”,有辦法報效太子。 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鴻門宴)“無以為樂”,沒有什么用來作樂。 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莊暴見孟子)“未有以對”,沒有什么拿來回答。七年級(上) 1 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童趣)(名詞活用為動詞):用鞭子打。 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時間名詞用作狀語):按時。 3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同上)(形容詞用作名詞):A指舊的知識,學過的東西。 B指新的知識,新學的東西。 4 樓五架,窗扉皆洞開。(名詞作狀語):像洞一樣。 七年級(下) 5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傷仲永)
27、(形容詞作意動詞):感到驚異。 6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同上)(形容詞作意動詞):認為奇特、非凡。 7 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詞作意動詞)把看作有利。 8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同上)(動詞用作名詞):名聲。 9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木蘭詩)(名詞活用為動詞):登記。 10 會賓客大宴。(口技)(名詞用作動詞):舉行宴會。 11 不能名其一處也。(同上)(名詞用作動詞):說出。 12 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詞活用為狀語):像狗一樣。 13 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詞活用為動詞):打洞。 14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詞活用為狀語):從隧道。 八年級(上) 15 漁人
28、甚異之,復前行。(桃花源記)(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以為異或認為奇怪。 16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陋室銘)(名詞活用為動詞):聞名,著名。 17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同上)(形容詞活用作動詞):顯出靈異。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此處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譯為有了芳馨。 19 無絲竹之亂耳。(同上)(動詞用作使動詞):使受到擾亂。 20 無案牘之勞形。(同上)(動詞用作使動詞):使感到勞累。 21 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核舟記(名詞用作狀語):用箬篷。 22 石青糝之。(同上)(名詞用作狀語):用石青。 23 石青糝之。(同上)(名詞用作動詞):原意
29、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詞“之”的前面,用作動詞,即涂染。 24 臥右膝。(同上)(使動用法):使臥,平放。 25 詘右臂支船。(同上)(使動用法):使屈,彎曲。 26 而豎其左膝。(同上)(形容詞用作使動):使豎,豎起。 27 居右者椎髻仰面。(同上)(名詞用作動詞):梳著椎形發(fā)髻。 28 故人不獨親其親。(大道之行也)(第一個“親”意動用法):以為親。 29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同上)(第一個“子”意動用法):以為子。 30 故外戶而不閉。(同上)(名詞用作狀語):從外面。 31 雖乘奔吁御風不以疾也。(三峽)(動詞用作名詞):善跑的馬。 32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同上)(形
30、容詞用作名詞):急流。 33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同上)(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34 每至晴初霜旦。(同上)(名詞用作動詞):結(jié)霜。 35 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觀潮)(形容詞用作動詞):高過。 36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同上)(名詞用作動詞):畫文彩。 37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同上)(動詞用作名詞):景象。 38 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同上)(動詞用作名詞):馬。 39 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同上)(名詞用作動詞):樹立,舉。 40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名詞用作動詞):客居。 41 與余舟一芥。(同上)(名詞作狀語):像小草一親的微
31、小。 八年級(下) 42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與朱元思書)(名詞作狀語);向東或向西。 43 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同上)(動詞用作名詞):指飛奔的馬。 44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同上)(形容詞用作動詞):A指(爭著往)高外;B指(爭著往)遠處。 45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五柳先生傳)(形容詞用作動詞);(詳細地)知道。 46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同上)(形容詞用作名詞):親戚朋友。 47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同上)(形容詞用作動詞):使樂。 辱于奴隸人之手。(馬說)(形容詞用作動詞):辱沒。 48 一食或盡粟一石。(同上)(形容詞用作動詞):吃完。 49 策之
32、不以其道。(同上)(名詞用作動詞):鞭策(用鞭子打),驅(qū)使。 50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上)(數(shù)詞用作動詞):行千里。 51 食之不能盡其材。(同上)(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盡,竭盡。 52 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送東陽馬生序)(名詞用作動詞):掛在腰間(腰間掛著) 53 余則 袍敝衣處其間。(同上)(名詞用動詞):穿著舊棉襖,破衣服。 54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同上)(名詞用作動詞):動手。 55 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同上)(名詞用作狀語):用筆。 56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名詞用作狀語):向西。 57 如鳴 環(huán),心樂之。(同上)(動詞的意動用法)
33、:以為樂。 58 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同上)(名詞用作狀語):向下。 59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同上)(名詞用作狀語):像北斗星一樣。 60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同上)(名詞用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61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同上)(形容詞的使動用法):A使凄涼;B使寒泠。 62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形容詞用作狀語):A在之前;B在之后。 63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同上)(名詞用作動詞):“守”,名詞,太守,官名。這里是動詞,即“做太守”。 64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醉翁亭記)(名詞用作動詞):命名。 65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
34、翁亭也。(同上)(名詞用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66 泉而茗者。(滿井游記)(名詞用作動詞):用泉水。 67 泉而茗者。(同上)(名詞用作動詞):煮茶。 而歌者。(同上)(名詞用作動詞):端著酒杯。 68 紅裝而蹇者。(同上)(名詞用作動詞):穿著艷裝。 69 作則飛砂走礫。(同上)(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飛。 70 作則飛砂走礫。(同上)(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走。 九年級(上) 71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陳涉世家)(名詞作動詞):下大雨。 72 置人所罾魚腹中。(同上)(名詞作動詞):用魚網(wǎng)捕。 73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同上)(名詞作動詞):(用)籠(罩著
