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學分制改革的突破口_第1頁
淺議學分制改革的突破口_第2頁
淺議學分制改革的突破口_第3頁
淺議學分制改革的突破口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淺議學分制改革的突破口    摘  要  我國高等院校實施學分制經(jīng)過了20多年的試點,始終徘徊在學年學分制階段。因此,探討學分制的進一步改革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正確把握學分制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學分的作用,推行導師制以及改革課程安排,是當前從學年學分制過渡到學分制的三大突破口。關鍵詞  學分制,學分,導師制,選修課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實施的學分制,應該說都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學分制。因此有“完全學分制”的提法,以區(qū)別于當前的學分制。我國高等院校學分制改革的基本軌跡是學年制-學年學分制-學分制,目前正處于學年學分制階段。

2、并且,經(jīng)過了20多年的改革試點,還一直在學年學分制階段徘徊,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本文試圖找到從學年學分制過渡到學分制的關鍵性因素,促使有條件的高校盡快突破限制,推行真正的學分制。一、學分制的內涵學分制是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和適應選課制的基礎上產生的。19世紀70年代,美國的哈佛大學開始實行學分制,隨后美國其他高校和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許多高等院校也相繼采用學分制。20世紀20年代學分制進入我國,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首先在北京大學推行學分制。1922年公布的新學制,正式規(guī)定大學采用學分制。 1952年院系調整后,全面學習蘇聯(lián)而停止“學分制”改用“學年制”。根據(jù)我國高等教育的狀況, 1978年,教育部

3、提出可以試行學分制。1978年9月,我國部分普通高校重新啟動學分制,并于80年代中期擴展到自學考試、電視大學及其他成人高等教育領域。1994年后,我國的高校開始由學年學分制向學分制過渡。什么是學分制?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對學分制的定義是:“高校以學分來計算學生學習份量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一般以每一學期的授課時數(shù)、實驗和實習時數(shù)以及課外指定自習時數(shù)為學分的計算依據(jù),根據(jù)各門課程的不同要求給予不同的學分,并規(guī)定各專業(yè)課程的不同的學分總數(shù),作為學生畢業(yè)的總學分?!眹H高等教育百科全書中的定義是:“衡量某一教學過程(通常是一門課)對完成學位要求所作貢獻的一種管理方法”。根據(jù)這個基本定義,可以看出學分制是以

4、“學分”作為基本度量單位,規(guī)定畢業(yè)必須取得最低的必要學分而放松甚至不規(guī)定修業(yè)年限。在放松對過程控制的同時,大大強化了目標管理,并與績點制相結合,加強了對質量的量化控制。典型的學分制應具備以下特點:(1)沒有學制概念。學生只要修滿規(guī)定學分,就可以畢業(yè)。中途可以停學謀生,以后再來續(xù)學。(2)沒有升、留級概念。必修課程不及格,必須重修;選修課程不及格,沒有學分。(3)沒有班級概念。學生可以跨班各選各的課,上課到,下課散。(4)沒有嚴格的上課時間概念。學生上課時可以不來聽課,考試及格就得學分。上午、下午、晚間,甚至假期都可以排課,以供不同情況的學生選課。二、學分制改革的突破口1進一步強化學分的作用學分

5、制的基本點是學分,學分應該成為整個教學管理體系的核心。目前進行的學分制改革,是在原來的學年制基礎上進行的,教學管理體系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所形成的學年學分制仍然以學年為中心,僅僅是在學年的基礎上加上了學分作為畢業(yè)的限制條件(沒有修滿學分的學生不能畢業(yè)),以每16個學時或一周的學時計算一個學分,修完了學年,也就修滿了課時或周數(shù)。自然也就修滿了學分,在規(guī)定的學年畢業(yè)。比起學年制,整個教學管理制度基本上沒有改變,仍然是傳統(tǒng)制度的延續(xù)。今后我國高等院校學分制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就是要進一步強化學分的作用,突出學分在整個教學管理體系中的地位。主要措施有:(1)畢業(yè)以學分為標準。各高等院?;旧隙家?guī)定了

6、學生畢業(yè)所要求的總學分,但是,已經(jīng)修滿總學分的學生并不能夠當然地取得畢業(yè)的資格 (除非該生事前參加了提前畢業(yè)資格認定);沒有修滿學分的學生也不能夠當然地推遲畢業(yè),而是獲得結業(yè)證書走向社會(或是沒有證書)。目前很多高校展開了提前畢業(yè)和推遲畢業(yè)的試點工作,“提前”和“推遲”的說法本身就表明,學年標準仍然是整個制度的基礎。今后的改革應該在提前和推遲畢業(yè)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學分,淡化學年,形成以學分為中心,以學年為輔助參照的教學管理制度。就是原則上學生按照規(guī)定修滿學分就可以畢業(yè),學校只規(guī)定大致的修讀年限。在修讀年限以內畢業(yè)都屬于正常畢業(yè),不存在提前或推遲畢業(yè)的問題。如果在修讀年限沒有獲得相應的學分,就

