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礎知識:核酸2008_第1頁
第二章基礎知識:核酸2008_第2頁
第二章基礎知識:核酸2008_第3頁
第二章基礎知識:核酸2008_第4頁
第二章基礎知識:核酸2008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jié) 核酸的化學組成核酸(nucleic acid) = N 核苷酸 (nucleotide) = N(核苷nucleoside+磷酸) = N(堿基base+戊糖pentose+磷酸) = N(腺嘌呤or鳥嘌呤or胞嘧啶or胸腺嘧啶噢or尿嘧啶 +核糖or脫氧核糖 + 磷酸) = N(A, G, C, T + ribose, deoxyribose + Phosphoric acid ) 核酸大分子水解后得到的基本單位為核苷酸。核苷酸進一步水解生成核苷和磷酸。核苷進一步分解生成不同的堿基(base)和戊糖(pentose)。核酸的連接a核苷酸之間(跟堿基沒有關系): 由核苷上戊糖5 上的羥

2、基與磷酸基團以酯鍵形式連接就形成了核苷酸。每個核苷酸的戊糖3羥基都可以與另一個核苷酸上的5 磷酸基團以酯鍵相連接。 核酸單鏈一端是5 碳原子上帶有磷酸基團的核苷酸(稱為5 端),另一端是3 碳原子上仍保留游離羥基的核苷酸殘基(稱為3 端)。每股核酸都有5 和3 兩個不同的末端,所以核酸分子是有方向性的。 核苷酸還可以環(huán)化形成cAMP和cGMP。核酸的連接堿基與核苷 堿基與戊糖的1 位羥基形成糖苷鍵(glycosidic bond)堿基之間 其中多個原子都有形成部分雙鍵的特性,使得堿基有很強的共軛性。(波長為260nm的紫外線有最大吸收)。 軸向相鄰的堿基由于具有很強的疏水作用,因此在水相溶液中

3、會自發(fā)的堆積在一起,形成堿基堆積力( 包括范德華力和疏水作用 ),使得核酸形成更為穩(wěn)定的三維結構。 堿基的配對模式維持堿基配對的力是:氫鍵和堿基堆積力。戊糖的特點參與組成核酸分子的有兩種核糖,D-核糖和D-脫氧核糖,分別形成RNA和DNA兩種核酸,RNA分子上的核糖比DNA上的脫氧核糖多一個2羥基,導致其容易發(fā)生自水解作用。第二節(jié)DNA的結構DNA的一般結構:一級結構: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堿基的排列順序)。C值:單染色體所含DNA的量。二級結構:雙螺旋結構,不同構象。三級結構:單鏈和雙鏈、雙鏈和雙鏈相互作用形成的三鏈和四鏈結構。四級結構:核酸與蛋白相互作用形成的結構二級結構:DNA不同的構象 A

4、,B,C,D,Z等構象。 B構象是一般狀態(tài)下的構象,大小溝深淺一致,大溝寬; A構象(矮胖):濕度變低,大溝變窄變深、小溝變寬變淺;A、B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般繞的松緊,離子,發(fā)生RNA替換等)。 Z構象屬于左手螺旋構象,嘌呤和嘧啶相間排列,其存在時,DNA活性明顯降低,天然狀態(tài)下的Z-DNA可能與調節(jié)轉錄的起始活性有關。如猴病毒SV40增強子和纖毛蟲的大小核。DNA的三級結構 三鏈核酸: 單鏈DNA或RNA在雙分子鏈的大溝與堿基形成配對。(同源重組時單鏈DNA就侵入雙螺旋形成三鏈結構。) 但侵入的單鏈必須與雙螺旋結構中的一條鏈形成配對,形成平行匯接結構(paranemic joint)

5、。此時需要蛋白參與結構才能穩(wěn)定。H-DNA(hinged DNA,鉸鏈) 這種結構存在于高嘌呤或高嘧啶的雙鏈DNA區(qū)域,且有對映重復序列。 在真核細胞DNA的復制、轉錄和重組的起始以及調節(jié)區(qū)域的許多位點上都有存在。 反義DNA技術:ODN(oligodeoxyribonucleotides) 四螺旋DNA鳥嘌呤(G)可以形成堿基四聚體(base tetrad)。在體內主要是端粒端粒DNA有此結構。在復制過程中保持DNA的穩(wěn)定性。二、DNA的環(huán)形結構及其拓撲學特性 DNA在體內采取緊密的形式存在。所有細菌、多種病毒以及真核細胞中的線粒細菌、多種病毒以及真核細胞中的線粒體或葉綠體的體或葉綠體的DN

6、A都是環(huán)形分子都是環(huán)形分子,即沒有游離端的封閉結構。一些病毒的DNA在線形和環(huán)形之間變化。 線形DNA分子閉合形成環(huán)形分子后,雙螺旋的縱軸進一步扭曲而形成超螺旋(superhelix)。環(huán)狀DNA的拓撲參數(shù) 連環(huán)數(shù)L(linking number):一條鏈以右手螺旋纏繞另一條鏈的總次數(shù)。一級結構相同而連環(huán)數(shù)不同的DNA的環(huán)形DNA分子稱為拓撲異構體。 纏繞數(shù)T(twisting number):雙螺旋中兩條鏈的纏繞次數(shù),即Watson-Crick螺旋的數(shù)目。 超螺旋數(shù)W(writhing number) 三者的相互關系:L=W+T DNA分子都有維持其B構象的趨勢,所以一般情況下T值是固定的,