35、)。 74 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同上)(名詞用作動詞):用眼睛示意。 75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同上)(形容詞用作名詞):A堅固的鐵甲。 B銳得的武器。 76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同上)(名詞作狀語):用丹砂。 77 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保ㄍ希~用作狀語):像狐貍嗥叫的凄厲聲音。 78 天下苦秦久矣。(同上)(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苦。 79 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同上)(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奇怪或以為怪。 80 忿恚尉,令辱之。(同上)(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惱怒。 81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唐睢不辱使命)(名詞用作動詞):白色絲織物,指喪服。這
36、里是“穿喪服的意思。 82 (專諸、聶政、要離)與臣而將四矣。(同上)(數(shù)詞用作動詞):這里是“成為四個人”的意思。 83 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隆中對)(名詞用作狀語):一天天(地) 84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同上)(名詞作動詞):A用簞盛;B用壺裝。 85 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同上)(形容詞用作狀語):A對外;B對內(nèi)。 86 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A(名詞用作動詞);發(fā)揚光大。 87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同上)(名詞用作動詞):長莊稼(長草木) 88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同上)(形容詞用作動詞);發(fā)揚。 89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同上)(形容詞
37、用作動詞):和親近。 90 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同上)(形容詞用作動詞):和疏遠。 91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同上)(形容詞用作名詞):善良、誠實的人。 92 攘除奸兇,興復漢室。(同上)(形容詞用作名詞):奸邪、兇惡的敵人。 93 肉食者鄙,又何間焉(名詞活用作動詞,參與) 94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95 公將鼓之(鼓,名詞做動詞,擊鼓) 96 朝服衣冠(服:名詞用作動詞,穿、戴) 97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詞作狀語,當面) 98 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99 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美,認為美) 100 吾妻
38、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詞用作動詞,偏愛) 101 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痛苦) 102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貧困、痛苦) 103 人恒過,然后能改(過:名詞用作動詞,犯錯誤) 104 勞其筋骨(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105 餓其體膚(餓: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饑餓) 106 入則無法家拂士(入:動詞用作名詞,國內(nèi)) 107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詞用作狀語,用箕畚) 108 吾與汝畢力平險(畢:形容詞) 109 懲山北之塞(懲: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苦,苦于) 110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詞“不”前,加強否定語氣,連) 111 面山而居(面
39、:名詞用作動詞,向著,對著)知識要點 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時候,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呢?有時候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但是有一些字還在形成當中,沒有一定規(guī)律,可能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也可能使用一個同音字表示那個意思,這個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當時,在一般情況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時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又例如“列缺霹靂,丘巒崩摧?!保ㄌ炖眩凑找话愕那闆r,應(yīng)該寫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
40、。這個辦法一直保存了下來,以致20世紀的孫中山先生也按照這個辦法寫,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quán)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其不獲實行也如故(黃花岡)” “唱”就是“倡”的通假字。古人使用通假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原來的字,能夠代表很多意義。后來為了減輕這個字的負擔,便造了一個新字,可是,古書上還是舊字。在后來的人看來,那舊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例如“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保ɑ畎澹鞍妗蹦莻€時候使用“板”?!鞍濉笨梢员硎灸景?,也可以表示印版。后來為了減輕“板”的負擔,專門造了一個“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在多數(shù)的情況下,通假字和本
41、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因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可是,由于從古到今,讀音有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讀音不一致。例如“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通假字“讀”代替了本字“逗”?!白x”音d,“逗”音du。復習通假字,千萬不要離開課文去死記硬背,而要把它們放在句子當中去記憶,這樣記憶才牢靠。下面列出常見通假字的表。根據(jù)通假字的讀音,按照漢語拼音順序排列,不按照本字的讀音順序排列。初中階段出現(xiàn)的通假字:1、罔通惘 學而不思則罔論語學兒2、厝通措 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3、惠通慧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 4、反通返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42、。愚公5、衡通橫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核舟記6、見通現(xiàn) 風吹草低見牛羊 7、具通俱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8、貼通帖 對鏡貼花環(huán)木蘭辭 9、策通冊 策勛十二轉(zhuǎn)木蘭辭10、著同著 著我舊時衫木蘭辭 11、火通伙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木蘭辭)12、詘通曲 佛印絕類彌勒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核舟記13、簡通揀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14、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15、說通悅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16、要通邀 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做食桃花源記17、有通又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