7、需要重新開始或者承認最近幾年的學分。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還可以認可外校的修讀學分,以補充本校課程的不足,以適應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2)學費以學分計算和收取。在進行上述改革的基礎上,學生的學費也可以以學分為標準收取,以進一步強化學分的地位。既然學分制是衡量每一門課程對完成學位要求所作貢獻的一種管理制度,一個學生是否能夠從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務中獲得收益,就看他從這種服務中獲得了多少學分,直到他能夠畢業(yè)。學生所花費的總成本實際上就是他獲取每一個學分所花費成本的總和。因此,以學分為基礎來計算和收取學費,在理論上是能夠成立的,當然以學分作為計算和收取學費的基礎,也不能夠理解為學生獲得了多少學分就收取相應

8、的學費,而是學生報名準備修讀多少學分就收取相應的學費。如果學生報名修讀某一門課程,繳納了相應的學費而沒有獲得相應的學分,就只有重新繳納學費再次修讀。這樣,學生在課程的選擇上就會慎重考慮,一旦選擇以后,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3)學生的身份以學分來區(qū)分。學年制中學生身份的區(qū)分標準是年級,而且有固定的班級。在存在固定班級、課程的開設以班級為基礎的情況下,學生的選課自由得到了極大的制約,從而使得學分制改革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實行學分制以后,學生有較大的選課自由,不同學科基礎課程不一樣,不同年級的學生就可能而且可以選擇同樣的課程,因此,以年份構造的班級概念就可能而且應該打破。班級概念打破以后,從

9、學分制的核心出發(fā),用學分來對學生進行分類管理就成為合理的選擇。以本科畢業(yè)需要200個學分計算,獲得050個學分的為一年級,51100個學分的為二年級,依此類推。2推行導師制學分制是在選課制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較大的選課自由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個性化人才的關鍵。我國的學生比較被動,從小學到高中,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上大學,知識結構基本上圍繞高考建構,一切由教師安排。到大學以后,傳統(tǒng)上也是由學校規(guī)定課程和修課時間,學生的選課經(jīng)驗和能力非常有限。實踐表明,由于缺乏知識結構設計,學生在選課時往往憑一時的感覺或投機取巧,選擇容易學的、容易通過的、印象好的老師的課程。我院針對學生的一次調查表明,在增大了選課自由以后

10、,學生中很大部分的人在選課上無所適從,認為自己的知識結構雜亂無章。因此,推行導師制以指導學生的選課顯得十分重要。導師制是一種由導師對學生的學習、品德和生活等方面進行個別指導的人才培養(yǎng)制度。牛津和劍橋兩校人才培養(yǎng)的秘訣中較有特色有影響的,就是其導師制。導師(tutor)是其學院制的核心。每個本科生入學時,學院為其指定一名導師和一名學習指導員(director of studies)。導師負責對學生的發(fā)展前途提供參考意見,學習指導員則負責學生的學術進展及其所學的主要課程在學院里的教學安排,并對與其學習科目相關的問題提出忠告。學習指導員還為自己指導的本科生指定其所學課程的輔導教師(superviso

11、r)。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本科生常有幾名輔導教師,每個輔導教師專管某些特定課程。每學期終了,輔導教師將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向其導師報告。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實行班級導師制和輔導員制,其基本職責重在管理控制,保證學生能夠順利畢業(yè),對學生的課程修讀和學習進展缺乏系統(tǒng)的指導和監(jiān)督。班級導師管理整個班級,不可能向每一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這種針對班級的管理和牛津、劍橋針對學生個人的管理,反映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由此可見,我國目前高校實行的班級導師制和輔導員制與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已經(jīng)難以適應學分制改革的需要。綜上所述,我國高校推行導師制勢在必行。目前,一些高校正在試行導

12、師制,這其中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關注:一是明確區(qū)分班級導師和導師的職責;二是明確導師在學生培養(yǎng)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三是積極探索中國國情下的導師制。3改革課程安排的基礎實行學年制的學生的課程安排以班級為出發(fā)點,每個班級一份課表。實行學分制以后,每一個學生的選修課程不同,仍然以班級排課就不適應了。粗略地估算一下,在目前實行5天工作制的情況下,每天開課時間為5次(上午2次,下午2次,晚上1次),一周可排課時間為25次,除去必修課和每周課時的限制時間,選修課可以安排的時間約10次左右,如果以班級為基礎,可以安排 10門選修課。在學生選課比較分散的情況下,問題就出現(xiàn)了。一個30人的班級,如果一門選修課程只有6人(而不是全班)選修,則每6人就要占用一次時間,全班每人選修一門課程就需要安排 5次時間。如此一來,很多選修課就沒有辦法在正常的上課時間內安排。教學實踐中此類問題已經(jīng)有所表現(xiàn),各高校不得不采取一些變通的措施加以解決,例如在休息日排課,目前開設的人文素質課程大部分安排在周六和周日;或者迫使學生放棄選擇某些課程,增加課程選擇的集中度。突破課程安排瓶頸的方法,是在學分制下以課程本身作為排課的基礎,即選修課課程的安排,不按班級、年級而按學期時間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