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土配方施肥采集土壤樣品_第1頁
測土配方施肥采集土壤樣品_第2頁
測土配方施肥采集土壤樣品_第3頁
測土配方施肥采集土壤樣品_第4頁
測土配方施肥采集土壤樣品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土壤樣品的采集由于通?;灥臉悠肥巧倭康模灲Y(jié)果則是反映大面積的土壤肥力情況。所以采集的樣品要有代表性,如果所采的土樣沒有代表性,就不能使化驗準確,那么,就不能指導科學施肥。所以采取土壤樣品,要按一定規(guī)則采取,不能在田里隨便撿一、兩塊泥巴,不然就會產(chǎn)生誤導,起相反作用。采集土壤樣品要掌握以下幾個技術(shù)關(guān)鍵:1、采樣時間:大田作物在收獲后或播種前采集,果樹在果品采摘后的第一次施肥前采取。2、采樣周期:不需要每年或每糙都采,一般采一次樣,其化驗結(jié)果可用2-3年。3、采樣深度:糧油糖菜等作物,水田采取耕層,旱地采0-20厘米;水果等根系分布較深的作物,采0-40厘米。4、取樣點數(shù):

2、采取多點取樣,因采樣田塊大小地塊而異,面積小于10畝,取5-10個點;10-40畝,取10-15個點;大于40畝取15個點以上。5、取樣點的分布:取樣點分布要均勻,不能過于集中。(1)地形較整齊,肥力均勻的地塊,采用對角線法;(2)面積較大,地形不規(guī)的地塊采用棋盤式或蛇形法。見下圖所示。 (3)地塊呈坡狀的,沿著坡狀按蛇型法取樣,保證坡頂、坡中 、坡底取有樣,混合。注意取樣點不能在田邊、路邊溝邊、肥料堆邊和前茬作物施肥地方取樣。采樣:在取樣點用鐵鏟挖成小土坑,寬與鐵鏟寬相當、深達到上述要求,土坑一面鏟成垂直狀,從垂直面自上而下鏟取兩厘米左右厚的土塊,并取5厘米左右寬的條狀土塊為該點樣品。具體過

3、程見下圖所示。每個取樣點取樣全過程示圖6、取樣重量:將所有采樣點的樣品攤在塑料布上,將大塊的樣品碾碎、混勻,攤成園形,中間劃十字分成四份,然后對角線去掉兩份,若樣品還多,再重復一次,直至樣品剩下0.5-1公斤為止。見下圖所示。過多樣品處理全過程示圖7、樣品處理:樣品采后應及時送到公司土肥化驗室或當?shù)剞r(nóng)業(yè)部門設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shù)服務點化驗,如一時沒有時間送出,應將樣品在通風干燥處自然涼干,請不要在太陽陽光下,或靠近肥料存放處或灰塵較大的地方晾曬,以避免樣品受到污染。在采樣時,一并向農(nóng)戶了解各樣品所處的田塊歷年同造用的品種、施肥情況和產(chǎn)量情況等等調(diào)查情況填寫清楚,供計算施肥配方時作參考。8.測土化

4、驗主要化驗土壤有機質(zhì)、全氮、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緩效鉀/ph值等性狀。常規(guī)分析的土壤樣品養(yǎng)分測試需要許多儀器設備,必須在公司土肥化驗室或當?shù)赝练什块T進行。土壤樣品養(yǎng)分測試的整個流程介紹公司土肥化驗室收到土壤樣品后,要對樣品進行風干-研磨篩分等處理,按不同的測試項目稱取不同顆粒的樣品質(zhì)量,再按各個測試標準進行消化前處理,然后才能分析測定,計算土壤樣品的養(yǎng)分含量。測土配方施肥項目要求土壤樣品測試項目有:1、 土壤有機質(zhì)的測定油浴加熱重鉻酸氧化-容量法2、 土壤全氮的測定凱氏蒸餾法3、 土壤堿解氮的測定堿解擴散法4、 土壤有效磷的測定鉬銻抗比色法5、 土壤速效鉀的測定乙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6、 土壤酸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