43、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18、屬通囑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 19、已通以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20、坐通座 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诩?1、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愚公移山22、邪通耶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23、食通飼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馬說24、材通才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馬說25、祗通只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馬說26、蕃通繁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愛蓮說27、唱通倡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陳涉28、闕通缺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 29、少通稍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诩迹?0、畔
44、通叛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通“悅”,愉快。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3、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4、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愚公移山)亡:通“無”。5、對鏡帖花黃?;鸢榻泽@忙。(木蘭詩)帖:通“貼”?;穑和ā盎铩?。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11、路轉(zhuǎn)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xiàn)”。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xiàn)”。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xiàn)”。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
45、技)坐:通“座”。13、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14、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19、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閑情記趣)強:通“僵”,僵硬。20、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2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2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
46、服。2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困于心,衡于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29、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核舟記)甫:通“父”。30、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簡:通“揀”,挑選。3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錯:通“措”。32、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倉:通“蒼”。33、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山市)裁:通“才”,僅僅。34、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適:通“謫”。35、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36、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
47、涉世家)以:通“已”。37、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陳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3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食:通“飼”,喂。39、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材:通“才”。40、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41、自余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記)僇:通“戮”,遭到貶謫。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峽江寺飛泉亭記)暴:通“曝”。4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45、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46、政通人和,百廢
48、具興。(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47、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屬:通“囑”。48、饌酒食,持其貲去。(越巫)貲:通“資”,資財,錢財。49、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50、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通“值”。51、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5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5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 與:通“歟”,語氣詞。5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xiāng):通“向”,從前。55、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信:通“伸”。56、自董卓已來(隆中對)已:通“以”。57、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zhàn))徧:通“遍”,遍及,普及。58、四支僵硬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親戚:今旁系親屬。古指父母兄弟,統(tǒng)指家里親人。例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孟子三章)。妻子:今愛人(女方)。古妻子和子女。例遂率妻子荷擔者(愚公移山)所以:今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古用來,靠它來。例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師說)絕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產(chǎn)品保修合同
- 大型美食城招商合同范本
- 商住樓物業(yè)管理合同
- 汽車維修合同書范本
- 鍋爐工合同書
- 我要出租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室內(nèi)場景識別定位約束條件下的手機實例化AR方法研究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七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新版九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粵人版選修二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4統(tǒng)編版新教材道德與法治七年級全冊內(nèi)容解讀課件(深度)
- 籃球俱樂部合伙協(xié)議
- 電力基建復工安全教育培訓
- 2018注冊環(huán)保工程師考試公共基礎(chǔ)真題及答案
- 勞務(wù)經(jīng)紀人培訓
- 如何提高售后服務(wù)的快速響應(yīng)能力
- Unit-3-Reading-and-thinking課文詳解課件-高中英語人教版必修第二冊
- 高數(shù)(大一上)期末試題及答案
- 婚介公司紅娘管理制度
- 煤礦電氣試驗規(guī)程
- 物業(yè)客服培訓課件PPT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