7、改變L值(擰松或擰緊雙螺旋)會導致超螺旋的出現(xiàn)。拓撲異構酶 拓撲異構酶(topoisomerases )有兩種,一種是拓撲異構酶I,可以剪斷雙鏈中的一條鏈,使連環(huán)數(shù)改變1,解超螺旋。一種是拓撲異構酶II,也稱解旋酶( gyrase ),可以剪斷兩條鏈是連環(huán)數(shù)改變2,促進超螺旋。Topology Topology:不考慮圖形的大小、形狀,僅考慮點和線的個數(shù)。 俄羅斯加里寧格勒的普萊格爾河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歐拉。三、DNA的特殊結構回文序列(palindromic sequence) 正反書寫完全相同的詞或句子。指的是DNA結構沿同一方向(如5-3 )序列相同的結構。即堿基序列的反向重復(inv

8、erted repeats,與對映重復結構mirror repeats不同)。這種二重對稱的結構要求兩條DNA鏈中的每一條都能發(fā)生鏈內互不配對,可以形成發(fā)夾結構(hairpin)或在雙鏈中形成十字架結構(cruciform structure)。而對映結構則不可以形成這些結構。 回文結構是許多內切酶識別位點。也是DNA結合蛋白的特定的識別位點和結合位點。第三節(jié) RNA的結構一、RNA的結構特征 核糖(2 有羥基,易水解)。 尿嘧啶U代替胸腺嘧啶T。 所含的稀有堿基和修飾堿基比DNA多。 一般為單鏈結構,也有局部的雙螺旋結構。這些結構中遵循AU,GC配對原則,但不嚴格,也有GU配對的情況。二、R

9、NA的主要功能參與基因表達:mRNA:模板 5%tRNA:運送氨基酸根據(jù)密碼合成肽鏈。15%rRNA:核糖體的主要成分,催化合成肽鏈。80%mRNA細菌與人體mRNA的不同之處:1、功能不同:細菌的一條mRNA能編碼合成多種蛋白,稱為多順反子,而人體一條mRNA只能合成一種蛋白稱為單順反子。細菌的mRNA的轉錄和蛋白的合成發(fā)生在細胞的同一區(qū)域;而人體則分別發(fā)生在細胞核和胞質的核糖體上。細菌的mRNA壽命只有幾分鐘而人體mRNA壽命可達幾小時。2、結構不同 人體mRNA3 端有一個長約200個堿基的多聚A尾巴(polyA),這段序列不是DNA編碼的,而是轉錄結束后由polyA聚合酶加上去的。上面

10、結合有polyA結合蛋白(PABP),防止其降解。此結構對分離mRNA非常有用。細菌沒有這樣的結構。 人體mRNA有5-m7Gppp帽子結構,而細菌、葉綠體、線粒體沒有此種結構。此結構的功能在于幫助mRNA穿越核膜;幫助核糖體mRNA結合;穩(wěn)定mRNA。rRNA細菌和人體的核糖體區(qū)別細菌和人體的核糖體區(qū)別: 1、細菌核糖體RNA與蛋白比例為2/1,人體為1/1。 2、細菌核糖體沉降系數(shù)為70S,分別由30S(含有16S rRNA )小亞基和50S(含有23S和5S rRNA )大亞基組成。人體核糖體為80S,由40S(含有18S rRNA )小亞基和60S(含有28S和5.8S rRNA )大

11、亞基組成。 3、線粒體和葉綠體的核糖體與細菌類似。rRNA在進化研究上的作用 5S或5.8S rRNA在進化上有很高的保守性。 不同生物的16S和23S以及結構有高度同源性的序列且二級結構類似,說明所有的核糖體可能有共同的祖先。第四節(jié) 核酸的性質一、核酸的變性: 雙螺旋的氫鍵斷裂,變成單鏈,但并不涉及共價鍵的斷裂。變性在一個很窄的溫度區(qū)間發(fā)生(6-8度)。 熱變性和化學試劑變性。 雙螺旋解開一半時的溫度稱為DNA的熔解溫度Tm。 雙螺旋在260nm下,有最大吸收。當濃度為50ug/ml時,A=1.00;Tm時, A=1.185;完全變性時, A=1.37;同濃度等比例單核苷酸混合時, A=1.

12、60。DNA變性引起的光吸收度增加稱為增色效應。1、核酸的提取分離技術: DNA和核酸的提取、分離、純化。2、核酸的電泳技術:瓊脂糖電泳,脈沖場凝膠電泳,變性梯度電泳,雙向瓊脂糖電泳,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凝膠滯后實驗和干擾試驗。3、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術:基本PCR技術,RT-PCR技術,錨式PCR技術,差異顯示,免疫PCR,ELISA- PCR技術。4、序列測定。5、基因工程技術:載體(質粒、l噬菌體、粘粒絲和狀噬菌體),酶(限制性內切酶、甲基化酶、聚合酶、連接酶和核酸酶等),轉化與轉染,文庫的構建和篩選,基因的表達(細菌、酵母、哺乳動物細胞等)。6、雜交技術和生物芯片:核酸的檢測和作圖,各種雜交方法,生物芯片。7、分子標記:分子標記概念的界定,分子標記的種類(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縮寫RFLP),一般選擇單拷貝探針,隨機擴增多態(tài)性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